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使用cat命令利用Linux重定向合並文件,如將file1,file2合並為file3命令如下:
$ cat file1 file2 > file當然,如果只是將file1的內容追加到file2中,可以使用命令如下:
$ cat file1 >> file2cat命令說明:
1.
命令格式:cat [選項] [文件]...
2.
命令功能:cat主要有三大功能:(1)一次顯示整個文件:cat filename;(2)從鍵盤創建一個文件:cat > filename 只能創建新文件,不能編輯已有文件;(3)將幾個文件合並為一個文件:cat file1 file2 > file。
3.
常用參數:
-n
或
--number
由
1
開始對所有輸出的行數編號
-b
或
--number-nonblank
和
-n
相似,只不過對於空白行不編號
-s
或
--squeeze-blank
當遇到有連續兩行以上的空白行,就代換為一行的空白行
-v
或
--show-nonprinting
㈡ 請教關於linux中靜態庫與動態庫的問題
哈哈,簡單的來說可以按你這么理解,靜態庫就是在打包在程序裡面的,而動態庫是和程序分離開的,是程序需要的時候動態裝配進內存的。
說一下我自己的理解和經驗吧:動態庫之所以會用到,是因為有些庫會被多個程序用到,拿windows的例子來說吧,比方說你開兩個游戲,一個魔獸,一個極品飛車,這兩個都要用到activex 這個庫,如果做為動態庫,兩個程序共用一個,但是靜態庫就要分別為兩個游戲都生成庫,如果更多的話,這樣就浪費了內存很多空間。
靜態庫是和程序一起裝入內存的(其實靜態庫已經成為程序的一部分),而動態庫是動態裝入內存的,如果內存不大,又使用靜態庫,必然會發生很多的缺頁中斷,這樣效率會很低哦,你有興趣可以多多研究一下內存的一些演算法,linux kernel有現成的分頁演算法,會對你很有幫助的。
如果缺頁中斷不太明白的話可以看看操作系統的書,或者追問我,大家一起切磋交流~
㈢ Linux下的靜態庫和動態庫
靜態庫
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些代碼的集合,在可執行程序運行前就已經加到了代碼中,成為了執行程序的一部分,一般是以.a為後綴的文件名,Windows下後綴為.lib。靜態庫的命名也分為三部分,1、前綴:lib,2、庫的名稱:隨意,如lisi,3、後綴:.a。
靜態庫優缺點
上面簡單介紹了靜態庫,那它自然也會有優缺點,這里來介紹下它的優缺點。
優點:1、在最後,函數庫是被打包到應用程序中的,實現函數本地化、定址方便、高效。2、程序在運行的時候,與函數庫沒有關系,移植性更強。
缺點:1、消耗資源較大,每個進程在使用靜態庫的時候,都要復制一份才可以,這也就造成了內存的消耗。2、在程序更新、部署、發布的時候,使用靜態庫相對麻煩,如果一個靜態庫更新了,那它的應用程序都需要重新編譯,再發送給用戶,有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小的改動,但對於用戶來說,會導致整個程序重新下載。
動態庫
在程序編譯時不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在後期運行時才會載入,不同的應用程序如果調用相同的庫,內存中只有一份共享庫的拷貝,也就避免了空間的浪費問題。一般以.so作為文件後綴名,也分為三部分:1、前綴:lib,2、庫名稱:自定義,3、後綴:.so
動態庫優缺點
優點:1、節省內存2、部署、升級相對方便,只需要更換動態庫,再重新啟動服務即可。
缺點:1、載入速度比靜態庫慢2、移植性較差,需要把所有用到的動態庫進行移植。
㈣ linux 怎麼指定靜態鏈接靜態庫
創建靜態庫: ar -rcs test.a *.o 查看靜態庫: ar -tv test.a 解壓靜態庫: ar -x test.a 查看程序依賴的動態庫: readelf -a xxx|grep library 如:可以看到,下面的交叉程序hello執行依賴於如下兩個動態庫。 rebi@ubuntu:~/test$ arm-none-li...
