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百度视频推荐算法部门

百度视频推荐算法部门

发布时间:2022-11-28 02:34:05

1. 百度视频的简介在哪里

网络视频是网络旗下的视频聚合平台,主要依托网络在视频搜索、推荐、大数据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面向用户推荐个性化的视频内容。
百搜视频是网络战略投资、全力打造的视频内容平台,依托庞大的用户覆盖和算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通过百搜视频官方网站、百搜视频App等产品向网民提供个性化视频内容服务,于2007年发布上线,已成为业界领先的中文视频平台。

2. 短视频系统及大数据推荐机制

  三个商业维度决定了短视频已经成为主流,分别为 网络流量趋势,信息高效传达,变现价值能力 。这三个方面的分别为平台,用户,创作者满足了各取所需的形态,这是实际价值的存在点。
  网络流量趋势顾名思义,则是网络平台的唯一KPI。网络平台拥有越多的活跃用户就越证明该平台的成功,每一个网络巨头无一例外都是利用自身的流量,获取市场的广告效益,所以平台只有拥有流量才会成为具有实际价值的平台。
  信息高效传达则是针对用户而言,能够在网络平台上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更高效的方式。无论是娱乐,财经,体育,知识,消费各方面的视频内容都是对网络1.0时代以图文为主的博客,新闻知识获取渠道的升级。视频的每一帧都可能涵盖成百上千字的文字内容,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提高获取内容成本是对用户的一次体验升级。
  变现价值能力,这是对于创作者的努力创造优质内容的原动力。这三者的高效配合形成一个正向循环齿轮,这样蛋糕就会越做越大。
  我个人认为一个优秀的短视频平台需要具备以下3个方面:
   (1).视频的实时性,热点性,个性化推荐
   (2).检索提取干货信息,作为更高效的搜索引擎
   (3).有娱乐性,实用学习性,传播性

   2020年8月份科技部明确指出将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服务推送服务技术列为限制出口名单,这必然会让大家联想到最近抖音海外版Tiktok的出售风波。因为推荐算法一般是根据海量app用户信息经过核心算法服务进行建模计算出来的。这里面包含大量用户隐私数据,核心算法技术积累,所以在目前初步人工智能时代,算法的重要程度在日益加重。

  说到推荐算法则不得不说到机器学习,在抖音热门推荐区推荐的视频都是通过对每个用户进行建模后根据权重进行个性化推送的,平台也会通过计算点赞概率影响排序顺序,然后推荐给用户。用数学来表示的话:

针对已知用户,视频和环境和未知行为,比如点击去预测它产生的概率,这就是推荐算法的核心。

   (1).特征X:用户,视频,环境
   比如用户年龄就可以作为特征,根据不同年龄进行特定内容推送,越多的特征可以帮助更好的帮助我们去给他们挑选感兴趣的内容。更多的用户特征也可以从用户的手机型号,来自哪里,收藏内容标签,观看停留时间,兴趣标签;当然也可以从视频内容获取特征信息,视频标签,用户评论信息提取,视频类别,视频的平均点击率,弹幕内容,评论量,转发量;用户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看到的视频,白天或者晚上,使用手机看到的还是电脑看到的。很多做推荐算法的工程师会花很多时间用在制作一些特征的工程,用机器去实现用户的标签或者视频内容的理解,这部分是构成了推荐算法很重要的一部分。等到我们的特征准备完毕,就可以作为我们的输入去送给我们的模型,也就是Fx函数。
   (2).构建模型F(y|x)
   目前主流市场上有2种模型,第一种是基于树的模型,就比如说决策树。在实际的推荐算法工程里,这个决策树模型可以制作得非常深,并且根据板块门类的划分也可能不止一颗树,可能是很多树构成,相关树之间通过关联主键进行连接,一起加权构成了一个决策树的森林,它们会合在一起去做一个推荐算法,模拟计算Fx函数。另一种模型是基于神经网络去做的一些数据的拟合。(模型见图1)

   第二种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简称连接模型(Connection Model),它是一种模仿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的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星系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这种网络以考系统的复杂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的相互关连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神经网络是一种数据挖掘的方法,不仅可以使用与决策树大体相同的方式预测类别或分类,而且还能更好的确定属性之间的关联强度(模型见图2)。通常构建神经网络模型个人比较推荐RapidMiner,通过Excel或者DB导入各类不同属性的分类数据,比如医院里病人的血脂,体重,体温等各类指标数据,然后进行流程连接并设置条件,最终得出神经网络数据结果。

   (3).制定目标Y
   需要预测的位置行为Y指的就是推荐权重,通过一系列数据计算得出这类视频是否适合推荐给用户观看。

这也是很多短视频平台,一直以综合互动量为考核内容创作的最终指标。

   机器学习算法其实就是普通算法的进化版。通过自动学习数据规律,让你的程序变得更聪明些。这里举一个生活中的案例说明这一点,某天你去买芒果,小贩摊了满满一车芒果,你一个个选好,拿给小贩称重,然后论斤付钱。自然,你的目标是那些最甜最成熟的芒果,那怎么选呢?你想起来,外婆说过,明黄色的比淡黄色的甜。你就设了条标准:只选明黄色的芒果。于是按颜色挑好、付钱、回家。

   机器学习算法其实就是普通算法的进化版。通过自动学习数据规律,让程序变得更聪明些。那么如何让程序变得更聪明一些喃?则需要利用算法进行数据训练并在过程中对数据预测结果集进行效验。

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对一个问题的建模有不同的方式。在机器学习或者人工智能领域,人们首先会考虑算法的学习方式。在机器学习领域,有几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将算法按照学习方式分类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这样可以让人们在建模和算法选择的时候考虑能根据输入数据来选择最合适的算法来获得最好的结果。

在监督式学习下,输入数据被称为“训练数据”,每组训练数据有一个明确的标识或结果,如对防垃圾邮件系统中“垃圾邮件”“非垃圾邮件”,对手写数字识别中的“1“,”2“,”3“,”4“等。在建立预测模型的时候,监督式学习建立一个学习过程,将预测结果与“训练数据”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不断的调整预测模型,直到模型的预测结果达到一个预期的准确率。监督式学习的常见应用场景如分类问题和回归问题。常见算法有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和反向传递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在非监督式学习中,数据并不被特别标识,学习模型是为了推断出数据的一些内在结构。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关联规则的学习以及聚类等。常见算法包括Apriori算法以及k-Means算法。

在此学习方式下,输入数据部分被标识,部分没有被标识,这种学习模型可以用来进行预测,但是模型首先需要学习数据的内在结构以便合理的组织数据来进行预测。应用场景包括分类和回归,算法包括一些对常用监督式学习算法的延伸,这些算法首先试图对未标识数据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再对标识的数据进行预测。如图论推理算法(Graph Inference)或者拉普拉斯支持向量机(Laplacian SVM.)等。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输入数据作为对模型的反馈,不像监督模型那样,输入数据仅仅是作为一个检查模型对错的方式,在强化学习下,输入数据直接反馈到模型,模型必须对此立刻作出调整。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动态系统以及机器人控制等。常见算法包括Q-Learning以及时间差学习(Temporal difference learning)

