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golang map源码浅析
golang 中 map的实现结构为: 哈希表 + 链表。 其中链表,作用是当发生hash冲突时,拉链法生成的结点。
可以看到, []bmap 是一个hash table, 每一个 bmap是我们常说的“桶”。 经过hash 函数计算出来相同的hash值, 放到相同的桶中。 一个 bmap中可以存放 8个 元素, 如果多出8个,则生成新的结点,尾接到队尾。
以上是只是静态文件 src/runtime/map.go 中的定义。 实际上编译期间会给它加料 ,动态地创建一个新的结构:
上图就是 bmap的内存模型, HOB Hash 指的就是 top hash。 注意到 key 和 value 是各自放在一起的,并不是 key/value/key/value/... 这样的形式。源码里说明这样的好处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省略掉 padding 字段,节省内存空间。
每个 bmap设计成 最多只能放 8 个 key-value 对 ,如果有第 9 个 key-value 落入当前的 bmap,那就需要再构建一个 bmap,通过 overflow 指针连接起来。
map创建方法:
我们实际上是通过调用的 makemap ,来创建map的。实际工作只是初始化了hmap中的各种字段,如:设置B的大小, 设置hash 种子 hash 0.
注意 :
makemap 返回是*hmap 指针, 即 map 是引用对象, 对map的操作会影响到结构体内部 。
使用方式
对应的是下面两种方法
map的key的类型,实现了自己的hash 方式。每种类型实现hash函数方式不一样。
key 经过哈希计算后得到hash值,共 64 个 bit 位。 其中后B 个bit位置, 用来定位当前元素落在哪一个桶里, 高8个bit 为当前 hash 值的top hash。 实际上定位key的过程是一个双重循环的过程, 外层循环遍历 所有的overflow, 内层循环遍历 当前bmap 中的 8个元素 。
举例说明: 如果当前 B 的值为 5, 那么buckets 的长度 为 2^5 = 32。假设有个key 经过hash函数计算后,得到的hash结果为:
外层遍历bucket 中的链表
内层循环遍历 bmap中的8个 cell
建议先不看此部分内容,看完后续 修改 map中元素 -> 扩容 操作后 再回头看此部分内容。
扩容前的数据:
等量扩容后的数据:
等量扩容后,查找方式和原本相同, 不多做赘述。
两倍扩容后的数据
两倍扩容后,oldbuckets 的元素,可能被分配成了两部分。查找顺序如下:
此处只分析 mapaccess1 ,。 mapaccess2 相比 mapaccess1 多添加了是否找到的bool值, 有兴趣可自行看一下。
使用方式:
步骤如下:
扩容条件 :
扩容的标识 : h.oldbuckets != nil
假设当前定位到了新的buckets的3号桶中,首先会判断oldbuckets中的对应的桶有没有被搬迁过。 如果搬迁过了,不需要看原来的桶了,直接遍历新的buckets的3号桶。
扩容前:
等量扩容结果
双倍扩容会将old buckets上的元素分配到x, y两个部key & 1 << B == 0 分配到x部分,key & 1 << B == 1 分配到y部分
注意: 当前只对双倍扩容描述, 等量扩容只是重新填充了一下元素, 相对位置没有改变。
假设当前map 的B == 5,原本元素经过hash函数计算的 hash 值为:
因为双倍扩容之后 B = B + 1,此时B == 6。key & 1 << B == 1, 即 当前元素rehash到高位,新buckets中 y 部分. 否则 key & 1 << B == 0 则rehash到低位,即x 部分。
使用方式:
可以看到,每一遍历生成迭代器的时候,会随机选取一个bucket 以及 一个cell开始。 从前往后遍历,再次遍历到起始位置时,遍历完成。
https://www.qcrao.com/2019/05/22/dive-into-go-map/
https://draveness.me/golang/docs/part2-foundation/ch03-datastructure/golang-hashmap/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4411W7MR?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㈡ golang 如何创建,编译,打包go语言的源代码和工程
1.最简单的方法:
public static String reverse1(String str)
{ return new StringBuffer(str).reverse().toString();
}
2.最常用的方法:
public static String reverse3(String s)
{ char[] array = s.toCharArray();
String reverse = ""; //注意这是空串,不是null
for (int i = array.length - 1; i >= 0; i--)
reverse += array[i];
return reverse;
}
3.常用方法的变形:
public static String reverse2(String s)
{ int length = s.length();
