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dcf跟踪算法

dcf跟踪算法

发布时间:2022-11-03 16:11:25

‘壹’ 计算机视觉中,目前有哪些经典的目标跟踪算法

benchmark 2015版:Visual Tracker Benchmark 不过这些算法都比较新 要看老的话主要是06年这篇paper 和09年有一篇暂时忘记paper名字了
古老的方法比如optical flow,kalman filter(后面的particle filter)……了解不多不瞎扯了

目前tracking主要是两种,discriminative 和 generative,当然也有combine两个的比如SCM。你提到的都是前者,就是算法里面基本有一个classifier可以分辨要追踪的物体。这类除了你说的最近比较火的还有速度极占优势的CSK(后来进化成KCF/DCF了)
另一种generative的方法,大致就是用模版(或者sparse code)抽一堆feature,按距离函数来匹配。L1,ASLA,LOT,MTT都是。

最近才开始了解tracking,所以说得可能并不是很对,仅供参考

‘贰’ 计算机视觉中,目前有哪些经典的目标跟踪算法

目前tracking主要是两种,discriminative和generative,当然也有combine两个的比如SCM。你提到的都是前者,就是算法里面基本有一个classifier可以分辨要追踪的物体。这类除了你说的最近比较火的还有速度极占优势的CSK(后来进化成KCF/DCF了)

‘叁’ DCF估值如何具体计算(希望能有具体公式及步骤)

计算公式

一、FCF是税后经营现金流量的总额,WACC是资本成本。

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上是无限长,不可能对所有未来年份做出预测,因此将展开式分成两部分,即:

1、价值=明确的预测期间的现金流量现值+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现金流量现值。

2、连续价值=净现金流量/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二、DCF应用的步骤如下:

1、在有限的范围内即上述的明确的预测期内(5到10年)预测自由现金流量;

2、根据是简化了的模型假设计算预测之后的自由现金流量水平;

3、按照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WACC)法折现自由现金流量。

(3)dcf跟踪算法扩展阅读:

实际运用

1、用现金流量法折现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兼并后增加的现金流量和用于计算这些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然后计算出这些增加的现金流量的现值,这就是兼并方所能支付的价格。如果实际成交价格高于这个价格,兼并不但没有给兼并企业带来好处,反而引起亏损。

现金净流量:NCF=X(1-T)-I,其中,NCF是现金净流量;X是营业净收入(NOI)或税前息前盈余(EBIT);T是所得税率;I是投资。

2、折现率

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中,折现率是投资风险后,兼并方要求的最低收益率。自有资金的成本可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式(CAPM)求得,而债务成本则可用债务利息经税务调整后的有效利率得到。最后,该项投资的资本成本就是这2者的加权平均,也就是平均资本成本(WACC),即:

WACC=K=Ks(S/V)+Kb(1-T)(B/V)

其中:B是企业向外举债;S是企业动用自有资金数量;V是企业的市场总价值;Ks是企业股东对此次投资要求的收益率;Kb是债务的利率;T是兼并后企业的边际税率。

‘肆’ 股票估值算法具体公式

估值是结合几个指标估算的,具体操作比较复杂可以往下详细了解~

开始正文前,这里有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估值是什么

估值就是大概测算一下公司股票所拥有的价值,好比商人在进货的时候必须计算货物成本,他们才能算出需要卖多少钱,卖多久才能回本。这和买股票是相同的,用市面上的价格去买这支股票,得多长时间才能真的做到回本赚钱等等。不过股市里的股票是非常繁杂的,堪比大型超市的东西,根本不知道哪个是便宜的,哪个是好的。但想估算它们的目前价格值不值得买、会不会带来收益也不是没有办法的。

二、怎么给公司做估值

需要通过很多数据才能判断估值,在这里为大家写出三个较为重要的指标:

1、市盈率

公式:市盈率 = 每股价格 / 每股收益 ,在具体分析的时候最好参考一下公司所在行业的平均市盈率。

2、PEG

公式:PEG =PE/(净利润增长率*100),当PEG不大于1或更小时,则表示当前股价正常或者说被低估,若是大于1的话则被高估。

3、市净率

公式:市净率 = 每股市价 / 每股净资产,这种估值方式适合大型或者比较稳定的公司。通常市净率越低,投资价值肯定会更加的高。可若是市净率跌破1了,说明该公司股价已经跌破净资产,投资者应当注意,不要被骗。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给大家:福耀玻璃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样,现在福耀玻璃作为汽车玻璃行业的一家大型龙头企业,基本上它家生产的玻璃都会为各大汽车品牌所用。目前来说,只有汽车行业能对它的收益造成最大影响,相对来说非常稳定。那么就从刚刚说的三个标准去估值这家公司究竟怎么样!

