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小邹财经指标源码

小邹财经指标源码

发布时间:2022-12-19 20:45:42

⑴ 邹传教的学术观点

代表性科研成果和学术观点主要有:
1.专着《市场财政学》(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该着作在全面分析市场经济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财政的运行机理,认为:在这种全新的经济体制下,财政,就其实质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公共财政”,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市场财政”的概念,并最早以“市场财政学”命名该学科。
2.专着《管理财政学》(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该着作提出了“管理财政”的概念,并首次以“管理财政学”命名该学科,强调“财政”、“财政管理”、“管理财政”是三个不同的经济范畴,认为“管理财政学”是以财政分配主体——国家自身,即国家内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管理科学。
3.专着《财政学研究》(上册:理论部分、下册:实务部分)(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年)。该着作(上册:理论部分)收入了作者有关“财政本质”、“财源理论”、“财政收支”、“税收理论”、“税收征管”、“调控政策”、“预算体制”等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论文50篇。该着作(下册:实务部分)即“财政管理学”是以国家财政管理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认为“国家财政本身就是一种社会集中性的宏观管理”,它主要研究和阐述国家财政计划管理、法规管理和日常业务管理等基本原理和财政规章制度。
4.专着《财政基础理论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该着作是作者多年来对财政基础理论有关专题所作的探索和研究,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马克思的整体分配观””、“财政本身是一种宏观经济管理活动”、“国家预算不是财政分配范畴而属于财政管理范畴”、“财政收入‘超速’增长的必然性”、“税与税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等一系列观点。
5.专着《中国财政政策取向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该着作主要研究了我国当时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我国加入WTO的财政政策调整、西部大开发的财政政策和我国证券市场税收政策的改革与完善问题。
6.专着《公共财政与高校财务改革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该着作以高校财务管理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到实践对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高校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当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7.专着《金融安全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该着作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实现金融安全”作为专门研究对象。
8.论文《论马克思的整体分配观》(《当代财经》1995年第3期)。该文在全面分析马克思社会必要扣除原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的整体分配观,认为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原理应该是“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占有产品”的理论。该文发表后被《理论经济学》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并获江西省社会科学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江西省首届润田经济学三等奖。
9.论文《财政体系新论》(《当代财经》1994年第6期)。该文提出了复合财政体系的观点,认为从不同角度看,财政具有“分配关系”、“计划管理”、“分配范畴”、“分级运行”等四种不同的构成体系。
10.论文《关于财政收支平衡观念的新探索》(《经济问题探索》1988年第2期)。该文首次提出了现实中财政收支永远相等的观点,认为现实中的财政收支是恒等的,不存在“财政结余”,也不存在“财政赤字”。该文发表后被《新华文摘》1988年第5期和《财政研究资料》1988年第43期转载,并获云南省财政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11.论文《创立“应税人”范畴势在必行》(《当代财经》1995年第11期)。该文建议创立、宣传并正确使用“应税人”这一全新的财政范畴。
12.论文《建议取消企业所得税》(《改革与战略》1998年第2期)。该文提出了我国企业所得税税制改革不应是合并与完善,而应当是在适当调整增值税或消费税等流转税税负或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前提下,彻底取消企业所得税的税制模式和改革思路。
13.论文《个税改革:“小康”之前免税——建议个税3200起征》(《当代财经》2003年第9期)。2003年我国个税起征点为800元/月(2006年提为1600元,2008提为2000元,2009年提为3500元),该文根据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提出个税改革起征点应按“小康标准”确定,建议实现“小康”之前免税,把个税起征点定为3200元。
14.论文《取消“减免税”势在必行》(《云南税务》1992年第9期)。该文在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决定取消减免税前两年就提出了取消“减免税”规范税制的改革建议。
15.论文《试论民族自治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该文提出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充分体现民族财政“民族性”、“自治性”和“地方性”三大本质属性的改革设想。该文获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全国民族地区财政理论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16.论文《深化国企改革必须解决五大问题》(《涉外税务》1998年第5期)。该文认为国企改革必须解决“资本布局”、“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财务秩序”、“评价体系”等五大问题。
17.论文《论公共财政理念》(《南昌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该文认为,理念决定改革思路。公共财政本质上包含了“弥补市场缺陷”、“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民主决策”、“依法规范理财”和“接受公众监督”五大理念,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必须充分体现公共财政理念。
18.论文《定位与监督: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两个核心问题》(《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该文提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框架必须切实解决“政府职能定位”与“公共财政审计监督”这两个核心问题。该文发表后被《财政与税务》200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词条标签:人物,当代,学者,财政学