㈤ linux里怎麼把兩個文件合並成一個文件
工具/原料
Linux 電腦
方法/步驟
1、首先,在Linux下創建兩個文件,文件名分別為file1、file2。
㈥ linux怎樣實現c語言動態庫與靜態庫的鏈接
Linux系統中靜態庫是.a文件,編譯鏈接.a文件只需要加上.a文件的完整的文件路徑就可以了,比如:
gcc -o hello hello.c /usr/lib/libm.a
Linux系統的動態庫是系統中的.so文件,編譯鏈接動態庫需要用-L參數指定動態庫的搜索路徑,還要用-l(這個是小寫的L)指定動態庫的名字,比如:
gcc -o hello hello.c -L/usr/openssl/lib -lcrypto
㈦ linux下的靜態庫與動態庫的區別和使用
一、引言
我們通常把一些公用函數製作成函數庫,供其它程序使用。
函數庫分為靜態庫和動態庫兩種。
通常情況下,對函數庫的鏈接是放在編譯時期(compile time)完成的。所有相關的對象文件(object file)與牽涉到的函數庫(library)被鏈接合成一個可執行文件(executable file)。程序在運行時,與函數庫再無瓜葛,因為所有需要的函數已拷貝到相應目錄下下。所以這些函數庫被成為靜態庫(static libaray),通常文件名為「libxxx.a」的形式。
其實,我們也可以把對一些庫函數的鏈接載入推遲到程序運行的時期(runtime)。這就是動態鏈接庫(dynamic link library)技術。
二、兩者區別:
a,靜態庫的使用需要:
1 包含一個對應的頭文件告知編譯器lib文件裡面的具體內容
2 設置lib文件允許編譯器去查找已經編譯好的二進制代碼
b,動態庫的使用:
程序運行時需要載入動態庫,對動態庫有依賴性,需要手動加入動態庫
c,依賴性:
靜態鏈接表示靜態性,在編譯鏈接之後, lib庫中需要的資源已經在可執行程序中了, 也就是靜態存在,沒有依賴性了
動態,就是實時性,在運行的時候載入需要的資源,那麼必須在運行的時候提供 需要的 動態庫,有依賴性, 運行時候沒有找到庫就不能運行了
d,區別:
簡單講,靜態庫就是直接將需要的代碼連接進可執行程序;動態庫就是在需要調用其中的函數時,根據函數映射表找到該函數然後調入堆棧執行。
做成靜態庫可執行文件本身比較大,但不必附帶動態庫
做成動態庫可執行文件本身比較小,但需要附帶動態庫
鏈接靜態庫,編譯的可執行文件比較大,當然可以用strip命令精簡一下(如:strip libtest.a),但還是要比鏈接動態庫的可執行文件大。程序運行時間速度稍微快一點。
靜態庫是程序運行的時候已經調入內存,不管有沒有調用,都會在內存里頭。靜態庫在程序編譯時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程序運行時將不再需要該靜態庫。
其在編譯程序時若鏈接,程序運行時會在系統指定的路徑下搜索,然後導入內存,程序一般執行時間稍微長一點,但編譯的可執行文件比較小;動態庫是程序運行的時候需要調用的時候才裝入內存,不需要的時候是不會裝入內存的。
動態庫在程序編譯時並不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而是在程序運行是才被載入,因此在程序運行時還需要動態庫存在。
三、動態鏈接庫的特點與優勢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把庫函數推遲到程序運行時期載入的好處:
1. 可以實現進程之間的資源共享。
什麼概念呢?就是說,某個程序的在運行中要調用某個動態鏈接庫函數的時候,操作系統首先會查看所有正在運行的程序,看在內存里是否已有此庫函數的拷貝了。如果有,則讓其共享那一個拷貝;只有沒有才鏈接載入。這樣的模式雖然會帶來一些「動態鏈接」額外的開銷,卻大大的節省了系統的內存資源。C的標准庫就是動態鏈接庫,也就是說系統中所有運行的程序共享著同一個C標准庫的代碼段。
2. 將一些程序升級變得簡單。用戶只需要升級動態鏈接庫,而無需重新編譯鏈接其他原有的代碼就可以完成整個程序的升級。Windows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 甚至可以真正坐到鏈接載入完全由程序員在程序代碼中控制。
程序員在編寫程序的時候,可以明確的指明什麼時候或者什麼情況下,鏈接載入哪個動態鏈接庫函數。你可以有一個相當大的軟體,但每次運行的時候,由於不同的操作需求,只有一小部分程序被載入內存。所有的函數本著「有需求才調入」的原則,於是大大節省了系統資源。比如現在的軟體通常都能打開若干種不同類型的文件,這些讀寫操作通常都用動態鏈接庫來實現。在一次運行當中,一般只有一種類型的文件將會被打開。所以直到程序知道文件的類型以後再載入相應的讀寫函數,而不是一開始就將所有的讀寫函數都載入,然後才發覺在整個程序中根本沒有用到它們。
靜態庫:在編譯的時候載入生成目標文件,在運行時不用載入庫,在運行時對庫沒有依賴性。
動態庫:在目標文件運行時載入,手動載入,且對庫有依賴性。
具體在開發中用到哪種庫,我覺得還是根據實際的內存大小,ROM大小,運行的速度等綜合考慮。
㈧ linux中怎麼將文件合並
可以使用cat命令,有兩種實現的方式,一種將兩個文件合並的到一個新的文件,另一種將一個文件追加到另一個文件的末尾。
方法一:使用cat命令從文件中讀入兩個文件,然後將重定向到一個新的文件。這種方法可以一次性合並任意多個文件。用法示例:
將file1.txt和file2.txt合並到file.txt
$ cat file1.txt file2.txt > file.txt
方法二:只使用cat命令讀入一個文件,然後使用>>將文本流追加到另一個文件的末位。
用法示例:
將file1.txt追加到file2.txt的末尾
$ cat file1.txt >> file2.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