①市盈率:目前它的股价为47.6元,预测2021年全年每股收益为1.5742元,市盈率=47.6元 / 1.5742元=约30.24。在20~30为正常,明显如今的股价高了点,但还要看其公司的规模和覆盖率来评判会更好。



三、估值高低的评判要基于多方面

总是套公式计算,明显是错误选择!炒股等同于说炒公司的未来收益,尽管公司目前被高估,但是以后也可能会有爆发式的增长,这也是基金经理们更喜欢白马股的理由。其次,上市公司的所处的行业成长空间和市值成长空间也很重要。当用上方所述当方法来看,很多大银行绝对被严重的小看,但为什么股价一直上不来呢?最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成长和市值空间已经接近饱和。更多行业优质分析报告,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除掉行业还有以下几点,想知道的就瞧瞧:1、至少要清楚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率;2、懂得将来的规划,公司的发展能达到什么程度。这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益,谢谢!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研究得这么深入,可以直接点击这个链接,输入你看中的股票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8-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伍’ 股票估值如何计算

你好,股票的估值计算方法如下:

1、市盈率估值: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预测股价的估值一般采用动态的市盈率。

2、PEG估值:PEG=市盈率÷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每股收益),PEG等于1说明股票估值得当,PEG小于1说明股票被低估,PEG大于1说明股票可能被高估了。

3、市净率估值:市净率=股价÷最近一期的每股净资产,主要用于对净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估值。

4、市现率估值:市现率=每股股价/每股自由现金流,市现率越小说明上市公司每股现金增加的金额越多,表明上市公司经营压力比较小。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陆’ 投资需要什么维度

