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和安卓、iOS有何区别一文看懂鸿蒙手机操作系统
从 2019 年 8 月 9 日华为正式发布 HarmonyOS(鸿蒙)以来,鸿蒙何时登陆智能手机一直是公众热议的话题。
近两年过去," 千呼万唤始出来 ",2021 年 6 月 2 日 HarmonyOS 2 终于来了。
操作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抛开那些专业名词,ZAKER 科技 从用户的角度,梳理了鸿蒙手机系统在使用上的特性,以及它与安卓、iOS 的区别。
自鸿蒙公布以来,一直有人称鸿蒙 " 套壳安卓 ",理由大体有三类:一是鸿蒙的 UI 与 EMUI 非常类似,看起来好像一样;二是鸿蒙采用了与安卓一样的 AOSP 开源代码;三是鸿蒙兼容安卓的 APK 文件格式,没有自己的专属格式。
第一个问题不难理解,相似的 UI 设计可以尽可能保证用户在使用上的一致性,不至于从安卓升级到鸿蒙后,产生太强的陌生感和割裂感。
后两个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原因都是稚腊启庆嫩的鸿蒙需要成长空间。
采用 AOSP 开源代码鸿蒙并不是第一个,而安卓本身也有超过 80% 的代码来自开源项目。采用已有的开源代码能提高开发效率,否则重复开发轮子对鸿蒙并无太大意义。
当然,华为也表示,未来将通过鸿蒙微内核来取代原先的 AOSP 代码,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兼容安卓同样不难理解。鸿蒙推广的基础是数亿台搭载安卓系统的手机,因此鸿蒙与安卓的衔接与兼容是这个新系统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在这方面微软、黑莓都曾推出过类似的兼容系统,但毫无疑问它们都是完全不同的独立系统。
当然,在这些底层变化之上,鸿蒙在感知层的 UI 设计、功能变化上有更多的升级。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对用户来说,一个新系统感知最为明显的可能要数它的外观,系统 UI 了。
鸿蒙的 UI 设计确实与 EMUI 一脉相承,乍一看非常相似,但鸿蒙在更多细节和动画上做了进一步打磨。
例如,鸿蒙的计算器具有一种别样的新拟物风格,系统自带的指南针和时钟也加入了微立体效果。以及鸿蒙标志性的 " 万能卡片 " 位于空间当中也会随着光影、材质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景深和阴影,悬浮窗的层级分布也会通过沉浮状态得以表现。
如果要找一个参照系的话,鸿蒙在这方面与锤子 科技 的 Smartisan OS 的 " 感知光影 " 相当接近。这种细腻变化相比大部分安卓定制系统或 iOS,多了几分生气。
当然,在新 UI 之下,鸿蒙也加入了更多实用功能。
例如鸿蒙的卡片式设计,将手机的服务载体从 APP 迁移到卡片中,用户可以自定义不同格式的卡片面板。同时,卡片也是原子化服务的载体,在服务中心可以轻松获取、随时分享,无需下载、安装,一步到位获取各种服务,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
此外,基于卡片式的设计,鸿蒙的分布式能力也得以在多设备间轻易实现。鸿蒙系统卡片式的设置能够方便用户在手机、手表、平板等不同 iOT 设备上运行同一个软件,例如在手机的导航软件设置出行导航,而在手表上自动收到信息现实导航图,耳机上播报导航提示音,通过鸿蒙系统从而实现设备间的无缝衔接。
如果要类比,卡片类似安卓、iOS 的桌面小组件,但鸿蒙万能卡片能够实现的功能要远多于后两者。
iPhone 因为 iOS 稳定和流畅俘获了无数消费者的青睐,反之安卓却因为流畅性不足常常被用户诟病。
鸿蒙在系统流畅度上,相比上一代 EMUI 提升了 42%,系统在运行时点击、滑动及其它复杂操作都顺滑跟轮握手不卡顿。这背后是鸿蒙的一套自有逻辑。
首先鸿蒙采用了全新的高性能动效引擎,能够同时处理应用界面和动效,保证应用在各种界面变化过程中稳定不丢帧。用户哪怕是一个操作没完成就开始下一个操作,动效也能无缝过渡,全无卡顿。
此外,由于架构特性,采用鸿蒙系统的手机运存效率相比其他同配置手机更高,并且在同一型号中的鸿蒙系统与 EMUI 系统手机相比,在控制其他变量一致的情况下,鸿蒙系统手机续航也久。
基于内核的优化使得鸿蒙在功耗、性能、流畅性等用户感知较强的地方得到了不少的提升,这将是鸿蒙抢占市场的重要利器。
鸿蒙在手机上的应用只是它的冰山一角,旁罩如果只是和安卓、iOS 相比,事实上窄化了鸿蒙的应用场景。从诞生之日起,鸿蒙的定义始终是 " 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 "。和 IoT 设备的无缝协同才是鸿蒙的拿手戏,这也是鸿蒙区别于另外几大系统的核心功能。
例如,通过鸿蒙控制中心的音乐卡片可以选择不同的音乐播放渠道,通过这个卡片可以选择不同音乐的输送方式,到耳机,到音箱或者大屏。通过手机和 WIFI 以及蓝牙的连接,统一控制中心可以方便的选择要连接的设备。
所有跟手机连接的三方设备都以卡片形式展示在统一控制中心,用户可以完成所有跟手机连接的三方设备的状态查看和操控。
而 " 超级终端 " 则是这种能力的终极体现。拿办公场景举例,当我们在电脑上运行高效的办公软件,在手机上导入数据到电脑,在平板上使用手写笔做注释,在大屏上做投影分享,这种多设备间相互协助从而达到生产力最大化的能力,就是 " 超级终端 " 的优势所在,也就是取长补短。
无论是在手机、电脑这种大型设备,还是手表、耳机这些轻量化设备,超级终端都会让不同设备的能力相互搭配,从而实现更加智能的便捷操作。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总结到,鸿蒙的核心是分布式技术、原子化服务、卡片式服务和极致的系统性能。
从 6 月 2 日起,鸿蒙将逐步适配华为手机,过去所有的质疑与疑问现在都可以在手机上真正地体验和证明。鸿蒙究竟能否成为安卓、iOS 之后的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决定权在于数以亿计的消费者。
ZAKER 科技 出品
文 / 刘凡 实习生 叶晋滔