String reverse = ""; //注意这是空串,不是null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reverse = s.charAt(i) + reverse;//在字符串前面连接, 而非常见的后面
return reverse;
}
㈢ Golang database/sql源码分析
Gorm是Go语言开发用的比较多的一个ORM。它的功能比较全:
但是这篇文章中并不会直接看Gorm的源码,我们会先从database/sql分析。原因是Gorm也是基于这个包来封装的一些功能。所以只有先了解了database/sql包才能更加好的理解Gorm源码。
database/sql 其实也是一个对于mysql驱动的上层封装。”github.com/go-sql-driver/mysql”就是一个对于mysql的驱动,database/sql 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做的基本封装包含连接池的使用
下面这个是最基本的增删改查操作
操作分下面几个步骤:
因为Gorm的连接池就是使用database/sql包中的连接池,所以这里我们需要学习一下包里的连接池的源码实现。其实所有连接池最重要的就是连接池对象、获取函数、释放函数下面来看一下database/sql中的连接池。
DB对象
获取方法
释放连接方法
连接池的实现有很多方法,在database/sql包中使用的是chan阻塞 使用map记录等待列表,等到有连接释放的时候再把连接传入等待列表中的chan 不在阻塞返回连接。
之前我们看到的Redigo是使用一个chan 来阻塞,然后释放的时候放入空闲列表,在往这一个chan中传入struct{}{},让程序继续 获取的时候再从空闲列表中获取。并且使用的是链表的结构来存储空闲列表。
database/sql 是对于mysql驱动的封装,然而Gorm则是对于database/sql的再次封装。让我们可以更加简单的实现对于mysql数据库的操作。
㈣ 大家觉得用Go做WEB有必要用框架吗
第一个:Beego框架
Beego框架是astaxie的GOWeb开发的开源框架。Beego框架最大的特点是由八个大的基础模块组成,八大基础模块的特点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引入,模块相互独立,模块之间耦合性低。
相应的Beego的缺点就是全部使用时比较臃肿,通过bee工具来构建项目时,直接生成项目目录和耦合关系,从而会导致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受制性较大。
第二个:Gin框架
Gin是一个GOlang的微框架,封装比较优雅,API友好,源码注释比较明确,已经发布了1.0版本;具有快速灵活、容错方便等特点,其实对于golang而言,web框架的依赖远比python、Java更小。
目前在很多使用golang的中小型公司中进行业务开发,使用Gin框架的很多,大家如果想使用golang进行熟练Web开发,可以多关注一下这个框架。
第三个:Iris框架
Iris框架在其官方网站上被描述为GO开发中最快的Web框架,并给出了多框架和多语言之前的性能对比。目前在github上,Iris框架已经收获了14433个star和1493个fork,可见是非常受欢迎的。
在实际开发中,Iris框架与Gin框架的学习曲线几乎相同,所以掌握了Gin就可以轻松掌握Iris框架。
第四个:Echo框架
也是golang的微型Web框架,其具备快速HTTP路由器、支持扩展中间件,同时还支持静态文件服务、Websocket以及支持制定绑定函数,制定相应渲染函数,并允许使用任意的HTML模版引擎。
㈤ golang 多人开发怎么保证源码安全
随着php有着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以及遇到越来越多的不同业务时,使用PHP总会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无力感。当然,并不是我一个人在使用PHP的时候遇到了问题。事实上,每个略微有一些经验,接触过一些需求的人都会有同样的困惑。各种配合LAMP(或者LNMP?)架构的后端技术也因此被发明或被发现,进而整合到PHP的开发的技术体系中。从简单的Memcached作为数据中转,cron后端定时处理;到Gearman、RabbitMQ这些队列神器;最近Laruence甚至封装了利用libcurl的异步特性实现并发RPC调用的yar扩展。几乎整个社区都在寻找PHP的摩西之路。好吧,说了一大堆,回归主题。之前我写了一篇英文练笔《》,获得不少国际友人的关注。排除拼写和语法被他们诟病外,主要是有许多朋友觉得我没把事情说清楚。所以这里我用母语重新聊聊这个事情,只是这些国际友人什么时候能学会阅读中文呢?;)Go或者Golang,是由Google支持的快速、一致、稳定的,有活跃的社区支持的开源编程语言。越来越多的应用选择使用Golang进行构建。虽然RobPike说“…我们希望C++程序员来了解Go并作为一个可选的语言…”,不过我真得认为:PHPer应当学习Golang!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原因。容易学习PHP相当容易学习。Golang也是!在这点上,一群大老外对我的观点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们认为我羞辱了PHPer,说得好像只有简单的东西PHPer才能学会一样。但是,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或者换个说法:像我一样的喜欢PHP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更喜欢简单的东西。