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编译原理pascal栈式活动记录

编译原理pascal栈式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3-03-06 10:20:02

编译原理全部的名词解释

书上有别那么懒!.
编译过程的六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
解释程序:把某种语言的源程序转换成等价的另一种语言程序——目标语言程序,然后再执行目标程序.解释方式是接受某高级语言的一个语句输入,进行解释并控制计算机执行,马上得到这句的执行结果,然后再接受下一句.
编译程序:就是指这样一种程序,通过它能够将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成与之在逻辑上等价的低级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语言程序).
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根本区别:是否生成目标代码
句子的二义性(这里的二义性是指语法结构上的.):文法G[S]的一个句子如果能找到两种不同的最左推导(或最右推导),或者存在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称这个句子是二义性的.
文法的二义性:一个文法如果包含二义性的句子,则这个文法是二义文法,否则是无二义文法.
LL(1)的含义:(LL(1)文法是无二义的; LL(1)文法不含左递归)
第1个L:从左到右扫描输入串 第2个L:生成的是最左推导
1 :向右看1个输入符号便可决定选择哪个产生式
某些非LL(1)文法到LL(1)文法的等价变换: 1. 提取公因子 2. 消除左递归
文法符号的属性:单词的含义,即与文法符号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类型、值、存储地址等.
一个属性文法(attribute grammar)是一个三元组A=(G, V, F)
G:上下文无关文法.
V:属性的有穷集.每个属性与文法的一个终结符或非终结符相连.属性与变量一样,可以进行计算和传递.
F:关于属性的断言或谓词(一组属性的计算规则)的有穷集.断言或语义规则与一个产生式相联,只引用该产生式左端或右端的终结符或非终结符相联的属性.
综合属性:若产生式左部的单非终结符A的属性值由右部各非终结符的属性值决定,则A的属性称为综合属
继承属性:若产生式右部符号B的属性值是根据左部非终结符的属性值或者右部其它符号的属性值决定的,则B的属性为继承属性.
(1)非终结符既可有综合属性也可有继承属性,但文法开始符号没有继承属性.
(2) 终结符只有综合属性,没有继承属性,它们由词法程序提供.
在计算时: 综合属性沿属性语法树向上传递;继承属性沿属性语法树向下传递.
语法制导翻译:是指在语法分析过程中,完成附加在所使用的产生式上的语义规则描述的动作.
语法制导翻译实现:对单词符号串进行语法分析,构造语法分析树,然后根据需要构造属性依赖图,遍历语法树并在语法树的各结点处按语义规则进行计算.
中间代码(中间语言)
1、是复杂性介于源程序语言和机器语言的一种表示形式.
2、一般,快速编译程序直接生成目标代码.
3、为了使编译程序结构在逻辑上更为简单明确,常采用中间代码,这样可以将与机器相关的某些实现细节置于代码生成阶段仔细处理,并且可以在中间代码一级进行优化工作,使得代码优化比较容易实现.
何谓中间代码:源程序的一种内部表示,不依赖目标机的结构,易于代码的机械生成.
为何要转换成中间代码:(1)逻辑结构清楚;利于不同目标机上实现同一种语言.
(2)便于移植,便于修改,便于进行与机器无关的优化.
中间代码的几种形式:逆波兰记号 ,三元式和树形表示 ,四元式
符号表的一般形式:一张符号表的的组成包括两项,即名字栏和信息栏.
信息栏包含许多子栏和标志位,用来记录相应名字和种种不同属性,名字栏也称主栏.主栏的内容称为关键字(key word).
符号表的功能:(1)收集符号属性 (2) 上下文语义的合法性检查的依据: 检查标识符属性在上下文中的一致性和合法性.(3)作为目标代码生成阶段地址分配的依据
符号的主要属性及作用:
1. 符号名 2. 符号的类型 (整型、实型、字符串型等))3. 符号的存储类别(公共、私有)
4. 符号的作用域及可视性 (全局、局部) 5. 符号变量的存储分配信息 (静态存储区、动态存储区)
存储分配方案策略:静态存储分配;动态存储分配:栈式、 堆式.
静态存储分配
1、基本策略
在编译时就安排好目标程序运行时的全部数据空间,并能确定每个数据项的单元地址.
2、适用的分配对象:子程序的目标代码段;全局数据目标(全局变量)
3、静态存储分配的要求:不允许递归调用,不含有可变数组.
FORTRAN程序是段结构,不允许递归,数据名大小、性质固定. 是典型的静态分配
动态存储分配
1、如果一个程序设计语言允许递归过程、可变数组或允许用户自由申请和释放空间,那么,就需要采用动态存储管理技术.
2、两种动态存储分配方式:栈式,堆式
栈式动态存储分配
分配策略:将整个程序的数据空间设计为一个栈.
【例】在具有递归结构的语言程序中,每当调用一个过程时,它所需的数据空间就分配在栈顶,每当过程工作结束时就释放这部分空间.
过程所需的数据空间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生存期在本过程这次活动中的数据对象.如局部变量、参数单元、临时变量等;
另一部分则是用以管理过程活动的记录信息(连接数据).
活动记录(AR)
一个过程的一次执行所需要的信息使用一个连续的存储区来管理,这个区 (块)叫做一个活动记录.
构成
1、临时工作单元;2、局部变量;3、机器状态信息;4、存取链;
5、控制链;6、实参;7、返回地址
什么是代码优化
所谓优化,就是对代码进行等价变换,使得变换后的代码运行结果与变换前代码运行结果相同,而运行速度加快或占用存储空间减少.
优化原则:等价原则:经过优化后不应改变程序运行的结果.
有效原则:使优化后所产生的目标代码运行时间较短,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小.
合算原则:以尽可能低的代价取得较好的优化效果.
常见的优化技术
(1) 删除多余运算(删除公共子表达式) (2) 代码外提 +删除归纳变量+ (3)强度削弱; (4)变换循环控制条件 (5)合并已知量与复写传播 (6)删除无用赋值
基本块定义
程序中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的一段顺序执行的语句序列,称为程序的一个基本块.
给我分数啊.