⑵ 鸿蒙OS是用什么语言编写的,它的应用又是用什么语言可以编写
鸿蒙OS是基于Linux内核源码开发实现的,OS实现代码主要是C语言,并且内核提供的原生系统调用接口肯定也是C语言接口,上层APP应用兼容现有的安卓java程序,可能需要重新编译JAVA应用程序代码即可运行。
应用编写需要用java语言。
鸿蒙OS(英文:HarmonyOS)。在2019年8月9日,华为在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操作系统鸿蒙OS。鸿蒙OS是一款“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它将适配手机、平板、电视、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设备。
(2)鸿蒙ace引擎源码分析扩展阅读:
技术特性:
1、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
鸿蒙OS通过使用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两大技术解决现有系统性能不足的问题。确定时延引擎可在任务执行前分配系统中任务执行优先级及时限进行调度处理,优先级高的任务资源将优先保障调度,应用响应时延降低25.7%。鸿蒙微内核结构小巧的特性使IPC(进程间通信)性能大大提高,进程通信效率较现有系统提升5倍
2、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鸿蒙OS采用全新的微内核设计,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和低时延等特点。微内核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简化内核功能,在内核之外的用户态尽可能多地实现系统服务,同时加入相互之间的安全保护。微内核只提供最基础的服务,比如多进程调度和多进程通信等。
3、鸿蒙OS将微内核技术应用于可信执行环境(TEE),通过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
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鸿蒙OS凭借多终端开发IDE,多语言统一编译,分布式架构Kit提供屏幕布局控件以及交互的自动适配,支持控件拖拽,面向预览的可视化编程,从而使开发者可以基于同一工程高效构建多端自动运行App,实现真正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在跨设备之间实现共享生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华为鸿蒙系统
⑶ 何为鸿蒙,它和安卓到底有什么关系
华为在前段时间发布了Harmony OS,也就是鸿蒙系统。
一时间整个数码圈全部炸开了锅,只要是和数码沾边的论坛,就没有一个不在讨论鸿蒙的。华为论坛的访问量更是瞬间增长了数十倍,服务器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如果你现在打开搜索引擎搜索鸿蒙,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媒体都在赞扬鸿蒙。“ 完全自研国产系统 ”,“ 脚踢苹果拳打谷歌 “,“ 华为的翻身仗 ”,“ 万物互联的答案 ”。
如此夸张的形容词很难让人不去怀疑事实,鸿蒙真的如此强大么?
.
大家好,我是数码爱好者平泽唯。
现在鸿蒙的热度可以说是数码圈的顶流,所有人都知道鸿蒙的好,但它究竟好在哪里?
这个问题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对这个问题也大多一知半解。
今天我来斗胆和大家聊一聊鸿蒙系统,当然我只是一个数码爱好者,本篇文章也是基于官方的发布会加上我个人的体验感受得出的观点和看法,如果你对OS开发有相关经验,欢迎你在评论区补充你对鸿蒙的看法。
关于鸿蒙是不是安卓套壳,网上一直吵得很凶。
关键的论点在于鸿蒙现在发布的 手机端系统底层 使用的是AOSP的代码。
而AOSP的全称,则是: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安卓开源项目)。
使用了AOSP的开源代码,就是套壳安卓么?
我认为不是。
虽然AOSP叫安卓开源项目,但它并不是Andriod的专属开源项目。
AOSP基于Linux,虽然由谷歌主导,但源码属于全球的所有开发者。
Android也是基于AOSP开发的。
现如今国内其他品牌手机的系统,如:小米的MIUI;OPPO的color OS等也是全部都是基于AOSP。
所以我认为Harmony OS顶多算是Android的同门师兄弟,两人师出同源,但大有不同。
同样MIUI;Color OS 等,也是Harmony OS的师兄师弟。
虽然同是师兄弟,但Harmony OS和MIUI;Color OS也有些不一样。
大家手机在开机的时候,经常可以在厂商logo下面看到这样一句话, Powered by Android 。
这句话直译过来的意思是: 此设备由安卓驱动 。
这也是很多人认为MIUI和Color OS套壳安卓的一个原因,但其实这句话是GMS要求厂商加上的。
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谷歌移动服务,是谷歌推出的一套手机软件及云服务,包括谷歌商店,谷歌地图吗,谷歌云服务等。只有通过GMS认证的设备可以使用GMS,但GMS并不免费。 同时谷歌规定了只要通过GMS认证的设备,就必须在开机界面加上Powered by Android。
虽然国内对GMS没什么依赖性,但在国外没这东西基本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所以手机厂商都会谷歌交钱,要一个GMS认证,并按要求在开机界面加上Powered by Android这句话。
但我刚刚说过了它们都是基于AOSP。
因为华为被美国列入了实体清单,所以谷歌无法向华为提供GMS服务,这也是为什么Harmony OS的开机界面没有Powered by Android的原因。
也是Harmony OS和其他厂商系统的最大区别。
.
