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sha1算法分组

sha1算法分组

发布时间:2023-04-25 19:05:33

⑴ MD5、sha1、sha256分别输出多少位

MD5 SHA1 SHA256 这3种本质都是摘要函数,它们的长度 MD5 是 128 位,SHA1 是 160 位 ,SHA256 是 256 位。

MD5以512位分组来处理输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组又被划分为16个32位子分组,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后,算法的输出由四个32位分组组成,将这四个32位分组级联后将生成一个128位散列值。

对于长度小于2^64位的消息,SHA1会产生一个160位的消息摘要。当接收到消息的时候,这个消息摘要可以用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哈希值用作表示大量数据的固定大小的唯一值。数据的少量更改会在哈希值中产生不可预知的大量更改。SHA256 算法的哈希值大小为 256 位。


(1)sha1算法分组扩展阅读

MD5算法的应用:

1、一致性验证

MD5可以为任何文件(不管其大小、格式、数量)产生一个同样独一无二的“数字指纹”,如果任何人对文件做了任何改动,其MD5值也就是对应的“数字指纹”都会发生变化。

利用MD5算法来进行文件校验的方案被大量应用到软件下载站、论坛数据库、系统文件安全等方面。

2、数字签名

MD5的典型应用是对一段Message(字节串)产生fingerprint(指纹),以防止被“篡改”。

举个例子,你将一段话写在一个叫 readme.txt文件中,并对这个readme.txt产生一个MD5的值并记录在案,然后你可以传播这个文件给别人,别人如果修改了文件中的任何内容,你对这个文件重新计算MD5时就会发现(两个MD5值不相同)。

如果再有一个第三方的认证机构,用MD5还可以防止文件作者的“抵赖”,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签名应用。

3、安全访问认证

MD5还广泛用于操作系统的登陆认证上,如Unix、各类BSD系统登录密码、数字签名等诸多方面。如在Unix系统中用户的密码是以MD5(或其它类似的算法)经Hash运算后存储在文件系统中。

⑵ MD5、SHA1、CRC32值是干什么的

MD5(RFC1321)是Rivest于1991年对MD4的改进版本。它对输入仍以512位分组,其输出是4个32位字的级联,与MD4相同。MD5比MD4来得复杂,并且速度较之要慢一点,但更安全,在抗分析和抗差分方面表现更好。

MD5是一种不可逆的加密算法,目前是最牢靠的加密算法之一,尚没有能够逆运算衫慎模的程序被开发出来,它对应任何字符串都可以加密成一段唯一的固定长度的代码。

SHA1是由NISTNSA设计为同DSA一起使用的,它对长度小于264的输入,产生长度为160bit的散列值,因此抗穷举(brute-force)性更好。

SHA-1设计时基于和MD4相同原理,并且模仿了该算法。SHA-1是由美国标准技术局(NIST)颁布的国家标准,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hash函数算法,也是目前最先进孝隐的加密技术,被政府部门和私营业主用来处理敏感的信息。而SHA-1基于MD5,MD5又基于MD4。

本身是“冗余校验码”的意思,CRC32则表示会产生一个32bit(8位十六进制数)的校验值。由于CRC32产生校验值时源数据块的每一个bit(位)都参与了计算,所以数据块中即使或缓只有一位发生了变化,也会得到不同的CRC32值。

(2)sha1算法分组扩展阅读:

Hash算法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3个方面:

1)文件校验

我们比较熟悉的校验算法有奇偶校验和CRC校验,这2种校验并没有抗数据篡改的能力,它们一定程度上能检测并纠正数据传输中的信道误码,但却不能防止对数据的恶意破坏。

MD5Hash算法的”数字指纹”特性,使它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件完整性校验和(Checksum)算法,不少Unix系统有提供计算md5checksum的命令

2)数字签名

Hash算法也是现代密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对称算法的运算速度较慢,所以在数字签名协议中,单向散列函数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Hash值,又称”数字摘要”进行数字签名,在统计上可以认为与对文件本身进行数字签名是等效的。而且这样的协议还有其他的优点。

3)鉴权协议

如下的鉴权协议又被称作”挑战--认证模式:在传输信道是可被侦听,但不可被篡改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方法。

