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数据挖掘的经典算法
1. C4.5:是机器学习算法中的一种分类决策树算法,其核心算法是ID3算法。
2. K-means算法:是一种聚类算法。
3.SVM:一种监督式学习的方法,广泛运用于统计分类以及回归分析中
4.Apriori :是一种最有影响的挖掘布尔关联规则频繁项集的算法。
5.EM:最大期望值法。
6.pagerank:是google算法的重要内容。
7. Adaboost:是一种迭代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针对同一个训练集训练不同的分类器然后把弱分类器集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强的最终分类器。
8.KNN:是一个理论上比较成熟的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机器学习方法之一。
9.Naive Bayes:在众多分类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有决策树模型和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
10.Cart:分类与回归树,在分类树下面有两个关键的思想,第一个是关于递归地划分自变量空间的想法,第二个是用验证数据进行减枝。
关联规则规则定义
在描述有关关联规则的一些细节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 尿布与啤酒的故事。
在一家超市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尿布和啤酒赫然摆在一起出售。但是这个奇怪的举措却使尿布和啤酒的销量双双增加了。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发生在美国沃尔玛连锁店超市的真实案例,并一直为商家所津津乐道。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仓库系统,为了能够准确了解顾客在其门店的购买习惯,沃尔玛对其顾客的购物行为进行购物篮分析,想知道顾客经常一起购买的商品有哪些。沃尔玛数据仓库里集中了其各门店的详细原始交易数据。在这些原始交易数据的基础上,沃尔玛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一个意外的发现是:跟尿布一起购买最多的商品竟是啤酒!经过大量实际调查和分析,揭示了一个隐藏在尿布与啤酒背后的美国人的一种行为模式:在美国,一些年轻的父亲下班后经常要到超市去买婴儿尿布,而他们中有30%~40%的人同时也为自己买一些啤酒。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美国的太太们常叮嘱她们的丈夫下班后为小孩买尿布,而丈夫们在买尿布后又随手带回了他们喜欢的啤酒。
按常规思维,尿布与啤酒风马牛不相及,若不是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大量交易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沃尔玛是不可能发现数据内在这一有价值的规律的。
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关联可分为简单关联、时序关联、因果关联。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网。有时并不知道数据库中数据的关联函数,即使知道也是不确定的,因此关联分析生成的规则带有可信度。关联规则挖掘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或相关联系。Agrawal等于1993年首先提出了挖掘顾客交易数据库中项集间的关联规则问题,以后诸多的研究人员对关联规则的挖掘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工作包括对原有的算法进行优化,如引入随机采样、并行的思想等,以提高算法挖掘规则的效率;对关联规则的应用进行推广。关联规则挖掘在数据挖掘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最近几年已被业界所广泛研究。
❷ 大数据核心算法有哪些
1、A* 搜索算法——图形搜索算法,从给定起点到给定终点计算出路径。其中使用了一种启发式的估算,为每个节点估算通过该节点的最佳路径,并以之为各个地点排定次序。算法以得到的次序访问这些节点。因此,A*搜索算法是最佳优先搜索的范例。
2、集束搜索(又名定向搜索,Beam Search)——最佳优先搜索算法的优化。使用启发式函数评估它检查的每个节点的能力。不过,集束搜索只能在每个深度中发现最前面的m个最符合条件的节点,m是固定数字——集束的宽度。
