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的两种工作方式(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高级语言所编制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必须经过转换才能被执行,按转换方式可
将它们分为两类:
1.解释类
执行方式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同声翻译”,应用程序源代码一边由相应语言的解释器“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一边执行,因此效率比较低,而且不能生成可独立执行的可执行文件,应用程序不能脱离其解释器,但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动态地调整、修改应用程序,典型的解释型的高级语言有BASIC。
2.编译类
编译是指在应用源程序执行之前,就将程序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因此其目标程序可以脱离其语言环境独立执行,使用比较方便、效率较高。但应用程序一旦需要修改,必须先修改源代码,再重新编译生成新的目标文件(*.OBJ)才能执行,只有目标文件而没有源代码,修改很不方便。现在大多数的编程语言都是编译型的,例如Visual C++、Delphi等。
Ⅱ 计算机语言的种类
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
汇编语言(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
高级语言(按转换方式可分两类:
1、编译型语言; 2、解释型语言)
||按照客观系统的描述可分两类:
1、面向过程语言;
2、面向对象语言 ||
按照编程范型可分四类:
1、命令式语言;2、函数式语言;3、逻辑式语言;4、面向对象语言)
三种语言的优缺点
机器语言:可读性、可移植性差,编程繁杂。直接执行,速度快,资源占用少。汇编语言:不同的处理器有不同的汇编语言语法和编译器,编译的程序无法在不同的处理器上执行,缺乏可移植性,难于从汇编语言代码上理解程序设计意图,可维护性差,即使是完成简单的工作也需要大量的汇编语言代码,很容易产生bug,难于调试,使用汇编语言必须对某种处理器非常了解,而且只能针对特定的体系结构和处理器进行优化,开发效率很低,周期长且单调。能够保持机器语言的一致性,直接、简捷,并能像机器指令一样访问、控制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备,如磁盘、存储器、CPU、I/O端口等。使用汇编语言,可以访问所有能够被访问的软、硬件资源,目标代码简短,占用内存少,执行速度快。高级语言:运行速度基本上比直接用汇编写的慢,速度和程序大小与编译软件有关。高级语言接近算法语言,易学、易掌握,级语言为程序员提供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环境和工具,使得设计出来的程序可读性好,可维护性强,可靠性高;高级语言远离机器语言,与具体的计算机硬件关系不大,可移植性好,重用率高;由于把繁杂琐碎的事务交给了编译程序去做,所以自动化程度高,开发周期短,且程序员得到解脱,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对于他们来说更为重要的创造性劳动,以提高程序的质量。
高级语言的分类
按转换方式可分为两类:1、编译型语言;2、解释型语言
编译型语言:编译性语言写的程序在被执行之前,需要一个专门的编译过程,把程序编译成为机器语言的文件,比如exe文件,以后要运行的话就不用重新翻译了,直接使用编译的结果就行了(exe文件),因为翻译只做了一次,运行时不需要翻译,所以编译型语言的程序执行效率高。解释型语言:解释性语言的程序不需要编译,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才翻译,每个语句都是执行的时候才翻译。这样解释性语言每执行一次就需要逐行翻译一次,效率比较低。 现代解释性语言通常把源程序编译成中间代码,然后用解释器把中间代码一条条翻译成目标机器代码,一条条执行。 关于脚本语言: 脚本语言是一种解释性的语言,脚本语言是为了缩短传统的编写-编译-链接-运行(edit-compile-link-run)过程而创建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脚本语言一般都 有相应的脚本引擎来解释执行。 他们一般需要解释器才能运行。一个脚本通常是解释运行而非编译。脚本语言通常都有简单、易学、易用的特性,目的就是希望能让程序员快速完成程序的编写工作。而宏语言则可视为脚本语言的分支,两者也有实质上的相同之处。脚本语言一般都是以文本形式存在,类似于一种命令。
解释性语言:java、Java、Perl、Python、Ruby、MATLAB 等。 编译性语言: 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 脚本语言:Python、Java,ASP,PHP,Perl等
解释性语言:Java、Java、Perl、Python、Ruby、MATLAB 等。 编译性语言: 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 脚本语言:Python、Java,ASP,PHP,Perl等
按照客观系统的描述可分为两类:1.面向过程语言; 2.面向对象语言
面向过程语言:面向过程语言是以过程或函数为基础的,这种语言对底层硬件,内存等操作比较方便,但是写代码和调试维护等会很麻烦。例如:c语言面向对象语言:面向对象语言(Object-Oriented Language)是一类以对象作为基本程序结构单位的程序设计语言,指用于描述的设计是以对象为核心,而对象是程序运行时刻的基本成分。语言中提供了类、继承等成分。 面向对象语言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种是纯面向对象语言,如Smalltalk、EIFFEL等;另一种是混合型面向对象语言,即在过程式语言及其它语言中加入类、继承等成分,如C++、Objective-C等
按照编程范型可分为:1.命令式语言; 2.函数式语言; 3.逻辑式语言; 4.面向对象语言
