① linux系統盤怎麼全盤備份
方法/步驟
Linux 全盤備份恢復工具(Clonezilla)
准備Clonezilla鏡像文件,
如圖,穩定版的有兩個,一個是基於Ubuntu、一個是基於Debian。
點擊下載的時候記得選擇amd64處理器和ISO文件格式。
刷入U盤(做成啟動盤)
這里採用ISO to USB工具。
開機進入Clonezilla
對於不同機器有不同的方式進入 boot option選項,但大多都是以F12為主
進入後默認選第一項,進入Clonezilla。
等待幾分鍾
默認不修改鍵盤映射。
下面就有必要介紹一下了。
[備份或恢復]操作的對象是 :
第一項,硬碟/分區 與 壓縮的鏡像文件。
第二項,硬碟/分區 與 硬碟/分區。
這里建議是第一項,將數據備份成 壓縮的鏡像文件,可以備份多個。
此處就是Clonezilla強大的地方,它支持多種方式的文件讀寫。
② linux系統如何備份
做法是:
1、在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 xxx 下建立一個文件 backup.sh,其內容是:
tar -zcf bin.tar.gz /bin
tar -zcf boot.tar.gz /boot
tar -zcf dev.tar.gz /dev
tar -zcf etc.tar.gz /etc
tar -zcf lib32.tar.gz /lib32
tar -zcf lib64.tar.gz /lib64
tar -zcf lib.tar.gz /lib
tar -zcf opt.tar.gz /opt
tar -zcf sbin.tar.gz /sbin
tar -zcf selinux.tar.gz /selinux
tar -zcf srv.tar.gz /srv
tar -zcf var.tar.gz /var
tar -zcf usr.tar.gz /usr
2、在需要備份的時候進入到保存備份內容的目錄執行一次命令: sh backup.sh
3、在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 xxx 下建立一個叫 restore.sh 的文件,其內容如下:
tar -zxf /mnt/xxx/bin.tar.gz
tar -zxf /mnt/xxx/boot.tar.gz
tar -zxf /mnt/xxx/dev.tar.gz
tar -zxf /mnt/xxx/etc.tar.gz
tar -zxf /mnt/xxx/lib32.tar.gz
tar -zxf /mnt/xxx/lib64.tar.gz
tar -zxf /mnt/xxx/lib.tar.gz
tar -zxf /mnt/xxx/opt.tar.gz
tar -zxf /mnt/xxx/sbin.tar.gz
tar -zxf /mnt/xxx/selinux.tar.gz
tar -zxf /mnt/xxx/srv.tar.gz
tar -zxf /mnt/xxx/var.tar.gz
tar -zxf /mnt/xxx/usr.tar.gz
4、如果需要系統恢復,我就用光碟啟動,mount 原來的根目錄為 yyy,接著 mount 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為 xxx,接著進入到 /mnt/yyy,並在此下達命令: sh /mnt/xxx/restore.sh
③ 如何備份redhat linux系統
備份linux系統,不像Windows,Linux不限制根用戶存孝頌唯取任何東西,因此,你完全可以把一個分區上每一個的文件放入一個TAR文件中。來實施這一方法,用這個成為根用戶:
sudo su
接著去你的文件系統的根目錄(在我們的例子中,我們使用它,不過你可以去你希望備份的任何地方,包括遠程或可移動驅動器。)
cd /
然後,下面就是我用來備份我的系統的完整的命令:
tar cvpzf backup.tgz /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backup.tgz --exclude=/mnt --exclude=/sys
接著,讓我們稍微解釋一下:
很明顯,'tar'部分就是我們將要使用的軟體。
'cvpfz'是我們給tar加的選項,像「創建一個壓縮文檔」(這是顯然的),「保存許可權」(以便使每一個相同的文件有相同的許可權),以及「gzip」(縮減大小)。
接下來巧培,是壓縮文檔將獲得的名稱,在我們的例子中是backup.tgz。
