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对陌生人社交的系统分析
这里对社交的定义,是两个个体,由于能够互相满足对方的某一部分需求,在某个特定的时机下进行连接,而共同进行某些活动。多人社交由多个双人社交组成。
我们可以根据目的对社交活动进行分类,亲密关系(包括爱情、性伴侣等强排他性的关系,强感性关系),朋友关系(非排他性或弱排他性的关系,感性关系)、其他关系(例如为了掌握资源而发展的所谓人脉,弱感性关系)。在互联网陌生人社交这一领域内,这里只讨论前两种。
社交的最基础元素,可以拆解为:供需关系,连接,活动。
先把公式抛出来
一、 人们在社交中的需求和供给
上述三个元素中,最核心的是供需关系,需求是一切社交的原动力。供需关系的达成这时社交的基础。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在社交这个市场中,供需关系是什么样的。
分析这个问题,要从社交市场中的商品开始,社交市场中有哪些商品,也就是人们想从社交活动中获得什么。
1.常见的供给和需求
这里将社交关系中的常见供需分为两类:
1)社会认同&自我认同
外表被认同:颜值、身材
特质被认同:各种美好的特质,比如有趣、聪明、努力、有正义感
技能被认同:比如摄影、烘焙
掌握资源被认同:比如金钱、资源
…
我们可以把以上供给称之为常见的社交货币
这些常见的社交货币可以看作是用户画像的一部分
2)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瞬时的,因为某个话题或者某个观点产生共鸣,这种关系的典型特征是,一次对话结束后,不会有第二次对话,不建立好友关系,这里的一次对话,可以是几秒钟,也可以是几十分钟,当然随着时间的延长,建立起非瞬时关系的可能性更大
情感共鸣:双方对某个话题或者某个观点产生共鸣,并且有一定的输出表达的能力
第二种是,相对长期的,非瞬时性的关系的建立
性:性吸引力(外表、身材、其他幻想制造方式)
陪伴:对方拥有一定量你所想要的社交货币,以及时间
对其他社交货币的追求:其他社交货币
这里要说明的是,时间不能算一种社交货币,时间算是社交货币的一种系数或者计量单位,你的时间和吴彦祖的时间,价值能一样吗
2.社交市场中的供需关系
和现实世界资源分布情况相似,在社交市场中,资源和对应的人数是呈两个金字塔分布的,资源是倒金字塔,对应的人数是正金字塔,所以社交市场是一个绝对的卖方市场。
用户人数 :取决于推广和运营
单位用户持有货币数量 :即用户的社交价值,这一点是最难提高的,人的自我价值提升何其难也
有效展示率 :这个比较有意思,需要提供工具或者设计有效的方式,帮助以及引导用户展示其拥有的社交货币,有意思的点在于,人可能会展示自己并未拥有的东西,比如美颜相机,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称之为社交市场的泡沫
可信度 :由于泡沫的存在,也就有了可信度这个概念,比如我po一张我和特朗普勾肩搭背的照片,我牛不牛逼,牛逼,你信不信,不信,这种时候即使我展示的社交货币数量大,但是由于可信度太低,有效社交货币数量还是很少
在具体的产品运营中,产品的投放推广运营共同决定社交市场的有效货币数量以及用户持有的有效货币的分布情况,如何基于用户画像和匹配策略来使社交货币达到资源最合理的配置,就看社交怎么连接了。
这里还想讨论一下的一个点是,为什么颜值社交在陌生人社交中的地位如此重要。
无论是哪种社交货币,展示的难易程度和展示者的展示能力,决定了我们更容易看到哪种社交货币。这也是为什么微信朋友圈,以图片(视频)为主,而不提倡文字,承载的信息量是一方面,但是表达难易程度和表达的效果是更主要的因素。这里图片和视频又有不同,视频的信息量大,但是信息量大不一定表达效果就好,图片和视频的差异,正如文字和语音的差异,语音和视频往往更真实,而人们喜不喜欢真实,是要看具体的场景的。所以对于陌生人视频社交,我认为它只能作为一种提供给特定用户的玩法,而无法推广给普罗大众。对社交产品来说,提高用户的展示能力是不现实的,只能想办法,如何降低用户的展示门槛。
二、 社交的连接方式
社交中的连接,本质上可以看作社交市场中,供给方和需求方交易的达成。下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陌生人社交中连接关系难以建立。
建立连接,可以理解为要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划重点, 同时,两个问题。
1)你是什么样的人?
