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1單片機程序賦值順序問題(問題在程序的下面)
首先,單片機復位之後一般都會清空數據寄存器的,所以不賦初始值,也是0;
其次,就算i的值不確定,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的,i初始值大於50則直接跳過while,i變成0,i小於50則自增到50也變成0,只不過會讓第一次按鍵堵塞時間縮短,一般也看不出來。
但是好的習慣應該是在使用變數前給變數賦值。
Ⅱ 單片機矩陣鍵盤檢測腳賦值0x0f,當有鍵按下時低四位有腳變0,為什麼是低四位從1變為0而不是高四位
因為單片機的通用引腳是弱上拉強下拉,也就是說引腳置高時,驅動能力很弱,推電流(從高電平引腳往外部低電平流動的電流)很小;而引腳置低時,驅動能力很強,灌電流(從外部高電平往低電平引腳流動的電流)很大。所以當一高一低兩個IO口短接在一起時,是高電平的IO口的電平被拉到低電平,而不是反過來。也就是你說的第四位從1變0而不是高四位從0變1了。
Ⅲ 單片機賦值問題
這樣說你明白了么
Ⅳ 單片機 I/O口無論怎麼賦值,測量電壓不變!!
一定是連接線路問題。是兩個共陽極和一個四位一體共陰極的數碼管沒有接正確
Ⅳ 51單片機賦值問題
直接復制LED=0xff全亮,LED=0x00全滅。就可以了,注意在全亮和全滅之間需要有延時間隔,不然看不到效果。
Ⅵ 單片機賦值和LCD1602使用的問題.
bit result;
result=(bit)(P0&0x80);
這表示的意思是取位變數。P0&0x80運算實際是檢查P0.7的狀態,如果為1則result=1,否則為0。lcd_bz函數的作用是判斷1602液晶是否處於「忙」的狀態,因為在這狀態時寫入新的命令或數據是不被執行的,「忙」的標志就是P0.7=1。只有不忙(P0.7=0)時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Ⅶ 51單片機如何檢測高電平輸入
把引腳設置為輸入狀態,輸出一個1就行。這是單片機的設計者、生產廠家所規定的。
在這個前提下,外界,只有輸入低電平,才會改變引腳的狀態;輸入高電平,是沒有反應的。如果,外設一定要送來高電平,那就必須加上一個反相器,再連接到單片機的引腳即可。
Ⅷ 單片機給P0口賦值
#include<reg52.h> // P0 口內部沒有上拉,可以加上拉電阻10K。
#include<intrins.h>
unsigned char m;
void main() //主函數
{
P0=0xff; // 這里 P0 口 = 0xff ,全為高電平
for(m=200;m>0;m--);
P0=0x00; // 這里 P0 口 = 0x00 ,全為低電平
} // 重復執行上面程序 輸出是 是2伏多 。
// 加個無限循環 不重復執行 P0=0xff; 與 P0=0x00; 如 while(1);
// 則看最後執行的狀態。
Ⅸ 單片機賦值
任何機器都是用二進制形式的,
在編程過程中,我們為了方便讀和編寫程序,可以用各種進制數值(常用有8,10,16)。經過編譯系統或解釋系統翻譯之後就變成了二進制形式,為了編譯或翻譯系統識別不同的進制數值,不同的進制寫法不同。具體還是由編譯系統所決定各語言的編寫規則。
Ⅹ 單片機寄存器功能與賦值說明
1.中斷允許控制寄存器IE
EX0(EX1):外部中斷允許控制位
EX0=1外部中斷0開關閉合 //開外部0中斷
EX0=0外部中斷0開關斷開
ET0(ET1):定時中斷允許控制位
ET0=1 定時器中斷0開關閉合 //開內部中斷0
ET0=0定時器中斷0開關斷開
ES: 串口中斷允許控制位
ES=1串口中斷開關閉合 //開串口中斷
ES=0串口中斷開關斷開
2、定時器控制寄存器 TCON //控制外部中斷和定時器中斷3、外部中斷:
IE0(IE1):外部中斷請求標志位
當INT0(INT1)引腳出現有效的請求信號,此位由單片機自動置1,cpu開始響應,處理中斷,而當進入中斷程序後由單片機自動置0。
//外部中斷,即外部中斷相應的引腳接入低電平或下降沿信號時,中斷開始響應。
IT0(IT1):外部中斷觸發方式控制位 //選擇有效信號
IT0(IT1)=1:脈沖觸發方式,下降沿有效。
IT0(IT1)=0:電平觸發方式,低電平有效。
4、串口控制寄存器SCON TI:串列口發送中斷標志位
當單片機串口發送完一幀數據後,此位由單片機自動置1,而當進入中斷服務程序後是不會自動清0的,必須由用戶在中斷服務中用軟體清0。
RI:串列口接收中斷標志位
當單片機串口接收完一幀數據後,此位由單片機自動置1,而當進入中斷服務程序後是不會自動清0的,必須由用戶在中斷服務軟體中用軟體清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