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考生必须吃透的考点!
在中考前,初中生最好对初中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整理,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中考 数学 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中考数学数轴知识点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数学相似三角形考点考点1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
(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
(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 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 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要对计算引起足够的重视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应用题容易得多,对一些法则、定律等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计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
其实,计算正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例如计算一道像37×54这样简单的式题,要用到乘法、加法的运算法则,经过四次表内乘法和四次一位数加法才能完成。
至于计算一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需要用到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四则运算的法则等大量的知识,经过数十次基本计算。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稍有粗心大意就会使全题计算错误。
因此,计算时来不得半点马虎。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 中考 数学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B. 初中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试题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五分钟练习):
(5)-252; (6)(-2)3;(7)-7+3-6; (8)(-3)×(-8)×25;
(13)(-616)÷(-28); (14)-100-27; (15)(-1)101; (16)021;
(17)(-2)4; (18)(-4)2; (19)-32; (20)-23;
(24)3.4×104÷(-5).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二、讲授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
1.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一级运算中,按照式子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进行.
审题:(1)运算顺序如何?
(2)符号如何?
说明:含有带分数的加减法,方法是将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相加,再计算结果.带分数分成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时的符号与原带分数的符号相同.
课堂练习
审题:运算顺序如何确定?
注意结果中的负号不能丢.
课堂练习
计算:(1)-2.5×(-4.8)×(0.09)÷(-0.27);
2.在没有括号的不同级运算中,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例3 计算:
(1)(-3)×(-5)2; (2)〔(-3)×(-5)〕2;
(3)(-3)2-(-6); (4)(-4×32)-(-4×3)2.
审题:运算顺序如何?
解:(1)(-3)×(-5)2=(-3)×25=-75.
(2)〔(-3)×(-5)〕2=(15)2=225.
(3)(-3)2-(-6)=9-(-6)=9+6=15.
(4)(-4×32)-(-4×3)2
=(-4×9)-(-12)2
=-36-144
=-180.
注意:搞清(1),(2)的运算顺序,(1)中先乘方,再相乘,(2)中先计算括号内的,然后再乘方.(3)中先乘方,再相减,(4)中的运算顺序要分清,第一项(-4×32)里,先乘方再相乘,第二项(-4×3)2中,小括号里先相乘,再乘方,最后相减.
课堂练习
计算:
(1)-72; (2)(-7)2; (3)-(-7)2;
(7)(-8÷23)-(-8÷2)3.
例4 计算
(-2)2-(-52)×(-1)5+87÷(-3)×(-1)4.
审题:(1)存在哪几级运算?
(2)运算顺序如何确定?
解: (-2)2-(-52)×(-1)5+87÷(-3)×(-1)4
=4-(-25)×(-1)+87÷(-3)×1(先乘方)
=4-25-29(再乘除)
=-50.(最后相加)
注意:(-2)2=4,-52=-25,(-1)5=-1,(-1)4=1.
课堂练习
计算:
(1)-9+5×(-6)-(-4)2÷(-8);
(2)2×(-3)3-4×(-3)+15.
3.在带有括号的运算中,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课堂练习
计算: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运算;
3.若有括号,先小再中最后大,依次计算.
四、作业
1.计算:
2.计算:
(1)-8+4÷(-2); (2)6-(-12)÷(-3);
(3)3•(-4)+(-28)÷7; (4)(-7)(-5)-90÷(-15);
3.计算:
4.计算:
(7)1÷(-1)+0÷4-(-4)(-1);(8)18+32÷(-2)3-(-4)2×5.
5*.计算(题中的字母均为自然数):
(1)(-12)2÷(-4)3-2×(-1)2n-1;
(4)〔(-2)4+(-4)2•(-1)7〕2m•(53+35).
