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面戰爭和局部戰爭的區別
全面戰爭與局部戰爭的差異:
1. 全面戰爭:
全面戰爭是指國家實施總動員,全力以赴進行的戰爭。這種戰爭的基本行動樣式和特徵包括以武裝斗爭為主,並且需要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等各條戰線的緊密配合和協調一致,以國家的整體力量保證戰爭的勝利。
2. 局部戰爭:
局部戰爭是在一定地區內,使用一定規模的武裝力量進行的有限目的的戰爭。與世界大戰相對,它通常隻影響到世界的某一地區,並在一定范圍內對國際局勢產生影響。
3. 分類依據:
全面戰爭和局部戰爭的分類是根據戰爭規模來的。規模較小、局部性的戰爭被稱為局部戰爭。而如果是大規模的國與國之間的生死對抗,則可以稱為全面戰爭。例如,抗日戰爭和二戰被視為全面戰爭,而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海戰、美國對阿富汗的戰爭等則屬於局部戰爭。
❷ 請問什麼是有限戰爭和全面戰爭
有限戰爭
有限戰爭也叫局部戰爭.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區內,使用一定的武裝力量進行的戰爭。局部戰爭,在作戰目的、武器和兵力使用等方面都有所限制,只在一定范圍內對國際形勢產生影響,因而有的國家又稱它是有限戰爭。局部戰爭,對大國來說,是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制的戰爭,而對中、小國家來說,也可能是全力以赴的戰爭。如果處理不當,局部戰爭也可能發展為大規模的戰爭。
http://bk..com/view/55485.htm
全面戰爭
全面戰爭,是國家實施總動員,全力以赴進行的戰爭。其基本戰爭行動樣式和特徵是,以武裝斗爭為主,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等各條戰線的斗爭緊密配合,協調一致地發揮國家的整體力量,以保證戰爭的勝利。
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全面戰爭」的概念,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歐洲戰爭的發展趨勢中,於1854年首先提出來的。在帝國主義國家裡,「全面戰爭」的理論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帝國主義進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打了幾個月之後,戰略儲備物資消耗殆盡,戰爭雙方都被迫進行了國家經濟動員,從而使戰爭的總體性大有發展。這一經驗,促進了帝國主義「總體戰」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最先提出「總體戰」理論者,是德國納粹黨軍事家K.希爾 1929年在該黨的代表大會上提出來的。德國元帥魯登道夫於1935年出版了《全民族戰爭論》(又譯《總體戰》、《全民戰爭》)一書,該書系統地闡發了「總體戰」的理論和原則。其核心思想是,動員「全體國民參加」全民族的「全體性戰爭」,主張國家的一切領域都要服從戰爭准備與實施的需要,以保證爭奪「生存空間」戰爭的勝利。這一理論,成為希特勒准備和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理論和戰爭指導原則的基礎。法西斯集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覆軍亡國的徹底失敗,證明了帝國主義進行的侵略戰爭,政治目的反動,戰爭政策和戰略戰術極端野蠻,激起了國內外人民的反對,不可能充分發揮全民族的「全體性戰爭」的功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國外,對「全面戰爭」的概念各有不同的解釋。美國1962年版《作戰綱要》,把「全面戰爭」與「全面核戰爭」、「總體核戰爭」定為同義的戰爭。美國1968年版《統帥綱要》,給全面戰爭下的定義是:「全面戰爭是主要強國之間使用全部人力物力所進行的並危及到一個主要交戰國的生存的武裝沖突」,「包括使用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日本原田稔所說的總體戰爭,包括武力戰、政治戰、外交戰、經濟戰、思想戰等。法國博福爾說的「全面戰爭」包括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領域的斗爭。
ps:《全面戰爭》系列游戲是我最愛玩的游戲之一
http://bk..com/view/53191.htm
❸ 常規戰爭 全面戰爭 局部戰爭....的區別.
1、常規戰爭是區別於核戰爭來說的,只使用常規武器進行的戰爭。
2、全面戰爭是從國家動員程度和地域等來說的,意思是交戰雙方出動各種力量,不分前方後方,自己全面動員,對敵全面打擊。
3、局部戰爭是從地域、動員程度、使用手段等多個角度來說的。指的是在有限的地方,只運用國家的一部分兵力,控制武器使用的程度,不使它擴展到全面對抗。比如越南戰爭。比如中國打的邊境反擊戰。
局部戰爭現在是主流,原因是二戰以後大國有了核武器,再對抗時往往有顧忌,不敢放手全面對抗,所以大量進行局部戰爭,或者叫有限戰爭,有時乾脆自己不出面,而支持代表自己國家利益的中小國家作戰。
冷戰結束以後,局部戰爭仍然大行其道。
不過這個也是相對說的,比如伊拉克戰爭,對於美國來說是局部的,對於人家伊拉克人卻是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