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编译测试环境

编译测试环境

发布时间:2023-03-18 13:02:14

Ⅰ Xcode测试环境、正式环境,开发环境、生产环境

Xcode的编译环境分为以下几种:测试环境、正式环境、开发环境、生产环境。这四种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同级的,主要有以下区分:

大概是这样的关系,如果你app要添加推送功能,App是通过XCode直接安装的话,那么你的App就属于开发环境锋磨,想要推送成功就需要创建开发环境的证书;如果你的App是打包成ipa文件安装的(不管是森毁正式上线还是自己测试),那么就是生产环境,需此基备要创建生产环境证书。

Ⅱ 什么是软件测试环境和正式开发环境

测试环境就是做测试的环境,开发环境就是做开发的环境。

软件开发环境是指在基本硬件和宿主软件的基础上,为支持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工程化开发和维护而使用的一组软件,简称SDE。它由软件工具和环境集成机轿尺枯制构成,前者用以支持软件开发的相关过程、活动和任务,后者为工具集成和软件的开发、维护及管理提供统一的支持。

测试环境是指测试运行其上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的描述,以及任何其它与被测软件交互的软件,包括驱动和桩。测试环境是指为了完成软件测试工作所必需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历史数据的总称。

(2)编译测试环境扩展阅读

软件测试环境注意事项

1、一个应用程序的外观设计并不是一切。功能测试也是开发者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整体用户体验。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功能和业务需求,那么UI外观设计的再完美也仍会面临被卸载的危险。

2、测试要确保最大的设备和系统覆盖率,测试要确保最大的设备覆盖率,尽量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设备制造商中进行。发现错误并及时进行修复,才是测试真正的意义。

3、探索性测试重要,但不能完全依赖。探索性测试是整体测试策困链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快速识别致命性闭洞bug。探索性测试需要测试人员熟悉应用程序、目标用户的典型行为以及测试方法。

Ⅲ 抓取微信小程序的包可以干啥

一、微信小程序抓包
1、测试环境的抓包
那如何来进行微信小程序的抓包呢?这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微信开发者工具了。
需要我们的开发同学提供一个微信小程序包。然后再微信开发者工具进行打开。没有权限就申请。

导入成功之后,我们就可以对需要测磨芹册试的软件进行调试,抓包。
打开调试器-network,这样我们就可以抓到包了。

2、正式环境的抓包
正式环境的抓包,因为正式和测试是分开的,如果正式环境出现问题,但测试环境却没有出现时,如何抓取正式环境的包呢?
我们需要开发同学打包一个正式环境域名的包,然后再按照上面的步骤导入到微信开发者工具,便可以轻松找到问题所在。
二、微信小程序真机模拟抓包
有时候我们在使用手机进行测试时,有问题,使用首滚微信开发者工具测试时没有问题,如何进行手机的抓包呢?
这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微信开发者工具的真机调试模式进行瞎宏调试。
真机调试,可以让我们通过手机操作,然后进行抓包。我们在电脑上就会看到抓取到的接口数据。排查问题。
三、微信小程序分享测试
微信分享的测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测试,它直接影响到你的这个程序的推广。
1、聊天入口分享
当我们进行聊天入口分享时,我们需要抓包,可以采用真机调试进行抓包。查看参数和数据返回情况。
2、二维码分享
有一部分分享,是需要通过二维码进行分享,并且分享之后,用户需要跳转到小程序带上参数。直接通过手机扫码是跳转正式环境的。如何操作?
我们需要调整编译模式。
获取到二维码中的参数,链接,查看跳转页面是否正常。
3、场景值模拟测试
有其他特殊情况,比如扫描小程序码,显示关注公众号按钮,测试环境就需要通过添加编译模式达到测试目的。如图:
我们通过添加不同的场景,路径,启动参数,就可以模拟一些手机上无法完成的测试。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点击展开全文