在这里稍微总结一下,不然有些人要懵了。
AOSP是基于Linux的开源操作系统,虽然维护者是谷歌,但属于全球所有开发者。
任何经过AOSP开发的产品谷歌都不会进行干涉。
严格意义上说,Android=AOSP+GMS。
国内其他厂商的系统也是AOSP+GMS,可以称为Android,但本质上是在AOSP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度定制。
华为刚刚发布的Harmony OS虽然基于AOSP,但没有使用GMS服务,所以不能称为android。同样Harmony OS也不能叫Android套壳,因为基于的是AOSP。
如果华为不想用的话,肯定是可以的。
但就目前来说,使用AOSP进行深度定制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从开发成本来说,AOSP是现成的开源项目,同时也是现在主流的系统底层。使用AOSP开发可以节省件很多从头开始造轮子的成本和风险。
从用户迁移的角度来说,基于AOSP的系统不会让用户前后体验有割裂感,同时第三方APP也不用特地为了新系统去适配。
用户在迁移到新系统的时候不会有任何学习成本,这对一个千万级使用人数的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更易于新系统的推广。
假如不用AOSP的话,试想一下:一个需要从头学习使用方法的操作系统,还没有多少第三方APP支持。
这样的系统别说生存了,推广都很难。
所以,华为现阶段使用AOSP应该是为了新系统更好的推广和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同时华为也没有放弃造轮子的想法。
从华为HDC 2019开发者大会我们可以看到Harmony OS的发展规划。
目前手机搭载的的Harmony OS还处于基于开源框架的1.0阶段,等到未来的2.0会完全脱离AOSP,变成从内核到应用框架完全自研的系统。
同时,现在的Harmony OS搭载的是双框架,既支持传统的APk应用程序,也支持基于Harmony OS开发的HAT应用程序。
未来会通过一步一步的系统更新解耦AOSP,直至单框架完全不依赖AOSP。达到Harmony OS 2.0阶段。
我认为鸿蒙真正的突破是分布式系统。既一套系统代码,适配多种终端设备。
现在我们使用的手机系统,电脑系统,智能穿戴系统,每个系统都不一样。这些系统如果想要联动,互相适配和兼容非常困难。
鸿蒙真正突破的是分布式系统,无论是手机,平板,还是智能手表,智能家居。都可以运行同一个系统。
这就是鸿蒙最大的突破,打破了各个设备之间的壁垒,使各个设备真正的做到互联。
在现有系统中,安卓和windows的互联往往需要借助各种云服务和第三方软件,使用期间不光要保证全程联网,还要忍受云同步之间的延迟。
在IOS中,虽然各个设备做到了简单的互联互通,但非官方软件的互联体验仍然和安卓一样需要借助第三方的云同步才能实现。
.
而Harmony OS则是彻底解决了各个设备之间的互联问题。
在发布会上,我们看到了手机 游戏 可以一键在平板电脑上继续畅玩,我们看到了平板电脑上的视频可以直接投到电视上无缝观看。
设备的本身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你想要的内容可以在任何你想的地方播放。
One as All,All as One
Harmony OS现在虽然还处在一个雏鸟阶段,但我们已经可以通过Harmony OS现在的雏形来判断Harmony OS未来的样子。
在未来,使用Harmony OS的各个设备之间将不再需要借助各种云服务来同步。只要你想,只需要轻轻一划,内容就会无缝同步到你想到的设备上。
Harmony OS让用户可以超越硬件的局限、自由地组合硬件,把设备之间的壁垒打通,让内容在设备之间传递,让不同智能设备之间也能顺畅地协同运作,就像使用一台设备一样简单,从而为“万物互联”提供无限广阔的空间
在未来,可能不再有电脑,不再有手机,不再有平板。
有的只是内容,和显示他们的设备。
大家好,我是数码爱好者平泽唯。
知道鸿蒙发布后,我昨天第一时间去店里体验了一段时间的新系统。
本想给大家带来详细的图文体验,但店员小姐姐一直看着我让我也不好意思拿出手机一直拍。
所以图文体验就变成图文介绍了。也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更加了解鸿蒙系统。
⑷ 华为鸿蒙系统你了解多少一起来看看
鸿蒙OS是华为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微内核、 耗时10年、4000多名研发人员投入开发、 面向5G物联网 、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的英文名是HarmonyOS,意为和谐。 不是安卓系统的分支或修改而来的。 与安卓、iOS是不一样的操作系统。性能上不弱于信陪吵安卓系统,而且华为还为基于安卓生态开发的应用能够平稳迁移到鸿蒙OS上做好衔接--将相关系统及应用迁移到鸿蒙OS上,差不多两天就可以完成迁移及部署。 这个新的操作系统将打通手机、电脑、平板、电视、 工业自动化控制、无人驾驶 、车机设备 、智能穿戴统一成一个操作系统,并且该系统是面向下一代技术而设计的,能兼容全部安卓应用的所有Web应用。若安卓应用重新编译,在鸿蒙OS上,运行性乱灶能提升超过60%。 鸿蒙OS架构中的内核会把之前的Linux内核、鸿蒙OS微内核与LiteOS合并为一个鸿蒙OS微内核。 创造一个超级虚拟终端互联的世界,将人、设备、场景有机联系在一起。 同时由于鸿蒙系统微内核的代码量只有Linux宏内核的千分之一,其受攻击几率也大幅降低。
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 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对于消费者而言,HarmonyOS通过分布式技术,让8+N设备具备智慧交互的能力。在不同场景下,8+N配合华为手机提供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对于智能硬件开发者,HarmonyOS可以实现硬件创新,并融入华为全场景的大生态。对于应用开发者,HarmonyOS让他们不用面对硬件复杂性,通过使用封装好的分布式技术APIs,以较小投入专注开发出各种全场景新体验。
2021年9月,HarmonyOS 凭借在互联网产业创新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获得"领先 科技 成滑侍果奖" 。
2019年8月10日,荣耀正式发布荣耀智慧屏、荣耀智慧屏Pro。
2019年11月25日,华为发布华为智慧屏V75。
2020年4月8日,华为发布华为智慧屏V55i 、华为智慧屏X65、华为路由AX3系列。
2020年9月10日,发布搭载鸿蒙2.0的手表Watch GT2 Pro以及搭载鸿蒙2.0操作系统的IOT设备。
2020年11月5日,发布华为智选智能摄像头Pro,搭载Harmonyos全新一代体验分布式技术的摄像头。
2021年5月28日,魅族智享生活官方微博发布海报宣布,魅族接入鸿蒙,Lipro 与全智能手表联手打造智享生活。
2021年7月29日,新一代华为 Sound X 音箱发布,是首款搭载 HarmonyOS 2 的智能音箱。
⑸ 五问“鸿蒙”
8月9日,在东莞松山湖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正式亮相。据公司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介绍,与安卓和iOS这两个基于手机开发的系统不同,鸿蒙立足物联网,面向未来,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强的安全性及超低时延。
“华为做操作系统的研究,已有差不多接近十年时间。鸿蒙这个项目在两年前正式启动,它的投入非常大,累计投入了将近5000人的研发力量。”余承东说。
那么,鸿蒙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在5G时代下,它又将有何用武之地?
