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计算机中,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的区别是什么
编译程序是整体编译完了,再一次性执行。
而解释程序是一边解释,一边执行。 解释一句后就提交计算机执行一句,并不形成目标程序。就像外语翻译中的“口译”一样,说一句翻一句,不产生全文的翻译文本。望采纳!
② 每一台计算机都有属于自己的编译器与程序吗
不同架构的CPU,所使用的汇编语言不同,编译器也就自然不同。
相同架构的CPU,汇编语法和支持的基础指令集都基本相通,在高级指令集的支持上可能不同。
同一型号的CPU当然汇编语法和支持的指令集都完全一样。
③ 计算机编译器是什么,怎么用
计算机编译器可以说是计算机软件的生产工具,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是由编译器编译而成的。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个种是集成在了开发环境里,第二种是用命令行编译。
④ 编译程序出现在计算机时期的什么时候
编译程序出现的计算机时期是:第二代
编译程序(Compiler,compiling program)也称为编译器,是指把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格式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编译程序属于采用生成性实现途径实现的翻译程序。它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作为输入,而以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作为输出。编译出的目标程序通常还要经历运行阶段,以便在运行程序的支持下运行,加工初始数据,算出所需的计算结果。
20世纪80年代以后,程序设计语言在形式化、结构化、直观化和智能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随着程序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程序设计语言,如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并发程序设计语言、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智能化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等;②基于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深刻地揭示了程序设计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与此相应地,作为实现程序设计语言重要手段之一的编译程序,在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实现技术和处理内容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和扩充。另外,编译程序已作为实现编程的重要软件工具,被纳入到软件支援环境的基本层软件工具之中。因此,规划编译程序实现方案时,应从所处的具体软件支援环境出发,既要遵循整个环境的全局性要求和规定,又要精心考虑与其他诸层软件 工具之间的相互支援、配合和衔接关系。
⑤ 计算机编程与编译方向
电子和计算机这行,关键还是看自己个人的修行,与所去的学校关系相对不是那么大.
如果在入校时就开始关注行业动态,了解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技术,并且开始学习,那大学4年时间完全可以铸造一个高手.
电子专业还不好说,计算机专业是很适合自学的,甚至不上大学也可以成为高手.毕业后真入了这行,会发现身边的同事有一大批是别的行业转行过来的.只要你够勤奋,并能把握基本的行业动态,出来找工作都不用愁.
⑥ 计算机编译程序主要是做什么工作
编译程序就是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语言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可执行代码的软件
⑦ 计算机各种语言编译器怎么来的
大部分的语言编译器都是用C开发的(核心部分则可能用到汇编),这一点与操作系统的开发类似(比如linux或者Windows),后期的各种IDE或者软件部分可能用诸如C++、Delphi(这两个在linux上都有对应的版本)或者VB等等开发。
最初的汇编编译器当然是直接用二进制机器码开发的。“是不是这个编译器编写出的程序也必须在这个相应的操作系统上运行?”这个并不完全正确,有些语言是可以跨平台运行的的,比如JAVA,它的口号就是,“一次编译,到处运行”
⑧ 计算机编译就是指编码和译码两个过程吗
在微指令的控制字段中,每一位代表一个微命令,在设计微指令时,是否发出某个微命令,只要将控制字段中相应位置成"1"或"0",这样就可打开或关闭某个控制门,这就是直接控制法.
在6.3节中所讲的就是这种方法.但在某些复杂的计算机中,微命令甚至可多达三四百个,这使微指令字长达到难以接受的地步,并要求机器有大容量控制存储器,为了改进设计出现了以下各种编译法.
6.4.1 微指令的编译法(编码译码方法)(2)
2.字段直接编译法
在计算机中的各个控制门,在任一微周期内,不可能同时被打开,而且大部分是关闭的(相应的控制位为"0").所谓微周期,指的是一条微指令所需的执行时间.如果有若干个(一组)微命令,在每次选择使用它们的微周期内,只有一个微命令起作用,那么这若干个微命令是互斥的.
例如,向主存储器发出的读命令和写命令是互斥的;又如在ALU部件中,送往ALU两个输入端的数据来源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每个输入端在任一微周期中只能输入一个数据,因此控制该输人门的微命令是互斥的.
选出互斥的微命令,并将这些微命令编成一组,成为微指令字的一个字段,用二进制编码来表示, 就是字段直接编译法.
6.4.1 微指令的编译法(编码译码方法)(3)
例如,将7个互斥的微命令编成一组,用三位二进制码分别表示每个微命令,那么在微指令中,该字段就从7位减成3位,缩短了微指令长度.而在微指令寄存器的输出端,为该字段增加一个译码器,该译码器的输出即为原来的微命令.
