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華為CMO技術筆試和面試的時候,會考哪些專業知識
1. 華為用到的linux不多,用win2003 win7.今年6月份剛開始用linux,估計不會考..CMO一般沒有筆試..svn會問的,要是你是有工作經驗的話.剛畢業問了也不知道....
2. 網路問題不考.. 版本管理的一些專業問題.如代碼的靜態檢查,pclint,coverity,fortify等 ...能不能加班這樣的.版本編譯問題,因為華為大多是用C語言的,可能會問你會不會用souce insight ,beyond compare 等工具..
3. 最好是會寫腳本,批處理腳本跟ruby腳本 ,批處理應該會問的,ruby可能不涉及,因為那是寫測試用例用的,不需要cmo寫,但要熟悉下..ftp 也要熟悉一下.
4.基本上差不多了,面試不能太慫,要冷靜,最好不露任何錶情,CMO崗位就是要求強勢一點的.
另外,這個崗位很辛苦,你去了就知道了.
② linux c怎麼實現從文件的最後一行一行向前讀文件
下面的例子使用mmap讀最後20行(假設最後20行不會超過1024位元組)
/*-
* Copyright (C), 1988-2014, mymtom
*
* vi:set ts=4 sw=4:
*/
#ifndef lint
static const char rcsid[] = "$Id$";
#endif /* not lint */
/**
* @file last20.c
* @brief
*/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sys/mman.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limits.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char *memchrr(const void *v1, const char *v2, int c)
{
char *s1, *s2;
char *p;
s1 = (char *)v1;
s2 = (char *)v2;
for (p = s2; p >= s1; --p) {
if (*p == c)
return p;
}
return NULL;
}
#define READSIZE 1024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ret;
FILE *fp;
char *addr;
size_t len;
int prot;
int flags;
int fd;
off_t off;
off_t rem;
long pagesize;
struct stat buf;
pagesize = sysconf(_SC_PAGESIZE);
fp = fopen("last20.c", "rb");
fd = fileno(fp);
ret = fstat(fd, &buf);
if (buf.st_size <= READSIZE || buf.st_size <= pagesize) {
off = 0;
len = buf.st_size;
} else {
off = buf.st_size - READSIZE;
rem = off % pagesize;
off = off - rem;
len = READSIZE + rem;
}
/*
printf("size=%d READSIZE=%d off=%d len=%d\n",
(int)buf.st_size, (int)READSIZE, (int)off, (int)len);
*/
prot = PROT_READ;
flags = MAP_PRIVATE;
addr = mmap(NULL, len, prot, flags, fd, off);
fclose(fp);
{
int i, n;
char *head, *tail;
size_t size;
char line[1024];
tail = addr + len - 1;
n = 20;
for (i = 0; i < n; ++i) {
head = memchrr(addr, tail - 1, '\n');
if (head == NULL) {
size = tail - addr;
memcpy(line, addr, size);
line[size] = '\0';
} else {
size = tail - head - 1;
memcpy(line, head + 1, size);
line[size] = '\0';
tail = head;
}
printf("%s\n", line);
if (head == NULL) {
break;
}
}
}
munmap(addr, len);
return 0;
}
運行結果為:
./last20 | tac | cat -n
line[size] = '\0';
} else {
size = tail - head - 1;
memcpy(line, head + 1, size);
line[size] = '\0';
tail = head;
}
printf("%s\n", line);
if (head == NULL) {
break;
}
}
}
munmap(addr, len);
return 0;
}
③ npxeslintinit為什麼卡住了
系統負載過高。npxeslintinit卡住是Linux機器系統負載過高導致的,主要是運行內存耗用極大的程序,增加了系統的負載程度,可以找其他設備,連接Linux機器的ssh服務進行調節,即可改變這種現象。
④ 我用pclint集成source insight,把Linux下include目錄下的頭文件都拷到Windows目錄下
可以在pclint的運行目錄下的std.lnt中增加一句-wlib(0),可以屏蔽系統頭文件。
⑤ hcl模擬器,宿主機提示沒有可用的介面,請先配置host_1,問怎麼解決在線等 !
