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C语言中一个程序写完后怎么运行啊
当编写完一个程序后,需要首先进行编译,然后再运行。
如下图所示,程序编写完毕后,点击工具栏中的Execute,选择compile(编译)。
如果没有错误,再选择Execute,选择run(运行)。
(1)c语言需要编译后才能运行扩展阅读:
dll因为某些原因(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它是个病毒或流氓软件的dll文件,被杀软删除了)丢失了,但其相关的注册信息却还在,导致系统开机时还加载它,却又找不到它的文件,所以报错。
如果你点击“确定”后,系统没有什么不正常,并且可以正常运行的话,你可以用这个软件清理掉这个开机加载项,以后开机就不会出现这个信息了。
下载和安装编译器。C语言需要通过编译器解释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机器码。 编译器通常是免费的, 不同的操作系统上一般使用不同的编译器。
对于Windows系统, 可以尝试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Express,其是Windows平台上最流行的多语言IDE(集成开发环境),其集成了Microsoft开发的C语言编译器。对于OS X系统, Xcode是一款优秀的多语言IDE,其集成了C语言的编译器。对于linux, gcc是一个不错的也是最流行的选择。
㈡ 计算机c语言 为什么经过编译就可以执行,没有经过连接
C语言是通过编译器与电脑进行交流。不用经过连接。
C语言是一门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应用广泛。C语言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方式编译、处理低级存储器、产生少量的机器码以及不需要任何运行环境支持便能运行的编程语言。
尽管C语言提供了许多低级处理的功能,但仍然保持着良好跨平台的特性,以一个标准规格写出的C语言程序可在许多电脑平台上进行编译,甚至包含一些嵌入式处理器(单片机或称MCU)以及超级电脑等作业平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了避免各开发厂商用的C语言语法产生差异,由美国国家标准局为C语言订定了一套完整的国际标准语法,称为ANSI C,作为C语言最初的标准。
㈢ c语言中的源程序必须经过编译连接生成可执行程序才能运行,这句话是对不对
哥们,这么理解是对的,不过感觉有点表面。
建议看看计算机一些原理,像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会想到,计算机最终只能识别二进制码,
所以其实不管我们一切啥语言,最终都是通过编译器编译成二进制码,计算机才能识别
而去运行,而c语言编写的程序,肯定是要经过一系列的编译,链接,生成可执行的文件。
在windows系统中,执行文件都是.exe为扩展名的。不过在linux系统中就不一样了,linux
系统并不区分扩展名,所以也就无所谓什么.exe之类的文件,只要知道最终生成可执行的
二进制文件就可以了。
㈣ 编辑,编译和运行C程序需要什么条件
c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
编辑
对于C语言来说,任何文本编辑器都是可以的;windows自带的notepad,linux常用VIM都可以
编译,链接
虽然这是两个步骤,但通常是同一套tool,例如开源的gcc系列,微软的visual C++都有自己的编译链接工具。
运行
一旦编译链接完成通常就可以在目标机器上运行了;如果使用了动态库,还需要运行环境里有对应的库文件才行。
㈤ c语言为何需要编译和连接才能运行
的文件(也称为源代码)而已,需要经过1定的处理才能转换成机器上可运行的可履行文件。
我们将对C语言的这类处理进程称为编译与链接。
㈥ [C语言] 运行C程序的步骤
(1)上机输入和编辑源程序。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程序,如发现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最后将此源程序以文件形式存放在自己指定的文件夹内(如果不特别指定,一般存放在用户当前目录下),文件用.c作为后缀,生成源程序文件,如f.c。
