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均GDP怎么算
一个国家核算期内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② 人均GDP的PPP是怎么算的有什么用处
一种是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是按照购买力平价法,也叫国际比较项目法(ICP)计算出来的。与比较某一国家不同时期价格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同,购买力平价是比较某一时期两个或多个国家的综合价格水平。
好处:购买力平价汇率对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
(2)中国人均gbp算法扩展阅读
存在缺陷:
第一,从理论基础上看,购买力平价说的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卡塞尔认为两国纸币的交换,决定于纸币的购买力,因为人们是根据纸币的购买力来评价纸币的价值的,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事实上,纸币代表的价值不取决于纸币的购买力,相反,纸币的购买力取决于纸币代表的价值。
第二,它假设所有商品都是贸易商品,忽视了非贸易商品的存在。
第三,它还忽视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
第四,它过分强调了物价对汇率的影响,汇率的变化也可以影响物价。
第五,它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所产生的冲击。
第六,它只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的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传导机制进行具体分析。
③ 人均GDP的算法
【计算方法】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 总产出(GDP总额,即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概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英文名Real GDP per capita,简称“人均GDP”,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作用】人均GDP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
1、除资源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均GDP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
2、人均GDP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
3、人均GDP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据亨廷顿分析,在一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成正比。
(3)中国人均gbp算法扩展阅读
我国人均GDP情况,如下。
2012年8月15日,统计局发布了《新世纪实现新跨越 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元,按照平均汇率折算,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此外,报告指出,2003-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有六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
2016年3月1日凌晨,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8.3%。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
2018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经初步核算,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国民总收入825,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④ 人均产值应该怎样计算
人均产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 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衡量䠀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计算方法是: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产出 ,即 GDP 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除以总人口。
除资源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均GDP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人均GDP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人均GDP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据亨廷顿分析,在一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