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單片機C語言程序設計實訓100例:基於PIC+Proteus模擬的目錄
第1章PIC單片機C語言程序設計概述
1.1 PIC單片機簡介
1.2 MPLAB+C語言程序開發環境安裝及應用
1.3 PICC/PICC18/MCC18程序設計基礎
1.4 PIC單片機內存結構
1.5 PIC單片機配置位
1.6 基本的I/O埠編程
1.7 中斷服務程序設計
1.8 PIC單片機外設相關寄存器
1.9 C語言程序設計在PIC單片機應用系統開發中的優勢
第2章PROTEUS操作基礎
2.1 PROTEUS操作界面簡介
2.2 模擬電路原理圖設計
2.3 元件選擇
2.4 模擬運行
2.5 MPLAB IDE與PROTEUS的聯合調試
2.6 PROTEUS在PIC單片機應用系統開發中的優勢
第3章 基礎程序設計
3.1 閃爍的LED
3.2 用雙重循環控制LED左右來回滾動顯示
3.3 多花樣流水燈
3.4 LED模擬交通燈
3.5 單只數碼管循環顯示0~9
3.6 4隻數碼管滾動顯示單個數字
3.7 8隻數碼管掃描顯示多個不同字元
3.8 K1~K5控制兩位數碼管的開關、加減與清零操作
3.9 數碼管顯示4×4鍵盤矩陣按鍵
3.10 數碼管顯示撥碼開關編碼
3.11 繼電器及雙向可控硅控制照明設備
3.12 INT中斷計數
3.13 RB埠電平變化中斷控制兩位數碼管開關與加減顯示
3.14 TIMER0控制單只LED閃爍
3.15 TIMER0控制流水燈
3.16 TIMER0控制數碼管掃描顯示
3.17 TIMER1控制交通指示燈
3.18 TIMER1與TIMER2控制十字路口秒計時顯示屏
3.19 用工作於同步計數方式的TMR1實現按鍵或脈沖計數
3.20 用定時器設計的門鈴
3.21 報警器與旋轉燈
3.22 用工作於捕獲方式的CCP1設計的頻率計
3.23 用工作於比較模式的CCP1控制音階播放
3.24 CCP1 PWM模式應用
3.25 模擬比較器測試
3.26 數碼管顯示兩路A/D轉換結果
3.27 EEPROM讀寫與數碼管顯示
3.28 睡眠模式及看門狗應用測試
3.29 單片機與PC雙向串口通信模擬
3.30 PIC單片機並行從動埠PSP讀寫測試
第4章 硬體應用
4.1 74HC138與74HC154解碼器應用
4.2 74HC595串入並出晶元應用
4.3 用74HC164驅動多隻數碼管顯示
4.4 數碼管BCD解碼驅動器7447與4511應用
4.5 8×8LED點陣屏顯示數字
4.6 8位數碼管段位復用串列驅動晶元MAX6951應用
4.7 串列共陰顯示驅動器MAX7219與7221應用
4.8 14段與16段數碼管串列驅動顯示
4.9 16鍵解碼晶元74C922應用
4.10 1602LCD字元液晶測試程序
4.11 1602液晶顯示DS1302實時時鍾
4.12 1602液晶工作於4位模式實時顯示當前時間
4.13 帶RAM內存的實時時鍾與日歷晶元PCF8583應用
4.14 2×20串列字元液晶演示
4.15 LGM12864液晶顯示程序
4.16 PG160128A液晶圖文演示
4.17 TG126410液晶串列模式顯示
4.18 HDG12864系列液晶演示
4.19 Nokia7110液晶菜單控製程序
4.20 8通道模擬開關74HC4051應用測試
4.21 用帶I2C介面的MCP23016擴展16位通用I/O埠
4.22 用帶SPI介面的MCP23S17擴展16位通用I/O埠
4.23 用I2C介面控制MAX6953驅動4片5×7點陣顯示器
4.24 用I2C介面控制MAX6955驅動16段數碼管顯示
4.25 用帶SPI介面的數/模轉換器MCP4921生成正弦波形
4.26 用帶SPI介面的數/模轉換器MAX515控制LED亮度循環變化
4.27 正反轉可控的直流電機
4.28 PWM控制MOSFET搭建的H橋電路驅動直流電機運行
4.29 正反轉可控的步進電機
4.30 用L297+L298控制與驅動步進電機
4.31 PC通過RS-485器件MAX487遠程式控制制單片機
4.32 I2C介面DS1621溫度感測器測試
4.33 SPI介面溫度感測器TC72應用測試
4.34 溫度感測器LM35全量程應用測試
4.35 K型熱電偶溫度計
4.36 用鉑電阻溫度感測器PT100設計的測溫系統
4.37 DS18B20溫度感測器測試
4.38 SHT75溫濕度感測器測試
4.39 1-Wire式可定址開關DS2405應用測試
4.40 光敏電阻應用測試
4.41 MPX4250壓力感測器測試
4.42 用I2C介面讀寫存儲器AT24C04
4.43 用SPI介面讀寫AT25F1024
4.44 PIC18 I2C介面存儲器及USART介面測試程序
4.45 PIC18 SPI介面存儲器測試程序
4.46 PIC18定時器及A/D轉換測試
4.47 用PIC18控制Microwire介面繼電器驅動器MAX4820
4.48 MMC存儲卡測試
4.49 ATA硬碟數據訪問
4.50 微芯VLS5573液晶顯示屏驅動器演示
第5章 綜合設計
5.1 用DS1302/DS18B20+MAX6951設計的多功能電子日歷牌