2) 你喜欢什么样的人?
第一个问题,就已经基本放倒目前所有的社交产品了,用产品的话来说,就是建立起丰富立体的用户画像。作为社交产品,目前收集用户信息的渠道真的乏善可陈,用户主动选择的标签、参与的话题,进一步的基于各种行为抽象出的标签、基于发布内容语义分析抽象出的标签,能收集到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其本质原因在于,有效地展示自己是一件高门槛的事情。在用户画像普遍缺失的情况下,是很难建立连接的,这又造成了用户发出的讯号很难得到有效回应,用户更没有发出讯号的动力,正反馈很难建立起来。
用户画像的建立,通常依赖于信息的收集以及行为的分析,在社交软件里,用户缺少提供信息的动力,用户行为也比较简单(聊天、发帖、参与话题等),
针对这个问题,目前的社交软件使用的解法我不太了解,我推测有通过对社区话题的运营收集信息,至于通过语义分析收集信息,理论上是可行的,实际上不知道应用到了什么地步。
第二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没什么进展的时候,第二个问题更是无从谈起。这里只谈一下对理论上解法的一点想法。首先,你喜欢什么样的人,其实不是一个好的问题。更好一点的问题应该是,你会因为什么原因,愿意做出和对方建立连接的尝试。但是,相较人的复杂性,已有的用户画像往往只是这个人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用户的偏好需要在不断地和其他用户产生连接的过程中被发现,算法应该是探索性较强的。
连接意愿度 :这里借用从俞军老师那里学到的理论,一样东西对你重不重要,不是问你想不想要,而是看你愿意为它付出什么,这里付出的东西可以是很多种,比如付费会员和道具,比如summer要求上传你证明学历的信息,比如Real如我要求你人脸扫描,这些不仅仅是商业变现方式,或者圈定目标用户的手段,它其中的一个目的可以理解为鉴定并筛选连接意愿度强的用户,甚至我猜测,在Soul这种把匹配连接作为主要手段的产品中,用户的动态数量、质量、连接的行为等数据,都会被量化,并产生相应的权重,进而在匹配中得到应用。同时在陌生人社交里,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在这里,人们对于和陌生人建立连接的意愿度是相当高的,只要双方有可建立起连接的点。同时,连接的意愿度是双向的,匹配模式的优势之一就是在此刻,双方都是有较高的连接意愿度的。社交产品的feed流分发策略,有时间序和个性化推荐,时间序跟情感强相关,通过此刻共情,产生强烈但不稳定的社交意愿,个人化推荐跟用户画像强相关,注重的是兴趣,产生不那么强烈但更稳定的社交意愿。两种形态都存在,但由于目前社交产品的用户画像比较单薄,大多以时间序为主。
连接门槛 :触发连接,用户需要的操作。还是拿Soul举例子,Soul之所以在陌生人社交中做的不错,我认为可以总结为几点:1)通过强调非颜值社交,对抗探探式的刷脸模式,尝试勾勒出用户之间更多可能产生连接的点,这一策略能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是,在社交市场中,掌握大量颜值社交货币的是极少数人,大部分人的需求在刷脸模式中无法得到满足;2)主打匹配这一产品形式,将连接门槛几乎降低为0,虽然我知道匹配到能跟我聊起来的人是小概率事件,但是点一点发起匹配实在是太简单了啊,这和抖音的上下滑动本质上是一样的,极大降低使用门槛;3)通过有力的推广,获得大量用户,增加整个社交市场的有效货币数量。
连接次数 :这是陌生人社交比较特别的一个参数,在其他具有陌生人社交功能的产品中,例如豆瓣,是没有关于连接次数的设计的,只有在陌生人社交的语境下,人们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某个“人”,而不是某本书,某个话题等等。为了追求整体的连接效率,个体的连接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对于某种连接方式,它取决于用户的数量、总体的连接次数、总体的连接质量等各种因素,还是拿Soul举例,为什么普通匹配对普通用户不限制次数,而语音匹配是需要付费增加次数的。因为参与普通匹配的用户基数够大、交流门槛更低、用户期待更低,而语音匹配,参与人数本就不多,交流门槛更高,用户期待更高,需要更好地通过用户甄别来控制语音匹配的质量,避免高期待与差反馈对参与匹配的用户造成体验伤害。你愿意付费,那么就说明相比于不付费的用户,你愿意为这次匹配付出更多,匹配的质量也就会更高,普通用户每天限定的次数,也是为了让普通用户更加珍惜每一次匹配的机会。这绝不仅仅是商业变现的手段,任何一个产品,如果无法达到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平衡,是一定会扑街的。