❷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词法分析器设计(C语言)

#include"stdio.h"/*定义I/O库所用的某些宏和变量*/

#include"string.h"/*定义字符串库函数*/

#include"conio.h"/*提供有关屏幕窗口操作函数*/

#include"ctype.h"/*分类函数*/

charprog[80]={''},

token[8];/*存放构成单词符号的字符串*/

charch;

intsyn,/*存放单词字符的种别码*/

n,

sum,/*存放整数型单词*/

m,p;/*p是缓冲区prog的指针,m是token的指针*/

char*rwtab[6]={"begin","if","then","while","do","end"};

voidscaner(){

m=0;

sum=0;

for(n=0;n<8;n++)

token[n]='';

ch=prog[p++];

while(ch=='')

ch=prog[p++];

if(isalpha(ch))/*ch为字母字符*/{

while(isalpha(ch)||isdigit(ch))/*ch为字母字符或者数字字符*/{

token[m++]=ch;

ch=prog[p++];}

token[m++]='';

ch=prog[p--];

syn=10;

for(n=0;n<6;n++)

if(strcmp(token,rwtab[n])==0)/*字符串的比较*/{

syn=n+1;

break;}}

else

if(isdigit(ch))/*ch是数字字符*/{

while(isdigit(ch))/*ch是数字字符*/{

sum=sum*10+ch-'0';

ch=prog[p++];}

ch=prog[p--];

syn=11;}

else

switch(ch){

case'<':m=0;token[m++]=ch;ch=prog[p++];

if(ch=='>'){

syn=21;

token[m++]=ch;}

elseif(ch=='='){

syn=22;

token[m++]=ch;}

else{

syn=20;

ch=prog[p--];}

break;

case'>':m=0;token[m++]=ch;ch=prog[p++];

if(ch=='='){

syn=24;

token[m++]=ch;}

else{

syn=23;

ch=prog[p--];}

break;

case':':m=0;token[m++]=ch;ch=prog[p++];

if(ch=='='){

syn=18;

token[m++]=ch;}

else{

syn=17;

ch=prog[p--];}

break;

case'+':syn=13;token[0]=ch;break;

case'-':syn=14;token[0]=ch;break;

case'*':syn=15;token[0]=ch;break;

case'/':syn=16;token[0]=ch;break;

case'=':syn=25;token[0]=ch;break;

case';':syn=26;token[0]=ch;break;

case'(':syn=27;token[0]=ch;break;

case')':syn=28;token[0]=ch;break;

case'#':syn=0;token[0]=ch;break;

default:syn=-1;}}

main()

{

printf(" Thesignificanceofthefigures: "

"1.figures1to6saidKeyword "

"2. "

"3.figures13to28saidOperators ");

p=0;

printf(" pleaseinputstring: ");

do{

ch=getchar();

prog[p++]=ch;

}while(ch!='#');

p=0;

do{

scaner();

switch(syn){

case11:printf("(%d,%d) ",syn,sum);break;

case-1:printf(" ERROR; ");break;

default:printf("(%d,%s) ",syn,token);