PHP的语法接近C族编程语言(C/C++/Java等等)。如果有这些语言的经验,在第一次遇到PHP的时候立刻就能开始上手编写代码。在我看来,编写PHP代码或许更加考验程序员的记忆力,而不是智力(当你面对各种不同风格的函数定义、各种扩展的特殊约定时,你一定会相当认同我的观点)。Golang同样是一个C族编程语言。呃,或者有一些不同吧。例如关键字“for”,功能上和PHP的接近,但是没有括号。条件语句“if”同样无需括号。可以阅读EffectiveGo了解内容。Golang只有3025个关键字和47个操作符号、分隔符号或其他特殊标记。记住这些标记确实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努力。精巧的类型系统相当容易使用。实用的,具有方法的结构体类型代替了笨重的对象系统。接口的设计是Golang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当完成了《Go指南》的学习之后,利用PHP积累的经验,立刻就可以开始使用Golang处理一些简单的任务。容易使用PHP脚本是由SAPI组件进行解析执行的,如Web服务器模块、PHP-FPM或者CLI。部署PHP所需要的全部东西就是一个SAPI环境。配置这个环境对于新手来说可能是学习PHP过程中最为困难的部分。所有的Golang代码会编译和链接为本地码。所以除了编译环境,执行时无需再为其进行任何特别的部署。对比PHP环境的配置,这要简单很多。你真得认为配置PHP环境很复杂吗?我不觉得,真的!而配置Golang编译环境比那还要简单点。我确信已经有大量的Golang相关的书籍、文章介绍过如何进行编译环境的配置了。为了更加清晰,我这里梳理一下思路。有三个步骤需要处理:下载Golang的源代码;根据《[翻译]Go环境设置》的提示设置环境变量;运行源代码src目录中的all.bash。或者一步到位:使用二进制包进行安装。然后就会得到一个叫做“go”的工具集合。使用“go”工具和使用PHP的CLI工具一样简单。《[翻译]go工具》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PHP的迷思如果一个编程语言容易学习和使用,我们是不是就应当学习它呢?有许多容易学习和使用的编程语言。难道要把它们都学一遍?答案是显然的:NO!但是呢?只是因为它很酷!是的,我在开玩笑,但是这是真的。无论如何先从PHP自身谈起吧。PHP“原本是为了开发动态的Web页面而设计的服务器端通用语言(Wikipedia)”。PHP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可以嵌入到HMTL中。代码编写在“”标签内;HTML写在标签外。它有一个强大的扩展系统。扩展使用C调用ZendAPI编写。数据的处理实际上要利用这些扩展完成。在我看来,PHP是世界上最好的模板语言。但是当积累了一些PHP的经验,并且开始面对一些更加复杂的Web应用时,你一定会对PHP产生一种无力的感觉。它没有内建的并行机制,没有线程、进程(你真得认为那个简陋的进程控制可以不加改造的用在高并发的生产环境?),或者其他某“程”。一个慢数据源可以阻塞整个页面的处理。消息队列、缓存、代理……系统开始不仅仅是PHP这么单纯,还包括了许多服务和系统组件。这时,PHP只处理很少的业务逻辑,成为真正的模板语言了。PHPer们总是在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如“PHPmultithread”或者PHPRPC并发框架。我很难说哪种会更好一些。不过我肯定你会需要选择一些编程语言用于后端工作的开发。就我自己的经验,我尝试过C(一直在和malloc/free进行搏斗)/Java(陷入到了jar地狱中)/Python(从来没能做到Pythonic不说,还总是在错误的类型中打转)……如果想要获得性能,就得同内存管理进行搏斗;如果用GC,就得部署和调优VM;当获得便利性的时候,同时也是走在刀尖上,一个小错误就引起巨大的灾难……每个都有优势,同样每个都有问题。好吧!现在回到Golang!Golang有GC,无需关心内存管理(或者可以用较少的精力去关注它)。代码被编译为本地码,因此“cp”和“mv”就是部署Golang编写的应用所需要的全部工具。噢,我刚才已经说过了,Golang是一个具有静态类型系统的编译语言。所以你没有机会弄乱变量的类型。当然,PHPer应该学习Golang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转到Go是因为他们并未放弃太多的表达能力,但是获得了性能,并且与并发共舞(RobPike)”。《WhyNotGo?(英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可以分享一些我的经验:有一个Gearman的worker用于处理后端数据。PHP通过其API连接到Gearman的JobServer向worker发起请求。最初worker是使用python编写的(还有更加原始的版本,PHP的,但是你能想象它工作起来……唉,不说了……)。这个版本有许多的问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不关Python的事),但是至少它能工作。后来用Golang重写了这个worker。为此我开发了Golang的GearmanAPI,并使用ZendAPI编写了一个在Golang中执行PHP脚本的包。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一个可以执行PHP的Gearmanworker。