除了匹配这一连接方式,广场、推荐、发现、话题、社区都是对匹配这一连接方式的补充,因为受限于用户画像和算法能力,再加上人本身行为的复杂性,可预见阶段的所谓智能匹配不可能帮你找到真命天子(女),或者说,在各种现实约束条件下,你们双方能够接受彼此的那个比较合适的人。
单次连接的质量 :取决于社交货币与需求达成连接的契合度,连接后活动的有效性。
社交货币与需求达成连接的契合度,也就是根据两个人的画像,两个人的匹配程度。匹配策略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这里举几个例子:1)要尽量使全局的匹配质量达到最优,举个例子,有6个人,2个交流能力很强,2个交流能力一般,2个交流能力很弱,是强强、中中、弱弱,这种匹配方式的全局匹配质量高,还是强中、强弱、中弱,这种匹配方式的全局匹配质量高;2)考虑匹配度的同时,要探索用户的其他标签;3)要考虑用户的生命周期,例如新用户和老用户,不同的活跃程度所采取的匹配策略应该是有差异的;4)两个人的匹配中, 匹配的策略,除了同一事物的感兴趣程度(潜在连接点),聊天的意愿(连接的可能性)、输出的能力(连接的能力)、双方整体画像的匹配度,都要考虑,毕竟在陌生人社交的语境下,潜在连接点只是最基础的,最终还是要看,彼此对这个“人”感不感兴趣。
三、社交的活动内容
陌生人社交,在前期,由于缺乏信任,基本只能是线上活动,社交产品又决定了,内部只能是模式很轻的活动,比如小游戏,但是小游戏无法有效展示更多的社交货币,这就决定了,小游戏无法作为产品的核心点,而只能作为一种无关紧要的辅助工具。
陌生人社交的活动,在社交产品本身,基本就是聊天。然而语言只是一种信息媒介,它有着明确的使命,就是信息的表达和交换:1)展示社交货币;2)展示需求;3)用户画像信息的收集
人们在实际的聊天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只表达需求,而疏于展示自己的社交货币。
举个例子,你匹配到一个人,她主页第一张照片是看起来很好吃的火锅,你打了一句话“哇这个串串看起来很好吃”,请问,你让人怎么回?这就是典型的只展示需求。那么什么叫展示社交货币,你接着说,“我们家附近有一家火锅,超好吃的”,这就叫展示社交货币。
对于产品来说,尝试去改变用户是愚蠢的,人是很难改变的,提升就更难了。能做的事情是帮助用户提升动机,并且降低门槛。
提升动机方面,例如对潜在的连接点、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对方的标签进行展示,其根本还是用户画像的丰富程度。
降低门槛方面,帮助不知道开启什么话题的用户找到话题,帮助不知道如何开启话题的用户开启话题。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设计玩法,玩法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开启话题,二是收集用户信息。举个例子,如果双方都没有照片,可以在征求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开启一个小游戏,双方共同完成之后,交换照片。即可以创造话题并满足双方的好奇心,又可以收集到用户的颜值信息。考虑到这种玩法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要求提前各自上传一张照片,系统监测是不是人的照片,在照片交换完成后,也可以针对使用虚假照片的行为进行举报。第二个方向是智能的系统帮助,这又依赖于丰富的用户画像,在这个基础上,系统可以针对双方的社交货币和需求,提供一些好的话题。
说是系统分析,也只是尝试抽象出自己的思维框架,识浅言拙,请多指教。
㈡ 陌生人社交分析:陌陌、探探、觅伊、Soul,谁主沉浮
从现阶段来看,社交大概分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熟人社交产品以腾讯的微信、QQ为代表,陌生人社交产品就比较多了,诸如陌陌、Soul、觅伊、探探等。
社交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关系链+信息传递+互动!