}

}while(syn!=0);

getch();

}

程序测试结果

对源程序beginx:=9:ifx>9thenx:=2*x+1/3;end#的源文件,经过词法分析后输出如下图5-1所示:

具体的你在修改修改吧

java中,栈和堆分别是什么创建的最好详细点。。

栈与堆都是Java用来在Ram中存放数据的地方。与C++不同,Java自动管理栈和堆,程序员不能直接地设置栈或堆。
Java 的堆是一个运行时数据区,类的(对象从中分配空间。这些对象通过new、newarray、anewarray和multianewarray等指令建立,它们不需要程序代码来显式的释放。堆是由垃圾回收来负责的,堆的优势是可以动态地分配内存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诉编译器,因为它是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的,Java的垃圾收集器会自动收走这些不再使用的数据。但缺点是,由于要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存取速度较慢。
栈的优势是,存取速度比堆要快,仅次于寄存器,栈数据可以共享。但缺点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大小与生存期必须是确定的,缺乏灵活性。栈中主要存放一些基本类型的变量(,int, short, long, byte, float, double, boolean, char)和对象句柄。
栈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殊性,就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可以共享。假设我们同时定义:
int a = 3;
int b = 3;
编译器先处理int a = 3;首先它会在栈中创建一个变量为a的引用,然后查找栈中是否有3这个值,如果没找到,就将3存放进来,然后将a指向3。接着处理int b = 3;在创建完b的引用变量后,因为在栈中已经有3这个值,便将b直接指向3。这样,就出现了a与b同时均指向3的情况。这时,如果再令a=4;那么编译器会重新搜索栈中是否有4值,如果没有,则将4存放进来,并令a指向4;如果已经有了,则直接将a指向这个地址。因此a值的改变不会影响到b的值。要注意这种数据的共享与两个对象的引用同时指向一个对象的这种共享是不同的,因为这种情况a的修改并不会影响到b, 它是由编译器完成的,它有利于节省空间。而一个对象引用变量修改了这个对象的内部状态,会影响到另一个对象引用变量。

String是一个特殊的包装类数据。可以用:
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
String str = "abc";
两种的形式来创建,第一种是用new()来新建对象的,它会在存放于堆中。每调用一次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而第二种是先在栈中创建一个对String类的对象引用变量str,然后查找栈中有没有存放"abc",如果没有,则将"abc"存放进栈,并令str指向”abc”,如果已经有”abc” 则直接令str指向“abc”。

比较类里面的数值是否相等时,用equals()方法;当测试两个包装类的引用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时,用==,下面用例子说明上面的理论。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true
可以看出str1和str2是指向同一个对象的。

String str1 =new String ("abc");
String str2 =new String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 false
用new的方式是生成不同的对象。每一次生成一个。
因此用第二种方式创建多个”abc”字符串,在内存中其实只存在一个对象而已. 这种写法有利与节省内存空间. 同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因为JVM会自动根据栈中数据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有必要创建新对象。而对于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的代码,则一概在堆中创建新对象,而不管其字符串值是否相等,是否有必要创建新对象,从而加重了程序的负担。
另一方面, 要注意: 我们在使用诸如String str = "abc";的格式定义类时,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创建了String类的对象str。担心陷阱!对象可能并没有被创建!而可能只是指向一个先前已经创建的对象。只有通过new()方法才能保证每次都创建一个新的对象。由于String类的immutable性质,当String变量需要经常变换其值时,应该考虑使用StringBuffer类,以提高程序效率。

java中内存分配策略及堆和栈的比较
2.1 内存分配策略
按照编译原理的观点,程序运行时的内存分配有三种策略,分别是静态的,栈式的,和堆式的.
静态存储分配是指在编译时就能确定每个数据目标在运行时刻的存储空间需求,因而在编译时就可以给他们分配固定的内存空间.这种分配策略要求程序代码中不允许有可变数据结构(比如可变数组)的存在,也不允许有嵌套或者递归的结构出现,因为它们都会导致编译程序无法计算准确的存储空间需求.
栈式存储分配也可称为动态存储分配,是由一个类似于堆栈的运行栈来实现的.和静态存储分配相反,在栈式存储方案中,程序对数据区的需求在编译时是完全未知的,只有到运行的时候才能够知道,但是规定在运行中进入一个程序模块时,必须知道该程序模块所需的数据区大小才能够为其分配内存.和我们在数据结构所熟知的栈一样,栈式存储分配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进行分配。
静态存储分配要求在编译时能知道所有变量的存储要求,栈式存储分配要求在过程的入口处必须知道所有的存储要求,而堆式存储分配则专门负责在编译时或运行时模块入口处都无法确定存储要求的数据结构的内存分配,比如可变长度串和对象实例.堆由大片的可利用块或空闲块组成,堆中的内存可以按照任意顺序分配和释放.

