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單片機有哪幾部分組成各個部分的功能是什麼
運算器、控制器、主要寄存器。
一、運算器
運算器由運算部件——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 Logical Unit,簡稱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幾部分組成。
運算器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對各種數據的加工處理,例如算術四則運算,與、或、求反等邏輯運算,算術和邏輯移位操作,比較數值,變更符號,計算主存地址等。
二、控制器
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發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組成,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協調和指揮整個微機系統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
1、從內存中取出一條指令,並指出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的位置。
2、對指令進行解碼和測試,並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以便於執行規定的動作。
3、指揮並控制CPU、內存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數據流動的方向。
三、主要寄存器
寄存器就是與單片機進行交互的介面,,單片機的每個功能,,都可能有若干對應的控制寄存器/數據寄存器/狀態寄存器,,通過這些寄存器可以讓單片機實現特定的功能。
(1)單片機的硬體結構重點擴展閱讀:
單片機的應用:
單片機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幾乎很難找到哪個領域沒有單片機的蹤跡。導彈的導航裝置,飛機上各種儀表的控制,計算機的網路通訊與數據傳輸;
工業自動化過程的實時控制和數據處理,廣泛使用的各種智能IC卡,民用豪華轎車的安全保障系統,錄像機、攝像機、全自動洗衣機的控制,以及程式控制玩具、電子寵物等等;
這些都離不開單片機。更不用說自動控制領域的機器人、智能儀表、醫療器械以及各種智能機械了。因此,單片機的學習、開發與應用將造就一批計算機應用與智能化控制的科學家、工程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單片機
❷ 51單片機的硬體結構
本文主要講解51單片機的硬體結構,而且只介紹重點知識。
由上圖可以看出,51單片機組成結構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時序信號:一類用於片內各功能的部件的控制,另一類用於片外存儲器或IO埠的控制(這個對用戶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在定時器部分會講)
通過修改PSW中的RS1、RS0兩位的狀態,就能任選一個工作寄存器區。這個特點提高了MCS-51現場保護和現場恢復的速度。對於提高CPU的工作效率和響應中斷的速度是很有利的。若在一個實際的應用系統中,不需要四組工作寄存器,那麼這個區域中多餘單元可以作為一般的數據緩沖器使用。
按存儲結構可分為二類:一類是哈佛結構,另一類是普林斯頓結構。
①哈佛結構
哈佛結構是程序存儲器地址空間與數據存儲器地址空間分開的單片機結構,如80C51單片機採用哈佛結構,所以80C51單片機的程序存儲器地址空間與數據存儲器地址空間是分開的,各有64K存儲空間。
②普林斯頓結構
普林斯頓結構是程序存儲器地址空間與數據存儲器地址空間合並的單片機結構,如MCS-96單片機採用普林斯頓結構,所以MCS-96單片機的程序存儲器地址空間與數據存儲器地址空間是合並的,共有64K存儲空間。
P3口還有第二功能,表如下:
若TI 或 RI 被置位,必須用軟體清零,硬體不能將其清零。
在不設置IP優先順序寄存器的話,單片機內部會按這個默認順序優先順序去響應各個中斷。
上電復位後除埠鎖存器,堆棧指針,SBUF外,單片機內部的復位電路向所有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寫入00H。SBUF的值是不能確定的。
復位還使ALE和PSEN信號變為無效(高電平),而內部RAM不受影響。但由於VCC上電復位後,RAM內容不定,除非是退回低功耗方式的復位。
❸ 單片機的內部組成結構
單片機的內部組成結構如下:
運算器:用於實現算術和邏輯運算。計算機的運算和處理都在這里進行。
控制器:是計算機的控制指揮部件,使計算機各部份能自動協調的工作。
存儲器:用於存放程序和數據;(又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內存儲器就如我們電腦的硬碟,外存儲器就如我們的U盤)。
輸入設備:用於將程序和數據輸入到計算機(例如我們電腦的鍵盤、掃描儀)。
輸出設備:輸出設備用於把計算機數據計算或加工的結果以用戶需要的形式顯示或保存(例如我們的列印機)。
單片機硬體特徵
(1)單片機的體積比較小, 內部晶元作為計算機系統,其結構簡單,但是功能完善,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可以模塊化應用。
(2)單片機有著較高的集成度,可靠性比較強,即使單片機處於長時間的工作也不會存在故障問題。
(3) 單片機在應用時低電壓、低能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首要選擇, 為生產與研發提供便利。