陌生人社交相对于熟人社交是建立在弱关系链上的信息传递行为,在额外经过筛选、匹配、破冰、关系建立等环节后,才能进入正常的社交路径。
一般来说,玩陌生人社交app的用户主要有四点需求:
1、认识更多的人,交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2、纯粹地想找人聊天倾诉,抒解一下内心的郁闷;
4、结识陌生异性,发展短期或者长期关系(这个是大多数人的最终目的)。
陌生人社交App面临的问题是,以某种策略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连接起来形成关系链。比如陌陌、探探,选择了荷尔蒙配对的策略;Soul选择了灵魂配对的策略;觅伊则是选择了视频匹配的策略。
这其中体现出了对不同用户需求的侧重,也奠定了这几类平台的产品基调,体现出了差异性。
根据艾媒咨询提供的数据,自2015年起,中国陌生人社交用户规模持续上涨,预计2020年中国陌生人社交用户规模将达6.49亿人。
但年增速逐渐放缓,按照这种趋势,预计7-8亿的用户规模会是陌生人社交行业的天花板。随着陌生人社交市场的被逐步探明,早期入场的产品不仅需要留住自身用户,还要抵抗新生产品的猛烈冲击。
虽然陌生人社交由来已久,但是一直没有形成具有垄断地位的产品,对于新产品来说仍有发挥空间。在该背景下,打造错位竞争、用户黏性强的产品,便成为了各个社交app的头号目标。
陌陌于2011年8月推出,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app。上线仅一个月,ios的用户就已经达到了10万。上线一年,用户就突破了1000万,日活跃用户220多万,周活跃用户接近500万。
这组数据能非常直观地反映出,陌陌在当时有多受人欢迎。随后更是得到了多轮资本融资,登陆纳斯达克。
2018年2月23日下午,陌陌正式宣布收购探探。以530万股陌陌A类股票和6.009亿美元现金收购探探100%股权,交易预计在二季度完成,总金额约为7.6亿美元,这也是目前国内陌生社交领域最大的并购。
探探是在2014年上线的,其产品最大的特色是“左滑右滑、互相喜欢才能聊天”。作为陌生人社交领域的头两名,他们的“二合一”,让许多人认为,陌生人社交市场要被陌陌、探探“一统江湖”了,陌生人社交领域从此再无变数。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上面我们有提到,陌陌和探探,都属于采取利用照片、语音等荷尔蒙配对计策,加之禁锢难度大,用户很容易在平台中流传淫秽色情内容,可能打擦边球,存在性体现等不良行为,游走在法令边沿。
比如2019年,国家网信办启动的小众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整治榜单中,就有探探的身影。也正是在这一年,探探遭到安卓应用市场和app store的下架。
而陌陌也陷入了“涉黄风波”,戴上了“约炮软件”的帽子,可谓是“名声在外”。再后来,陌陌就开始转型直播,甚至改名。如今,陌陌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直播了,多次占据整体营收的80%以上。
与陌陌、探探不同,2016年底上线的Soul,以“灵魂交友”为切入点并迅速打入市场。让用户参与一些测试来给用户打上属性标签,再以标签为基准经过一定的算法计算与其他用户间的匹配度,以此为依据为用户推荐适合成为好友的人。注重内涵、弱化颜值,期望打造一款具有深度的社交软件。
2018年,Soul引来大量新时代年轻人的追捧。从2018年3月至今,一直稳定保持在App store社交类app排行榜的top10,月活跃用户量突破1000万,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同样是在2019年,除了探探、陌陌,Soul也受到了波及。2019年6月28日,国家网信办通报了会同有关部门、针对网络音频乱象启动专项整治行动的相关情况,包括Soul 在内的多款应用牵涉其中。当天,SoulApp在各大应用商店下架。
直到两个月后,Soul才重新上架。但经历安卓应用市场下架风波不久,Soul在app store又再遇下架风波。对此,Soul做出回应:为提升用户体验,针对iOS端正在更新升级系统。
2021年1月,Soul月活跃用户量突破3000万。
Soul是一个内容+聊天为主的社交类app,主要分为match、内容(他人+自己)、聊天、个人设置四项。
在内容运营的策略上,Soul将广场板块营造成一个树洞和精神园地,在其精细化运营下产生了不少较高质量UGC内容和活跃的用户氛围,同时以内容质量为支点给与资源,官方也会发布每日话题提高用户活跃度。
比如前两年,Soul开启了“SSR计划”,开始鼓励用户创作更多优质内容,并准备扶持和打造kol,意图将作为树洞功能的社区转变成高质量的UGC内容社区。
在商业化方面,陌陌、探探、Soul都将会员功能以及符合其产品定位的增值服务,如“谁看过我”等付费功能作为最初变现手段。
除此之外,陌陌和Soul还开通了平台的虚拟币功能,需要充值获取,用于平台里的道具和服务消费。探探和soul因为业务范围较小,因此商业化进程也就暂时止步于此了。
而陌陌的版图非常大,在直播、短视频和 游戏 这些业务中推出了对应的打赏和增值服务。如今,直播是陌陌的主要营收来源。
而看似大火的Soul,随着产品业务的不断扩张、服务功能的越来越多样化,也开始面临产品定位逐渐模糊、发展方向偏离初衷,陷入同质化发展等问题。
Soul的定位是“灵魂社交”,这里面透露着一股浓厚的文艺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偏文青人群的社交软件,受众范围已被缩小一圈。再者使用Soul的用户更喜欢作为匿名树洞,整个社区充斥着大量的文字,无法给人足够的感官刺激,都不太愿意直接暴露自己真实长相,从结果上来看“心灵社交”是一个小众需求。
而陌陌和探探的定位始于颜值,颜值直接触动着荷尔蒙,性是社交的第一生产力,在马洛斯需求层次中处于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因此无论陌陌和探探本身想要对自己如何定义,都无法跳出“约炮”的这个强需求场景。
当然,陌陌经过几次的转型,如今已经是一个泛 娱乐 的社交平台,其目标用户更多,受众更广。
有人问了,有了陌陌、探探和Soul这些社交平台,那其余的陌生人社交产品还有机会吗?