緊隨其後的是我們想要備份的根目錄。既然我們想備份所有東西:/
接著就是我們要剔除的目錄了。我們不想備份每一樣東西,因為包括有些目錄不是非常有用。同時確保你沒有把備份文件本身也加進去了,否則,你會得到怪異的結果的。你也許同樣不打算把/mnt文件夾包括進來——如果你在那兒掛載了其他分區——否則最終你會把那些也備份的。同時確保你沒有任何東西掛載在 /media(即沒有掛載任何cd或可移動介質)。否則,剔除/media。
如果你想排除所有的其他分區,你可以使用 'l' 參數代替 --exclude, 上面的命令看起來象這樣:
tar cvpzlf backup.tgz /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backup.tgz
按:kvidell在論壇主題里建議也剔除/dev目錄。不過,我有其他證據表明這樣做是不明智的。
好了,如果命令適合你的話,敲擊確定鍵(或者回車鍵,管它叫什麼名字),然後什麼都不用干,放鬆一下。備份也許會花上一段時間。
完了以後,在你的文件系統的根目錄會有一個叫作backup.tgz的文件——很可能相當巨大。現在你可以把燒錄到DVD上,或者移動到另一台機器,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按2:在進程的最後,你也許會得到一條信息,寫著「tar:由於先前錯誤的耽擱而存在錯誤」或者其他什麼,不過大多數情況下你可以僅僅忽略它。
作為選擇,你可以使用Bzip來壓縮你的備份。這意味著較高的壓縮比但是也意味著較低的速度。如果壓縮比對你很重要,只需用「j」替換命令中的「z」, 同時給備份命一個相應的擴展名。這些會使命令變成這樣:
tar cvpjf backup.tar.bz2 /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backup.tar.bz2 --exclude=/mnt --exclude=/sys
2.1. 通過網路備份如果空白的文件系統太少了並且你又不能掛載其它的文件系統來保存備份文件,你有可能使用 netcat 來完成備份.
在接受端你必須設置 netcat 用於寫備份文件,象這樣:
nc -l -p 1024 > backup.tar.bz2
然後你傳送 tar 命令,不帶 'f' 參數通過 netcat 在發送端,象這樣:
tar cvpj / | nc -q 0 1024
在上面的命令中 1024 僅僅是一個隨機的埠號, 任何從 1024 或以上的都可以工作.
如果安全的通過網路備份不依賴文件系統完成備份. 事櫻搏實上一個真正快的網路比寫備份文件到磁碟要快.
在上面的講述中 (由於我剛剛發呆,因此我不能證實它是可靠的) 是這個命令:
tar cvpj / | ssh "cat > backup.tar.bz2"
3. 恢復警告:看在上帝的份上,在這一部分請小心謹慎。如果你不理解你在這里幹了什麼,你可能最終毀壞了對你而言很重要的東西,所以請小心謹慎。 那麼,我們將緊接著上一章的例子:在分區的根目錄下的backup.tgz文件
再一次確保你是根用戶以及備份文件在文件系統的根目錄。
Linux美妙的地方之一就是這一項工作甚至可以在一個正在運行的系統上進行;沒必要被引導cd或者任何東西搞得暈頭轉向。當然,如果你使你的系統無法被引導了。你也許別無選擇,只能使用一張live-cd了,但是結果是一樣的。你甚至可以在Linux系統正在運行的時候,移除它裡面所有文件。可是我不告訴你那個命令!
好了,言歸正傳。這是我要用的命令:
tar xvpfz backup.tgz -C /
如果你使用 bz2
tar xvpfj backup.tar.bz2 -C /
警告:這會把你分區里所有文件替換成壓縮文檔里的文件!
只要敲一下確定/回車/你的兄弟/隨便什麼,然後去看焰火吧。同樣,這會花一段時間。等它完成了,你就有了一個完全恢復的Ubuntu系統!只需確保在你做其他任何事情之前,重新創建你剔除的目錄:
mkdir proc mkdir lost+found mkdir mnt mkdir sys etc...
當你重啟以後,所以的事情都會和你備份的時候一模一樣。
3.1. 恢復 GRUB那麼,如果你想把你的系統移動到一塊新硬碟上,或者,你想對你的GRUB做一些糟糕的事情(比方說,安裝Windows),你也將需要重裝GRUB。在這個論壇里,有不少如何做這個的非常好的指導,所以我不會從頭重新做起。相反,看一下這里(論壇) 或者這兒:
在這個論壇主題中,提出了一些方法。我個人建議第二個,remmelt貼出來的,因為我發現它每次都管用。
對,就是那個!我希望它有幫助!
