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布局:10dp值 什麼意思 (android的ui設計中的)
dp是長度單位!
dp也就是dip。這個和sp基本類似。如果設置表示長度、高度等屬性時可以使用dp或sp。但如果設置字體,需要使用sp。dp是與密度無關,sp除了與密度無關外,還與scale無關。如果屏幕密度為160,這時dp和sp和px是一樣的。1dp=1sp=1px,但如果使用px作單位,如果屏幕大小不變(假設還是3.2寸),而屏幕密度變成了320。那麼原來TextView的寬度設成160px,在密度為320的3.2寸屏幕里看要比在密度為160的3.2寸屏幕上看短了一半。但如果設置成160dp或160sp的話。系統會自動將width屬性值設置成320px的。也就是160 * 320 / 160。其中320 / 160可稱為密度比例因子。也就是說,如果使用dp和sp,系統會根據屏幕密度的變化自動進行轉換.
2. android 為什麼要使用dp
你首先要明白dp是什麼,然後才知道為什麼顯示成這樣。
首先,ppi是對角線的像素除以一個手機的屏幕尺寸(其實也是對角線)。
根據ppi的值,android歸一化為一個固定的數值,稱為dp,比如240,320,480等。
不同的手機,寬高的dp是不一樣的。
3. Android 中8dp是多少毫米
DP是最常用但也最難理解的尺寸單位。它與「像素密度」密切相關,所以首先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像素密度。假設有一部手機,屏幕的物理尺寸為1.5英
寸x2英寸,屏幕解析度為240x320,則我們可以計算出在這部手機的屏幕上,每英寸包含的像素點的數量為240/1.5=160dpi(橫向)或
320/2=160dpi(縱向),160dpi就是這部手機的像素密度,像素密度的單位dpi是Dots Per
Inch的縮寫,即每英寸像素數量。橫向和縱向的這個值都是相同的,原因是大部分手機屏幕使用正方形的像素點。不同的手機/平板可能具有不同的像素密度,例如同為4寸手機,有480x320解析度的也有800x480解析度的,前者的像素密度就比較低。
Android系統定義了四種像素密度:低(120dpi)、中(160dpi)、高(240dpi)和超高(320dpi),它們對應的dp到px的系
數分別為0.75、1、1.5和2,這個系數乘以dp長度就是像素數。例如界面上有一個長度為「80dp」的圖片,那麼它在240dpi的手機上實際顯示
為80x1.5=120px,在320dpi的手機上實際顯示為80x2=160px。如果你拿這兩部手機放在一起對比,會發現這個圖片的物理尺寸「差不
多」,
4. 圖解android開發中dp和px的區別
px是像素,dp是密度比,如果你是安卓開發人員建議使用dp。
5. android 寬度 多少dp
dp就是設置控制項的寬度,如果你想直接占滿屏幕,你可以直接用兩個常量wrap_content、match_parent
wrap_content 表示控制項內容大小
match_parent 表示占滿屏幕
6. android 1dp等於多少厘米
dp就是device independent pixel,不是物理尺寸,你可以理解為在dpi (dot per inch)為160的設備上它代表1個pixel。
要想算等於多少物理尺寸,你就得先獲取設備的DisplayMetrics,然後根據裡面的參數來算。
公式我整理下,搞出來了追加回答哈。
7. Android UI里1px等於多少dp
dp、sp和px的區別:現在這里介紹一下dp和sp。dp也就是dip。這個和sp基本類似。如果設置表示長度、高度等屬性時可以使用dp
或sp。但如果設置字體,需要使用sp。dp是與密度無關,sp除了與密度無關外,還與scale無關。如果屏幕密度為160,這時dp和sp和px是一
樣的。1dp=1sp=1px,但如果使用px作單位,如果屏幕大小不變(假設還是3.2寸),而屏幕密度變成了320。那麼原來TextView的寬度
設成160px,在密度為320的3.2寸屏幕里看要比在密度為160的3.2寸屏幕上看短了一半。但如果設置成160dp或160sp的話。系統會自動
將width屬性值設置成320px的。也就是160 * 320 / 160。其中320 /
160可稱為密度比例因子。也就是說,如果使用dp和sp,系統會根據屏幕密度的變化自動進行轉換。