为什么要打造鸿蒙?
物联网设备中
安卓跑不起来
在中国古典着作中,“鸿蒙”多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或神话中的远古时代。在《庄子·在宥》中,就曾有“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的说法。
物联网的“宇宙”,也正处于“鸿蒙”之中。新旧操作系统轮替进入窗口期,万亿级的市场正在形成,万物互联时代正加速来临。基尺橘
最近的两次 科技 浪潮先后由PC和智能手机引发,虽然终端产品百花齐放,但底层OS(Operating System,即操作系统)仍由少数核心企业把持,例如PC时代的微软,移动互联时代的苹果、谷歌。
目前,安卓在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的占比高达八成以上,但它并不完美,碎片化、效率低、生态混乱等缺点一直为人所诟病。正因如此,进入桌面市场以及AR/VR、物联网领域,安卓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并未展现出足够的统治力。
“安卓系统在少于2G内存的智能设备中根本跑不起来。”余承东说。然而,当下很多物联网(IoT)设备内存都非常小,这就存在操作系统和设备不匹配的问题。
安卓系统有1亿行代码,其中仅内核就有超过2000万行代码,平常真正用到的不到8%。如此庞大和冗余的内核设计很难保障操作系统的流畅,这样一来,安卓系统的设备“卡顿”问题突出不说,面向数据量庞大的物联网市场也显得承受能力不足。
正因如此,为打破现有主流OS的生态墙,“不必被某一家公司所局限,也让我们国家 科技 更加自立自强。”华为自研的物联网操作系统鸿蒙应运而生。
一直以来,国产IT行业面临着“缺芯(芯片)少魂(操作系统)”的局面。作为 科技 行业巨头,华为已手握芯片和操作系统两张“王牌”,未来其一旦困伏在物联网领域建立起领先地位,其影响力或能持续十数年之久。
同是操作系统有何不同?
“核心+模块”
更快更安全
同是操作系统,鸿蒙有何不同?
余承东谈到,鸿蒙的出发点和安卓、iOS都不一样,这是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以安卓系统为例,该系统沿用的是Linux内核调度机制,“面向所有的资源调度,都是平等对待的。”余承东表示,这就好比高速公路上,货车、 汽车 、摩托车、自行车共用四条车道,彼此间互相“抢道”,最终的结果是谁都走不快。
而鸿蒙采用的微内核,相当于在高速公路上,车道被划分为超车道、快车道、慢车道、自行车道,车辆拥有“搏团专属通道”,对资源进行精准调度,效率大幅提高,实现超低时延。而借助确定时延引擎,鸿蒙的超低时延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现,响应时延将下降25.7%,时延波动率下降55.6%,用户体验大幅改善。
“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来的大而全的内核,改成核心+模块的方式。”业内人士表示,核心不变,功能纯粹,模块用来扩展,灵活组合,“就好比同一款发动机,调教不同、搭配的内容不同,就变成不同级别的车了。”
各行其道也让鸿蒙变得比安卓更安全。据了解,安卓系统采用的宏内核,一旦ROOT权限被非法获取,整个系统就会被攻破,“相当于只要拿到了大门钥匙,你就能打开每一扇门。”而鸿蒙的微内核方案,使得系统无须获取ROOT权限,“外核服务相互隔离,可提升系统安全性。”余承东引述权威测评机构的测评结果称,理论上微内核的安全性是宏内核的两倍多。这也就意味着,华为“鸿蒙”OS的安全级别将远胜于安卓。
对独立运算需求更小的物联网设备,微内核优势更明显。“在华为看来,基于超宽带、云计算的AI世界才是未来。也就是说,华为认为未来手机、笔记本等设备的绝大部分性能需求将会通过5G、光纤连接云端服务器获得,终端设备本身的性能不需要特别强大,所以微内核就够了。”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使用体验有何不同?
同时搭载鸿蒙
设备即可互联
华为自研操作系统“鸿蒙”拥有高安全性、超低时延、广连接等独有优势,那么用户最快什么时候能够用上搭载这一系统的智能终端产品呢?
8月10日,荣耀在东莞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全球首款采用“鸿蒙”操作系统的终端产品——荣耀智慧屏。借助该系统的分布式架构,智慧屏将能够打破单一物理设备硬件能力的局限,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比如,手机已有的语音或视频通话,可以无缝切换到智慧屏。与此同时,手机也能成为电视屏幕的延伸,只要碰一碰“投屏”,手机就可以变成智慧屏的触控屏、扬声器、遥控器和键盘等。
荣耀总裁赵明表示,未来不仅手机和智慧屏之间会融为一体,所有搭载鸿蒙系统的智能设备间都能够“互为终端”“互为外设”,彼此之间实现无缝协同。“所有终端设备只需同时搭载鸿蒙系统就可以实现互联互通”,赵明指出,“这是基于分布式架构的鸿蒙系统最核心的能力,也是荣耀智慧屏区别于传统电视、智能电视的关键所在。”
那么,智慧屏之后,鸿蒙还将进入哪些智能终端领域?据介绍,到2020年,部分国产PC、手表/手环以及车机将搭载该系统的2.0版本;2021年,“鸿蒙”在软硬件协同优化方面的能力将大幅提升,届时3.0版本将被引入智能音箱、耳机市场。“2020年后,VR眼镜及更多设备也将加入鸿蒙生态。”
也就是说,未来鸿蒙系统将在物联网市场全面开花。据了解,鸿蒙操作系统具备轻量化、小巧、功能强大等优势,应用于物联网领域,将能够帮助打通各终端设备间的交互渠道,逐步构建起融合共享生态,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的新体验。
是否会用于手机?
