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linux系統課程有哪些
世面上的Linux系統課程大概分為兩類:
redhat 紅帽體系,一套非常完善易學成熟的Linux學習認證體系。且不說認證重不重要,學習知識最重要,這是一個以系統管理,服務搭建為主的課程,是一套由入門到 運維的課程(精通現在來言肯定談不上了)。簡單易學,新手的推薦。可以去看看《Linux就該這樣學》,比較適合入門。
職業體系,這套體系呢是一套以Linux運維,運維經驗為主的體系,相比紅帽體系而言,層次略高些,但是學習的難易程度看個人,而且這類課程一般較貴,沒有計算機基礎的或者Linux基礎的還是看個人能力吧。個人較為推薦循序漸進的方式,由淺到深的學習精通Linux。
客戶整體來言:系統入門,介紹,安裝,命令,許可權,用戶,磁碟管理,等等。然後是服務,也遠程服務,文件服務,web服務,安全等。高端的大概是高可用性,負載均衡,web,資料庫,虛擬化,容器等。當然這個只是一個大概,真正學習沒有那麼簡單也沒有那麼難。Linux入門推薦看看《Linux就該這樣學》先看看Linux是什麼,自己了解下linux 在考慮Linux的課程選擇,能力比較強的童鞋完全可以考慮自學的。加油吧
㈡ 萬字整理,干翻Linux內存管理所有知識點【Linux內核開發人員必學】都是精髓
Linux的內存管理是深入學習Linux的關鍵,掌握它就像是打通了Linux的任督二脈,這篇文章將幫助你構建一個完整的內存管理知識體系,讓學習過程變得高效和系統化。
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圖示,我們能直觀理解CPU如何訪問內存,虛擬地址如何轉換為物理地址。這一過程不僅涉及架構層面的細節,還觸及了Linux內核如何通過分頁機制、四級頁表進行地址轉換和內存管理。
了解Linux內存管理的起點是熟悉內存初始化過程,包括創建啟動頁表、映射內核空間與用戶空間地址等。這個部分清晰展示了內存初始化的宏觀概念與具體實現。
在理解了基本內存管理概念後,我們將深入探討Linux如何組織物理內存,包括物理頁、物理頁框(page frames)與zone劃分。通過這些概念,我們可以了解Linux如何在物理內存中進行高效管理。
分區頁框分配器(zoned page frame allocator)在內存管理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它負責管理物理內存的分配與釋放。通過夥伴演算法(Buddy system),Linux能夠在動態需求下高效地分配與回收頁框。
在夥伴演算法中,內存碎片化是一個需要解決的挑戰。通過內存規整演算法,Linux能夠將碎片化的內存進行整理,騰出連續的物理內存,滿足應用需求。同時,了解內核如何通過頁面遷移機制進行內存碎片化整理,也是理解Linux內存管理機制的關鍵。
為了解決小內存分配問題,Linux引入了slab分配器。它基於夥伴系統分配機制,能夠以位元組為單位進行內存分配,更高效地服務於需要小內存請求的應用場景。
vmalloc機制則允許用戶在不連續的物理內存中申請內存,這一特性使得Linux能夠在需要時提供不連續但連續虛擬地址的內存空間,滿足一些特定應用的需求。
在處理內存管理的異常情況時,如缺頁異常,Linux通過一系列復雜的機制來建立虛擬地址與物理地址之間的映射關系,確保程序的正常運行。
最後,CMA(Contiguous Memory Allocation)區域的引入,為Linux提供了分配連續大塊內存的途徑,尤其是在需要進行DMA操作的場景下。CMA區域的管理與Buddy System的結合,使得Linux能夠在不同需求間靈活地調整內存使用策略。
通過整合上述內容,這篇文章構建了一個全面且深入的Linux內存管理知識體系,旨在幫助學習者構建起一套完整而高效的學習路徑,為深入理解Linux內核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輔助學習,本文還提供了Linux內核學習思維導圖和相關視頻資源,方便讀者進行系統學習和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