4. 其他方法也許你也想看一下這些能幫助你自動備份系統的程序
Partimage
Mondo Rescue
④ linux怎麼備份系統
首先切換到root用戶下,執行sudo su
並執行cd / 切到跟路徑下,再按下面執行操作
執行命令df -h
查看分區磁碟情況,一些沒有作用的分區可以不用備份的。比如說mnt,一般都是掛載的光碟機文件,還有media等。
使用命令 tar cvpzf backup.tgz --exclude=/data --exclude=/datafile /
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舍棄,先分析一下你的各分區大小,在看看備份的路徑分區大小夠不夠。我這里是將不用的datafile和data分區舍棄了,備份的文件名backup.tgz存放路徑是「/」路徑(因為足夠大,就索性全備了)
ps:「cvpfz」是tar的選項,意思是「創建檔案文件」、「保持許可權」(保留所有東西原來的許可權)、「使用gzip來減小文件尺寸」。
執行命令後,linux就立即開始了備份作業,備份過程截圖備份完成後有如下的一個警告提示,應該是不影響的。
我們來看看備份的最終成果吧,在「/」路徑下執行命令:ls -l
可以看到備份的文件backup.tgz了
也可以用命令df -h看看/根目錄分區的使用狀態,比未備份前少了8%,約7G左右
⑤ Linux如何備份文件夾常用命令有哪些
linux備份文件夾的命令是什麼?在Linux操作系統中,可用於備份文件夾的命令有兩個:cp命令、mp命令,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兩個命令,希望能夠給你們帶來幫助。
1、mp命令
Linux mp命令用於備份文件系統。
mp為備份工具程序,可將目錄或整個文件系統備份至指定的設備,或備份成一個大文件。
語法:
mp[-cnu][-0123456789][-b
<區塊大小>][-B<區塊數目>][-d<密度>][-f<設備名稱>][-h<層級>][-s<磁帶長度>][-T<日期>][目錄或文件系統]或mp[-wW]
參數:
-0123456789 備份的層級
-b<區塊大小> 指定區塊的大小,單位為KB
-B<區塊數目> 指定備份卷冊的區塊數目
-c 修改備份磁帶預設的密度與容量
-d<密度> 設置磁帶的密度,單位為BPI
-f<設備名稱> 指定備份設備
-h<層級> 當備份層級等於或大於指定的層級時,將不備份用戶標示為nomp的文件
-n 當備份工作需要管理員介入時,向所有operator群組中的使用者發出通知
-s<磁帶長度> 備份磁帶的長度,單位為英尺
-T<日期> 指定開始備份的時間與日期
-u 備份完畢後,在/etc/mpdates中記錄備份的文件系統,層級,日期與時間等
-w 與-W類似,但僅顯示需要備份的文件
-W 顯示需要備份的文件及其最後一次備份的層級,時間與日期。
2、cp命令
Linux cp命令主要用於復制文件或目錄。
語法:
①cp [options] source dest
②cp [options] source... directory
參數:
-a 此選項通常在復制目錄時使用,它保留鏈接、文件屬性,並復制目錄下的所有內容,其作用等於dpR參數組合
-d 復制時保留鏈接,這里所說的鏈接相當於Windows系統中的快捷方式
-f 覆蓋已經存在的目標文件而不給出提示
-i 與-f選項相反,在覆蓋目標文件之前給出提示,要求用戶確認是否覆蓋,回答y時目標文件將被覆蓋
-p 除復制文件的內容外,還把修改時間和訪問許可權也復制到新文件中
-r 若給出的源文件是一個目錄文件,此時將復制該目錄下所有的子目錄和文件
-l 不復制文件,只是生成鏈接文件。
⑥ Linux裡面系統如何備份
對於備份和恢復來說,Linux提供了諸如tar、cpio、 mp等工具來實現。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使用該工具進行數據備份的例子:
tar czvf - /root/code > /tmp/code_bak.tgz (將/root/code目錄下的所有程序文件打包備份到/tmp/code_bak.tgz)
tar xzvf /tmp/code_bak.tgz /root/code (將備份的目錄文件恢復到指定目錄)
⑦ VMWare中如何對Linux系統進行備份
我們使用VMWare操作Linux系統的時候,需要經常對隱困閉系統進行備份以防止出現意外。那麼如何在VMWare中備份Linux系統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