3. 推荐算法简介

写在最前面:本文内容主要来自于书籍《推荐系统实践》和《推荐系统与深度学习》。

推荐系统是目前互联网世界最常见的智能产品形式。从电子商务、音乐视频网站,到作为互联网经济支柱的在线广告和新颖的在线应用推荐,到处都有推荐系统的身影。推荐算法是推荐系统的核心,其本质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用户和物品联系起来,而不同的推荐系统利用了不同的方式。

推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以个性化的方式帮助用户从极大的搜索空间中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对象。因此,目前所用的推荐系统多为个性化推荐系统。个性化推荐的成功应用需要两个条件:

在推荐系统的众多算法中,基于协同的推荐和基于内容的推荐在实践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本文也将从这两种算法开始,结合时间、地点上下文环境以及社交环境,对常见的推荐算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基于内容的算法的本质是对物品内容进行分析,从中提取特征,然后基于用户对何种特征感兴趣来推荐含有用户感兴趣特征的物品。因此,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下面我们以一个简单的电影推荐来介绍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

现在有两个用户A、B和他们看过的电影以及打分情况如下:

其中问好(?)表示用户未看过。用户A对《银河护卫队 》《变形金刚》《星际迷航》三部科幻电影都有评分,平均分为 4 .7 分 ( (5+4+5 ) / 3=4.7 );对《三生三世》《美人鱼》《北京遇上西雅图》三部爱情电影评分平均分为 2.3 分 ( ( 3十2+2 ) /3=2.3 )。现在需要给A推荐电影,很明显A更倾向于科幻电影,因此推荐系统会给A推荐独立日。而对于用户B,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知道更喜欢爱情电影,因此给其推荐《三生三世》。当然,在实际推荐系统中,预测打分比这更加复杂些,但是其原理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可以将基于内容的推荐归纳为以下四个步骤:

通过上面四步就能快速构建一个简单的推荐系统。基于内容的推荐系统通常简单有效,可解释性好,没有物品冷启动问题。但他也有两个明显的缺点:

最后,顺便提一下特征提取方法:对于某些特征较为明确的物品,一般可以直接对其打标签,如电影类别。而对于文本类别的特征,则主要是其主题情感等,则些可以通过tf-idf或LDA等方法得到。

基于协同的算法在很多地方也叫基于邻域的算法,主要可分为两种:基于用户的协同算法和基于物品的协同算法。

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在数据挖掘领域十分有名,该故事讲述了美国沃尔玛超市统计发现啤酒和尿布一起被购买的次数非常多,因此将啤酒和尿布摆在了一起,最后啤酒和尿布的销量双双增加了。这便是一个典型的物品协同过滤的例子。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指基于物品的行为相似度(如啤酒尿布被同时购买)来进行物品推荐。该算法认为,物品A和物品B具有很大相似度是因为喜欢物品A的用户大都也喜欢物品B。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主要分为两步: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中计算物品相似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基于共同喜欢物品的用户列表计算。

此外,John S. Breese再其论文中还提及了IUF(Inverse User Frequence,逆用户活跃度)的参数,其认为活跃用户对物品相似度的贡献应该小于不活跃的用户,应该增加IUF参数来修正物品相似度的公式:

上面的公式只是对活跃用户做了一种软性的惩罚, 但对于很多过于活跃的用户, 比如某位买了当当网80%图书的用户, 为了避免相似度矩阵过于稠密, 我们在实际计算中一般直接忽略他的兴趣列表, 而不将其纳入到相似度计算的数据集中。

(2)基于余弦相似度计算。

(3)热门物品的惩罚。
从上面(1)的相似度计算公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当物品 i 被更多人购买时,分子中的 N(i) ∩ N(j) 和分母中的 N(i) 都会增长。对于热门物品,分子 N(i) ∩ N(j) 的增长速度往往高于 N(i),这就会使得物品 i 和很多其他的物品相似度都偏高,这就是 ItemCF 中的物品热门问题。推荐结果过于热门,会使得个性化感知下降。以歌曲相似度为例,大部分用户都会收藏《小苹果》这些热门歌曲,从而导致《小苹果》出现在很多的相似歌曲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于物品 i 进行惩罚,例如下式, 当α∈(0, 0.5) 时,N(i) 越小,惩罚得越厉害,从而使热门物品相关性分数下降( 博主注:这部分未充分理解 ):

此外,Kary pis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将ItemCF的相似度矩阵按最大值归一化, 可以提高推荐的准确率。 其研究表明, 如果已经得到了物品相似度矩阵w, 那么可以用如下公式得到归一化之后的相似度矩阵w':

归一化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增加推荐的准确度,它还可以提高推荐的覆盖率和多样性。一般来说,物品总是属于很多不同的类,每一类中的物品联系比较紧密。假设物品分为两类——A和B, A类物品之间的相似度为0.5, B类物品之间的相似度为0.6, 而A类物品和B类物品之间的相似度是0.2。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一个用户喜欢了5个A类物品和5个B类物品, 用ItemCF给他进行推荐, 推荐的就都是B类物品, 因为B类物品之间的相似度大。 但如果归一化之后, A类物品之间的相似度变成了1, B类物品之间的相似度也是1, 那么这种情况下, 用户如果喜欢5个A类物品和5个B类物品, 那么他的推荐列表中A类物品和B类物品的数目也应该是大致相等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相似度的归一化可以提高推荐的多样性。

那么,对于两个不同的类,什么样的类其类内物品之间的相似度高,什么样的类其类内物品相似度低呢?一般来说,热门的类其类内物品相似度一般比较大。如果不进行归一化,就会推荐比较热门的类里面的物品,而这些物品也是比较热门的。因此,推荐的覆盖率就比较低。相反,如果进行相似度的归一化,则可以提高推荐系统的覆盖率。

最后,利用物品相似度矩阵和用户打过分的物品记录就可以对一个用户进行推荐评分:

基于用户的协同算法与基于物品的协同算法原理类似,只不过基于物品的协同是用户U购买了A物品,会计算经常有哪些物品与A一起购买(也即相似度),然后推荐给用户U这些与A相似的物品。而基于用户的协同则是先计算用户的相似性(通过计算这些用户购买过的相同的物品),然后将这些相似用户购买过的物品推荐给用户U。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步骤(1)的关键是计算用户的兴趣相似度,主要是利用用户的行为相似度计算用户相似度。给定用户 u 和 v,N(u) 表示用户u曾经有过正反馈(譬如购买)的物品集合,N(v) 表示用户 v 曾经有过正反馈的物品集合。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 Jaccard 公式简单的计算 u 和 v 的相似度:

或通过余弦相似度:

得到用户之间的相似度之后,UserCF算法会给用户推荐和他兴趣最相似的K个用户喜欢的物品。如下的公式度量了UserCF算法中用户 u 对物品 i 的感兴趣程度:

首先回顾一下UserCF算法和ItemCF算法的推荐原理:UserCF给用户推荐那些和他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用户喜欢的物品, 而ItemCF给用户推荐那些和他之前喜欢的物品具有类似行为的物品。

(1)从推荐场景考虑
首先从场景来看,如果用户数量远远超过物品数量,如购物网站淘宝,那么可以考虑ItemCF,因为维护一个非常大的用户关系网是不容易的。其次,物品数据一般较为稳定,因此物品相似度矩阵不必频繁更新,维护代价较小。

UserCF的推荐结果着重于反应和用户兴趣相似的小群体的热点,而ItemCF的推荐结果着重于维系用户的历史兴趣。换句话说,UserCF的推荐更社会化,反应了用户所在小型兴趣群体中物品的热门程度,而ItemCF的推荐更加个性化,反应了用户自己的个性传承。因此UserCF更适合新闻、微博或微内容的推荐,而且新闻内容更新频率非常高,想要维护这样一个非常大而且更新频繁的表无疑是非常难的。

在新闻类网站中,用户的兴趣爱好往往比较粗粒度,很少会有用户说只看某个话题的新闻,而且往往某个话题也不是每天都会有新闻。 个性化新闻推荐更强调新闻热点,热门程度和时效性是个性化新闻推荐的重点,个性化是补充,所以 UserCF 给用户推荐和他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关注的新闻,这样在保证了热点和时效性的同时,兼顾了个性化。

(2)从系统多样性(也称覆盖率,指一个推荐系统能否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方面来看,ItemCF的多样性要远远好于UserCF,因为UserCF更倾向于推荐热门物品。而ItemCF具有较好的新颖性,能够发现长尾物品。所以大多数情况下,ItemCF在精度上较小于UserCF,但其在覆盖率和新颖性上面却比UserCF要好很多。

在介绍本节基于矩阵分解的隐语义模型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传统的矩阵分解方法SVD在推荐系统的应用吧。

基于SVD矩阵分解在推荐中的应用可分为如下几步:

SVD在计算前会先把评分矩阵 A 缺失值补全,补全之后稀疏矩阵 A 表示成稠密矩阵,然后将分解成 A' = U∑V T 。但是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1)补成稠密矩阵后需要耗费巨大的储存空间,对这样巨大的稠密矩阵进行储存是不现实的;(2)SVD的计算复杂度很高,对这样大的稠密矩阵中进行计算式不现实的。因此,隐语义模型就被发明了出来。

更详细的SVD在推荐系统的应用可参考 奇异值分解SVD简介及其在推荐系统中的简单应用 。

隐语义模型(Latent Factor Model)最早在文本挖掘领域被提出,用于找到文本的隐含语义。相关的算法有LSI,pLSA,LDA和Topic Model。本节将对隐语义模型在Top-N推荐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实际的数据评测该模型。

隐语义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隐含特征联系用户兴趣和物品。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一下这个模型。

现有两个用户,用户A的兴趣涉及侦探小说、科普图书以及一些计算机技术书,而用户B的兴趣比较集中在数学和机器学习方面。那么如何给A和B推荐图书呢?

我们可以对书和物品的兴趣进行分类。对于某个用户,首先得到他的兴趣分类,然后从分类中挑选他可能喜欢的物品。简言之,这个基于兴趣分类的方法大概需要解决3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简单解决方案是找相关专业人员给物品分类。以图书为例,每本书出版时,编辑都会给出一个分类。但是,即使有很系统的分类体系,编辑给出的分类仍然具有以下缺点:(1)编辑的意见不能代表各种用户的意见;(2)编辑很难控制分类的细粒度;(3)编辑很难给一个物品多个分类;(4)编辑很难给一个物品多个分类;(5)编辑很难给出多个维度的分类;(6)编辑很难决定一个物品在某一个类别中的权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员提出可以从数据出发,自动找到那些分类,然后进行个性化推荐。隐语义模型由于采用基于用户行为统计的自动聚类,较好地解决了上面提出的5个问题。

LFM将矩阵分解成2个而不是3个:

推荐系统中用户和物品的交互数据分为显性反馈和隐性反馈数据。隐式模型中多了一个置信参数,具体涉及到ALS(交替最小二乘法,Alternating Least Squares)中对于隐式反馈模型的处理方式——有的文章称为“加权的正则化矩阵分解”:

一个小细节:在隐性反馈数据集中,只有正样本(正反馈)没有负反馈(负样本),因此如何给用户生成负样本来进行训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Rong Pan在其文章中对此进行了探讨,对比了如下几种方法:

用户行为很容易用二分图表示,因此很多图算法都可以应用到推荐系统中。基于图的模型(graph-based model)是推荐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很多研究人员把基于领域的模型也称为基于图的模型,因为可以把基于领域的模型看作基于图的模型的简单形式。

在研究基于图的模型之前,需要将用户行为数据表示成图的形式。本节的数据是由一系列用户物品二元组 (u, i) 组成的,其中 u 表示用户对物品 i 产生过行为。

令 G(V, E) 表示用户物品二分图,其中 V=V U UV I 由用户顶点 V U 和物品节点 V I 组成。对于数据集中每一个二元组 (u, i) ,图中都有一套对应的边 e(v u , v i ),其中 v u ∈V U 是用户对应的顶点,v i ∈V I 是物品i对应的顶点。如下图是一个简单的物品二分图,其中圆形节点代表用户,方形节点代表物品,用户物品的直接连线代表用户对物品产生过行为。比如下图中的用户A对物品a、b、d产生过行为。

度量图中两个顶点之间相关性的方法很多,但一般来说图中顶点的相关性主要取决于下面3个因素:

而相关性高的一对顶点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举个例子,如下图,用户A和物品c、e没有边直连,但A可通过一条长度为3的路径到达c,而Ae之间有两条长度为3的路径。那么A和e的相关性要高于顶点A和c,因而物品e在用户A的推荐列表中应该排在物品c之前,因为Ae之间有两条路径。其中,(A,b,C,e)路径经过的顶点的出度为(3,2,2,2),而 (A,d,D,e) 路径经过了一个出度比较大的顶点D,所以 (A,d,D,e) 对顶点A与e之间相关性的贡献要小于(A,b,C,e)。

基于上面3个主要因素,研究人员设计了很多计算图中顶点相关性的方法,本节将介绍一种基于随机游走的PersonalRank算法。

假设要给用户u进行个性化推荐,可以从用户u对应的节点 v u 开始在用户物品二分图上进行随机游走。游走到任一节点时,首先按照概率α决定是继续游走还是停止这次游走并从 v u 节点重新开始游走。若决定继续游走,则从当前节点指向的节点中按照均匀分布随机选择一个节点作为游走下次经过的节点。这样,经过很多次随机游走后,每个物品被访问到的概率会收敛到一个数。最终的推荐列表中物品的权重就是物品节点的访问概率。