在投资中,投资者为购买到的资产所付出的估值,是一个永恒的、决定投资回报的重要因素。尽管在市场走入牛市的时候,比如2020年,市场上有一种声音是“估值不重要”、“买股票就要买高估的,因为高估的股票更热门”,但是在长周期里,投资者很快就会发现,估值永远不会不重要。
那么,在投资的时候,投资者应该如何来衡量估值呢?首先,衡量估值的具体方法有许许多多,指标之多如过江之鲫,比如PE(市盈率)、PB(市净率)、PS(市销率)、PCF(市现率)、DCF(现金流折现法)、DY(股息率)等等。在金融工具书里,投资者能找到关于这些算法的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我想聊的,是投资中,应用估值方法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分别是绝对的估值维度、相对自身历史的估值维度、以及相对其它所有资产的估值维度。
首先,让我们来看绝对的估值维度。对于一种资产来说,估值究竟多少合适,其实很难衡量。以一个股票来说,估值如果是10倍PE,那么肯定不能算贵,但是10倍PE也可以下跌到6倍。而30倍PE的股票虽然不能算便宜,但有时候涨到50倍也不是不可能。所以,绝对估值只是衡量投资标的估值的第一个角度,投资者很难用一个绝对精确的数值,比如15倍PE我就买、30倍我就卖,来做长期的投资规划。
让我们看看现实投资世界中的例子,就会知道这种波动有多大。以工商银行的A股股票为例(601398),按Wind资讯的数据,在2007年左右,其PE估值一度达到40倍以上,而2020年则降至6倍,2014年甚至一度降至4.5倍。而在2020年非常红火的贵州茅台(600519),其PE估值曾一度达到50倍,但在2014年,这个数字曾经一度低于10倍。对于在2020年追逐贵州茅台的投资者来说,了解当年曾经的另外一种估值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种估值的差距,在香港市场甚至更加明显。中国中车(01766)的PB估值,在2015年一度高达8倍,而在2020年则下降到0.6倍,只有最高水平的7.5%。而汇丰控股的PB估值,在2020年的低点附近只有0.4左右,但在2005年曾经一度高达2倍,是2020年最低点的5倍。
一个资产的绝对估值,虽然在不能被精确地运用在交易决策上,但是投资者仍然应该对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比如说,10倍以下PE肯定是便宜的价格,而60倍以上肯定是太贵的价格。有了这个大概的衡量,投资者就要进入下一个阶段,即衡量投资标的相对自身历史上的估值水平。
在绝对估值水平以上,衡量一个资产是否低估,另外一个对比的标杆,则是其相对于自身历史上的估值水平,是处于下限、还是上限。这种相对自身历史水平的参考,可以给投资者在绝对估值水平高低之上,再加上一重考虑。
以香港市场的腾讯控股(00700)为例,按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其从2006年到2020年的估值区间,PB估值的较高区间大概在18倍到20倍,较低区间大概在6到9倍。对于这样一家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大公司来说,如果投资者一定要按比较低的估值、比如1到2倍市净率来考量,那么可能永远都找不到买入的机会。
再以香港交易所(00388)为例,这家公司可以说是拥有香港市场的独家垄断牌照,其从2005年以后15年中的最低PB区间,大概在6倍左右。这时候,考虑到公司的牌照特殊性,以及交易所类公司净资产对衡量公司价值并非“1比1”的关系,那么投资者在考虑香港交易所这个股票的时候,就可以用其自身历史估值区间、而非绝对估值水平,作为一个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在衡量一个股票的长期历史估值区间时,PB、也就是市净率估值,是最容易参考的指标。
这里不是说PB估值有多么高效,对于一家证券交易所、一家科技公司、一家钢铁公司和一家港口公司来说,同一个PB的数字会代表完全不同的估值状态。前两者属于典型的轻资产公司,而后两者则是重资产公司。在企业竞争力相差不大的时候,前两者的估值明显要比后两者为高。
但是,在衡量相对自身历史估值的时候,PB估值有其最重要的优势:稳定、同时容易获得。对于基于盈利的估值来说,PE估值变动太大,企业盈利好的时候PE可以很低,差的时候PE可以到几百倍、甚至几千上万倍。DCF估值手段则除了PE估值的缺点以外,还有一个计算复杂的问题:计算每年的基于DCF的估值,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情。在处理一个股票的分析时,这样做可能还有可能,但是当要处理一堆股票时,DCF估值运算量大、变量多导致衡量不准的缺点,就会暴露无遗。这可能也是沃伦﹒巴菲特说,自己虽然很看重DCF估值的手段,但从来没有仔细算过哪个公司的DCF估值一样。
由于PB估值的这种稳定、容易获得的特性,在衡量一个企业相对于自身历史上的估值时,PB估值也就成为了首选的利器。只是要注意的是,投资者需要意识到,利用这种估值方法需要对公司净资产、经营模式、盈利景气程度有所判断,不能刻舟求剑就是了。此外,一些其它的估值手段,比如历史多年股息率(也是我非常喜欢用的一个指标),也值得投资者仔细参考。
在衡量完了一个

‘柒’ 公司估值怎样计算

什么是估值?

企业估值,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对自己的企业进行评估,看企业到底值多少钱。那么在估值之前大家要明白估值的概念。

首先估值有两个概念:

1、融资前估值

2、融资后估值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举个例子:

假设一个公司融资前的估值是1000万,融资金额是250万。250万比上1250万,融资后投资人所占的股权比例就是20%。这就是融资前估值。

同样的情况,我们运用融资后金额来计算,公司融资后估值1000万,投资人出资250万。这样公司融资前估值就变成了750万,融资后总计1000万,投资人占25%的股份。

同样估值金额,在不同的说法下,公司可能就会白白损失5%的股份。

5分钟了解企业如何估值!
常见的估值方法有哪些?