第二份
初一数学测试(六)
(第一章 有理数 2001、10、18) 命题人:孙朝仁 得分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5|等于………………………………………………………………( )
(A)-5 (B)5 (C)±5 (D)0.2
2.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3.用代数式表示“ 、b两数积与m的差”是………………………( )
(A) (B) (C) (D)
4.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无数个
5.在 (n是正整数)这六数中,负数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若数轴上的点A、B分别与有理数a、b对应,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 (D)-a>-b
• • •
7.若|a-2|=2-a,则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
(A) 表示数2的点的左侧 (B)表示数2的点的右侧……………( )
(C) 表示数2的点或表示数2的点的左侧
(D)表示数2的点或表示数2的点的左侧
8.计算 的结果是……………………………( )
(A) (B) (C) (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理数就是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B)最小的有理数是0
(C)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表示它的一个点(D)整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任何正整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
(B) 在自然数集中,总可以进行的运算是加法、减法、乘法
(C) 任意一个自然数m加上正整数n等于m进行n次加1运算
(D)分数 的特征性质是它与数m的乘积正好等于n
二、 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1.-0.2的相反数是 ,倒数是 。
12.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3℃,冷冻室的温度比冷藏室的温度低15℃,则冷冻室温度是 ℃。
13.紧接在奇数a后面的三个偶数是 。
14.绝对值不大于4的负整数是 。
15.计算: = 。
16.若a<0,b>0,|a|>|b|,则a+b 0。(填“>”或“=”或“<”号)
17.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适当的项:2x-(3a-4b+c)=(2x-3a)-( )。
18.观察下列算式,你将发现其中的规律: ; ; ; ; ;……请用同一个字母表示数,将上述式子中的规律用等式表示出来: 。
三、 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每题7分,共28分)
19. 20.
21. (n为正整数)
22.
四、若 。(1)求a、b的值;(本题4分)
(2)求 的值。(本题6分)
第三份
初一数学测试(六)
(第一章 有理数 2001、10、18) 命题人:孙朝仁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5|等于………………………………………………………( )
(A)-5 (B)5 (C)±5 (D)0.2
2.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3.用代数式表示“ 、b两数积与m的差”是………………( )
(A) (B) (C) (D)
4.-12+11-8+39=(-12-8)+(11+39)是应用了 ( )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D、乘法分配律
5.将6-(+3)-(-7)+(-2)改写成省略加号的和应是 ( )
A、-6-3+7-2 B、6-3-7-2 C、6-3+7-2 D、6+3-7-2
6.若|x|=3,|y|=7,则x-y的值是 ( )
A、±4 B、±10 C、-4或-10 D、±4,±10
7.若a×b<0,必有 ( )
A、a>0,b<0 B、a<0,b>0 C、a、b同号 D、a、b异号
8.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积是负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
A、都是正数 B、绝对值大的那个数正数,另一个是负数
C、都是负数 D、绝对值大的那个数负数,另一个是正数
9.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接着又向东走了-6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 ( )
A、文具店 B、玩具店 C、文具店西边40米 D、玩具店东边-60米
10.已知有理数 、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 • •
所示,那么在①a>0,②-b<0,③a-b>0,
④a+b>0四个关系式中,正确的有 (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6分)
11.0.3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因而它也不是有理数。 ( )
12.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这个数是负数。 ( )
13.收入增加5元记作+5元,那么支出减少5元记作-5元。 ( )
14.若a是有理数,则-a一定是负数。 ( )
15.零减去一个有理数,仍得这个数。 ( )
16.几个有理数相乘,若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个,则积为负。 ( )
三、 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7.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使等式成立:a+b-c+d=a+b-( )。
18.比较大小: │- │ │- │.(填“>”或“<”号)
19.如图,数轴上标出的点中任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都相等,则a的值= 。
• • • • • • • • •
20.一个加数是0.1,和是-27.9,另一个加数是 。
21.-9,+6,-3三数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22.等式 ×〔(-5)+(-13)〕= 根据的运算律是 。
四、 在下列横线上,直接填写结果:(每题2分,共12分)
23.-2+3= ;24.-27+(-51)= ; 25.-18-34= ;
26.-24-(-17)= ;27.-14×5= ; 28.-18×(-2)= 。
五、 计算(写出计算过程):(29、30每题6分,31、32每题7分,共26分)
29.(-6)-(-7)+(-5)-(+9) 30.
