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路由器常见的路由算法有那些
路由算法的区别点包括:静态与动态、单路径与多路径、平坦与分层、主机智能与路由器智能、域内与域间、链接状态与距离向量。
1.链接状态
2.距离向量
3.LS算法
4.Dijkstra算法
Ⅱ 简述路由选择算法的要求
路由选择算法”是否等于“路由算法”?
肯定不等
路由选择算法是选择路径
路由算法要考虑响应,带宽,跳数等等
不能把书读死了.
4.2 路由选择及其算法
4.2.2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节点路由选择要依靠网络当前的状态信息来决定的策略称动态路由选择策略,这种策略能较好地适应网络流量、拓扑结构的变化,有利于改善网络的性能。但由于算法复杂,会增加网络的负担,有时会因反应太快引起振荡或反应太慢不起作用。独立路由选择、集中路由选择和分布路由选择是三种动态路由选择策略的具体算法。
(1)独立路由选择
在这类路由算法中,节点仅根据自己搜到的有关信息作出路由选择的决定,与其它节点不交换路由选择信息,虽然不能正确确定距离本节点较远的路由选择,但还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流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
一种简单的独立路由选择算法是 Baran 在1964年提出的热薯仔(Hot Potato)算法。当一个分组到来时,节点必须尽快脱手,将其放入输出列最短的方向上排队,而不管该方向通向何方。
(2)集中路由选择
集中路由选择也象固定路由选择一样,在每个节点上存储一张路由表。不同的是,固定路由选择算法中的节点路由表由手工制作,而在集中路由选择算法中的节点路由表由路由控制中心RCC(Routing Control Center)定时根据网络状态计算、生成并分送各相应节点。由于RCC利用了整个网络的信息,所以得到的路由选择是完美的,同时也减轻了各节点计算路由选择的负担。
(3)分布路由选择
采用分布路由选择算法的网络,所有节点定其地与其每个相邻节点交换路由选择信息。每个节点均存储一张以网络中其它每个节点为索引的路由选择表,网络中每个节点占用表中一项,每一项又分为两个部分,即所希望使用的到目的节点的输出线路和估计到目的节点所需要的延迟或距离。度量标准可以是毫秒或链路段数、等待的分组数、剩余的线路和容量等。对于延迟,节点可以直接发送一个特殊的称作“回声”(echo)的分组,接收该分组的节点将其加上时间标记后尽快送回,这样便可测出延迟。有了以上信息,节点可由此确定路由选择。
--------------------------------------------
——路由算法在路由协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何种算法往往决定了最终的寻径结果,因此选择路由算法一定要仔细。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设计目标:
——(1)最优化:指路由算法选择最佳路径的能力。
——(2)简洁性:算法设计简洁,利用最少的软件和开销,提供最有效的功能。
——(3)坚固性:路由算法处于非正常或不可预料的环境时,如硬件故障、负载过高或操作失误时,都能正确运行。由于路由器分布在网络联接点上,所以在它们出故障时会产生严重后果。最好的路由器算法通常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并在各种网络环境下被证实是可靠的。
——(4)快速收敛:收敛是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达到一致的过程。当某个网络事件引起路由可用或不可用时,路由器就发出更新信息。路由更新信息遍及整个网络,引发重新计算最佳路径,最终达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认的最佳路径。收敛慢的路由算法会造成路径循环或网络中断。 ——(5)灵活性:路由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适应各种网络环境。例如,某个网段发生故障,路由算法要能很快发现故障,并为使用该网段的所有路由选择另一条最佳路径。
——路由算法按照种类可分为以下几种:静态和动态、单路和多路、平等和分级、源路由和透明路由、域内和域间、链路状态和距离向量。前面几种的特点与字面意思基本一致,下面着重介绍链路状态和距离向量算法。
——链路状态算法(也称最短路径算法)发送路由信息到互联网上所有的结点,然而对于每个路由器,仅发送它的路由表中描述了其自身链路状态的那一部分。距离向量算法(也称为Bellman-Ford算法)则要求每个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全部或部分信息,但仅发送到邻近结点上。从本质上来说,链路状态算法将少量更新信息发送至网络各处,而距离向量算法发送大量更新信息至邻接路由器。 ——由于链路状态算法收敛更快,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比距离向量算法更不易产生路由循环。但另一方面,链路状态算法要求比距离向量算法有更强的CPU能力和更多的内存空间,因此链路状态算法将会在实现时显得更昂贵一些。除了这些区别,两种算法在大多数环境下都能很好地运行。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路由算法使用了许多种不同的度量标准去决定最佳路径。复杂的路由算法可能采用多种度量来选择路由,通过一定的加权运算,将它们合并为单个的复合度量、再填入路由表中,作为寻径的标准。通常所使用的度量有:路径长度、可靠性、时延、带宽、负载、通信成本等。
Ⅲ 最佳路由算法怎么计算详细步骤…
不同的
路由协议
有不同的算法。具有代表性的像RIP,他选路的标准主要是跳数,选择路由数量较少的作为最佳路径,而像OSPF,EIGRP他们主要考虑的是带宽,当然还会有其他的一些标准,但主要还是带宽.......