上述算法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公式:

虽然通过随机游走可以很好地在理论上解释PersonalRank算法,但是该算法在时间复杂度上有明显的缺点。因为在为每个用户进行推荐时,都需要在整个用户物品二分图上进行迭代,知道所有顶点的PR值都收敛。这一过程的时间复杂度非常高,不仅无法在线进行实时推荐,离线计算也是非常耗时的。

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上面PersonalRank时间复杂度高的问题:
(1)减少迭代次数,在收敛之前停止迭代。但是这样会影响最终的精度。

(2)从矩阵论出发,重新涉及算法。另M为用户物品二分图的转移概率矩阵,即:

网络社交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社交方式,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用在了社交网络上。

当前国外最着名的社交网站是Facebook和Twitter,国内的代表则是微信/QQ和微博。这些社交网站可以分为两类: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社交网站都不是单纯的社交图谱或兴趣图谱。如QQ上有些兴趣爱好群可以认识不同的陌生人,而微博中的好友也可以是现实中认识的。

社交网络定义了用户之间的联系,因此可以用图定义社交网络。我们用图 G(V,E,w) 定义一个社交网络,其中V是顶点集合,每个顶点代表一个用户,E是边集合,如果用户va和vb有社交网络关系,那么就有一条边 e(v a , v b ) 连接这两个用户,而 w(v a , v b )定义了边的权重。一般来说,有三种不同的社交网络数据:

和一般购物网站中的用户活跃度分布和物品流行度分布类似,社交网络中用户的入度(in degree,表示有多少人关注)和出度(out degree,表示关注多少人)的分布也是满足长尾分布的。即大部分人关注的人都很少,被关注很多的人也很少。

给定一个社交网络和一份用户行为数据集。其中社交网络定义了用户之间的好友关系,而用户行为数据集定义了不同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兴趣数据。那么最简单的算法就是给用户推荐好友喜欢的物品集合。即用户u对物品i的兴趣 p ui 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用户u和用户v的熟悉程度描述了用户u和用户在现实社会中的熟悉程度。一般来说,用户更加相信自己熟悉的好友的推荐,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用户之间的熟悉度。下面介绍3中衡量用户熟悉程度的方法。

(1)对于用户u和用户v,可以使用共同好友比例来计算他们的相似度:

上式中 out(u) 可以理解为用户u关注的用户合集,因此 out(u) ∩ out(v) 定义了用户u、v共同关注的用户集合。

(2)使用被关注的用户数量来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只要将公式中的 out(u) 修改为 in(u):

in(u) 是指关注用户u的集合。在无向社交网络中,in(u)和out(u)是相同的,而在微博这种有向社交网络中,这两个集合的含义就不痛了。一般来说,本方法适合用来计算微博大V之间的相似度,因为大v往往被关注的人数比较多;而方法(1)适用于计算普通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因为普通用户往往关注行为比较丰富。

(3)除此之外,还可以定义第三种有向的相似度:这个相似度的含义是用户u关注的用户中,有多大比例也关注了用户v:

这个相似度有一个缺点,就是在该相似度下所有人都和大v有很大的相似度,这是因为公式中的分母并没有考虑 in(v) 的大小,所以可以把 in(v) 加入到上面公式的分母,来降低大v与其他用户的相似度:

上面介绍了3种计算用户之间相似度(或称熟悉度)的计算方法。除了熟悉程度,还需要考虑用户之间的兴趣相似度。我们和父母很熟悉,但很多时候我们和父母的兴趣确不相似,因此也不会喜欢他们喜欢的物品。因此,在度量用户相似度时,还需要考虑兴趣相似度,而兴趣相似度可以通过和UserCF类似的方法度量,即如果两个用户喜欢的物品集合重合度很高,两个用户的兴趣相似度很高。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加权的形式将两种权重合并起来,便得到了各个好有用户的权重了。

有了权重,我们便可以针对用户u挑选k个最相似的用户,把他们购买过的物品中,u未购买过的物品推荐给用户u即可。打分公式如下:

其中 w' 是合并后的权重,score是用户v对物品的打分。

node2vec的整体思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随机游走(random walk),即通过一定规则随机抽取一些点的序列;第二个步骤是将点的序列输入至word2vec模型从而得到每个点的embedding向量。

随机游走在前面基于图的模型中已经介绍过,其主要分为两步:(1)选择起始节点;(2)选择下一节点。起始节点选择有两种方法:按一定规则抽取一定量的节点或者以图中所有节点作为起始节点。一般来说会选择后一种方法以保证所有节点都会被选取到。

在选择下一节点方法上,最简单的是按边的权重来选择,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广度优先还是深度优先的方法来控制游走范围。一般来说,深度优先发现能力更强,广度优先更能使社区内(较相似)的节点出现在一个路径里。

斯坦福大学Jure Leskovec教授给出了一种可以控制广度优先或者深度优先的方法。

以上图为例,假设第一步是从t随机游走到v,这时候我们要确定下一步的邻接节点。本例中,作者定义了p和q两个参数变量来调节游走,首先计算其邻居节点与上一节点t的距离d,根据下面的公式得到α:

一般从每个节点开始游走5~10次,步长则根据点的数量N游走根号N步。如此便可通过random walk生成点的序列样本。

得到序列之后,便可以通过word2vec的方式训练得到各个用户的特征向量,通过余弦相似度便可以计算各个用户的相似度了。有了相似度,便可以使用基于用户的推荐算法了。

推荐系统需要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兴趣预测用户未来的行为和兴趣,因此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就成为推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决条件。如何在没有大量用户数据的情况下设计个性化推荐系统并且让用户对推荐结果满意从而愿意使用推荐系统,就是冷启动问题。

冷启动问题主要分为三类:

针对用户冷启动,下面给出一些简要的方案:
(1)有效利用账户信息。利用用户注册时提供的年龄、性别等数据做粗粒度的个性化;
(2)利用用户的社交网络账号登录(需要用户授权),导入用户在社交网站上的好友信息,然后给用户推荐其好友喜欢的物品;
(3)要求用户在登录时对一些物品进行反馈,手机用户对这些物品的兴趣信息,然后给用推荐那些和这些物品相似的物品;
(4)提供非个性化推荐。非个性化推荐的最简单例子就是热门排行榜,我们可以给用户推荐热门排行榜,然后等到用户数据收集到一定的时候,在切换为个性化推荐。

对于物品冷启动,可以利用新加入物品的内容信息,将它们推荐给喜欢过和他们相似的物品的用户。

对于系统冷启动,可以引入专家知识,通过一定高效的方式快速建立起物品的相关度表。

在上面介绍了一些推荐系统的基础算法知识,这些算法大都是比较经典且现在还在使用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中,任何一种推荐算法都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将多种推荐算法结合起来,也就是混合推荐系统,但是在这里并不准备介绍,感兴趣的可以查阅《推荐系统》或《推荐系统与深度学习》等书籍。此外,在推荐中非常重要的点击率模型以及基于矩阵的一些排序算法在这里并没有提及,感兴趣的也可自行学习。