短期内看来
还不会
此前,包括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董事长梁华等在内的华为高层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若产业链供应商经允许可以持续为华为供货,那么华为仍会把安卓系统和生态作为“首选”,但如若安卓系统无法使用了,“华为随时可以启用鸿蒙操作系统。”余承东表示,对正处于安卓生态中的应用而言,若要从该生态中迁移到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上,“开发工作量非常之小。用方舟编译器和华为的生态来连接,可能一两天就能完成”。
事实上,华为是安卓阵营中坐二望一的手机品牌,谷歌也不愿轻易失去华为这个客户。业内人士表示,包括华为等在内的国产手机厂商对安卓系统的底层优化作出了极大贡献,正因如此,安卓系统也需要华为在部分核心技术方面的专利授权。
尽管如此,要鼓励安卓开发者加入鸿蒙生态并非易事。此前,华为董事长梁华曾在华为2019年上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华为消费者业务仍有许多漏洞要补,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生态”。他说,这将是消费者业务在今年下半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鸿蒙生态的打造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利益可能会受损,但是长期来看利好。”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对“耀星计划”加码,并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源”鸿蒙,今后将持续推动开源基金会、开源社区的建立,与开发者共同推动鸿蒙生态的构建。
5G之于鸿蒙意味着什么?
此前,关于鸿蒙系统的定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示:“鸿蒙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用,而是为了做物联网用的,比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因为它能够精确控制时延在5毫秒以下,甚至达到毫秒级到亚毫秒级。”
今年6月,我国发放5G商用牌照,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对于5G,中国联通集团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相较于消费级应用,5G将在工业互联网等企业级应用上大派用场。
这意味着,正如任正非所言,鸿蒙首先瞄准的是5G时代的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企业级应用,而低时延是其一个优势。
而就在年中,谷歌新操作系统Fuchsia已经悄然上线,开发者可以搜索到任何关于Fuchsia OS的技术文档,和安卓系统定位不同,Fuchsia是一个可以运行手机、电脑以及智能家居设备等在内的全能型操作系统,兼容安卓系统。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5G时代是万物互联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操作系统将是第四代操作系统——事件型操作系统。建立在5G高速低延时基础上,第四代操作系统有条件实现万物互联,打通电脑、笔记本、平板、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 汽车 等,将所有可以集成的硬件联结起来,一方面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计算资源,另一方面持续产生人工智能的基本资源——大数据。从这个角度看,相较于大家热议的把鸿蒙系统用于手机上,该系统的目标实质是成为5G时代的底层系统,对标的正是谷歌Fuchsia操作系统。
策划统筹:张志超 李江萍 程鹏
⑹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深度解析
根据华为鸿蒙的时间推进表,2021年6月2日,华为将举办鸿蒙操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根据华为此前的介绍,相对于鸿蒙 OS 1.0 来说,鸿蒙 OS 2.0 可登录更多智能终端设备,在功能和构架上也会有全新的变化。
2020年报显示,华为在全球的终端连接数已超10亿,其中手机存量用户突破7.3亿,其中大约90%的华为的存量和在售手机,都可以升级鸿蒙系统。#鸿蒙#
HarmonyOS是一款面向未来的全场景分布式智慧操作系统。
对于消费者而言,HarmonyOS用一个统一的软件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面对大量智能终端体验割裂的问题,为消费者带来统一、便利、安全的智慧化全场景体验。
HarmonyOS技术架构支撑1+8+N战略。
在该战略中,1是手机,8包括平板、PC、穿戴、智慧屏、AI音箱、耳机、VR、车机,N是指万物互联。通过通信连接和应用打通,从手机的优势向外围延展,HarmonyOS技术架构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在5月21日举行的华为生态大会2021中,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强调:华为计划2021年将国内1+8的设备全面升级到Harmony OS,预计到2021年年底整体会超过2亿台。
鸿蒙操作系统的重要商业价值在于,提供了更多的“连接”,从而提升了华为硬件生态的附加值和内涵,将会实现华为系列硬件产品的互联乃至智慧城市的万物互联,并带动华为软硬件生态持续繁荣。
IoT是华为在产业物联网时代的重要布局,华为主要聚焦于基础设施领域。海量低成本终端设备连接需要保证连接可管可控,且全网连续覆盖,以及端侧(终端)、传输、云端安全。
华为已在云侧和端侧拥有升腾、鲲鹏、麒麟等芯片,具备强大算力,叠加鸿蒙操作系统高效、灵活的执行能力,将培育大量高价值应用。
鸿蒙操作系统与华为“云+端”芯片形成强大合力,形成杀手锏应用。
从技术、生态两角度看,操作系统对于ICT厂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鸿蒙操作系统的推出,对华为、对我国自主可控进程的意义不言而喻。
借助鸿蒙操作系统,华为将在生态、硬件、先发+持续创新三方面体现竞争优势,成为5G+IoT产业领军。
1、基于微内核、分布式及跨终端的特性,HarmonyOS能更好的适应物联网时代的需求。
HarmonyOS是一款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移动办公、运动 健康 、社交通信、媒体 娱乐 等)分布式操作系统。
鸿蒙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分布式”,即同一个操作系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终端上运行。