5.2 用PCF8583設計高模擬數碼管電子鍾
5.3 用4×20LCD與DS18B20設計的單匯流排多點溫度監測系統
5.4 用內置EEPROM與1602液晶設計的加密電子密碼鎖
5.5 用PIC單片機與1601LCD設計的計算器
5.6 電子秤模擬設計
5.7 數碼管顯示的GP2D12模擬測距警報器
5.8 GPS全球定位系統模擬
5.9 能接收串口信息的帶中英文硬字型檔的80×16點陣顯示屏
5.10 用M145026與M145027設計的無線收發系統
5.11 紅外遙控收發模擬
5.12 交流電壓檢測與數字顯示模擬
5.13 帶位置感應器的直流無刷電機PMW控制模擬
5.14 3端可調正穩壓器LM317應用測試
5.15 模擬射擊訓練游戲
5.16 帶觸摸屏的國際象棋游戲模擬
5.17 溫室監控系統模擬
5.18 PIC單片機MODBUS匯流排通信模擬
5.19 PIC單片機內置CAN匯流排通信模擬
5.20 基於PIC18+Microchip TCP/IP協議棧的HTTP伺服器應用
參考文獻
❷ 電動機的單片機控制的目錄
1.1機電傳動系統的運動方程
1.2轉矩和轉動慣量的折算
1.3負載機械和電動機的機械特性
1.4機電傳動系統穩定運行的條件
習題與思考題 2.1可關斷晶閘管的特性和參數
2.1.1可關斷晶閘管的原理和性能
2.1.2可關斷晶閘管的門極驅動電路
2.2功率晶體管的性能和應用
2.2.1功率晶體管的特性和參數
2.2.2功率晶體管的驅動
2.3功率場效應管的性能和應用
2.3.1功率場效應管的特性和參數
2.3.2功率場效應管的驅動
2.4絕緣柵雙極晶體管的性能和應用
2.4.1絕緣柵雙極晶體管的特性和參數
2.4.2絕緣柵雙極晶體管的驅動
2.5智能功率模塊的性能和應用
2.5.1智能功率模塊的結構
2.5.2智能功率模塊的自保護特性
2.5.3智能功率模塊的應用
習題與思考題 3.1C8051F05/15單片機的特點
3.2C8051單片機的組成
3.2.1C8051單片機的結構
3.2.2中斷系統
3.2.3定時器/計數器
3.3C8051用於控制電動機時的輸入/輸出埠設置
3.4電動機控制中A/D轉換在C8051中的實現
3.5電動機控制中PWM和測頻在C8051中的實現
3.6C8051與5V電動機控制系統的介面方法
習題與思考題 4.1模擬PID控制原理
4.2數字PID控制演算法
4.2.1位置式PID控制演算法
4.2.2增量式PID控制演算法
4.2.3數字PID控制演算法子程序
4.3數字PID的改進演算法
4.3.1對積分作用的改進
4.3.2對微分作用的改進
4.4數字PID控制器參數的選擇方法和采樣周期的選擇
4.4.1參數的選擇方法
4.4.2采樣周期的選擇
4.5數字濾波技術
4.5.1算術平均值法
4.5.2移動平均濾波法
4.5.3防脈沖干擾平均值法
4.5.4數字低通濾波法
習題與思考題 5.1光柵位移檢測感測器
5.1.1光柵感測器的特點和分類
5.1.2光柵位移感測器的組成
5.1.3光柵位移感測器的工作原理
5.1.4光柵細分技術
5.1.5光柵位移感測器與單片機的介面
5.2光電編碼盤角度檢測感測器
5.2.1絕對式光電編碼盤
5.2.2增量式光電編碼盤
5.2.3光電編碼盤與單片機的介面
5.3直流測速發電機
5.3.1直流測速發電機的工作原理
5.3.2影響直流測速發電機輸出特性的因素及對策
5.3.3直流測速發電機與單片機的介面
習題與思考題 6.1直流電動機電樞的PWM調壓調速原理
6.2直流電動機的不可逆PWM系統
6.2.1無制動的不可逆PWM系統
6.2.2有制動的不可逆PWM系統
6.3直流電動機雙極性驅動可逆PWM系統
6.3.1雙極性驅動可逆PWM系統的控制原理
6.3.2採用專用直流電動機驅動晶元LMD18200實現雙極性控制
6.4直流電動機單極性驅動可逆PWM系統
6.4.1受限單極性驅動可逆PWM系統的控制原理
6.4.2受限倍頻單極性驅動可逆PWM系統的控制原理146
6.4.3用單片機實現受限單極性控制
6.5小功率直流伺服系統
6.5.1LM629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6.5.2LM629的指令
6.5.3LM629的應用
習題與思考題 7.1交流非同步電動機變頻調速原理
7.1.1交流非同步電動機變頻調速原理
7.1.2主電路和逆變電路工作原理
7.2變頻與變壓
7.2.1問題的提出
7.2.2變頻與變壓的實現——SPWM調制波
7.2.3載波頻率的選擇
7.3變頻後的機械特性及其補償
7.3.1變頻後的機械特性
7.3.2U/F轉矩補償法
7.4SPWM波發生器SA4828晶元
7.4.1SA4828的工作原理
7.4.2SA4828的編程
7.5單片機控制交流非同步電動機變頻調速應用舉例
7.5.1硬體介面電路
7.5.2編程舉例
習題與思考題 8.1步進電動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8.1.1步進電動機的分類與結構
8.1.2反應式步進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8.1.3二相混合式步進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8.2步進電動機的特性