1 GECMlO開發板硬體構成
ARM處理器是一種支持16/32位雙指令集的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R ISC微處理器,目前已經佔領了75%以I:的32位RISC嵌入式產品f仃場。本文所選用的ARM920T微處理器屬於中端產品,應用也十分廣泛。$3C2410是32位低功耗RISC宏單元,其工作頻率為203 MHz,同時支持Thumbl6位精。簡指令集,從而能以較小的存儲空間需求,獲得32位的系統性能。64M位元組的SDRAM,由兩片K4S561632組成,工作在32位模式下;64M位元組NAND Flash,採用的是K9F1208,可以兼容16M,32M或128M位元組;10M乙太網介面,採用的是CS8900Q3,帶傳輸和連接指示燈;2路UART串列口,波特率可高達115200bps,並具有RS232電乎轉換電路Embedded·ICE(20腳標准JTAG)介面和並口式jTAG介面,支持ADS,SDT軟體的卜.載和調試以及FLASH的燒寫。
2 嵌入式Linux開發環境的搭建及開發工具的使用
2.1宿主機——目標機模式
進行項目開發前,先要做的是搭建一套基於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開發環境,一般由目標板(GEC2410開發板)和宿主機(LiUUX虛擬機)所構成。如圖1所示。嵌入式系統通常是一個資源受限的系統,因此直接在嵌入式系統的硬體平台上編寫軟體比較困難,有時候甚拿是不可能的.目前一般採用的解決辦法是首先在通用計算機上編寫程序,然後通過交叉編譯生成目標平台七可以運行的二進制代碼格式,最後再下載到目標平台上的特定位置.卜運行.用來編譯這種程序的編譯器就叫交叉編譯器。為了不跟本地編譯器混淆,交叉編澤器的名字一般都有前綴。例如:arm.1inux—gcc。交叉開發環境是指編譯、鏈接和調試嵌入式應用軟體的環境,它與運行嵌入式應用軟體的環境有所不同,通常採用宿主機/目標機模式。
2.2 Linux伺服器交叉編譯環境的建立
Linux伺服器是嵌入式Linux內核編譯、應用程序開發、編譯等的公共平台,在一個嵌入式系統的開發過程中,有許多工作需要通過它來完成。交叉編譯工具用於編譯在目標系統上運行的嵌入式Linux內核及應用程序,包括編譯器、連接器、調試器以及代碼轉換J二具等實用程序,一般以瓜縮軟體包的方式提供給我們,稱為開發工具鏈(Toolchain).目前基於ARM架構的交叉編澤工具鏈為:allll-liuux.gcc-2.95.3。
1)GNU交叉工具鏈的下載
從ARM官方網站F載刪.arm.tinux.org.ak,可以從該站點下載2.95.3工具鏈:
ftp://tip.arm.Iinux.org.uk/pub/armlinux/toolehain/cross-2.95.3.tar.bz2
2)cross-2.95.3.tar.bz2包的安裝步驟
a.#mkdir/mr/local/arm;
b.#cp CROSS一2.95.3.tar.bz2/usr/local/ann;
C.#tar jxvf crog$一2.95.3.tar.bz2;
d.添加環境變數:在文{牛/ete/bashrc文件最後添加:
export PATH=/usr/local/arm/2.95.3/bin:$PATH:
e.工具鏈安裝完成。
2.3配置NFS服務的步驟
NFS服務就是將宿主機的一個目錄通過網路可以被掛載到其他計算機上。並且作為其他計算機的一個目錄,其目的就是讓不同的機器、不同的操作系統之間可以彼此共享文件。
NFS的使用分伺服器端和客戶端,其中伺服器端提供要共享的文件,客戶端通過掛載「mount」這一動作實現對共享文件的訪問操作。下面主要介紹GEC24 10開發板的Linux系統與虛擬機的LintLx通過NFS實現文件共享的方法與步驟:
1)在虛擬機linux配置nfs服務,編輯nfs配置文件/etdexports,設置共享目錄如:vi/etc/exports,添加:/root/nfs—share·(rw,sync,no—root—squash)。rW表示允許下位機讀寫該目錄,no_root_squash允許下位機以主機root用戶身份掛載根文件系統。
2)在虛擬機linux啟動NFS服務:(修改配置文件後就需要蕈新啟動施服務)#/etc/init.d/nfs reSTart或者用命令:#service nfs restarto.