通过“分布式多端协同身份认证”来保证“正确的人”、通过“在分布式终端上构筑可信运行环境”来保证“正确的设备”、通过“分布式数据在跨终端流动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来保证“正确地使用数据”。
在IoT硬件领域,HarmonyOS革命性的分布式技术,还能帮助硬件厂商实现“产品即服务”的产业升级。对应用开发者而言,鸿蒙更加方便快捷。
目前,华为单系统的安全能力已经做到极致,成为业界第一个且唯一在微内核领域通过了CCEAL5+认证的厂家。
2、开源吸引春皮更多生态伙伴加入
华为从2012年开始研发鸿蒙操作系统,鸿蒙OS以打造生态为目标,服务于华为的硬件产品。
2019年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没森陪HarmonyOS,同时余承东宣布,HarmonyOS实行开源。
HarmonyOS采用Apache licence开源协议,该协议不仅鼓励代码共享,还尊重原作者的着作权,更容易吸引商业进入。
全球开发者均可以使用鸿蒙开源工具包开发各式应用。同时华为也拿出10亿美金作为基金,帮助全球开发者开发创新应用。
此前三星、微软、诺基亚均在闭源操作系统的尝试中失败,而选择开源路线的google,其安卓系统成功抵抗住苹果的iOS系统,成为目前移动端用户最多的开源系统。
3、华为技术积累和海量生态是HarmonyOS发展的保障。
鸿蒙从与硬件的捆绑协同来看,亦类似于苹果;从免费开源的角度看,与安卓相像。
从财报拆分来看,苹果尽管不直接销售操作系统,但是它通过操作系统产生的增值收入超过了150亿美金;谷歌通过操作系统相关的增值业务收入和授权枯蠢收入超过几十亿美金。
HarmonyOS 2.0与IOS及安卓的区别:
无论是谷歌的安卓还是苹果的IOS,实现收入主要是通过广告和APP销售额提成两种模式。目前阶段鸿蒙系统能达到安卓70 80%水平,HMS生态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应用生态。随着后续HMS生态的逐渐成熟,凭借HarmonyOS庞大的终端数量,HMS生态有望成为华为新的收入引擎。
鸿蒙操作系统有望在物联网时代加速国产化方案整合与整体落地进度,国产软硬件自主可控动能加速释放,华为自主可控阵营的合作伙伴有望在鸿蒙生态体系的快速扩张路径中持续受益。
HarmonyOS生态已经发展了美的、九阳、老板、润和软件和中科创达等1000多个智能硬件合作伙伴,50多个模组和芯片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包括家居、出行、教育、办公、运动 健康 、政企、影音 娱乐 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伙伴。
目前华为与全球TOP 200的APP厂商也在沟通合作,旨在为他们带来全新的跨终端设备的体验。
京东、网络、优酷、科大讯飞、金山办公等120多家知名应用厂商已开始基于HarmonyOS进行创新,让消费者获得颠覆性的智慧生活体验。
华为生态及整体自控主题相关公司包括金山办公,用友网络,金蝶国际等。东方通(中间件)、中科创达(系统开发),润和软件(多芯片平台适配)、常山北明(ISV)、诚迈 科技 (软件开发)、北信源(移动安全)、高伟达(金融云)等。
华为智慧生活APP活跃用户超过5,400万,智慧生活APP每日请求数超过10.8亿次,连接设备超过10亿台。随着HiLink与HarmonyOS的进一步统一,这或许有望进一步提升鸿蒙接入设备的数量。
鸿蒙OS未来将会承担起华为一系列包括电视、音箱、路由器、智能 汽车 等硬件产品的互联,乃至智慧城市的万物互联,组成更大的华为软硬件生态。
⑺ 此时此刻,鸿蒙时刻——再说华为鸿蒙系统的那些事儿
2021年6月2日,对于华为和很多关心华为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千呼万唤的华为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正式发布,虽迟但到。就像HDC 2019上鸿蒙初次发布那样,准随着它的争议从未消失,且更随着手机鸿蒙系统的推出在即,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HDC 2019之后,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华为鸿蒙系统的那些事儿》的文章,此时此刻,我觉得是时候再说说华为鸿蒙系统那些事儿了——虽然我知道,在这个当口,写这样一篇文章很可能给我自己挖一个大坑……
不搞懂Android,你就看不懂鸿蒙
关于鸿蒙的最大争议点无非就是:“HarmonyOS是不是套壳Android?”要说不是,不服气的人肯定大把,要说是,那也一样不得了,那就一层层地说清楚。首先,让我们看看Google手中的Android操作系统是怎么回事。
回顾一下Android操作系统的起源。它是由知名IT人Andy Rubin于2003年10月成立的Android公司推出的产品,其本身是基于Linux内核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2005年8月,Google收购了Android公司;2007年11月,Android操作系统首次亮相,同时Google宣布以Apache免费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Android的源代码,Google牵头的OHA也正式创立(OHA,Open Handset Alliance,该组织最初由34家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以及芯片制造商共同组成);2008年9月,Android 1.0版本正式推出,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G1发布,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启。现在,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大操作系统,也广泛使用在智能手机之外的很多设备上。
Android的起源和开源两个字分不开。是的,Android系统底层所使用的Linux内核,是必须遵照GPL协议进行开源传播的(GPL协议,General Public License,简称GPL,通用性公开许可证)。这个协议中的一项原则就是:确保软件自始至终都以开放源代码形式发布,保护开发成果不被窃取用作商业发售。
因此,采用Linux内核的Android操作系统,也不能违反这个协议, 前边提到的Android免费开源许可证授权,就是指Google要向使用该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厂商提供开放的源代码,即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但这部分源代码并不代表“Android”操作系统的全部。
Google当初看上Android,可不是想要将这个开源系统作为一个免费的“慈善”项目来推动,而是在意Android这个平台的商业化潜力。于是,在收购了Android系统之后,Google就按自己的设想打造Android系统,即在开源代码的部分之外,基于自家在移动互联网上强大的控制力,把Gmail、Maps、Google Play、YouTube、Chrome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应用服务整合为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服务包植入,从而形成了这个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简单理解Android系统的本质,就是AOSP+GMS的合体。
