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直方图中的频率如何计算
频率=频数/数据总数。
频率的性质
1、当重复试验的次数n逐渐增大时,频率fn(A)呈现出稳定性,逐渐稳定于某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事件A的概率.这种“频率稳定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统计规律性。
2、频率有如下性质:
(1)非负性:0小于等于fn(A)小于等于1
(2)规范性:fn(Ω)=1 (注:Ω表示样本空间)
(3)可加性
(1)频数直方图组距算法扩展阅读:
频率在随机事件在n次试验中发生m次的相对频次m/n。一般物理科学中频率指每秒中的振动次数,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确定性的。
在一定条件下,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或测验,每实现一次条件组,称为一次试验。其结果称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 A发生的概率p(A)是该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其数值在0与1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试验,如果事件A不可能发生,则p(A)=0;如果事件A必然发生,则p(A)=1。随着试验次数n的增大,频率接近于概率的可能性也越大。
❷ 直方图的组距怎么求
①集中和记录数据,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数据的数量应在100个以上,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至少也应在50个以上。
②将数据分成若干组,并做好记号。分组的数量在5-12之间较为适宜。
③计算组距的宽度。用组数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求出组距的宽度。
④计算各组的界限位。各组的界限位可以从第一组开始依次计算,第一组的下界为最小值减去组距的一半,第一组的上界为其下界值加上组距。第二组的下界限位为第一组的上界限值,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位,依此类推。
⑤统计各组数据出现频数,作频数分布表。
⑥作直方图。以组距为底长,以频数为高,作各组的矩形图。
根据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值,决定组距的大小,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数据越多,分成的组数就越多,当数据不超过50个,可以分5~7组;当数据在50~100之间时,一般分8~12组。
❸ 直方图频率计算公式
频率分布直方图 纵轴表示频率/组距,横轴表示各组组距,若求某一组的频率,就用纵轴的频率/组距*横轴的组距,即得该组频率。
频率=频数/数据总数。
(3)频数直方图组距算法扩展阅读:
特点
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目的
作直方图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图的形状,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预测生产过程的质量。
判断一批已加工完毕的产品;
搜集有关数据。
直方图将数据根据差异进行分类,特点是明察秋毫地掌握差异。
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作直方图的目的有:
估算可能出现的不合格率;
考察工序能力估算法
判断质量分布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频率直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