8.2.1步進電動機的振盪、失步及解決方法
8.2.2步進電動機的矩角特性
8.2.3步進電動機的矩頻特性
8.3步進電動機的驅動
8.3.1單電壓驅動
8.3.2雙電壓驅動
8.3.3斬波驅動
8.3.4細分驅動
8.3.5集成電路驅動
8.3.6雙極性驅動
8.4步進電動機的單片機控制
8.4.1脈沖分配
8.4.2速度控制
8.5步進電動機的運行控制
8.5.1位置控制
8.5.2加、減速控制
習題與思考題 9.1無刷直流電動機的結構和原理
9.1.1無刷直流電動機的結構
9.1.2位置感測器
9.1.3無刷直流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9.2無刷直流電動機的驅動
9.2.1三相無刷直流電動機全橋驅動的聯結方式
9.2.2無刷直流電動機的PWM控制方式
9.2.3正反轉和限流
9.3無刷直流電動機的單片機控制
9.3.1有位置感測器無刷直流電動機的單片機控制
9.3.2無位置感測器無刷直流電動機的單片機控制
習題與思考題 磁場定向矢量控制
10.1矢量控制技術
10.1.1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
10.1.2矢量控制的坐標變換
10.2電壓空間矢量SVPWM技術
10.2.1電壓矢量與磁鏈矢量的關系
10.2.2基本電壓空間矢量
10.2.3鏈軌跡的控制
10.2.4t1、t2和t0的計算和扇區號的確定
10.3轉子磁場定向矢量控制
10.4用單片機實現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電動機的磁場定向矢量控制
10.4.1交流伺服控制晶元的功能
10.4.2應用舉例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
❸ 單片機項目的目錄結構,多個.c文件是干什麼用的
這是寫程序的常採用的做法,叫模塊法。因為,一個項目,程序是很復雜的,有很多的介面電路和外部設備,每一個設備都要寫一個驅動程序,各個介面電路也要有相應的程序。假如這些程序都寫在一塊,那程序就相當長了,不方便編輯、調試和修改。因此,就單獨寫成一個一個的程序,這樣,還可以由一個團隊的成員分工來寫。
最後,把所有的程序都加到一個工程中,成為一個工程的整體了。
❹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技術的目錄
第1章 單片機概述
1.1 單片機相關的基本概念
1.1.1 什麼是單片機
1.1.2 什麼是單片機系統
1.1.3 單片機應用系統
1.2 單片機技術的發展
1.2.1 單片機的發展歷程
1.2.2 單片機的發展趨勢
1.3 單片機應用系統開發過程
1.4 單片機的應用領域
1.5 常用51系列單片機介紹
1.6 本書配套單片機開發板簡介
第2章 單片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2.1 AT89s51單片機的主要特性
2.2 單片機的硬體結構
2.2.1 中央處理器
2.2.2 存儲器
2.2.3 I/0介面
2.2.4 特殊功能部件
2.3 51系列單片機的引腳及功能
2.3.1 51單片機的引腳分類
2.3.2 三匯流排結構
2.4 單片機的存儲器配置
2.4.1 程序存儲器
2.4.2 數據存儲器
2.5 時鍾電路與CPU時序
2.5.1 振盪器和時鍾電路
2.5.2 CPU時序
2.5.3 51單片機的指令時序
2.6 單片機的工作方式
2.6.1 復位方式
2.6.2 程序執行方式
2.6.3 低功耗工作方式
2.7 單片機最小系統
習題
第3章 80C51單片機的指令系統
3.1 51單片機指令系統概述
3.1.1 指令格式
3.1.2 指令位元組
3.1.3 指令類型
3.1.4 常用符號說明
3.2 定址方式
3.2.1 直接定址
3.2.2 立即定址
3.2.3 寄存器定址
3.2.4 寄存器間接定址方式
3.2.5 變址定址
3.2.6 位定址
3.2.7 相對定址
3.3 80C51指令集
3.3.1 數據傳送與交換指令
3.3.2 算術運算指令
3.3.3 邏輯運算及移位指令
3.3.4 控制轉移指令
3.3.5 位操作類指令
3.4 51單片機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3.4.1 設計步驟
3.4.2 偽指令
3.4.3 順序程序設計
3.4.4 分支程序設計
3.4.5 循環程序設計
3.4.6 子程序設計
3.4.7 小結
習題
第4章 單片機C程序設計基礎
4.1 C51程序開發概述
4.2 C51數據類型
4.2.1 C51的標識符與關鍵字
4.2.2 數據類型
4.2.3 數據的存儲器類型
4.2.4 常量和變數
4.2.5 51單片機硬體結構的C51定義
4.3 C51運算符和表達式
4.3.1 賦值運算符
4.3.2 算術運算符和算術表達式
4.3.3 關系運算符和關系表達式
4.3.4 邏輯運算符和邏輯表達式
4.3.5 位運算符和位運算
4.3.6 復合運算符及其表達式
