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android app界面設計規范(dpi,dp,px等)
PPI(Pixels per inch):每英寸所擁有的像素數,即像素密度。
DPI(dots per inch):即每英寸上,所能印刷的網點數,一般稱為像素密度。ppi計算公式:ppi = 屏幕對角線像素數/屏幕對角線英寸數,通過勾股定理計算屏幕對角線像素數。
Screen Size(屏幕尺寸):手機屏幕尺寸大小,如3英寸、4英寸、4.3英寸、5.7英寸,指的是對角線的長度。
DIP(device independent pixel):即dip/dp,設備獨立像素。 1px = 1dp density(由dpi決定)
Resolution(解析度):指手機屏幕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像素個數。eg解析度480 800,指該設備垂直方向有800個像素點,水平方向有480個像素點。
px(Pixel像素):相同像素的ui,在不同解析度的設備上效果不同。在小解析度設備上會放大導致失真,大解析度上被縮小。
Android Design里把主流設備的 dpi 歸成了四個檔次: 120 dpi、160 dpi、240 dpi、320 dpi ,具體見如下表格。
實際開發當中,我們經常需要對這幾個尺寸進行相互轉換(比如先在某個解析度下完成設計,然後縮放到其他尺寸微調後輸出),一般按照 dpi 之間的比例即 2:1.5:1:0.75 來給界面中的元素來進行尺寸定義。
也就是說如果以 160 dpi 作為基準的話,只要尺寸的 DP 是 4 的公倍數,XHDPI 下乘以 2,HDPI 下乘以 1.5,LDPI 下乘以 0.75 即可滿足所有尺寸下都是整數 pixel 。但假設以 240 dpi 作為標准,那需要 DP 是 3 的公倍數,XHDPI 下乘以 1.333,MDPI 下乘以 0.666 ,LDPI 下除以 2。而以 LDPI 和 XHDPI 為基準就更復雜了。同時第一款Android設備(HTC的T-Mobile G1)是屬於160dpi的。鑒於以上各種原因, 標准dpi=160
谷歌官方對dp的解釋如下:
A virtual pixel unit that you should use when defining UI layout, to express layout dimensions or position in a density-independent way.
The density-independent pixel is equivalent to one physical pixel on a 160 dpi screen, which is the baseline density assumed by the system for a "medium" density screen. At runtime, the system transparently handles any scaling of the dp units, as necessary, based on the actual density of the screen in use. The conversion of dp units to screen pixels is simple: px = dp * (dpi / 160). For example, on a 240 dpi screen, 1 dp equals 1.5 physical pixels. You should always use dp units when defining your application's UI, to ensure proper display of your UI on screens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簡單來說,以160dpi的設備為准,該設備上1dp = 1px;如果屏幕密度大,1dip代表的px就多,比如在320dpi的屏幕上,1dip=2px(即1dp代表2個像素)。在app開發時,最好用dp來做界面的布局,以保證適配不同屏幕密度的手機。
dp和px的換算公式:
我的理解,該公式表示px的數值等於dp的數值*(設備dpi/160)
注意,px、dp是單位,但density沒單位。
applyDimension的源碼如下,可參考:
android的尺寸眾多,建議使用解析度為 720x1280 的尺寸設計。這個尺寸 720x1280中顯示完美,在 1080x1920 中看起來也比較清晰;切圖後的圖片文件大小也適中,應用的內存消耗也不會過高。
app啟動圖標為48*48dp,對應各dpi設備,圖像資源像素如下:
| mdpi | hdpi | xhdpi | xxhdpi |
| ---:| ---: | ---:| ---:| ---:|
|48 48px|72 72px|94 96px|144px 144px|
操作欄圖標為32*32dp,對應各dpi設備,圖像資源像素如下:其中圖形區域尺寸是24*24dp,可參考平時ui切圖會有部分留白。
| mdpi | hdpi | xhdpi | xxhdpi |
| ---:| ---: | ---:| ---:| ---:|
|32 32px|48 48px|64 64px|96px 96px|
通知欄圖標為24*24dp,對應各dpi設備,圖標像素如下:
| mdpi | hdpi | xhdpi | xxhdpi |
| ---:| ---: | ---:| ---:| ---:|
|24 24px|36 36px|48 48px|72px 72px|
某些場景需要用到小圖標,大小應當是16*16dp,其中圖形區域尺寸12*12dp。
| mdpi | hdpi | xhdpi | xxhdpi |
| ---:| ---: | ---:| ---:| ---:|
|16 16px|24 24px|32 32px|48px 48px|
❷ android屬性中的px,sp,dip有什麼區別
顯示單位px和dip以及sp的區別
dip: device independent pixels(設備獨立像素). 不同設備有不同的顯示效果,這個和設備硬體有關,一般我們為了支持WVGA、HVGA和QVGA 推薦使用這個,不依賴像素。
px: pixels(像素). 不同設備顯示效果相同,一般我們HVGA代表320x480像素,這個用的比較多。
pt: point,是一個標準的長度單位,1pt=1/72英寸,用於印刷業,非常簡單易用;
sp: scaled pixels(放大像素). 主要用於字體顯示best for textsize。
由此,根據 google 的建議,TextView 的字型大小最好使用 sp 做單位,而且查看
TextView
的源碼可知 Android 默認使用 sp 作為字型大小單位。
###################################################################
關於換算(以 sp 和 pt 為例)
查看TextView 等類的源碼,可知:
case COMPLEX_UNIT_PX:
return value;
case COMPLEX_UNIT_SP:
return value * metrics.scaledDensity;
case COMPLEX_UNIT_PT:
return value * metrics.xdpi * (1.0f/72);
--------------------------
scaledDensity = DENSITY_DEVICE / (float) DENSITY_DEFAULT;
xdpi = DENSITY_DEVICE;
--------------------------
DENSITY_DEFAULT = DENSITY_MEDIUM = 160;
============================================
所以: 假設pt 和 sp 取相同的值 1,則可設 1pt 和 1sp 之間系數為 x,
1 * DENSITY_DEVICE / 72 = x * 1 * DENSITY_DEVICE / 160 =>
x = 160 / 72 = 2.2222
也就是說在 Android 中, 1pt 大概等於 2.22sp
以上供參考,如果 UI 能夠以 sp 為單位提供設計是最好的,如果設計中沒有 sp
的概念,則開發人員也可以通過適當的換算取近似值。
什麼是Dip和 Sp
過去,程序員通常以像素為單位設計計算機用戶界面。例如,定義一個寬度為300像素的表單欄位,列之間的間距為5個像素,圖標大小為16×16像素 等。這樣處理的問題在於,如果在一個每英寸點數(dpi)更高的新顯示器上運行該程序,則用戶界面會顯得很小。在有些情況下,用戶界面可能會小到難以看清 內容。
與解析度無關的度量單位可以解決這一問題。Android支持下列所有單位。
px(像素):屏幕上的點。
in(英寸):長度單位。
mm(毫米):長度單位。
pt(磅):1/72英寸。
dp(與密度無關的像素):一種基於屏幕密度的抽象單位。在每英寸160點的顯示器上,1dp = 1px。
dip:與dp相同,多用於 android/ophone示例中。
sp(與刻度無關的像素):與dp類似,但是可以根據用戶的字體大小首選項進行縮放。
為了使用戶界面能夠在現在和將來的顯示器類型上正常顯示,建議大家始終使用sp作為文字大小的單位,將dip作為其他元素的單位。當然,也可以考慮使用矢量圖形,而不是用點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