2.2 堆和栈的比较
上面的定义从编译原理的教材中总结而来,除静态存储分配之外,都显得很呆板和难以理解,下面撇开静态存储分配,集中比较堆和栈:
从堆和栈的功能和作用来通俗的比较,堆主要用来存放对象的,栈主要是用来执行程序的.而这种不同又主要是由于堆和栈的特点决定的:
编程中,例如C/C++中,所有的方法调用都是通过栈来进行的,所有的局部变量,形式参数都是从栈中分配内存空间的。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分配,只是从栈顶向上用就行,就好像工厂中的传送带(conveyor belt)一样,Stack Pointer会自动指引你到放东西的位置,你所要做的只是把东西放下来就行.退出函数的时候,修改栈指针就可以把栈中的内容销毁.这样的模式速度最快, 当然要用来运行程序了.需要注意的是,在分配的时候,比如为一个即将要调用的程序模块分配数据区时,应事先知道这个数据区的大小,也就说是虽然分配是在程序运行时进行的,但是分配的大小多少是确定的,不变的,而这个"大小多少"是在编译时确定的,不是在运行时.
堆是应用程序在运行的时候请求操作系统分配给自己内存,由于从操作系统管理的内存分配,所以在分配和销毁时都要占用时间,因此用堆的效率非常低.但是堆的优点在于,编译器不必知道要从堆里分配多少存储空间,也不必知道存储的数据要在堆里停留多长的时间,因此,用堆保存数据时会得到更大的灵活性。事实上,面向对象的多态性,堆内存分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多态变量所需的存储空间只有在运行时创建了对象之后才能确定.在C++中,要求创建一个对象时,只需用 new命令编制相关的代码即可。执行这些代码时,会在堆里自动进行数据的保存.当然,为达到这种灵活性,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堆里分配存储空间时会花掉更长的时间!这也正是导致我们刚才所说的效率低的原因,看来列宁同志说的好,人的优点往往也是人的缺点,人的缺点往往也是人的优点(晕~).

2.3 JVM中的堆和栈
JVM是基于堆栈的虚拟机.JVM为每个新创建的线程都分配一个堆栈.也就是说,对于一个Java程序来说,它的运行就是通过对堆栈的操作来完成的。堆栈以帧为单位保存线程的状态。JVM对堆栈只进行两种操作:以帧为单位的压栈和出栈操作。
我们知道,某个线程正在执行的方法称为此线程的当前方法.我们可能不知道,当前方法使用的帧称为当前帧。当线程激活一个Java方法,JVM就会在线程的 Java堆栈里新压入一个帧。这个帧自然成为了当前帧.在此方法执行期间,这个帧将用来保存参数,局部变量,中间计算过程和其他数据.这个帧在这里和编译原理中的活动纪录的概念是差不多的.
从Java的这种分配机制来看,堆栈又可以这样理解:堆栈(Stack)是操作系统在建立某个进程时或者线程(在支持多线程的操作系统中是线程)为这个线程建立的存储区域,该区域具有先进后出的特性。
每一个Java应用都唯一对应一个JVM实例,每一个实例唯一对应一个堆。应用程序在运行中所创建的所有类实例或数组都放在这个堆中,并由应用所有的线程共享.跟C/C++不同,Java中分配堆内存是自动初始化的。Java中所有对象的存储空间都是在堆中分配的,但是这个对象的引用却是在堆栈中分配,也就是说在建立一个对象时从两个地方都分配内存,在堆中分配的内存实际建立这个对象,而在堆栈中分配的内存只是一个指向这个堆对象的指针(引用)而已。

❹ 求详解 pascal 拓扑排序

拓扑排序
有向无回路图又称为dag。对这种有向无回路图的拓扑排序的结果为该图所有顶点的一个线性序列,满足如果G包含(u,v),则在序列中u出现在v之前(如果图是有回路的就不可能存在这样的线性序列)。一个图的拓扑排序可以看成是图的所有顶点沿水平线排成的一个序列,使得所有的有向边均从左指向右。因此,拓扑排序不同于通常意义上对于线性表的排序。

