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06年820算法题

06年820算法题

发布时间:2023-02-13 07:28:30

Ⅰ 60+520加多少等于820

个人算法仅供参考

答:加240等于820。

820-(60+520)=240

看下图:

希望能帮到你

如果满意请采纳

谢谢

Ⅱ 某超市在春节期间对顾客实行优惠,如图.如果王老师两次购物贷款合计820元,第一次购物的货款为a元(

1、逐步分析:第一次购物满足9折条件,实际支付0.9A;第二次购物显然货值大于500,实际支付500*0.9+(820-A-500)*0.8;合计实际支付706+0.1A
2、另一种算法,820一次性购买就是500*0.9+320*0.8=706元,但是分开购物后,第二次超过500,优惠结构不变,但第一次购物相当于将8折优惠降到了9折优惠,需要额外支付(0.9-0.8)A。

Ⅲ 820×7的简便算法是什么

解:

820x7

=(800+20)x7

=800x7+20x7

=5600+140

=5740

Ⅳ 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考研分享

电子科技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985大学,也应该是名字带有“电子科技”的大学中最好的大学。名字中包含“电子科技”的大学,一般计算机都不会太差,像21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双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等,计算机实力在同等级的大学中都是比较强的。而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985,计算机学科评估A,软件工程学科评估B+,在985中也排名中上游。

对于需要复习题,往年期末考试的题型和真题的研究价值很高,一定要认真对待,多刷几遍,尤其是16,17的题,一定要吃透了。

如何筹备复试

线上复试一般没有c语言的笔试,但是明年有没有是未知。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初试成绩出来以后,立马准备复试,也可以在考完估分以后开始,切不可因为贪玩荒废了一年的努力。复试的内容重点看408的4门以及c语言。因为笔试不及格是不拟录取的。这1,2年复试面试重点考察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的内容,从以往的408的4门转眼之间就变成了以计组,操作系统为核心,计网和数据库为两个基本的面试格局。在复习时尽量别留死角,毕竟复试就是考死角。复试流程首先会有一个英语的自我介绍,然后老师们会根据你的简历或者自我介绍来对你提问,大致3分钟左右。随后会问两道专业课的知识,后面的时间会进行综合面试,可能会根据你的简历或者专业课问题往深层次问。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考研的路程中,坚持是最重要的,最忌中途放弃,你不要让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一旦决定了考研,考研就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事情比考研重要,不能被任何事情影响到。一些比较自律、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就不谈了。但是假如喜欢打游戏啊,喜欢看剧啊玩啊,有这样的爱好的同学,不是说完全放弃这些活动,但是要有一个度,重心在考研上边就行。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一战成硕,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Ⅳ 中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分享

本科双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上岸中国农业大学计算机专硕

初试分数324分,政治62分,英语75分,数学83分,专业课104分。分数确实不高,我去年复习的时候也是翻着很多经验贴,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大多数写经验贴的人都太厉害了,分数都贼高。所以我也来大胆写一写,给一些像我一样没有特别高的目标的同学参考参考,或者避一避雷。

Ⅵ 06年十月自考数据结构导论试题的答案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数据结构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21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
A.数据项 B.数据类型
C.数据元素 D.数据变量
2.下列程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
i=0;s=0;
while(s<n)
{ i++;
s=s+i;
}
A.O( ) B.O( )
C.O(n) D.O(n2)
3.若某线性表中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最后一个元素之后插入一个元素和删除第一个元素,则最节省运算时间的存储方式是( )
A.单链表 B.仅有头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C.双链表 D.仅有尾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4.从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删除第i个元素(1≤i≤n)时,需向前移动的元素的个数是( )
A.n-i B.n-i+1
C.n-i-1 D.i
5.顺序栈S中top为栈顶指针,指向栈顶元素所在的位置,elem为存放栈的数组,则元素e进栈操作的主要语句为( )
A.s.elem〔top〕=e; B.s.elem〔top+1〕=e;
s.top=s.top+1; s.top=s.top+1;
C.s.top=s.top+1; D.s.top=s.top+1;
s.elem〔top+1〕=e; s.elem〔top〕=e;
6.循环队列sq中,用数组elem〔0••25〕存放数据元素,sq.front指示队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sq.rear指示队尾元素的当前位置,设当前sq.front为20,sq.rear为12,则当前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
A.8 B.16
C.17 D.18
7.设有一个10阶的对称矩阵A,采用压缩存储方式以行序为主序存储,a00为第一个元素,其存储地址为0,每个元素占有1个存储地址空间,则a45的地址为( )
A.13 B.35
C.17 D.36
8.含有10个结点的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数为4,则度为2的结点数为( )
A.3 B.4
C.5 D.6
9.对一棵有10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按层编号,则编号为49的结点,它的父结点的编号为( )
A.24 B.25
C.98 D.99
10.可以惟一地转化成一棵一般树的二叉树的特点是( )
A.根结点无左孩子 B.根结点无右孩子
C.根结点有两个孩子 D.根结点没有孩子
11.有n个结点的有向完全图的弧数是( )
A.n2 B.2n
C.n(n-1) D.2n(n+1)
12.设图的邻接链表如题12图所示,则该图的边的数目是( )

