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51單片機頻率
MCS-51單片機的工作頻率為2-12MHz,當振盪頻率為12MHz時,一個機器周期為1us,這個速度應該說是比較快的。
㈡ 為什麼有些單片機例如DSP的CPU頻率要遠遠高於外部晶振的頻率
因為石英晶體振盪器的振盪頻率一般很低,為了保證CPU的高速運行,CPU內部一般都有倍頻器,例如STM32單片機,外部接8mhz晶振,但是通過內部的倍頻器(鎖相環)可以達到72Mhz。
㈢ 51單片機用多大頻率的晶振好呢,11.0592m和12m有什麼區別立創商城的晶振怎麼樣
晶振的振頌液盪頻率,要根據單片機的具體應用場合來決定,並不是越高越好。
11.0592MHz和12MHz的振盪頻率相差不大,但如果你的單片機需要用非同步串列通信功能的話,建議你選用11.0592MHz的振盪頻率。因為你在進行波特率發生器的編程中,採用這個振盪頻率的話,波特率計數器的計數初值可以是岩薯整數;而採用12MHz振盪頻率,則計數初值只能是一個大約值(接近於某個小數的整數),長時間粗櫻者通信會產生誤差積累而導致通信失敗。
㈣ 單片機晶振頻率12M與11.0592的區別
其實就是晶振的振盪頻率不一樣!
具有應用中11.0592m要比12m抗干擾好些。
比如波特率:
設定:定時器1 為模式2,SMOD 設為1
11.0592M
9600=(2^SMOD÷32)×((11.0592M/12)/(256-TH1))
TH1=250
12M
9600=(2^SMOD÷32)×((12M/12)/(256-TH1))
TH1≈249.49
當然11.0592M就要比12m准確多了。波特率越高就越明顯!
㈤ 單片機工作頻率的問題,晶振到底怎麼選擇
1、最基本的單片機,其機器工作頻率為:晶振頻率÷12
2、有的單片機(高級一些的)機器工作頻率為:晶振頻率÷2(或者6等等)
3、以匯編語言為例,單片機執行一條指令需要的時間為1~2個機器周期(機器周期 = 1÷機器工作頻率)
4、舉例:
一普通單片機晶振12MHz,其機器工作頻率為 12MHz÷12 = 1MHz
其機器周期 = 1÷1MHz = 0.000001秒(也就是10的負6次方)
「MOV」指令需要一個機器周期來完成,也就是說執行這條指令需要耗費10的負6次方秒,這么長的時間。
㈥ 怎麼看單片機的運行速度
這個是在時鍾周期和機器周期的比率上看的,STC所謂的1T單片機(如12C系列) 是1:1 傳統51是12:1
簡單來說對於一個單周期指令(一個機器周期內完成的指令)來說
stc12 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完成了
而傳統51需要12個時鍾周期完成
然爾STC對此優化並不是很好,因此所以並不是所有指令都能快12倍,個別間接定址的指令可能只能提升4倍速度左右,具體請參考相關的資料
㈦ 單片機為什麼頻率越高功率越大
。。我只能猜一猜:
首先是橫向對比,單片機頻率越高功率越大不是絕對的,比如TI的MSP430系列主頻可達25M,但是功率卻可以比AT89S52等C51要小得多,這是因為MSP430有低功率運行模式,運行於低功率模式時,MCU主頻是變頻到最低的。
然後是縱向對比,一般來說同一系列的單片機,只要不出現工藝技術飛躍的情況,高頻率的晶元功率會比低頻率的晶元功率要大。
原因么。。。。一直是知道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貌似是用幾個公式描述這個現象。但是我完全不知道。。。。。
另外,對於可變頻的晶元來說,當前頻率與其最高頻率之比即是其負載比,由於負載越高功率需求越大,所以頻率提高功率也就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