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数学算法
假如你要的是计算机的算法,可以参考的有很多,比如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分组排序等等等等,可以查看算法的相关书籍。
假如你是说,要用加减乘除、指数对数、取绝对值等等将最大的数表示出来,可以做如下考虑。
首先两个数a1和a2的情形,容易验证 (a1+a2+|a1-a2|)/2 是这两个数里面比较大的数。
对于三个数a1、a2、a3的情形,t = (a1+a2+|a1-a2|)/2 是a1和a2中比较大的数,那么用刚才的方法可以求出t和a3中比较大的数是(t+a3+|t-a3|)/2,为了防止写起来太乱,我就不把t代进去了。
这样可以递推地写出10个数里面最大的数。当然,这样求出来的结果在形式上关于这10个数不对称。目前对于不少于3个数的情况我想不出一个比较对称的式子。
㈡ 高中数学,算法的概念
你可以这么想,计算这么一步一步进行,它是分步的
第一步(1)*2
第二步(1*2)*3
第三步(1*2*3)*4
----------
注意到了吗?每一次都要(A)都要乘以B,这个我们可以把他看做一个重复的操作,这个操作需要重复9次
A有规律吗?你发现A每一次都是继承上一次运算所得到的值
B有规律吗?B每进行一次乘法后自己都要增大1
所以进行如下循环
A一开始的初始值是1,B一开始的初始值是2
{A=A*B;
B=B+1;}
然后重复9次
㈢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3算法初步高考考什么
第一章 算法初步
这一章在高考中只会涉及到框图的运行流程,就是说你只要会按着框图,算出最后的结果就差不多了.
在必修3模块考试里,考点有:
1.算法的3种表述方法,即描述法、框图法和计算机程序法.
2.框图的三种结构.
3.最基本的问题的框图画法,如交换数值、二分法解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等.
4.会根据框图写出计算机语句,重点是直到型和当型循环语句、IF语句等.
5.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法、数制转换等算法案例.
第二章 统计
本章在高考中,重点在于统计图和统计常用的几个描述值.
模块考试中的考点有:
1.三种抽样方法.特别是系统抽样中个体的选择、分层抽样的适用情况.
2.三种常用的统计值,即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然后以此为基础,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和茎叶图,理解总体密度曲线.
3.方差和标准差.
4.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最小二乘的公式不需要记.
第三章 概率
这一章考点有:
1.频率和概率的定义.
2.事件的定类,比如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等.然后会用概率的基本运算公式.
3.古典概型.这里只需用列举法写出事件的数量即可.
4.几何概型.重点是课本中后面那个送报纸的例子,这种题型不太好理解,需要多下功夫.
高考中常考的其实还是古典概型.
㈣ 高中生, 算法的学习
数据结构+c语言
平时多注意算法,就好了!其实语言都一样,只是语法不同!做的不错,我们国家的软件比不过印度,就是因为人家用高中生写代码,大学生做项目,而我们就是用大学本科生编代码,用老人做项目!!
㈤ 高中算法程序设计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a[12];
int max,min;
float s;
for(int i=1;i<=10;i++)
{
printf("请输入选手%d的12位评委所给分数:",i);
for(int j=0;j<12;j++)
{
scanf("%d",&a[j]);
}
s=max=min=a[0];
for(j=1;j<12;j++)
{
if(max<a[j])
max=a[j];
if(min>a[j])
min=a[j];
s=s+a[j];
}
s=s-max-min;
printf("去掉一个最高分%d\n",max);
printf("去掉一个最低分%d\n",min);
printf("选手%d的得分为%f\n",i,s/10);
}
}
看一下 符合你的要求不?
㈥ 高中数学算法难吗
学习要安排一个简单可行的计划, 改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适当参加学校的活动,全面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重要的题型结构,记概念,记公式),多看(看书),多做(做作业),多问(不懂就问),多动手(做实验),多复习,多总结.用记课堂笔记的方法集中上课注意力.
其他时间中,一定要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各科的学习质量,不能偏科.
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8小时),保证学习效率.
安排适当的自由时间用于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及其他活动.
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成绩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稳固.对考试尽力, 考试时一定要心细,最后冲刺时,一定要平常心.考试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眼下:放下包袱,平时:努力学习.考前:认真备战,考试时:不言放弃,考后:平常心.切记!
成功永远来自于不懈的努力,成功永远属于勤奋的人.祝你成功.
㈦ 高中算法问题
求1+3+5+...+31的值按照我们以前的算法应该是:
第一步:0+1=1
第二步:1+3=4
第三步:4+5=9
......