题12图
A.4 B.5
C.10 D.20
13.已知一个有序表为(13,18,24,35,47,50,62,83,90,115,134),当二分检索值为90的元素时,检索成功需比较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14.排序算法中,第一趟排序后,任一元素都不能确定其最终位置的算法是( )
A.选择排序 B.快速排序
C.冒泡排序 D.插入排序
15.排序算法中,不稳定的排序是( )
A.直接插入排序 B.冒泡排序
C.堆排序 D.归并排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在数据结构中,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集合、________、树形结构和图状结构等四类。
17.通常从正确性、易读性、________和高效率等4个方面评价算法(包括程序)的质量。
18.顺序表的存储密度为________,而链表的存储密度为________。
19.对于栈只能在________插入和删除元素。
20.在循环队列中,存储空间为0~n-1,设队头指针front指向队头元素前一个空闲元素,队尾指针指向队尾元素,那么队满标志为front=(rear+1)%n,队空标志为________。
21.三个结点可构成________种不同形态的二叉树。
22.对于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进行链接存储时,其二叉链表中的指针域的总数为2n个,其中________个用于链接孩子结点。
23.有向图G用邻接矩阵A〔1••n,1••n〕存储,其第i列的所有元素之和等于顶点Vi的________。
24.对二叉排序树进行________遍历,可得到排好序的递增结点序列。
25.采用折半查找方法进行查找的数据序列应为________且________。
26.索引文件只能是________,因为索引文件的组织方式是为随机存取而设计的。
27.在插入和选择排序中,若初始数据基本正序,则选用________;若初始数据基本反序,则选用________。
28.快速排序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____,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____。

三、应用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已知一棵二叉树的中根序列和后根序列分别为B、D、C、E、A、F、H、G和D、E、C、B、H、G、F、A,试画出这棵二叉树,并给出其先根序列。
30.已知如题30图所示,用普里姆(prim)算法从顶点A开始求最小生成树。在算法执行之初,顶点的集合U={A,B},边的集合TE={(A,B)}。试按照最小生成树的生成过程,分步给出加入顶点和边以后的集合U和TE的值。

31.设散列函数H(key)=key mod 11,给定键值序列为13、41、15、44、6、68、17、26、39、46,试画出相应的开散列表,并计算在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
32.从一个空的二叉排序树开始,依次插入关键字25、13、15、34、7、20、37,试分别画出每次插入关键字后的二叉排序树。
33.画出对应于序列{10,20,7,75,41,67,3,9,30,45}的初始堆(堆顶元素取最小值)。
四、算法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34.在下面冒泡排序算法中(1)~(4)处填入适当内容,以使该算法在发现有序时能及时停止。
bubble(R)
Rectype R〔n〕;
{int i,j,exchang;
Rectype temp;
i=1;
do
{exchang=False;
for(j=n;j>= (1)________;j--)
if(R〔j〕<R〔j-1〕
{temp=R〔j-1〕;
R〔j-1〕=R〔j〕;
R〔j〕=temp;
exchang= (2)________;
}
(3)________;
}
while(exchang= (4)________);
}
35.下列函数是在无向图的邻接表中删除一条边的算法,请在(1)~(4)处填入适当内容加以完善。
Void deledge(ALGraph *G,int i,int j)
{ EdgeNode *p,*q;
p=G→adjlist〔i〕.firstedge;
if(p→adjvex==j){G→adjlist〔i〕.firstedge=p→next;free(p);}
else{while(p→next→adjvex!=j&&p→next)
(1)________;
if(p→next!=NULL){q=p→next;(2)________;free(q);}
}
p=G→adjlist〔j〕.firstedge;
if(p→adjvex==i){G→adlist〔j〕.firstedge=p→next;free(q);}
else{while(p→next→adjvex!=i&&p→next)
(3)________;
if(p→next!=NULL){q=p→next;(4)________;free(q);}
}
答案————————————----___
1 C 2 C 3D 4 A 5 D 6 C 7、A 8、C 9、B 10 D
1、线性 2、顺序、链式 3、健壮性 4、等于1,小于1
5、n/2 6、栈顶、先进后出、先进先出
7、(i*n+j)*5, (j*m+i)*5 8、5种 9、log2(n)+1
10、
若一个完全二叉树有1450个结点,则度为1的结点个数为 1 ,度为2