VMWare
點擊頂部的虛擬機菜單,選擇快照下面的拍攝快照選項,如下圖所示
在彈出的灶裂拍攝快照界面中給快照起一個名稱,然後點擊拍攝快照按鈕,如下圖所示尺陸
接下來如果想用的時候只需要點擊虛擬機菜單,然後選擇快照下面的快照管理器,如下圖所示
在快照管理器中選擇要恢復的快照,然後點擊轉到按鈕即可,如下圖所示
首先將虛擬機關機,然後右鍵選擇要備份的虛擬機,選擇管理下面的克隆,如下圖所示
在彈出的克隆向導界面中選擇虛擬機中的當前狀態選項,如下圖所示
然後進入克隆類型選擇界面,這里選擇創建完整克隆選項,如下圖所示
接下來需要設置一下克隆的位置並給克隆備份的系統起一個名稱,如下圖所示
最後我們就可以看到克隆進度條出現了,我們等到進度條走完,就可以得到備份的系統了,如下圖所示
⑧ 如何備份redhat linux系統
使用dd命令
找一個linux
live
cd的
u盤,然後U盤啟動,進入U盤上的Linux系統,打開命令行,執行:
sudo
fdisk
-u
-l
來查看硬體的分區情況。
然後執行dd
if=/dev/你的linux分區
of=你要保存的地址/img.iso
要想恢復只需要執行
dd
if=你保存的鏡像地址/img.iso
of=你要恢復的分區
同樣,此命令也適用於非linux的系統,你可以把你的windows分區備份下來
dd命令詳解:
dd命令是非常強大的命令,簡介如下:
dd
是
Linux/UNIX
下的一個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塊拷貝一個文件,並在拷貝的同時進行指定的轉換。
dd
的主要選項:
指定數字的地方若以下列字元結尾乘以相應的數字:
b=512,
c=1,
k=1024,
w=2,
xm=number
m
if=file
輸入文件名,預設為標准輸入。
of=file
輸出文件名,預設為標准輸出。
ibs=bytes
一次讀入
bytes
個位元組(即一個塊大小為
bytes
個位元組)。
obs=bytes
一次寫
bytes
個位元組(即一個塊大小為
bytes
個位元組)。
bs=bytes
同時設置讀寫塊的大小為
bytes
,可代替
ibs
和
obs
。
cbs=bytes
一次轉換
bytes
個位元組,即轉換緩沖區大小。
skip=blocks
從輸入文件開頭跳過
blocks
個塊後再開始復制。
seek=blocks
從輸出文件開頭跳過
blocks
個塊後再開始復制。(通常只有當輸出文件是磁碟或磁帶時才有效)
count=blocks
僅拷貝
blocks
個塊,塊大小等於
ibs
指定的位元組數。
conv=conversion[,conversion...]
用指定的參數轉換文件。
轉換參數:
ascii
轉換
EBCDIC
為
ASCII。
ebcdic
轉換
ASCII
為
EBCDIC。
ibm
轉換
ASCII
為
alternate
EBCDIC.
block
把每一行轉換為長度為
cbs
的記錄,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unblock
使每一行的長度都為
cbs
,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lcase
把大寫字元轉換為小寫字元。
ucase
把小寫字元轉換為大寫字元。
swab
交換輸入的每對位元組。
Unlike
the
Unix
dd,
this
works
when
an
odd
number
of
bytes
are
read.
If
the
input
file
contains
an
odd
number
of
bytes,
the
last
byte
is
simply
copied
(since
there
is
nothing
to
swap
it
with).
noerror
出錯時不停止。
notrunc
不截短輸出文件。
sync
把每個輸入塊填充到ibs個位元組,不足部分用空(NUL)字元補齊。
由於
dd
命令允許二進制方式讀寫,所以特別適合在原始物理設備上進行輸入/輸出。例如可以用下面的命令為軟盤建立鏡像文件:
dd
if=/dev/fd0
of=disk.img
bs=1440k
有趣的是,這個鏡像文件能被
HD-Copy
,Winimage
等工具軟體讀出。再如把第一個硬碟的前
512
個位元組存為一個文件:
dd
if=/dev/hda
of=disk.mbr
bs=512
count=1
來自http://www.cnblogs.com/redsty/p/474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