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美团的算法有问题吗

美团的算法有问题吗

发布时间:2023-03-17 11:35:21

❶ 美团压榨外卖骑手的质疑之声达到了高潮,官方对此有何回应

外卖小哥在社会上处于弱势群体,每天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还要时时刻刻担心顾客给差评,那么一天就白干了。因此,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提倡给外卖小哥多一点包容和关心。但是消费者给了外卖小哥应有的理解,外卖小哥的生活却仍然心酸,归根结底,还是平台压榨太黑的缘故。


平台对外卖小哥的压榨,导致外卖小哥无法给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最终消费者的怒气还是会发泄到平台上。平台想要更加长久的运营,应该出台更加人性化的算法,让利给消费者和外卖小哥。

❷ 美团公开骑手配送时间算法,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算法逻辑

现在的时代发展速度是真的很快,可谓是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了软件的更新,比如跑车就有滴滴,送外面就有美团,而且用户量都很大,他们的员工也是很多,尤其是美团,人们会感到困惑美团公开骑手配送时间算法,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算法逻辑?这个算法其实很复杂,和这个员工的好评还有时间的规定都有很大的关系,可谓算法设计非常巧妙,也是我们一般人所看不懂的,毕竟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吧。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美团更应该关心一下员工的生活,不能只是看他们每天上班就给更多的单,都是人,都是肉做的,都是需要休息的,偶尔的休息都是正常的情况,这些都应该在算法里面进行更改,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

❸ 美团上新店为什么刷不出来

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新店搭正还未通过审核:在美团上开店需要进行审核,如果新店还未通过审核,那么在搜索时就无法显示出来。
2. 地理位置问题:美团搜索结果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如果您的搜索范围不包括新店所在的区域,那么新店就无法显示出来。
3. 搜索知圆悔关键词问题:如果您使用的搜索关键词与新店的店名、菜品名称等信息不匹配,那么新店就无法显示出来。
4. 美团算法问题:美团的搜索算法是非常复杂的,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店铺评分、销量、价格、距离等等。如果新店在这些方面表现不佳,腔拆那么就可能无法显示出来。
如果您确定新店已经通过审核,地理位置和搜索关键词也没有问题,那么建议您耐心等待一段时间,让美团算法逐渐将新店推荐给更多的用户。如果长时间无法显示,可以联系美团客服咨询。

❹ 美团外卖首次公开骑手配送时间算法,你觉得这个算法合理吗

人们对于外卖的依赖性逐日增加,相应地也提高了对外卖工作人员的要求,而关于争议较大的预估送达时间逻辑,美团方面给出了模型预估时间和三层保护时间。

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过于忙碌,尤其在一线城市节奏快到令人都有一种窒息感,人们没有时间去做饭,在工作日大多叫的也是外卖,而在高峰时期,消费者和商家对于预估送达时间的认知都是比较模糊的,这产生了诸多纠纷事件,而作为夹在中间的外卖工作人员的权益该如何维护,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美团作为较大的外卖网站,对于此争议事件也给出了一套计算说法。

对于外卖工作人员来说,他们赚的每一份钱都是用辛苦换来的,外卖网站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较苛刻,一个客户的投诉就会扣掉300块钱,各种细节方面的不到位就会变着法的扣钱,也让外卖骑手感受到了挣钱的不易。

❺ 美团公开外卖订单分配算法,具体是如何计算的

美团公开外卖订单分配算法,将会根据订单配送距离,以及附近骑手位置,选择一位距离最短,配送时间最优的骑手接单。同时还会根据骑手手中订单量,合理安排送餐数量,保障骑手工作强度适中。如配送过程中,检测到骑手出现状况,还可以在途中进行转单。

外卖的出现,极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正因为这样,使得外卖小哥,成为了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一个身影。我们所点的每一单外卖,看似背后过程很简单,商家出餐骑手送餐,实则背后有大量科技含量存在。

每一单外卖背后,都有大数据算法的功劳。了解到背后故事,不得不让人感叹,科技的力量真强大。

❻ 美团两度公开配送算法,“小步快跑”完善骑手保障体系

数字化新时代,算法透明化问题进入到国家与公众视野。

2021年,美团曾两度披露外卖算法原理,并对现存短板和改进方案做出说明,宣布 “预估送达时间”由“时间点”调整为“时间段”,并上线 “出餐后调度”试点与“主动改派”功能等举措,希望在劳动者的幸福感和企业运行效率之间实现平衡。

这一系列举措,均可视为对“算法取中”的反响与落实。在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下,外卖员的工作安全、权益保障,正逐步以小步快跑的方式,进行稳步的迭代完善。日前,人社部召开行政指导会,也对美团、饿了么等11个头部平台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阶段性成效表示了肯定。

国家算法政策频出,算法隐忧如何消解?

