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的算法
简单的说就是 秒 分 为 60进制
小时为24进制
类似于我们经常用的10进制..
逢10进一
秒分为逢60进一...
所以可以很简单算出 5:55 中55加5=60进1 为6:00 6:15 15+前面5=20分钟..
就这样..
看成纯数学问题就简单了...希望楼主能够明白.
其实就是简单时间 没有必要复杂化了
2. 时间的时是24进制
很简单的,开始->控制面板->区域和语言选项->在“区域选项”卡中选择“自定义”->切换到“时间”选项卡,修改时间格式就行了。只要记住大写H是代表24小时制的。
3. 时间24小时制怎么认识
24小时之中的时间书写的格式为“小时:分钟”(例如,01:23),或者为“小时:分钟:秒”(01:23:45)。不足10的数字前面要补充一个零。这个零在小时部分并不是必须的,但却非常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有很多具体规定的计算机应用中(例如,ISO 8601)。在精确度高于秒的环境下,秒后可使用十进制来表示,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跟在小数点或者点符号的后面,例如01:23:45.678。在24小时之中,一天开始于午夜,(12:00)24:00,每天的最后一分钟开始于23:59而结束于24:00。某一天的24:00等同于其下一天的00:00。数字时钟显示从00:00到23:59,它从不会显示出24:00。这样,从23:59:59.999到00:00:00.000就可以精确的确定新一天的开始。但是,24:00的表示方法更能明确的确定一天的结束时间。
一台电子钟显示24:00。
一些电子钟用“24:00:00”来表达闰秒,闰秒的显示方式是“23:59:60”。
十二小时制和二十四小时制从上午1:00到下午12:59(01:00到12:59)是相同的,除了在二十四小时制中没有AM/PM标记。从下午1:00到午夜12点(13:00到24:00)十二小时制加上12小时就能转换成为二十四小时制,从午夜12点到凌晨12:59(24:00到24:59)12小时制需要减掉12小时转换到24小时制。可以参见右侧的表格。
4. 早上九点到晚上八点半怎么计算出有多少小时
早上九点到晚上八点半可以这样计算,20:30(晚上八点就是24进制的20点)-9:00=11:30,就是11个半小时。也可以数的,早上九点到十点是一个小时,十点到十一点是一个小时,十一点到十二点是一个小时。
十二点到下午一点是一个小时,下午一点到下午二点是一个小时,下午二点到下午三点是一个小时,下午三点到下午四点是一个小时,下午四点到下午五点是一个小时,下午五点到晚上六点是一个小时。
晚上六点到晚上七点是一个小时,晚上七点到晚上八点是一个小时,晚上八点到晚上八点半是半个小时,一共是11个半小时。
相关内容解释
1、将持续时间、时间合计单元格数字格式设置为时间中的13:30格式。
2、持续时间单元格输入公式:=IF(B2>=A2,B2-A2,B2+TIME(12,0,0)-A2+TIME(12,0,0))。
3、时间合计单元格输入(j假设在C列,有20行要计算)=sum(C1:C20)。
4、总计单元格输入公式=(HOUR(F1)+MINUTE(F1)/60+SECOND(F1)/3600)*F2,其中,F1为时间合计,F2为单价。
5. 时间加减法怎么算
时间加减法:
日按24进制计算,小时、分、秒按60进制计算。
时跟时相加减,分跟分相加减,满60分进1时,不够时1小时作60分。
例:
16:30-10:45 = 5小时45分钟
讲解,当30分钟不够减去45分钟时,要向前借1当60;那么就成了30+60-45=45分钟
16被借走了1,剩下15-10=5小时;所以答案为:5小时45分
(5)24进制时间算法扩展阅读:
时间单位: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小时是一个时间单位。小时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而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在英文或数学中常用“h"表示。
6. 时间计算公式是什么
时间计算公式,求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求地方时: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
时间,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
时间时区划分
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各自采用当地的时间,对于日常生活、交通等会带来许许多多的不便和困难。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
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划分的24(36)个区域。当我们在上海看到太阳升起时,居住新加坡的人要再过半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升起。而远在英国伦敦的居民则还在睡梦中,要再过8小时才能见到太阳呢。
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
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现今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实用上常常1个国家,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2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1个国家或1个省份划在一起。所以时区并不严格按南北直线来划分,而是按自然条件来划分。
7. 24小时进制转换,简单c语言问题,怎么写
void main()
{
int a,b;
printf("请输入2个正整数,分别表示小时和分钟:");
scanf("%d%d",&a, &b);
if(0<=a&&a<24)
{
if(0<=b&&b<60)
{
printf("表示的时间为:%d:%d",a,b);
}
if(60<=b)
{
printf("表示的时间为:%d:%d",a+b/60,b%60);
}
}
else if(24<a)
{
if(0<=b&&b<60)
{
printf("表示的时间为:%d天后的%d:%d",a%24,a/24,b);
}
if(60<=b)
{
printf("表示的时间为:%d天后的%d:%d",a%24,a/24+b/60,b%60);
}
}
else if(a==24)
{
if(0<=b&&b<60)
{
printf("表示的时间为:0:%d",b);
}
if(60<=b)
{
printf("表示的时间为:%d:%d",b/60,b%60);
}
}
else
printf("输入的数字有误");
getch();
}
8. 如何计算有关经过时间
计算经过的时间,应该用终结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注意一点,时间的秒到分,分到时都是60进制,而时到日是24进制。
9. 为什么一天是24进制,一小时是60进制,一分钟也是60进制
秒:
古代天文学家及物理学家以日圭、日晷、水钟、单摆,利用观测日影的变化或水位的变化来计时。随着科技进步,近代科学家发明单摆钟及石英振荡器,利用单摆或石英晶体的振荡周期来计时。但上述计时方式易受环境、温度、材质、电磁场甚至观测者观测角度等影响,稳定度不佳,须由天体(地球自转、公转、月球公转)周期来校正。
人类逐渐利用日影的移动、燃料的燃烧、物质的流动等原理制成了早期的计时工具。例如,我国在夏代(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就创立了立杆测影的方法。根据杆影的方位变化,确定不同的时间。日晷(读作guǐ)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时器。日晷有一根固定的臂或针,还有一个刻有数字和分度的盘,将盘分成许多份,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古代人还利用某些物质的流动现象来计时,如利用水从带有漏孔的容器或漏壶中流出的量来计量时间。我国古代的刻漏是在竹木制的刻箭上,按其一昼夜在水面上浮沉的长度分刻成100个间距,每个间距即为一刻,故有“百刻”之称。自西汉起用12个时辰来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每一时辰合今天的2小时。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名。从夜间十一时起到一时为子时,夜一时至三时为丑时,其余类推。
古埃及人来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是把白天定为10小时,夜晚定为12小时。由于四季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长短不一样,后来把一昼夜变化均匀地分为24小时,每小时为60分,每分为60秒。这种计时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为全世界公用的时间计量单位。
1960年以前,CIPM(国际计量大会)以地球自转为基础,定义以平均太阳日之86400分之一作为秒定义。即1 Second = 1/86400 Mean Solar day其稳定度在10-8左右。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换算关系
秒
分
〔小〕时
天(日)
s
min
h
d
1分=60秒
1〔小〕时=60分
1天(日)=24〔小〕时
由此可见,时间单位是根据地球或是太阳运动的时间来确定的
10. 怎么计算时间
24小时后就是明天的13:54
然后还有13小时
再12小时或就是明天的晚上1:54
还有一个小时
那就是2:54了
所以是明天晚上的凌晨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