Ⅳ 大家都用什么C/C++编译环境

了解的C/C++编译器如下: x0dx0aGCC家族有 x0dx0aCygwin x0dx0aMingw32 x0dx0aDJGPP x0dx0aDev-C++(Mingw32) x0dx0a还有正宗的GNU GCC 2.95.5~3.0.0.4版本 x0dx0aMS家族有 x0dx0aMSC 5.0、6.0、7.0 x0dx0aMSQC 1.0、2.5 x0dx0aMSVC 1.0、4.2、6.0、7.0 x0dx0aBorland家族有 x0dx0aTC 1.0、2.0 x0dx0aTC++ 1.01、3.0 x0dx0aBC 3.0、3.1、4.0、4.5、5.0、5.02 x0dx0aBCB 3.0、5.0、6.0 x0dx0a其它有 x0dx0aIntel C/C++ 5.0 x0dx0aWatcom C/C++ 11.0、11.0c x0dx0aVectorC 1.3.3 x0dx0aIBM VisualAge for C++ x0dx0aDigitalMars C/C++ x0dx0aKAI C/C++ 4.03f for RedHat 7.2 x0dx0aLcc4.1 x0dx0aLCC-WIN32 2001-09-25~2002-04-28日版 x0dx0aSmall C x0dx0aCC386 x0dx0aPacific C x0dx0a另外还有C的解释器 x0dx0aQuincy x0dx0aEic x0dx0aCINT x0dx0ax0dx0a上面提到的编译器/解释器,大部分我都使用过。现在固定使用VC7.0 Cygwin Mingw32 VectorC和LCC-WIN32这五种编译器。 x0dx0ax0dx0a在GCC家族中GNU GCC是根本,其它的编译器版本都是从它导出的。其中,Cygwin和Mingw32都是WIN32平台下的编译器,DJGPP是DOS下的32位编译器。大家所熟知的DEV-C++充其量只是GCC的一个外壳,它所自带的编译器就是Mingw32的一个版本。这些GCC的版本中,Cygwin是最大的,它与其说是一个编译器,倒不如说是一套编程工具。它不仅有编译器,还有其它很多的工具。其实,它就是一个UNIX系统在WIN32平台上的实现。实现了大多常用的UNIX工具,最近的版本中连Apache这样的“工具”都集成进来的。不过,Cygwin虽然功能强大,但它却不是很易用(和UNIX相似,熟悉UNIX的人用它可以很快上手),因为太多其它的工具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相比之下Mingw32就要好用得多,它只有最基本的几个编程工具(只可惜它不自带GDB)。GCC中并不只是C/C++编译器,其中还有很多其它的编译器如java,Fortran,ADA等。它是一个编译器集合,不过有些编译器只能在UNIX系统上用。MS家族的编译器就不用说了,大家对它们都很熟悉。VC 7.0(VC.NET)是它的最新产品。Borland家族也不用说,大家也是耳熟能详。最近它才推出了BCB 6.0。 x0dx0ax0dx0a其它的编译器如:Intel C/C++大家一看名称就知道是Intel的东西,它和VC6完全兼容,不过要挂在VC6下才能用。Watcom C/C++是早先编译器四国大战中的一员,原本是很不错的东西,可惜战略不对,现在已不见声息了。倒是以它为基础的一个OpenWatcom现在还在奋战。VectorC是我近日才发现的一个好东东,它是个纯C的编译器。IBM的VisualAge for C++原本是IBM想用来淌C++编译器这片浑水的东西,不过IBM的战略改了,它就被放弃了。DigitalMars C/C++的前身的Symantec C++(它也是编译器四国大战中的一员),不过现在Symantec不做了,于是它的作者就把它改成了DigitalMars C/C++开放给大家使用。以上这些都是WIN32平台上的东西。KAI C/C++是个很强大的C/C++编译器,它是个多平台的编译器。不过现在被INTEL收购了,已经停止开发了。Lcc4.1是个纯C的编译器它是开放源代码的。不过不怎么好用。LCC-WIN32是一个在LCC基础上开发的C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很好用,而且有很详细的资料,FREE!Pacific C是一个纯DOS的C的集成开发环境,就不多说了。Small C CC386都是开放源代码的编译器,它们都很简单,应用来给大家学习编译器的。Quincy Eic CINT都是C的解释器,是用来让大家学习C语言的其中CINT的功能很强大,还支持一些C++的特性。 x0dx0a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编译器,这里我给出的编译器都是可以在WIN32或DOS平台上用的(除KAI外)。UNIX平台上的编译器还是以GNU的为主,其它的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x0dx0ax0dx0a在以上的编译器中,最特别的就是VectorC这个东西只支持纯C。但它却号称是最快的编译器,不过经过我的试验,它的确在有些情况下强过其它编译器很多!而且它还有个交互式的优化器,可以让你直接看到C代码对映的汇编代码。Cygwin和Mingw32为一母所生,其运行效果相差不大。它们生成的代码效率都很不错,编译的速度也很快,最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对C++的特性的支持算是所有编译器中最完全的,而且它们还支持C99的大部分特性。这一点很是不错!大家对MS的VC已经很熟悉了,本不用我多说。不过在它的最新的产品VC7.0中,有很大的改进。它对C++的特性的支持比6.0有了很大的提高,是我所用的编译器中是仅次于GCC的。而且它编译出的程序,运行速度很快!仅有少数时候次于VectorC与GCC,其它情况都是最快的!其平均运行速度是最快的。对Borland的产品我也无需多说。它的TC2.0与BC3.1都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可是现在的BCB却大不如前了,编译的速度和VC6一样慢!IDE还有较多的BUG。最令人想不通的是它生成的代码的运行速度很慢,比LCC-WIN32还慢!它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的RAD做的比MS的好。Intel的编译器大家可能不熟,它太贵了!还要有VC的支持,很不划算,而且编译速度比VC6还慢。不过它的代码质量很不错。DigitalMars C/C++没有什么亮点,编译速度较快,代码执行速度适中,对C++特性支持还算不错。LCC-WIN32是个很不错的集成开发环境,它只支持纯C。它的编译速度极快!代码执行速度较慢。不过它的最大亮点在于它的IDE,在所有的FREE编程工具中,它的IDE是最专业的,有很强大的代码分析,管理功能。而且它提供了大量的编程资料。 x0dx0a我曾对一些编译器的代码执行效率做过一些测试,以下是概况: x0dx0a1. VectorC、VC 7.0 (极快) x0dx0a2. Intel C/C++、VC 6.0、GCC (很快) x0dx0a3. DigitalMars C/C++ (一般) x0dx0a4. LCC-WIN32、BCB、BC5.02 (较慢) x0dx0a当然,我所做的测试比较片面。不过在很大程度上已能反映其大概状况。

Ⅳ C语言中编译 生成 调试 测试 运行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C语言中编译 生成 调试 测试 运行的区别如下:

区别一:

从编译方面来看:

编译依赖于编译器,英文是compile, vc中这一过程是将源代码转换成目标文件,如:obj文件,rc文件等。

区别二:

从生成方面来看:

生成指的是连接的过程,英文是build,依赖于链接器。vc中在这一阶段将所有的目标文件和所有需要用到的组件组合成一个整体,例如需要生成的是windows系统下的PE可执行文件,链接器会依照特定格式将目标文件组合,最后生成PE格式的,exe或dll文件。

