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 -al命令來觀察文件許可權,每個文件的許可權都用10位表示,其中第一段佔1位,表示第一個字元代表這個文件的類型(目錄,文件或鏈接文件)。
若為「d」則是目錄,若為「-」則是文件,若為「l」則表示鏈接文件,若為「」則表示為設備文件裡面的可供存儲的周邊設備,若為「c」則表示為設備文件裡面的串列埠設備,如鍵盤滑鼠。
第二段佔3位,表示許可權,均為[rwx]的三個參數的組合。其中r表示可讀,w表示可寫,x表示可執行,如果沒有許可權,則會顯示減號「-」。
(1)linuxlsal擴展閱讀:
Linux命令注意事項:
Linux的命令(也包括文件名等等)對大小寫是敏感的,也就是說,如果你輸入的命令大小寫不對的話,系統是不會做出你期望的響應的。
Linux常用的命令:
clear,這個命令是用來清除屏幕的,它不需要任何參數,和dos下面的cls具有相同的功能,如果你覺得屏幕太紊亂,就可以使用它清除屏幕上的信息。
目錄切換(cd),使用cd(Change Directory)命令可以在不同目錄之間切換。
列出目錄中的文件(ls),在Linux命令行終端中使用的最多的命令就是這個ls,它可以幫助我們列出當前目錄下都有哪些文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Linux命令
⑵ linux中「ls」 、「ls -a」、「ls -al」的區別是
ls
顯示當前下面的文件及文件夾
ls
-a
顯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及文件夾包括隱藏的.和..等
ls
-al
顯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及文件夾包括隱藏的.和..等並顯示詳細信息,詳細信息包括大小,屬組,創建時間
⑶ linux中ls -al 和ls-all和 ll 有區別嗎
ls
-al
-a:顯示所有當前目錄下的文件夾和文件(包括隱藏的)
-l:顯示文件夾和文件的詳細信息
ll因該是你的系統中定義的一個alias,應該就是執行了ls
-al
⑷ 關於Linux中ls -al命令疑問
設備號
兩個用逗號分隔的數字,是系統用來表示設備的兩個重要的序號,第一個為主設備號(major number),用來表示設備使用的硬體驅動程序在系統中的序號;第二個為從設備號(minor number)
⑸ linux 使用ls -al語句後 文件顯示. ..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我回答是:
當新建一個目錄的時候會有2個隱藏的文件「.」和「..」,
1)「.」是表示當前文件夾,
2)「..」是表示上一級文件夾。
你可以通過測試來驗證,你輸入「cd..」,會返回上一級目錄,由此可以得出「..」是表示上一級目錄。
⑹ Linux中用 ls -al 命令查詢出來的檔案的容量是以什麼作為單位的呢
ls -al列出來的那個文件大小是位元組(Byte),不過有的系統比如FreeBSD是以kb為單位(列出的是佔用的1k-block的數量)
你可以用 ls -alh 來查看,這樣它的單位就自動標上K或M或G( -h 參數原意是 Human Readable即 人類易讀)
fenggz@/home/fenggz$ ls -l | grep .iso
-rw-r--r-- 1 fenggz SystemAdmin 664205312 Nov 30 2007 lfslivecd-x86-6.3-r2145.iso
fenggz@/home/fenggz$ ls -lh | grep .iso
-rw-r--r-- 1 fenggz SystemAdmin 634M Nov 30 2007 lfslivecd-x86-6.3-r2145.iso
fenggz@/home/fenggz$
⑺ 用Linux ls al命令列出下面的文件列表,( )是連接文件。
【答案】D
【答案解析】ls
-al命令用於顯示當前目錄下所有文件及其詳細信息。.a參數用於顯示隱藏文件。例如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Nov
6
00:04
aa。drwxr-xr-x第一個字元有3種情況:「-」表示普通文件,「d」代表目錄,「l」代表連接文件,「b」代表設備文件。所以答案選D。
⑻ linux ls -al ll
ls -al
-a:顯示所有當前目錄下的文件夾和文件(包括隱藏的)
-l:顯示文件夾和文件的詳細信息
ll因該是你的系統中定義的一個alias,應該就是執行了ls -al
⑼ Linux中ls -al問題
ls
-l
是查看詳細信息吧...可以看到文件所有人..用戶許可權..鏈接數..創建時間...不知道你講的是什麼意思..不過看你執行的ls
-all跟ls
-l差不多
⑽ Linux "ls -al"查看 所有目錄的文件容量都是4096Bytes是怎麼回事
在Linux下一切皆文件,因此目錄也是文件。所以,通過ls -al命令顯示的目錄大小並非常規意義上包含其子文件的總大小,而是單純指的是目錄的大小。這一點和Windows並不一樣。
請注意一點,其實Linux下目錄的大小並不都是4096的。
那麼為什麼大部分的目錄大小都是4096呢?這需要從Linux文件的存儲機制說明。
文件儲存在硬碟上,硬碟的最小存儲單位叫做「扇區」(Sector)。每個扇區儲存512位元組(相當於0.5KB)。
操作系統讀取硬碟的時候,不會一個個扇區地讀取,這樣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連續讀取多個扇區,即一次性讀取一個「塊」(block)。這種由多個扇區組成的「塊」,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單位。「塊」的大小,最常見的是4KB,即連續八個 sector組成一個 block。
文件數據都儲存在「塊」中,那麼很顯然,我們還必須找到一個地方儲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創建者、文件的創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這種儲存文件元信息的區域就叫做inode,中文譯名為「索引節點」。
每一個文件都有對應的inode,裡麵包含了與該文件有關的一些信息。
而Linux系統中,目錄(directory)也是一種文件。打開目錄,實際上就是打開目錄文件。目錄文件的結構非常簡單,就是一系列目錄項(dirent)的列表。每個目錄項,由兩部分組成:所包含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該文件名對應的inode號碼。
所以ls -al命令實際顯示的就是目錄文件的大小。又因為OS定義的文件最小存取單位「塊」(block)是4KB,所以目錄一般顯示為4096B。
如果你需要看目錄的總大小可以用 命令,樓上說的很詳細了。
PS:OS系統塊的大小是可以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