当然,hash函数并不是完全可靠,不同文件产生相同MD5和SHA1的几率还是有的,只是不高,在我们论坛里提供的系统光盘,你想对这么几个文件存在相同HASH的不同文件根本是不可能的。

⑶ SHA1的SHA1算法描述

在SHA1算法中,我们必须把原始消息(字符串,文件等)转换成位字符串。SHA1算法只接受位作为输入。假设我们对字符串“abc”产生消息摘要。首先,我们将它转换成位字符串如下:
01100001 01100010 01100011
―――――――――――――
‘a’=97 ‘b’=98 ‘c’=99
这个位字符串的长度为24。下面我们需要5个步骤来计算消息摘要MAC。 消息必须进行补位,以使其长度在对512取模以后的余数是448。也就是说,(补位后的消息长度)%512 = 448。即使长度已经满足对512取模后余数是448,补位也必须要进行。
补位是这样进行的:先补一个1,然后再补0,直到长度满足对512取模后余数是448。总而言之,补位是至少补一位,最多补512位。还是以前面的“abc”为例显示补位的过程。
原始信息: 01100001 01100010 01100011
补位第一步:01100001 01100010 01100011 1
首先补一个“1”
补位第二步:01100001 01100010 01100011 10…..0
然后补423个“0”
我们可以把最后补位完成后的数据用16进制写成下面的样子
6162638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经过以上的处理之后,数据的长度是448了,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所谓的补长度是将原始数据的长度补到已经进行了补位操作的消息后面。通常用一个64位的数据来表示原始消息的长度。如果消息长度不大于2^64,那么第一个字就是0。在进行了补长度的操作以后,整个消息就变成下面这样了(16进制格式)
6162638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18
如果原始的消息长度超过了512,我们需要将它补成512的倍数。然后我们把整个消息分成一个一个512位的数据块,分别处理每一个数据块,从而得到消息摘要。 一系列的常量字K(0), K(1), ... , K(79),如果以16进制给出。它们如下:
Kt = 0x5A827999 (0 <= t <= 19)
Kt = 0x6ED9EBA1 (20 <= t <= 39)
Kt = 0x8F1BBCDC (40 <= t <= 59)
Kt = 0xCA62C1D6 (60 <= t <= 79). 在SHA1中我们需要一系列的函数。每个函数ft (0 <= t <= 79)都操作32位字B,C,D并且产生32位字作为输出。ft(B,C,D)可以如下定义
ft(B,C,D) = (B AND C) or ((NOT B) AND D) ( 0 <= t <= 19)
ft(B,C,D) = B XOR C XOR D (20 <= t <= 39)
ft(B,C,D) = (B AND C) or (B AND D) or (C AND D) (40 <= t <= 59)
ft(B,C,D) = B XOR C XOR D (60 <= t <= 79). 必须使用进行了补位和补长度后的消息来计算消息摘要。计算需要两个缓冲区,每个都由5个32位的字组成,还需要一个80个32位字的缓冲区。第一个5个字的缓冲区被标识为A,B,C,D,E。第二个5个字的缓冲区被标识为H0, H1, H2, H3, H4
。80个字的缓冲区被标识为W0, W1,..., W79
另外还需要一个一个字的TEMP缓冲区。
为了产生消息摘要,在第3.2部分中定义的512位(16个字)的数据块M1, M2,..., Mn
会依次进行处理,处理每个数据块Mi 包含80个步骤。
在处理所有数据块之前,缓冲区{Hi} 被初始化为下面的值(16进制)
H0 = 0x67452301
H1 = 0xEFCDAB89
H2 = 0x98BADCFE
H3 = 0x10325476
H4 = 0xC3D2E1F0.
现在开始处理M1, M2, ... , Mn。为了处理 Mi,需要进行下面的步骤
(1). 将 Mi 分成 16 个字 W0, W1, ... , W15, W0 是最左边的字
(2). 对于 t = 16 到 79 令
W[t] = S1(W[t-3] XOR W[t-8] XOR W[t-14] XOR W[t-16]).
(3). 令 A = H0, B = H1, C = H2, D = H3, E = H4.
(4) 对于 t = 0 到 79,执行下面的循环
TEMP = S5(A) + ft(B,C,D) + E + Wt + Kt;
E = D; D = C; C = S30(B); B = A; A = TEMP;
(5). 令 H0 = H0 + A, H1 = H1 + B, H2 = H2 + C, H3 = H3 + D, H4 = H4 + E.
在处理完所有的 Mn, 后,消息摘要是一个160位的字符串,以下面的顺序标识
H0 H1 H2 H3 H4.
对于SHA256,SHA384,SHA512。你也可以用相似的办法来计算消息摘要。对消息进行补位的算法完全是一样的。
SHA1在许多安全协议中广为使用,包括TLS和SSL、PGP、SSH、S/MIME和IPsec,曾被视为是MD5(更早之前被广为使用的散列函数)的后继者。