虽然现在用的很多算法都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但是这些经典算法能够让我们对推荐系统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推陈出新”,只有掌握了这些经典的算法,才能提出或理解现在的一些更好地算法。

4. 推荐几个计算机算法视频

浪费感情 你脑子有坑吧

5. 百度视频房产

网络视频专注于构建房地产营销数字全景生态,通过整合全国、全网、全媒体的大数据资源,为客户品牌及项目打造AI时代更为高效的线上传播渠道,网络视频房产基于AI的精准推荐,促进房产交易,房产交易有着重决策、低频次的特殊属性。网络房产将以视频房产资讯为核心,以大数据及智能分发技术为着力点,构建房产行业的精准营销平台。基于行业领先的智能推荐算法,网络视频房产频道通过多元化的资讯展现方式,为不同地区、不同特征的用户推送个性化的定制房产资讯,极大地提高信息匹配度,进而促进房产交易。

网络视频正式上线房产频道济南站v..com/house/jinan,成为济南首个在房地产领域的视频内容聚合、分发、营销阵地。AI大潮下,房地产行业转型加速人工智能大潮下,房地产行业也加速转型。网络视频是中国最大的视频搜索和PGC内容分发平台,收录了超过6亿条视频内容,移动端App用户主动下载量已超过5亿。网络视频房产频道济南站依托网络视频积累多年的流量、品牌、数据、技术等优势,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立体、多元化的全景营销服务,进一步释放房地产企业潜能,加速其触网转型。基于庞大的用户覆盖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网络视频已成为集搜索、聚合、推荐于一身的内容分发平台。

网络视频房产济南站有百房资讯、置业攻略,在此同时,还有网络和互动,以及百房排行榜,可以真正为用户提供关于房产的有价值的信息,原创视频展现了对家的不同定义,网络视频房产济南站,是一个房产行业精准的营销平台。

6. 推荐算法简介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信息消费者还是信息生产者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作为信息消费者,如何从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作为信息生产者, 如何让自己生产的信息脱颖而出,受到广大用户的关注,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推荐系统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工具。推荐系统的任务就是联系用户和信息,一方面帮助用户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让信息能够展现在对它感兴趣的用户面前,从而实现信息消费者和信息 生产者的双赢。和搜索引擎不同的是,推荐系统不需要用户提供明确的需求,而是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给用 户的兴趣建模,从而主动给用户推荐能够满足他们兴趣和需求的信息 个性化推荐的成功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存在 信息过载 ,因为如果用户可以很容易地从所有物品中找到喜欢的物品,就不需要个性化推荐。第二用 户大部分时候没有特别明确的需求 ,因为用户没有明确的需求,可以直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感兴趣的物品。

一个完整的推荐系统一般存在3个参与方:用户、物品提供者和提供推荐系统的网站。以图书推荐为例, 首先,推荐系统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给用户推荐那些令他们感兴趣的图书。其次,推荐系统要让各出版社的书都能够被推荐给对其感兴趣的用户,而不是只推荐几个大型出版社的书。最后, 好的推荐系统设计,能够让推荐系统本身收集到高质量的用户反馈,不断完善推荐的质量,增加 用户和网站的交互,提高网站的收入。因此在评测一个推荐算法时,需要同时考虑三方的利益, 一个好的推荐系统是能够令三方共赢的系统。

推荐系统中,主要有3种评测推荐效果的实验方法,即离线实验(offline experiment)、用户调查(user study)和在线实验(online experiment)。

2.1 离线实验

离线实验的方法一般由如下几个步骤构成: (1) 通过日志系统获得用户行为数据,并按照一定格式生成一个标准的数据集; (2) 将数据集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 (3) 在训练集上训练用户兴趣模型,在测试集上进行预测; (4) 通过事先定义的离线指标评测算法在测试集上的预测结果。

从上面的步骤可以看到,推荐系统的离线实验都是在数据集上完成的,也就是说它不需要一个实际的系统来供它实验,而只要有一个从实际系统日志中提取的数据集即可。这种实验方法的 好处是不需要真实用户参与,可以直接快速地计算出来,从而方便、快速地测试大量不同的算法。它的主要缺点是无法获得很多商业上关注的指标,如点击率、转化率等,而找到和商业指标非常相关的离线指标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2.2 用户调查

3.3 在线实验

在完成离线实验和必要的用户调查后,可以将推荐系统上线做 AB测试 ,将它和旧的算法进行比较。 AB测试 是一种很常用的在线评测算法的实验方法。它通过一定的规则将用户随机分成几组,并对不同组用户采取不同的算法,然后通过统计不同组用户的各种不同的评测指标比较不同算法的好坏。 AB测试的优点是可以公平获得不同算法实际在线时的性能指标,包括商业上关注的指标。 AB测试的缺点主要是周期比较长,必须进行长期的实验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因此一般不会用 AB测试测试所有的算法,而只是用它测试那些在离线实验和用户调查中表现很好的算法。其次, 一个大型网站的AB测试系统的设计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一般来说,一个新的推荐算法最终上线,需要完成上面所说的3个实验。 1)首先,需要通过离线实验证明它在很多离线指标上优于现有的算法。 2)然后,需要通过用户调查确定它的用户满意度不低于现有的算法。 3)最后,通过在线的AB测试确定它在我们关心的指标上。

本节将介绍各种推荐系统的评测指标。这些评测指标可用于评价推荐系统各方面的性能。这 些指标有些可以定量计算,有些只能定性描述,有些可以通过离线实验计算,有些需要通过用户 调查获得,还有些只能在线评测。

(1) 用户满意度

用户作为推荐系统的重要参与者,其满意度是评测推荐系统的最重要指标。但是,用户满意度没有办法离线计算,只能通过用户调查或者在线实验获得。

在在线系统中,用户满意度主要通过一些 对用户行为的统计得到 。比如在电子商务网站中,用户如果购买了推荐的商品,就表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满意。因此,我们可以 利用购买率度量用 户的满意度 。此外,有些网站会通过设计一些用户 反馈界面收集用户满意度 。比如在视频网站中,都有对推荐结果满意或者不满意的 反馈按钮 ,通过统计两种按钮的单击情况就可以度量系统的用户满意度。更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 点击率、用户停留时间和转化率等指标度量 用户的满意度。

(2) 预测准确度

预测准确度度量一个推荐系统或者推荐算法预测用户行为的能力。这个指标是最重要的推荐系统离线评测指标

在计算该指标时需要有一个离线的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然后,将该数据集通过时间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最后,通过在训练集上建立用户的行为和兴趣模型预测用户在测试集上的行为,并计算预测行为和测试集上实际行为的重合度作为预测准确度。 预测准确度指标有分为以下几种:

评分预测:

预测用户对物品评分的行为成为评分预测,在评分预测中,预测准确度一般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计算,对于测试集中的一个用户u和物品i,令[图片上传失败...(image-62a797-1560412790460)] 是用户u对物品i的实际评分,而[图片上传失败...(image-28cfbc-1560412790460)] 是推荐算法给出的预测评分,那么RMSE定义为:

其中T为样本个数

MAE采用绝对值计算预测误差,它的定义为:

TopN推荐

网站在提供推荐服务时,一般是给用户一个个性化的推荐列表,这种推荐叫做TopN推荐。TopN推荐的预测准确率一般通过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度量。 令R(u)是根据用户在训练集上的行为给用户作出的推荐列表,而T(u)是用户在测试集上的行为列表。那么,推荐结果的召回率定义为:

推荐结果准确率定义:

(3) 覆盖率

覆盖率(coverage)描述一个推荐系统对物品长尾的发掘能力。覆盖率有不同的定义方法,最简单的定义为推荐系统能够推荐出来的物品占总物品集合的比例。假设系统的用户集合U,推荐系统给每个用户推荐一个长度为N的物品集合R(u)。那么推荐系统的覆盖率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

I为总物品数

此外,从上面的定义也可以看到,热门排行榜的推荐覆盖率是很低的,它只会 推荐那些热门的物品,这些物品在总物品中占的比例很小。一个好的推荐系统不仅需要有比较高的用户满意度,也要有较高的覆盖率。

但是上面的定义过于粗略。覆盖率为100%的系统可以有无数的物品流行度分布。为了更细致地描述推荐系统发掘长尾的能力,需要统计推荐列表中不同物品出现次数的分布。如果所有的 物品都出现在推荐列表中,且出现的次数差不多,那么推荐系统发掘长尾的能力就很好。因此, 可以通过研究物品在推荐列表中出现次数的分布描述推荐系统挖掘长尾的能力。如果这个分布比 较平,那么说明推荐系统的覆盖率较高,而如果这个分布较陡峭,说明推荐系统的覆盖率较低。 在信息论和经济学中有两个着名的指标可以用来定义覆盖率。第一个是信息熵:

其中:n代表推荐列表中物品类别个数,p(i)代表每个类别的所占的比率

第二个指标是基尼系数:

(4) 多样性

为了满足用户广泛的兴趣,推荐列表需要能够覆盖用户不同的兴趣领域,即推荐结果需要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推荐列表的好处用一句俗话表示就是(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尽管用户的兴趣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中是一样的。但具体到用户访问推荐系统的某一时刻,其兴趣往往是单一的,那么如果推荐列表只能覆盖用户的一个兴趣点,而这个兴趣点不是用户这个时刻的兴趣点,推荐结果就不会让用户满意。反之如果推荐列表表较多样,覆盖用户绝大多数的兴趣点,那么久会增加用户找到感兴趣物品的概率。因此给用户的推荐列表也需要满足用户广泛的兴趣,即具有多样性。

多样性描述了推荐列表中物品两两之间的不相似性,因此,多样性和相似性是对应的。假设s(i, j) ∈Î[0,1] 定义了物品i和j之间的相似度,那么用户u的推荐列表R(u)的多样性定义如下:

而推荐系统的整体多样性可以定义为所有用户推荐列表多样性的平均值:

(5) 新颖性

新颖的推荐是指给用户推荐那些他们以前没有听说过的物品。在一个网站中 实现新颖性 的最简单办法是,把那些用户之前在网站中对其有过行为的物品从推荐列表中过滤掉。比如在一个视 频网站中,新颖的推荐不应该给用户推荐那些他们已经看过、打过分或者浏览过的视频。 评测新颖度的最简单方法是利用推荐结果的平均流行度,因为越不热门的物品越 可能让用户觉得新颖。因此,如果推荐结果中物品的平均热门程度较低,那么推荐结果就可能有比较高的新颖性。

(6) 惊喜度

惊喜度(serendipity)是最近这几年推荐系统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如果推荐结果和用户的历史兴趣不相似,但却让用户觉得满意,那么就可以说推荐结果的惊喜度很高,而推荐的新颖性仅仅取决于用户是否听说过这个推荐结果。提高推荐惊喜度需要提高推荐结果的用户满意度,同时降低推荐结果和用户历史兴趣的相似度。

(7) 信任度

度量推荐系统的信任度只能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用户是否信任推荐系统的推荐结果。 提高推荐系统的信任度主要有两种方法。首先需要增加推荐系统的透明度(transparency), 而增加推荐系统透明度的主要办法是提供推荐解释。只有让用户了解推荐系统的运行机制,让用 户认同推荐系统的运行机制,才会提高用户对推荐系统的信任度。其次是考虑用户的社交网络 信息,利用用户的好友信息给用户做推荐,并且用好友进行推荐解释。这是因为用户对他们的 好友一般都比较信任,因此如果推荐的商品是好友购买过的,那么他们对推荐结果就会相对比较信任

(8) 实时性

在很多网站中,因为物品(新闻、微博等)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需要在物品还具有时效 性时就将它们推荐给用户。 推荐系统的实时性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推荐系统需要实时地更新推荐列表来满足用户新的 行为变化。实时性的第二个方面是推荐系统需要能够将新加入系统的物品推荐给用户。这主要考验了推 荐系统处理物品冷启动的能力。

(9) 健壮性

健壮性(即robust,鲁棒 性)指标衡量了一个推荐系统抗击作弊的能力。算法健壮性的评测主要利用模拟攻击。首先,给定一个数据集和一个算法,可以用这个算法 给这个数据集中的用户生成推荐列表。然后,用常用的攻击方法向数据集中注入噪声数据,然后 利用算法在注入噪声后的数据集上再次给用户生成推荐列表。最后,通过比较攻击前后推荐列表 的相似度评测算法的健壮性。如果攻击后的推荐列表相对于攻击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就说明算 法比较健壮

(10) 商业目标

很多时候,网站评测推荐系统更加注重网站的商业目标是否达成,而商业目标和网站的盈利模式是息息相关的

(11) 总结

上一节介绍了很多评测指标,但是在评测系统中还需要考虑评测维度,比如一个推荐算法, 虽然整体性能不好,但可能在某种情况下性能比较好,而增加评测维度的目的就是知道一个算法 在什么情况下性能最好。这样可以为融合不同推荐算法取得最好的整体性能带来参考。

一般来说,评测维度分为如下3种。 1) 用户维度 :主要包括用户的人口统计学信息、活跃度以及是不是新用户等。 2) 物品维度 :包括物品的属性信息、流行度、平均分以及是不是新加入的物品等。 3) 时间维度 :包括季节,是工作日还是周末,是白天还是晚上等。 如果能够在推荐系统评测报告中包含不同维度下的系统评测指标,就能帮我们全面地了解推 荐系统性能,找到一个看上去比较弱的算法的优势,发现一个看上去比较强的算法的缺点。