1、PE法,它又称为市盈率法,PE=公司价值/净利润。PE法适用范围:

1)那些周期性较弱,盈利相对稳定的企业。

2)成熟企业或者收入、盈利水平相对稳定的企业。如果对一些很早期的企业来说,可能还没有产生利润,那么就无法按照PE的倍数进行估值。

2、PEG法,是在PE法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是市盈率和收益增长率之比,PEG=(每股市价/每股盈利)/(每股年度增长预测值)。PEG估值最大特点是把成长性考虑在内。“G”是企业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一般是3年以上) 因此,PEG估值方法,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成长性,即对企业未来的预期。而PE则更注重企业当前盈利情况。PEG法适用范围:

1)一般适用比较早期的企业,因为早期企业的增长比较高,如果我们仅仅按PE来计算,这个估值就不太准确了。

2)高成长的企业。比如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可能一开始业务量比较小,等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个爆炸式的增长。对于这种企业就可以用这个PEG法进行估值。

3、PS法,就是PS=公司价值/预测销售额;

PS法现在用的相对比较少,但是前几年会经常使用的。前几年常用是因为对电商行业投资较多。对于很多早期电商企业来说,它没有盈利,很难去预估它的利润的增长。那么比较可预测的就是销售收入。所以某一个时期,业内经常把PS法作为电商行业估值的标准。对于现在的电商项目,可能还会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估算价值。

当然这个方法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因为PS法的关注点大部分是在销售额的增长上。从而导致企业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冲销售额。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付出大量的营销成本,以及服务成本。有时为了10元钱的销售额,甚至花出11元费用。所以在用PS法时,同时也要考虑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

以上都是相对估值法,什么意思呢?因为估值法并没有绝对的计算依据,而是以一个市场目前的状态,或同类型的公司,又或是同类型的投资活动为一个参考值。

4、DCF法;绝对估值法中的一种,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它也称为现金折现法,它会对企业未来5-7年的经营情况做一些假设,从而算出未来几年的收入、成本、利润情况。再根据回报率等因素所有的现金流进行折算。至于折算后的结果就是企业在目前这个时点的价值。

它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方法。他会对企业未来进行经营成果的预测,然后将这个结果进行折现从而进行企业价值估算。从理论上讲,它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企业,因为它是基于基本的经营数据进行未来企业利润或者财务收入模型的一个预估。它会涉及很多假设,比如企业未来订单数量、客户数量、单价、成本。这些数据未来的假设,往往来自于企业经营的历史数据。

DCF法最大的优点是基本涵盖了完整的评估模型,对于企业进行方方面面的假设,然后进行估算。所以从理论上讲,它的框架是严谨的,也是最科学的。

有利就有弊,对于DCF法来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其次对于历史数据的质量要求也是特别高。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细节,DCF法就会有一些局限性。此外DCF在做大量假设时,可能会掺杂高度的主观性。

比如说,企业今年的订单数量增长了20%,那明年做的好会有25%的增长;至于25%这个数本身就是比较主观的。另外,企业现在的产品毛利率40%,假设企业会推出一个系列的新产品,毛利率能达到百分之六十,即使企业可以用一些理由去解释它,但是这依旧是主观上的假设。另外一方面是投资人认为合理或不合理,也都是他自己主观上根据所取的信息去进行的判断。

所以作为企业方一定要了解企业的详细情况,甚至是一些财务、金融公式,当投资机构根据DCF方法做出企业的估值,企业要先判断估值是否合理,如果不是很合理企业可以对增长率、未来的生产规模等,提出问题和质疑。那么企业可能就会谈到一个合理的估值。

一般来说,相对估值法是绝对估值法的印证和补充。往往现实融资过程中,大多都是以相对估值法来定企业价格的。因为绝对估值法是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其次对于投资来说关心的并不是企业未来的现金流,而是未来退出时,是不是能获利。

‘捌’ 公司估值方法有几种最常用的是那几种请推荐一本最经典的公司估值的书,谢谢!