⑷ 哈希函数sha1的输入分组长度为多少

哈希函数是一种计算机算法。哈希函数sha1的输入分组长度为:512比特。

⑸ OpenSSL之摘要SHA1用法

SHA-1(英语:Secure Hash Algorithm 1,中文名:安全散列算法1)是一种密码散列函数,美国国家安全局设计,并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发布为联邦数据处姿凯橡理标准(FIPS)。SHA-1可以生成一个被称为消息摘要的160位(20字节)散列值,散列值通常的呈现形式为40个十六进制数。

本文假设你已经安装好了OpenSSL,并且持有一份1.1.1的源码
SHA1相关的头文件在sha.h中、源文件在crypto/sha目录中。

这个结构定义了SHA运算的海棉算法上下文。主要字段含义:
h0, h1, h2, h3, h4 —— 存放海棉运算的中间结果。
data —— 数据分组缓冲区,用于暂存不够分组迹旁大小的数据。
num —— 缓冲区数据大小。

在1.1.1中,大多数的数据结构已经不再向使用者开放,从封装的角度来看,这是更合理的。如果你在头文件中找不到结构定义,不妨去源码中搜一搜。

int SHA1_Init(SHA_CTX *c);
初使化SHA1上下文结构。
总是返回1。

int SHA1_Update(SHA_CTX *c, const void *data, size_t len);
向SHA1上下文输入字节流。
成功返回1,失败返回0。

int SHA1_Final(unsigned char *md, SHA_CTX *c);
生成最终的SHA1摘要串。
成功返回1,失败返回0。

unsigned char *SHA1(const unsigned char *d, size_t n, unsigned char *md);
对于短的字符串,可以使用该函数一次性生成SHA1摘要,简化调用。

下面这个例子演示了孙液使用两种方式生成SHA1摘要,并对比结果。

输出:
ret:1

ret 0x7fff1aba9a80
sSHA 0x7fff1aba9a80

⑹ 安全哈希算法sha1和sm3算法的区别

sha1是一种杂凑算法,通俗的说即对数据使用sha1算法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就是sha1值(校验值),可用于数字签名、验签。
sm3是国密算法,2010年国家密码管理局发布,也是一种杂凑算法,功能和sha1算法相似,但算法实现不一样,破解难度比sha1更大,能达到sha256的水平(sha256是比特币的加密方式),也可用于数字签名、验签。

⑺ 加密IC加密方式有哪些

当前推荐的有几种方式,安全性由低到高分别为:
方式一,使用加密芯片内部存储的一些数据(通常芯片唯一ID),在程序执行前或过程中做ID验证,判断是否为合法加密IC,如不合法则禁止操作
优点:操作简单
缺点:安全性很低,一旦被截获,则芯片失效
方式二
与方式一原理相似,但存储在加密芯片中的为密钥(AES
或者
DES,密钥长度8字节或16字节),程序运行前或运行中,取随机数
由加密芯片和程序本身对随机数加密,验证结果是否相同来判断是否合法。
优点:芯片操作简单
缺点:安全性有缺陷,如果MCU端程序被破解,会导致密钥泄露,芯片失效
方式三
编程类加密芯片,可将MCU端的部分程序移植到加密芯片中,程序运行时由MCU端程序和加密芯片配合来实现完整程序的执行。
优点:安全性高,MCU端被破解不会影响程序安全性,必须破解加密芯片
缺点:开发略显复杂
综上所述:如想要真正的保护程序,还是建议用可编程类的芯片,安全性好,当前的环境下极难被破解。北京有一家公司在做,LKT4105也支持方式一和方式二,可以尝试一下