3、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在线性数组中找特定值的算法,每个步骤去掉一半不符合要求的数据。
4、分支界定算法(Branch and Bound)——在多种最优化问题中寻找特定最优化解决方案的算法,特别是针对离散、组合的最优化。
5、Buchberger算法——一种数学算法,可将其视为针对单变量最大公约数求解的欧几里得算法和线性系统中高斯消元法的泛化。
6、数据压缩——采取特定编码方案,使用更少的字节数(或是其他信息承载单元)对信息编码的过程,又叫来源编码。
7、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一种加密协议,允许双方在事先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在不安全的通信信道中,共同建立共享密钥。该密钥以后可与一个对称密码一起,加密后续通讯。
8、Dijkstra算法——针对没有负值权重边的有向图,计算其中的单一起点最短算法。
9、离散微分算法(Discrete differentiation)。
❸ 立体通的六大核心算法引擎是什么
瞳孔跟踪算法引擎、高精度AI给图算法引擎、自动补偿算法引擎、收录算法引擎、横竖屏切换算法引擎、自动校准算法引擎,它们与裸视三维智慧膜相结合实现了:无需黄金视角,任意角度观看;解决困扰3D显示多年的重影、眩晕问题;低成本爆品,便于快速消费普及;一链自动校准,使用简单方便;适配全球主流存量、增量手机,人人手机均可秒变3D神机;横竖屏切换自由,满足观影、游戏、直播、购物等不同场景需求
❹ 区块链技术的六大核心算法
区块链技术的六大核心算法
区块链核心算法一:拜占庭协定
拜占庭的故事大概是这么说的:拜占庭帝国拥有巨大的财富,周围10个邻邦垂诞已久,但拜占庭高墙耸立,固若金汤,没有一个单独的邻邦能够成功入侵。任何单个邻邦入侵的都会失败,同时也有可能自身被其他9个邻邦入侵。拜占庭帝国防御能力如此之强,至少要有十个邻邦中的一半以上同时进攻,才有可能攻破。然而,如果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邻邦本身答应好一起进攻,但实际过程出现背叛,那么入侵者可能都会被歼灭。于是每一方都小心行事,不敢轻易相信邻国。这就是拜占庭将军问题。
在这个分布式网络里:每个将军都有一份实时与其他将军同步的消息账本。账本里有每个将军的签名都是可以验证身份的。如果有哪些消息不一致,可以知道消息不一致的是哪些将军。尽管有消息不一致的,只要超过半数同意进攻,少数服从多数,共识达成。
由此,在一个分布式的系统中,尽管有坏人,坏人可以做任意事情(不受protocol限制),比如不响应、发送错误信息、对不同节点发送不同决定、不同错误节点联合起来干坏事等等。但是,只要大多数人是好人,就完全有可能去中心化地实现共识
区块链核心算法二:非对称加密技术
在上述拜占庭协定中,如果10个将军中的几个同时发起消息,势必会造成系统的混乱,造成各说各的攻击时间方案,行动难以一致。谁都可以发起进攻的信息,但由谁来发出呢?其实这只要加入一个成本就可以了,即:一段时间内只有一个节点可以传播信息。当某个节点发出统一进攻的消息后,各个节点收到发起者的消息必须签名盖章,确认各自的身份。
在如今看来,非对称加密技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签名问题。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两个密钥.这两个密钥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公钥”和”私钥”。公钥和私钥一般成对出现, 如果消息使用公钥加密,那么需要该公钥对应的私钥才能解密; 同样,如果消息使用私钥加密,那么需要该私钥对应的公钥才能解密。
区块链核心算法三:容错问题
我们假设在此网络中,消息可能会丢失、损坏、延迟、重复发送,并且接受的顺序与发送的顺序不一致。此外,节点的行为可以是任意的:可以随时加入、退出网络,可以丢弃消息、伪造消息、停止工作等,还可能发生各种人为或非人为的故障。我们的算法对由共识节点组成的共识系统,提供的容错能力,这种容错能力同时包含安全性和可用性,并适用于任何网络环境。
区块链核心算法四:Paxos 算法(一致性算法)
Paxos算法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如何就某个值(决议)达成一致。一个典型的场景是,在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如果各节点的初始状态一致,每个节点都执行相同的操作序列,那么他们最后能得到一个一致的状态。为保证每个节点执行相同的命令序列,需要在每一条指令上执行一个“一致性算法”以保证每个节点看到的指令一致。一个通用的一致性算法可以应用在许多场景中,是分布式计算中的重要问题。节点通信存在两种模型:共享内存和消息传递。Paxos算法就是一种基于消息传递模型的一致性算法。
