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数学着作《详解九章算法》作者是谁
南宋末年杨辉所撰
杨辉,字谦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生平事迹、生卒年月则无可详考。只能由一些有关着述推测其某些行踪。杨辉《日用算法》之陈几先序称:“钱塘杨辉以廉饬已,以儒饰吏,吐胸中之灵机,续前贤之奥旨。”依此可知,杨辉可能在南宋担任过某些地方官吏,又由《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卷上五次引用台州(今浙江临海县)量田图来猜测.杨辉可能在台州工作过。再根据杨辉《续古摘奇算法》卷上称:“辉伏睹京城见用官斛号杭州百合,浙郡一体行用。”其卷下称:“辉因到姑苏,有人求三七差分,继答之。”可见杨辉足迹曾遍历苏、杭。
杨辉生平事迹虽然知道甚少,但其着作流传至今者却较磊,共有五种二十一卷,即: 《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二卷,宋恭宗德祜元年(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宋恭宗德韦占元年(1275年)。其前两种乃是杨辉早年着述,其后期所作三种一般称之为《杨辉算法》。
杨辉《详解九章算法》序称:“辉虽慕此书,未能贯理,妄以浅也。聊为编述,择八十题以为矜式,自余一百六十六问,无出前意,不敢废先贤之文,删留题次,习者可以闻一知十,……,凡题法解白不明者,别图而验之,编乘除诸术,以便入门,篡法问类次见之章末,总十有二卷”。可见现传本已面目全非,除保留有“篡类”外,而“篡类”虽附合杨辉原意,但其“图”及“乘除算法”今已不存,且次序也非原貌。从杨辉《详解九章算法》编排上看,首先,是解题,即是对《九章》原题作详细解释,有的则辅以评论和校勘;其次,即是细草,或叫图草,先列算法,后列算草,有图附图,有表附表,如杨辉说“以图参法,取用可知”;最后,即是比类,一方面列出与原算法相同的例题,一方面列出与原算法可比拟的例题。例如在商功章给予六道比拟的垛积题,即
S=a×b+(a+1)(b+1)+(a+2)(b+2)+……+c×d.
=h/6E(2b+d)a+(2d+b)c]+h/6(c—a).
S=12+22+32+……+n2一n/3(n+1)(n+1/2).
S=a2+(a+1)2+(a+2)2+……+b2
=h/3{a2+b2十ab+(b—a)/2}.
S=1+3+6+10+……+n(n+1)/2.
=1/6n(n+1)(n+2).
等。虽然杨辉给出六道垛积题,但基本上都是沈括“隙积术”的特例。在杨辉其他算书中,也有垛积题即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问题,如清代顾观光说:“堆垛之术详于杨氏(杨辉)、朱氏(朱世杰)二书,而创始之功,断推沈氏(沈括)。”
杨辉《详解九章算法篡类》序说:“向获善本,……,以魏景元元年刘徽等……注释,圣宋右班(殿)直贾宪撰草。”可知杨辉曾参考过刘徽及李淳风对《九章》的注文,也参考过贾宪的着作《黄帝九章算法细草》。贾宪是北宋天算家楚衍之弟子,活动于北宋乾兴、皇祐年间,着有《算法敦古集》二卷和《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此二书均已失传,幸喜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引录贾宪之说,才使贾宪学说得以流传。
Ⅱ 九章算术作者是 谁
现传本《九章算术》成书于何时,目前众说纷纭,多数认为在西汉末到东汉初之间,约公元一世纪前后,《九章算术》的作者不详。很可能是在成书前一段历史时期内通过多人之手逐次整理、修改、补充而成的集体创作结晶。由于二千年来经过辗转手抄、刻印,难免会出现差错和遗漏,加上《九章算术》文字简略有些内容不易理解,因此历史上有过多次校正和注释。 关于对《九章算术》所做的校注主要有:西汉张苍增订、删补,三国时曹魏刘徽注,唐李淳风注,南宋杨辉着《详解九章算法》选用《九章算术》中80道典型的题作过详解并分类,清李潢(?~1811年)所着《九章算术细草图说》对《九章算术》进行了校订、列算草、补插图、加说明,尤其是图文并茂之作。现代钱宝琮(1892~1974年)曾对包括《九章算术》在内的《算经十书》进行了校点,用通俗语言、近代数学术语对《九章算术》及刘、李注文详加注释。80年代以来,今人白尚恕、郭书春、李继闵等都有校注本出版。
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着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奇的创造;“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在代数方面,《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现在中学讲授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九章算术》介绍的方法大体相同。注重实际应用是《九章算术》的一个显着特点。该书的一些知识还传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经过这些地区远至欧洲。 《九章算术》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 所以,《九章算术》是中国为数学发展做出的一杰出贡献。
编辑本段历史影响
现传本《九章算术》成书于何时, 目前众说纷纭,多数 祖冲之
认为在西汉末到东汉初之间,约公元一世纪前后,《九章算术》的作者不详。很可能是在成书前一段历史时期内通过多人之手逐次整理、修改、补充而成的集体创作结晶。由于二千年来经过辗转手抄、刻印,难免会出现差错和遗漏,加上《九章算术》文字简略有些内容不易理解,因此历史上有过多次校正和注释。 关于对《九章算术》所做的注住要有:三国时曹魏刘徽注,唐朝李淳风注,南宋杨辉着《详解九章算法》选用《九章算术》中80道典型的题作过详解并分类,清李潢(?~1811年)所着《九章算术细草图说》对《九章算术》进行了校订、列算草、补插图、加说明,尤其是图文并茂之作。现代钱宝琮(1892~1974年)曾对包括《九章算术》在内的《算经十书》进行了校点,用通俗语言、近代数学术语对《九章算术》及刘、李注文详加注释。80年代以来,今人白尚恕、郭书春、李继闵等都有校注本出版。 《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着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奇的创造;“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在代数方面,《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现在中学讲授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九章算术》介绍的方法大体相同。注重实际应用是《九章算术》的一个显着特点。该书的一些知识还传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经过这些地区远至欧洲。 《九章算术》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可以说,《九章算术》是中国为数学发展做出的又一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