31. 32.(-5)×(-3 )-15×1 +〔 -( )×24〕
六、 下表列出了国外几个城市与北京的时差(带正号的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时间早的时数)。
⑴如果现在的北京时间是7:00,那么现在的纽约时间是多少?
⑵小华现在想给远在巴黎的外公打电话,你认为合适吗?(每小题4分)
C.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法则
很多同学都学过有理数计算,我整理了一些有理数加减运算相关信息,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加法运算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若绝对值相等则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若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6、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7、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8、几个数相加能得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减法运算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把有理数的减法利用数的相反数变成加法进行运算。
1、(+5)+(+3)=
2、(+5)+(-3)=
3、(+8)+(-5)=
4、-14-(2-0.5)× ×[2-3];
5、-1 ×[1-3×(-2 )]-2×(-2)3÷(-3 )
以上就是一些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D. 初中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试题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五分钟练习):
(5)-252; (6)(-2)3;(7)-7+3-6; (8)(-3)×(-8)×25;
(13)(-616)÷(-28); (14)-100-27; (15)(-1)101; (16)021;
(17)(-2)4; (18)(-4)2; (19)-32; (20)-23;
(24)3.4×104÷(-5).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二、讲授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
1.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一级运算中,按照式子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进行.
审题:(1)运算顺序如何?
(2)符号如何?
说明:含有带分数的加减法,方法是将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相加,再计算结果.带分数分成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时的符号与原带分数的符号相同.
课堂练习
审题:运算顺序如何确定?
注意结果中的负号不能丢.
课堂练习
计算:(1)-2.5×(-4.8)×(0.09)÷(-0.27);
2.在没有括号的不同级运算中,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例3 计算:
(1)(-3)×(-5)2; (2)〔(-3)×(-5)〕2;
(3)(-3)2-(-6); (4)(-4×32)-(-4×3)2.
审题:运算顺序如何?
解:(1)(-3)×(-5)2=(-3)×25=-75.
(2)〔(-3)×(-5)〕2=(15)2=225.
(3)(-3)2-(-6)=9-(-6)=9+6=15.
(4)(-4×32)-(-4×3)2
=(-4×9)-(-12)2
=-36-144
=-180.
注意:搞清(1),(2)的运算顺序,(1)中先乘方,再相乘,(2)中先计算括号内的,然后再乘方.(3)中先乘方,再相减,(4)中的运算顺序要分清,第一项(-4×32)里,先乘方再相乘,第二项(-4×3)2中,小括号里先相乘,再乘方,最后相减.
课堂练习
计算:
(1)-72; (2)(-7)2; (3)-(-7)2;
(7)(-8÷23)-(-8÷2)3.
例4 计算
(-2)2-(-52)×(-1)5+87÷(-3)×(-1)4.
审题:(1)存在哪几级运算?
(2)运算顺序如何确定?
解: (-2)2-(-52)×(-1)5+87÷(-3)×(-1)4
=4-(-25)×(-1)+87÷(-3)×1(先乘方)
=4-25-29(再乘除)
=-50.(最后相加)
注意:(-2)2=4,-52=-25,(-1)5=-1,(-1)4=1.
课堂练习
计算:
(1)-9+5×(-6)-(-4)2÷(-8);
(2)2×(-3)3-4×(-3)+15.
3.在带有括号的运算中,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课堂练习
计算: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运算;
3.若有括号,先小再中最后大,依次计算.