它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了,看起来还不错!哦,受到Yar的启发,这里还有一个Golang编写的RPC合并器,用来合并PHP脚本中的RPC调用。现在还是个玩具,不过或许日后能用得着。这其实是将Golang的channel当作消息队列来用。我在《Golang:有趣的channel应用》中对此有一些说明。世界真美好啊。谢谢Golang!无论如何,大多数PHPer在进行后端开发的时候都会需要学习一些其他语言。如果你正在寻找,或者已经尝试了一些其他语言。为什么不来试试Golang?它真得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加轻松和快乐。让你可以有的时间陪伴你的家人和朋友,吃你爱吃的东西,去你想去的地方。貌似我还是没说清楚啊?好吧,没关系,在下个月的中国软件开发者大会上再跟大家就这个话题做一个探讨吧。
㈥ 彻底理解Golang Map
本文目录如下,阅读本文后,将一网打尽下面Golang Map相关面试题
Go中的map是一个指针,占用8个字节,指向hmap结构体; 源码 src/runtime/map.go 中可以看到map的底层结构
每个map的底层结构是hmap,hmap包含若干个结构为bmap的bucket数组。每个bucket底层都采用链表结构。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看下map的结构
bmap 就是我们常说的“桶”,一个桶里面会最多装 8 个 key,这些 key 之所以会落入同一个桶,是因为它们经过哈希计算后,哈希结果是“一类”的,关于key的定位我们在map的查询和插入中详细说明。在桶内,又会根据 key 计算出来的 hash 值的高 8 位来决定 key 到底落入桶内的哪个位置(一个桶内最多有8个位置)。
bucket内存数据结构可视化如下:
注意到 key 和 value 是各自放在一起的,并不是 key/value/key/value/... 这样的形式。源码里说明这样的好处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省略掉 padding字段,节省内存空间。
当 map 的 key 和 value 都不是指针,并且 size 都小于 128 字节的情况下,会把 bmap 标记为不含指针,这样可以避免 gc 时扫描整个 hmap。但是,我们看 bmap 其实有一个 overflow 的字段,是指针类型的,破坏了 bmap 不含指针的设想,这时会把 overflow 移动到 extra 字段来。
map是个指针,底层指向hmap,所以是个引用类型
golang 有三个常用的高级类型 slice 、map、channel, 它们都是 引用类型 ,当引用类型作为函数参数时,可能会修改原内容数据。
golang 中没有引用传递,只有值和指针传递。所以 map 作为函数实参传递时本质上也是值传递,只不过因为 map 底层数据结构是通过指针指向实际的元素存储空间,在被调函数中修改 map,对调用者同样可见,所以 map 作为函数实参传递时表现出了引用传递的效果。
因此,传递 map 时,如果想修改map的内容而不是map本身,函数形参无需使用指针
map 底层数据结构是通过指针指向实际的元素 存储空间 ,这种情况下,对其中一个map的更改,会影响到其他map
map 在没有被修改的情况下,使用 range 多次遍历 map 时输出的 key 和 value 的顺序可能不同。这是 Go 语言的设计者们有意为之,在每次 range 时的顺序被随机化,旨在提示开发者们,Go 底层实现并不保证 map 遍历顺序稳定,请大家不要依赖 range 遍历结果顺序。
map 本身是无序的,且遍历时顺序还会被随机化,如果想顺序遍历 map,需要对 map key 先排序,再按照 key 的顺序遍历 map。
map默认是并发不安全的,原因如下:
Go 官方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后,认为 Go map 更应适配典型使用场景(不需要从多个 goroutine 中进行安全访问),而不是为了小部分情况(并发访问),导致大部分程序付出加锁代价(性能),决定了不支持。
场景: 2个协程同时读和写,以下程序会出现致命错误:fatal error: concurrent map writes
如果想实现map线程安全,有两种方式:
方式一:使用读写锁 map + sync.RWMutex
方式二:使用golang提供的 sync.Map
sync.map是用读写分离实现的,其思想是空间换时间。和map+RWLock的实现方式相比,它做了一些优化:可以无锁访问read map,而且会优先操作read map,倘若只操作read map就可以满足要求(增删改查遍历),那就不用去操作write map(它的读写都要加锁),所以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它发生锁竞争的频率会远远小于map+RWLock的实现方式。
golang中map是一个kv对集合。底层使用hash table,用链表来解决冲突 ,出现冲突时,不是每一个key都申请一个结构通过链表串起来,而是以bmap为最小粒度挂载,一个bmap可以放8个kv。在哈希函数的选择上,会在程序启动时,检测 cpu 是否支持 aes,如果支持,则使用 aes hash,否则使用 memhash。
map有3钟初始化方式,一般通过make方式创建