区别三:

从调试方面来看:

调试是所有或部分代码编写完成后,让程序在调试器中运行,用这种手段对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并修正潜在问题。

区别四:

从运行方面来看:

运行就是让程序在系统中运行。

(5)编译测试环境扩展阅读:

C语言的介绍:

C语言是目前流行的通用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和计算机爱好者开发软件的首选开发工具。C语言源程序必须经过某种编译工具翻译成为目标机器语言程序才能够在计算机上执行。

然而随着程序编写规模的扩大,顺利编写出正确的程序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早期的许多编译工具仅仅提供翻译功能,已满足不了应用的要求,编程人员需要-种功能全面并高度集成的编译环境。

程序是一段具有一定功能的代码,编写程序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当程序人员写完程序后,其实并不起作用,只有当编写的程序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能够解决问题时。

序才成为真正的程序,这一系列的处理过程,-般就是编辑、编译、连接、调试与运行等。目前最成熟的C语言集成环境主要有Turbo C2.0和Turbo C 3.0( 简称TC30)或Borland C++3.1( 简称BC31)以及Visual C++ 6.0。

Ⅵ vscode下搭建Typescript编译环境

Typescript 是微软开发的一个JavaScript的超级。着名前端框架的Angular和HTML5游戏引擎Egret等都选择了Typescript作为编写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Typescript语言之前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这里笔者选择了轻量的Visual Studio Code,此工具具有轻量、跨平台、插件丰富等特点,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开发工具。

1、首先需要安装Nodejs,安装过程网上很容易搜到,在此不再介绍。安装完成后,在命令窗口输入

2、安装typescript模块

安装完成后,可以查看typescript模块的版本号

3、创建项目目录,在命令窗口中进入该项目目录,创建tsconfig.json。例如项目地址是D:\test\ts。

在项目目录下会生成一个tsconfig.json文件

里面有很多配置项,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来定制。本文用的示例配置如下,

新建tscript、js文件夹,分别用作存放typescript、javascript文件。

4、测试编译
在Visual studio code中打开ts目录,在tscript目录中新建test.ts文件。

然后点击菜单中的Tasks->Run Task。

之后会出现tsc:build 、tsc:watch两个选项

其中tsc:build选项是用于一次编译。tsc:watch选项可以监测ts文件的改动,可以进行实时编译,非常方便。经过编译后的文件会存放在之前配置好的js文件目录下。

如此就可以进行Typescript之旅了。~~

Ⅶ 怎样搭建web项目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的搭建是一名合格QA必须具备的宏芹裤技能。下面,结合CI和CD两种不同软件生产实践,总结一下如何从零开始部署一套web集成测试环境。
1.服务器准备。根据项目和使用的中间件的规模,准备好一个或多个资源配置能够满足要求的服务器,一般选用linux下 centos的某个发行版作为服务器。
2.安装数据库、完成数据库表的建立。这里以开源的mysql为例。
Yum方式安装msyql,并启动mysql服务。(Yum的安装可以参考http://blog.csdn.net/iamhuanggua/article/details/60140867)
yuminstall -y mysql-server mysql mysql-devel
创建数据库和建表。规范的的系统,一般都保留有现成的SQL脚本,执行脚本就可以完成数据库和表的建立。
3.安装和配置JDK、tomcat、nginx…
安装JDK。Yum 方式安装最新版JDK:yum install JDK。
安装tomcat。官网下载tomcat,解压
wget http://apache.fayea.com/tomcat/tomcat-7/v7.0.75/bin/apache-tomcat-7.0.75-linux-x64.zip
安装和配置 nginx。官网下载nginx,解压后,修改conf/nginx.conf配置请求转发规则。
4.安装持续集成工具jenkins.
Jenkins就是一个web服务,只需要从官方下载jenkins的war包,部署到web容器tomcat的webapp目录下,启动tomcat服务,就可以在浏览器端输入IP和端口号(例如:部署在本机上可以通过 localhost:8080/jenkins 进行访问)使用了。
5.配置一个Jenkins job用于编译、打包产品、部署到测试环境
5.1 配置job完成编译和打包。编译打包的Jenkinsjob的配置比较简单,可以自行网络。
5.2 在部署web服务的机器上,找一个目录,写一个shell脚本,拷贝jenkins job打出来的包到web服务器的部署目录下,并重启服务。如果部蔽简署jenkins 和部署web服务的机器不是同一台,需要通过用户名密码或者建立linux机器之间的信任关系后,通过scp远程拷贝。
5.3 在5.1的job中,增加“构建后操作”,构建后执行(或远程执行)5.2中编写的sh脚本。
6.配置一个或多个Jenkins job 用来完成一系列测试(包括但不限于UI自动化、接口自动化、安全测试等)
测试job的构建方式选择步骤五中配置的job完成后触发。到此为此,持续集成的工作就完成了。
7.从CI到CD——配置一个Jenkins ob 完首租成生产环境部署
如果所在组织的持续集成能力较高,在实施持续部署(Continous Deployment),就还需要配置一个jenkins job在所有测试job都通过后触发部署生产包到生产环境。部分用户群较大的产品还需要配置灰度发布。