四、作业
1.计算:
2.计算:
(1)-8+4÷(-2); (2)6-(-12)÷(-3);
(3)3•(-4)+(-28)÷7; (4)(-7)(-5)-90÷(-15);
3.计算:
4.计算:
(7)1÷(-1)+0÷4-(-4)(-1);(8)18+32÷(-2)3-(-4)2×5.
5*.计算(题中的字母均为自然数):
(1)(-12)2÷(-4)3-2×(-1)2n-1;
(4)〔(-2)4+(-4)2•(-1)7〕2m•(53+35).
第二份
初一数学测试(六)
(第一章 有理数 2001、10、18) 命题人:孙朝仁 得分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5|等于………………………………………………………………( )
(A)-5 (B)5 (C)±5 (D)0.2
2.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3.用代数式表示“ 、b两数积与m的差”是………………………( )
(A) (B) (C) (D)
4.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无数个
5.在 (n是正整数)这六数中,负数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若数轴上的点A、B分别与有理数a、b对应,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 (D)-a>-b
• • •
7.若|a-2|=2-a,则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
(A) 表示数2的点的左侧 (B)表示数2的点的右侧……………( )
(C) 表示数2的点或表示数2的点的左侧
(D)表示数2的点或表示数2的点的左侧
8.计算 的结果是……………………………( )
(A) (B) (C) (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理数就是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B)最小的有理数是0
(C)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表示它的一个点(D)整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任何正整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
(B) 在自然数集中,总可以进行的运算是加法、减法、乘法
(C) 任意一个自然数m加上正整数n等于m进行n次加1运算
(D)分数 的特征性质是它与数m的乘积正好等于n
二、 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1.-0.2的相反数是 ,倒数是 。
12.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3℃,冷冻室的温度比冷藏室的温度低15℃,则冷冻室温度是 ℃。
13.紧接在奇数a后面的三个偶数是 。
14.绝对值不大于4的负整数是 。
15.计算: = 。
16.若a<0,b>0,|a|>|b|,则a+b 0。(填“>”或“=”或“<”号)
17.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适当的项:2x-(3a-4b+c)=(2x-3a)-( )。
18.观察下列算式,你将发现其中的规律: ; ; ; ; ;……请用同一个字母表示数,将上述式子中的规律用等式表示出来: 。
三、 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每题7分,共28分)
19. 20.
21. (n为正整数)
22.
四、若 。(1)求a、b的值;(本题4分)
(2)求 的值。(本题6分)
第三份
初一数学测试(六)
(第一章 有理数 2001、10、18) 命题人:孙朝仁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5|等于………………………………………………………( )
(A)-5 (B)5 (C)±5 (D)0.2
2.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3.用代数式表示“ 、b两数积与m的差”是………………( )
(A) (B) (C) (D)
4.-12+11-8+39=(-12-8)+(11+39)是应用了 ( )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D、乘法分配律
5.将6-(+3)-(-7)+(-2)改写成省略加号的和应是 ( )
A、-6-3+7-2 B、6-3-7-2 C、6-3+7-2 D、6+3-7-2
6.若|x|=3,|y|=7,则x-y的值是 ( )
A、±4 B、±10 C、-4或-10 D、±4,±10
7.若a×b<0,必有 ( )
A、a>0,b<0 B、a<0,b>0 C、a、b同号 D、a、b异号
8.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积是负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
A、都是正数 B、绝对值大的那个数正数,另一个是负数
C、都是负数 D、绝对值大的那个数负数,另一个是正数
9.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接着又向东走了-6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 ( )
A、文具店 B、玩具店 C、文具店西边40米 D、玩具店东边-60米
10.已知有理数 、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 • •
所示,那么在①a>0,②-b<0,③a-b>0,
④a+b>0四个关系式中,正确的有 (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6分)
11.0.3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因而它也不是有理数。 ( )
12.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这个数是负数。 ( )
13.收入增加5元记作+5元,那么支出减少5元记作-5元。 ( )
14.若a是有理数,则-a一定是负数。 ( )
15.零减去一个有理数,仍得这个数。 ( )
16.几个有理数相乘,若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个,则积为负。 ( )
三、 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7.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使等式成立:a+b-c+d=a+b-( )。
18.比较大小: │- │ │- │.(填“>”或“<”号)
19.如图,数轴上标出的点中任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都相等,则a的值= 。
• • • • • • • • •
20.一个加数是0.1,和是-27.9,另一个加数是 。
21.-9,+6,-3三数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22.等式 ×〔(-5)+(-13)〕= 根据的运算律是 。
四、 在下列横线上,直接填写结果:(每题2分,共12分)
23.-2+3= ;24.-27+(-51)= ; 25.-18-34= ;
26.-24-(-17)= ;27.-14×5= ; 28.-18×(-2)= 。
五、 计算(写出计算过程):(29、30每题6分,31、32每题7分,共26分)
29.(-6)-(-7)+(-5)-(+9) 30.