命令式语言: 命令式程序设计语言是基于动作的语言,以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为背景。机器语言及汇编语言是最早的命令式语言。在这种语言中,计算机被看做是动作的序列,程序就是用语言提供的操作命令书写的一个操作序列。用命令式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就是描述解题过程中每一步的过程,程序的运行过程就是问题的求解过程,因此也称为过程式语言。Fortran、ALGOL、COBOL、C、Ada、Pascal等都是命令式程序设计语言。函数式语言: 函数式编程是种编程典范,它将电脑运算视为函数的计算。函数编程语言最重要的基础是 λ 演算(lambda calculus)。而且λ演算的函数可以接受函数当作输入(参数)和输出(返回值)。和指令式编程相比,函数式编程强调函数的计算比指令的执行重要。和过程化编程相比,函数式编程里,函数的计算可随时调用。这种语言的语义基础是基于数学函数概念的值映射的λ算子可计算模型。这种语言非常适合于进行人工智能等工作的计算。典型的函数式语言如 Lisp、Haskell、ML、Scheme 、F#等。逻辑式语言: 这种语言的语义基础是基于一组已知规则的形式逻辑系统。这种语言主要用在专家系统的实现中。最着名的逻辑式语言是 Prolog。面向对象语言: 现代语言中的大多数都提供面向对象的支持,但有些语言是直接建立在面向对象基本模型上的,语言的语法形式的语义就是基本对象操作。主要的纯面向对象语言是 Smalltalk。
Ⅲ 编译型语言有哪些呢
编译型语言有C、C++、Objective-C、Swift、Kotlin等高级语言。需要将源代码编译成机器码,再由机器运行机器码。只需编译一次,运行速度快,执行效率高。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区别在于:
编译型语言,通常都会对源代码进行编译,生成可以执行的二进制代码,执行的是编译后的结果。
解释型语言,通常不用对源代码进行编译,一般是通过解释器载入脚本后运行。由于每个语句都是执行的时候才进行解释翻译,这样解释性语言每次执行就要翻译一次,效率相对要低。至于难度,个人感觉java相对要更复杂些。
Ⅳ 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
编译型是使用编译器编译后生成计算机硬件可直接执行的指令,解释型是在运行时才由解释器逐语句去执行。编译型代表:C&C++,C#,Java,解释型代表:html,javascript。区别有很多。
1、编译型语言的源代码有错误编译不通过,无法生成可执行代码,更无法执行程序;解释型语言只有执行时才会判断是否出错,即使一句出错,也可以继续执行下一句。
2、编译型语言都为强类型,即必须说明数据的类型,如inta;解释型语言多为弱类型,如js中vara,a可以为字符串也可以为整形。
3、编译型语言执行效率上大大优于解释型,主要因为编译器在编译过程中会根据不同平台自动优化目标代码,且特点为1次编译,N次运行,另外强类型的程序安全性高;解释型语言无上述过程,逐语句翻译造成执行效率低下,每次执行都会重复解释一遍,并且安全性低。
4、编译型程序适合对通用性,重复性,高效性有要求的系统,如开发操作系统;相比解释型语言更具灵活性,如开发网站前台页。
更多关于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95b53161610078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Ⅳ Java 是编译型语言还是解释型语言
高级计算机语言主要有两种类型:编译和解释。
这是一个跨平台的java,并可在任何地方运行:跨平台的java是基于JVM。Java虚拟机是由软件或硬件模拟的计算机程序,java,计算机所有的.class文件是运行在JVM,即JVM *。只有Java类文件,以适应不同的操作系统,让操作系统的安装按照不同只要JVM的类型,然后程序无论哪个操作系统的JVM可以纠正窗口/其他...... JVM的Unix / JVM的实现因此,如果没有JVM,就不能跨平台。
Ⅵ c语言是解释型语言吗
编程语言分为两大类:1-编译型语言;2-解释型语言。之前我们讲解过编译型语言。现在就来讲讲解释型语言
同学们可以继续与翻译进行类别,来理解“解释型语言”。之前说过,编译型语言是雇一个翻译,将你写的中文信全篇翻译成英文,然后交给美国总统阅读。而解释型语言则不同,更像是“同声传译”。
也就是说,解释型语言使用一个翻译站在你身边,你写出一句中文,它就直接翻译成英文给对方阅读。实际上,这个“翻译”是一种虚拟机。所谓虚拟机,也是一种程序,它帮你随时将编写的源代码翻译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机器语言,让计算机执行命令。而不需要产生中间的机器码文件。比如,“BASIC”语言就是一种解释型语言。
比如,你使用BASIC语言,想在屏幕上显示文本“Hello”。那么你可以先编写源代码文件,比如叫“hello.bas”,然后你可以直接将hello.bas文件送入虚拟机程序。然后虚拟机会直接帮你运行hello.bas(直接逐行解释你的源代码文件)。
解释型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创建中间文件。
解释型语言的优点
对于不同的系统适应性较好,同样的源代码,可以直接运行在不同的系统(当然,前提是在不同系统上安装好相应的虚拟机)。
解释型语言的缺点
逐行解释会导致程序运行速度不如编译型语言快。可以想象下,你讲中文时,说一句中文翻译翻译一句(解释型语言)的速度,显然比先把演讲稿翻译成全英文稿(编译型语言)要慢很多。
解释型语言举例
属于解释型语言的有如下几种:
Perl
JavaScript
VBScript
AppleScript
Ⅶ 软件编程中几种语言之间的关系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
动态结构语言和静态结构语言。
动态类型语言和静态类型语言。
强类型语言和弱类型语言。
1、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
。
计算机不能直接的理解高级语言,只能直接理解机器语言,所以必须要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计算机才能执行高级语言的编写的程序。翻译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编译,一个是解释。两种方式只是翻译的时间不同。
编译型语言:
需通过编译器(compiler)将源代码编译成机器码,之后才能执行的语言。一般需经过编译(compile)、链接(linker)这两个步骤。编译是把源代码编译成机器码,链接是把各个模块的机器码和依赖库串连起来生成可执行文件。编译和执行是分开的,但是不能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