⑵ 熊德平的科研成果

(1)《农村科技咨询》,编委,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
(2)《统计学解题分析》,参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3)论统计数字的全面质量管理,《江苏农垦》,1990年3期。
(4)《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参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
(5)《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理论与实践》,主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年。
(6)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对统计工作的影响,《江苏农学院学报(社科版)》1992年。
(7)论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涵义,《江苏农学院学报(社科版)》1993年。
(8)投资项目分析成本和效益指标的含义及计算范围浅析,《江苏农垦科技》1993年统计专辑。
(9)论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建立与建设,《高教研究》1993年2期。
(10)扬州集贸市场发展与现状分析,《扬州工商》1993年,扬州集贸市场研究课题专辑。
(11)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应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江苏农学院学报(社科)》1993年版。
(12)《江苏三高农业概论》,撰稿,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投资地位与职责,《投资经济》1994年3期。
(14)《企业经营管理学》,副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15)《西方经济学》,参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
(16)《现代农村经济学》,副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年。
(17)优化种植结构 发展“三高一创”农业,《农业技术经济》1997年第6期。
(18)广陵区第三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与潜在优势及其对策建议,《理论与实践》1996年2期。
(19)实现农业平等贸易的障碍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1997第4期。
(20)金融创新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扬州大学税务学报》1997年4期。
(21)《企业经营管理学》,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年。
(22)市场发育与企业组织创新,经济体制改革》1999(S1)。
(23)论创新‘创新体系’,《求是学刊》1999年1期。
(24)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涵义与政府职能,农业经济》2000年10期。
(25)论农业早我国加入WTO中的地位WTO对我国农业的深层影响》《农业经济》,2001年第5期。
(26)企业理论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启发,《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年1期。
(27)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内在动力的经济学分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1期。
(28)利率决定:马克思利率理论与现代西方经济学利率理论比较,《理论与实践》2002年1期。
(29)《现代农业经济学》,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0)现代农业经济学:涵义与构建初探,《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10期。
(31)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经济》2002年11期。
(32)WTO下农业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与调整关键和方向》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2002年第4期。
(33)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农业经济》2002年第8期。
(34)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问题与基本对策》《农村经济》,2002年7期。
(35)我国所有制改革历程的制度经济学探索》《求是学刊》2002年第2期。
(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所有制关系探索,《扬州大学学报(人社)》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0期。
(37)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涵义、关键、问题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6期,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10期转载。
(38)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年6期。
(3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定义与建议,《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10期
(40)市场经济中“法”与“德”的经济学解释》《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3年2期。
(41) 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的逻辑,《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8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同年10期全文转载。
(42)我国金融产业诚信化发展战略研究,《海南金融》2003年第6期。
(43)我国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44)论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10期,
(45 )金融产业规模化发展问题研究,《上海金融》2003年10期
(46) 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2期。
(47)《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 参着.
(48)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第6期 。
(49)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及其培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2004年第3期 。
(50)农户信用评估系统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运筹与管理》2004年第5期 。
(5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约束与支持《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4期 。
(52)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管理世界》2004年第5期 。
(53)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2期。
(54)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2期 。
(55)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经济研究》2005年9期。
(56)《农村金融学》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57)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理论-调研-实践——扬州市社会科学课题成果集》黄山出版社2005年。
(58)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 《重庆社科规划要报》2005年第1期,总第1期。
(59)政府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关系、机制与行为选择,2006年1期《农村经济》。