作为互联网产品的底层规则,一套优秀的算法迟唤歼能够在几毫秒内响应成千上万的并发需求,做出最佳决策,实现整个系统的效率提升。它是互联网脱离人工局限,能够同时服务数千万乃至数亿用户的关键。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算法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担忧:个人隐私被过度收集甚至滥用,代码组成的“真空环境”无法切中实际情况,以及唯效率论的运行逻辑,与需要顾及人性伦理的商业文明相冲突。

为了让算法规避野蛮生长的危险,国家早早地就出台了各项措施,促进算法从公众不可知的幕后走入前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优化。

“算法取中”被屡屡提及,传递出了监管层明确的规整信号——算法,也是有价值观的。“取中”二字的背后,既要企业着重行业生态的多方平衡,又要兼顾公众基于日常情理的朴素价值观。

概念与愿景的理解是简单的,难处在于落地。正如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技术总监沈灏所言:“判定阈值设定是否合理,需要针对各个业务领域大量地调研,深入每个场景,最终制定一个相对有量化指码冲标的实施方案,有理可据地去对企业的算法做监管。”

国家从宏观层面制定了方向与策略,如今问题回到了互联网企链闹业的落地层面——如何才能“算法取中”的指导下,找到劳动者幸福感和企业运行效率的平衡点?

美团两度公开算法,弥补短板落实“算法取中”

算法公开称得上是“算法取中”的重要一步,它一方面可以争取公众对技术局限性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让更多的声音参与进来,用大众的智慧推动算法规则更好地为 社会 所服务。

过去一年,美团两度披露外卖业务的算法原理,并对现存短板和改进方案做出说明。

在第一次公开预估时间算法时,美团表示进行了两项持续迭代的调整:一是在异常场景下为骑手提供时间补充,二是在部分情况下,将“预估到达时间”变为“预估到达时间段”。公开效果明显:在新算法机制下,骑手的配送时间更弹性,用户对送餐时间多了心理预期,试点数据显示用户对骑手的差评率降低了50.7%。

而在11月公布订单分配算法时,除了介绍了订单与骑手的匹配逻辑,美团也根据骑手反馈,推出如“系统主动改派”、“出餐后调度”等试点举措,减少骑手配送压力。

这不仅让外界了解到美团外卖员的接单运作逻辑,同时也显示出美团外卖小步快跑的迭代和完善策略,以及致力于在国家指导的大方向下,不断地缩小和弥补线上数字空间和线下真实场景差距的努力。

平衡效率与公平,骑手工作安全度提升

如果只考虑最短路径与时间的效率问题,很容易便会产生因骑手抢单、抢时间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往“骑手不遵守交通规则”“骑手逆行”等论调的根源便在于此。这不仅给公共交通带来隐患,也给骑手的工作环境造成了安全威胁。

“算法取中”概念,便将“适当放宽配送时限”作为指导方向,给骑手更多的缓冲时间,营造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从调度系统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到“预估送达时间”由“时间点”调整为“时间段”,美团两次公布的算法优化,都可算是对算法取中的某种落实。

这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骑手的时间焦虑,提高了这份工作的安全度。例如,针对许多骑手头疼的“出餐慢”,美团在此次公开的“订单分配”算法规则里,披露了还在试点的解决方案——“出餐后调度”。骑手可以更精准地知道商家的出餐时间,从而更好地规划好时间、路线,再到商家取餐。过往不时发生的“人等餐”的情况基本不再出现,骑手的配送压力也没那么大,工作安全感也得到了提升。

前不久,人社部召开了一个行政指导会,就对美团、饿了么等11个头部平台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阶段性成效表示了肯定,政企联动、同频共振的平台经济发展新局面显现雏形。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 社会 各界对算法共建的参与意识与日俱增。理性的算法不再仅仅意味着逻辑与效率,同时还加入了道德、人文和伦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包括骑手在内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统筹全局、精准施策的国家政策,必然会成为互联网成长持续进化的关键力量。

❼ 美团公开外卖配送“订单分配”算法规则,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美团公开外卖配送“订单分配”算法规则,其中“订单分配”和“主动改派”功能,值得我们关注。这两个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现在派送过程存在问题;同时提升商家、骑手和顾客三方,对于平台服务的满意度。

外卖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为商家带来了全新的订单模式。一些商家为此关闭了线下堂食,只提供线上配送订单。外卖员的增多,也暴露出了各类问题。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美团平台也一直在优化算法,尽最大可能解决配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看似简单的外卖配送,其背后的系统,有着先进的算法存在。这些算法不断优化,对于骑手送餐,是一件好事情,对于用户和商家来讲,也同样十分有利。