Ⅷ 测试环境怎么搭建

问题一:在软件测试中如何搭建测试环境? 听您这提问,估计您是没做过测试吧。
什么是测试环境呢?大白话讲就是可以基本准确的将测试用例执行出来,并且结果是有参考意义的那么个环境~
这前题是你的测试用例是有效的。那撇掉这个不管的情况下,测试环境就不可能是固定的。
有时候,测试环境可能就是一个系统。P如你这个软件,什么都不用管,你只要测能不能装在XP系统上,那此时,一个完整的XP系统就是测试环境。
有时候,你要测一个网站举腔弊支持不支持多种浏览器。那此时,你的测试环境就是一个安装了多种浏览器的操作系统。
我说的你明白了么?所谓的搭建测试环境(招聘的老有这要求,会搭建环境),就是你能搭出可供测试用的环境。简单了说~是操作系统~复杂了说,是装了特定软件做了特定设置的操作系统~

问题二:什么是测试环境?如何搭建测试环境? 硬件:包括PC机、笔记本、服务器、各种终端等。例如要测试photoshop软件,是要在PC机上测,还是笔记本上测?是在cpu为酷睿的计算机上测,还是要在炫龙的cpu上测?不同的硬件环境photoshop的处理速度是不一样的。
软件:这里主要指的是软件运行的操作系统。例如测试photoshop,是指windows xp下测试还是在vista下测试?可能会有兼容性问题。软件环境还包括与其他各类软件共存同一系统时的兼容性问题。
一般来说,配置测试环境可遵循下列原则:
1、真实:尽量模拟用户的真实使用环境。这里需要提一点圆答,关于项目软件与产品软件需要不同看待。项目软件由于只针对某一群体的用户,所以测试的环境比较单一。但产品软件针对的是广大群众,所以测试环境比较复杂,要多方面考虑。
2、干净:测试环境中尽量不要安装与被测软件无关的软件。笔者就遇到这种事情,两台机器,针对一个功能,一台测试OK,另一台测试NG,最后根据调查发现,测试OK的机器上安装了客户根本不会安装的VC++开发环境,测试NG的机器正因为没有安装VC,所以测试出了这个bug:软件中缺少必要的动态链接库支持。但这个干净也不是必须的,有时还要刻意去测试某个软件去其他软件并存时的兼容性问题。

问题三:windows怎么搭建测试环境 第1步、下载IIS
1、如果不是很清楚自己的装有Microsoft 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电脑上是否安装了IIS,可以打开IE浏览器,在其地址栏输入127.0.0.1并回车,如下图
2
如果能正常打开上面的网页,说明本台电脑已安装了IIS(Internet信息服务)。如果打不开上面的网页,我们就得自己来安装IIS。下面介绍的是如何来安装IIS,如果你已会,完全可以跳过本部分,不会的可以一起来学习一下。
3
2、系统安装光盘中带有IIS的安装程序,但因为现在大部分朋友的电脑都是GHOST系统,所以可以用搜索引擎,下载IIS独立安装包。打开网络,输入“IIS for xp”,找到相关链接网站,下载所需要IIS安装包,如下图
4
3、下载下来的“IIS for XP”安装包一般都为压缩文件,所以使用它前,得先行解压,如下图
5
第2步、安装IIS
1、我们依次打开“开始”→“控制面板”,找到并双击”添加或删除程序“,打开了”添加或删除程序“窗口,如下图
6
2、点击窗口左侧的“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如下图
7
3、勾选“Internet信息服务”,并点击“下一步”命令按钮,如下图
8
4、弹出“所需文件”对话框,点击窗口右下角的“浏览”命令按钮,打开“查找”对话框,找到我们刚才从网上下载下来,并解压的IIS FO XP 安装包,找到所需的文件,选择打开后,然后再点“确定”命令按钮,继续IIS的安装,以后安装过程中再需要什么文件的话,找到安装包后,选择文件就可以了。如下图
9
点击“完成”命令按钮,完成IIS的安装,如下图
10
第3步、测试IIS
打开IE 浏览器,在其地址栏输入”127.0.0.1“后回车,看到如下图所示的界面,就证明IIS安装成功了,如下图
11
至此,我们已成功正族安装IIS,IIS的安装讲解完毕,接下来讲解如何测试我们自己的ASP网站。
12
第4步、架设网站
1、我们把自己的ASP网站源代码拷贝到电脑任意一个磁盘分区,比如D盘,如下图
13
2、打开“计算机”管理。在“我的电脑”上右击,选择并点击“管理”,这样我们就打开了“计算机管理”窗口,在该窗口左侧依次点击“服务和应用程序”→“Internet信息服务”→“网站”,然后在“默认网站”上右击,选择“新建”→“虚拟目录”,如下图
14
3、新建虚拟目录。点击“虚拟目录”,打开“虚拟目录创建向导”对话框,点击“下一步”命令按钮,输入虚拟目录“别名”,比如:glxt,然后再点“下一步”命令按钮,通过“浏览”的方式找到网站源代码所在的目录,我们刚才把源代码放在了:D:\bysjASP,如下图
15
4、完成向导。目录选择好后,我们点“下一步”,在“访问权限”对话框,按照下图所示选择就可以了,再点“下一步”命令按钮,出现“已成功完成虚拟目录创建向导”对话框,点击“完成”,完成虚拟目录的创建工作,如下图
16
第5步、测试网站
1、我们在“计算机管理”窗口的“默认网站”下面,找到我们刚才创建成功的虚拟目录“glxt”,然后点击这个虚拟目录,如下图
17
2、在窗口的右侧,找到我们网站的首页:index.asp,然后右击这个文件,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并点击“浏览”,如下图
18
这样我们就打开了我们自己的网站,如果程序没有错误,网站是可以正常打开的;如果程序有错误,则网......>>

问题四:如何搭建一个稳定、可重复的测试环境 innodb_data_home_dir = /longxibendi/mysql/mysql/var/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1G:autoextend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500M;ibdata2:2210M:autoextend #表空间
innodb_file_io_threads = 4 #io线程数