4.4 C51控制語句和結構化程序設計
4.4.1 C51語句和程序結構
4.4.2 表達式語句、復合語句和順序結構程序
4.4.3 選擇語句和選擇結構程序
4.4.4 循環語句和循環結構程序
4.5 C51構造數據類型簡介
4.5.1 數組
4.5.2 指針
4.5.3 結構體
4.5.4 聯合體
4.6 C51函數
4.6.1 函數的說明與定義
4.6.2 函數的調用
4.6.3 中斷函數
4.6.4 重人函數
4.7 預處理命令、庫函數
4.7.1 預處理命令
4.7.2 庫函數
4.8 匯編語言與C語言混合編程
4.8.1 C程序與匯編程序之間的參數傳遞
4.8.2 C語言與匯編語言混合編程實例
4.9 模塊化程序設計
4.1 051單片機C程序開發過程
4.10.1 C51程序開發過程及程序結構
4.10.2 C51程序設計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習題
第5章 KeilVision2編譯環境
5.1 初識Keil軟體
5.1.1 KeilC軟體的初始化界面
5.1.2 KeilC菜單與窗口
5.2 KeilC工程建立
5.2.1 新建工程
5.2.2 添加代碼文件
5.2.3 配置工程
5.2.4 編譯鏈接
5.3 Keil軟體的調試方法及技巧
5.3.1 Keil軟體的調試方法
5.3.2 常用調試窗口介紹
5.3.3 通過Peripherals菜單觀察模擬結果
習題
第6章 80C51單片機內部功能單元及應用
6.1 並行I/O埠
6.1.1 PO口
6.1.2 P1口
6.1.3 P2口
6.1.4 P3口
6.1.5 I/O埠的負載能力和埠要求
6.1.6 基本I/O口的應用舉例
6.2 中斷系統
6.2.1 中斷系統概述
6.2.2 中斷的控制與實現
6.2.3 中斷的處理過程
6.2.4 中斷服務程序的設計步驟
6.2.5 外部中斷的應用舉例
6.3 定時器/計數器:
6.3.1 定時器/計數器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
6.3.2 定時器/計數器的控制與實現
6.3.3 定時器/計數器的工作方式
6.3.4 定時器/計數器的綜合應用
6.4 串列通信
6.4.1 串列通信基礎
6.4.2 串列口的結構
6.4.3 串列口相關特殊功能寄存器
……
第7章 單片機常用介面電路設計
第8章 常用串列匯流排介紹及應用
第9章 單片機PROTEUS模擬
第10章 51單片機應用系統開發與設計
附錄1 開發板實驗目錄表
附錄2 80C51單片機指令表
附錄3 C語言優先順序及其結合性
附錄4 ASCII碼表
參考文獻 本書配套開發板
l 主晶元為ATMELh或stc的51系列單片機
l 晶振:基本配置為11.0592MHz,也可由用戶自己選定適合的晶振。l P0、P1、P2、P3的每一個I/O口均引至實驗用戶板上,方便實驗。
l Watchdog:配置有帶復位的看門狗電路。l 程序存貯器為64KB。
l 數據存貯器為4KB(24C04)。
l 提供20個發光二極體,供實驗使用。
l 標准RS232串列通信介面。l 標准微型列印機介面。
l 液晶顯示介面,液晶為LCD1602。
l 具有動態共陰數碼管8個。
l 8 ×8點陣顯示。l 具有4×4矩陣鍵盤。
l 具有4個獨立的鍵盤輸入。
l 串列數轉並行數電路採用74HC595晶元。
l 配有日歷時鍾電路(DS1302晶元)。l
1路8位A/D三線串列轉換晶元:採用TLC549,每個通道均引出其測試點。l
提供8位D/A,使用TLC。具有0~-5V、-5V~0V、-5V~+5V輸出。l
日歷時鍾晶元使用DS1302,可在數碼管上顯示年、月、日、星期、時、分、秒。l
提供揚聲器驅動電路,提供不同的頻率,輸出多種音樂。l
提供蜂鳴器電路。l 脈沖電路。l
在系統編程,提供在線下載,方便調試。
❺ 51單片機C語言應用程序設計實例精講的目錄
第1章51單片機開發的基礎知識
1.151單片機的硬體結構
1.1.1功能模塊
1.1.2CPU
1.1.3並行I/O埠
1.1.4存儲囂結構
1.1.5定時/計數器
1.1.6串列口
1.1.7中斷系統
1.251單片機的指令系統
1.2.1定址方式
1.2.2指令說明
1.2.3指令系統表
1.3本章總結
第2章C語言程序各語句用法與意義
2.1數據結構
2.1.1數據類型
2.1.2變數與常量
2.1.3數組
2.1.4指針
2.1.5結構
2.1.6共用體
2.1.7枚舉
2.2運算符與表達式
2.2.1運算符分類與優先順序
2.2.2算術運算符與表達式
2.2.3關系運算符與表達式
2.2.4邏輯運算符與表達式
2.2.5位操作運算符與表達式
2.2.6賦值運算符與表達式
2.3程序結構與函數
2.3.1程序結構
2.3.2函數
2.4流程式控制制語句
2.4.1選擇語句
2.4.2循環語句
2.4.3轉移語句
2.5本章總結
第3章Keil8051C編譯器
3.1Keil編譯器簡介
3.2使用Keil開發應用軟體
3.2.1建立工程
3.2.2工程的設置
3.2.3編譯與連接
3.3dScopeforWindows的使用
3.3.1如何啟動
3.3.2如何調試
3.3.3調試窗口
3.4本章總結 第4章單片機實現液晶顯示
