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C51單片機I/O口默認高電平問題!!!
1. 在C51單片機中,P0、P1、P2、P3埠的寄存器地址分別為0x80、0x90、0xA0、0xB0。這些地址指的是埠寄存器的地址,並非埠的默認高電平或低電平值。
2. 如果發光二極體(LED)是高電平驅動的,當P0口輸出值為0xFF(二進制為11111111)時,LED會亮起。然而,這個值不是直接從頭文件中獲得的,而是在程序中通過賦值語句設置的。
3. 補充說明:您可以編寫一個簡單的程序,不對埠執行任何操作,然後測量埠的電壓。如果您在埠上連接了LED,並且使用的是高電平驅動,可以通過觀察LED是否亮起來驗證埠的電平狀態。但更為准確的方法是直接測量埠的電壓。
B. 51單片機的各個引腳輸出高低電平的時候電壓和電流是多少能夠帶動4個或者是8個ttl負載是什麼意思
51單片機輸出低電平驅動能力很強,至少可達20mA~50mA。高電平驅動能力很弱,電流在5mA以下。
帶動4~8個TTL負載是指一個輸出類的IO口可與4~8個TTL的輸入引腳相連。主要是受高電平驅動能力限制。
一般4V以上高電平,1V以下低電平比較可靠。實際基本上以2.5V為閥值。但是2.5V附近不可靠。
C. 我用單片機驅動松樂5V繼電器,用得是s8050NPN三極體,繼電器接在集電極,基極接了510的電阻,發射極接地
在51單片機復位後,其管腳處於高電平狀態,這是由弱上拉電阻決定的。相比之下,其他類型的單片機通常表現為高阻態輸入。標準的51單片機的高電平驅動能力較弱,不足以可靠地觸發NPN三極體的基極。因此,為了增強輸出能力,通常需要外接上拉電阻。
在使用小功率三極體時,這樣的做法是常見的。如果直接連接單片機而不加任何操作,或者單片機保持在復位後的高電平狀態,繼電器將會被激活。這表明繼電器的動作與單片機的輸出狀態緊密相關。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個有效的策略是更換為PNP三極體,將集電極接地,而發射極則連接到繼電器並由5V供電。基極則通過一個串聯電阻連接到51單片機的輸出管腳。當CPU輸出低電平時,繼電器才會動作。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繼電器線圈的兩端應連接續流二極體,以防止線圈斷電時產生的反向電動勢損壞三極體。如果電路設計成高電平激活繼電器,那麼上電後繼電器會立即動作。為了確保上電時繼電器不動作,電路應設計為低電平激活繼電器。
在使用松樂5V繼電器時,採用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繼電器的動作。通過合理選擇三極體類型和正確的連接方式,可以確保繼電器在需要時准確地響應單片機的指令。
D. 單片機控制 12V 0.3A的直流無刷電機(風扇) 如何驅動
單片機控制 12V 0.3A的直流無刷電機(風扇) 驅動分為高電平驅動和低電平驅動:
電平驅動IO 口 經一個2K的電阻 ,接到一個三極體 b ,風扇正極接 12V+,風扇負極接三極體 c , 三極體 e接GND (三極體 用NPN 8050 )。
電動機的轉子上粘有已充磁的永磁體 ,為了檢測電動機轉子的極性,在電動機內裝有位置感測器。驅動器由功率電子器件和集成電路等構成,其功能是:接受電動機的啟動、停止、制動信號,以控制電動機的啟動、停止和制動。
直流無刷電機的維護
1、在拆卸前,要用壓縮空氣吹凈電機表麵灰塵,並將表面污垢擦拭乾凈。
2、為了進一步了解電機運行中的缺陷,有條件時可在拆卸前做一次檢查試驗。
3、切斷電源 ,拆除電機外部接線,做好記錄。
4、選用合適電壓的兆歐表測試電機絕緣電阻 。為了跟上次檢修時所測的絕緣電阻值相比較以判斷電機絕緣變化趨勢和絕緣狀態,應將不同溫度下測出的絕緣電阻值換算到同一溫度,一般換算至75℃。
5、測試吸收比K。當吸收比大於1.33時,表明電機絕緣不曾受潮或受潮程度不嚴重。為了跟以前數據進行比較,同樣要將任意溫度下測得的吸收比換算到同一溫度。
E. 51單片機做為輸出高電平驅動LED或是三極體基極,需不需要加限流電阻
51單片機高電平驅動能力很弱,輸出電流只有300到500uA
因此直接接LED的話,電流很小,亮度很低,就別提啟銀陸加限流電阻了
負載電流大時,需加三極體驅動,但也要求三極體搏鬥的放大倍數大一些
如果是低電平點亮LED,為了保證LED和悄頃單片機不過流,一定要加限流電阻
有的單片機IO口可配置為推挽模式,這時高電平驅動能力也很強,為了保證電流不超過20mA,也要加限流電阻
F. 單片機里如何判斷高電平跟低電平怎麼看啊看得出區別但是怎麼區分
負載肯定是一段接電源正一端接電源負才能工作的。你可以把負載的連接看做兩端,一個遠端一個單片機端。遠端接正極的,單片機端就需要輸出負極才能形成迴路,也就是低電平驅動。遠端接負極的,單片機端就需要輸出正極,這就是高電平驅動。
單片機(Single-Chip Microcomputer)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是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可能還包括顯示驅動電路、脈寬調制電路、模擬多路轉換器、A/D轉換器等電路)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在工業控制領域廣泛應用。
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00M的高速單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