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百年一遇的算法

百年一遇的算法

发布时间:2022-12-18 11:51:40

Ⅰ 洪水的多少年一遇是怎么划分的

洪水的多少年一遇是是按照洪水频率来划分的,如:洪水频率为1%,则为百年一遇洪水。

例如:百年一遇即在一百年内可能重现一次,累计频率为1%。按照自然规律,特大洪水出现次数少,一般洪水出现次数多,须根据长期实测资料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水文行业一般采用0.01%、0.1%、1%、10%、20%来衡量不同量级的洪水。洪水频率为1%,则为百年一遇洪水。

洪水频率即在多年时期内,该特征值等于或超过某定量的可能出现次数,也可折合成每一年内可能出现的概率,以百分数表示,其倒数即为“重现期”。按照自然规律,特大洪水出现次数少,一般洪水出现次数多,须根据长期实测资料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

(1)百年一遇的算法扩展阅读:

根据我国防洪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洪水等级划分标准重新进行了修订,按洪水要素重现期小于5年、5-20年、20-50年、大于50年,将洪水分为小洪水、中洪水、大洪水、特大洪水四个等级,具体如下:

1、洪水要素重现期小于5年的洪水,为小洪水;

2、洪水要素重现期为5年~20年的洪水,为中洪水;

3、洪水要素重现期为20年~50年的洪水,为大洪水;

4、洪水要素重现期大于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

洪水频率的作用:

1、估算洪水损失减少工程的经济效益。

2、在指定的目标超越概率水平下进行洪水控制措施的分级和设计。

3、建立水库运行准则,报告性能业绩。

4、建立泛滥平原管理规则,

5、制定地方土地利用管理规则

Ⅱ 请问如何知道50年一遇 100年一遇暴雨量的具体数值是多少 谢谢

水文上,“N年一遇”有个更科学的名称“重现期”。根据某地长期水文记录,
可以算出某量级的洪水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也就是洪水重现期。洪水重现期为百年,表示当地发生某量级洪水的概率为1%,那就是俗称的百年一遇洪水。不同地方概率为1%的洪水大小并不相同,常年干旱地区“百年一遇”洪水,搬到长江流域某支流就可能变成“五十年一遇”。政府在确定防洪建设规模和等级时,要参考当地的重现期。这样可以有效防洪的同时,避免过度建设。值得一提的是,“重现期”要假定“历史会稳定重现”。如果气候变化让一个干旱地方的雨水逐年增多,过去概率为1%的洪水就会慢慢变成2%,也就是“五十年一遇”。因此,在防洪抗旱决策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计算“重现期”,也应该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考虑进去。
“N年一遇”不是说每N年灾害就会发生一次,它只代表了历史上灾害的罕见程度。如果连续多年某地报道“N>50年一遇”的同种灾害,要么是当地气候发生改变,让原本罕见的灾害频繁发生,要么就是媒体滥用词汇。
因而,50年一遇只是某地的数据考察,只是出现50年一遇暴雨的地区,在历史上,出现这种雨量的仅仅1/50而已。例如某地,降水超过100ml的大雨在过去的100年中,有记录的是出现了2次,那么概率就是1/50,而今年又出现了100ml降水,那么就是50年一遇。
当然各地的降水不通,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可能100ml以上才算,而内陆地区50~80ml就可以算。N年一遇只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指标所表示的语言,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因地而异。
希望帮助到楼主!

Ⅲ 经常说的"百年一遇"或者"十年一遇"的洪水,请问这个十年,百年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1、十年一遇是指某河流在某个过流断面出现的最大洪水流量的平均概率为每十年一次,但并不是只有每十年才会出现这一流量的洪水,比如去年某地某个河流出现一次洪水其流量和洪峰被定为十年一遇,今年这一河流又出现洪水其流量与去年基本相等也是十年一遇,那么下次这条河流出现同一流量的洪水的时间可能就会为二十年以后甚至更长。但也可能某个河流连续几年每年都出现洪水,那么这几年过后很可能相当长时间都将会是枯水。
2、越是洪水的流量大其出现的频率也就会越小,可分为百年一遇大洪水,千年一遇特大洪水,或者是万年一遇罕见洪水。比如98年的长江全流域大洪水就为百年一遇,下次出现九八年那么大的洪水可能就会在一百年后,但也可能这几年连续出现一次五年一遇小洪水和十年一遇或又是百年一遇的洪水了,但今后就可能相当长的时间不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了,上推长江前次出现如九八年的洪水是在一九三四年。三峡工程的设计防洪标准是:能够抵御九八年那样的百年一遇洪水,当洪水到来时能够拦蓄住洪水,而不用启用下游的分洪区分洪;其大坝设计行洪能力是在千年一遇特大洪水到来时在下游荆江分洪区配合下能够确保武汉及下游平原土地不被淹:当万年一遇罕见大洪水到来时确保不溃坝,也就是水利专业上常说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其设计为:千年设防,万年校荷。再如黄河有二十多年没有发生洪水,所以出现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的洪水的机率也越来越大,这也就是人常说的:久旱必大涝