3)防火牆的關閉。選擇系統設置一》安全級別,將安全級別改為「無防火牆」。
4)用交叉網線連接PC機(虛擬機)與開發板,目的讓兩個linux處在同一個網路內。
開發板的ip地址是:192.168.2.223,因此配置虛擬機ip為192.168.2開頭的ip地址,如可用下列命令配置:#ifcONfigethO 192.168.2.23。
5)在開發板linux系統中掛載虛擬機linux的NFS共享目錄,執行下列命令:#mkdir/tmp/nfs#mount—t nfs一0 nolock192.168.2.23:/root/nfs—share/trap/nfs。
2.4交叉調試器的製作
2.4.1交叉調試器的結構
程序的調試足檢杏程序正確性、可靠性、穩定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應用程序開發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嵌入式軟體開發過程中的交叉調試與本地軟體開發過程中的調試方式有所差別。本地軟體開發調試器與被調試的程序往往運行在同一台計算機}:。而嵌入式軟體開發過程中,調試時採用的是在宿主機和目標機之間進行的交叉調試。調試器運行在宿主機,但被調試的進程卻是運行在目標板。調試器和被調試進程通過串口或者網路進行通信,調試器可以控制、訪問被調試進程,讀取被調試進程的當前狀態,並能夠改變被調試進程的運行狀態。
2.4.2製作交叉調試器的方法
1)解壓源碼包:tar zxf gdb一6.0.tar.gz
2)配置:cd gdb一6.0
mkdir build..arm..1inux
cd build..arm..1inux
../configure--target=arm·linux一一prefix=/usr/local/arm/2.95.3/
3)編譯:make
4)安裝:make install
在/usr/locaL/arm/2.95.3/bin/目錄下生成alTfl-linuxgdb工具
5)編譯生成針對f1.Eln處理器的gdbserver
a.進入sdb源代碼包中的gdb$erver目錄
cd sdb-6.0
cd gdb/gdbserver
b.配置生成gdbserver
chmod U+X configure
CC=arnl—linux—gcc./configure一一host=arm-linux
c.Make,生成gdbserver、gdbreplay
6)通過凼,將gdbserver/gdbreplay到目標板中
7)啟動目標板上的gdbserversabserver 192.168.1.88:2345 cross-teat其中192.168.1.88是目標板的IP地址。2345是任意指定的埠,也可以是其他埠。
8)啟動宿主機端arm.1inux-gdb調試器在宿主機的工作目錄中有對應的程序和源文件
#arm·hnux-柚CI『OS8一teat
(gdb)target remote 192.168.1.88:2345
連接遠程gdbserver
(sab)b main
設置斷點
(Sdb)C運行
⑥ linux中make makefiles這個命令是什麼意思
無論是在Linux還是在Unix環境中,make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編譯命令。不管是自己進行項目開發還是安裝應用軟體,我們都經常要用到
make或make
install。利用make工具,我們可以將大型的開發項目分解成為多個更易於管理的模塊,對於一個包括幾百個源文件的應用程序,使用make和
makefile工具就可以簡潔明快地理順各個源文件之間紛繁復雜的相互關系。而且如此多的源文件,如果每次都要鍵入gcc命令進行編譯的話,那對程序員
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而make工具則可自動完成編譯工作,並且可以只對程序員在上次編譯後修改過的部分進行編譯。因此,有效的利用make和
makefile工具可以大大提高項目開發的效率。同時掌握make和makefile之後,您也不會再面對著Linux下的應用軟體手足無措了。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許多講述Linux應用的書籍上都沒有詳細介紹這個功能強大但又非常復雜的編譯工具。在這里我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make及其描述文件
makefile。
Makefile文件
Make工具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過makefile文件來描述源程序之間的相互關系並自動維護編譯工作。而makefile 文件需要按照某種語法進行編寫,文件
