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算法工程师35岁后会被淘汰吗
不一定。
对比25岁刚入职更会加班更能吃苦关键是薪资更加便宜的小年轻,35岁的算法工程师如果只是工龄更长资历更老,将全方位处于劣势。
个人觉得,如果35岁了还处在第一阶段,也就是只能执行明确的算法模型,和刚毕业的小年轻比可以说完全没有竞争力,个人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会很受限。
如果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不可取代性还是很强的,毕竟这个阶段的合理算法技术选型和推动落地能力,是很多刚毕业和工作不久的年轻算法工程师难以做到的。
如果已经到了第三阶段至少已经是业务方向的算法负责人了,都这种title了,考虑的是怎么往公司的中上层走了,根本不会担心年龄这种坎。
35岁对于我个人而言还有几年的时间,也只有几年的时间。无论是算法工程师还是其他岗位,深耕该岗位目前而言可能还是最优的选择,也可以说是没得选的选择。持续不断的去提升自己在技术、技能、经验、资源上的累积,努力去提升自己的相对不可替代性。
Ⅱ 算法工程师未来的发展方向35岁以后呢
技术能力是技术人员的立身之本。站在算法的角度,这里的技术能力主要是算法应用能力,包括阅读论文、算法实现、工程化以及相关文档的撰写。
技术人员常见的一个认知误区是技术大于一切,认为只要技术做好了,就应该得到认可或奖励。事实上,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商业中的一环,技术做得好不能确保商业上的成功。
以自营电商为例,技术人员做一款功能强大的购物APP不难,但同时必须有商品研发、供应链和物流配送才能完成一个极小的商业闭环。此外,要想商品卖得好得有市场和运营团队一起发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购物APP只是诸多商业环节中的一个节点,因此仅仅依赖软件研发技术显然不足以实现商业上的成功。好的技术团队必须始终围绕各商业环节,有能力定位问题,并研发工具有效地解决问题。
作为算法工程师,在立项和需求评审时,需要有能力评估项目为业务带来的价值以及算法在整个项目中的价值,从而避免把精力浪费在“投入产出比”不高的事情上。如何做到这一步呢?除了有扎实的技术,还需要深入了解业务。
需要了解的业务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模式、业务流程、业务限制以及与当前业务相关的技术等等。算法工程师了解业务的另一个好处是洞察需求,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发现更多的技术问题,从而推动业务的进步。
技术人员最难跨越的是从技术能力到业务能力的提升。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技术人员主观上不太愿意处理业务问题(扯皮的事情较多);二是技术人员晋升和跳槽时主要被考察的还是技术,因此业务能力在有些技术人员看来短期的收益不高。
架构能力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它需要考虑业务的现状和未来,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然后给出解决方案。与软件架构相比,算法架构更偏向业务,不仅要对业务进行建模和抽象,还要考虑工程实现,以便技术方案在实际业务中落地。因此,良好的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是算法架构能力的基础。
算法相关的技术项目可能涉及到与其它技术工种的配合,例如:产品经理、数据分析、数据开发、前端、后端、测试、运维等。因此,算法工程师设计的技术方案应该考虑到算法模块与其它技术模块的解耦与协同。
算法工程师做解决方案时应该从全局出发:一是技术上不仅考虑算法而且还要考虑工程实现和产品化(切忌手里有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想法);二是从整体业务的角度考虑项目带来的收益。例如,假设推荐系统的重构可以带来推荐模块的转化率提升。那么这件事情一定值得做吗?我们还应该评估这个提升效果对大盘利润的影响。如果对大盘利润的提升有限,或许应该把精力投入在更有价值的项目中。
Ⅲ 算法工程师跳槽至B站被原公司索赔200万,法院最终是如何判决的
算法工程师跳槽至B站被原公司索赔200万,法院最终是如何判决的?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此次宣判为终审判决,本次申诉成功也算得上竞业协议纠纷案中保护程序猿权益的一大获胜。在这里,给已经找个工作或将要要找工作的小伙伴们打个招呼,假如碰到必须签署竞业协议的企业,一定要看中协议书内容。尽管有的企业会给对应的赔偿,但补偿很有可能远不及你违背协议书后必须支出的赔付,乃至有的还会继续限定你辞职后做有关领域。
Ⅳ 你觉得算法工程师的就业前景如何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方向成为求职的大热门,算法工程师也自然而然成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岗位。虽然算法工程师一直被频频提及,但是许多人对这个岗位的了解还知之甚少。那么算法工程师究竟是做什么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呢?
