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單片機是怎樣執行指令的
單片機(Microcontrollers)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是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可能還包括顯示驅動電路、脈寬調制電路、模擬多路轉換器、A/D轉換器等電路)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在工業控制領域廣泛應用。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00M的高速單片機。
B. 單片機程序執行順序問題
首先是在
org
0000h之後就遇到ljmp
main,也就是跳轉到main指向的主程序語句執行,如果主程序內初始化並開中斷0的話,就在單片機遇到中斷條件的時候執行int0指向的語句;同樣如果在main里主程序內初始化並開中斷1的話,就在單片機遇到中斷條件的時候執行int1指向的語句。
C. 求教:單片機怎麼同時運行幾個程序啊
你說的是狀態機。你可以立一個flag表示模式,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這樣循環運行,那你可能要問了,我每個模式程序的有延時怎麼辦?
這時可以用定時器,定時器flag時間到了,主程序判斷運行某一個模式的下一步。
又或者你是比較簡單的程序不用定時器,比如電機,每4S開關,蜂鳴器每2S開關,取你最小的延時時間。那麼程序只需要放一個2S延時對應的flag,flag%1==0,蜂鳴器開關,flag%2==0,電機開關。
D. 什麼程序是單片機能夠直接執行的程序
只有 ROM 中的機器語言程序,才是單片機能夠直接執行的。
E. 單片機程序執行
51單片機的程序就是從ROM:0000H開始執行的,C51的MAIN()主函數在編譯後應該不是定位到0000H單元。
F. 單片機中一個程序的運行過程
單片機中一個程序的運行過程分為取指令,分析指令和執行指令幾個步驟。
取指令的任務是:根據程序計數器PC中的值從程序存儲器讀出現行指令,送到指令寄存器。
分析指令階段的任務是:將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操作碼取出後進行解碼,分析其指令性質。如指令要求操作數,則尋找操作數地址。計算機執行程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逐條指令地重復上述操作過程,直至遇到停機指令可循環等待指令。一般計算機進行工作時,首先要通過外部設備把程序和數據通過輸入介面電路和數據匯流排送入到存儲器,然後逐條取出執行。但單片機中的程序一般事先我們都已通過寫入器固化在片內或片外程序存儲器中。因而一開機即可執行指令。
下面我們將舉個實例來說明指令的執行過程:
開機時,程序計算器PC變為0000H。然後單片機在時序電路作用下自動進入執行程序過程。執行過程實際上就是取出指令(取出存儲器中事先存放的指令階段)和執行指令(分析和執行指令)的循環過程。
例如執行指令:MOV A,#0E0H,其機器碼為「74H E0H」,該指令的功能是把操作數E0H送入累加器,0000H單元中已存放74H,0001H單元中已存放E0H。當單片機開始運行時,首先是進入取指階段,其次序是:
1 程序計數器的內容(這時是0000H)送到地址寄存器;
2 程序計數器的內容自動加1(變為0001H);
3 地址寄存器的內容(0000H)通過內部地址匯流排送到存儲器,以存儲器中地址解碼電跟,使地址為0000H的單元被選中;
4 CPU使讀控制線有效;
5 在讀命令控制下被選中存儲器單元的內容(此時應為74H)送到內部數據匯流排上,因為是取指階段,所以該內容通過數據匯流排被送到指令寄存器。
至此,取指階段完成,進入解碼分析和執行指令階段。
由於本次進入指令寄存器中的內容是74H(操作碼),以解碼器解碼後單片機就會知道該指令是要將一個數送到A累加器,而該數是在這個代碼的下一個存儲單元。所以,執行該指令還必須把數據(E0H)從存儲器中取出送到CPU,即還要在存儲器中取第二個位元組。其過程與取指階段很相似,只是此時PC已為0001H。指令解碼器結合時序部件,產生74H操作碼的微操作系列,使數字E0H從0001H單元取出。因為指令是要求把取得的數送到A累加器,所以取出的數字經內部數據匯流排進入A累加器,而不是進入指令寄存器。至此,一條指令的執行完畢。單片機中PC=0002H,PC在CPU每次向存儲器取指或取數時自動加1,單片機又進入下一取指階段。這一過程一直重復下去,直至收到暫停指令或循環等待指令暫停。CPU就是這樣一條一條地執行指令,完成所有規定的功能。
ROM是只讀存儲器,用於存儲程序代碼;RAM是數據存儲器,用於存放單片機運行時的數據,也就是說RAM中的數據掉電(復位)後就會消失,而ROM中的數據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