(4)單片機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和運算能力較強,可以在各種環境中應用,且有著較強的控制能力。
❹ 單片機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什麼
單片機的基本組成部分:
1、運算器
運算器由運算部件——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 Logical Unit,簡稱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幾部分組成。ALU的作用是把傳來的數據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輸入來源為兩個8位數據,分別來自累加器和數據寄存器。ALU能完成對這兩個數據進行加、減、與、或、比較大小等操作,最後將結果存入累加器。
運算器有兩個功能:
(1) 執行各種算術運算。
(2) 執行各種邏輯運算,並進行邏輯測試,如零值測試或兩個值的比較。
運算器所執行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器發出的控制信號來指揮的,並且,一個算術操作產生一個運算結果,一個邏輯操作產生一個判決。
2、控制器
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發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組成,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協調和指揮整個微機系統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
(1) 從內存中取出一條指令,並指出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的位置。
(2) 對指令進行解碼和測試,並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以便於執行規定的動作。
(3) 指揮並控制CPU、內存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數據流動的方向。
微處理器內通過內部匯流排把ALU、計數器、寄存器和控制部分互聯,並通過外部匯流排與外部的存儲器、輸入輸出介面電路聯接。外部匯流排又稱為系統匯流排,分為數據匯流排DB、地址匯流排AB和控制匯流排CB。通過輸入輸出介面電路,實現與各種外圍設備連接。
3、主要寄存器
(1)累加器A
累加器A是微處理器中使用最頻繁的寄存器。在算術和邏輯運算時它有雙功能:運算前,用於保存一個操作數;運算後,用於保存所得的和、差或邏輯運算結果。
(2)數據寄存器DR
數據寄存器通過數據匯流排向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送(寫)或取(讀)數據的暫存單元。它可以保存一條正在解碼的指令,也可以保存正在送往存儲器中存儲的一個數據位元組等等。
(3)指令寄存器IR和指令解碼器ID
指令包括操作碼和操作數。
指令寄存器是用來保存當前正在執行的一條指令。當執行一條指令時,先把它從內存中取到數據寄存器中,然後再傳送到指令寄存器。當系統執行給定的指令時,必須對操作碼進行解碼,以確定所要求的操作,指令解碼器就是負責這項工作的。其中,指令寄存器中操作碼欄位的輸出就是指令解碼器的輸入。
(4)程序計數器PC
PC用於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以保證程序能夠連續地執行下去,因此通常又被稱為指令地址計數器。在程序開始執行前必須將程序的第一條指令的內存單元地址(即程序的首地址)送入PC,使它總是指向下一條要執行指令的地址。
(5)地址寄存器AR
地址寄存器用於保存當前CPU所要訪問的內存單元或I/O設備的地址。由於內存與CPU之間存在著速度上的差異,所以必須使用地址寄存器來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內存讀/寫操作完成為止。
顯然,當CPU向存儲器存數據、CPU從內存取數據和CPU從內存讀出指令時,都要用到地址寄存器和數據寄存器。同樣,如果把外圍設備的地址作為內存地址單元來看的話,那麼當CPU和外圍設備交換信息時,也需要用到地址寄存器和數據寄存器。
簡介:
單片機,全稱單片微型計算機(英語:Single-ChipMicrocomputer),又稱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是把中央處理器、存儲器、定時/計數器(Timer/Counter)、各種輸入輸出介面等都集成在一塊集成電路晶元上的微型計算機。與應用在個人電腦中的通用型微處理器相比,它更強調自供應(不用外接硬體)和節約成本。它的最大優點是體積小,可放在儀表內部,但存儲量小,輸入輸出介面簡單,功能較低。由於其發展非常迅速,舊的單片機的定義已不能滿足,所以在很多應用場合被稱為范圍更廣的微控制器;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2位300M的高速單片機。
硬體特性:
1、單片機集成度高。單片機包括CPU、4KB容量的ROM(8031 無)、128 B容量的RAM、 2個16位定時/計數器、4個8位並行口、全雙工串口行口;
2、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實現模塊化;
3、單片機可靠性高,可工作到10^6 ~10^7小時無故障;
4、處理功能強,速度快;
5、低電壓,低功耗,便於生產攜帶型產品;
6、控制功能強;
7、環境適應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