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滴滴国际化面试是全英文吗
不是。根据查询滴滴官网显示,滴滴在盯颤颤国际化面试中,面试官会使用英凯败语、日语、西班牙语与应聘者进行交流,滴滴的国际化团队是负责拓展和推广滴滴业务到洞册全球各地的团队,主要用英语进行沟通。
⑵ 中科慧眼公司算法部主要干什么
职位描述岗位职责:1、负责ADAS/自动驾驶业务场景中的算法集成、部署与应用落地;2、负责业务场景中的问题分析,包括但渗咐不限于测试问题/客诉问题的复现、定位、解析,并负责撰写相关报告。任职要求:1、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2、熟悉python/C++等编程语言,具有良好的代码习惯;3、熟清喊或练阅读英文文献,可以快速查找/复现相关技术方案;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理答伍解能力;5、具有NVIDIA/Xilinx/TI/MDC等平台开发经验者优先;6、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智能机器人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者优先
⑶ 滴滴核心部门有哪些
滴滴核心部门包括以下几个:拦伍渣
1.平台端业务部门,主要负责滴滴平台的各项业务运营,包括打橘纳车、快车、出租车、专车等。
2.技术研发部门,主要负责滴滴的研发工作,包括开发滴滴的APP、后台管理系统、算法等技术系统。
3.市场营销部门,主要负责推广滴滴的品牌,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滴滴的各项服务。
4.战略投资部门,主要负责滴滴的投资和并购活动,为公司的发展提供资本支持和战略支持。
5.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公司的员工招聘、培训、晋升等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6.财务部门,主要负责滴滴公司的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管理、决算审计、税务等简悄。
以上是滴滴核心部门的主要分工。
⑷ 2020 年滴滴目前最大的人事调整
10 月 20 日晚 7 时左右,滴滴副总裁、网约车平台公司执行总裁陈熙匆匆离开了办公室。一位网约车员工觉得这有些不寻常,“Kevin(陈熙)一般不会这么早下班。” 次日,陈橘察早熙和他的秘书都未出现在滴滴办公室。
21 日中午 12 时前后,滴滴发布内部公告称陈熙离职,由花小猪业务总经理孙枢接任。接任后,孙枢向滴滴高级副总裁、网约车 CEO 付强汇报。同时他继续兼任花小猪业务总经理,向滴滴 CEO 程维汇报。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陈熙的下一站是去快手负责战略工作,为副总裁级别。快手相关人士对此表示不予置评。
滴滴副总裁卓越将接手陈熙此前负责的 User Team,负责滴滴平台层面的产品、运营、市场工作,汇报给滴滴总裁柳青。
另一个网约车平台公司的高层变动是,其 CTO 赖春波将调任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负责产品技术,客服,仓配,品控以及履约体系建设,汇报给滴滴高级副总裁陈汀。曹乐担任网约车技术负责人,汇报给付强。
在加入滴滴前,陈熙没搜曾在咨询公司麦肯锡、私募股权投资巨头 KKR 有多年工作经验。2015 年,陈熙在 KKR 负责滴滴的尽职调查时,被滴滴高级副总裁朱景士劝说加入。
滴滴多位高层有投行、投资相关金融从业背景。滴滴总裁柳青来自高盛,高级副总裁朱景士、财务副总裁兼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卓越是她在高盛的同事,而原国际化 COO 仇广宇曾服务于摩根士丹利。