4.1實例說明
4.2設計思路分析
4.2.1液晶顯示模塊
4.2.2液晶顯示工作原理
4.2.3設計思路
4.3硬體電路設計
4.3.1器件選取
4.3.2電源模塊
4.3.3液晶顯示模塊
4.3.4單片機模塊
4.4軟體設計
4.4.1液晶控制驅動囂指令集
4.4.2程序說明
4.5實例總結
第5章基於MAX7219的8位數碼管顯示
5.1實例說明
5.2設計思路分析
5.2.1LED顯示驅動晶元的選取
5.2.2MAX7219的工作原理
5.3硬體電路設計
5.3.1主要器件
5.3.2電路原理圖
5.4軟體設計
5.4.1MAX7219的工作時序和寄存器描述
5.4.2程序說明
5.5實例總結
第6章鍵盤輸入實例——實現4x4鍵盤
6.1實例說明
6.2設計思路分析
6.3硬體電路設計
6.4軟體設計
6.5實例總結
第7章單片機實現語音錄放
7.1實例說明
7.2設計思路分析
7.2.1語音晶元選取
7.2.2語音晶元1SD2560簡介
7.3硬體電路設計
7.3.1主要器件
7.3.2電路原理圖及說明
7.4軟體設計
7.4.1程序流程
7.4.2程序說明
7.5實例總結 第8章基於MAX197的並行A/D轉換
8.1實例說明
8.2設計思路分析
8.2.1A/D轉換原理
8.2.2如何選擇A/D轉換器件
8.2.3A/D轉換器對電源電路的要求
8.3硬體電路設計
8.3.1主要器件
8.3.2電路原理圖及說明
8.4軟體設計
8.4.1MAX197控制字
8.4.2程序流程
8.4.3程序說明
8.5實例總結
第9章基於TLC549的串列A/D轉換
9.1實例說明
9.2設計思路分析
9.2.1晶元選取
9.2.2工作原理
9.3硬體電路設計
9.3.1主要器件
9.3.2電路原理圖及說明
9.4軟體設計
9.4.1轉換過程和時序要求
9.4.2程序流程
9.4.3程序說明
9.5實例總結
第10章基於MAX527的並行D/A轉換
10.1實例說明
10.2設計思路分析
10.2.1D/A轉換原理
10.2.2如何選擇D/A轉換器件
10.2.3D/A轉換器對電源電路的要求
10.3硬體電路設計
10.3.1主要器件
10.3.2電路原理圖及說明
10.4軟體設計
10.4.1MAX527的地址和重要引腳
10.4.2程序流程
10.4.3程序說明
10.5實例總結
第11章基於MAX517的串列D/A轉換
11.1實例說明
11.2設計思路分析
11.2.1晶元選取
11.2.2工作原理
11.3硬體電路設計
11.3.1主要器件
11.3.2電路原理圖及說明
11.4軟體設計
11.4.1時序要求和轉換過程
11.4.2程序說明
11.5實例總結
第12章基於SHT71數字溫/濕度感測器的採集實現
12.1實例說明
12.2設計思路分析
12.2.1SHT71性能概述
12.2.2SHT71的功能說明
12.2.3SHT71的引腳尺寸和說明
12.3硬體電路設計
12.4軟體設計
12.4.1SHT71的操作方法
12.42程序流程
12.4.3源程序清單
12.5實例總結
第13章基於DS1624的數字溫度計設計
13.1實例說明
13.1.2設計思路分析
13.2.1DS1624簡介
13.2.2DS1624基本特性
13.2.3DS1624工作原理
13.2.4DS1624工作方式
13.2.5DS1624的指令集
13.3硬體電路設計
13.3.1硬體設計
13.3.2原理科及其說明
13.4軟體設計
13.4.1程序流程
13.4.2程序說明
13.5實例總結 第14章基於DS12C887的實時日歷時鍾顯示系統設計
14.1實例說明
14.2設計思路分析
14.2.1選擇合適的日歷時鍾晶元7
14.2.2如何由DS12C887晶元獲取時間信息
14.3硬體電路設計
14.3.1結構框圖
14.3.2主要器件
14.3.3電路原理圖及說明
14.4軟體設計
14.4.1DS12C877的內存空間
14.4.2程序流程
14.4.3程序代碼及說明
14.5實例總結
第15章單片機控制的步進電機系統
15.1實例說明
15.2設計思路分析
15.2.1步進電機的工作原理
15.2.2步進電機的控制
15.2.3脈沖分配與驅動晶元的選取
15.3硬體電路設計
15.3.1結構框圖
15.3.2主要器件
15.3.3電路原理圖廈說明
15.4軟體設計
15.4.1程序流程
15.4.2程序說明
15.5實例總結
第16章基於MAX1898的智能充電器設計
16.1實例說明
16.2設計思路分析
16.2.1為何需要實現充電器的智能化
16.2.2如何選擇電池充電晶元
16.2.3MAX1898的充電工作原理
16.3硬體電路設計
16.3.1主要器件
16.3.2電路原理圖及說明
16.4軟體設計
16.4.1程序流程
16.4.2程序說明
16.5實例總結 第17章基於NORFlashAM29LV320的數據存儲
17.1實例說明
17.2設計思路分析
17.2.1晶元AM29LV320
17.2.2具體設計思路
17.3硬體電路設計
17.4軟體設計
17.4.1AM29LV320的命令與狀態
17.4.2串列非同步數據傳輸
17.4.3程序代碼說明
17.5實例總結
第18章基於XC95144的串口擴展
18.1實例說明
18.2設計思路分析
