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MD5,sha1,sha256分别输出多少位啊
MD5输出128位、SHA1输出160位、SHA256输出256位。
1、MD5消息摘要算法(英语:MD5 Message-Digest Algorithm),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密码散列函数,可以产生出一个128位(16字节)的散列值(hash value),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
2、SHA1安全哈希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主要适用于数字签名标准 里面定义的数字签名算法。对于长度小于2^64位的消息,SHA1会产生一个160位的消息摘要。
3、sha256哈希值用作表示大量数据的固定大小的唯一值。数据的少量更改会在哈希值中产生不可预知的大量更改。SHA256 算法的哈希值大小为 256 位。
(1)md5散列算法扩展阅读:
MD5应用:
1、一致性验证
MD5的典型应用是对一段信息产生信息摘要,以防止被篡改。具体来说文件的MD5值就像是这个文件的“数字指纹”。每个文件的MD5值是不同的,如果任何人对文件做了任何改动,其MD5值也就是对应的“数字指纹”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下载服务器针对一个文件预先提供一个MD5值,用户下载完该文件后,用我这个算法重新计算下载文件的MD5值,通过比较这两个值是否相同,就能判断下载的文件是否出错,或者说下载的文件是否被篡改了。
2、数字签名
MD5的典型应用是对一段Message(字节串)产生fingerprint(指纹),以防止被“篡改”。
例子:将一段话写在一个叫 readme.txt文件中,并对这个readme.txt产生一个MD5的值并记录在案,然后可以传播这个文件给,如果修改了文件中的任何内容,你对这个文件重新计算MD5时就会发现(两个MD5值不相同)。
如果再有一个第三方的认证机构,用MD5还可以防止文件作者的“抵赖”,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签名应用。
3、安全访问认证
MD5还广泛用于操作系统的登陆认证上,如Unix、各类BSD系统登录密码、数字签名等诸多方面。如在Unix系统中用户的密码是以MD5(或其它类似的算法)经Hash运算后存储在文件系统中。
当用户登录的时候,系统把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MD5 Hash运算,然后再去和保存在文件系统中的MD5值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
即使暴露源程序和算法描述,也无法将一个MD5的值变换回原始的字符串,从数学原理上说,是因为原始的字符串有无穷多个,这有点象不存在反函数的数学函数。
Ⅱ md5是什么算法
MD5消息摘要算法(英语:MD5 Message-Digest Algorithm),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密码散列函数,可以产生出一个128位(16字节)的散列值,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MD5由美国密码学家罗纳德·李维斯特设计,于1992年公开,用以取代MD4算法。这套算法的程序在RFC 1321中被加以规范。
MD5码可以使用“MD5”校验工具取得,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采用MD5码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上传文件的完整性,也是保证公平竞赛的一个手段。
任何对文件内容的修改和打开重新保存都会使文件的MD5码改变,但对文件重命名、复制粘贴不改变MD5码。
(2)md5散列算法扩展阅读:
md5码的特性:
不可逆性
这个特征码有如下特性,首先它不可逆,例如我有一段秘密的文字如:"My Secret Words",经算法变换后得到MD5码(),把这个码告诉其他人,他们根据这个MD5码是没有系统的方法可以知道你原来的文字是什么的。
离散性
其次,这个码具有高度的离散性,也就是说,原信息的一点点变化就会导致MD5的巨大变化,例如"ABC" MD5()和"ABC "(多了一空格)MD5()差别非常大,而且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产生的MD5码是不可预测的。
码位性