我们可以先看看这几款产品,2019年下半年,腾讯上线了多款陌生人社交产品,有主打婚恋交友的“欢遇”和“轻聊”,还有语音社交产品“回音”,以及匿名社交产品“灯遇交友”。
同一年,网络则上线了“听筒”App,功能包括匿名社区、地图社交以及线上匹配好友,基于网络地图的技术,用户可在“学校位置”和“实际位置”间进行自由切换,查看周边好友。
而后,网易也相继推出社交产品“心遇”,主打三大功能,分别为“同城附近的人”,可以快速发现周边的用户,系统会为用户智能推荐有缘人。还有“在线列表”,提供24小时为用户展现当前在线的TA。最后就是“即时聊天”,支持多种聊天方式。
从这些互联网大厂对于社交市场的布局来看,陌生人社交市场还是非常大的。只是怎么做出自己独有的风格,在社交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是当前社交行业需要考虑的。
Soul是从不看脸不看颜值,以灵魂交友为切入口,而觅伊则刚好相反,觅伊主打真人社交,以”视频匹配”为突破口。
2020年1月9日,觅伊正式上线。不到一个月,以“视频匹配”真人交友的定位,首次迎来了百万用户。
2021年7月,觅伊用户人数超过6000万。同年8月,登上App Store中国免费榜(婚恋交友)下载量榜top10。
根据最新报道显示,觅伊目前月活已突破1500万。虽然这组数据无法与陌陌、探探、Soul等社交大佬相匹敌,但在这4款社交类产品中,作为最年轻的觅伊,依旧在社交类榜单占据一席之地。
我们在上面有提到过,与Soul最大的不同,就是觅伊走的是真人社交路线。
首先是认证,觅伊有真人认证和身份认证两种,虽然不是强迫认证,但是认证前和认证后,所享受的权益是不同的。
当然,真人认证和身份认证选其一,也是可以的。真人认证这块,觅伊除了系统人脸识别+人工双重审核之外,还在3.8版本后新增了“活体检测”功能。根据相关资料报道,平台目前有超过90%的用户已经通过真人认证(头像有真人标识,说明经过了真人认证)。
其次是缘分速配功能,也就是视频匹配。社交软件都有基于一个维度的用户匹配:
比如陌陌和探探,基于LBS(即地理位置)的颜值社交;比如Soul,基于灵魂匹配的匿名社交。
而觅伊的视频匹配,则是基于用户画像、兴趣爱好、交友标签、交友资料等信息,帮助符合调性的同类用户进行快速匹配,以一对一视频的形式建立 情感 互动。
这种缘分匹配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打破社交坚冰,搭起与异性沟通的桥梁。
和Soul有一个相同点的就是,觅伊也是一个内容+聊天为主的社交类app,主要分为交友、直播、广场、消息、个人设置五项。
除了对应的聊天功能,比如文字私信、语音电话、视频通话等之外,觅伊也有自己的内容动态广场,这一点和Soul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我们在熟人社交中,去分享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就很有可能会被放大情绪。假若有一千个好友,那可能就有五百种误读。
但在陌生人社交,不管是Soul还是觅伊,这些动态广场就给了我们一个“肆无忌惮”的放松空间。发布生活日常和感受,及时收到有质量的共鸣 ,恰好也完美贴合了当代年轻人社交模式的真实需求与时代变化。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觅伊 30%的月活用户,会进行内容创作,也就是在广场发布动态,每个创造内容的人月均发布3.9个新帖子。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大众内容,还是小众文化,都能在此得以聚集、交流,让爱好者有了美好的栖息之所。
总体来说,这4款社交类产品都各有自己的特色。不管是以颜值社交的陌陌、探探,还是以灵魂匹配的Soul,亦或者是以视频匹配的觅伊,只有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归属需求与爱的产品,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社交产品。
要问在社交行业上,谁能真的主宰这个市场,恐怕也是一个未知数!