Ⅳ 路由汇聚算法
先把两个网络地址转换成二进制,然后取完全相同的部分作为聚合路由的ip
如193:00010101 00000001 11000001 00000000
而194:00010101 00000001 11000010 00000000
完全相同的是00010101 00000001 110000XX XXXXXXXX
相同部分长度就是掩码长度
所以聚合后是21.1.192.0/22
这是最基本的算法,必须知道
Ⅳ 路由算法的类型有
静态路由算法
1.Dijkstra算法(最短路径算法)
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Dijkstra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径算法,在很多专业课程中都作为基本内容有详细的介绍,如数据结构,图论,运筹学等等。Dijkstra一般的表述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用永久和临时标号方式,一种是用OPEN,CLOSE表的方式,这里均采用永久和临时标号的方式。注意该算法要求图中不存在负权回路。
Dijkstra算法执行步骤如下:
步骤一:路由器建立一张网络图,并且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在这个例子里我们设为V1和V2。然后路由器建立一个矩阵,称为“邻接矩阵”。在这个矩阵中,各矩阵元素表示权值。例如,[i,j]是节点Vi与Vj之间的链路权值。如果节点Vi与Vj之间没有链路直接相连,它们的权值设为“无穷大”。
步骤二:路由器为网路中的每一个节点建立一组状态记录。此记录包括三个字段:
前序字段———表示当前节点之前的节点。
长度字段———表示从源节点到当前节点的权值之和。
标号字段———表示节点的状态。每个节点都处于一个状态模式:“永久”或“暂时”。
步骤三:路由器初始化(所有节点的)状态记录集参数,将它们的长度设为“无穷大”,标号设为“暂时”。
步骤四:路由器设置一个T节点。例如,如果设V1是源T节点,路由器将V1的标号更改为“永久”。当一个标号更改为“永久”后,它将不再改变。一个T节点仅仅是一个代理而已。
步骤五:路由器更新与源T节点直接相连的所有暂时性节点的状态记录集。
步骤六:路由器在所有的暂时性节点中选择距离V1的权值最低的节点。这个节点将是新的T节点。
步骤七:如果这个节点不是V2(目的节点),路由器则返回到步骤5。
步骤八:如果节点是V2,路由器则向前回溯,将它的前序节点从状态记录集中提取出来,如此循环,直到提取到V1为止。这个节点列表便是从V1到V2的最佳路由。
2.扩散法
事先不需要任何网络信息;路由器把收到的每一个分组,向除了该分组到来的线路外的所有输出线路发送。将来会有多个分组的副本到达目的地端,最先到达的,可能是走了“最优”的路径常见的扩散法是选择性扩散算法。
3.LS算法
采用LS算法时,每个路由器必须遵循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认在物理上与之相连的路由器并获得它们的IP地址。当一个路由器开始工作后,它首先向整个网络发送一个“HELLO”分组数据包。每个接收到数据包的路由器都将返回一条消息,其中包含它自身的IP地址。
步骤二:测量相邻路由器的延时(或者其他重要的网络参数,比如平均流量)。为做到这一点,路由器向整个网络发送响应分组数据包。每个接收到数据包的路由器返回一个应答分组数据包。将路程往返时间除以2,路由器便可以计算出延时。(路程往返时间是网络当前延迟的量度,通过一个分组数据包从远程主机返回的时间来测量。)该时间包括了传输和处理两部分的时间——也就是将分组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的时间以及接收方处理分组数据包和应答的时间。
步骤三:向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广播自己的信息,同时也接收其他路由器的信息。
在这一步中,所有的路由器共享它们的知识并且将自身的信息广播给其他每一个路由器。这样,每一个路由器都能够知道网络的结构以及状态。
步骤四:使用一个合适的算法,确定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的最佳路由。
Ⅵ 什么是路由啊 路由的组成 以及路由的算法
路由:路由(routing)是指分组从源到目的地时,决定端到端路径的网络范围的进程。路由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的数据包转发设备。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虽然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如TCP/IP、IPX/SPX、AppleTalk等协议),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路由器运行TCP/IP协议。路由器通常连接两个或多个由IP子网或点到点协议标识的逻辑端口,至少拥有1个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据收到数据包中的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实现转发数据包。路由器通过动态维护路由表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并通过网络上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和链路信息来维护路由表。
路由器的组成:
RAM(随机存储器)