18.2.1串口發送的設計
18.2.2串口接收的設計
18.2.3串口模塊的設計l
18.3硬體電路設計
18.4軟體設計
18.4.1CPLD的設計原理圖
18.4.2C51單片機程序代碼說明
18.5實例總結
第19章基於8255擴展並行口
19.1實例說明
19.2設計思路分析
19.2.1並行口擴展的原理
19.2.2晶元選擇
19.3硬體電路設計
19.4軟體設計
19.5實例總結 第20章單片機實現智能信號發生器
第21章單片機實現步進式PWM信號輸出
第22章單片機實現CRC演算法
第23章單片機實現軟體濾波
第七篇通信傳輸系統設計
第24章單片機實現點對點的數據傳輸
第25章單片機實現點對多點的數據傳輸
第26章單片機實現乙太網介面
第27章單片機實現1C匯流排通信
第28章單片機實現RS-485匯流排現場監測系統
第29章CAN匯流排介面通信設計
第八篇電源監控與抗干擾設計
第30章單片機監控電路設計
第31章光電隔離電路設計 附錄A匯編語言與C語言的混合編程
附錄B實例配套實驗箱
❻ 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的目錄
1.1設計任務1
1.2設計目的1
1.3設計要求1
1.4設計提示與分析2
1.4.1AD590溫度感測器簡介2
1.4.2測溫電路2
1.4.3溫度數據採集和處理4
1.4.4單片機編程6
1.5思考題8 2.1設計任務9
2.2設計目的9
2.3設計要求9
2.4設計提示與分析10
2.4.1光電接近感測器簡介10
2.4.2測量分析10
2.5思考題17 3.1設計任務18
3.2設計目的18
3.3設計要求18
3.4設計提示與分析19
3.4.1汽車前輪轉向角檢測儀簡介19
3.4.2轉向角檢測感測器簡介19
3.4.3硬體原理圖20
3.4.4單片機程序編寫20
3.5思考題20 4.1設計任務22
4.2設計目的22
4.3設計要求22
4.4設計提示與分析23
4.4.1前照燈檢測儀光軸自動對准原理234.4.2光軸偏移量測量原理24
4.4.3發光強度的測量原理25
4.4.4新一代應用CCD技術前照燈檢測儀簡介25
4.4.5課程設計內容分析25
4.5思考題27 5.1設計任務28
5.2設計目的28
5.3設計要求28
5.4設計提示與分析29
5.4.1應變片應用簡介29
5.4.2差分信號與放大器的分析30
5.4.3單片機采樣分析31
5.5思考題31 6.1設計任務33
6.2設計目的33
6.3設計要求33
6.4設計提示與分析34
6.4.1DS18B20簡介34
6.4.2測量電路原理圖35
6.4.3程序框圖35
6.4.4參考程序36
6.5思考題40 7.1設計任務41
7.2設計目的41
7.3設計平台41
7.4設計系統組成與工作原理41
7.5設計具體要求44
7.6參考程序45 8.1設計任務47
8.2設計目的47
8.3實驗硬體設備47
8.4實驗系統組成與工作原理47
8.5設計具體要求50
8.6參考程序50 9.1設計要求53
9.2實現方案53
9.3設計平台54
9.4系統定義54
9.5主要模塊原理說明54
9.6系統連接55
9.7參考程序57
9.8實驗現象82 10.1設計任務84
10.2設計平台84
10.3系統組成原理84
10.4系統連接88
10.5軟體設計方案89
10.6參考程序93 11.1目的和意義102
11.2系統所需達到的要求102
11.3「電子警察」的系統設計要求102
11.4視頻切換卡硬體電路設計104
11.5視頻切換卡軟體設計107
11.5.1總體軟體設計107
11.5.2單片機和工控機通信107
11.6參考程序109
11.7總結114 12.1目的和意義115
12.2關鍵器件及設備115
12.3光纖收發器簡介116
12.4光電轉換器的硬體設計119
12.4.1光電轉換器主要性能指標119
12.4.2硬體設計的原理框圖120
12.4.3單元電路的功能與設計120
12.5系統軟體設計123
12.5.1單片機控製程序123
12.5.2參考程序124
12.6調試及結果133
12.6.1調試所需的儀表133
12.6.2調測步驟133
12.6.3性能測試135
12.6.4光口指標測試135 13.1目的和意義138
13.2關鍵器件及設備138
13.3交換機相關知識139
13.4AL101網路交換晶元簡介141
13.4.1AL101晶元的主要特點141
13.4.2AL101功能說明142
13.5系統硬體設計144
13.5.1系統指標要求144
13.5.2系統電路框圖145
13.5.3單元模塊設計147
13.6系統軟體設計153
13.6.1EEPROM配置153
13.6.2單片機控製程序156
13.7參考程序159
13.7.1IO.h源程序159
13.7.2IO.c源程序160
13.7.3DB116.h源程序173
13.7.4DB116.c源程序174
13.8PC機的管理程序設計187
13.9調試及結果188
13.10總結191 14.1目的和意義192
14.2關鍵器件及設備192
14.3VDSL相關知識192
14.4VDSL設計方案與VDSL網路晶元簡介194