毕竟都是陌生人社交应用,各个应用获取流量和用户的方式完全不同,各自沉淀下来的用户关系也完全不同。大家都是独立的App,并且没有统一的入口,谁都没有绝对的控制权,最多只能通过头部效应吸引用户转移。
㈢ 社交网络的核心推荐算法有哪些
对好友推荐算法非常熟悉,有些积累。好友推荐算法一般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1、基于关系的推荐
基于关系的推荐,最近写了一个专栏文章,具体介绍了常用算法,可以看下有没有帮助,传送门:http://zhuanlan.hu.com/gongwenjia/20533434
简介:
a.社会网络中,三元闭包理论,以及常用推荐算法
b.Facebook中的推荐算法是如何做的
2、基于用户资料的推荐
3、基于兴趣的推荐
剩下两个方面有时间再写。
近来学习聚类,发现聚类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向—社交网络分析,分享一下我的大致了解。这篇只是一篇概况,并没有太多的公式推导和代码,基本是用人话解释社交网络分析中的常用的几种算法。详细到每个算法的以后有空再把详细的公式和代码补上。
社区发现算法,GN算法,Louvain算法,LPA与SLPA
Louvain算法思想
1.不断遍历网络中的节点,尝试把单个节点加入能使模块度提升最大的社区,直到所有节点不再改变
2.将第一阶段形成的一个个小的社区并为一个节点,重新构造网络。这时边的权重为两个节点内所有原始节点的边权重之和。
3.重复以上两步
LPA算法思想:
1.初始化每个节点,并赋予唯一标签
2.根据邻居节点最常见的标签更新每个节点的标签
3.最终收敛后标签一致的节点属于同一社区
SLPA算法思想:
SLPA是LPA的扩展。
1.给每个节点设置一个list存储历史标签
2.每个speaker节点带概率选择自己标签列表中标签传播给listener节点。(两个节点互为邻居节点)
3.节点将最热门的标签更新到标签列表中
4.使用阀值去除低频标签,产出标签一致的节点为社区。
㈣ 陌生人社交,一对一交友源码必不可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市面上跟社交相关的软件也越来越多,相比于熟人之间的社交,陌生人社交更受欢迎。相比于过去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较快,现实生活中社交的比例较少。
现实生活中唯唯诺诺,网上重拳出击这句话大家应该听过吧,这也反应了一个现象,人们更倾向于网络社交,在网络上进行社交活动。一对一交友源码作为主打陌生人社交的软件当然是大众的首选,无论是多样化的匹配玩法,还是趣味性十足的趣味功能通通拥有。
社交互动性
速配:一对一交友源码里的匹配玩法多种,但速配是最常见的,它是利用软件的算法机制匹配,当然也需要用户完善个人资料,这样匹配的对象更符合要求。
短视频:短视频利用的是用户日常碎片化时间,而一对一交友源码里接入这个功能就是为了增加用户的黏性,提高用户的留存率。
覆盖性广
一对一交友源码之所以能在社交市场站稳脚步,与它极强的包容性相关,与其他社交软件相比,一对一交友的应用场景覆盖性广,投资者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是交友、相亲还是教育都与它适配,这也足以说明一对一交友源码的潜力,毕竟只拥有单一玩法是无法长久留存下来的。
用户需求
当然用户的喜好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市场的趋势是跟着用户来的,而现在用户对社交有了需求,所以一对一交友源码就出现在了大众的面前。一对一交友软件最吸引用户的莫过于其私密性强的特征,有了私密性双方沟通就没有了顾忌,近距离接触也更容易了解对方。
而且一对一交友源码里包含的多种趣味玩法也是保障平台用户留存率的关键,用户可以使用这些趣味功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语音通话、趣味小 游戏 以及礼物打赏这些功能通通都有。
以上就是一对一交友源码为何在社交市场屹立不倒的原因,种种原因都足以说明为何其他产品勉强支撑而它却一直备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