Ⅳ n年一遇怎么算的

身为水利工作者来说两句。N年一遇是通过适线法得出来的强度指标,概率的意义不大,因为通常一个流域的靠谱水文气象记录只有短短几十年。先用这些数据绘制频率曲线,再调参数使经验P—Ⅲ曲线适应频率曲线,从而推算洪水强度。这个重现期只是一个估值,是水工建筑物设计时的重要指标。实际上发生的概率受其他因素影响很多,有其现在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有可能年年遇到50年一遇以上级别的洪水。从长远来看,如果长时间洪水的强度增大,重现期计算结果将会改变,比如现在50年一遇的洪水强度到20年以后再计算会变成10年一遇也说不定。

Ⅳ 百年一遇的频率的计算

根据目前实测的系列(如历年最大24小时雨量),将系列资料从大到小排列,按公式计算各个值出现的经验频率,如有历史调查特大值资料,则按照历史特大值出现的年份计算经验频率。计算系列的均值、离差系数,偏态系数等统计参数,点绘系列经验频率点,根据统计参数来适线(我国一般采用PⅢ型曲线),根据适线结果来计算各个重现期的雨量值,百年一遇的值也是这样确定的。

Ⅵ 成语运算:( )年一遇x()折不挠=数以()计

1.(百)年一遇x(百)折不挠=数以(万)计

2.百年一遇

拼音:bǎi nián yī yù

解释:频率具有抽象的数学意义,如果某事件的发生与否事先无法预知,只有通过大量的实测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估算出现机率,这种机率称为经验频率,在水文计算中称“频率”。

3.百折不挠

拼音: bǎi zhé bù náo

解释折:挫折;挠:弯曲。 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桥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造句:他以百折不挠的毅力苦练了五年,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站在了世界最高处。

Ⅶ 百年一遇暴雨是如何计算,“百年一遇”暴雨有哪些

经常听一些的电视剧报道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暴雨”或者是“百年五十年一遇的大雪”之类的新闻,真的是五十或者是一百年才出现一次的大暴雨?很多人都发出质疑,在这一百年中肯定会出现不少的暴雨天气。是怎么定义真的是一百年才出现的呢?其实这个所谓的两百多年一遇的说法,纯粹是胡扯淡。

百年一遇暴雨是如何计算

今年是个“N年一遇”之年!刚进2010年北方就迎来“几十年一遇”的大暴雪,接着西南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旱,现在全国各地纷纷迎来“多少年一遇”的大暴雨,媒体报道从南到北多条河流最高洪峰“千年一遇”……有网友抱怨近年来,“N年一遇”频频出现,人们看到审美疲劳,甚至怀疑它是顶逃避责任的“堂而皇之的帽子”。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问:“N年一遇”到底是算出来的还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不是哪里都能使用“N年一遇”?N是不是可以无限放大到几千几万?

根据当地很长时间的水文历史记录,可以计算出某量级的洪水在这个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也就是洪水重现期。如果某量级的洪水重现期为100年,则表示当地发生此量级洪水的概率为1%,就是俗称的“百年一遇”洪水。政府在确定当地防洪建设规模和等级时,要参考重现期。这样可以有效防洪的同时,避免过度建设。值得一提的是,“重现期”要假定“历史会稳定重现”,而气候变化可能会让一个地方百年间“沧海变桑田”。在防洪抗旱决策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计算“重现期”,也应该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考虑进去。

