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IGP及EGP的一些问题
呵呵·说真的·你问的问题不够专业·我可能回答的不是很好·请见谅!
我先问个问题·什么是GRP呢?
目前来说·我只知道外部网关路由协议(EGP)·目前外部网关协议只用BGP!它是EGP的升级版·EGP协议已经淘汰·
首先呢·你要明白什么是IGP·什么是EGP·IGP里有什么协胡源空议·EGP是什么协议!IPG内部网关协议,应用在哪·EGP应用在哪·
说白了·IGP只是底层的路由协议·目前来说·IGP可以满足任何大型企业(除运营商)!EGP只有运营商才用(没听裤瞎说过哪个企业用BGP)·要是把IGP应用在EGP里·那也只是底层路由协议·只是为了能让EGP外部路由协议能建立起邻裂樱居关系而已·也就是说·EGP需要IGP来为它服务·
注:EGP目前只有BGP外部网关协议·
请给出回复!!!!!!
2. RIP协议、OSPF协议采用什么算法
RIP协议采用距离矢量算法。OSPF协议采用最短路径算法。
RIP(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OSPF协议是两个相邻的路大前由器通过发报文的形式成为邻居关系,邻居再相互发送链路状态信息形成邻接关系,之后各自根据最短路径算陪仿虚法算出路由,放在OSPF路由表,OSPF路由与其他路由比较后优的加入全局路由表。
(2)igp协议主要三种算法扩展阅读:
RIP协议在实际使用中已经较少适用。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0~16,数值16表示路径无限长。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
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芦燃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组播扩展OSPF
网络——RIP协议
3. 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是基于什么算法的
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是一种在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中提供路由选择功能的思科专有路由协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常用的内部路由协是路由信息协议(RIP)。尽管 RIP 对于实现小型或中型同机种互联网络的路由选择是非常有用的,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受到的限制也越加明显。思科路由器的实用性和 IGRP 的强大功能性,使得众多小型互联网络组织采用 IGRP 取代了 RIP。早在上世纪90年代,思科就推出了增强的 IGRP,进一步提高了 IGRP 的操作效率。
IGRP 是一种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内部网关协议(IGP)。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采用数学上的距离标准计算路径大小,该标准就是距离向量。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通常与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s)相对,这主要在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是对互联网中的所有节点发送本地连接信息。
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IGRP 支持多路径路由选择服务。在循环(Round Robin)方式下,两条同等带宽线路能运行单通信流,如果其中一根线路传输失败,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另一根线路上。多路径可以是具有不同标准但仍然奏效的多路径线路。例如,一条线路比另一条线路优先3倍(即标准低3级),那么意味着这条路径可以使用3次。只有符合某特定最佳路径范围或在差量范围之内的路径才可以用作多路径。差量(Variance)是网络管理员可以设定的另一个值。
IGRP度量标准的计算公式如下:度量标准=[K1*带宽+(K2*带宽)/(256-负载)+K3*延迟]*[K5/(可靠性+K4)],默认的常数值是K1=K3=1,K2=K4=K5=0。因此,IGRP的度量标准计算简化为:度量标准=带宽+延迟。
IGRP使用复合度量值,在选择到目的地的路径方面,这种度量值比RIP单一度量值“跳数”更精确,度量值最小的路由为最佳路由。
IGRP度量值中包含以下分量:
带宽:路径中的最低带宽;
延迟:路径上的累积接口延迟;
可靠性:信源和目的地之间的链路上的负载,单位为bit/s(比特每秒);
MTU:路径上的最大传输单元。
补充内容
有关命令
任务 命令
指定使用RIP协议 router igrp autonomous-system1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连的网络 network network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邻的节点地址 neighbor ip-address
注:1、autonomous-system可以随意建立,并非实际意义上的autonomous-system,但运行IGRP的路由器要想交换路由更新信息其autonomous-system需相同。
cisco最新产品及IOS停止了对IGRP的支持 仅支持新的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
EIGRP和IGRP为cisco专有协议 但部分华为设备也支持此两种协议
发布路由更新信息的周期是90秒
4. igp是什么意思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内部网关协议
IGP(内部网关协议)是在一个自治网络内网关(主机和路由器)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路由信息能用于网间协议(IP)或者其它网络协议来说明路由传送是如何进行的。IGP协议包括RIP、OSPF、IS-IS、IGRP、EIGRP。
(4)igp协议主要三种算法扩展阅读
分类——
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是指以距离帆源和方向构成的矢量来通告路由信息。距离按跳数等度量来定义,方向则是下一跳的路由器或送出接口。距离矢量协议通常使用贝尔曼-福特 (Bellman-Ford) 算法来唯郑确定最佳路径。