map的创建通过生成汇编码可以知道,make创建map时调用的底层函数是 runtime.makemap 。如果你的map初始容量小于等于8会发现走的是 runtime.fastrand 是因为容量小于8时不需要生成多个桶,一个桶的容量就可以满足
makemap函数会通过 fastrand 创建一个随机的哈希种子,然后根据传入的 hint 计算出需要的最小需要的桶的数量,最后再使用 makeBucketArray 创建用于保存桶的数组,这个方法其实就是根据传入的 B 计算出的需要创建的桶数量在内存中分配一片连续的空间用于存储数据,在创建桶的过程中还会额外创建一些用于保存溢出数据的桶,数量是 2^(B-4) 个。初始化完成返回hmap指针。
找到一个 B,使得 map 的装载因子在正常范围内
Go 语言中读取 map 有两种语法:带 comma 和 不带 comma。当要查询的 key 不在 map 里,带 comma 的用法会返回一个 bool 型变量提示 key 是否在 map 中;而不带 comma 的语句则会返回一个 value 类型的零值。如果 value 是 int 型就会返回 0,如果 value 是 string 类型,就会返回空字符串。
map的查找通过生成汇编码可以知道,根据 key 的不同类型,编译器会将查找函数用更具体的函数替换,以优化效率:
函数首先会检查 map 的标志位 flags。如果 flags 的写标志位此时被置 1 了,说明有其他协程在执行“写”操作,进而导致程序 panic。这也说明了 map 对协程是不安全的。
key经过哈希函数计算后,得到的哈希值如下(主流64位机下共 64 个 bit 位):
m: 桶的个数
从buckets 通过 hash & m 得到对应的bucket,如果bucket正在扩容,并且没有扩容完成,则从oldbuckets得到对应的bucket
计算hash所在桶编号:
用上一步哈希值最后的 5 个 bit 位,也就是 01010 ,值为 10,也就是 10 号桶(范围是0~31号桶)
计算hash所在的槽位:
用上一步哈希值哈希值的高8个bit 位,也就是 10010111 ,转化为十进制,也就是151,在 10 号 bucket 中寻找** tophash 值(HOB hash)为 151* 的 槽位**,即为key所在位置,找到了 2 号槽位,这样整个查找过程就结束了。
如果在 bucket 中没找到,并且 overflow 不为空,还要继续去 overflow bucket 中寻找,直到找到或是所有的 key 槽位都找遍了,包括所有的 overflow bucket。
通过上面找到了对应的槽位,这里我们再详细分析下key/value值是如何获取的:
bucket 里 key 的起始地址就是 unsafe.Pointer(b)+dataOffset。第 i 个 key 的地址就要在此基础上跨过 i 个 key 的大小;而我们又知道,value 的地址是在所有 key 之后,因此第 i 个 value 的地址还需要加上所有 key 的偏移。
通过汇编语言可以看到,向 map 中插入或者修改 key,最终调用的是 mapassign 函数。
实际上插入或修改 key 的语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操作的 key 在 map 中不存在,而后者操作的 key 存在 map 中。
mapassign 有一个系列的函数,根据 key 类型的不同,编译器会将其优化为相应的“快速函数”。
我们只用研究最一般的赋值函数 mapassign 。
map的赋值会附带着map的扩容和迁移,map的扩容只是将底层数组扩大了一倍,并没有进行数据的转移,数据的转移是在扩容后逐步进行的,在迁移的过程中每进行一次赋值(access或者delete)会至少做一次迁移工作。
1.判断map是否为nil
每一次进行赋值/删除操作时,只要oldbuckets != nil 则认为正在扩容,会做一次迁移工作,下面会详细说下迁移过程
根据上面查找过程,查找key所在位置,如果找到则更新,没找到则找空位插入即可
经过前面迭代寻找动作,若没有找到可插入的位置,意味着需要扩容进行插入,下面会详细说下扩容过程
通过汇编语言可以看到,向 map 中删除 key,最终调用的是 mapdelete 函数
删除的逻辑相对比较简单,大多函数在赋值操作中已经用到过,核心还是找到 key 的具体位置。寻找过程都是类似的,在 bucket 中挨个 cell 寻找。找到对应位置后,对 key 或者 value 进行“清零”操作,将 count 值减 1,将对应位置的 tophash 值置成 Empty
再来说触发 map 扩容的时机:在向 map 插入新 key 的时候,会进行条件检测,符合下面这 2 个条件,就会触发扩容:
1、装载因子超过阈值
源码里定义的阈值是 6.5 (loadFactorNum/loadFactorDen),是经过测试后取出的一个比较合理的因子
我们知道,每个 bucket 有 8 个空位,在没有溢出,且所有的桶都装满了的情况下,装载因子算出来的结果是 8。因此当装载因子超过 6.5 时,表明很多 bucket 都快要装满了,查找效率和插入效率都变低了。在这个时候进行扩容是有必要的。
对于条件 1,元素太多,而 bucket 数量太少,很简单:将 B 加 1,bucket 最大数量( 2^B )直接变成原来 bucket 数量的 2 倍。于是,就有新老 bucket 了。注意,这时候元素都在老 bucket 里,还没迁移到新的 bucket 来。新 bucket 只是最大数量变为原来最大数量的 2 倍( 2^B * 2 ) 。
2、overflow 的 bucket 数量过多
在装载因子比较小的情况下,这时候 map 的查找和插入效率也很低,而第 1 点识别不出来这种情况。表面现象就是计算装载因子的分子比较小,即 map 里元素总数少,但是 bucket 数量多(真实分配的 bucket 数量多,包括大量的 overflow bucket)
