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單片機典型的晶振電路有哪些
晶振電路嚴格的說是有三種:
1、最普通的模式,也就是外接無源晶振,然後每個晶振的一個腳都接一個20-30pF的電容到地。
2、外接振盪源的模式,也就是利用有源晶振,脈沖輸出後直接接XTAL1,然後XTAL2接地。
3、內置RC振盪電路法,有一些單片機比如AVR系列的,都內置有RC振盪電路,可以實現內部1M,2M,4M,8M振盪電路。不過我個人感覺這種振盪電路的精度比如外接晶振。
『貳』 單片機不是直流供電嗎,晶振是怎麼震盪起來的
通常單片機的供電電壓為直流DC5V,如果使用無源晶振,在晶元供電後, 晶元內部有起震電路, 結合無緣晶振就可以起震,不需要額外供電。如果使用有源晶振,100多M高頻,在有源晶振供電范圍內供電電壓由負載決定 。
【晶振】
晶振全稱為晶體振盪器,其作用在於產生原始的時鍾頻率,這個頻率經過頻率發生器的放大或縮小後就成了電腦中各種不同的匯流排頻率。以音效卡為例,要實現對模擬信號44.1kHz或48kHz的采樣,頻率發生器就必須提供一個44.1kHz或48kHz的時鍾頻率。如果需要對這兩種音頻同時支持的話,音效卡就需要有兩顆晶振。但是娛樂級音效卡為了降低成本,通常都採用SRC將輸出的采樣頻率固定在48kHz,但是SRC會對音質帶來損害,而且現在的娛樂級音效卡都沒有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晶振一般叫做晶體諧振器,是一種機電器件,是用電損耗很小的石英晶體經精密切割磨削並鍍上電極焊上引線做成。這種晶體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如果給它通電,它就會產生機械振盪,反之,如果給它機械力,它又會產生電,這種特性叫機電效應。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其振盪頻率與他們的形狀,材料,切割方向等密切相關。由於石英晶體物理性能非常穩定,熱膨脹系數非常小,其振盪頻率也非常穩定,由於控制幾何尺寸可以做到很精密,因此,其諧振頻率也很准確。根據石英晶體的機電效應,我們可以把它等效為一個電磁振盪迴路,即諧振迴路。他們的機電效應是機-電-機-電..的不斷轉換,由電感和電容組成的諧振迴路是電場-磁場的不斷轉換。在電路中的應用實際上是把它當作一個高Q值的電磁諧振迴路。由於石英晶體的損耗非常小,即Q值非常高,做振盪器用時,可以產生非常穩定的振盪,作濾波器用,可以獲得非常穩定和陡削的帶通或帶阻曲線。
【分類】
晶體振盪器也分為無源晶振和有源晶振兩種類型。無源晶振與有源晶振(諧振)的英文名稱不同,無源晶振為crystal(晶體),而有源晶振則叫做oscillator(振盪器)。無源晶振需要藉助於時鍾電路才能產生振盪信號,自身無法振盪起來,所以「無源晶振」這個說法並不準確;有源晶振是一個完整的諧振振盪器。石英晶體振盪器與石英晶體諧振器都是提供穩定電路頻率的一種電子器件。石英晶體振盪器是利用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來起振,而石英晶體諧振器是利用石英晶體和內置IC共同作用來工作的。振盪器直接應用於電路中,諧振器工作時一般需要提供3.3V電壓來維持工作。振盪器比諧振器多了一個重要技術參數:諧振電阻(RR),諧振器沒有電阻要求。RR的大小直接影響電路的性能,因此這是各商家競爭的一個重要參數。
晶振可以等效為一個電感,與裡面的電容形成振盪迴路,能量從電感慢慢到電容,再從電容慢慢到電感,周而復始形成振盪。正半周是電容的充放電過程,負半周是電感的充放電過程。
『叄』 單片機晶振起振原理
晶振即石英晶體振盪器,它是將二氧化硅切成薄片,利用了它的壓變效應(就是電壓會讓它變形,而它的變形同樣會影響電壓),但是為了方便它的起振,一般在單片機的晶振處都會加上二個小點的電容來幫它起振!
『肆』 單片機是通過什麼方式來選擇外部晶振還是內部晶振
這個要看單片機型號了。
1、有的是如果外部有晶振電路,就用外部晶振,如果外部沒有晶振電路,就自動換成內部晶振。例如IRC15W415AS。
2、有的是用下載軟體設置使用的是外部晶振還是內部晶振。例如IAP15F2K61S2。
3、有的是用控制寄存器來選擇用的是外部晶振還是內部晶振。例如C8051F350用OSCICN控制寄存器的第7位,選擇是外部還是內部晶振。
4、有的是只有內部晶振。例如STC15W204S。
5、有的是只有外部晶振。例如AT89C2051。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