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單片機的晶振問題
晶振的全稱叫晶體振盪器,原理就如同吉他的弦,你撥一下弦就會以固定的頻率振動,晶體振盪器也是這種原理,只不過把弦換成晶體[晶體有壓電效應,當你給晶體一個脈沖電壓時,晶體就會以固定的頻率振動(通過改變晶體形狀改變頻率),而晶體振動或受到沖擊時又會把機械能轉換成電能],所以晶振就是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機械能又轉換成電能的過程,最後晶體輸出的就是有固定頻率的電脈沖,單片機所有工作都是以這個電脈沖的節奏運行的,這個就是時鍾頻率,震盪周期就是晶振每振動一次所用的時間。機器周期是單片機工作的最小計時單位,一般等於時鍾頻率。而指令周期則是執行一條指令的最小時間單位,一般一個指令周期是由一個一上包括一個機器周期組成,在一個指令周期內包括取指令,解釋指令執行指令等這些都是在一個或以上的機器周期內完成的。像8051單片機8個機器周期才等於1個指令周期,avr單片機1個機器周期就等於1個指令周期,所以效率上avr單片機比8051高8倍(這個只是理論值,實際情況應指令集不同不能完全做這種比較)
❷ 單片機的晶振是什麼概念
晶振是石英振盪器的簡稱,它是時鍾電路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向顯卡、網卡、主板等配件的各部分提供基準頻率,它就像個標尺,工作頻率不穩定會造成相關設備工作頻率不穩定,自然容易出現問題。晶振還有個作用是在電路產生震盪電流,發出時鍾信號。不懂的多在網上搜搜。。
❸ 為什麼單片機需要一個晶振,晶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晶振好比單片機的心臟,如果沒有心臟起跳,單片機無法工作,晶振值越大,單片機運行速度越快,有時並不是速度越快越好,對於電子電路而言,速度夠用就是最好,速度越快越容易受干擾,可靠性越差!
❹ 一個單片機晶振頻率為6MHZ,那麼,一個機器周期是多少
12*時鍾周期=12*(1/6)us。
振盪周期:石英振盪器的振盪周期,為頻率的導數,如石英頻率為12MHz12MHz,在振盪周期為1/12us1/12us。
狀態周期:單片機完成一個最基本動作需要的時間周期,1個狀態周期=2個振盪周期,單片機完成一次完整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動作所需要的時間周期,1個機器周期=6個狀態周期=12個振盪周期,如石英頻率為12MHz12MHz,則一個機器周期為1us1us。
(4)晶振單片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晶振的選型,選擇合適的晶振對單片機來說非常重要,在選擇晶振的時候至少必須考慮諧振頻點、負載電容、激勵功率、溫度特性長期穩定性等參數。合適的晶振才能確保單片機能夠正常工作。
電容引起的晶振不穩定,晶振電路中的電容C1和C2兩個電容對晶振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每一種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必須按晶振生產商所提供的數值選擇外部元器件。通常在許可范圍內,C1,C2值越低越好,C值偏大雖有利於振盪器的穩定,但將會增加起振時間。
❺ 51單片機為什麼晶振都用11.0592M
因為11.0592MHz能夠准確地劃分成時鍾頻率,與UART(通用非同步接收器/發送器)量常見的波特率相關。
特別是較高的波特率(19600,19200),不管多麼古怪的值,這些晶振都是准確,常被使用的。
用11.0592晶振的原因是51單片機的定時器導致的,用51單片機的定時器做波特率發生器時,如果用11.0592Mhz的晶振,根據公式算下來需要定時器設置的值都是整數;如果用12Mhz晶振,則波特率都是有偏差的。
單片機組成:
運算器由運算部件算術邏輯單元、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幾部分組成。ALU的作用是把傳來的數據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輸入來源為兩個8位數據,分別來自累加器和數據寄存器。ALU能完成對這兩個數據進行加、減、與、或、比較大小等操作,最後將結果存入累加器。
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發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組成,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協調和指揮整個微機系統的操作。
❻ 單片機中時鍾、晶振分別是起什麼作用的
晶振用來提供時鍾頻率,時鍾頻率決定了單片機執行的快慢。沒有晶振,就沒有時鍾周期,沒有時鍾周期,就無法執行程序代碼,單片機就無法工作。