中
需要說明如何編譯各個源文件並連接生成可執行文件,並要求定義源文件之間的依賴關系。makefile 文件是許多編譯器--包括 Windows NT
下的編譯器--維護編譯信息的常用方法,只是在集成開發環境中,用戶通過友好的界面修改 makefile 文件而已。
在 UNIX 系統中,習慣使用 Makefile 作為 makfile 文件。如果要使用其他文件作為 makefile,則可利用類似下面的 make 命令選項指定 makefile 文件:
$ make -f Makefile.debug
例如,一個名為prog的程序由三個C源文件filea.c、fileb.c和filec.c以及庫文件LS編譯生成,這三個文件還分別包含自
己的頭文件a.h
、b.h和c.h。通常情況下,C編譯器將會輸出三個目標文件filea.o、fileb.o和filec.o。假設filea.c和fileb.c都要
聲明用到一個名為defs的文件,但filec.c不用。即在filea.c和fileb.c里都有這樣的聲明:
#include "defs"
那麼下面的文檔就描述了這些文件之間的相互聯系:
#It is a example for describing makefile
prog : filea.o fileb.o filec.o
cc filea.o fileb.o filec.o -LS -o prog
filea.o : filea.c a.h defs
cc -c filea.c
fileb.o : fileb.c b.h defs
cc -c fileb.c
filec.o : filec.c c.h
cc -c filec.c
這個描述文檔就是一個簡單的makefile文件。
從上面的例子注意到,第一個字元為 # 的行為注釋行。第一個非注釋行指定prog由三個目標文件filea.o、fileb.o和filec.o鏈接生成。第三行描述了如何從prog所依賴的文件建立可執行文件。接下來的4、6、8行分別指定三個目標文件,以及它們所依賴的.c和.h文件以及defs文件。而5、7、9行則指定了如何從目標所依賴的文
件建立目標。
當filea.c或a.h文件在編譯之後又被修改,則 make 工具可自動重新編譯filea.o,如果在前後兩次編譯之間,filea.C 和a.h 均沒有被修改,而且 test.o 還存在的話,就沒有必要重新編譯。這種依賴關系在多源文件的程序編譯中尤其重要。通過這種依賴關系的定義,make 工具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編譯工作。當然,利用 Shell
腳本也可以達到自動編譯的效果,但是,Shell 腳本將全部編譯任何源文件,包括哪些不必要重新編譯的源文件,而 make 工具則可根據目標上一次編譯的時間和目標所依賴的源文件的更新時間而自動判斷應當編譯哪個源文件。
Makefile文件作為一種描述文檔一般需要包含以下內容:
◆ 宏定義
◆ 源文件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
◆ 可執行的命令
Makefile中允許使用簡單的宏指代源文件及其相關編譯信息,在Linux中也稱宏為變數。在引用宏時只需在變數前加$符號,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變數名的長度超過一個字元,在引用時就必須加圓括弧()。下面都是有效的宏引用:
$(CFLAGS)
$2
$Z
$(Z)
其中最後兩個引用是完全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宏的預定義變數,在Unix系統中,$*、$@、$?和$<四個特殊宏的值在執行命令的過程中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而在GNU make中則定義了更多的預定義變數。關於預定義變數的詳細內容,宏定義的使用可以使我們脫離那些冗長乏味的編譯選項,為編寫makefile文
件帶來很大的方便。
# Define a macro for the object files
OBJECTS= filea.o fileb.o filec.o
# Define a macro for the library file
LIBES= -LS
# use macros rewrite makefile
prog: $(OBJECTS)
cc $(OBJECTS) $(LIBES) -o prog
……
此時如果執行不帶參數的make命令,將連接三個目標文件和庫文件LS;但是如果在make命令後帶有新的宏定義:
make "LIBES= -LL -LS"
則命令行後面的宏定義將覆蓋makefile文件中的宏定義。若LL也是庫文件,此時make命令將連接三個目標文件以及兩個庫文件LS和LL。
在Unix系統中沒有對常量NULL作出明確的定義,因此我們要定義NULL字元串時要使用下述宏定義:
STRINGNAME=
Make命令
在make命令後不僅可以出現宏定義,還可以跟其他命令行參數,這些參數指定了需要編譯的目標文件。其標准形式為:
target1 [target2 …]:[:][dependent1 …][;commands][#…]
[(tab) commands][#…]
方括弧中間的部分表示可選項。Targets和dependents當中可以包含字元、數字、句點和"/"符號。除了引用,commands中不能含有"#",也不允許換行。
在通常的情況下命令行參數中只含有一個":",此時command序列通常和makefile文件中某些定義文件間依賴關系的描述行有關。如果與目標相關連的那些描述行指定了相關的command序列,那麼就執行這些相關的command命令,即使在分號和(tab)後面的aommand欄位甚至有可能是NULL。如果那些與目標相關連的行沒有指定command,那麼將調用系統默認的目標文件生成規則。
如果命令行參數中含有兩個冒號"::",則此時的command序列也許會和makefile中所有描述文件依賴關系的行有關。此時將執行那些與目標相關連的描述行所
指向的相關命令。同時還將執行build-in規則。
如果在執行command命令時返回了一個非"0"的出錯信號,例如makefile文件中出現了錯誤的目標文件名或者出現了以連字元打頭的命令字元串,make操作一般會就此終止,但如果make後帶有"-i"參數,則make將忽略此類出錯信號。
Make命本身可帶有四種參數:標志、宏定義、描述文件名和目標文件名。其標准形式為:
Make [flags] [macro definitions] [targets]
Unix系統下標志位flags選項及其含義為:
-f file 指定file文件為描述文件,如果file參數為"-"符,那麼描述文件指向標准輸入。如果沒有"-f"參數,則系統將默認當前目錄下名為makefile或者名為Makefile的文件為描述文件。在Linux中, GNU make 工具在當前工作目錄中按照GNUmakefile、makefile、Makefile的順序搜索 makefile文件。
-i 忽略命令執行返回的出錯信息。
-s 沉默模式,在執行之前不輸出相應的命令行信息。
-r 禁止使用build-in規則。
-n 非執行模式,輸出所有執行命令,但並不執行。
-t 更新目標文件。
-q make操作將根據目標文件是否已經更新返回"0"或非"0"的狀態信息。
-p 輸出所有宏定義和目標文件描述。
-d Debug模式,輸出有關文件和檢測時間的詳細信息。
Linux下make標志位的常用選項與Unix系統中稍有不同,下面我們只列出了不同部分:
-c dir 在讀取 makefile 之前改變到指定的目錄dir。
-I dir 當包含其他 makefile文件時,利用該選項指定搜索目錄。
-h help文擋,顯示所有的make選項。
-w 在處理 makefile 之前和之後,都顯示工作目錄。
通過命令行參數中的target ,可指定make要編譯的目標,並且允許同時定義編譯多個目標,操作時按照從左向右的順序依次編譯target選項中指定的目標文件。如果命令行中沒有指定目標,則系統默認target指向描述文件中第一個目標文件。
通常,makefile 中還定義有 clean 目標,可用來清除編譯過程中的中間文件,例如:
clean:
rm -f *.o
運行 make clean 時,將執行 rm -f *.o 命令,最終刪除所有編譯過程中產生的所有中間文件。
隱含規則
在make 工具中包含有一些內置的或隱含的規則,這些規則定義了如何從不同的依賴文件建立特定類型的目標。Unix系統通常支持一種基於文件擴展名即文件名後綴的隱含規則。這種後綴規則定義了如何將一個具有特定文件名後綴的文件(例如.c文件),轉換成為具有另一種文件名後綴的文件(例如.o文件):
.c:.o
$(CC) $(CFLAGS) $(CPPFLAGS) -c -o $@ $<
系統中默認的常用文件擴展名及其含義為:
.o 目標文件
.c C源文件
.f FORTRAN源文件
.s 匯編源文件
.y Yacc-C源語法
.l Lex源語法
在早期的Unix系統系統中還支持Yacc-C源語法和Lex源語法。在編譯過程中,系統會首先在makefile文件中尋找與目標文件相關的.C文件,如果還有與之相依賴的.y和.l文件,則首先將其轉換為.c文件後再編譯生成相應的.o文件;如果沒有與目標相關的.c文件而只有相關的.y文件,則系統將直接編譯.y文件。