31. 32.(-5)×(-3 )-15×1 +〔 -( )×24〕
六、 下表列出了国外几个城市与北京的时差(带正号的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时间早的时数)。
⑴如果现在的北京时间是7:00,那么现在的纽约时间是多少?
⑵小华现在想给远在巴黎的外公打电话,你认为合适吗?(每小题4分)
E. 初中数学指数运算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指数运算知识点有哪些?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一起来看看,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数学指数运算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数学指数运算知识点
1 自然数及其运算
1.1 自然数
零的符号是“0”,它表示没有数量或进位制上的空位
除0之外,任何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1”是数个数的单位,称作自然数的单位
自然数的全体:0,1,2,3,4,…,n…,叫做自然数的集合,简称自然数集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1.2 自然数的运算
1 加法: 求和的运算叫做加法
2 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 乘法: 同一个自然数的连加运算,就叫做乘法
4 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零不能做除数
1.3 自然数的运算性质
用字母表示任一个自然数,来说明对于任何自然数的运算普遍成立的运算规律和运算特征即它们的共同性质,并简称为运算通性或运算律
1 加法交换律:
a+b=b+a
2 加法结合律:
(a+b)+c=a+(b+c)
3 乘法交换律:
a*b=b*a
4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b)*c=a*c+b*c
5 加法结合律:
(a•b)c=a(b•c)
6 自然数0和1的运算特征
1.4 乘法运算及指数运算律
求同一个数得连乘运算,叫做乘方运算
a^n中,a叫做底数,自然数n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a^n叫做幂(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零的n次方总等于零,1的n次方总等于1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只是指数相加
中考数学易错知识点最全汇总
1、数与式
易错点1:
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弄不清绝对值与数的分类。选择题考得比较多。
易错点2:
关于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的有关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
易错点4:
分式值为零时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
分式运算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填空题易考。
易错点6:
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
计算第一题易考。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
科学记数法,精确度。这个知道就好!
易错点9:
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2、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易错点1:
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易错点2:
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O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降次的主要陷阱在于消除了一个带X公因式时回头检验!