最后由于这个码有128位那么长,所以任意信息之间具有相同MD5码的可能性非常之低,通常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Ⅲ md5 — 计算字符串的 MD5 散列值
这是总结后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函数名:md5
(PHP 4, PHP 5, PHP 7, PHP 8)
md5 — 计算字符串的 MD5 散列值
警告
由于此函数依赖的算法已不足够复杂,不推荐使用此函数对明文密码加密。详细内容参见 这里。
说明
md5 ( string $str , bool $raw_output = false ) : string
使用 » RSA 数据安全公司的 MD5 报文算法计算 str 的 MD5 散列值。
参数
str
原始字符串。
raw_output
如果可选的 raw_output 被设置为 true,那么 MD5 报文摘要将以16字节长度的原始二进制格式返回。
返回值
以 32 字符十六进制数字形式返回散列值。
范例
示例 #1 md5() 范例
Ⅳ MD5算法原理及实现
散列函数,也称作哈希函数,消息摘要函数,单向函数或者杂凑函数。散列函数主要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通过散列函数,可以创建消息的“数字指纹”,消息接收方可以通过校验消息的哈希值来验证消息的完整性,防止消息被篡改。散列函数具有以下特性:
任何消息经过散列函数处理后,都会产生一个唯一的散列值,这个散列值可以用来验证消息的完整性。计算消息散列值的过程被称为“消息摘要”,计算消息散列值的算法被称为消息摘要算法。常使用的消息摘要算法有:MD—消息摘要算法,SHA—安全散列算法,MAC—消息认证码算法。本文主要来了解MD算法。
MD5算法是典型的消息摘要算法,它是由MD4,MD3和MD2算法演变而来。无论是哪一种MD算法,其原理都是接受一个任意长度的消息并产生一个128位的消息摘要。如果把得到的消息摘要转换成十六进制字符串,则会得到一个32字节长度的字符串,我们平常见到的大部分MD数字指纹就是一个长度为32的十六进制字符串。
假设原始消息长度是b(以bit为单位),注意这里b可以是任意长度,并不一定要是8的整数倍。计算该消息MD5值的过程如下:
在计算消息的MD5值之前,首先对原始信息进行填充,这里的信息填充分为两步。
第一步,对原始信息进行填充,填充之后,要求信息的长度对512取余等于448。填充的规则如下:假设原始信息长度为b bit,那么在信息的b+1 bit位填充1,剩余的位填充0,直到信息长度对512取余为448。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原始信息长度对512取余正好等于448,这种情况仍然要进行填充,很明显,在这时我们要填充的信息长度是512位,直到信息长度对512取余再次等于448。所以,填充的位数最少为1,最大为512。
第二步,填充信息长度,我们需要把原始信息长度转换成以bit为单位,然后在第一步操作的结果后面填充64bit的数据表示原始信息长度。第一步对原始信息进行填充之后,信息长度对512取余结果为448,这里再填充64bit的长度信息,整个信息恰好可以被512整除。其实从后续过程可以看到,计算MD5时,是将信息分为若干个分组进行处理的,每个信息分组的长度是512bit。
在进行MD5值计算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些定义。
下面就是最核心的信息处理过程,计算MD5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轮流处理每个信息分组的过程。
MD5算法实现如下所示。
这里也和Java提供的标准MD5算法进行了对比,通过测试可以看到该MD5计算的结果和Java标准MD5算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Ⅳ MD5是什么意思
MD5,即消息摘要算法(英语:MD5 Message-Digest Algorithm)。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密码散列函数,将数据(如一段文字)运算变为另一固定长度值,是散列算法的基础原理,可以产生出一个128位(16字节)的散列值(hash value),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
MD5由美国密码学家罗纳德·李维斯特(Ronald Linn Rivest)设计,于1992年公开,用以取代MD4算法。这套算法的程序在RFC 1321中被加以规范。