❽ 美团饿了么的算法陷阱:骑手收入越涨越少,平台抽成越涨越多

比外卖速度,恐怕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中国抗衡。

在过去的十年中,资本为了抢占外卖市场份额,他们不断发出“抢滩行动”“冬季战役”等补贴大战。当硝烟散去,美团、饿了么踩着一堆“尸骨”爬了出来,几乎瓜分整个外卖市场。

美团、饿了么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算法,对超过700万的外卖骑手进行细致考核。他们希望不断削减外卖所需要的时间,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从而提升用户的粘性和使用频次。

现在中国的外卖速度和体验,比过去任何阶段都更好了。

论商业模式,用算法提升效率无可厚非。但算法的阴暗面也不断显露,外卖骑手为了更快配送、躲避平台惩罚,交通事故、猝死事件频发,成为算法中最大的受害者。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要求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

这一文件出台,意味着美团饿了么的算法霸权的时代结束了。在今后的商业竞争中,外卖平台除了用算法提升效率,还应该承担起更多 科技 向善的责任。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宿舍里,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张旭豪情绪激动,他说自己要做一家150亿美金的公司,这是汪渊第一次见到张旭豪,他后来回忆时说,“我觉得他(张旭豪)是神经病。”

但没过多久,一个叫“饿了么”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上线,汪渊成了张旭豪的创业伙伴。在这五年前,大众点评网成立。

这是外卖这门生意蛮荒时代的缩影。到今天,外卖服务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4亿,超700万外卖骑手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度,奔向无数等待着用餐的用户。

外卖这门生意,从出生起就注定会成为一块大蛋糕—— 如果说刚需且高频是这一商业模式得以成立的前提,那么包括家庭户数小型化、单身化、工作时间长等用户画像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巨头没理由不染指。

2013年11月,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美团正式进军外卖业务;一个月后,淘宝紧随其后,推出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淘点点”;次年5月,李彦宏携网络外卖再度跟进。

接下来的2014年被称为国内外外卖行业的真正元年,这年底,饿了么占据30.58%的市场份额、美团27.61%、淘点点与网络外卖各为11.2%、8.55%。

但巨头也好,已占据先发优势的饿了么也罢,在这个格局未定、方兴未艾的战场里,没人想做第二,于是一场围绕用户、骑手、商家、资本的竞速战拉开帷幕,再后来,这被称为互联网史上最惨烈的补贴大战。

饿了么前员工李立勋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美团比我们补贴凶,最开始的时候一元两元的补贴就顶天了。美团上来就是20元减10元,最狠的城市还有20元减19元。“他回忆, 2014年竞争最为激烈 时候,城市经理甚至要拎着现金直接去给到餐厅发补贴。

一组数据更能体现这场战争的惨烈。公开财报数据显示,美团在2015年到2018年近4年内,都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亏损总额合计1508亿元,调整会计准则后,这一数字仍高达227亿元。

即便在外卖大战后期,巨头也垂涎这块蛋糕。

2018年4月,滴滴外卖在江苏无锡正式上线,与美团、饿了么开启“外卖大战”。无锡一度聚集了近万名滴滴骑手,有人坐20多个小时火车来“参战”,还有便当店店长亲自上阵送滴滴外卖。

为了应对对手,饿了么甚至打出“干死美团、碾压滴滴”的条幅。一时之间无锡人民成为全国羡慕的对象,有网友晒出外卖单,原价59.3,各种补贴打折之后,只要1.8元。

这也只是外卖大战中的小阵仗,要知道,在外卖这个赛道上,网络糯米这种重量级选手都被干死了。

滴滴短暂的出现,并没有扭转市场格局。

留在牌桌上的基本剩下美团与饿了么两个玩家。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主要外卖平台市场格局中,美团外卖占比67.3%,饿了么占比为26.9%,两家合计占据着行业近九成份额,双寡头格局稳固。

双寡头格局已定,饿了么和美团的对手成了自己——迈过规模化增长的阶段,围绕用户体验与效率,连接着商家与用户两端的外卖骑手,成为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调动着无数骑手的系统,在美团叫“超脑”,在饿了么叫“方舟”,他们被称为实时智能配送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骑手接单是被系统最近选择的、时间是被严格控制的、路线是被精心优化的,骑手们在这套系统里机器般运转,无数个他们穿梭在城市里每一条街道,维持着平台赖以留住用户的“效率”。

速度,几乎是效率唯一的衡量标准。

《人物》此前的报道中,有外卖员回忆称,2016年到2019年,他曾三次收到美团平台“加速”的通知,3公里的送餐距离,从2016年1小时的最长时限,缩短到了2018年的38分钟。

将时间拉回到2016年11月,美团王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们的口号是美团外卖,送啥都快”,他表示,美团的外卖平均28分钟内会被送达,并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体现。