易错点3:
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变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易错点4:
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
易错点5:
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易错点6:
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去分母,分数相相当于括号,易忘记根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易错点7:
不等式(组)的解得问题要先确定解集,确定解集的方法运用数轴。
易错点8:
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
3、函数
易错点1:
各个待定系数表示的的意义。
易错点2:
熟练掌握各种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有几个的待定系数就要几个点值。
易错点3:
利用图像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组)的解,利用图像性质确定增减性。
易错点4:
两个变量利用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注意区别方程、函数、不等式模型解决不等领域的问题。
易错点5:
利用函数图象进行分类(平行四边形、相似、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分类的求解方法。
易错点6:
与坐标轴交点坐标一定要会求。面积最大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和的最小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差最大值的求解方法。
易错点7: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还应注意结合图像性质解题。函数图象与图形结合学会从复杂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的方法,图形为图像提供数据或者图像为图形提供数据。
易错点8: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为0,0指数底数不为0,其它都是全体实数。
4、三角形
易错点1:
三角形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特征与区别。
易错点2: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注意其中的“任何两边”。求最短距离的方法。
易错点3: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内外角性质,特别关注外角性质中的“不相邻”。
易错点4: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着重学会论证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与全等的综合运用以及线段相等是全等的特征,线段的倍分是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与三角函数的结合。根据边边角不能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
易错点5:
两个角相等和平行经常是相似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对应线段成比例,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易错点6:
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运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计算与证明问题,这里需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渗入。
易错点7:
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计算线段的长,证明线段的数量关系,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
易错点8:
将直角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探究各种解题方法。
易错点9:
中点,中线,中位线,一半定理的归纳以及各自的性质。
易错点10:
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的确定与底上的高(特别是钝角三角形)。
易错点1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中对应线段的比经常出错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5、四边形
易错点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如何灵活、恰当地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不稳定性。
易错点2:
平行四边形注意与三角形面积求法的区分。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易错点3:
运用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对称中心的直线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
易错点4:
平行四边形中运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突出转化思想的渗透。
易错点5: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边长、对角线长、面积等的计算。矩形与正方形的折叠。
易错点6:
四边形中的翻折、平移、旋转、剪拼等动手操作性问题,掌握其中的不变与旋转一些性质。
易错点7:
梯形问题的主要做辅助线的方法。
6、圆
易错点1:
对弧、弦、圆周角等概念理解不深刻,特别是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两条弦之间的距离也要考虑两种情况。
易错点2:
对垂径定理的理解不够,不会正确添加辅助线运用直角三角形进行解题。
易错点3:
对切线的定义及性质理解不深,不能准确的利用切线的性质进行解题以及对切线的判定方法两种方法使用不熟练。
易错点4:
圆周角定理是重点,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直角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易错点5:
几个公式一定要牢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圆周长公式,弧长,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以及全面积以及弧长与底面周长,母线长与扇形的半径之间的转化关系。
7、对称图形
易错点1:
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和性质把握不准。
易错点2:
图形的轴对称或旋转问题,要充分运用其性质解题,即运用图形的“不变性”,在轴对称和旋转中角的大小不变,线段的长短不变。
易错点3:
将轴对称与全等混淆,关于直线对称与关于轴对称混淆。
8、统计与概率
易错点1:
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有关概念理解不透彻,错求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易错点2:
在从统计图获取信息时,一定要先判断统计图的准确性。不规则的统计图往往使人产生错觉,得到不准确的信息。
易错点3:
对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及它们的适用范围不清楚,造成错误。
易错点4:
极差、方差的概念理解不清晰,从而不能正确求出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
易错点5:
概率与频率的意义理解不清晰,不能正确求出事件的概率。
易错点6:
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方差公式,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与频率之间的关系,频数、频率、总数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7:
求概率的方法:
(1)简单事件
(2)两步以及两步以上的简单事件求概率的方法:利用树状或者列表表示各种等可能的情况与事件的可能性的比值。
(3)复杂事件求概率的方法运用频率估算概率。
易错点8:
判断是否公平的方法运用概率是否相等,关注频率与概率的整合。
中考数学压轴题常考的题形
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 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2、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
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5、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
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所以在中考中面对这类问题,一定要做到避免失分。
6、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在中考中,有一类题目说难不难,说不难又难,有的时候三两下就有了思路,有的时候苦思冥想很久也没有想法,这就是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方程可以说是初中数学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中考中必考内容。
实际考试中,这类题目几乎要么得全分,要么一分不得,但是也就那么几种题型,所以考生只需多练多掌握各个题类,总结出一些定式,就可以从容应对了。
7、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
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做这类题时一定要有“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
8、几何图形的归纳、猜想问题
中考加大了对考生归纳,总结,猜想这方面能力的考察,但是由于数列的系统知识要到高中才会正式考察,所以大多放在填空压轴题来出。对于这类归纳总结问题来说,思考的方法是最重要的。
9、阅读理解问题
如今中考题型越来越活,阅读理解题出现在数学当中就是最大的一个亮点。阅读理解往往是先给一个材料,或介绍一个超纲的知识,或给出针对某一种题目的解法,然后再给条件出题。
对于这种题来说,如果考生为求快速而完全无视阅读材料而直接去做题的话,往往浪费大量时间也没有思路,得不偿失。所以如何读懂题以及如何利用题就成为了关键。
猜你喜欢:
1. 初中数学三年的知识点归纳
2. 初中中考数学基础知识点
3. 中考数学重点及易错点汇总
4.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5. 初一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有哪些
F. 初中数学多项式的运算试题(带答案)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我们在上一节课里学习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请口算下列练习中的(1)、(2):
(1)3x(x+y)=_________________�
(2)(a+b)k=_________________�
(3)(a+b)(m+n)=_________________�
比较(3)与(1)、(2)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前两个是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第三个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如何进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师生共同研究多项式乘法的法则
1�引例 小芳在街上买5千克苹果,如何把这些苹果一次带回家?
(拿塑料袋装,把5千克苹果变成一个整体�)
想一想,怎样计算(a+b)(m+n)=?
启发学生把(a+b)看成一个整体(如看成一个单项式),把多项式的乘法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顶
式相乘,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进行计算,即
(a+b)(m+n)
=(a+b)m+(a+b)n
=am+bm+an++bn�
2�看图回答:
(1)长方形的长是_______________�
(2)Ⅰ、Ⅱ、Ⅲ、Ⅳ四个小长方形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由(1),(2)可得出等式________________�
这样得出了和上面一致的结论,即
(a+b)(m+n)=am+bm+an++bn�
3�上述运算过程可以表示为
(a+b)(m+n)
引导学生观察式特征,讨论并回答:
(1)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希望学生回答出:
(1)一般地,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①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②再把所得的结果相加�
(2)步骤①②即(1)中的①、②�)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 计算:
(1)(x+2y)(5a+3b); (2)(2x-3)(x+4);
(3)(x+y)2; (4)(x+y)(x2-xy+y2)�
解:(1)(x+2y)(5a+3b)
=x·5a+x·3b+2y·5a+2y·3b
=5ax+3bx+10ay+6by;
(2)(2x-3)(x+4)
=2x2+8x-3x-12
=2x2+5x-12
(3)(x+y)2
=(x+y)(x+y)
=x2+xy+xy+y2
=x2+2xy+y2;
(4)(x+y)(x2-xy+y2)
=x3-x2y+xy2+x2y-xy2+y3
=x3+y3�
结合例题讲解,提醒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1)解题书写和格式的规范性;(2)注意总结不同
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步骤和结果;(3)注意各项的符号,并要注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课堂练习
1�计算:
(1)(m+n)(x+y);
(2)(x-2z)2;
(3)(2x+y)(x-y)�
2�选择题:
(2a+3)(2a-3)的计算结果是()�
(A)4a2+12a-9 (B)4a2+6a-9 (C)4a2-9 (D)2a2-9
3�判断题:
(1)(a+b)(c+d)=ac+ad+bc; ()
(2)(a+b)(c+d)=ac+ad+ac+bd; ()
(3)(a+b)(c+d)=ac+ad+bc+bd; ()
(4)(a-b)(c-d)=ac+ad+bc-ad� ()
4�长方形的长是(2a+1),宽是(a+b),求长方形的面积�
5�计算:
(1)(xy-z)(2xy+z); (2)(10x3-5y2)(10x3+5y2)�
6�计算:
(1)(3a-2)(a-1)+(a+1)(a+2); (2)(3x+2)(3x-2)(9x2+4)�
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回辅导,因材施教,并注意根据信息反馈,及时提醒学生正确运
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注意例题讲解时总结的三条�
四、小结
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本节所学的内容:
1�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a+b)(m+n)=am+an+bm+bn�
2�解题(计算)步骤(略)�
3�解题(计算)应注意(1)不重复、不遗漏;(2)符号�
五、反馈测试
把计算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x+y)(x-y)=( );
(2)(x-y)2=( );
(3)(a+b)(x+y)=( );
(4)(3x+y)(x-2y)=( );
(5)(x-1)(x2+x+1)=( );
(6)(3x+1)(x+2)=( );
(7)(4y-1)(y-1)=( );
(8)(2x-3)(4-x)=( );
(9)(3a2+2)(4a+1)=( );
(10)(5m+2)(4m2-3)=( )�
六、作业
1�计算:
(1)(3x+1)(x+2); (2)(4y-1)(y-5); (3)(2x-3)(4x-1);
(4)(3a+2)(4a+1); (5)(5m+2)(4m-3); (6)(5n-4)(3n-1);
(7)(7x2-8y2)(x2+3y2); (8)(9m-4n)(4n+9m)�
2�计算:
(1)(x+2)(x-2)(x2+4); (2)(1-2x+4x2)(1+2x);
(3)(x-y)(x2+xy+y2); (4)3x(x2+4x+4)-x(x-3)(3x+4);
(5)5x(x2+2x+1)-(2x+3)(x-5); (6)(3x-y)(y+3x)-(4x-3y)(4x+3y)�
3�计算:
(1)(3x+1)2; (2)(x-1)(x2+x+1);
(3)(3x+1)3; (4)(x+1)(x2-x+1)�
看下面的例子:计算
(1)2x2y·3xy2; (2)4a2x2·(-3a3bx).
同学们按以下提问,回答问题:
(1)2x2y·3xy2
①每个单项式是由几个因式构成的,这些因式都是什么?
2x2y·3xy2=(2·x2·y)·(3·x·y2)
②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x2y·3xy2=2·x2·y·3·x·y2
③根据乘法交换律变更因式的位置
2x2y·3xy2=2·3·x2·x·y·y2
④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x2y·3xy2=(2·3)·(x2·x)·(y·y2)
⑤根据有理数乘法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得出结论
2x2y·3xy2=6x3y3
按以上的分析,写出(2)的计算步骤:
(2)4a2x2·(-3a3bx)
=4a2x2·(-3)a3bx
=[4·(-3)]·(a2·a3)·(x2·x)·b
=(-12)·a5·x3·b
=-12a5bx3.
通过以上两题,让学生总结回答,归纳出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步骤是:
①系数相乘为积的系数;
②相同字母因式,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相乘,作为积的因式;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也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积仍是一个单项式;
⑤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也适用.
看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边读边体会边记忆.
利用法则计算以下各题.
例1 计算以下各题:
(1)4n2·5n3;
(2)(-5a2b3)·(-3a);
(3)(-5an+1b)·(-2a);
(4)(4×105)·(5×106)·(3×104).
解:(1) 4n2·5n3
=(4·5)·(n2·n3)
=20n5;
(2) (-5a2b3)·(-3a)
=[(-5)·(-3)]·(a2·a)·b3
=15a3b3;
(3) (-5an+1b)·(-2a)
=[(-5)·(-2)]·(an+1·a)b
=10an+2b;
(4) (4·105)·(5·106)·(3·104)
=(4·5·3)·(105·106·104)
=60·1015
=6·1016.
例2 计算以下各题(让学生回答):
(3)(-5amb)·(-2b2);
(4)(-3ab)(-a2c)·6ab2.
=3x3y3;
(3) (-5amb)·(-2b2);
=[(-5)·(-2)]·am·(b·b2)
=10amb3
(4)(-3ab)·(-a2c)·6ab2
=[(-3)·(-1)·6]·(aa2a)·(bb2)·c
=18a4b3c.
希望你能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