洪水重现期的计算并不困难。在2007年高考中,湖南省的文科数学卷中就有这样一道题,要求按照某河流水位概率分布图,计算出该河流平均至少一百年才发生一次的洪水最低水位。这道题算的就是该河流“百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历史记录和统计方法都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因此N一般只取个大数,例如五十年,一百年。“N年一遇”针对的也是某个特定地区。长江流域某支流的“五十年一遇”

Ⅷ “百年一遇”指的是一百年只会发生一次的意思吗

不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某种数据起伏,取其中一段范围。百年一遇一般是指某种灾害,或者现象。简单点说就是某个事件在某个地方,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次数最大值。

一、某种数据起伏,取其中一段范围。

百年一遇就是某个事件在某个地方,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次数最大值,再说简单点,一条公路上,无数量车在公路上行驶,有的车出现1次,也有2次,但是有一辆车在1个小时内的某个特定时间重复出现的无数次,那么在这个时间段出现的这辆车的事件,就可以称之为1小时难遇,放大点说就是百年一遇。

对于百年一遇,你们有什么见解的吗?评论告诉我。

Ⅸ “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是个什么意思

指五十、一百年内出现过、发生过的事情

Ⅹ 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的灾难,水灾等是怎么计算的

关注这个问题很久了,作为“业内”人士,我觉得有责任把这个概念澄清,但一直没有找到完美的数据例子,故而拖延至今——虽然现在依旧没找到好例子,但我可以先把重要部分解释一下。
(补充和更新的内容只为深入探讨而加;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这些内容实属画蛇添足)
(建议专业人士需要参考点二崽子对本问题的回答,非常的专业详细,当中有实践的例子。)
(感谢诸多内行人士指点,让本文越来越严密。但希望对本文提出质疑前,先查看给出来的引文和链接。)
首先,“百年一遇”就不是100年只能发生一次的意思。
什么叫“百年一遇”。表面的意思是统计上认为100年才会发生一次的事件——这就叫望文生义。“百年一遇”在专业上的实际含义却是“任意一年内都有百分之一发生概率的事情” (原此处下雨的例子不准确,故删。感谢匿名网友)
这个“百年一遇”是中文翻译后将词义扭曲加重的例子。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100-year event这种概念用于风险评估,目的是评价“在百分之一概率事件下,工程项目的可靠性”。相应的其实还有10-year, 50-year, 500-year 和1000-year的使用——全部都是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500分之一,1000分之一发生概率的意思。
“百年一遇”绝对不是100年内只发生一次的含义。 对于100-year event更合理的翻译应该是“100分之一概率事件”。
“百年一遇”是一个极易让人望文生义而导致误解的词,媒体和某些“专业人士”滥用专业词导致了这种误解。即使专业领域里中常识的“百年一遇”在引用至公共媒体的时候至少需要做一个转换。
=====更新 1 ===========
中文中有两个常用词“千载难逢”和“百年不遇”,意思都是极为罕见的事件。然后当我们把100yr event翻译成“百年一遇”的时候,极容易让人与经验中的“千载难逢”和“百年不遇”关联起来,误认为100-year event是个“极为罕见的事件”,事实上却不罕见。 在英文中的100-year event是个专业术语,而常用语当中没有含有“100-year”来表述罕见的短语(英文中用One in the blue moon表示千载难逢),当在专业领域使用时不会让人误解,流入日常生活时候的误解也明显少很多,中文则不然。有人提出“百分之一概率事件”对于公众理解问题并不比“百年不遇”好。 这个我承认,翻译水平太有限,我未能想出更好的翻译来。将之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未知“百一事件”或者“百年事件”如何? 尽管不完美,依旧将这些词反复使用于本文,加引号以示其特殊。
HeyJo建议了“年百一遇”,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一段话:
In the 1960's,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decided to use the 1-percent annual exceedance probability (AEP) flood as the basis for the National Flood Insurance Program. The 1-percent AEP flood was thought to be a fair balance between protecting the public and overly stringent regulation. Because the 1-percent AEP flood has a 1 in 100 chance of being equaled or exceeded in any 1 year, and it has an average recurrence interval of 100 years, it often is referred to as the "100-year flood". The term "100-year flood" is part of the national lexicon, but is often a source of confusion by those not familiar with flood science and statistics.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同样也指出英文的100-year event当中使用的这个回归期(Return period)会造成误解,而建议使用超越概率(Exceedance Probability)来代替。
专业人士参考: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by David A. Chin, Prentice_Hall, 2000, 第257页,和 Hydrology handbook, by ASCE, 1996. 第8章Flood, 第483页。如果需要,我可以提供第8章的PDF文件。
=====更新 1 结束===========

