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简述以太网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
CSMA/CD的基本原理是:
每个节点都共享网络传输信道,在每个站要发送数据之前,都会检测信道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发送,否则就等待;在发送出信息后,则对冲突进行检测,当发现冲突时,则取消发送。
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解释:假设有这一层楼,两旁住了几十户人,中间只有一条仅供一人同行的走道。我们看情况会怎么样:
1、当这些住户要经过走道出来时,首先探出头来看看走道上有没有人(这就是载波监听),如果没有,就通过走道出来;
2、如果走道上有人走,那么就一直盯着走道,直到走道上没人时再出来(1-坚持监听算法);
3、如果有两人同时看到走道上没有人,而同时走向走道(冲突检测),则两个人发现时就马上回到自己屋里。在整个协议中最关键的是载波监听、冲突检测两部分。
(1)csmacd算法扩展阅读:
CSMA/CD协议的特点:
CSMA/CD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它起源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开发的ALOHA网所采用的争用型协议,并进行了改进,使之具有比ALOHA协议更高的介质利用率。主要应用于现场总线Ethernet中。
另一个改进是,对于每一个站而言,一旦它检测到有冲突,它就放弃它当前的传送任务。换句话说,如果两个站都检测到信道是空闲的,并且同时开始传送数据,则它们几乎立刻就会检测到有冲突发生。
它们不应该再继续传送它们的帧,因为这样只会产生垃圾而已;相反一旦检测到冲突之后,它们应该立即停止传送数据。快速地终止被损坏的帧可以节省时间和带宽。
㈡ csma协议有几种算法
csma协议是指csma/cd网络协议退避算法,算法有三种:
1、不坚持CSMA协议。
2、I-坚持CSMA协议。
3、P-坚持CSMA协议。
㈢ 简述CSMA/CD的工作原理。
CSMA/CD载波监听/冲突检测,属于计算机网络以太网的工作类型,即在总线上不段的发出信号去探测线路是否空闲,如果不空闲则随机等待一定时间,在继续探测。直到发出型号为止。CSMA/CD工作原理
:在Ethernet中,传送信息是以“包”为单位的,简称信包。在总线上如果某个工作站有信包要发送,它在向总线上发送信包之前,先检测一下总线是“忙”还是“空闲”,如果检测的结果是“忙”,则发送站会随机延迟一段时间,再次去检测总线,若这时检测总线是“空闲”,这时就可以发送信包了。而且在信包的发送过程中,发送站还要检测其发到总线上的信包是否与其它站点的信包产生了冲突,当发送站一旦检测到产生冲突,它就立即放弃本次发送,并向总线上发出一串干扰串(发出干扰串的目的是让那些可能参与碰撞但尚未感知到冲突的结点,能够明显的感知,也就相当于增强冲突信号),总线上的各站点收到此干扰串后,则放弃发送,并且所有发生冲突的结点都将按一种退避算法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然后重新竞争发送。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CSMA/CD的工作原理可用四个字来表示:“边听边说”,即一边发送数据,一边检测是否产生冲突。
㈣ 简述CSMA/CD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1) 若媒体空闲,则传输,否则转(2)。
(2) 若媒体忙,一直监听直到信道空闲,然后立即传输。
(3) 若在传输中监听到干扰,则发干扰信号通知所有站点。等候一段时间,再次传输。
以上原理可以通俗理解为:“先听后说,边说边听”。
㈤ 简述CSMA/CD协议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规则
CSMA/CD算法: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止,重新发送。
CSMA/CD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1)确定基本退避时间(基数),一般定为2τ,也就是一个争用期时间,对于以太网就是51.2μs
2)定义一个参数K,为重传次数,K=min[重传次数,10],可见K≤10
3)从离散型整数集合[0,1,2,……,(2^k-1)]中,随机取出一个数记做R
那么重传所需要的退避时间为R倍的基本退避时间:即:T=R×2τ。
4)同时,重传也不是无休止的进行,当重传16次不成功,就丢弃该帧,传输失败,报告给高层协议
㈥ 交换式以太网是否还需要csma/cd算法
我个人的理解是:csma/cd,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的实质是“载波监听”和“碰撞检测”,这两个分别是针对终端设备(即主机)在发送数据前和后要检测信道的,所以要遵守协议的是接入集线器或交换机的接入设备,而不是集线器或者交换机,因为发送数据的是设备本身,做出停止和继续发送数据活动的也是接入设备本身。不管是共享总线以太网(也即集线器以太网)还是交换式以太网,只要接入设备的软件、硬件和网卡等都不做任何改动,所有接入设备继续使用csma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