功能:存放路由表;存放ARP告诉缓存;存放快速交换缓存;存放分组交换缓冲;存放解压后的IOS;路由器加电后,存放running配置文件;
特点:重启或者断电后,RAM中的内容丢失。
NVRAM(非易失性RAM)
功能:存储路由器的startup配置文件;存储路由器的备份。
特点:重启或者断电后内容不丢失。
FLASH(快速闪存)
功能:存放IOS和微代码。
特点:重启或者断电后内容不丢失;可存放多个IOS版本(在容量许可的前提下);允许软件升级不需替换CPU中的芯片。
ROM(只读存储器)
功能:存放POST诊断所需的指令;存放mini-ios;存放ROM监控模式的代码。
特点:ROM中的软件升级需要更换CPU的芯片(还好这种情况比较少遇到)
CPU(中央处理器)
衡量路由器性能的重要指标,负责路由计算,路由选择等。
背板:
背板能力是一个重要参数,尤其在交换机中。
路由算法:又名选路算法,可以根据多个特性来加以区分。算法的目的是找到一条从源路由器到目的路由器的“好”路径(即具有最低费用的路径[1])。算法设计者的特定目标影响了该路由协议的操作;具体来说存在着多种路由算法,每种算法对网络和路由器资源的影响都不同;由于路由算法使用多种度量标准(metric),从而影响到最佳路径的计算。
算法分类:主要有RIP、IGRP(IGRP为 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着名的Dijkstra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 SPF)算法,如OSPF。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 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 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 间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型拓扑结构而设计的,在处理选路循环和设置 选路策略时,具有明显的缺点,已被BGP代替。
Ⅶ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的运算
路由器间交换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修改报文,参加路由维护计划的路由器发送当前存在于实体的描述路由库的路由修改报文。仅通过相邻路由器间交换路由信息是可以维护整个系统的最佳路由的,这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会逐步得到证明。 距离向量算法总是基于一个这样的事实:路由库中的路由已是目前通过报文交换而得到的最佳路由。同时,报文交换仅限于相邻的实体间,也就是说,实体共享同一个。当然,要定义路由是最佳的,就必须有衡量的办法,这就用到前面所说的“metric”。RIP简单的中,通常用可行路由所经的路由器数简单地计算metric值。在复杂的中,metric一般代表该路由传输报的延迟或其它发送开销。 令D代表从实体i到实体j的最佳路由的metric值,d(i,j)代表从i直接到j的开销,因为开销是可加的,算法中最佳路由如此获取表示: D(i,i)=0, 对所有的i D(i,j)=MIN[d(i,j)+D(k,j), 当i不等于k时 实体i从相邻路由器k收到k到j的开销的估计D,i将D(i,j)加上i到k的开销估计d(i,j),i比较从所有相邻路由器得到的数值,取得最小数,就得到了它到j的最佳路由。
Ⅷ 路由算法主要有哪几种
静态路由算法主要有:
洪泛法(Flooding)
随机走动法(Random Walk)
最短路径法(Shortest Path,SP)
基于流量的路由算法(Flow-based Routing,FR)</ol>动态路由算法主要有:
距离矢量算法(RIP)
链路状态算法(OSPF)
平衡混合算法(EIGRP)</ol>
Ⅸ 计算机网络路由算法
关于路由器如何收集网络的结构信息以及对之进行分析来确定最佳路由,有两种主要的路由算法:
总体式路由算法和分散式路由算法。采用分散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只有与它直接相连的路由器的信息——而没有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的信息。这些算法也被称为DV(距离向量)算法。采用总体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都拥有网络中所有其他路由器的全部信息以及网络的流量状态。这些算法也被称为LS(链路状态)算法。
Ⅹ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有哪些
链路状态算法(也称最短路径算法)发送路由信息到互联网上所有的结点,然而对于每个路由器,仅发送它的路由表中描述了其自身链路状态的那一部分。距离向量算法(也称为Bellman-Ford算法)则要求每个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全部或部分信息,但仅发送到邻近结点上。从本质上来说,链路状态算法将少量更新信息发送至网络各处,而距离向量算法发送大量更新信息至邻接路由器。 ——由于链路状态算法收敛更快,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比距离向量算法更不易产生路由循环。但另一方面,链路状态算法要求比距离向量算法有更强的CPU能力和更多的内存空间,因此链路状态算法将会在实现时显得更昂贵一些。除了这些区别,两种算法在大多数环境下都能很好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