你好,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估值方法,特点是主要采用乘数方法,较为简便,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PEG估值法、市销率估值法、EV/销售收入估值法、RNAV估值法;另一类是绝对估值方法,特点是主要采用折现方法,如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模型等。
一、P/E估值法
市盈率是反映市场对公司收益预期的相对指标,使用市盈率指标要从两个相对角度出发,一是该公司的预期市盈率(或动态市盈率)和历史市盈率(或静态市盈率)的相对变化;二是该公司市盈率和行业平均市盈率相比。如果某上市公司市盈率高于之前年度市盈率或行业平均市盈率,说明市场预计该公司未来盈利会上升;反之,如果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表示与同业相比,市场预计该公司未来盈利会下降。所以,市盈率高低要相对地看待,并非高市盈率不好,低市盈率就好。
通过市盈率法估值时,首先应计算出被评估公司的每股收益;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被评估公司的行业情况(同类行业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性等拟定市盈率(非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般要按可比上市公司市盈率打折);最后,依据市盈率与每股收益的乘积决定估值:合理股价 = 每股收益(EPS)x合理的市盈率(P/E)。
逻辑上,P/E估值法下,绝对合理股价P = EPS × P/E;股价决定于EPS与合理P/E值的积。在其它条件不变下,EPS预估成长率越高,合理P/E值就会越高,绝对合理股价就会出现上涨;高EPS成长股享有高的合理P/E,低成长股享有低的合理P/E。因此,当EPS实际成长率低于预期时(被乘数变小),合理P/E值下降(乘数变小),乘数效应下的双重打击小,股价出现重挫。因此,当公司实际成长率高于或低于预期时,股价往往出现暴涨或暴跌,这其实是P/E估值法的乘数效应在起作用。可见,市盈率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还要看净利润而定,如果公司的净利润只有几十万或者每股收益只有几分钱时,高市盈率只会反映公司的风险大,投资此类股票就要小心。
从实用的角度看,可以认为只有在市盈率等于或最好低于公司普通每股收益增长率的条件下,才对一家公司进行股权投资。这意味着,如果某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率为10%,那么你最高只能支付10倍于该收益的买价,这种做法建立在一个假设前提之上,即一家高速增长的公司比一家低速增长的公司具有更大的价值。这也导致了一个后果,以一个高市盈率成交的股权交易并不一定比低市盈率的交易支付更高的价格。
市盈率倍数法的适用环境是有较为完善发达的证券交易市场,要有可比的上市公司,且市场在平均水平上对这些资产定价是正确的。中国的证券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市场价格对公司价值反映作用较弱,采用市盈率法的外部环境条件并不是很成熟。由于高科技企业在赢利性、持续经营性、整体性及风险等方面与传统型企业有较大差异,选择市盈率法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要注意针对不同成长时期的高科技企业灵活运用。
二、P/B估值法
市净率是从公司资产价值的角度去估计公司股票价格的基础,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这类资产负债多由货币资产所构成的企业股票的估值,以P/B去分析较适宜。通过市净率定价法估值时,首先应根据审核后的净资产计算出被估值公司的每股净资产;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净率、被估值公司的行业情况(同类行业公司股票的市净率)、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其净资产收益率等拟定发行市净率(非上市公司的市净率一般要按可比上市公司市净率打折);最后,依据发行市净率与每股净资产的乘积决定估值。公式为:合理股价 = 每股净资产x合理的市净率(PB)。
P/B估值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无形资产对其收入、现金流量和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公司,例如银行业、房地产业和投资公司等。这些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虽然运作着大规模的资产但其利润额且比较低。高风险行业以及周期性较强行业,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并且账面价值相对较为稳定的企业。
三、EV/EBITDA估值法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杠杆收购的浪潮,EBITDA第一次被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们广泛使用。但当时投资者更多的将它视为评价一个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EBITDA开始被实业界广泛接受,因为它非常适合用来评价一些前期资本支出巨大,而且需要在一个很长的期间内对前期投入进行摊销的行业,比如核电行业、酒店业、物业出租业等。如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分析师和市场评论家们推荐投资者使用EBITDA进行分析。