(60)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比较及关系,《农村经济》2006年2期。
(61)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中国软科学》2006年2期。
(62)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制度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2期。
(63)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内部刊物《参考》(秘密)2006年3期。
(64)推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2006年3期(机密)。
(65)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与基本特征的思考,《生产力研究》 2007年2期。
(66)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发展战略与思想认识,《开发研究》,2007年1期。
(67)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2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12期。
(68)中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9期。
(69)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协整检验和因果分析,《经济地理》2008年5期。
(70)“十五”期间各地区农村资金配置效率比较,《统计研究》2008年4期。
(71)《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72) 论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创新——基于形象与流程再造的视角,《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年3期。
(73)加快产业组织创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软科学要报》2010 年1期,总168期
(74)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6期
(75)安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10年第2期
(76) 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基于1983-2008年时序数据的分析与检验,《世界农业》2010年11期,P29-33
(77)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差异,《经济地理》2010年12期;
(78)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国际收支——基于1983-2009年数据邹检验基础上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2期P61-67
(79)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汇编(第二集)》2006年,社科文献出版社
(80)财政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数量安全的效果评价《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12期p84
(8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中国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ISSN1007-6964;CN31-1048/F 2011.6p16-22
(82)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治理困境与解决对策《农业经济问题》ISSN1000-6389;CN11-1323/F 2011.8p57-61
(83)地理标志保护、特色优势产业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闽浙两省的调查分析《农业经济问题》ISSN1000-6389;CN11-1323/F 2011.9p47-52
(84)尹成杰主编《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第一版。促进农业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篇:中国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2/2
(85)中国农村金融效率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基于1982-2009年的实证。中国软科学,1/3;2011.10。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86)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贡献的综合估计。科学学研究(ISSN1003-2053 CN11-1805/G3 )2/2;2011,11p1651-1658
(87)中国地区科技效率的组合测度研究。科学学研究(ISSN1003-2053 CN11-1805/G3 )2/3 2011,08p1141-11147
(88)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政策背景与效应——基于制度分析框架的回顾与总结。税务经济研究(CN-1824/F),2011,04p75-81,2/2.
(89)企业融资交易的契约安排——一个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 审计与经济研究,ISSN1004-4833 CN32-1317/F 2012年第2期(双月刊,三月)P89-97,2/2
(90)台湾农民创业园:三化同步战略的重要实践与策略选择。闽台关系研究,内部资料,季刊,2011年3期,3/3
(91)无效率损失下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理论贡献。现代财经。ISSN1005-1007 CN12-1387/F,2012年2期,2/2
(92)黄祖辉主编《中国三农问题解析:理论述评与研究展望》《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p212-228)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
(93)程刚编着《新城发展路径选择》的《第22章财政发展战略与体制机制》《第23章金融发展战略与体制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94)程刚主编《中国撤县建区的新探索:宁波鄞州模式实证研究(2002-2012)》的《第16章撤县建区的金融体制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95)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实践与策略选择《台湾研究》2012年第2期,3/3
(96)中国金融发展的渔业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的视角《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3期
(97)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金融发展研究》2013年第1期
(98)金融规模、金融调控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8期
(99)地理标志保护视角下的山区特色产业现代化研究——以衢州椪柑为例《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2年6期
(100)人力资本、就业状况对农民工储蓄行为的影响 《金融监管研究》2013年11期
(101)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产品对外贸易研究——1982-2009年数据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期。
(102)

阅读全文

与小邹财经指标源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s型命令 浏览:23
php年薪5年 浏览:67
如何上网上设个人加密账户 浏览:44
linux打开ssh服务 浏览:78
微信位置可以加密吗 浏览:470
算法蛮力法 浏览:438
随机排练命令 浏览:147
python多进程并发 浏览:41
安卓软件安装如何躲避安全检测 浏览:647
奇幻潮翡翠台源码百度云盘 浏览:187
什么软件可以免费pdf转word 浏览:15
php正则表达式大全 浏览:394
androidntp时间 浏览:299
轮机长命令簿英文 浏览:148
oppo铃声设置被加密怎么处理 浏览:548
粤苗app图形验证码怎么填 浏览:899
管家婆架设云服务器 浏览:254
php的登录界面代码 浏览:997
php开发客户端 浏览:998
theisle测试服怎么搜服务器 浏览: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