14.5VDSL局端的硬體設計197
14.5.1VDSL主要性能指標197
14.5.2硬體設計的原理框圖198
14.6VDSL用戶端的硬體設計203
14.6.1VDSL數據機硬體設計的原理框圖203
14.6.2單元電路的功能與設計204
14.7系統軟體設計206
14.7.1EEPROM配置207
14.7.2單片機控製程序207
14.7.3參數設置210
14.7.4PC機的管理程序設計210
14.8參考程序211
14.9調試及結果254 15.1目的和意義257
15.2關鍵器件及設備257
15.3直放站系統相關知識257
15.4光纖直放站的工作原理258
15.5光遠端控制模塊的設計260
15.5.1光遠端控制模塊的框圖260
15.5.2性能指標262
15.5.3模塊整體電路263
15.5.4模塊軟體工作模式264
15.6光局端控制模塊的設計269
15.6.1光局端控制模塊的組成269
15.6.2模塊電路原理270
15.6.3模塊軟體工作模式270
15.7參考程序270
參考文獻
……
❼ 什麼是單片機
單片微型計算機簡稱單片機,是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常用英文字母的縮寫MCU表示單片機,它最早是被用在工業控制領域。單片機由晶元內僅有CPU的專用處理器發展而來。最早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將大量外圍設備和CPU集成在一個晶元中,使計算機系統更小,更容易集成進復雜的而對體積要求嚴格的控制設備當中。INTEL的Z80是最早按照這種思想設計出的處理器,從此以後,單片機和專用處理器的發展便分道揚鑣。 早期的單片機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因為簡單可靠而性能不錯獲得了很大的好評。此後在8031上發展出了MCS51系列單片機系統。基於這一系統的單片機系統直到現在還在廣泛使用。隨著工業控制領域要求的提高,開始出現了16位單片機,但因為性價比不理想並未得到很廣泛的應用。90年代後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大發展,單片機技術得到了巨大提高。隨著INTEL i960系列特別是後來的ARM系列的廣泛應用,32位單片機迅速取代16位單片機的高端地位,並且進入主流市場。而傳統的8位單片機的性能也得到了飛速提高,處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數百倍。目前,高端的32位單片機主頻已經超過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專用處理器,而普通的型號出廠價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1]的型號也只有10美元。當代單片機系統已經不再只在裸機環境下開發和使用,大量專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統被廣泛應用在全系列的單片機上。而在作為掌上電腦和手機核心處理的高端單片機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專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統。 單片機比專用處理器更適合應用於嵌入式系統,因此它得到了最多的應用。事實上單片機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計算機。現代人類生活中所用的幾乎每件電子和機械產品中都會集成有單片機。手機、電話、計算器、家用電器、電子玩具、掌上電腦以及滑鼠等電腦配件中都配有1-2部單片機。而個人電腦中也會有為數不少的單片機在工作。汽車上一般配備40多部單片機,復雜的工業控制系統上甚至可能有數百台單片機在同時工作!單片機的數量不僅遠超過PC機和其他計算的總和,甚至比人類的數量還要多。 單片機又稱單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個邏輯功能的晶元,而是把一個計算機系統集成到一個晶元上。相當於一個微型的計算機,和計算機相比,單片機只缺少了I/O設備。概括的講:一塊晶元就成了一台計算機。它的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為學習、應用和開發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學習使用單片機是了解計算機原理與結構的最佳選擇。 單片機內部也用和電腦功能類似的模塊,比如CPU,內存,並行匯流排,還有和硬碟作用相同的存儲器件,不同的是它的這些部件性能都相對我們的家用電腦弱很多,不過價錢也是低的,一般不超過10元即可......用它來做一些控制電器一類不是很復雜的工作足矣了。我們現在用的全自動滾筒洗衣機、排煙罩、VCD等等的家電裡面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主要是作為控制部分的核心部件。 它是一種在線式實時控制計算機,在線式就是現場控制,需要的是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較低的成本,這也是和離線式計算機的(比如家用PC)的主要區別。 單片機晶元