在滴滴内部有 “ATK” 的说法,它指的是滴滴三位金融背景高管:Alan(卓越)、Tony(仇广宇)和 Kevin(陈熙)。“ATK” 一度被认为是滴滴晋升最快、表现最突出的三位年轻管理者。
2016 年,陈熙入职滴滴,先后历任战略部总监、小桔车服总经理和网约车执行总裁等岗位。加入第一年,他就参与了滴滴 E+ 轮融资以及滴滴和优步中国的合并且发挥关键作用。
接近陈熙人士表示,陈熙是一位对数字敏感、逻辑驱动、性格随和但同时要求严格的管理者。陈熙在网约车公司声望很高,在内部大家都称他 “K 神”。
两位网约车人士评价,网约车是滴滴最核心的部门,陈熙作为二把手,位置关键。这可以说是 2020 年目前滴滴最大的人事调整。
此外,滴滴高级副总裁兼普惠出行与服务事业群总经理付军华、滴滴国际化事业部 COO 仇广宇以及滴滴出行研究院副院长叶杰平也在近一年离职。
陈熙是近来第二位选择快手的滴滴高层。就在两个月前,仇广宇加盟快手负责国际化。此外,原滴滴拼车事业部总经理邵凯、原滴滴高级技术总监路宁等也在 2019 年加入快手。
快手和滴滴有着相似的处境——都处在渴望增长、将要上市的阶段,需要既懂资本、又懂管理的人。
与战略出身的陈熙不同,孙枢在 Uber、滴滴有多年的网约车业务运营经验。有网约车公司员工分析,孙枢有多年一线经验,又曾任网约车公司副总裁,能尽快适应业务和团队。
滴滴方面表示,孙枢是在圆雀滴滴体系内成长起来的年轻管理者,在网约车、花小猪业务上做出巨大贡献。
此番人事调整后,孙枢将兼任网约车和花小猪两大业务,并采取双线汇报的形式。一位滴滴人士称,这是因为孙枢仅负责网约车的部分管理工作,而他又是花小猪业务的负责人,所以需要分别向网约车 CEO 付强和滴滴 CEO 程维汇报。
《晚点 LatePost》获悉,孙枢将负责供需策略(交易引擎、价格引擎、策略引擎、策略运营)、平台乘客、司机服务、网约车产品、网约车市场、业务运营、青菜拼车、特惠 FT(特惠快车)相关业务。而专车、豪华车、城际拼车、网约车风控合规相关负责人继续向付强汇报。
一位滴滴人士分析,快车、青菜拼车、特惠快车等产品与花小猪价格区间和人群相近,因此统一由孙枢管理。
花小猪和网约车业务的产品路线有所不同。花小猪定位是下沉市场,价格更低。在叫车前,花小猪的用户就明确清楚行程价格,不会因为堵车或路线变化而加价。乘客上车需要验证手机号、在下车前完成支付,步骤更多一些,但确保及时付款,降低滴滴的运营成本。
花小猪和网约车的快车业务存在竞争,既争司机,也争乘客。目前花小猪和滴滴共享一个司机池。一位花小猪司机表示,花小猪目前比滴滴接单机制更加灵活,在全天多个时段都有接单奖励。很多司机均是滴滴、花小猪双开的模式。
此前曾有网约车员工表示,面对花小猪的进攻,压力很大。“盯花小猪数据盯的很紧。”
一个细节是,一位网约车员工转岗进花小猪后,他访问网约车业务数据库的权限马上被封禁。
孙枢早先接受《晚点 LatePost》采访时称,网约车和花小猪是在战略上协同,战术上竞争。“大家都是朝着 0188 的目标去走。”
《晚点 LatePost》获悉,网约车目前日均完单量超过 2500 万,花小猪上线仅半年日均完单量达到 400 万。
2020 年,滴滴提出新的三年计划 “0188”,实现日订单 1 亿的目标。而包括网约车、花小猪在内的四轮业务要承担其中 5000 万单的目标。
一位网约车人士称,滴滴正在进行的产品 6.0 改版,将整合所有打车品类。未来花小猪有整合进来的可能性。
孙枢此前在接受《晚点 LatePost》采访时则表示花小猪目前没有进入 6.0,以后待商讨。现在他同时兼管两边的业务。
【本文转载《晚点 LatePost》,作者: 万佩 陈晶】
⑸ 消息称滴滴几乎全线业务都涉及裁员,滴滴未来将如何发展
滴滴几乎全线业务都涉及裁员,滴滴发展前景堪忧,很多滴滴员工表示不再看好企业发展,被裁员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起码可以换一家有希望的企业重新开始!众所周知,滴滴是以网约车的形式出现在公众的视线当中,但是,滴滴在信息安搏碧全审查的时候没有过关,到底滴滴无法注册新用户,从此滴滴的发展就上了枷锁,所有的板块业务都出现了颓势!滴滴在国内无法再崛起,缩减国内业务在基闹举所难免,裁员是很多滴滴员工早就预想到的事情,不过滴滴员工没有想到裁员风暴会来的如此之快!