问题五:什么是android测试环境搭建 android 官网之前发布过ADT版本的Eclipse,建议使用官网提供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已上传附件),即官方已经集成好ADT CDT SDK Eclipse,不需要再做任何的配置,直接解压就可以用了。

问题六:面试问到软件测试中怎么搭建测试环境 搭建测试环境实际就是部署环境,比如window+mysql+tomcat部署这些

问题七:软件测试搭建环境具体是怎么做的 这个要看实际工作环境、软件的运行环境来决定的,总体来说从:
1、操作系统:win还是Linux
2、软件架构: B/S还是C/S
3、数据库类型:orcale还是mssql,db2deng
。。。。

问题八:前端的开发调试测试的环境怎么搭建 前端环境搭建系列的目的是把前端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如何有效的团队协同开发,第一部分开发环境。
1.代码版本管理
SVN是必不可少了,版本号的规划按照项目三位版本,开发四位版本来部署。比如我要做A项目,版本号为1.0.0,我第一次提测的代码版本为1.0.0.1。每次四位版本按照tag区分。QA按照这个tag部署测试代码,OP则部署线上代码。
如果多个项目同时开发,就开分支。这些需要一个项目管理平台来管理版本。
2. 开发环境
我假设前端team的范畴是HTML CSS JS MVC中的V 和 C。最佳的环境是每个人一个开发环境,代码通过SVN同步别人的代码。但是文件的路径全部都一致。
比如
css的img.xx/css
js的img.xx/js
flash的img.xx/swf
后台环境,假设每个后端开发也都有独立的环境,如果和谁联调代码就让他把配置指向你的V C目录进行调试。
QA环境的debug问题,你的环境和QA环境代码部署一致,能够通过host切换静态文件,如css js flash。毕竟前端的大部分问题是前端代码的问题,V 和 C的问题就在自己的环境调试了,静态资源切换到QA的host。
数据问题,最后有个大的造数据平台,通用一份数据库,提供数据增加和修改的接口,这是理想状态,当然这个平台也会很麻烦,实在不行就通过后端的数据操作接口操作数据。
3.编译环境
可恶的前端代码裸上,会有很多问题,大部分是性能问题,还有部分是缓存问题。
所以需要提供编译环境,编译流程放在提测前是安全的,因为会经过QA的质量检测,如果在OP环节应该比较麻烦,编译代码的bug也没人去测。
编译一般解决的事情
1、批量的一些操作,比如版本号
2、代码的合并和压缩
3、代码的优化或者职能替换,比如资源打包
我遇到过的开发状况都不乐观。所以有时间自己搭下试试有多复杂。
一般有公用开发环境,就一台机器一个host,不管主干分支都放在那里,可想又多混乱,还有前端无版本管理软件,人肉维护多个并发版本。
或者有版本管理,开发环境还是多人一个,而且没有host,静态资源引入都是通过模板conf管理路径的。这样的代码不利于资源路径管理,特别是图片,加入png半透明的需要全路径,多个css合并的最好是根目录路径。
各种悲剧,此文到此结束。下篇为开发模式和模块化。

Ⅸ Gradle--多环境编译打包

前段时间产品经理提了个需求,测试环境,预发布环境,生产环境编译下的app需要在同一步手机同时差侍存在,实现是可以的,但是得有三个环境下的不同applicationId,网络地图key,域名,桌面logo,刚开始是想需要什么环境就换什么类型,很麻烦,每次都要换一次重新编译,我就在想有什么便捷的方法一键设置更换,gradle其中的Flavors功能可以实现我想要的。

这个是主项目中build.gradle中的配置,有三个环境我命名让做为 xiaoming_test,xiaoming_ready,xiaoming_proct,并有不同的applicationId,BAIDU_MAP_KEY,HTTP_HEAD,HTTP_HEAD_JAVA,app_icon,(解释一下,有两条域名是因为后面后台是用java开发而做的区分),到这里应该大家有疑问,举个栗子,我们一般开发的第三方key是在mainifests进行注册申请的,而我们gradle如何去引用资源的。这里有两种引用方式,直接引用,自定义引用。

引用logo在application的icon属性命名为app_icon,$表示引用这个命名,对应的是gradle的配置。

在mainifests自定义为HTTP_HEAD,value值通过${HTTP_HEAD}引用,getHttpHead()获取自定义注册的域名值。从而实现每次请求对应的域名,只需在gradle里设置。

只虚滑吵需打开studio的BuildVariarts设置,选择需要的环境即可重新编译不同的apk,方便快捷的做到一键设置快速打包。

Ⅹ Linux发行版(路由器固件)OpenWrt入门全集

现阶段openwrt官方支持的路由列表:wiki.openwrt.org/toh/start

如果要学习openwrt的话,买些列表中二手的路由器来实践下更容易学习,大部分要升级一下rom芯片和内存芯片,典型配置都是4M、64M。 大家先学习一下,等待小米开放时刻的到来,有备无患……

OpenWrt 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嵌入式的 Linux 发行版,(主流路由器固件有 dd-wrt,tomato,openwrt三类)而不是试图建立一个单一的、静态的系统。OpenWrt的包管理提供了一个完全可写的文件系统,从应用程序供应商提供的选择和配置,并允许您自定义的设备,以适应任何应用程序。

对于开发人员,OpenWrt 是使用框架来构建应用程序,而无需建立一个完整的固件来支持;对于用户来说,这意味着其拥有完全定制的能力,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方式使用该设备。