單片機是靠程序運行的,並且可以修改。通過不同的程序實現不同的功能,尤其是特殊的獨特的一些功能,這是別的器件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做到的,有些則是花大力氣也很難做到的。一個不是很復雜的功能要是用美國50年代開發的74系列,或者60年代的CD4000系列這些純硬體來搞定的話,電路一定是一塊大PCB板!但是如果要是用美國70年代成功投放市場的系列單片機,結果就會有天壤之別!只因為單片機的通過你編寫的程序可以實現高智能,高效率,以及高可靠性! 由於單片機對成本是敏感的,所以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軟體還是最低級匯編語言,它是除了二進制機器碼以上最低級的語言了,既然這么低級為什麼還要用呢?很多高級的語言已經達到了可視化編程的水平為什麼不用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單片機沒有家用計算機那樣的CPU,也沒有像硬碟那樣的海量存儲設備。一個可視化高級語言編寫的小程序裡面即使只有一個按鈕,也會達到幾十K的尺寸!對於家用PC的硬碟來講沒什麼,可是對於單片機來講是不能接受的。 單片機在硬體資源方面的利用率必須很高才行,所以匯編雖然原始卻還是在大量使用。一樣的道理,如果把巨型計算機上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拿到家用PC上來運行,家用PC的也是承受不了的。 可以說,二十世紀跨越了三個「電」的時代,即電氣時代、電子時代和現已進入的電腦時代。不過,這種電腦,通常是指個人計算機,簡稱PC機。它由主機、鍵盤、顯示器等組成。還有一類計算機,大多數人卻不怎麼熟悉。這種計算機就是把智能賦予各種機械的單片機(亦稱微控制器)。顧名思義,這種計算機的最小系統只用了一片集成電路,即可進行簡單運算和控制。因為它體積小,通常都藏在被控機械的「肚子」里。它在整個裝置中,起著有如人類頭腦的作用,它出了毛病,整個裝置就癱瘓了。現在,這種單片機的使用領域已十分廣泛,如智能儀表、實時工控、通訊設備、導航系統、家用電器等。各種產品一旦用上了單片機,就能起到使產品升級換代的功效,常在產品名稱前冠以形容詞——「智能型」,如智能型洗衣機等。現在有些工廠的技術人員或其它業余電子開發者搞出來的某些產品,不是電路太復雜,就是功能太簡單且極易被仿製。究其原因,可能就卡在產品未使用單片機或其它可編程邏輯器件上。
❽ 單片機中指令CLR是什麼意思
51單片機 匯編 指令CLR:
CLR A
// 累加器A 被賦零值,此時為邏輯運算指令。
CLR C
//程序狀態寄存器PSW中的CY位狀態清零,此時為位操作指令。
❾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技術
單片機的工作原理與計算機CPU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主要是利用片內的半導體存儲器存放用戶的程序和數據,單片機的核心中央微處理器CPU中有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程序計數器等部件,由程序計數器尋找下一條要執行的指令,找到後,將指令送給指令寄存器,再由指令解碼器翻譯執行該指令,完成對指令功能的操作;單片機的工作就是不斷地取指令、分析指令、執行指令的循環過程。在計算機中,為了便於管理,常把一條指令的執行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一階段完成一項工作。例如,取指令、存儲器讀、存儲器寫等,這每一項工作稱為一個基本操作。
單片機的周期
時鍾周期
時鍾周期也叫振盪周期或晶振周期,即晶振的單位時間發出的脈沖數,一般有外部的振晶產生,比如12MHZ=12×106,即每秒發出12000000個脈沖信號,那麼發出一個脈沖的時間就是時鍾周期,也就是1/12μs。通常也叫做系統時鍾周期,是計算機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時間單位。
誰說的翡翠毛料貴?這里成本價就可以買到天然好毛料!
廣告
在8051單片機中把一個時鍾周期定義為一個節拍(用P表示),二個節拍定義為一個狀態周期(用S表示)。
機器周期
在計算機中,為了便於管理,常把一條指令的執行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一階段完成一項工作。例如,取指令、存儲器讀、存儲器寫等,這每一項工作稱為一個基本操作。完成一個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時間稱為機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