新年伊始,很多滴滴员工即将离开滴滴,这对于一些员工而言,还是非常的堵心的!毕竟弯蚂,很多滴滴员工并未找好下家,在这种情况下失业,想要再找到和原先薪资相当的工作恐怕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即便是困难,一些滴滴员工也认清了现实,反正是早晚的事情,早点面对比较好!
滴滴几乎全线业务都涉及裁员,对于此事你有何看法?
⑹ 滴滴的D7对标阿里什么级别
滴滴的级别和阿里的级别基本是对称,滴滴的D7对标阿里阿里P7。
滴滴发的offer上写的是15薪,一般可以拿到16薪。一般是D7及以上才会发期权,分四年行权。滴滴D8级别技术岗,年薪可达150万+,滴滴D8级别的运营岗位,年薪基本上可以达50万元。D6级别非技术岗,年薪也接近40万,与阿里腾讯相比,甚至略有高出。
负责薪酬福利的滴滴员工称,大多数部门调薪工作在五月进行,蚂竖每年管理者都会根据当年预算和员工实际情况,如绩效 / 薪酬水平 / 对团队贡献 / 历史调薪情况等,综合决策每个人的调薪,并不是每个人一定都有调薪。
滴滴的年终绩效考核共分5个等级,表现最好的是S级,最差的是D级。评级为D的员工往往会被淘汰。每年4月,9月。D6升D7好晋升模首。部门内部评审。D7 不难晋升。到D8再往上就难了。
(6)滴滴国际化部算法岗位扩展阅读
薪酬等级是在岗位价值评估结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将岗位价值相近的岗位归入同一个管理等级,并采取一致的管理方法处理该等级内的薪酬管理问题。薪酬等级是一个基本框架,是薪酬结构的基础。薪酬结构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将薪酬分成不同的等级,因而出现了薪酬等级。
以 BAT 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其职级规则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标杆,不管是 BAT 系的创业公司,还是成长中的各型企业,都在参照 BAT 的职级规范给旦物数公司员工评定级别、职称、薪资等。比如阿里的技术序列是 P 系列,腾讯、网络的技术序列是 T 系列,而华为则是数字系列。
⑺ 滴滴达芬奇事业部薪资
滴滴达芬奇事业部是滴陪腊滴公司旗下的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事业部,作为高科技领域的知名企业,其薪资待烂闷遇相对较高。根据网络信息和招聘网站的公开信息,大致可以了解到滴滴达芬奇事业部的薪资待遇:1. 数据分析师:平均薪资约为20,000-30,000元/月。2.机器学习工程师:平均薪资约为30,000-50,000元/月。3. 高级算法工程师:平均薪资约为40,000-80,000元/月。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薪资为参考值,具体薪资待遇还会受到应聘者的工作经验、技能和学历等因素的饥乱弯影响。此外,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滴滴达芬奇事业部薪资待遇也会有所变动,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
⑻ 翻完滴滴招股书,去年1300万司机赚了1174亿元
北京时间6月11日上午,滴滴正式向SEC递交了IPO招股书,拟以股票代码“DIDI”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担任承销商。
随着招股书的披露,这个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首次披露了核心运营数据。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其中滴滴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用户和1300万年活司机。2021年Q1,滴滴中国拥有1.56亿月活用户,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2500万次。
财务方面,2020年滴滴总收入为1336.45亿元(204.72亿美元),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8.5%。2020年录得净亏损106.05亿元,同比上一年度略有增加。2021年一季度滴滴实现营业收入421.63亿元(64.35亿美元),实现净利润54.0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1.41亿元,但扭亏主要因为投资收益,只看运营亏损率与2020年Q1基本持平。