1996年后被证实存在弱点,可以被加以破解,对于需要高度安全性的数据,专家一般建议改用其他算法,如SHA-2。2004年,证实MD5算法无法防止碰撞(collision),因此不适用于安全性认证,如SSL公开密钥认证或是数字签名等用途。
MD5在现实中的应用
MD5已经广泛使用在为文件传输提供一定的可靠性方面。例如,服务器预先提供一个MD5校验和,用户下载完文件以后,用MD5算法计算下载文件的MD5校验和,然后通过检查这两个校验和是否一致,就能判断下载的文件是否出错。
MD5亦有应用于部分网上赌场以保证赌博的公平性,原理是系统先在玩家下注前已生成该局的结果,将该结果的字符串配合一组随机字符串利用MD5 加密,将该加密字符串于玩家下注前便显示给玩家,再在结果开出后将未加密的字符串显示给玩家,玩家便可利用MD5工具加密验证该字符串是否吻合。
Ⅵ md5是什么东西
MD5(信息摘要算法)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密码散列函数,可以产生出一个128位(16字节)的散列值(hash value),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
MD5由美国密码学家罗纳德·李维斯特(Ronald Linn Rivest)设计,于1992年公开,用以取代MD4算法。这套算法的程序在RFC 1321标准中被加以规范。
1996年后该算法被证实存在弱点,可以被加以破解,对于需要高度安全性的数据,专家一般建议改用其他算法,如SHA-2。2004年,证实MD5算法无法防止碰撞(collision),因此不适用于安全性认证,如SSL公开密钥认证或是数字签名等用途。
MD5的原理:
MD5算法的原理可简要的叙述为:MD5码以512位分组来处理输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组又被划分为16个32位子分组,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后,算法的输出由四个32位分组组成,将这四个32位分组级联后将生成一个128位散列值。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MD5
Ⅶ md5是什么
MD5信息摘要算法(英语:MD5 Message-Digest Algorithm),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密码散列函数,可以产生出一个128位(16字节)的散列值(hash value),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
MD5由美国密码学家罗纳德·李维斯特(Ronald Linn Rivest)设计,于1992年公开,用以取代MD4算法。这套算法的程序在 RFC 1321 标准中被加以规范。1996年后该算法被证实存在弱点,可以被加以破解,对于需要高度安全性的数据,专家一般建议改用其他算法,如SHA-2。
2004年,证实MD5算法无法防止碰撞(collision),因此不适用于安全性认证,如SSL公开密钥认证或是数字签名等用途。
MD5相对MD4所作的改进:
1、增加了第四轮。
2、每一步均有唯一的加法常数。
3、减弱第二轮中函数的对称性。
4、第一步加上了上一步的结果,这将引起更快的雪崩效应(就是对明文或者密钥改变 1bit 都会引起密文的巨大不同)。
5、改变了第二轮和第三轮中访问消息子分组的次序,使其更不相似。
6、近似优化了每一轮中的循环左移位移量以实现更快的雪崩效应,各轮的位移量互不相同。
Ⅷ md5是什么
最近,我有一个问题被很有网友问到,就是关于 MD5是什么 ?MD5是什么意思?针对广大的问题,我在这里做出针对性的回答,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以及加深对MD5的了解。
MD5是什么?
MD5为计算机安全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散列函数,用以提供消息的完整性保护。
1991年,Rivest开发出技术上更为趋近成熟的md5算法。它在MD4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带子"(safety-belts)的概念。虽然MD5比MD4复杂度大一些,但却更为安全。这个算法很明显的由四个和MD4设计有少许不同的步骤组成。在MD5算法中,信息-摘要的大小和填充的必要条件与MD4完全相同。Den boer和Bosselaers曾发现MD5算法中的假冲突(pseudo-collisions),但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被发现的加密后结果了。
MD5有什么作用?