当Linksys释放 WRT54G/GS 的源码后,网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 Firmware 去增强原有的功能。大多数的 Firmware 都是99%使用 Linksys的源码,只有1%是加上去的,每一种 Firmware 都是针对特定的市场而设计,这样做有2个缺点,第一个是难以集合各版本Firmware的长处,第二个是这版本距离 Linux 正式发行版越来越远。

OpenWrt 选择了另一条路,它从零开始,一点一点的把各软件加入去,使其接近 Linksys 版 Firmware的功能,而OpenWrt 的成功之处是它的文件系统是可写的,开发者无需在每一次修改后重新编译,令它更像一个小型的 Linux 电脑系统。

OpenWrt 项目由 2004 年 1 月开始, 第一个版本是基于 Linksys 提供的 GPL 源码及 uclibc 中的 buildroot 项目, 这个版本称为 “stable” 版, 在网上至今仍有很多项目使用这个版本, 较为有名 Freifunk-Firmware 和 Sip@Home.

到了2005年初, 一些新的开发人员加入了这项目, 几个月后他们释出了第一个 “experimental” 版本, 这和以前版本不同的是, 这版本差不多完全舍弃了 Linksys 的 GPL 源码, 使用了 buildroot2 作为核心技术, 将 OpenWrt 完全模块化,OpenWrt 使用 Linux 正式发行的核心源码(2.4.30),加上了一些补丁和网络驱动,开发队伍更为OpenWrt添加了许多免费的工具,可以直接把Image写入 Flash (mtd)里面,设定无线功能和VLAN交换功能,这个版本名为“White Russian”,而1.0版本于2005年底公布。

OpenWRT是一个高度模块化、高度自动化的嵌入式Linux系统,拥有强大的网络组件和扩展性,常常被用于工控设备、电话、小型机器人、智能家居、路由器以及VOIP设备中。 同时,它还提供了100多个已编译好的软件,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而 OpenWrt SDK 更简化了开发软件的工序。

OpenWRT不同于其他许多用于路由器的发行版,它是一个从零开始编写的、功能齐全的、容易修改的路由器操作系统。实际上,这意味着您能够使用您想要的功能而不加进其他的累赘,而支持这些功能工作的linux kernel又远比绝大多数发行版来得新。

如果对 Linux 系统有一定的认识, 并想学习或接触嵌入式 Linux 的话, OpenWRT很适合。 而且OpenWRT支持各种处理器架构,无论是对ARM,X86,PowerPC或者MIPS都有很好的支持。 其多达3000多种软件包,囊括从工具链(toolchain),到内核(linux kernel),到软件包(packages),再到根文件系统(rootfs)整个体系,使得用户只需简单的一个make命令即可方便快速地定制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嵌入式系统来制作固件。

一般嵌入式 Linux 的开发过程, 无论是 ARM, PowerPC 或 MIPS 的处理器, 都必需经过以下的开发过程:

1、 创建 Linux 交叉编译环境;

2、建立 Bootloader;

3、移植 Linux 内核;

4、建立 Rootfs (根文件系统);

5、安装驱动程序;

6、安装软件;

熟悉这些嵚入式 Linux 的基本开发流程后,不再局限于 MIPS 处理器和无线路由器, 可以尝试在其它处理器, 或者非无线路由器的系统移植嵌入式 Linux, 定制合适自己的应用软件, 并建立一个完整的嵌入式产品。

由于CPU内核体系不同,造成很多应用程序移植到OpenWrt上的时候经常崩溃。

由于ADSL硬件模块的驱动程序没有开放源代码,造成很多ADSL一体无线路由的ADSL模块不能工作而造成功能缺失(RG100A和DB120除外)。

由于OpenWRT并不是官方发布的路由器固件,所以要使用(刷入该固件)有困难,而且其基于Linux,导致OpenWRT的入门门槛较高。

White RussianOpenWRT的初始版本,从2005年7月的White Russian RC1开始发展,一直到2007年1月才发布White Russian 0.9。

KamikazeOpenWRT的第二个版本,从2007年6月开始发布Kamikaze 7.06,一直更新到2010年1月的Kamikaze 8.09.2结束。这期间OpenWRT进行了大量改进,并为它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ackfire2010年03月04日,OpenWrt Backfire 10.03 Beta发布,该版本是开源的路由器固件,基于linux,功能强大,支持很多主流的平台和路由器,甚至支持国内的君正jz4740平台,是学习和开发嵌入式,也是工业、 商业应用理想平台。更新方面: brcm-2.4 更新到 2.4.37 kernel ,other targets 更新到 2.6.30 or 2.6.32 ,arm/mips平台的 gcc 更新到 4.3.3 ,powerpc的gcc更新到 4.4.3 ,uClibc 更新到 0.9.30.1 , Broadcom 11g 芯片组的 b43 无线网卡驱动更新到 2.6 kernel ,支持Atheros 11n ath9k ,支持很多新的ar71xx设备,magicbox归入ppc40x平台 。

2010年03月25日,OpenWrt 发布 Backfire 10.03-rc1,支持国内留下的 tp-link最新多款11n的路由器,是不是想让路由器支持万能中继呢,或者增加路由器的多wan口支持呢,更多的这些高端路由才有的功能,或许能 让家用路由轻松具备。

2010年04月07日,OpenWRT放出Backfire 10.03正式版。

2010年08月29日OpenWRT放出了Backfire 10.03.1。修正了很多BUG,提高了兼容性。TP-LINK WR841N v2 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了,包括无线部分和上网部分。 自rc1之后的变动:改进了防DNS重绑定攻击,改进了uhttpd稳定性, Rootfs生成修复(Orion景象),修正了基于BRCM47XX的PCI初始化,添加了rtl8366 vlan 改变的 整合脚本,还原了一般x86镜像 GRUB控制台,提高了ar71xx系列以太网驱动程序性能,添加了ar7240 交换机驱动,一些swconfig 和 交换机驱动的改进,RDC 使用启动加载器支持波特率,允许原生HID 支持 通过添加 kmod-input-hid,6in4:适当的处理了PPPoE连接并且修复了终端隧道更新。