不难想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停地插入、删除元素。先插入很多元素,导致创建了很多 bucket,但是装载因子达不到第 1 点的临界值,未触发扩容来缓解这种情况。之后,删除元素降低元素总数量,再插入很多元素,导致创建很多的 overflow bucket,但就是不会触发第 1 点的规定,你能拿我怎么办?overflow bucket 数量太多,导致 key 会很分散,查找插入效率低得吓人,因此出台第 2 点规定。这就像是一座空城,房子很多,但是住户很少,都分散了,找起人来很困难
对于条件 2,其实元素没那么多,但是 overflow bucket 数特别多,说明很多 bucket 都没装满。解决办法就是开辟一个新 bucket 空间,将老 bucket 中的元素移动到新 bucket,使得同一个 bucket 中的 key 排列地更紧密。这样,原来,在 overflow bucket 中的 key 可以移动到 bucket 中来。结果是节省空间,提高 bucket 利用率,map 的查找和插入效率自然就会提升。
由于 map 扩容需要将原有的 key/value 重新搬迁到新的内存地址,如果有大量的 key/value 需要搬迁,会非常影响性能。因此 Go map 的扩容采取了一种称为“渐进式”的方式,原有的 key 并不会一次性搬迁完毕,每次最多只会搬迁 2 个 bucket。
上面说的 hashGrow() 函数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搬迁”,它只是分配好了新的 buckets,并将老的 buckets 挂到了 oldbuckets 字段上。真正搬迁 buckets 的动作在 growWork() 函数中,而调用 growWork() 函数的动作是在 mapassign 和 mapdelete 函数中。也就是插入或修改、删除 key 的时候,都会尝试进行搬迁 buckets 的工作。先检查 oldbuckets 是否搬迁完毕,具体来说就是检查 oldbuckets 是否为 nil。
如果未迁移完毕,赋值/删除的时候,扩容完毕后(预分配内存),不会马上就进行迁移。而是采取 增量扩容 的方式,当有访问到具体 bukcet 时,才会逐渐的进行迁移(将 oldbucket 迁移到 bucket)
nevacuate 标识的是当前的进度,如果都搬迁完,应该和2^B的长度是一样的
在evacuate 方法实现是把这个位置对应的bucket,以及其冲突链上的数据都转移到新的buckets上。
转移的判断直接通过tophash 就可以,判断tophash中第一个hash值即可
遍历的过程,就是按顺序遍历 bucket,同时按顺序遍历 bucket 中的 key。
map遍历是无序的,如果想实现有序遍历,可以先对key进行排序
为什么遍历 map 是无序的?
如果发生过迁移,key 的位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有些 key 飞上高枝,有些 key 则原地不动。这样,遍历 map 的结果就不可能按原来的顺序了。
如果就一个写死的 map,不会向 map 进行插入删除的操作,按理说每次遍历这样的 map 都会返回一个固定顺序的 key/value 序列吧。但是 Go 杜绝了这种做法,因为这样会给新手程序员带来误解,以为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酿成大错。
Go 做得更绝,当我们在遍历 map 时,并不是固定地从 0 号 bucket 开始遍历,每次都是从一个**随机值序号的 bucket 开始遍历,并且是从这个 bucket 的一个 随机序号的 cell **开始遍历。这样,即使你是一个写死的 map,仅仅只是遍历它,也不太可能会返回一个固定序列的 key/value 对了。
㈦ Golang常用包有哪些
⑴ Go Kit
它本身不是一个框架,而是一套微服务工具集,可以用于解决分布式系统开发中的大多数常见问题,所以使用者可以专注于你的业务逻辑中。
⑵ Gingko
是一个Go测试框架,目的是帮助我们使用行为驱动开发风格高效地编写富有表现力和全面的测试,它有着非常良好的帮助文档,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在项目中集成使用它。
⑶ NSQ
实时分布式消息传递平台,提供高可用性和可靠的消息传递保证,可以水平扩展,支持负载均衡,安装部署非常方便。
⑷ Goose
Golang中最佳的数据库迁移包,通过创建增量SQL更改和Go函数来管理数据库结构,在Go1.16版本以上,还支持了嵌入式sql迁移。
⑸ GORM
是一个功能齐全的Golang对象关系映射库,是一种开发人员友好的工具,用于在不兼容的类型系统之间转换数据,专门设计用于在类型系统之间切换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写代码。
⑹ Authboss
一个模块化的身份验证包,使用它你可以快速地在项目中进行身份验证管理。它有几个常见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模块供开发人员选择。
⑺ cli
是一个简单快捷的命令行管理包,用于为Go语言构建命令行应用程序,允许开发人员开发自己的富有表现力的命令行应用程序,用于创建标志、bash完成例程并生成帮助文本。
⑻ Vegeta
是一个用于HTTP负载测试的工具包,这个多功能工具专为测试具有恒定请求率的HTTP服务而设计。它可以有效地分析程序中的潜在问题,是一个始终贯穿以提高整体性能为目的的包。