6.4.1 微指令的编译法(编码译码方法)(4)
字段长度与所能表示的微命令数的关系如下:
字段长度 微命令数
2位 2~3
3位 4~7
4位 8~15
一般每个字段要留出一个代码,表示本段不发出任何微命令,因此当字段长度为3位时,最多只能表示7个互斥的微命令,通常代码000表示不发微命令.
6.4.1 微指令的编译法(编码译码方法)(5)
3.字段间接编译法
字段间接编译法是在字段直接编译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微指令字长的一种编译法.
如果在字段直接编译法中,还规定一个字段的某些微命令,要兼由另一字段中的某些微命令来解释,称为字段间接编译法.
本方法进一步减少了指令长度,但很可能会削弱微指令的并行控制能力,因此通常只作为直接编译法的一种辅助手段.
6.4.1 微指令的编译法(编码译码方法)(6)
字段A(3位)的微命令还受字段B控制,当字段B发出b1微命令时,字段A发出a1,1,a1,2,…,a1,7中的一个微命令;而当字段B发出b2微命令时,字段A发出a2,1,a2,2,…,a2,7中的一个微命令,仅当A为000时例外,此时什么控制命令都不产生.
6.4.1 微指令的编译法(编码译码方法)(7)
4.常数源字段E
在微指令中,一般设有一个常数源字段E就如指令中的直接操作数一样.E字段一般仅有几位,用来给某些部件发送常数,故有时称为发射字段.
该常数有时作为操作数送入ALU运算;有时作为计算器初值,用来控制微程序的循环次数等.
6.4.2 微程序流的控制 (1)
当前正在执行的微指令,称为现行微指令,现行微指令所在的控制存储器单元的地址称现行微地址,现行微指令执行完毕后,下一条要执行的微指令称为后继微指令,后继微指令所在的控存单元地址称为后继微地址.
所谓微程序流的控制是指当前微指令执行完毕后,怎样控制产生后继微指令的微地址.
与程序设计相似,在微程序设计中除了顺序执行微程序外还存在转移功能和微循环程和微子程序等,这将影响下址的形成.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产生后继微指令地址的方法.
6.4.2 微程序流的控制 (2)
(1)以增量方式产生后继微地址.
在顺序执行微指令时,后继微地址由现行微地址加上一个增量(通常为1)形成的;而在非顺序执行时则要产生一个转移微地址.
机器加电后执行的第一条微指令地址(微程序入口)来自专门的硬件电路,控制实现取令操作,然后由指令操作码产生后继微地址.接下去,若顺序执行微指令,则将现行微地址主微程序计数器( PC中)+1产生后继微地址;若遇到转移类微指令,则由 PC与形成转移微地址的逻辑电路组合成后继微地址.
6.4.2 微程序流的控制 (3)
6.4.2 微程序流的控制 (4)
(2)增量与下址字段结合产生后继微地址
将微指令的下址字段分成两部分:转移控制字段BCF和转移地址字段BAF,当微程序实现转移时,将BAF送 PC,否则顺序执行下一条微指令( PC+1).
执行微程序条件转移时,决定转移与否的硬件条件有好几种.例如,"运算结果为零","溢出","已完成指定的循环次数"等.
我们假设有八种转移情况,定义了八个微命令(BCF取3位),在图中设置计数器CT用来控制循环次数.如在执行乘(或除)法指令时,经常采用循环执行"加,移位"(或减,移位)的方法,指令开始执行时,在CT中置循环次数)每执行一次循环,计数器减1,当计数器为零时结束循环.又考虑到执行微子程序时,要保留返回微地址,因此图中设置了一个返回寄存器RR.
⑨ 如何把制作的程序或软件编译成可在所有计算机上都能运行的可执行文件
制作一个安装包就可以了,下载一个InstallShield制作安装包啊
⑩ 编译程序安装在计算机的哪里
举例来说:
当你使用C编写代码,使用编译器编译后,即生成了可执行程序。当可执行程序被操作系统的加载器加载到内存、并准备好必要的数据后从代码段开始执行,这时的代码段代码已经是机器码了,无须编译。当然,可执行程序里的所有数据并非都是代码,有些是写给操作系统看的,以使操作系统能为程序的执行做好必要准备。
至于说DOS命令,分为外部命令和内部命令。外部命令和一般的可执行程序没有区别,他以可执行程序文件的形式存在。没有这个文件就不能运行这个命令;内部命令是固化在操作系统中的代码模块,一般以DLL文件的形式存在。至于哪个DLL文件包含特定的内部命令的代码,就必须查资料了。
CPU所支持的指令集,是由CPU的物理设计决定的,并不是说有什么指令存放在CPU上。
当然,如果是解释性的语言。那么,可执行程序是一边被解释(编译)一边被执行的。所以他的速度要慢些。并且必须安装对应的编译(解释)程序。比如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