有向无回路图经常用于说明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图1给出一个实例说明早晨穿衣的过程。必须先穿某一衣物才能再穿其他衣物(如先穿袜子后穿鞋),也有一些衣物可以按任意次序穿戴(如袜子和短裤)。图1(a)所示的图中的有向边(u,v)表明衣服u必须先于衣服v穿戴。因此该图的拓扑排序给出了一个穿衣的顺序。每个顶点旁标的是发现时刻与完成时刻。图1(b)说明对该图进行拓扑排序后将沿水平线方向形成一个顶点序列,使得图中所有有向边均从左指向右。

下列简单算法可以对一个有向无回路图进行拓扑排序。

procere Topological_Sort(G);
begin
1.调用DFS(G)计算每个顶点的完成时间f[v];
2.当每个顶点完成后,把它插入链表前端;
3.返回由顶点组成的链表;
end;
图1(b)说明经拓扑排序的结点以与其完成时刻相反的顺序出现。因为深度优先搜索的运行时间为θ(V+E),每一个v中结点插入链表需占用的时间为θ(1),因此进行拓扑排序的运行时间θ(V+E)。

图1 早晨穿衣的过程

为了证明算法的正确性,我们运用了下面有关有向无回路图的重要引理。

引理1

有向图G无回路当且仅当对G进行深度优先搜索没有得到反向边。

证明:

→:假设有一条反向边(u,v),那么在深度优先森林中结点v必为结点u的祖先,因此G中从v到u必存在一通路,这一通路和边(u,v)构成一个回路。

←:假设G中包含一回路C,我们证明对G的深度优先搜索将产生一条反向边。设v是回路C中第一个被发现的结点且边(u,v)是C中的优先边,在时刻d[v]从v到u存在一条由白色结点组成的通路,根据白色路径定理可知在深度优先森林中结点u必是结点v的后裔,因而(u,v)是一条反向边。(证毕)

定理1

Topological_Sort(G)算法可产生有向无回路图G的拓扑排序。

证明:

假设对一已知有问无回路图G=(V,E)运行过程DFS以确定其结点的完成时刻。那么只要证明对任一对不同结点u,v∈V,若G中存在一条从u到v的有向边,则f[v]<f[u]即可。考虑过程DFS(G)所探寻的任何边(u,v),当探寻到该边时,结点v不可能为灰色,否则v将成为u的祖先,(u,v)将是一条反向边,和引理1矛盾。因此,v必定是白色或黑色结点。若v是白色,它就成为u的后裔,因此f[v]<f[u]。若v是黑色,同样f[v]<f[u]。这样一来对于图中任意边(u,v),都有f[v]<f[u],从而定理得证。(证毕)

另一种拓扑排序的算法基于以下思想:首先选择一个无前驱的顶点(即入度为0的顶点,图中至少应有一个这样的顶点,否则肯定存在回路),然后从图中移去该顶点以及由他发出的所有有向边,如果图中还存在无前驱的顶点,则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操作无法进行。如果图不为空,说明图中存在回路,无法进行拓扑排序;否则移出的顶点的顺序就是对该图的一个拓扑排序。

下面是该算法的具体实现:

procere Topological_Sort_II(G);
begin
1 for 每个顶点u∈V[G] do d[u]←0; //初始化d[u],d[u]用来记录顶点u的入度

2 for 每个顶点u∈V[G] do
3 for 每个顶点v∈Adj[u] do d[v]←d[v]+1; //统计每个顶点的入度

4 CreateStack(s); //建立一个堆栈s

5 for 每个顶点u∈V[G] do
6 if d[u]=0 then push(u,s); //将度为0的顶点压入堆栈

7 count←0;

8 while (not Empty(s)) do
begin
9 u←top(s); //取出栈顶元素
10 pop(s); //弹出一个栈顶元素
11 count←count+1;
12 R[count]←u; //线性表R用来记录拓扑排序的结果

13 for 每个顶点v∈Adj[u] do //对于每个和u相邻的节点v
begin
14 d[v]←d[v]-1;
15 if d[v]=0 then push(v,s); //如果出现入度为0的顶点将其压入栈
end;
end;

16 if count<>G.size then writeln('Error! The graph has cycle.')
17 else 按次序输出R;
end;
上面的算法中利用d[u]来记录顶点u的入度,第2-3行用来统计所有顶点的入度,第5-6行将入度为0的顶点压入堆栈,第8-15行不断地从栈顶取出顶点,将该顶点输出到拓扑序列中,并将所有与该顶点相邻的顶点的入度减1,如果某个顶点的入度减至0,则压入堆栈,重复该过程直到堆栈空了为止。显而易见该算法的复杂度为O(VE),因为第2-3行的复杂性就是O(VE),后面8-15行的复杂性也是O(VE)。这个算法虽然简单,但是没有前面一个算法的效率高。