而GNU make 除了支持後綴規則外還支持另一種類型的隱含規則--模式規則。這種規則更加通用,因為可以利用模式規則定義更加復雜的依賴性規則。模式規則看起來非常類似於正則規則,但在目標名稱的前面多了一個 % 號,同時可用來定義目標和依賴文件之間的關系,例如下面的模式規則定義了如何將任意一個 file.c 文件轉換為 file.o 文件:
%.c:%.o
$(CC) $(CFLAGS) $(CPPFLAGS) -c -o $@ $<
#EXAMPLE#
下面將給出一個較為全面的示例來對makefile文件和make命令的執行進行進一步的說明,其中make命令不僅涉及到了C源文件還包括了Yacc語法。本例選自"Unix
Programmer's Manual 7th Edition, Volume 2A" Page 283-284
下面是描述文件的具體內容:
#Description file for the Make command
#Send to print
P=und -3 | opr -r2
#The source files that are needed by object files
FILES= Makefile version.c defs main.c donamc.c misc.c file.c \
dosys.c gram.y lex.c gcos.c
#The definitions of object files
OBJECTS= vesion.o main.o donamc.o misc.o file.o dosys.o gram.o
LIBES= -LS
LINT= lnit -p
CFLAGS= -O
make: $(OBJECTS)
cc $(CFLAGS) $(OBJECTS) $(LIBES) -o make
size make
$(OBJECTS): defs
gram.o: lex.c
cleanup:
-rm *.o gram.c
install:
@size make /usr/bin/make
cp make /usr/bin/make ; rm make
#print recently changed files
print: $(FILES)
pr $? | $P
touch print
test:
make -dp | grep -v TIME>1zap
/usr/bin/make -dp | grep -v TIME>2zap
diff 1zap 2zap
rm 1zap 2zap
lint: dosys.c donamc.c file.c main.c misc.c version.c gram.c
$(LINT) dosys.c donamc.c file.c main.c misc.c version.c \
gram.c
rm gram.c
arch:
ar uv /sys/source/s2/make.a $(FILES)
通常在描述文件中應象上面一樣定義要求輸出將要執行的命令。在執行了make命令之後,輸出結果為:
$ make
cc -c version.c
cc -c main.c
cc -c donamc.c
cc -c misc.c
cc -c file.c
cc -c dosys.c
yacc gram.y
mv y.tab.c gram.c
cc -c gram.c
cc version.o main.o donamc.o misc.o file.o dosys.o gram.o \
-LS -o make
13188+3348+3044=19580b=046174b
最後的數字信息是執行"@size make"命令的輸出結果。之所以只有輸出結果而沒有相應的命令行,是因為"@size make"命令以"@"起始,這個符號禁止列印輸出它所在的命令行。
描述文件中的最後幾條命令行在維護編譯信息方面非常有用。其中"print"命令行的作用是列印輸出在執行過上次"make print"命令後所有改動過的文件名稱。系
統使用一個名為print的0位元組文件來確定執行print命令的具體時間,而宏$?則指向那些在print文件改動過之後進行修改的文件的文件名。如果想要指定執行print命令後,將輸出結果送入某個指定的文件,那麼就可修改P的宏定義:
make print "P= cat>zap"
在Linux中大多數軟體提供的是源代碼,而不是現成的可執行文件,這就要求用戶根據自己系統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需要來配置、編譯源程序後,軟體才能使用。只有掌握了make工具,才能讓我們真正享受到到Linux這個自由軟體世界的帶給我們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