其次,“百年一遇”事件经常发生。


第三,所谓的100-year 事件强烈依赖已有观测数据。
以降水量为例,20 mm/hr 的降水量对于某些沿海地区来说,可能只是5-year事件,但这个数值如果放在干旱地区,可能就是1000-year事件了。某一数值是属于“多少年事件”,都是依赖已有的降水观测数据。若10 mm/hr降水量是某A城市的“百年一遇”时,说明降水大于10 mm/hr在统计上是1%概率事件,但如果发现连续多年都有10mm/hr事件持续发生,那么就需要立即更新统计参数,将近10年的降水状况也加入统计参数的计算,然后结果就是10 mm/hr降水可能变为"10年一遇(10%概率)"或者是“20年一遇(5%概率)”了。 所以,持有的观察时间序列越长,这个概率值也就越准确。
=====补充 1 ===========
“百年事件”的数值会随自然状况的变更而波动。 例如,如果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降水和气温的的“百年事件”的波动范围变大,意味着某些更大的降水,可能引来更大更高频率的洪水某一数值的“百年事件”的发生频率会增高;也可能某些地区气温升高却降水减少,带来更多“百年事件”的干旱。
除过气候的自然变化之外,人为影响也会影响“百年事件”。 同是“百年事件”的大降水并不一定就引来“百年事件”的洪水,因为受土壤吸水能力,蒸散发能力和河道输水能力而决定。 例如,2014年的凤凰古城被淹,诸多的专家认为是由于凤凰古城两岸被过度开发造成;占用河道,滩涂,岸坡以及大量设计不合理的风雨桥都是人为造成如此大洪水的原因。从任何水文或工程(Hydrology,Water resource engineering 或 Open channel hydraulics)的教科书上,都可以分析出这个结论——当然具体分析需知其上游水库放水和之前多月降水情况确定。
在不同的洪水量之下,河道两岸被淹的范围不同;如下图所示在100-yr,500-yr和1000-yr的洪水下淹没范围不同。凤凰被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量的建筑已经修建于有较高洪水风险的范围内,不仅危及自身,同时增大了洪水量。
40年前Victorov, P.的文章 "Effect of Period of Record on Flood Prediction." J. Hydraui研究使用不同长度的观测数据对于10yr, 50yr,100yr-event的洪峰值估算的影响,有研究兴趣的人应该读过。
=====补充 1 结束===========

第四,不同地区发生“百年一遇”事件的概率相互独立。
任何一个地区的“百年一遇”事件都独立于另一地区的事件。 也就是说,当河北发生“百年一遇”事件的时候,很可能北京也发生了另一个“百年一遇”事件。 假如,你在连续几年的新闻里听到多个地方都发生了一次“百年一遇”事件,不用太怀疑,这种事情的概率很高。
由第三,第四条衍生另一个结论:不同地区的“百年一遇”数值不能互换。
PS:这条PS给有专业背景、看问题认真或者爱挑毛病的朋友。
地理学有条公理:距离越近越相似。 意味着,这里所说的“地区”存在地理上的相关性,意味着这种所说的“独立”并非绝对独立。

阅读全文

与百年一遇的算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in10原始解压软件 浏览:319
阿里程序员的老家 浏览:258
量子加密银行 浏览:193
命令方块获得指令手机 浏览:499
学习结束感言简短程序员 浏览:398
android关机闹钟实现 浏览:968
鼠标一键打开文件夹设置 浏览:161
程序员看过来我想静静搞笑视频 浏览:370
curlphp爬虫 浏览:874
python按日期循环 浏览:110
php三个等号 浏览:760
培训班出来的程序员解决问题很差 浏览:963
程序员那么可爱25集 浏览:753
服务器地址和ip地址一样不 浏览:664
php中括号定义数组 浏览:602
php打印堆栈 浏览:516
华为adb命令行刷机 浏览:965
人像摄影pdf 浏览:761
解压文件密码怎样重新设置手机 浏览:1002
高考指南pdf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