区块链核心算法五:共识机制
区块链共识算法主要是工作量证明和权益证明。拿比特币来说,其实从技术角度来看可以把PoW看做重复使用的Hashcash,生成工作量证明在概率上来说是一个随机的过程。开采新的机密货币,生成区块时,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同意,那矿工必须得到区块中所有数据的PoW工作证明。与此同时矿工还要时时观察调整这项工作的难度,因为对网络要求是平均每10分钟生成一个区块。
区块链核心算法六:分布式存储
分布式存储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通过网络使用每台机器上的磁盘空间,并将这些分散的存储资源构成一个虚拟的存储设备,数据分散的存储在网络中的各个角落。所以,分布式存储技术并不是每台电脑都存放完整的数据,而是把数据切割后存放在不同的电脑里。就像存放100个鸡蛋,不是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分开放在不同的地方,加起来的总和是100个。
❺ 数据挖掘核心算法之一--回归
数据挖掘核心算法之一--回归
回归,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的基本概念是用一群变量预测另一个变量的方法,白话就是根据几件事情的相关程度,用其中几件来预测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最简单的即线性二变量问题(即简单线性),例如下午我老婆要买个包,我没买,那结果就是我肯定没有晚饭吃;复杂一点就是多变量(即多元线性,这里有一点要注意的,因为我最早以前犯过这个错误,就是认为预测变量越多越好,做模型的时候总希望选取几十个指标来预测,但是要知道,一方面,每增加一个变量,就相当于在这个变量上增加了误差,变相的扩大了整体误差,尤其当自变量选择不当的时候,影响更大,另一个方面,当选择的俩个自变量本身就是高度相关而不独立的时候,俩个指标相当于对结果造成了双倍的影响),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如果我丈母娘来了,那我老婆就有很大概率做饭;如果在加一个事件,如果我老丈人也来了,那我老婆肯定会做饭;为什么会有这些判断,因为这些都是以前多次发生的,所以我可以根据这几件事情来预测我老婆会不会做晚饭。
大数据时代的问题当然不能让你用肉眼看出来,不然要海量计算有啥用,所以除了上面那俩种回归,我们经常用的还有多项式回归,即模型的关系是n阶多项式;逻辑回归(类似方法包括决策树),即结果是分类变量的预测;泊松回归,即结果变量代表了频数;非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回归、自回归等等,太多了,这里主要讲几种常用的,好解释的(所有的模型我们都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好解释,不管是参数选择还是变量选择还是结果,因为模型建好了最终用的是业务人员,看结果的是老板,你要给他们解释,如果你说结果就是这样,我也不知道问什么,那升职加薪基本无望了),例如你发现日照时间和某地葡萄销量有正比关系,那你可能还要解释为什么有正比关系,进一步统计发现日照时间和葡萄的含糖量是相关的,即日照时间长葡萄好吃,另外日照时间和产量有关,日照时间长,产量大,价格自然低,结果是又便宜又好吃的葡萄销量肯定大。再举一个例子,某石油产地的咖啡销量增大,国际油价的就会下跌,这俩者有关系,你除了要告诉领导这俩者有关系,你还要去寻找为什么有关系,咖啡是提升工人精力的主要饮料,咖啡销量变大,跟踪发现工人的工作强度变大,石油运输出口增多,油价下跌和咖啡销量的关系就出来了(单纯的例子,不要多想,参考了一个根据遥感信息获取船舶信息来预测粮食价格的真实案例,感觉不够典型,就换一个,实际油价是人为操控地)。
回归利器--最小二乘法,牛逼数学家高斯用的(另一个法国数学家说自己先创立的,不过没办法,谁让高斯出名呢),这个方法主要就是根据样本数据,找到样本和预测的关系,使得预测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和最小;和我上面举的老婆做晚饭的例子类似,不过我那个例子在不确定的方面只说了大概率,但是到底多大概率,就是用最小二乘法把这个关系式写出来的,这里不讲最小二乘法和公式了,使用工具就可以了,基本所有的数据分析工具都提供了这个方法的函数,主要给大家讲一下之前的一个误区,最小二乘法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算出来一个等式,因为这个方法只是使误差和最小,所以哪怕是天大的误差,他只要是误差和里面最小的,就是该方法的结果,写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就算自变量和因变量完全没有关系,该方法都会算出来一个结果,所以主要给大家讲一下最小二乘法对数据集的要求:
1、正态性:对于固定的自变量,因变量呈正态性,意思是对于同一个答案,大部分原因是集中的;做回归模型,用的就是大量的Y~X映射样本来回归,如果引起Y的样本很凌乱,那就无法回归
2、独立性:每个样本的Y都是相互独立的,这个很好理解,答案和答案之间不能有联系,就像掷硬币一样,如果第一次是反面,让你预测抛两次有反面的概率,那结果就没必要预测了
3、线性:就是X和Y是相关的,其实世间万物都是相关的,蝴蝶和龙卷风(还是海啸来着)都是有关的嘛,只是直接相关还是间接相关的关系,这里的相关是指自变量和因变量直接相关
4、同方差性:因变量的方差不随自变量的水平不同而变化。方差我在描述性统计量分析里面写过,表示的数据集的变异性,所以这里的要求就是结果的变异性是不变的,举例,脑袋轴了,想不出例子,画个图来说明。(我们希望每一个自变量对应的结果都是在一个尽量小的范围)
我们用回归方法建模,要尽量消除上述几点的影响,下面具体讲一下简单回归的流程(其他的其实都类似,能把这个讲清楚了,其他的也差不多):
first,找指标,找你要预测变量的相关指标(第一步应该是找你要预测什么变量,这个话题有点大,涉及你的业务目标,老板的目的,达到该目的最关键的业务指标等等,我们后续的话题在聊,这里先把方法讲清楚),找相关指标,标准做法是业务专家出一些指标,我们在测试这些指标哪些相关性高,但是我经历的大部分公司业务人员在建模初期是不靠谱的(真的不靠谱,没思路,没想法,没意见),所以我的做法是将该业务目的所有相关的指标都拿到(有时候上百个),然后跑一个相关性分析,在来个主成分分析,就过滤的差不多了,然后给业务专家看,这时候他们就有思路了(先要有东西激活他们),会给一些你想不到的指标。预测变量是最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你的结果和产出,所以这是一个多轮优化的过程。
第二,找数据,这个就不多说了,要么按照时间轴找(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大部分是有规律的),要么按照横切面的方式,这个就意味横切面的不同点可能波动较大,要小心一点;同时对数据的基本处理要有,包括对极值的处理以及空值的处理。
第三, 建立回归模型,这步是最简单的,所有的挖掘工具都提供了各种回归方法,你的任务就是把前面准备的东西告诉计算机就可以了。
第四,检验和修改,我们用工具计算好的模型,都有各种假设检验的系数,你可以马上看到你这个模型的好坏,同时去修改和优化,这里主要就是涉及到一个查准率,表示预测的部分里面,真正正确的所占比例;另一个是查全率,表示了全部真正正确的例子,被预测到的概率;查准率和查全率一般情况下成反比,所以我们要找一个平衡点。
第五,解释,使用,这个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见证前一般有很久时间,这个时间就是你给老板或者客户解释的时间了,解释为啥有这些变量,解释为啥我们选择这个平衡点(是因为业务力量不足还是其他的),为啥做了这么久出的东西这么差(这个就尴尬了)等等。
回归就先和大家聊这么多,下一轮给大家聊聊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研究,然后在聊聊数据挖掘另一个利器--聚类。
❻ 数据挖掘算法有哪些
以下主要是常见的10种数据挖掘的算法,数据挖掘分为: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孤立点分析。每一大类下都有好几种算法,这个具体可以参考数据挖掘概论这本书(英文最新版)
❼ 核心算法是什么它对机器人有多重要
核心算法是什么?机器人的算法大方向可以分为感知算法与控制算法,感知算法一般是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而控制算法一般分为决策算法、运动控制算法。环境感知算法获取环境各种数据,通常指以机器人的视觉所见的图像识别等 。
虽然对于工业机器人来说,要想实现高速下稳定精确的运动轨迹,精密的配件必不可少,如电机,伺服系统,还有非常重要的减速机等等。但是这些都只是硬件的需求,仅仅只有好的硬件,没有相应的核心算法,也就是缺少了控制硬件的大脑,那么工业机器人使用再好的硬件,也只能完成一些精确度要求不高的简单工作,而且还容易出问题。而这就是中国机器人制造商面临的最大问题。
作为工业级产品,衡量机器人优劣主要有两个标准:稳定性和精确性。核心控制器是影响稳定性的关键部件,有着工业机器人“大脑”之称。而软件相当于语言,把“大脑”的想法传递出去。 要讲好这门“语言”,就需要底层核心算法。