鉴于开源软件在国内的发展态势,目前国内有基于OpenWRT改进而来的OpenWRT-DreamBox。这个版本的OpenWRT集成了了很多常用功能(包括脱机下载等),而通过这个版本的OpenWRT便可以把一个路由器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Maker开始折腾OpenWrt,但作为一个Maker新手来讲,在网上还是很难找到一份系统的入门级资料。查找资料很辛苦,而且OpenWrt的门槛相对较高,希望这篇文章所提供的从零开始学OpenWrt编译 + 刷机 + 使用教程能降低新手们的入门难度,当然,编译过程非必须,一般的路由都可找到可用的稳定固件直接刷机。

1、安装Ubuntu(编译需要Linux环境),到其官网下载,版本根据自己所需选择即可。可以选择安装到虚拟机或者物理机,图形化安装而且是中文版,连安装都搞不定的,可以关闭本页面了;(下载地址可以网络,回复贴中会提供)

2、切记不要改动软件源,同时按住Ctrl + Alt + T,调出终端;

3、逐条输入下列命令(及时验证是否安装成功):

[php]

sudo apt-get install g++

sudo apt-get install libncurses5-dev

sudo apt-get install zlib1g-dev

sudo apt-get install bison

sudo apt-get install flex

sudo apt-get install unzip

sudo apt-get install autoconf

sudo apt-get install gawk

sudo apt-get install make

sudo apt-get install gettext

sudo apt-get install gcc

sudo apt-get install binutils

sudo apt-get install patch

sudo apt-get install bzip2

sudo apt-get install libz-dev

sudo apt-get install asciidoc

sudo apt-get install subversion

sudo apt-get install sphinxsearch

sudo apt-get install libtool

sudo apt-get install sphinx-common

[/php]

至此编译环境搭建完成。

OpenWrt源码分两种,一种是最新但不是最稳定的Trunk开发版,一种是最稳定的Backfire版,建议下载官方源码。下载前先在本地创建文件夹:

[php]

mkdir openwrt

sudo chmod 777 openwrt

cd openwrt

[/php]

选择你想要的版本然后执行下载命令,下载结束会显示版本号:

Trunk版下载命令:

[php]

svn co svn://svn.openwrt.org/openwrt/trunk/

[/php]

Backfire版下载命令:

[php]

svn co svn://svn.openwrt.org/openwrt/branches/backfire/

[/php]

添加软件扩展包,将feeds.conf.default修改为feeds.conf:

[php]

cp feeds.conf.default feeds.conf

[/php]

更新扩展,安装扩展:

[php]

./scripts/feeds update -a

./scripts/feeds install –a

[/php]

注:如果不是刚下载的源码,为保持代码为最新状态,应定期运行svn update命令更新源码。

测试编译环境:

[php]

make defconfig

到这里就可以开始编译自己的固件了。进入定制界面:

[php]

make menuconfig

[/php]

如果一切正常,会出现一个配置菜单,可以选择要编译的固件平台(芯片类型)、型号,还能选择固件中要添加的功能和组件,配置好后保存并退出菜单即可。

[php]

openwrt-make

[/php]

如果你想修改源码,应该在此步进行,如支持大容量Flash之类的修改,自己上网查到修改什么文件什么地方后,就在ubuntu图形界面上进去找到文件,双击打开文本编辑器修改保存。

[php]

Make

[/php]

或者

[php]

make V=99

[/php]

或者

[php]

make -j V=99

[/php]

make是编译命令,V=99表示输出debug信息,V一定要大写,如果要让CPU全速编译,就加上 -j 参数,第一次编译最好不带-j参数。

编译过程保持联网(会从网上下载一些源码包),所以断网可能造成编译中断,编译所需时间与电脑CPU及网络环境有很大关系,第一次编译时间较久,快则半小时长则2、3个小时,之后的编译所需时间较短。编译完成后会在源码文件目录出现bin文件夹(如trunk/bin/XXXX),如果你手里的路由是原版固件需要刷OpenWrt需要选用XXX-factory.bin固件,如果路由已经刷了OpenWrt,选用升级固件XXXX-sysupgrade.bin升级用的,在升级界面升级即可。进到文件夹找到你需要的固件传出(通过邮箱、网盘、U盘等),开始刷机吧。

要在路由器上使用OpenWrt,首先要将路由器固件刷新为OpenWrt,即相当于OpenWrt 系统的安装,不同型号的路由器的安装方法可能也会不一样,但一般常用的有三种方法:

1.Web上传固件更新(就是路由器设置或管理界面的那个固件更新)

2.PFTP上传固件更新(最简单的就是HFS了)

具体型号的路由器适用于哪种或哪几种方法,需自行尝试。

要对OpenWrt进行配置,一般有两条途径:

1.SSH登录通过命令行控制

2.Web登录通过Web界面设置

首次安装OpenWrt后,需要设置密码才可以使用SSH登录,方法是使用telnet登录或者Web登录设置密码。在Windows下面telnet和SSH登录可以使用Putty,在Linux或Mac下可分别使用如下命令:

[php]

ssh –l root 192.168.1.1 //Linux

ssh –l [email protected] //Mac

[/php]