❺ 编译原理实验二 LL(1)分析法

通过完成预测分析法的语法分析程序,了解预测分析法和递归子程序法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了解语法分析的功能,掌握语法分析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构造方法,训练学生掌握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培养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能力。

根据某一文法编制调试 LL(1)分析程序,以便对任意输入的符号串进行分析。
构造预测分析表,并利用分析表和一个栈来实现对上述程序设计语言的分析程序。
分析法的功能是利用LL(1)控制程序根据显示栈栈顶内容、向前看符号以及LL(1)分析表,对输入符号串自上而下的分析过程。

对文法 的句子进行不含回溯的自上向下语法分析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1)文法不含左递归;
(2)对于文法中的每一个非终结符 的各个产生式的候选首符集两两不相交,即,若

Follow集合构造:
对于文法 的每个非终结符 构造 的算法是,连续使用下面的规则,直至每个 不再增大为止:

仅给出核心部分
(1) GrammerSymbol.java

(2) GrammerSymbols.java

(3) Grammer.java

(4) LL1Grammer.java

❻ 谁能解释一下java中的栈内存和堆内存

2.1 内存分配策略
按照编译原理的观点,程序运行时的内存分配有三种策略,分别是静态的,栈式的,和堆式的.
静态存储分配是指在编译时就能确定每个数据目标在运行时刻的存储空间需求,因而在编译时就可以给他们分配固定的内存空间.这种分配策略要求程序代码中不允许有可变数据结构(比如可变数组)的存在,也不允许有嵌套或者递归的结构出现,因为它们都会导致编译程序无法计算准确的存储空间需求.
栈式存储分配也可称为动态存储分配,是由一个类似于堆栈的运行栈来实现的.和静态存储分配相反,在栈式存储方案中,程序对数据区的需求在编译时是完全未知的,只有到运行的时候才能够知道,但是规定在运行中进入一个程序模块时,必须知道该程序模块所需的数据区大小才能够为其分配内存.和我们在数据结构所熟知的栈一样,栈式存储分配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进行分配。
静态存储分配要求在编译时能知道所有变量的存储要求,栈式存储分配要求在过程的入口处必须知道所有的存储要求,而堆式存储分配则专门负责在编译时或运行时模块入口处都无法确定存储要求的数据结构的内存分配,比如可变长度串和对象实例.堆由大片的可利用块或空闲块组成,堆中的内存可以按照任意顺序分配和释放.

2.2 堆和栈的比较
上面的定义从编译原理的教材中总结而来,除静态存储分配之外,都显得很呆板和难以理解,下面撇开静态存储分配,集中比较堆和栈:
从堆和栈的功能和作用来通俗的比较,堆主要用来存放对象的,栈主要是用来执行程序的.而这种不同又主要是由于堆和栈的特点决定的:
在编程中,例如C/C++中,所有的方法调用都是通过栈来进行的,所有的局部变量,形式参数都是从栈中分配内存空间的。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分配,只是从栈顶向上用就行,就好像工厂中的传送带(conveyor belt)一样,Stack Pointer会自动指引你到放东西的位置,你所要做的只是把东西放下来就行.退出函数的时候,修改栈指针就可以把栈中的内容销毁.这样的模式速度最快,当然要用来运行程序了.需要注意的是,在分配的时候,比如为一个即将要调用的程序模块分配数据区时,应事先知道这个数据区的大小,也就说是虽然分配是在程序运行时进行的,但是分配的大小多少是确定的,不变的,而这个"大小多少"是在编译时确定的,不是在运行时.
堆是应用程序在运行的时候请求操作系统分配给自己内存,由于从操作系统管理的内存分配,所以在分配和销毁时都要占用时间,因此用堆的效率非常低.但是堆的优点在于,编译器不必知道要从堆里分配多少存储空间,也不必知道存储的数据要在堆里停留多长的时间,因此,用堆保存数据时会得到更大的灵活性。事实上,面向对象的多态性,堆内存分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多态变量所需的存储空间只有在运行时创建了对象之后才能确定.在C++中,要求创建一个对象时,只需用new命令编制相关的代码即可。执行这些代码时,会在堆里自动进行数据的保存.当然,为达到这种灵活性,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堆里分配存储空间时会花掉更长的时间!这也正是导致我们刚才所说的效率低的原因,看来列宁同志说的好,人的优点往往也是人的缺点,人的缺点往往也是人的优点(晕~).