的结点个数为 724 ,叶子结点的个数为 725 ,有 725 个结

点有左孩子,有 724 个结点有右孩子;该树的高度为 11 。(性质

3、性质4以及完全二叉树的特征)

应用题1: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entype data;
struct node *pri,*next;
}lnode,*linklist;

应用题2:
q->next=p->next;
p->next->pri=q;
p->next=q;
q->pri=p;

34、ABCDEFGH
35、WPl= (3+6+7+9)*3+(10+11)*2=117
10:01 11:10
3:000 6:001 7:110 9:111

Ⅶ 820×7的简便算法是什么

你好,这道题简便算法就是利用乘法分配律。原式=820x(10-3)=820x10-820x3=8200-2460=5740。

Ⅷ 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计算机考研820真题

《电子科技大学820计算机之操作系统必备复习笔记》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RKZYb78W6DVXY8-HcmDgFQ

pdf" data_size="48.42M" data_filelogo="https://gss0.bdstatic.com//yun-file-logo/file-logo-6.png" data_number="1" data_sharelink="https://pan..com/s/1RKZYb78W6DVXY8-HcmDgFQ" data_code="det4">

?pwd=det4 提取码: det4

Ⅸ 请问数学: 但是这个计算方法是一样的是吗 2x+1.5x=7 3.5x=7 x=7/3.5 x=2 2×2+1.5×2=7 敬请高手

不一样,X是未知数,你后面的算法你是直接带入,而不是求未知数,数值比较小你可能估测的出来,但是如果数值一大你可能就算不出来了,所以用第一个算法是最方便的,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1]
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期。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16世纪,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Ⅹ 1加到40等于多少

(1+40)×40/2=820。公式:(首项+尾项)x项数÷2。这道题是采用的高斯算法。高斯数学是将小学课内课外数学囊括其中,并形成横向7大板块、纵向6个年级的知识树体系的小学尖端数学课程。7大板块包括:计数树、计算树、组合数学树、应用题树、几何树、数字谜树、数论树。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40)x40/2

=41x20

=820

公式:(首项+末项)×项数÷2,1到40相加。这里首项为1,末项为40,共40个数,所以项数为40,算式应该是(1+40)×40÷2=820。以首项加末项乘以项数除以2的方法来计算1加到40等于多少类似的题目。这样的算法被称为高斯算法。在数学上,人们把1~100这些数中的每个数都叫做项,并把这样的一串数称做等差数列。这就是“高斯算法”的公式。有了它,好多数学竞赛中的问题解答起来就方便多了。

学好数学是为了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只是顺便把竞赛、考试、名校拿下罢了。很多数学知识,虽然日常生活中并无应用,但却在锻炼着孩子的逻辑推理、归纳分析、空间想象、数字敏感度、统筹决策等等思维能力。

阅读全文

与06年820算法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服务器cpu是什么指令集 浏览:590
糖猫t10怎么安装app 浏览:992
电脑加密u盘怎么使用 浏览:517
linux如何升级php版本升级 浏览:841
二级程序员c语言难度 浏览:351
批处理编译qt 浏览:66
铁友app怎么查询机票订单 浏览:197
myeclipselinux破解版 浏览:417
批处理命令语法不正确 浏览:889
pdf合并成一个pdf在线 浏览:383
柱加密区构造要求 浏览:514
地板木龙骨标准跟加密区别 浏览:150
解压放松的好地方河南 浏览:965
搜狗怎么移动到文件夹 浏览:617
文件自动选择到文件夹 浏览:794
赠送的app怎么在ipad下载 浏览:508
颈椎解压后神经恢复 浏览:849
怎么看app订阅扣费 浏览:314
linux系统的负载均衡 浏览:419
遇到挫折解压视频 浏览: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