一般指令与常见Linux发行版相同,但是OpenWrt使用自己的包管理器:opkg,使用“opkg –help”查看帮助信息。以下是一些常用操作命令:

[php]

opkg update //更新软件包列表

opkg install //在线安装软件包

opkg remove //移除软件包

[/php]

登录Web管理界面,前提是该OpenWrt系统中要安装了Web界面,一般是Luci,登录方式与普通路由器无异,打开浏览器,输入路由器IP即可进入登录界面,OpenWrt的默认IP是192.168.1.1。

到此,OpenWrt的大门已为你敞开。接下来,开始尝试利用OpenWrt实现更多智能应用吧,比如单号多拨榨取运营商带宽、绑定域名远程控制、挂载大容量硬盘、搭建BT下载机、搭建网络摄像头、Samba/DLNA家庭NAS共享、私有云同步、FTP、个人网站/服务器…

需要学会用ssh登录路由器用linux命令查看。

ps 命令查看当前系统运行的进程信息

free 命令查看内存使用和swap挂载情况

ls 查看目录和文件

cd 进入退出目录

vi 查看编辑配置文件

安装命令:

[php]

#opkg update

#opkg install nano

uci set network.lan.ipaddr=[lan ip]

[/php]

使用pppoe设置

Shell代码

[php]

uci set network.wan.proto=pppoe //设置wan口类型为pppoe

uci set network.wan.username=[上网帐户]

uci set network.wan.password=[上网密码] //这两行设置pppoe用户名和密码

[/php]

如果要挂在上级路由下面,就需要进行下面的设置

Shell代码

[php]

uci set network.wan.proto=none //关掉wan

uci set network.lan.gateway=[上级路由ip] //网关指向上级路由

uci set network.lan.dns=[上级路由ip] //dns指向上级路由

uci set dhcp.lan.ignore=1 //关掉lan的dhcp

[/php]

最后对无线网络进行配置

Shell代码

[php]

uci set wireless.@wifi-device[0].disabled=0 //打开无线

uci set wireless.@wifi-device[0].txpower=17 //设置功率为17dbm 太高会烧无线模块

uci set wireless.@wifi-device[0].channel=6 //设置无线信道为6

uci set wireless.@wifi-iface[0].mode=ap //设置无线模式为ap

uci set wireless.@wifi-iface[0].ssid=[自己设置SSID] //设置无线SSID

uci set wireless.@wifi-iface[0].network=lan //无线链接到lan上

uci set wireless.@wifi-iface[0].encryption=psk2 //设置加密为WPA2-PSK

uci set wireless.@wifi-iface[0].key=[密码] //设置无线密码

[/php]

提交应用配置

Shell代码

[php]

uci commit //应用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重启网络服务

[/php]

安装luci管理界面

Shell代码

[php]

opkg update // 更新软件列表

opkg list-installed // 查看已安装软件

opkg install luci // 安装LUCI

opkg install luci-i18n-chinese // 支持中文

luci-app-firewall - 0.10.0-1

luci-i18n-english - 0.10.0-1

luci-lib-core - 0.10.0-1

luci-lib-ipkg - 0.10.0-1

luci-lib-lmo - 0.10.0-1

luci-lib-nixio - 0.10.0-1

luci-lib-sys - 0.10.0-1

luci-lib-web - 0.10.0-1

luci-mod-admin-core - 0.10.0-1

luci-mod-admin-full - 0.10.0-1

luci-proto-core - 0.10.0-1

luci-proto-ppp - 0.10.0-1

luci-sgi-cgi - 0.10.0-1

luci-theme-base - 0.10.0-1

luci-theme-openwrt - 0.10.0-1

[/php]

即可完成LUCI的安装。

输入以下命令开启支持web服务的uhttpd,并设置其为自启动:

Shell代码

[php]

/etc/init.d/uhttpd enable # 开机自启动

/etc/init.d/uhttpd start # 启动uhttpd

[/php]

- Wifidog

你可以尝试执行以下命令安装Wifidog:

[php]

opkg update # Optional

opkg install wifidog

[/php]

--sftp安装

[php]

opkg update

opkg install vsftpd openssh-sftp-server

/etc/init.d/vsftpd enable

/etc/init.d/vsftpd start

[/php]

小米端口转发命令:

通过修改 /etc/config/firewall 这个文件来实现开放自己需要的端口到外网。

[php]

config rule 'httpdwan'

option src 'wan'

option dest_port '8088'

option proto 'tcp'

option target 'ACCEPT'

option name ''''httpd wan accept tcp port 8088''''

[/php]

保存后,执行 /etc/init.d/firewall restart 重启防火墙。

SSH工具:

1.WINSCP(文件传输到路由器上严重推荐使用)

2.putty中文版 中文的使用的难度相对低一点

阅读全文

与编译测试环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橙app如何开启聊天 浏览:895
访问服务器公网地址 浏览:656
pdf打印底色去掉 浏览:447
java快递接口 浏览:395
哪个app可以教新爸爸 浏览:210
如何查看服务器系统版本信息 浏览:524
成都市土地出让金算法 浏览:702
钢筋加密标记 浏览:575
ps中扩展功能在文件夹的什么位置 浏览:903
双极压缩机为什么要先高压 浏览:527
苹果手机服务器填什么 浏览:832
android移动动画效果 浏览:691
电子和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691
phpurl中文乱码问题 浏览:893
程序员那么可爱大结局陆漓产子 浏览:538
java如何从云服务器读取本地文件 浏览:924
压缩空气软管制作方法 浏览:912
天河三号算法 浏览:924
php队列教程 浏览:632
洪水命令 浏览: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