㈧ golang 有哪些比较稳定的 web 开发框架
第一个:Beego框架
Beego框架是astaxie的GOWeb开发的开源框架。Beego框架最大的特点是由八个大的基础模块组成,八大基础模块的特点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引入,模块相互独立,模块之间耦合性低。
相应的Beego的缺点就是全部使用时比较臃肿,通过bee工具来构建项目时,直接生成项目目录和耦合关系,从而会导致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受制性较大。
第二个:Gin框架
Gin是一个GOlang的微框架,封装比较优雅,API友好,源码注释比较明确,已经发布了1.0版本;具有快速灵活、容错方便等特点,其实对于golang而言,web框架的依赖远比Python、Java更小。
目前在很多使用golang的中小型公司中进行业务开发,使用Gin框架的很多,大家如果想使用golang进行熟练Web开发,可以多关注一下这个框架。
第三个:Iris框架
Iris框架在其官方网站上被描述为GO开发中最快的Web框架,并给出了多框架和多语言之前的性能对比。目前在github上,Iris框架已经收获了14433个star和1493个fork,可见是非常受欢迎的。
在实际开发中,Iris框架与Gin框架的学习曲线几乎相同,所以掌握了Gin就可以轻松掌握Iris框架。
第四个:Echo框架
也是golang的微型Web框架,其具备快速HTTP路由器、支持扩展中间件,同时还支持静态文件服务、Websocket以及支持制定绑定函数,制定相应渲染函数,并允许使用任意的HTML模版引擎。
㈨ php和go语言哪个好
前言
最近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场景,php项目中需要使用一个第三方的功能,而恰好有一个用Golang写好的类库。那么问题就来了,要如何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通信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常规的方案
1、 用Golang写一个http/TCP服务,php通过http/TCP与Golang通信
2、将Golang经过较多封装,做为php扩展。
3、PHP通过系统命令,调取Golang的可执行文件
存在的问题
1、http请求,网络I/O将会消耗大量时间
2、需要封装大量代码
3、PHP每调取一次Golang程序,就需要一次初始化,时间消耗很多
优化目标
1、Golang程序只初始化一次(因为初始化很耗时)
2、所有请求不需要走网络
3、尽量不大量修改代码
解决方案
1、简单的Golang封装,将第三方类库编译生成为一个可执行文件
2、PHP与Golang通过双向管道通信
使用双向管道通信优势
1:只需要对原有Golang类库进行很少的封装
2:性能最佳 (IPC通信是进程间通信的最佳途径)
3:不需要走网络请求,节约大量时间
4:程序只需初始化一次,并一直保持在内存中
具体实现步骤
1:类库中的原始调取dem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github.com/yanyiwu/gojieba"
"strings"
)
func main() {
x := gojieba.NewJieba()
defer x.Free()
s := "小明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后在日本京都大学深造"
words := x.CutForSearch(s, true)
fmt.Println(strings.Join(words, "/"))
}
保存文件为main.go,就可以运行
2:调整后代码为:
package main
import (
"bufio"
"fmt"
"github.com/yanyiwu/gojieba"
"io"
"os"
"strings"
)
func main() {
x := gojieba.NewJieba(
"/data/tmp/jiebaDict/jieba.dict.utf8",
"/data/tmp/jiebaDict/hmm_model.utf8",
"/data/tmp/jiebaDict/user.dict.utf8"
)
defer x.Free()
inputReader := bufio.NewReader(os.Stdin)
for {
s, err := inputReader.ReadString('\n')
if err != nil && err == io.EOF {
break
}
s = strings.TrimSpace(s)
if s != "" {
words := x.CutForSearch(s, true)
fmt.Println(strings.Join(words, " "))
} else {
fmt.Println("get empty \n")
}
}
}
只需要简单的几行调整,即可实现:从标准输入接收字符串,经过分词再输出
测试:
# go build test
# ./test
# //等待用户输入,输入”这是一个测试“
# 这是 一个 测试 //程序
3:使用cat与Golang通信做简单测试
//准备一个title.txt,每行是一句文本
# cat title.txt | ./test
正常输出,表示cat已经可以和Golang正常交互了
4:PHP与Golang通信