單片機工作時,是一條一條地從RoM中取指令,然後一步一步地執行。單片機訪問一次存儲器的時間,稱之為一個機器周期,這是一個時間基準。一個機器周期包括12個時鍾周期。如果一個單片機選擇了12MHz晶振,它的時鍾周期是1/12us, 它的一個機器周期是12X (1/12)us,也就是1us。
(6)晶振單片機擴展閱讀
每個單片機系統里都有晶振,全程是叫晶體震盪器,在單片機系統里晶振的作用非常大,他結合單片機內部的電路,產生單片機所必須的時鍾頻率,單片機的一切指令的執行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晶振的提供的時鍾頻率越高,那單片機的運行速度也就越快。
晶振通常與鎖相環電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統所需的時鍾頻率。如果不同子系統需要不同頻率的時鍾信號,可以用與同一個晶振相連的不同鎖相環來提供。
❼ 晶振在單片機中的作用是什麼
沒有晶振,就沒有時鍾周期,沒有時鍾周期,就無法執行程序代碼,單片機就無法工作。
單片機工作時,是一條一條地從RoM中取指令,然後一步一步地執行。單片機訪問一次存儲器的時間,稱之為一個機器周期,這是一個時間基準。—個機器周期包括12個時鍾周期。如果一個單片機選擇了12MHz晶振,它的時鍾周期是1/12us,它的一個機器周期是12×(1/12)us,也就是1us。
MCS—51單片機的所有指令中,有一些完成得比較快,只要一個機器周期就行了,有一些完成得比較饅,得要2個機器周期,還有兩條指令要4個機器周期才行。為了衡量指令執行時間的長短,又引入一個新的概念:指令周期。所謂指令周期就是指執行一條指令的時間。例如,當需要計算DJNZ指令完成所需要的時間時,首先必須要知道晶振的頻率,設所用晶振為12MHz,則一個機器周期就是1us。而DJNZ指令是雙周期指令,所以執行一次要2us。如果該指令需要執行500次,正好1000us,也就是1ms。
機器周期不僅對於指令執打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機器周期也是單片機定時器和計數器的時間基準。例如一個單片機選擇了12MHz晶振,那麼當定時器的數值加1時,實際經過的時間就是1us,這就是單片機的定時原理。
❽ 單片機工作為什麼加晶振
晶振是給單片機提供工作信號脈沖的.這個脈沖就是單片機的工作速度.比如 12M晶振.單片機工作速度就是每秒 12M.單片機內部也有晶振.接外部晶振可以或得更穩定的頻率.因為晶振與單片機的腳XTAL0和腳XTAL1構成的振盪電路中會產生偕波(也就是不希望存在的其他頻率的波).這個波對電路的影響不大.但會降低電路的時鍾振盪器的穩定性. 為了電路的穩定性起見.ATMEL公司只是建議在晶振的兩引腳處接入兩個10pf-50pf的瓷片電容接地來削減偕波對電路的穩定性的影響.所以晶振所配的電容在10pf-50pf之間都可以的.
❾ 單片機內部晶振與外部晶振的區別
一、連接方式不同
1、內部晶振:由 C1 與 L1 構成的串聯共振。
2、外部晶振:由 C0、C1 與 L1 構成的並聯共振。
二、特點不同
1、內部晶振:會振盪在它的一個諧波頻率上,此諧波頻率是基頻的整數倍。 只使用奇數次諧波,例如 3 倍、 5 倍、與 7 倍的泛音晶體。
2、外部晶振:外部電路上的電容會把電路的振盪頻率拉低一些。在設計石英晶體振盪電路時,也應令電路上的雜散電容與外加電容合計値與晶體廠商使用的負載電容值相同。
三、振動頻率不同
1、內部晶振:頻率在 30 MHz 以上(到 200 MHz)的石英晶體。
2、外部晶振:頻率在 30 MHz 以下的石英晶體。
❿ 單片機中的晶振有什麼作用
一、晶振的作用:
晶振在應用具體起到的作用,微控制器的時鍾源可以分為兩類:基於機械諧振器件的時鍾源,如晶振、陶瓷諧振槽路;RC(電阻、電容)振盪器。一種是皮爾斯振盪器配置,適用於晶振和陶瓷諧振槽路。另一種為簡單的分立RC振盪器。基於晶振與陶瓷諧振槽路的振盪器通常能提供非常高的初始精度和較低的溫度系數。RC振盪器能夠快速啟動,成本也比較低,但通常在整個溫度和工作電源電壓范圍內精度較差,會在標稱輸出頻率的5%至50%范圍內變化。但其性能受環境條件和電路元件選擇的影響。需認真對待振盪器電路的元件選擇和線路板布局。在使用時,陶瓷諧振槽路和相應的負載電容必須根據特定的邏輯系列進行優化。具有高Q值的晶振對放大器的選擇並不敏感,但在過驅動時很容易產生頻率漂移(甚至可能損壞)。影響振盪器工作的環境因素有:電磁干擾(EMI)、機械震動與沖擊、濕度和溫度。這些因素會增大輸出頻率的變化,增加不穩定性,並且在有些情況下,還會造成振盪器停振。上述大部分問題都可以通過使用振盪器模塊避免。這些模塊自帶振盪器、提供低阻方波輸出,並且能夠在一定條件下保證運行。最常用的兩種類型是晶振模塊和集成RC振盪器(硅振盪器)。晶振模塊提供與分立晶振相同的精度。硅振盪器的精度要比分立RC振盪器高,多數情況下能夠提供與陶瓷諧振槽路相當的精度。
二、晶振的簡單介紹:
晶振全稱晶體振盪器是指從一塊石英晶體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簡稱為晶片),石英晶體諧振器,簡稱為石英晶體或晶體、晶振;而在封裝內部添加IC組成振盪電路的晶體元件稱為晶體振盪器。其產品一般用金屬外殼封裝,也有用玻璃殼、陶瓷或塑料封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