2.3 JVM中的堆和栈
JVM是基于堆栈的虚拟机.JVM为每个新创建的线程都分配一个堆栈.也就是说,对于一个Java程序来说,它的运行就是通过对堆栈的操作来完成的。堆栈以帧为单位保存线程的状态。JVM对堆栈只进行两种操作:以帧为单位的压栈和出栈操作。
我们知道,某个线程正在执行的方法称为此线程的当前方法.我们可能不知道,当前方法使用的帧称为当前帧。当线程激活一个Java方法,JVM就会在线程的Java堆栈里新压入一个帧。这个帧自然成为了当前帧.在此方法执行期间,这个帧将用来保存参数,局部变量,中间计算过程和其他数据.这个帧在这里和编译原理中的活动纪录的概念是差不多的.
从Java的这种分配机制来看,堆栈又可以这样理解:堆栈(Stack)是操作系统在建立某个进程时或者线程(在支持多线程的操作系统中是线程)为这个线程建立的存储区域,该区域具有先进后出的特性。
每一个Java应用都唯一对应一个JVM实例,每一个实例唯一对应一个堆。应用程序在运行中所创建的所有类实例或数组都放在这个堆中,并由应用所有的线程共享.跟C/C++不同,Java中分配堆内存是自动初始化的。Java中所有对象的存储空间都是在堆中分配的,但是这个对象的引用却是在堆栈中分配,也就是说在建立一个对象时从两个地方都分配内存,在堆中分配的内存实际建立这个对象,而在堆栈中分配的内存只是一个指向这个堆对象的指针(引用)而已。

❼ 寻求pascal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原理

在编译原理里有讲,利用堆栈.
我来简单的说下.
程序中有2个栈,一个放数值,一个放操作符

A 程序开始后,第一次的操作符和数值先入栈
B 获取下一个操作符NextOP
C 把NextOP和栈顶操作符进行优先级比较

情况1.NextOP优先级比栈顶操作符要高的话,把NextOP压入操作符栈.继续步骤B
情况2.NextOP优先级比栈顶操作符要低的话,用栈顶运行符,数值栈拿顶的2个值做运算,运算结果压入数值栈.重复步骤C 如果操作符栈为空,运算结束,步骤D

D 运算结果在数值栈
回答者: cpplyy - 千总 四级 10-8 09:12
1.分治搜索法 每次找到最后运算的符号,对其左右分别深搜到出结果为止
2.堆栈处理法 分数栈与符号栈 先定义常量数组(判断运算\入栈\错误),然后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数进数栈 符号与符号栈内比较运算\入栈\错误操作 运算从数栈里拿数与后面的计算 然后结果入数栈 最后结果在数栈里
回答者: LXYXYNT - 举人 四级 10-8 12:50
堆栈就行了
回答者: sd542927172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0-9 20:09
堆栈

表达式的计算应用相当广泛,比如电力调度系统中的计算遥测、车站票务系统中的票价类型计算公式等。
本文讲述中置表达式转换为后置表达式和后置表达式的求值算法,并给出实现的C++源代码,同时给出一个相当简洁的堆栈C++模板类。

中缀表达式到后缀表达式的转换
要把表达式从中缀表达式的形式转换成用后缀表示法表示的等价表达式,必须了解操作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优先级或者说操作符的强度决定求值顺序;优先级高的操作符比优先级低的操作符先求值。 如果所有操作符优先级一样,那么求值顺序就取决于它们的结合性。操作符的结合性定义了相同优先级操作符组合的顺序(从右至左或从左至右)。
转换过程包括用下面的算法读入中缀表达式的操作数、操作符和括号:
1. 初始化一个空堆栈,将结果字符串变量置空。
2. 从左到右读入中缀表达式,每次一个字符。
3. 如果字符是操作数,将它添加到结果字符串。
4. 如果字符是个操作符,弹出(pop)操作符,直至遇见开括号(opening parenthesis)、优先级较低的操作符或者同一优先级的右结合符号。把这个操作符压入(push)堆栈。
5. 如果字符是个开括号,把它压入堆栈。
6. 如果字符是个闭括号(closing parenthesis),在遇见开括号前,弹出所有操作符,然后把它们添加到结果字符串。
7. 如果到达输入字符串的末尾,弹出所有操作符并添加到结果字符串。