无论美团还是饿了么,留住用户最核心也最直接的方式,无疑就是持续完善用户体验,外卖这一场景下,用户拥有在商家端的选择权,这层用户体验由他们自己决定。

骑手便成了唯一的变量,于是在算法的支配下,他们跟着平台、系统不断加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曾表示, 外卖行业实际上已经形成了“逐底竞争”,即不断试探送达时间的底线指标。 把所有的竞争参数穷尽了后,压力就被推到骑手那里,导致骑手处于极限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在这些躲不掉的算法霸权面前,他们手机屏幕上的每一次倒计时,都成了“deadline”。与时间赛跑,成了他们的常态。否则,他们面临的将是差评、罚款乃至被辞退。

于是外卖骑手在像机器一样加速的过程中, 闯红灯、超速、逆行这样的事情不断发生。

这个时候,他们赛跑的对象就不只是时间了。

上海交警曾统计,2017年上半年外卖配送行业发生交通事故76起,平均每2.5天有1名外卖员伤亡。

而今年1月,一位北京的饿了么外卖骑手,在他配送当天第34单外卖时猝死。当时,他的摩托车后座上,还放着4份没送出去的外卖。

不幸的是,这样的悲剧,每过一段时间就会上演。

在算法霸权下,除了用户,外卖平台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众所周知,当生产效率无法提升的时候,压榨表现为尽可能地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

外卖平台的压榨,更多表现为提升效率。 让机器提升效率,企业至少需要投入研发,让人提升效率,只需要罚钱机制。

一切都是为了多接订单,为了GMV和收入。

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为了更高的GMV和收入,外卖平台的算法越来越聪明,它们能把配送效率放在了第一的位置,通过数据来评价配送效率,如果骑手有能力提前送达,算法就会认定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

时间就这么挤出来了,更多的订单也这么挤出来了。

在外卖平台尚未盈利的时期,GMV和收入都是估值的核心。即使尚在亏损当中,饿了么还是卖出了95亿美元的高价,美团也以483亿美元的估值成功上市。

直到现在, 外卖业务仍然是美团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超过一半,其他的业务更是基于用户高频使用外卖平台,具有较高的粘性才做起来的。

对骑手的极限压榨也是为了更好的利润。

一家制造企业的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比如造鞋的皮革、蒸包子的面)会随着产出产品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固定成本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变。

这就意味着,生产出越多的产品,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越少,单个成本越低,毛利润越高。

这就是边际成本递减形成的规模效应。

外卖行业里,企业付给劳务外包公司的钱或者给骑手的基本工资可以近似为固定成本,骑手每接一单挣到的钱对企业来说就是可变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人等同于机器。

以美团外卖为例, 从2017年到2020年,美团的每笔外卖收入从5.1元上涨至6.5元,增幅为27.5%,同时期的外卖交易成本,只上涨了10.6%,而如果把外卖交易成本中的骑手开支单独拿出来,会发现骑手收入涨幅更低。

困在算法中的骑手疲于奔命,为外卖平台搭建了一座座财富金山。而他们自己,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

由于大量外卖骑手往往不跟外卖平台直接签约,而是通过一些App跟第三方劳务公司签约,从合同上看,骑手和劳务公司之间是劳务关系,但实际上劳务公司与骑手的关系十分松散。

平台用接单量、客户投诉情况考核骑手,充当了“雇主”的角色。而一旦交通事故发生,平台却躲在劳务公司背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在现行法律法规下,一旦骑手出了交通事故,承担责任的往往是骑手个人,而不是外卖平台。

一个商业模式的成功,一家公司的成功,固然在于追求高市场份额、高利润、高估值,但也在于对 社会 责任的承担。往小了说,是创造就业机会、保障员工的福利,往大了说,是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推动行业进步。

曾经,我们崇拜的是福布斯上排行榜上的每一个人,现在我们更应推崇不只考虑效益,而是想着怎么把路修到偏远地区、把网络带到山区的公司。

人,不能等同于生产要素; 科技 ,不能只为提高效率存在;而算法,不应只成为企业赚钱的冰冷工具。

参考文献:

阅读全文

与美团的算法有问题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橙app如何开启聊天 浏览:895
访问服务器公网地址 浏览:664
pdf打印底色去掉 浏览:463
java快递接口 浏览:397
哪个app可以教新爸爸 浏览:210
如何查看服务器系统版本信息 浏览:524
成都市土地出让金算法 浏览:702
钢筋加密标记 浏览:576
ps中扩展功能在文件夹的什么位置 浏览:904
双极压缩机为什么要先高压 浏览:527
苹果手机服务器填什么 浏览:832
android移动动画效果 浏览:691
电子和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691
phpurl中文乱码问题 浏览:893
程序员那么可爱大结局陆漓产子 浏览:538
java如何从云服务器读取本地文件 浏览:924
压缩空气软管制作方法 浏览:912
天河三号算法 浏览:924
php队列教程 浏览:632
洪水命令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