2、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配置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可以获取所有其它路由器的信息来创建网络的“态山态完整视图”(即拓扑结构)。并在拓扑结构中选择到达所有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触发更新,就是说有变化时就更新)。
5. 那位仁兄了解RIP1、RIP2、IGRP、EIGRP、OSPF的各项属性
题主应该是在学IGP路由协议,也就是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其中的几种常见协议的比较。
我们先了解一下这几个路由协议背后兆握歼蕴含的算法,了解度量值的概念,最后用表格来汇总一下区别。
在各种协议背后,是决定其工作方式的路由协议算法(routing protocol algorithm),通常指路由协议在解决学习所有路由、为每个子网选择最佳路由以及对网络变化进行收敛等问题时所使用的逻辑和过程。
IGP路由协议有三个主要的路由协议算法分支:
距离矢量 Distance vector(或以其创建者的名字命名,为Bellman-Ford),如RIP
高级距离矢量 Advanced distance vector(有时称为混合型balanced hybrid),如EIGRP
链路状态 Link-state,如OSPF,IS-IS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发明距离矢量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IP距离矢量协议,稍后引入cisco专有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到20世纪90年代初,距离向量协议的收敛速度稍慢,并可能会导致循环路由。这些弊端推动了新路由协议算法的发展。链路状态协议——特别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和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IS-IS,Integrated 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解决了主要问题。它们也付出了代价:路由器需要额外的CPU和内存,网络工程师需要更多的规划。
大约在OSPF引入的同时,Cisco创建了一个专用的路由协议,称为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它带有一些早期IGRP协议的特性,还有链路状态协议的特性,因此被归类为一种高级距离向量协议(混合型的)。
路由协议通过选择具有最低度量的路由,来选择到达子网的最佳路由,每种协议使用度量(Metric)的定义是不同。因此协议不同,选出来的最佳路由路径也会不同。表7-2 列出了CCNA考试中最重要的IP路由协议。
IGP路由协议比较
目前协议实际使用已经很成熟,我们无法考虑过多,大多数要么使用OSPF,要么使用EIGRP。
6. BGP协议最佳路径的选择算法有哪些
每个BGP路由器通过邻居声名与周边的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连接。一旦建立了邻居关系,这些BGP路由器之间就会相互交换路由信息。据我最近一次统计,整个互联网上有大约12.5万个路由信息,因此要配备一个强大的路由器才能将所有BGP路由信息接收下来。
由于整个互联网的BGP路由表有超过20万个路由,同时一个BGP路由器可能从多个来源收到多份的路由表,因此肯定会有一种方法可以比较不同的BGP路由表,并从中选择最佳的路由方案。这种方法就是BGP最佳路径选择算法。
可能你会注意到,CiscoBGP路由器会将应用权重(weight)作为路由表的第一标准,而其它品牌的路由器则不是这样。Cisco的官方BGP最佳路径选择算法文档中详细列明了所参考的各项标准。接下来我会列出每种标准并给出解释和范例。
默认情况下,BGP最佳路径都是基于最短自治系统(AS)的原理得出的。不过很多时候,诸如weight,localpreference以及MED这样的标准都是网络管理员自行设定的。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BGP选择最佳路径的参考顺序将这几项标准介绍一下:
#1 Weight —权重是Cisco为本地路由器设定的自定义参数,并不随路由器更新而变化。如果指向某一IP地址的路径有多条(这很常见),那么BGP会寻找权重最高的路径。设定权重的参考因素很多,包括邻居命令,as-path访问列表,或者路由镜像等。
#2 Local Preference — 本地出口优先级参数会告知AS哪条路径具有本地优先,数值越高优先级越高。默认为100。比如:
bgp default local-preference 150
#3 Network or Aggregate—这个参数会选择本地发起的网络或聚合作为路径。将特定的路径加入路由中,会让路由更有效率,同时也节省了网络空间。更多有关聚合的信息,可以参考Cisco的文章“UnderstandingRouteAggregation in BGP.”
#4 Shortest AS_PATH — BGP 只有在weight, localpreference和locallyoriginated相当接近的时候才使用这个参数。
#5 Lowest origin type — 这个参数处理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协议的优先级低于 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EGP)协议。
#6 Lowest multi-exit discriminator (MED) — 较低的MED值要优于较高的MED值。
#7 eBGP over iBGP — 类似于#5, BGP AS Path 更倾向 eBGP 而不是 iBGP。
#8 Lowest IGP metric — 这个参数倾向于采用最低IGP作为BGP下一跳。
#9 Multiple paths — 这个参数决定是否要在路由表中装入多个路径。可以参考 BGPMultipath获取更多信息。
#10 External paths — 当所有路径都为外部路径时,选择首先接收到的路径(较老的路径)。
#11 Lowest router ID — 选择来自具有最低路由器ID的BGP路由器的路径。
#12 Minimum cluster list — 如果多个路径的originator或路由器ID相同,选择cluster列表长度最短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