好的算法,几千行就能让机器人稳定运行不出故障;差的算法,几万行也达不到人家的水准。不掌握核心算法,生产精度需求不高的产品还勉强可以,但倘若应用到航天航空、军工等高端领域,就只能依赖进口工业机器人了。
对于机器人来说,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核心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协同动作,而现在的机器人通常拥用多个服务器,因此多台伺服系统更需要核心算法提前进行计算。只有通过底层算法,国外核心控制器才可以通过伺服系统的电流环直接操作电机,实现高动态多轴非线性条件下的精密控制,同时还能满足极短响应延时的需求。这也是为何如今在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上,6轴以上的高端机器人几乎被国外的机器人公司垄断。
❽ 数据挖掘的十大经典算法,总算是讲清楚了,想提升自己的赶快收藏
一个优秀的数据分析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统计学、数据分析思维、数据分析工具之外,还需要掌握基本的数据挖掘思想,帮助我们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这也是数据分析专家和一般数据分析师的差距所在。
国际权威的学术组织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ICDM) 评选出了数据挖掘领域的十大经典算法:C4.5, k-Means, SVM, Apriori, EM, PageRank, AdaBoost, kNN, Naive Bayes, and CART.
不仅仅是选中的十大算法,其实参加评选的18种算法,实际上随便拿出一种来都可以称得上是经典算法,它们在数据挖掘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今天主要分享其中10种经典算法,内容较干,建议收藏备用学习。
1. C4.5
C4.5算法是机器学习算法中的一种分类决策树算法,其核心算法是ID3算法. C4.5算法继承了ID3算法的优点,并在以下几方面对ID3算法进行了改进:
1) 用信息增益率来选择属性,克服了用信息增益选择属性时偏向选择取值多的属性的不足;
2) 在树构造过程中进行剪枝;
3) 能够完成对连续属性的离散化处理;
4) 能够对不完整数据进行处理。
C4.5算法有如下优点:产生的分类规则易于理解,准确率较高。其缺点是:在构造树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集进行多次的顺序扫描和排序,因而导致算法的低效(相对的CART算法只需要扫描两次数据集,以下仅为决策树优缺点)。
2. The k-means algorithm 即K-Means算法
k-means algorithm算法是一个聚类算法,把n的对象根据他们的属性分为k个分割,k < n。它与处理混合正态分布的最大期望算法很相似,因为他们都试图找到数据中自然聚类的中心。它假设对象属性来自于空间向量,并且目标是使各个群组内部的均 方误差总和最小。
3.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支持向量机,英文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机(论文中一般简称SVM)。它是一种监督式学习的方法,它广泛的应用于统计分类以及回归分析中。支持向量机将向量映射到一个更 高维的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建立有一个最大间隔超平面。在分开数据的超平面的两边建有两个互相平行的超平面。分隔超平面使两个平行超平面的距离最大化。假定平行超平面间的距离或差距越大,分类器的总误差越小。一个极好的指南是C.J.C Burges的《模式识别支持向量机指南》。van der Walt 和 Barnard 将支持向量机和其他分类器进行了比较。
4. The Apriori algorithm
Apriori算法是一种最有影响的挖掘布尔关联规则频繁项集的算法。其核心是基于两阶段频集思想的递推算法。该关联规则在分类上属于单维、单层、布尔关联规则。在这里,所有支持度大于最小支持度的项集称为频繁项集,简称频集。
5. 最大期望(EM)算法
在统计计算中,最大期望(EM,Expectation–Maximization)算法是在概率(probabilistic)模型中寻找参数最大似然 估计的算法,其中概率模型依赖于无法观测的隐藏变量(Latent Variabl)。最大期望经常用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的数据集聚(Data Clustering)领域。
6. PageRank