7. 百度搜索引擎的算法是怎样的

衡量网页质量的维度
网络搜索引擎在衡量网页质量时,会从以下三个维度综合考虑给出一个质量打分。下面会一一介绍这些影响网页质量判断的维度特征:
• 内容质量
• 浏览体验
• 可访问性
一个访问流畅,内容质量高且浏览体验好的网页具有较高的质量;反之,任何一个维度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网页的整体质量。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下这三个维度。

衡量网页质量的维度——内容质量

网页主体内容是网页的价值所在,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基础。网络搜索引擎评价网页内容质量主要看其主体内容的好坏,以及主体内容是否可以让用户满意。 不同类型网页的主体内容不同,网络搜索引擎判断不同网页的内容价值时,需要关注的点也有区别,如:
• 首页:导航链接和推荐内容是否清晰、有效。
• 文章页:能否提供清晰完整的内容,图文并茂更佳。
• 商品页:是否提供了完整真实的商品信息和有效的购买入口。
• 问答页:是否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答案。
• 下载页:是否提供下载入口,是否有权限限制,资源是否有效。
• 文档页:是否可供用户阅读,是否有权限限制。
• 搜索结果页:搜索出来的结果是否与标题相关。

网络搜索引擎考量网页内容质量的维度非常多,最为重要的是:成本;内容完整;信息真实有效以及安全。下面我们通过举例来感受一下网络搜索引擎是如何对网页的内容质量进行分类的,请站长对比自己站点的页面,站在搜索引擎和用户的角度为自己打分:
1、内容质量好:
网络搜索引擎认为内容质量好的网页,花费了较多时间和精力编辑,倾注了编者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内容清晰、完整且丰富;资源有效且优质;信息真实有效;安全无毒;不含任何作弊行为和意图,对用户有较强的正收益。对这部分网页,网络搜索引擎会提高其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机率。例如:
• 专业医疗机构发布的内容丰富的医疗专题页面;
• 资深工程师发布的完整解决某个技术问题的专业文章;
• 专业视频网站上,播放清晰流畅的正版电影或影视全集页面;
• 知名B2C网站上,一个完整有效的商品购买页;
• 权威新闻站原创或经过编辑整理的热点新闻报道;
• 经过网友认真编辑,内容丰富的词条;
• 问答网站内,回答的内容可以完美解决提问者的问题。

实例参考:

示例

内容质量

说明

case 3.1.1-1



专业医疗网站发布的丰富医疗专题页面

case 3.1.1-2



资深工程师发布的完整解决某个技术问题的专业文章

case 3.1.1-3



专业视频网站上,播放清晰流畅的正版影视全集页面

case 3.1.1-4



京东的一个完整有效的商品购买页

case 3.1.1-5



权威新闻站原创的热点新闻的报道

case 3.1.1-6



经过网友认真编辑,内容丰富的网络词条

case3.1.1-7



网络知道上,完美解决用户问题的问答页

2、内容质量中:
内容质量中等的网页往往能满足用户需求,但未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制作编辑,不能体现出编者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内容完整但并不丰富;资源有效但质量欠佳;信息虽真实有效但属采集得来;安全无毒;不含作弊行为和意图。在互联网中,中等质量网页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数量集合,种类面貌也繁杂多样,网络搜索引擎在评价这类网页时往往还要考虑其它非常多因素。在这里,我们仅部分举例来让各位感受一下:
• 论坛类网站里一个普通的帖子;
• 一个普通的问答网页;
• 没有进行任何编辑,直接转载其它网站的新闻;
• 无版权信息的普通电影播放页
• 采集知名小说网站的盗版小说页。

实例参考:

示例

内容质量

说明

case 3.1.2-1



网易直接转载了中国新闻网的一篇新闻。

case 3.1.2-2



文库上网友上传的“国庆放假安排”新闻

case 3.1.2-3



采集起点小说网的盗版小说站

case 3.1.2-4



网络贴吧里一个普通的帖子

3、内容质量差:
网络搜索引擎认为主体内容信息量较少,或无有效信息、信息失效过期的都属于内容质量差网页,对用户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应该减少其展现的机会。同时,如果一个网站内该类网页的占比过大,也会影响网络搜索引擎对站点的评级,尤其是UGC网站、电商网站、黄页网站要尤其重视对过期、失效网页的管理。例如:
• 已下架的商品页,或已过期的团购页;
• 已过有效期的招聘、交易页面;
• 资源已失效,如视频已删除、软件下载后无法使用等。

4、没有内容质量可言:
没有内容质量可言的网页指那些制作成本很低,粗制滥造;从别处采集来的内容未经最起码的编辑整理即放置线上;挂木马等病毒;含有作弊行为或意图;完全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甚至含有欺骗内容的网页。例如:
• 内容空短,有很少量的内容,却不能支撑页面的主要意图;
• 问答页有问无答,或回答完全不能解决问题;
• 站内搜索结果页,但没有给出相关信息

除上述网页外,欺骗用户和搜索引擎的网页在无内容质量可言集合里占很高比例。网络搜索引擎对作弊网页的定义是:不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通过不正当手段欺骗用户和搜索引擎从而获利的网页。目前互联网上这部分网页还属少数,但作弊网页的价值是负向的,对用户的伤害非常大,对这类网页,搜索引擎持坚决打击态度。

衡量网页质量的维度——浏览体验
不同质量的网页带给用户的浏览体验会有很大差距,一个优质的网页给用户的浏览体验应该是正向的。用户希望看到干净、易阅读的网页,排版混乱、广告过多会影响用户对网页主体内容的获取。在网络搜索引擎网页质量体系中,用户对网页主体内容的获取成本与浏览体验呈反比,即获取成本越高,浏览体验越低。面对内容质量相近的网页,浏览体验佳者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排位,而对于浏览体验差的网页,网络搜索引擎会视情况降低其展现的机率甚至拒绝收录。
影响用户浏览体验好坏的因素很多,目前网络搜索引擎主要从内容排版、广告影响两方面对网页进行考量:
内容排版:用户进入网页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内容排版,排版决定了用户对网页的第一印象,也决定了用户对内容获取的成本。
广告影响:网络搜索引擎理解网站的生存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对网页上放置正当广告持支持态度。网页应该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旨,最佳状态即“主体内容与广告一起满足用户需求,内容为主,广告为辅”,而不应让广告成为网页主体。

下面我们通过举例来感受一下网络搜索引擎是如何对网页的浏览体验进行分类的,站长可以据此对比检验自己站点的浏览体验如何:
1、浏览体验好:
页面布局合理,用户获取主体内容成本低,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 排版合理,版式美观,易于阅读和浏览;
• 用户需要的内容占据网页最重要位置;
• 能够通过页面标签或页面布局十分清楚地区分出哪些是广告;
• 广告不抢占主体内容位置,不阻碍用户对主要内容的获取;

实例参考:

示例

浏览体验

说明

case 3.2.1-1



招聘、房产等网站首页也有很多广告,但都是招聘相关的,浏览体验是ok的。

case 3.2.1-2



文章页,页面布局合理,无广告,排版好,结构合理

case 3.2.1-3



游戏首页,排版美观,布局合理,无广告,浏览体验优

2、浏览体验差:
页面布局和广告放置影响了用户对主体内容的获取,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令用户反感。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情况:
• 正文内容不换行或不分段,用户阅读困难;
• 字体和背景颜色相近,内容辨别困难;
• 页面布局不合理,网页首屏看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主体内容;
• 广告遮挡主体内容;或者在通用分辨率下,首屏都是广告,看不到主体内容;
• 弹窗广告过多;
• 影响阅读的浮动广告过多
• 点击链接时,出现预期之外的弹窗;
• 广告与内容混淆,不易区分;

衡量网页质量的维度——可访问性
用户希望快速地从搜索引擎获取到需要的信息,网络搜索引擎尽可能为用户提供能一次性直接获取所有信息的网页结果。网络搜索引擎认为不能直接获取到主体内容的网页对用户是不友好的,会视情况调整其展现机率。

网络搜索引擎会从正常打开、权限限制、有效性三方面判断网页的可访问性,对于可以正常访问的网页,可以参与正常排序;对于有权限限制的网页,再通过其它维度对其进行观察;对于失效网页,会降权其展现机制甚至从数据库中删除。

1、可正常访问的网页
无权限限制,能直接访问所有主体内容的网页。

2、有权限限制的网页
此类网页分为两种:打开权限和资源获取权限
1)打开权限:指打开网页都需要登录权限,没有权限完全无法看到具体内容,普通用户无法获取或获取成本很高,网络搜索引擎会降低其展现机率。不包括以登录为主要功能的网页。
2)资源获取权限:指获取网页主要内容,如文档、软件、视频等,需要权限或者需要安装插件才能获得完整内容。此时会分三种情况:
• 提供优质、正版内容的网站,由于内容建设成本很高,尽管查看全文或下载时需要权限或安装插件,但属于用户预期之内,网络搜索引擎也不认为权限行为对用户造成伤害,给予与正常可访问页面相同的对待。
• 对于一些非优质、非正版的资源,来自于用户转载甚至机器采集,本身成本较低,内容也不独特,用户获取资源还有权限限制——需要用户注册登录或者付费查看,网络搜索引擎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调整其展现。
• 还有一些视频、下载资源页,也许自身资源质量并不差,但需要安装非常冷门的插件才能正常访问,比如要求安装“xx大片播放器”,网络搜索引擎会怀疑其有恶意倾向。

实例参考:

示例

可访问性

说明

case 3.2-1



CNKI上的一篇论文,收费才能下载,但有版权,浏览体验好

case 3.2-2



优酷上一部新电影,需要付费才能观看,浏览体验好。

case 3.2-3



内容是来,但是需要登录才能看更多

case 3.2-4



入党申请书,本身就是转载的,网上到处都是,但这个页面仍然要求收费才能下载。

3、失效网页
往往指死链和主体资源失效的网页。网络搜索引擎认为这部分网页无法提供有价值信息,如果站点中此类网页过多,也会影响网络搜索引擎对其的收录和评级。建议站长对此类网页进行相应设置,并及时登录网络站长平台,使用死链提交工具告知网络搜索引擎。
失效网页包括但不仅限于:
• 404、403、503等网页;
• 程序代码报错网页;
• 打开后提示内容被删除,或因内容已不存在跳转到首页的网页;
• 被删除内容的论坛帖子,被删除的视频页面(多出现在UGC站点)

具体请参阅《网络搜索引擎网页质量白皮书》,望采纳!

8. 有没有比较好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教学视频,推荐一个。

郝斌老师的视频,挺不错的!

9. 短视频推荐算法试验指标了解

    算法组的同事每周都会上线新的推荐算法,然后通过ab试验观察新上算法的效果。我们是做短视频推荐的,了解到算法同事会从以下几个指标来观察新上算法的效果:
1.曝光人数
曝光人数是指用户有看到我们手雷推荐的短视频的人数。用户启动手雷默认的tab页就是短视频播放页,所以我们产品的曝光人数也可以认为就是手雷的DAU.
2.播放人数
播放人数是指用户有播放过短视频的人数。视频曝光给用户后,用户停留一会就会自动播放。
3.曝光次数
曝光次数是指曝光给用户的短视频数量。曝光给用户的短视频不一定都会被播放,只有播放过的短视频才会被统计一次vv
4.vv
vv就是video view,是指整个手雷播放短视频数量的总和。vv根据不同的维度统计,可以按时统计,按天统计。
5.有效vv
有效vv是指播放短视频的时间大于一定时间的播放数量。比如播放时间大于5s的短视频播放才能够算一次有效vv.
6.点击人数
手雷的短视频会自动播放,点击短视频之后就会跳转到详情页。所以手雷的点击人数是指点击过短视频跳转到详情页的人数。
7.CTR1
ctr1=vv/曝光数。ctr1这个名称应该是算法组的同事自己定的,值越高代表算法的效果越好。
8.CTR2
ctr1= 点击数/曝光数。ctr2这个名称也应该是算法组的同事自己定的,值越高代表算法的效果越好。

10. 视频上热门推荐算法视频质量评估

模拟热门视频推荐算法为视频打分,评估一个视频的质量,可以从机器审核的角度,为我们筛选出高质量的视频,从视频自身而言,有利于短视频平台将视频推送热门的可能性,因此对提升视频上热门的机会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在手机上安装应用程序“王者剪辑app”,启动应用并进入智能创作模块中的“视频评估”功能,

导入需要评估的视频,然后点击界面右上角的对勾按钮,

软件就会根据人工智能视频评估算法对视频进行评估打分,还会对视频中存在的问题提示,我们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视频进行改进和重新编码等操作。

总结一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安装“王者剪辑app”,

第二步,进入“视频评估”功能,

第三步,导入需要评估的视频,

第四步,点击对勾按钮完成评估打分。

视频评估对短视频上热门有较大帮助,小伙伴们赶紧去试一下吧。

阅读全文

与百度视频推荐算法部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程序员与篮球事件 浏览:671
app反编译不完整 浏览:786
电脑上的文件夹怎么调整 浏览:5
服务器无响应是什么原因呀 浏览:984
wd文档里的app怎么制作 浏览:513
电脑里的文件夹没有了一般能恢复吗 浏览:418
哪里有配加密钥匙的 浏览:210
服务器开不了机怎么把数据弄出来 浏览:958
gif动态图片怎么压缩 浏览:521
黑猴子棒球压缩文件解压密码 浏览:631
如何让app适应不同的手机屏幕大小 浏览:10
苹果手机如何给安卓手机分享软件 浏览:761
苹果电脑怎么运行腾讯云服务器 浏览:59
明日之后沙石堡命令助手 浏览:261
蛋糕店用什么样的app 浏览:877
长安银行信用卡app怎么取现 浏览:635
dos命令cmd命令的 浏览:226
阿里云存档视频文件的服务器 浏览:194
ftp修改文件权限命令 浏览:491
周易八卦梅花算法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