招茄毁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末,滴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镇开展业务,旗下的业务单元包括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车服、货运、金融和自动驾驶等。
滴滴将其归纳为“三大业务”和“四个核心战略板块”,前者代表滴滴目前主要的收入构成,后者则是滴滴未来的战略规划。
2020年出行业务交易总额2146亿,收入1353亿
2018年、2019年、2020年,滴滴全球总收入分别为1352.88亿元(约211亿美元)、1547.86亿元(约242亿美元)、1417.36(216.33亿美元)亿元,从收入来看,滴滴超过主要竞争对手UBER,后者过去三年的收入分别是104.33亿美元、130亿美元和111.39 亿美元。
但这主要由于二者业务模式不同采取了不完全一样的会计核算方法。单看平台撮合的交易总金额,2020年滴滴为2146亿元(328亿美元),同期Uber为579亿美元。
在运营亏损的控制方面,滴滴好于UBER。相比过去两年分别亏损85.96亿美元和48.63亿美元的Uber,滴滴2019年、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97.33亿元和106.08亿元,亏损的绝对金额和亏损率都要低于前者。
截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账面持有234.68亿元(35.82亿美元滑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此外还有239.66亿元(36.58亿美元)短期投资。从现金储备情况来看,持有70多亿美金现金和短投的滴滴,资金需求并不是IPO最主要的原因,业务发展需要和帮助股东、员工套现退出或许是上市的主要目的。
分业务来看,滴滴将信纳烂全部收入分为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其中发展多年的中国区出行业务已经小有盈余,国际化和单车、金融、社区团购等新业务大多还在亏损当中,但也是滴滴未来最主要的增长引擎。
中国出行业务:日成交2000万笔,单季盈利近36亿元
中国出行业务包括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 2018年、2019年、2020年滴滴中国出行业务撮合的交易笔数分别是87.89亿笔、86.69亿笔、77.5亿笔,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可以看出叫停顺风车和新冠疫情对滴滴的影响。但在今年一季度,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加上顺风车重启、花小猪等新业务开始启动,滴滴中国单季撮合业务22.81亿笔,同比涨幅115%。
2018年、2019年、2020年中国出行业务的交易总额(GTV)分别是2044.61亿元、2023.67亿元、1890.02亿元,扣除掉通行费、税款、补贴和出租车、代驾、顺风车业务支付给司机的价款后,滴滴中国出行确认的收入分别是1332.07亿元、1479.4亿元、1336.45亿元。
从2019年开始滴滴中国区的出行业务已经开始盈利。2018年、2019年、2020年的EBITA(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分别是-2.74亿元、38.44亿元和39.6亿元,2021年一季度更是达到36.18亿元。
中国区的出行业务扭亏为盈,主要归功于网约车。作为滴滴最核心的业务单元,我们熟知的快车、专业、豪华车等,都属于网约车。如上图所示,2020年滴滴中国网约车GTV为1486亿元,扣除乘客补贴和过路费等费用后,网约车业务确认的收入为1336亿元。
这部分收入减去支付给司机的收入和补贴合计1174亿元,以及122亿元的其他成本,2020年滴滴网约车业务的息税前利润为40亿元,约是网约车GTV的3.1%。
此外滴滴也在招股书中披露了与司机的分成比例。平均来看,消费者每支付10.1元(成交价10元+1元税费-0.9元平台补贴)打车费,司机收入为8.5元。
国际化业务:一年亏损35亿,规模较Uber还有差距
接下来看滴滴的国际化业务,2017年滴滴开始启动国际化业务,目前来看这是滴滴增长较快的板块,但也是亏损严重的部门。
滴滴国际化业务主要包括网约车和外卖。2018年、2019年、2020年滴滴海外网约车业务订单笔数分别为2.83亿、9.62亿、13.48亿笔,过去两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40%和40%,即使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正增长。