⑻ SHA1 算法

安全哈希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主要适用于数字签名标准 (Digital Signature Standard DSS)里面定义的数字签名算法(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DSA)。对于长度小于2^64位的消则汪息,SHA1会产生一个160位燃稿的消息摘要。当接收到消息的时候,这个消息摘要可以用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在传输的过程中,数据很可能会发生变化,那么这时候就会产生不同的消息摘要。 SHA1有如下特性:不可以从消息摘要中复原信息;两个不同的消息孙段仔不会产生同样的消息摘要,(但会有1x10 ^ 48分之一的机率出现相同的消息摘要,一般使用时忽略)。

举个栗子:123456
结果:
对照网站: http://tool.oschina.net/encrypt?type=2

⑼ MD5、SHA1、CRC32值是干什么的

MD5可以产生出一个128位(16字节)的散列值(hash value),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MD5由MD4、MD3、MD2改进而来,主要增强算法复杂度和不可逆性。MD5算法因其普遍、稳定、快速的特点,仍广泛应用于普通数据的加密保护领域 。

SHA-1(英语:Secure Hash Algorithm 1,中文名:安全散列算法1)是一种密码散列函数,美国国家安全局设计,并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发布为联邦数据处理标准(FIPS)。SHA-1可以生成一个被称为消息摘要的160位(20字节)散列值,散列值通常的呈现形式为40个十六进制数。

CRC32检错能力极强,开销小,易于用编码器及检测电路实现。从其检错能力来看,它所不能发现的错误的几率仅为0.0047%以下。从性能上和开销上考虑,均远远优于奇偶校验及算术和校验等方式。

因而,在数据存储和数据通讯领域,CRC无处不在:着名的通讯协议X.25的FCS(帧检错序列)采用的是CRC-CCITT,ARJ、LHA等压缩工具软件采用的是CRC32,磁盘驱动器的读写采用了CRC16,通用的图像存储格式GIF、TIFF等也都用CRC作为检错手段。

(9)sha1算法分组扩展阅读:

在MD5算法中,首先需要对信息进行填充,这个数据按位(bit)补充,要求最终的位数对512求模的结果为448。也就是说数据补位后,其位数长度只差64位(bit)就是512的整数倍。即便是这个数据的位数对512求模的结果正好是448也必须进行补位。

补位的实现过程:首先在数据后补一个1 bit; 接着在后面补上一堆0 bit, 直到整个数据的位数对512求模的结果正好为448。总之,至少补1位,而最多可能补512位 。

⑽ SHA1、SHA2安全hash算法

sha(secure hash algorithm)安全sha算法,对小于2^64位的消息进行算法处理输出消息摘要。并且消息摘要无法复原。常见的sha算法有sha1、sha2

sha1输出的是160位的消息在摘要 sha2输出的是256位的消息摘要。sha2的碰撞的概率比sha1要低,因为sha2有2^256种组合sha1有2^160种组合。

sha的实现原理与 md5实现原理 在信息填充(补位),扩展长度的处理是相同的,在数据处理,输出长度是不同的。

数据完整性校验例如ssl的身份认证等

阅读全文

与sha1算法分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加强数字货币国际信息编译能力 浏览:584
购买的app会员怎么退安卓手机 浏览:891
程序员的种类及名称 浏览:292
美国程序员薪资 浏览:12
黑石通汇证券服务器什么时候到期 浏览:393
东方财富app里我的关注怎么看 浏览:749
bm3d单反级降噪算法 浏览:457
华为安卓机激活时间怎么查询 浏览:850
如何用优盘重装服务器系统 浏览:317
日本结婚三代算法 浏览:920
皓强工具解压步骤 浏览:690
部队抗洪抢险命令范文 浏览:888
欧姆龙plc编程软件使用教程 浏览:594
ai文件pdf 浏览:912
腾讯云服务器挂载混合云 浏览:758
智能小车用什么单片机 浏览:463
java怎么给窗口关闭 浏览:940
列举51单片机的寻址方式 浏览:706
剪辑app怎么写长篇文字 浏览:400
app专属流量过月租怎么不更新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