PageRank是Google算法的重要内容。2001年9月被授予美国专利,专利人是Google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因此,PageRank里的page不是指网页,而是指佩奇,即这个等级方法是以佩奇来命名的。
PageRank根据网站的外部链接和内部链接的数量和质量俩衡量网站的价值。PageRank背后的概念是,每个到页面的链接都是对该页面的一次投票, 被链接的越多,就意味着被其他网站投票越多。这个就是所谓的“链接流行度”——衡量多少人愿意将他们的网站和你的网站挂钩。PageRank这个概念引自 学术中一篇论文的被引述的频度——即被别人引述的次数越多,一般判断这篇论文的权威性就越高。
7. AdaBoost
Adaboost是一种迭代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针对同一个训练集训练不同的分类器(弱分类器),然后把这些弱分类器集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强的最终分类器 (强分类器)。其算法本身是通过改变数据分布来实现的,它根据每次训练集之中每个样本的分类是否正确,以及上次的总体分类的准确率,来确定每个样本的权 值。将修改过权值的新数据集送给下层分类器进行训练,最后将每次训练得到的分类器最后融合起来,作为最后的决策分类器。
8. kNN: k-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cation
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算法,是一个理论上比较成熟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该方法的思路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
9. Naive Bayes
在众多的分类模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分类模型是决策树模型(Decision Tree Model)和朴素贝叶斯模型(Naive Bayesian Model,NBC)。 朴素贝叶斯模型发源于古典数学理论,有着坚实的数学基础,以及稳定的分类效率。
同时,NBC模型所需估计的参数很少,对缺失数据不太敏感,算法也比较简单。理论上,NBC模型与其他分类方法相比具有最小的误差率。 但是实际上并非总是如此,这是因为NBC模型假设属性之间相互独立,这个假设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不成立的,这给NBC模型的正确分类带来了一定影响。在属 性个数比较多或者属性之间相关性较大时,NBC模型的分类效率比不上决策树模型。而在属性相关性较小时,NBC模型的性能最为良好。
10. CART: 分类与回归树
CART,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在分类树下面有两个关键的思想。第一个是关于递归地划分自变量空间的想法(二元切分法);第二个想法是用验证数据进行剪枝(预剪枝、后剪枝)。在回归树的基础上的模型树构建难度可能增加了,但同时其分类效果也有提升。
参考书籍:《机器学习实战》
❾ 大数据挖掘的算法有哪些
大数据挖掘的算法:
1.朴素贝叶斯,超级简单,就像做一些数数的工作。如果条件独立假设成立的话,NB将比鉴别模型收敛的更快,所以你只需要少量的训练数据。即使条件独立假设不成立,NB在实际中仍然表现出惊人的好。
2. Logistic回归,LR有很多方法来对模型正则化。比起NB的条件独立性假设,LR不需要考虑样本是否是相关的。与决策树与支持向量机不同,NB有很好的概率解释,且很容易利用新的训练数据来更新模型。如果你想要一些概率信息或者希望将来有更多数据时能方便的更新改进模型,LR是值得使用的。
3.决策树,DT容易理解与解释。DT是非参数的,所以你不需要担心野点(或离群点)和数据是否线性可分的问题,DT的主要缺点是容易过拟合,这也正是随机森林等集成学习算法被提出来的原因。
4.支持向量机,很高的分类正确率,对过拟合有很好的理论保证,选取合适的核函数,面对特征线性不可分的问题也可以表现得很好。SVM在维数通常很高的文本分类中非常的流行。
如果想要或许更多更详细的讯息,建议您去参加CDA数据分析课程。大数据分析师现在有专业的国际认证证书了,CDA,即“CDA 数据分析师”,是在数字经济大背景和人工智能时代趋势下,面向全行业的专业权威国际资格认证, 旨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数字化发展。 “CDA 数据分析师”具体指在互联网、金融、零售、咨询、电信、医疗、旅游等行业专门从事数据的采集、清洗、处理、分析并能制作业务报告、 提供决策的新型数据分析人才。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