后缀表达式求值
对后缀表达式求值比直接对中缀表达式求值简单。在后缀表达式中,不需要括号,而且操作符的优先级也不再起作用了。您可以用如下算法对后缀表达式求值:
1. 初始化一个空堆栈
2. 从左到右读入后缀表达式
3. 如果字符是一个操作数,把它压入堆栈。
4. 如果字符是个操作符,弹出两个操作数,执行恰当操作,然后把结果压入堆栈。如果您不能够弹出两个操作数,后缀表达式的语法就不正确。
5. 到后缀表达式末尾,从堆栈中弹出结果。若后缀表达式格式正确,那么堆栈应该为空。

写在这里不方便,讲解的话+Q244957727
给分拉给分啦~
回答者: wind_teller - 魔法师 四级 10-10 21:57
表达式的计算应用相当广泛,比如电力调度系统中的计算遥测、车站票务系统中的票价类型计算公式等。
本文讲述中置表达式转换为后置表达式和后置表达式的求值算法,并给出实现的C++源代码,同时给出一个相当简洁的堆栈C++模板类。

中缀表达式到后缀表达式的转换
要把表达式从中缀表达式的形式转换成用后缀表示法表示的等价表达式,必须了解操作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优先级或者说操作符的强度决定求值顺序;优先级高的操作符比优先级低的操作符先求值。 如果所有操作符优先级一样,那么求值顺序就取决于它们的结合性。操作符的结合性定义了相同优先级操作符组合的顺序(从右至左或从左至右)。
转换过程包括用下面的算法读入中缀表达式的操作数、操作符和括号:
1. 初始化一个空堆栈,将结果字符串变量置空。
2. 从左到右读入中缀表达式,每次一个字符。
3. 如果字符是操作数,将它添加到结果字符串。
4. 如果字符是个操作符,弹出(pop)操作符,直至遇见开括号(opening parenthesis)、优先级较低的操作符或者同一优先级的右结合符号。把这个操作符压入(push)堆栈。
5. 如果字符是个开括号,把它压入堆栈。
6. 如果字符是个闭括号(closing parenthesis),在遇见开括号前,弹出所有操作符,然后把它们添加到结果字符串。
7. 如果到达输入字符串的末尾,弹出所有操作符并添加到结果字符串。

后缀表达式求值
对后缀表达式求值比直接对中缀表达式求值简单。在后缀表达式中,不需要括号,而且操作符的优先级也不再起作用了。您可以用如下算法对后缀表达式求值:
1. 初始化一个空堆栈
2. 从左到右读入后缀表达式
3. 如果字符是一个操作数,把它压入堆栈。
4. 如果字符是个操作符,弹出两个操作数,执行恰当操作,然后把结果压入堆栈。如果您不能够弹出两个操作数,后缀表达式的语法就不正确。
5. 到后缀表达式末尾,从堆栈中弹出结果。若后缀表达式格式正确,那么堆栈应该为空
在编译原理里有讲,利用堆栈.
我来简单的说下.
程序中有2个栈,一个放数值,一个放操作符

A 程序开始后,第一次的操作符和数值先入栈
B 获取下一个操作符NextOP
C 把NextOP和栈顶操作符进行优先级比较

情况1.NextOP优先级比栈顶操作符要高的话,把NextOP压入操作符栈.继续步骤B
情况2.NextOP优先级比栈顶操作符要低的话,用栈顶运行符,数值栈拿顶的2个值做运算,运算结果压入数值栈.重复步骤C 如果操作符栈为空,运算结束,步骤D

D 运算结果在数值栈
.分治搜索法 每次找到最后运算的符号,对其左右分别深搜到出结果为止
2.堆栈处理法 分数栈与符号栈 先定义常量数组(判断运算\入栈\错误),然后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数进数栈 符号与符号栈内比较运算\入栈\错误操作 运算从数栈里拿数与后面的计算 然后结果入数栈 最后结果在数栈里

阅读全文

与编译原理pascal栈式活动记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程序员可以干什么 浏览:68
绩效考核权重分配算法 浏览:524
android应用logo 浏览:898
光遇安卓服墓土商店什么时候开 浏览:566
月收益翻倍的源码 浏览:636
asop源码放在哪里 浏览:988
电脑服务器密码怎么找 浏览:574
jdp转换pdf 浏览:748
把pdf导入iphone 浏览:508
米哈游租赁的云服务器是哪个 浏览:524
android直接打电话 浏览:1016
ubuntu停止命令 浏览:283
cnc攻丝编程 浏览:869
换个手机号码app怎么注册 浏览:320
怎么下载小猴口算app 浏览:115
轻链app的货怎么样 浏览:625
电脑里的u盘如何加密 浏览:370
我的世界全部版本服务器下载地址 浏览:50
交换原理pdf 浏览:228
菜鸟驿站app怎么邀请新人 浏览: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