第i步:
观察可知,第一步的结果+3=第二步的结果
第二步的结果+5=第三步的结果
以此类推
这个i表示的含义就是1,3,5,7...31
而p的含义就是每一步的累积量
现在我们按照你给的答案写出前几步来找规律
p=0【p是累计变量此时为0】
i=1【i是要加的数,第一个要加的数当然是1】
p=p+i
即p=0+1=1【注意这里的=是赋值符号,p只是一个代号,就像x,代表的是一个未知量,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你可以联想x是不是可以等于1也可以等于2或者等于100,这里的p也是这个道理,p也可以等于p+i,再或者你可以把前面的p当做p1来处理,即,p1=p+i】
i=i+2
即i=1+2=3【这里的=也是赋值符号,道理同上】
此时进行判断,i=3>31否,因此继续循环
p=p+i
即p=1+3=4
i=i+2
即i=3+2=5
进行判断,i=5>31否,继续循环
p=p+i
即p=4+5=9
i=i+2
即
i=5+2=7
进行判断,i=7>31否,继续循环
.......
现在是不是可以发现什么规律:p=0+1+3+5+7+......
i=1
i=3
i=5
i=7
.......
p=p+i
i=i+2因此你的问题就有了答案:
p代表的是每算一步累计的和,而i表示每次加的那个数。
p变成p+i的原因是:累计和=前一步算的数+这一步要加的数【累积和p=前一步算出的p+这一步要加的数i】
i变成i+2的原因是你加的数是1
3
5
7...每次都比上一次的多2,因此i=i+2
为什么由p=p+i
又推到
i=i+2
?当你得出了累积和p时肯定要接着加一个数i来计算下一步的累计和p,而要加的这个数i是1
3
5
7
9。它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而是每算一步就多加2.
设p=0是因为一开始的累计和为0
i=1是因为第一个要加的数为1
下面我给你做一下拓展:
求1+2+3+4+5+.......+31的和
想一下这道题和上面那道有什么不同点,是不是由每次的多加2变成了多加1,因此算这道题时只需要将上一道题里面的i=i+2换成i=i+1即可
让p=0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计算方便,你可能会想第一步的和应该是1,为什么不让p=1呢,这样就会少算一步,计算时很容易出错,因此将第一步的和记为0
这类算法的问题
你可以按照答案自己多写几步,就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了技巧就不难了。希望你能尽快学会,加油哦!
㈧ 高中数学中,基本算法语句有哪些
输入语句:Input;输出语句:Print;赋值语句:变量=表达式
1、条件语句
If 条件 then 语句 End if
If 条件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
2、循环语句
While 条件 循环体 Wend
Do 循环体 Loop until 条件
最基本的就是这些啦,不知是不是你需要的
㈨ 高中数学的算法,程序框图
其实你把课好好听、作业认真完成都搞懂就可以了,不要这么紧张。我经验是最后考试题目非常简单。要注重培养逻辑思维,模仿计算机按步骤办事计算。有问题再问我好了。
附上:对高中数学中算法的几点认识(网上找的,意义不大)
算法属于新教材的新增内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对算法的理解和认识,供各位同仁参考:
1、算法的内容
(1)自然语言(2)程序框图(3)算法语句,其中,在每种语言中有各自的结构,如:顺序结构、循环结构、条件结构等。
2、算法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
算法内容的设计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主要介绍算法的基础知识,可以称作算法的“三基”:算法基本思想,算法基本结构,算法基本语句。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介绍算法的基本思想,使学生了解: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系列步骤,任何人实施这些步骤就可以解决问题,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算法。这是对算法的一种广义的理解。对算法的理解,更多地是与计算机联系在一起,计算机可以完成这些步骤。
算法的基本结构一般有三种:顺序结构,分叉结构,循环结构。前两种结构很容易理解,循环结构稍微有点难,这里用到函数思想,难在理解反映循环过程的循环变量。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具体的案例,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入概念,会使问题变得很简单。
介绍算法语句的时候,要区分算法语言和基本的算法语句。我们知道,现在使用的算法语言是很多的,例如,basic 语言,q-basic 语言,c-语言,等等。在高中的数学课程中,不要求介绍算法语言,仅仅需要了解基本语句,例如,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等。在不同的语言中,这些语句的表示可能不一样,数学课程要求采用公认的统一表示,称为伪代码。很容易把伪代码翻译成任何一种算法语言。
描述算法有三种语言:自然语言、框图语言、基本算法语句。
算法的另一部分设计,是把算法的思想融入相关数学内容中。实际上,算法思想是贯穿在高中数学课程始终的基本思想。例如,二分法求方程的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直线距离;立体几何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线性规划;等等内容中,都运用了算法思想。
用算法思想学习和认识数学对于提高数学素养是很有用的,希望老师予以重视。
3、理解赋值语句:
赋值是算法中的难点之一,理解赋值对于理解算法是非常重要的。
赋值就是把数值赋予给定的变量。例如,a:=5,就表示变量a被赋予的值是5,即a=5,这个被赋值的变量可以与其他的值进行运算。对于被赋值的变量a,还可以赋予其它的值取代原来的值。我们可以用磁带录音来比喻赋值,在我们录音时,是把磁带上旧的录音材料冲掉之后,才能把新的录音材料加载上去。同样的道理,我们这里的赋值也是先把原来的值清零之后,再把新的值赋上去。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设置变量和给变量赋值。
例:设计一个算法,从4个不同的数中找出最大数。
解:记这5个不同的数分别为a1,a2,a3,a4,a5,算法步骤如下:
1、比较a1与a2将较大的数记作b.