2018年、2019年、2020年国际业务撮合的交易额(GTV)总计为79.17亿元、229.56亿元和255.84亿元,实现收入分别是3.18亿元、18.98亿元、22.93亿元。从收入来看滴滴国际业务目前与Uber还有一定的差距,扣除Uber在北美地区的收入,Uber 2020年的海外收入依然超过34亿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滴滴的出行业务在国内和海外采取了不同的收入核算模式。在国内,滴滴网约车业务采取总额法核算收入,收入中包含支付给司机的费用;而在海外,滴滴采取净额法核算,滴滴充当的是代理商的角色,其收入是扣除司机收入的净佣金收入,核算方法与Uber基本一致。
如上图所示,2020年滴滴国际化业务的GTV为256亿元,约为中国市场的1/5,扣除司机收入、其他成本后的息税前净亏损(EBIDTA)为35亿元,约是其GTV的13.2%。
不论中国还海外市场,滴滴从每笔订单中获取的净收入水平大致相同,都是10-15%左右。之所以国内已经实现盈利,海外还在亏损,主要是是受规模的影响,规模较大的国内市场摊薄了包括运营费用在内的其他成本,所以从2019年开始实现盈利;起步较晚的海外出行业务的其他成本占营收比例较高,所以未能实现盈利。
拆分四大新业务独立融资,总估值近百亿美元
招股书中,滴滴划分了四个核心战略板块,分别是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以及自动驾驶。
共享出行平台是滴滴的“现在”,其占比最大的中国网约车业务已经开始实现盈利,海外业务则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共享单车、车服网络、电动车、自动驾驶、生鲜电商等过去几年启动的新业务,都被滴滴纳入其他收入部分。招股书显示,2020年滴滴其他业务实现收入57.58亿元,占收入的4%左右;2021年一季度实现收入21.24亿元,同比增长179%。虽然目前占比不高,但这些新业务增长很快。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滴滴陆续拆分了部分业务板块进行独立融资,其中去年启动的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已经不与滴滴并表。
首先是共享单车,包括共享自行车和共享电单车。 2018年开始滴滴启动“青桔单车”品牌,推出共享单车服务。截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中国220个城市部署了520万辆自行车和200万辆电单车。
2018年、2019年、2020年滴滴电单车业务的收入分别是2亿元、15亿元和32亿元,2021年一季度为9亿元,同比2020年一季度增长200%。
融资方面,2020年青桔启动A轮融资,软银和部分其他投资者投资1.34亿美元、滴滴投资7.5亿美元;2021年初青桔启动B轮融资,其中外部投资者出资1.66亿美元,滴滴认购了3亿美元股权融资份额和1亿美元可转换票据。目前青桔估值19亿美元,滴滴持有88.3%。
第二块是货运业务。 滴滴货运于2020年6月推出,主打同城货运市场。2020年7月至12月,同城货运业务推出后的6个月内,滴滴在8个城市完成了1100万笔订单。
2021年Q1滴滴货运完成一轮私募股权融资,最新估值为28亿美元,目前滴滴持股57.6%。
第三块业务是社区团购。 橙心优选也是在2020年6月推出。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2021年3月滴滴将橙心优选分拆融资,目前滴滴上市主体持有的橙心优选的股东权益已转为少数,橙心优选的业务不再并表。
根据招股书,橙心优选在2021年3月进行了A1和A2轮融资。其中,A1轮软银愿景基金注资9亿美元、其余部分外部投资者注资1亿美元;A2轮由管理层注资约2亿美元,融资完成后滴滴所占权益降至32.8%。
但滴滴并非完全放手,A2轮中橙心优选向滴滴发行了30亿美元的可转债。滴滴有权在未来1年到可转债到期日前这段时间里,将债券转换为股票,届时滴滴将重新变回橙心优选控股股东。
按照股东注资后稀释幅度计算,目前橙心优选的整体估值约18亿美元,此外滴滴还向橙心优选的外部投资者承诺,如果未来5年橙心优选没有完成IPO,投资者可以将手中的优先股转换为滴滴的股份。
最后一个独立融资的业务是自动驾驶。 2020年2月和2020年10月,滴滴从事自动驾驶 汽车 开发和商业化的子公司沃芽 科技 ,完成由软银集团和部分其他投资者投资的5.25亿美元A轮融资。沃芽 科技 的最新估值为34亿美元,滴滴目前持有其总股权的 70.4%。
最后是关于此次IPO的募资用途,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 汽车 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 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文丨郑玄
来源丨投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