典型应用是对一段信息(Message)产生信息摘要(Message-Digest),以防止被篡改。比如,在Unix下有很多软件在下载的'时候都有一个文件名相同,文件扩展名为.md5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中通常只有一行文本,大致结构如:
MD5 (tanajiya.tar.gz) =
这就是tanajiya.tar.gz文件的数字签名。MD5将整个文件当作一个大文本信息,通过其不可逆的字符串变换算法,产生了这个唯一的MD5信息摘要。为了让读者朋友对MD5的应用有个直观的认识,笔者以一个比方和一个实例来简要描述一下其工作过程: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任何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指纹,这常常成为司法机关鉴别罪犯身份最值得信赖的方法;与之类似,MD5就可以为任何文件(不管其大小、格式、数量)产生一个同样独一无二的“数字指纹”,如果任何人对文件做了任何改动,其MD5值也就是对应的“数字指纹”都会发生变化。
结束语:常常在某些软件下载站点的某软件信息中看到其MD5值,它的作用就在于我们可以在下载该软件后,对下载回来的文件用专门的软件(如Windows MD5 Check等)做一次MD5校验,以确保我们获得的文件与该站点提供的文件为同一文件。利用MD5算法来进行文件校验的方案被大量应用到软件下载站、论坛数据库、系统文件安全等方面。
Ⅸ md5指的是什么
MD5即Message-Digest Algorithm5信息摘要算法5,是计算机广泛使用的散列算法之一又译摘要算法,哈希算法。经MD2,MD3和MD4发展而来,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虽然已被破解,但仍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加之可以免费使用,所以仍广泛运用于数字签名,文件完整性验证以及口令加密等领域。
md5的研究
2004年8月17日的美国加州圣巴巴拉的国际密码学会议上,来自中国山东大学的王小云教授做了破译MD5。HAVAL-128,MD4和RIPEMD算法的报告,公布了MD系列算法的破解结果。宣告了世界通行密码标准MD5不再安全。2008年,荷兰埃因霍芬技术大学科学家成功把2个可执行文件进行了MD5碰撞,使得这两个运行结果不同的程序被计算出同一个MD。
Ⅹ MD5是做什么用的啊
MD5消息摘要算法(英语:MD5 Message-Digest Algorithm),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密码散列函数,可以产生出一个128位(16字节)的散列值(hash value),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
对MD5算法简要的叙述可以为:MD5以512位分组来处理输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组又被划分为16个32位子分组,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后,算法的输出由四个32位分组组成,将这四个32位分组级联后将生成一个128位散列值。
1991年,Rivest开发出技术上更为趋近成熟的md5算法。它在MD4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带子"(safety-belts)的概念。虽然MD5比MD4复杂度大一些,但却更为安全。
这个算法很明显的由四个和MD4设计有少许不同的步骤组成。在MD5算法中,信息-摘要的大小和填充的必要条件MD4完全相同。Den boer和Bosselaers曾发现MD5算法中的假冲突(pseudo-collisions),但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被发现的加密后结果了。
(10)md5散列算法扩展阅读
MD5应用
MD5的典型应用是对一段信息(Message)产生信息摘要(Message-Digest),以防止被篡改。比如,在Unix下有很多软件在下载的时候都有一个文件名相同,文件扩展名为.md5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中通常只有一行文本,大致结构如:
MD5 (tanajiya.tar.gz) =
这就是tanajiya.tar.gz文件的数字签名。MD5将整个文件当作一个大文本信息,通过其不可逆的字符串变换算法,产生了这个唯一的MD5信息摘要。为了让读者朋友对MD5的应用有个直观的认识,笔者以一个比方和一个实例来简要描述一下其工作过程: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任何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指纹,这常常成为司法机关鉴别罪犯身份最值得信赖的方法;与之类似,MD5就可以为任何文件(不管其大小、格式、数量)产生一个同样独一无二的“数字指纹”,如果任何人对文件做了任何改动,其MD5值也就是对应的“数字指纹”都会发生变化。
我们常常在某些软件下载站点的某软件信息中看到其MD5值,它的作用就在于我们可以在下载该软件后,对下载回来的文件用专门的软件(如Windows MD5 Check等)做一次MD5校验,以确保我们获得的文件与该站点提供的文件为同一文件。
具体来说文件的MD5值就像是这个文件的“数字指纹”。每个文件的MD5值是不同的,如果任何人对文件做了任何改动,其MD5值也就是对应的“数字指纹”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下载服务器针对一个文件预先提供一个MD5值,用户下载完该文件后,用我这个算法重新计算下载文件的MD5值,通
过比较这两个值是否相同,就能判断下载的文件是否出错,或者说下载的文件是否被篡改了。MD5实际上一种有损压缩技术,压缩前文件一样MD5值一定一样,反之MD5值一样并不能保证压缩前的数据是一样的。在密码学上发生这样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MD5在密码加密领域有一席之地。
但是专业的黑客甚至普通黑客也可以利用MD5值实际是有损压缩技术这一原理,将MD5的逆运算的值作为一张表俗称彩虹表的散列表来破解密码。利用MD5算法来进行文件校验的方案被大量应用到软件下载站、论坛数据库、系统文件安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