换句话说,智能手机厂商可以自由使用AOSP提供的免费源代码进行自家操作系统的开发,但想要卖得好,拥有更多的用户,却离不开GMS包含的应用,在Android的商业模式中,Google有一套严格的机制在免费开源与付费授权之间取得平衡的。
之前有数据显示,从2008年~2016年间,Android操作系统为Google供贡献了高达310亿美元的营收,而利润更是高达220亿美元,也就是说,数以亿计的搭载Android操作系列和GMS服务包的智能硬件们,都成为了Google帝国的现金奶牛。
只是,Google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却总有不能企及的地方——中国大陆。早年因为不愿意服从法律监管,Google几乎将整个互联网服务都移出了中国大陆市场,但是Android操作系统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在中国市场壮大。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因为Google不能在中国提供服务,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们,早就习惯了自主开发没有GMS,但又包含完整本地化服务的自主UI,但因为要面向全球市场,所以又会在自主UI中保留Google GMS框架,这样就可以在海外市场很方便地接入GMS并激活一系列的服务。
因为GMS服务不能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手机厂商们会在这个基础上接入很多自己的服务,比如应用商店、主题商店、内容、支付、推送等,可是没有Google Play的应用审核机制,国内的软件生态是啥样大家都看到的,到最后手机厂商自己都受不了了,才有了“统一推送联盟”、“软件绿色联盟”之类的组织,且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强,现在已经好多了。
随着Android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Google也开始做一些小动作——毕竟这家公司的口号在2015年就从“Do not be evil”变成了“Do the right thing”。如将一些关键特性和重要代码的更新放入GMS包的版本迭代中,比如部分组件、驱动等,有意拉开Android与AOSP的代数差距,从而凸显自己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对Android生态的控制力。所以,为了能让自家的UI能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智能手机厂商们对Android的魔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回到华为。2019年5月16日,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被视为美国对华为终极打压的开始,首当其冲的就是销往全球的华为新款手机不能再使用Android系统。
是的,华为的确是不能使用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了,但更具体的描述应该是: “华为不能在自家手机新品中内置GMS服务,但AOSP源代码的使用丝毫不受影响”, 而非那段时间盛传的华为手机从此变砖。但是,无法内置GMS,对于华为手机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影响是实实在在的,但好在对于系统本身进化影响并不大——现在让我们来到第二个话题:“华为掏空Android。”
华为真的掏空了Android?
华为是否掏空了安卓?这应该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拉出来遛一圈儿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 答案:是也不是。为什么说不是?因为AOSP还在呢,华为从来没有说过要排斥这个开源项目的,毕竟在这个软件生态上运行着数以百万计的应用,真要把这个掏了,难不成华为要自己做一个全新的软件生态,脑子抽了还差不多。为什么说是?因为华为对Android操作系统的改变也是真实的,很多谷歌做的东西,很多都被华为自己的东西替代了。
这个涉及一个主角, 即EMUI,华为自主开发的UI,或者说两个主角也行,EMUI+HMS。 在这其中,现任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王博带领的EMUI团队显得尤其重要,从他2016年加入这个团队之后,EMUI的根本性改变就发生了,用他的话说:“EMUI不仅仅是一个UI,而是一个平台。”EMUI是如何从UI变为平台的呢?简单梳理一下:
-EMUI 4.X时代,主要的变化还只是TEE OS(即用于指纹的TustZone)以及SensorHub这样基于硬件功能的模块上;
-EMUI 5.X时代,这是一个战略级别的关键版本。解耦Android底层组件,精简各子模块。虚拟机在这个版本也得到了优化,特别涉及了垃圾回收机制(GC)、AOT(运行前编译)、数据库优化(IO并行)等。在这个版本,新的文件系统F2FS(针对闪存推出,大幅度减少文件碎片),还有UltraMemory(即4GB运存达到友商6GB运存效果)的推出,通过对各个Android底层技术模块的深度开发,让EMUI团队敢于将“十八月不卡顿”放到了公众面前,没记错这就是EMUI第一个大争议点出现;
-EMUI 8.X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加入系统,iAware借着算力,整个系统的后台管理模式更合理,图形引擎得到升级,即半路加入的GPU Turbo,这是EMUI对Android系统全栈图形模块修改的开始,EROFS超级文件系统也在此期间亮相开源社区;
-EMUI 9.X时代,也是“Turbo”的时代,GPU Turbo 2.0、CPU Turbo、LinkTurbo都是在这一代出现的,系统性能继续优化,EROFS正式加入,连接能力得到强化。2019年MWC上,华为“1+8+N”智慧全场景战略首次浮出水面,在这背后,鸿蒙的研发其实已经悄悄进行了不短的时间了;
-EMUI 10.X时代,分布式技术、软总线、超级终端这一系列的概念出现了,它在HDC 2019上推出,伴随着它一起发布的就是鸿蒙1.0,其时还是一个半成品,只能叫操作系统内核。只是因为2019年5月16日的事件,它不得不作为战略产品提前亮相,在推出的时候,鸿蒙就直接宣布将会开源;
-EMUI 11.X时代,鸿蒙来到了2.0版本,但HDC 2020的主角是HMS和AppGallery,不但前边提到的一系列系统底层的能力变化全部被涵盖其中,连Google最引以自傲的营收来源GMS服务、Google Play也被替代了。