(在这一步中,b表示的是前2个数中的最大数)
2、再将b与a3进行比较,将较大的数记作b.
(执行完这一步后,b的值就是前3个数中的最大数)
3、再将b与a4进行比较,将较大的数记作b.
(执行完这一步后,b的值就是前4个数中的最大数)
4、输出b,b的值即为所求得最大数。
分析:上述算法的4个步骤中,每步都要与上一步中得到的最大数b进行比较,得出新的最大数。b可以取不同的值,b就称之为变量。在第1步到第3步的算法过程中,我们都把比较后的较大数记作b,即把值赋予了b,这个过程就是赋值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功能,第一,我们可以不断地对b的值进行改变,即把数值放入b中;第二,b的值每变化一次都是为下一步的比较服务。
4、函数在循环结构中的作用:
(1)循环结构是算法的一种基本结构。
例如,设计算法,输出1000以内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引入变量a表示待输出的数,则a=15n (n=1,2,3,…,66).n从n从1变到66,反复输出a,就能输出1000以内的所有能被3和5整除的正整数。像这样的算法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其中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变量n控制着循环的开始和结束,称为循环变量。
(2)循环结构是理解算法的另一个难点,难点在于对于循环变量的理解。
循环结构中的循环变量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控制循环次数的变量,例如,输出1000以内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数这个循环结构中,n就是控制循环次数的循环变量。另一种是控制结果精确度的变量,例如用二分法算法求方程f(x)=0在区间[0,1]上的一个近似解的流程图,要求精确度为。在这个算法过程中,精确度就是控制结果精确度的循环变量。
循环变量使得循环体得以“循环”,循环变量控制了循环的“开始”和“结束”,是刻画循环结构的关键。
以上几点是对算法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㈩ 高中数学的算法!
我来解决第二问吧!!
由于1^2+2^2+3^2+...+n^2=n(n+1)(2n+1)/6
所以题2中n=100,则1^2+2^2+......+99^2+100^2=100*101*201/6=318150.
附录:
1^2+2^2+3^2+...+n^2=n(n+1)(2n+1)/6 的推导过程:
利用立方差公式
n^3-(n-1)^3=1*[n^2+(n-1)^2+n(n-1)]
=n^2+(n-1)^2+n^2-n
=2*n^2+(n-1)^2-n
2^3-1^3=2*2^2+1^2-2
3^3-2^3=2*3^2+2^2-3
4^3-3^3=2*4^2+3^2-4
......
n^3-(n-1)^3=2*n^2+(n-1)^2-n
各等式全相加
n^3-1^3=2*(2^2+3^2+...+n^2)+[1^2+2^2+...+(n-1)^2]-(2+3+4+...+n)
n^3-1=2*(1^2+2^2+3^2+...+n^2)-2+[1^2+2^2+...+(n-1)^2+n^2]-n^2-(2+3+4+...+n)
n^3-1=3*(1^2+2^2+3^2+...+n^2)-2-n^2-(1+2+3+...+n)+1
n^3-1=3(1^2+2^2+...+n^2)-1-n^2-n(n+1)/2
3(1^2+2^2+...+n^2)=n^3+n^2+n(n+1)/2=(n/2)(2n^2+2n+n+1)
=(n/2)(n+1)(2n+1)
1^2+2^2+3^2+...+n^2=n(n+1)(2n+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