(2)对源程序进行编译,先用C编译系统提供的“预处理器”(又称“预处理程序”或“预编译器”)对程序中的预处理指令进行编译预处理。例如,对于#include<stdio.h>指令来说,就是将stdio.h头文件的内容读进来,取代#include<stdio.h>行。由预处理得到的信息与程序其他部分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可以用来进行正式编译的源程序,然后由编译系统对该源程序进行编译。
编译的作用首先是对源程序进行检查,判定它有无语法方面的错误,如有,则发出“出错信息”,告诉编程人员认真检查改正。修改程序后重新进行编译,如果还有错,再发出“出错信息”。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没有语法错误为止。这时,编译程序自动把源程序转换为二进制形式的目标程序(在Visual C++中后缀为.obj,如f.obj)。如果不特别指定,此目标程序一般也存放在用户当前目录下,此时源文件没有消失。
在用编译系统对源程序进行编译时,自动包括了预编译和正式编译两个阶段,一气呵成。用户不必分别发出二次指令。
(3)进行连接处理。经过编译所得到的二进制目标文件(后缀为.obj)还不能供计算机直接执行。前面已说明:一个程序可能包含若干个源程序文件,而编译是以源程序文件为对象的,一次编译只能得到与一个源程序文件相对应的目标文件(也称目标模块),它只是整个程序的一部分。必须把所有的编译后得到的目标模块连接装配起来,再与函数库相连接成一个整体,生成一个可供计算机执行的目标程序,称为可执行程序(executive program),在Visual C++中其后缀为.exe,如f.exe。
即使一个程序只包含一个源程序文件,编译后得到的目标程序也不能直接运行,也要经过连接阶段,因为要与函数库进行连接,才能生成可执行程序。
以上连接的工作是由一个称为“连接编辑程序”(linkage editor)的软件来实现的。
(4)运行可执行程序,得到运行结果。
以上过程如图1.2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操作流程,虚线表示文件的输入输出。例如,编辑后得到一个源程序文件f.c,然后在进行编译时再将源程序文件f.c输入,经过编译源程序,找出问题,修改源程序,并重新编译,直到无错为止。有时编译过程未发现错误,能生成可执行程序,但是运行的结果不正确。一般情况下,这不是语法方面的错误,而可能是程序逻辑方面的错误,例如计算公式不正确、赋值不正确等,应当返回检查源程序,并改正错误。
为了编译、连接和运行C程序,必须要有相应的编译系统。目前使用的很多C编译系统都是集成开发环境(IDE)的,把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等操作全部集中在一个界面上进行,功能丰富,使用方便,直观易用。
㈦ 执行C语言一定要先编译么,不可以直接执行么
一般来说编译过后就成了基本上能执行的2进制代码。但是这些2进制代码并不完善,一个程序往往需要调用不止一部分的代码,所以需要把这些代码全部整合起来才能执行。
即时你的程序看起来只有一个文件,但是编译过后,多多少少里面至少会调用到一些操作系统功能,和其它的一些设置,所以依然需要组建这个过程把这个程序和这些系统默认的代码组建起来形成一个完成、单一的可执行文件。所以一般组建过程就包含了组建内部和外部代码,一般来说内部代码就是我说的系统预留的必要的一些代码(例如怎么具体完成把一些字符显示在屏幕上呀这些功能),而外部代码就是额外的调用自己写得或者别人写得其它程序功能(往往当你的程序调用了非c标准函数的时候)。
所以就算你的代码可以编译,但是可能因为组建并不成功(例如需要组建的代码本身有bug,或者丢失,或者版本不匹配),你的程序依然可能无法正确运行。
㈧ 执行C语言一定要先编译么,不可以直接执行么
不可以直接执行
有些IDE看起来有直接执行的按钮
实际上 这些直接执行的
也是经过了后台的编译 链接的。
C文件无法被执行
只能生成exe后 才可以执行的。
㈨ C语言为什么没错误还执行不了
c语言的错误分为两种,一种是运行时错误,一种是逻辑上的错误。逻辑上的错误不好判断,执行不了肯定是出现逻辑上的错误的。
㈩ c语言编译后如何运行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n;
scanf("%d",&n);
if(n%3==0&&n%5==0&&n%7==0)
printf("%d:这个数能被3,5,7整除",n);
else
printf("不,它不能");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