由于算法工程师对于知识结构的要求比较丰富,同时算法工程师岗位主要以研发为主,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要想从事算法工程师岗位往往需要读一下研究生,目前不少大型科技企业对于算法工程师的相关岗位也有一定的学历要求。
Ⅳ 反转!从万得跳槽到B站被索赔200万,这名程序员二审胜诉!法院这么看…
如何判断企业是否滥用竞业限制,近期一个官司判决提供了参考。
万得公司的一名前员工跳槽到视频网站,被老东家控诉违反竞业限制协议,需要赔偿违约金200万元,前员工不服,走法律程序。一审法院驳回该名前员工的上诉请求,但到了二审,判决结果出现大反转,前员工获得胜诉,无需赔偿。
根据近期披露的判决书显示,二审法院明确表示,两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存在一定的重合,但互联网企业往往在注册登记时,经营范围都包含了软硬件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如仅以此为据,显然会对互联网就业人员尤其是软件工程师再就业造成极大障碍,对 社会 人力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也有悖于竞业限制制度的立法本意。
二审法院指出,在判断两家企业是否构成竞争关系时,还应当结合公司实际经营内容及受众等因素加以综合评判。
二审判决结果发生逆转
1月29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一则竞业限制纠纷民事二审案件民事判决书, 94年出生的王某在2018年7月入职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得公司”)担任智能数据分析岗位工作,月基本工资4500元、岗位津贴15500元,合计2万元。一年后(2019年7月)双方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
据了解,万得公司主要向金融机构或金融领域的研究机构提供金融信息服务,包括金融数据、 财经 资讯等。
2020年7月,王某申请辞职。双方一致确认,王某的竞业限制期限为两年时间(即2020年7月28日至2022年7月27日);万得公司已支付王某两个月的竞业限制补偿金6796.92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王某在辞职后的次月(2020年8月)就跳槽至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担任高级算法工程师,从事手机APP开发工作,负责推荐模块推荐信息流业务。
一审法院认为,根据万得公司与B站的经营范围来看,两家公司均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相关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经营范围存在重合,两家公司属于竞争企业。其次,根据王某先后跟老东家、新东家签订的劳动合同来看,王某在万得公司工作岗位为职能数据分析,在B站工作岗位为高级算法工程师,均系计算机领域内的相关岗位。万得公司作为运营金融数据、信息和软件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其竞争优势就在于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而王某离职后即加入同为从事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互联网企业B站,存在利用其在万得公司处掌握的商业秘密侵害其竞争优势的潜在可能。因此,一审法院确认王某自万得公司处离职后与B站建立劳动关系,有违竞业限制协议的约定。
一审法院判决王某应该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返还万得公司竞业限制补偿金6796元;酌情调整竞业限制违约金为24万元。王某对此不服,诉诸二审。
围绕“万得公司与B站是否为竞争关系”焦点,二审法院却有着不同的观点。万得公司与B站两家企业对比,不论是经营模式、对应市场还是受众,都存在显着差距。即使普通百姓,也能轻易判断两者之差异。虽然B站还涉猎 游戏 、音乐、影视等领域,但尚无证据显示其与万得公司经营的金融信息服务存在重合之处。在此前提下,万得公司仅以双方所登记的经营范围存在重合即主张两家企业形成竞争关系,尚未完成其举证义务。更何况万得公司在竞业限制协议中所附录的重点限制企业均为金融信息行业,足以表明万得公司自己也认为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应为金融信息服务企业。
最终,二审法院判决王某无需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无需向万得公司返还竞业限制补偿金6796元;无需向万得公司支付违反竞业限制违约金200万元。
互联网程序员流动多受竞业限制协议约束
如今互联网行业竞争加剧,技术人才重要性提升,为保持技术竞争优势,竞业协议作为限制员工流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再仅约束高管,同时也开始制约普通员工。对于普通程序员而言,竞业限制协议一直是跳槽中的一大坎。
2021年3月中国裁判文书网曾发布两份有关程序员与腾讯 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竞业限制纠纷二审判决书。两名程序员此前在腾讯均担任 游戏 开发工作,双方均跳槽至Z公司,而新东家也有 游戏 开发业务。
二审法院认为,尽管腾讯公司向上述两名程序员发送的《竞业限制通知书》中没有列明Z公司,但从Z公司的经营范围到程序员自述从事的 游戏 开发的工作内容,都表明与腾讯公司存在竞业关系。
其中程序员孙某被判返还腾讯公司竞业限制补偿金15.80万元,并支付竞业限制违约金97.64万元;程序员吉某被判返还腾讯公司竞业限制补偿金16.87万元,并支付竞业限制违约金107.95万元。
但《劳动合同法草案》中就曾明确过违约金的上限,即: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其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3倍。虽然该规定在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被删除。但可以在判断违约金是否过高而显失公平提供了参考。
责编:林根
Ⅵ 算法工程师是青春饭吗以后的发展路线是怎样的
算法工程师不是青春饭。
在入职的年龄中,算法工程师的入职年份越多,就有越多的公司要你。由于算法工程师对于知识结构的要求比较丰富,同时算法工程师岗位主要以研发为主,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要想从事算法工程师岗位往往需要读一下研究生,目前不少大型科技企业对于算法工程师的相关岗位也有一定的学历要求。
提到人工智能,就不得不提人工智能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算法工程师。算法即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工程师就是利用算法处理事物的人。算法工程师主要根据业务进行细分,常见的有广告算法工程师、推荐算法工程师、图像算法工程师等等。
但作为热门领域和人才供不应求的人工智能,开出的薪资依旧让人羡慕眼红。猎头Jony表示“人工智能科班出身的博士,50万年薪仅仅是起步价,优秀的开到80万、100万都不一定能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