下面看一下其他單位的含義
px:表示屏幕實際的象素。例如,320*480的屏幕在橫向有320個象素,在縱向有480個象素。
in:
表示英寸,是屏幕的物理尺寸。每英寸等於2.54厘米。例如,形容手機屏幕大小,經常說,3.2(英)寸、3.5(英)寸、4(英)寸就是指這個單位。這
些尺寸是屏幕的對角線長度。如果手機的屏幕是3.2英寸,表示手機的屏幕(可視區域)對角線長度是3.2*2.54 =
8.128厘米。讀者可以去量一量自己的手機屏幕,看和實際的尺寸是否一致。
mm:表示毫米,是屏幕的物理尺寸。
pt:表示一個點,是屏幕的物理尺寸。大小為1英寸的1/72。
原帖地址http://www.ophonesdn.com/forum/thread-1946-2-1.html
px(Pixels ,像素):對應屏幕上的實際像素點。例如,320*480的屏幕在橫向有320個象素,在縱向有480個象素。
in(Inches
,英寸):屏幕物理長度單位。每英寸等於2.54厘米。例如,形容手機屏幕大小,經常說,3.2(英)寸、3.5(英)寸、4(英)寸就是指這個單位。這
些尺寸是屏幕的對角線長度。如果手機的屏幕是3.2英寸,表示手機的屏幕(可視區域)對角線長度是3.2*2.54 =
8.128厘米。讀者可以去量一量自己的手機屏幕,看和實際的尺寸是否一致。
mm(Millimeters ,毫米):屏幕物理長度單位。
pt(Points ,磅):屏幕物理長度單位, 表示一個點,是屏幕的物理尺寸。大小為1英寸的1/72。
dp(與密度無關的像素):邏輯長度單位,在 160 dpi 屏幕上,1dp=1px=1/160英寸。隨著密度變化,對應的像素數量也變化,但並沒有直接的變化比例。
dip:與dp相同,多用於Google示例中。
sp(與密度和字體縮放度無關的像素):與dp類似,但是可以根據用戶的字體大小首選項進行縮放。
盡量使用dp作為空間大小單位,sp作為和文字相關大小單位
8. android 屏幕有多少dp
dp(與密度無關的)與手機寬高有關。
px:(像素密度 ) 與寬高無關,與高清倍數有關。
公式如下:
dp的換算: dp(value)=(int) (px(value)/1.5 + 0.5)
代碼轉換如下:
public static int dip2px(Context context, float dipValue){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density;
return (int)(dipValue * scale + 0.5f);
}
public static int px2dip(Context context, float pxValue){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density;
return (int)(pxValue / scale + 0.5f);
}
9. android dp和dip的區別
dp: Density-independent Pixels
一個抽象的單元,基於屏幕的物理密度。
(dp和dip的意義相同,所以不用區別對待)。
這些單元是相對於160dpi(dots per inch)的屏幕說的,在160dpi的屏幕上,1dp粗略地等於1px。
當運行在更高密度的屏幕上的時候,要繪制1dp的像素數量會放大一個比例,這個比例就是和屏幕密度(dpi)相關。
類似的,在一個低密度的屏幕上,像素數目會縮小一個比例。
dp到px的這個比例將會隨著屏幕的密度變化,而不是直接的比例關系。
用dp單位,而不是px,是一種簡單的屏幕密度適配解決方式。
換句話說,它提供了一種方式,可以在多種設備上維持真實尺寸一致性。
sp:Scale-independent Pixels
這個有點像dp單位,但是它也根據用戶的字體設置(font preference)縮放尺寸。
建議用這種尺寸單位來標注字體尺寸,這樣它們將會因為屏幕密度和用戶設定而調整。
pt:Points 1/72 inch(英寸),根據屏幕的物理尺寸。
px: Pixels
相應於真實的像素。
這種單位不被建議,因為真實的表達會根據設備的不同相差很遠。
每個設備上每英寸的像素數不同(密度不同),並且屏幕上總的像素數也不同(整體大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