以上所示的cat与Golang通信,使用的是单向管道。即:只能从cat向Golang传入数据,Golang输出的数据并没有传回给cat,而是直接输出到屏幕。但文中的需求是:php与Golang通信。即php要传数据给Golang,同时Golang也必须把执行结果返回给php。因此,需要引入双向管道。
在PHP中管道的使用:popen("/path/test") ,具体就不展开说了,因为此方法解决不了文中的问题。
双向管道:
$descriptorspec = array(
0 => array("pipe", "r"),
1 => array("pipe", "w")
);
$handle = proc_open(
'/webroot/go/src/test/test',
$descriptorspec,
$pipes
);
fwrite($pipes['0'], "这是一个测试文本\n");
echo fgets($pipes[1]);
解释:使用proc_open打开一个进程,调用Golang程序。同时返回一个双向管道pipes数组,php向$pipe['0']中写数据,从$pipe['1']中读数据。
好吧,也许你已经发现,我是标题档,这里重点要讲的并不只是PHP与Golang如何通信。而是在介绍一种方法: 通过双向管道让任意语言通信。(所有语言都会实现管道相关内容)
测试:
通过对比测试,计算出各个流程占用的时间。下面提到的title.txt文件,包含100万行文本,每行文本是从b2b平台取的商品标题
1: 整体流程耗时
time cat title.txt | ./test > /dev/null
耗时:14.819秒,消耗时间包含:
进程cat读出文本
通过管道将数据传入Golang
Golang处理数据,将结果返回到屏幕
2:计算分词函数耗时。方案:去除分词函数的调取,即:注释掉Golang源代码中的调取分词那行的代码
time cat title.txt | ./test > /dev/null
耗时:1.817秒时间,消耗时间包含:
进程cat读出文本
通过管道将数据传入Golang
Golang处理数据,将结果返回到屏幕
分词耗时 = (第一步耗时) - (以上命令所耗时)
分词耗时 : 14.819 - 1.817 = 13.002秒
3:测试cat进程与Golang进程之间通信所占时间
time cat title.txt > /dev/null
耗时:0.015秒,消耗时间包含:
进程cat读出文本
通过管道将数据传入Golang
go处理数据,将结果返回到屏幕
管道通信耗时:(第二步耗时) - (第三步耗时)
管道通信耗时: 1.817 - 0.015 = 1.802秒
4:PHP与Golang通信的时间消耗
编写简单的php文件:
<?php
$descriptorspec = array(
0 => array("pipe", "r"),
1 => array("pipe", "w")
);
$handle = proc_open(
'/webroot/go/src/test/test',
$descriptorspec,
$pipes
);
$fp = fopen("title.txt", "rb");
while (!feof($fp)) {
fwrite($pipes['0'], trim(fgets($fp))."\n");
echo fgets($pipes[1]);
}
fclose($pipes['0']);
fclose($pipes['1']);
proc_close($handle);
流程与上面基本一致,读出title.txt内容,通过双向管道传入Golang进程分词后,再返回给php (比上面的测试多一步:数据再通过管道返回)
time php popen.php > /dev/null
耗时:24.037秒,消耗时间包含:
进程PHP读出文本
通过管道将数据传入Golang
Golang处理数据
Golang将返回结果再写入管道,PHP通过管道接收数据
将结果返回到屏幕
结论:
1 :整个分词过程中的耗时分布
使用cat控制逻辑耗时: 14.819 秒
使用PHP控制逻辑耗时: 24.037 秒(比cat多一次管道通信)
单向管道通信耗时: 1.8 秒
Golang中的分词函数耗时: 13.002 秒
2:分词函数的性能: 单进程,100万商品标题分词,耗时13秒
以上时间只包括分词时间,不包括词典载入时间。但在本方案中,词典只载入一次,所以载入词典时间可以忽略(1秒左右)
3:PHP比cat慢 (这结论有点多余了,呵呵)
语言层面慢: (24.037 - 1.8 - 14.819) / 14.819 = 50%
单进程对比测试的话,应该不会有哪个语言比cat更快。
相关问题:
1:以上Golang源码中写的是一个循环,也就是会一直从管道中读数据。那么存在一个问题:是不是php进程结束后,Golang的进程还会一直存在?
管道机制自身可解决此问题。管道提供两个接口:读、写。当写进程结束或者意外挂掉时,读进程也会报错,以上Golang源代码中的err逻辑就会执行,Golang进程结束。
但如果PHP进程没有结束,只是暂时没有数据传入,此时Golang进程会一直等待。直到php结束后,Golang进程才会自动结束。
2:能否多个php进程并行读写同一个管道,Golang进程同时为其服务?
不可以。管道是单向的,如果多个进程同时向管道中写,那Golang的返回值就会错乱。
可以多开几个Golang进程实现,每个php进程对应一个Golang进程。
最后,上面都是瞎扯的。如果你了解管道、双向管道,上面的解释对你基本没啥用。但如果你不了解管道,调试上面的代码没问题,但稍有修改就有可能掉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