最初私人资本公司运用EBITDA,而不考虑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是因为他们要用自己认为更精确的数字来代替他们,他们移除利息和税项,是因为他们要用自己的税率计算方法以及新的资本结构下的财务成本算法。 而EBITDA剔除摊销和折旧,则是因为摊销中包含的是以前会计期间取得无形资产时支付的成本,并非投资人更关注的当期的现金支出。而折旧本身是对过去资本支出的间接度量,将折旧从利润计算中剔除后,投资者能更方便的关注对于未来资本支出的估计,而非过去的沉没成本。
因此,EBITDA常被拿来和现金流比较,因为它和净收入(EBIT)之间的差距就是两项对现金流没有影响的开支项目,即折旧和摊销。然而,由于并没有考虑补充营运资金以及重置设备的现金需求,而且EBITDA中没有调整的非现金项目还有备抵坏账、计提存货减值和股票期权成本。因此,并不能就此简单的将EBITDA与现金流对等,否则,很容易将企业导入歧途。
EV/EBITDA最早是用作收购兼并的定价标准,现在已广泛用于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和股票定价。这里的公司价值不是资产价值,而是指业务价值,既如果要购买一家持续经营的公司需要支付多少价钱,这笔钱不仅包括对公司盈利的估值,还包括需承担的公司负债。企业价值被认为是更加市场化及准确的公司价值标准,其衍生的估值指标如EV/销售额、EV/EBITDA等被广泛用于股票定价。
四、PEG估值法
PEG是在P/E估值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将市盈率与企业成长率结合起来的一个指标,它弥补了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 鉴于很多公司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益存在不稳定性,以及一些公司利用投资收益操纵净利润指标的现实情况,出于稳健性的考虑,净利润的增长率可以以税前利润的成长率/营业利润的成长率/营收的成长率/每股收益年增长率替代。
PEG估值的重点在于计算股票现价的安全性和预测公司未来盈利的确定性。如果PEG大于1,则这只股票的价值就可能被高估,或市场认为这家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会高于市场的预期;如果PEG小于1(越小越好),说明此股票股价低估。通常上市后的成长型股票的PEG都会高于1(即市盈率等于净利润增长率),甚至在2以上,投资者愿意给予其高估值,表明这家公司未来很有可能会保持业绩的快速增长,这样的股票就容易有超出想象的市盈率估值。
由于PEG需要对未来至少3年的业绩增长情况作出判断,而不能只用未来12个月的盈利预测,因此大大提高了准确判断的难度。事实上,只有当投资者有把握对未来3年以上的业绩表现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时,PEG的使用效果才会体现出来,否则反而会起误导作用。此外,投资者不能仅看公司自身的PEG来确认它是高估还是低估,如果某公司股票的PEG为12,而其他成长性类似的同行业公司股票的PEG都在15以上,则该公司的PEG虽然已经高于1,但价值仍可能被低估。当然,也不能够机械地单以PEG论估值,还必须结合国际市场、宏观经济、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景气、资本市场阶段热点、股市的不同区域、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持续性以及上市公司的其他内部情况等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评价。
五、P/S估值法
市销率指标可以用于确定股票相对于过去业绩的价值。市销率也可用于确定一个市场板块或整个股票市场中的相对估值。市销率越小(比如小于1),通常被认为投资价值越高,这是因为投资者可以付出比单位营业收入更少的钱购买股票。
不同的市场板块市销率的差别很大,所以市销率在比较同一市场板块或子板块的股票中最有用。 同样,由于营业收入不像盈利那样容易操纵,因此市销率比市盈率更具业绩的指标性。但市销率并不能够揭示整个经营情况,因为公司可能是亏损的。市销率经常被用于来评估亏损公司的股票,因为没有市盈率可以参考。在几乎所有网络公司都亏损的时代,人们使用市销率来评价网络公司的价值。
P/S估值法的优点是销售收入最稳定,波动性小;并且营业收入不受公司折旧、存货、非经常性收支的影响,不像利润那样易操控;收入不会出现负值,不会出现没有意义的情况,即使净利润为负也可使用。所以,市销率估值法可以和市盈率估值法形成良好的补充。
P/S估值法的缺点是:它无法反映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即使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不影响销售收入,市销率依然不变;市销率会随着公司销售收入规模扩大而下降;营业收入规模较大的公司,市销率较低。
六、EV / Sales估值法
市售率高的股票相对价值较高,以市售率为评分依据,给予0到100之间的一个评分,市售率评分越高,相应的股票价值也较高。 用每股价格/每股销售额计算出来的市售率可以明显反映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潜在价值,因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公司的市场份额在决定公司生存能力和盈利水平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市售率是评价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基本模型为:
指标具有可比性:虽然公司赢利可能很低或尚未盈利,但任何公司的销售收入都是正值,市售率指标不可能为负值。因而具有可比性。
市售率(EV/Sales)与市销率(P/S)的原理和用法相同,主要用作衡量一家利润率暂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是处于亏损状态公司的价值,其前提条件是投资者预期这家公司的利润率未来会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使用销售收入的用意是销售收入代表市场份额和公司的规模,如果公司能够有效改善运营,将可实现行业平均或预期的盈利水平。该指标只能用于同行业内公司的比较,通过比较并结合业绩改善预期得出一个合理的倍数后,乘以每股销售收入,即可得出符合公司价值的目标价。
七、RNAV估值法
RNAV释义为重估净资产,计算公式RNAV =(物业面积×市场均价-净负债)/总股本。物业面积,均价和净负债都是影响RNAV值的重要参数。RNAV估值法适用于房地产企业或有大量自有物业的公司。其意义为公司现有物业按市场价出售应值多少钱,如果买下公司所花的钱少于公司按市场价出卖自有物业收到钱,那么表明该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被低估。
对公司各块资产分别进行市场化的价值分析,从资产价值角度重新解读公司内在的长期投资价值。股价相对其RNAV,如存在较大幅度的折价现象,显示其股价相对公司真实价值有明显低估。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过多的长短期借款负债)和较大的股本都将降低RNAV值。
八、DDM估值法
绝对估值法中,DDM模型为最基础的模型,目前最主流的DCF法也大量借鉴了DDM的一些逻辑和计算方法。理论上,当公司自由现金流全部用于股息支付时,DCF模型与DDM模型并无本质区别;但事实上,无论在分红率较低的中国还是在分红率较高的美国,股息都不可能等同于公司自由现金流,原因有四:(1)稳定性要求,公司不确定未来是否有能力支付高股息;(2)未来继续来投资的需要,公司预计未来存在可能的资本支出,保留现金以消除融资的不便与昂贵;(3)税收因素,国外实行较高累进制的的资本利得税或个人所得税;(4)信号特征,市场普遍存在“公司股息上升,前景可看高一线;股息下降,表明公司前景看淡”的看法。中国上市公司分红比例不高,分红的比例与数量不具有稳定性,短期内该局面也难以改善,DDM模型在中国基本不适用。
九、DCF估值法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DCF估值法提供了严谨的分析框架,系统地考虑影响公司价值的每一个因素,最终评估一个公司的投资价值。DCF估值法与DDM的本质区别是,DCF估值法用自由现金流替代股利。公司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rm )为美国学者拉巴波特提出,基本概念为公司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求之后剩余的、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可供公司资本供应者(即各种利益要求人,包括股东、债权人)分配的现金。
十、NAV估值法
NAV估值即净资产价值法,目前地产行业的主流估值方法。所谓净资产价值法,是指在一定销售价格、开发速度和折现率的假设下,地产企业当前储备项目的现金流折现价值剔除负债后,即为净资产价值(NAV)。具体来说,开发物业的净资产值,等于现有开发项目以及土地储备项目在未来销售过程中形成的净现金流折现值减负债;投资物业的净资产值,等于当前项目净租金收入按设定的资本化率折现后的价值减负债。
NAV估值法的优势在于它为企业价值设定了一个估值底线,对内地很多“地产项目公司”尤为适用。而且NAV估值考虑了预期价格的变化、开发速度和投资人回报率等因素,相对于简单的市盈率比较更加精确。但NAV估值也有明显的缺点,其度量的是企业当前有形资产的价值,而不考虑品牌、管理能力和经营模式的差异。NAV估值的盛行推动了地产企业对资产(土地储备)的过分崇拜。在NAV引领下,很多地产企业都参与到了这场土地储备的竞赛中来。地产企业形成了NAV“崇拜”下的新生存模式:储备土地——做大市值——融资——再储备土地。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阅读全文

与dcf跟踪算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拆解汽车解压视频 浏览:593
新版百度云解压缩 浏览:588
android上下拉刷新 浏览:876
centos可执行文件反编译 浏览:834
林清玄pdf 浏览:268
黑马程序员java基础 浏览:283
awss3命令 浏览:358
百度店铺客户订单手机加密 浏览:500
钉钉班群文件夹怎么上传文件 浏览:749
人社app怎么解绑手机 浏览:101
caj文件夹打不开 浏览:475
什么app可以将电量变色 浏览:692
解放出你的解压抖音小游戏 浏览:346
什么方式解压比较好 浏览:267
erp是什么服务器 浏览:186
python中tmp 浏览:25
说明wpf加密过程 浏览:146
java读取list 浏览:704
iis7gzip压缩 浏览:40
有什么安卓机打吃鸡好 浏览: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