看完上边这个简单的梳理,你是不是对本章节开头的那个问题概念更明晰了? 如果说华为掏空了Android,没错,华为EMUI团队觉得Google做得不好的地方,要么魔改,要么就干脆换掉,比如底层连接协议。 特别是在2019年5月16日之后,即EMUI10和11两代,这样的动作愈加突出,幅度也越来越大。
要说华为没有掏空Android,也没错, 因为现在华为完全自主运营的AppGallery应用商店,里边的应用都是基于AOSP规范开发,但又置入了HMS服务的华为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应用在没有GMS支持下的消费者体验问题。 毕竟在全球范围内,华为已经积累了7亿多终端用户,在他们换机或是华为解决手机硬件产品问题之前,用户还是要继续使用这些华为手机和软件服务的。
到这里,为什么会有鸿蒙这个东西了应该也有答案了。 “低情商”的说法,它有点像是华为在EMUI进化过程中,用来解决多设备连接协作问题中的“副产品”;“高情商”的说法,它是包涵底层互联协议、芯片能力调用、多设备协同过程中交互界面等全方位解决方案的集合体,高效率的连接(HiLink)、低时延(HiLink)以及微内核(比如LiteOS)是它的三大特点,所以,从软硬件一体化的整体度来说,鸿蒙肯定就是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
因为华为的工程师认为,当前物联网的连接协议太过碎片化,从业厂商开发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最后出来的产品也就五花八门,这样的情况,将会严重影响华为“1+8+N”战略的推进效果,“1+8”都是华为自己的好说,“N”怎么办呢?那就交给鸿蒙来解决吧。
这是发布会后宣布的消息:2020年和2021年,华为按计划分两次把HarmonyOS的核心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整合其他参与者的贡献,形成 OpenHarmony 开源项目——这和AOSP是不是差不多?这就是为了能让其他有兴趣加入华为“1+8+N”战略的设备制造和服务提供商能更好的理解这个生态系统。在2021年5月18日上海的华为HarmonyOS Connect伙伴峰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还提到了鸿蒙的商业模式,包括免费认证服务这些内容,我有整理专访,大家有兴趣也可以了解一下。
在2019年发布鸿蒙1.0的时候,华为的确是没有那么快的计划将它放在智能手机上。HDC 2019之后对余承东的专访中,他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确认谷歌不再为华为提供操作系统,那么,我们可以在一夜之间通过升级,将所有的华为手机操作系统的内核更换为鸿蒙,但是我们现在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我们还是希望可以让合作伙伴(主要是指美国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但同时,他也说了三个“Ready”,意即华为是可以随时这么做,而在6月2日的发布会上,华为手机的鸿蒙升级计划是何等规模大家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王博早些时候的回答也是:“做操作系统并没有难度,关键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时间来到2020年5月16日,美国针对华为的终极制裁到来,手机SoC芯片断供,蓬勃发展的华为手机业务随时面临停摆的问题。虽然现在看,华为还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公司的芯片,在全球继续推出4G手机产品,但GMS同样不能使用,出货量也会从过去的亿级下降到千万级,决定华为消费者业务未来的“1+8+N”也随之面临巨大的挑战。两年前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瞬间就变成生死存亡的关键,HarmonyOS变得意义更加重大,不得不发。
并肩前行的OpenHarmony和HarmonyOS
我相信有了前边两个部分的铺垫,再进入第三个部分,很多人的困惑应该会少很多。华为目前对鸿蒙这个操作系统的定义是: “HarmonyOS是新一代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了统一的语言” ,它与我们使用的Android这种宏内核系统在思路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宏内核操作系统我们用得很多,电脑上的Windows、手机上Android都是,它最大的特点是设备要装载这个操作系统,就得所有的系统组件全部加包一起装载,不管用不用得着,同时在运行时,系统也会依据内存大小,自动加载组件,响应速度是提升了,但会消耗极大的系统资源。
到2021年我们已经能见到最高达18GB RAM的安卓手机了,而在当前主流的Android 11系统描述中写到:“设备最小运行内存为512MB”。如果设备的运行内存小于512MB,要到不能用最新版本的Android系统,要么就只能用老版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有些车机还在跑Android 4.4版本……
但是鸿蒙的设想就恰恰是反过来,它从架构设计上就进行了全栈解耦,将庞大的操作系统打散,拆解成很小的颗粒,不同能力的设备只需要按自己的要求来选择相应的模块能力加载即可, 比如鸿蒙系统的前身LiteOS,它最小的体积只有10KB,你能相信它是操作系统么?可它就是!华为认为这是未来物联网时代和必然趋势,巧的是Google也同样这样认为,所以,足足被其孕育了5年的微内核操作系统Fuchsia,刚刚于近日才正式推送,它的目标就是替代Android和ChromeOS,从而更好地适应物联网时代的多样终端和生态。
为了更好地让合作伙伴与开发者适配设备与系统的能力,华为将采用鸿蒙系统的设备从L0~L5做了6个分级,其中从L0~L2这三个级别的设备,要么没有交互界面,要么交互和功能都非常简单,家电、手环就算这种设备,运行内存也非常小,甚至低到KB级,其被定义为瘦终端,它们采用的鸿蒙系统,代码百分之百来自华为,不包含AOSP的任何部分;而L3~L5这三个级别的设备,有交互界面,可应用扩展,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车机、VR/AR等这些设备就属于富终端的类别,它们采用的鸿蒙系统,就会引用AOSP的部分代码。在这其中,手机无疑是功能最复杂的核心设备,会跑最多的应用,它引用AOSP顺理成章。
所以,这次发布的HarmonyOS是何物就好解释了。 华为软件团队开发出的OpenHarmony开源项目用来构建“1+8+N”生态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华为手机终端团队加入HMS服务包,提供全套华为服务和连接能力,包括嵌入HMS服务的华为版应用,再加上部分AOSP开源代码,支持Android广泛的应用生态,保证消费者可以继续无障碍地使用已有的应用 ,这就是今天发布的HarmonyOS。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人感觉眼熟?
没错,苹果现在M1平台的MacBook就差不多是类似的情况,它既可以运行macOS应用,又可以运行iOS应用,而HarmonyOS呢,既可以运行原来的Android(APK)应用,又可以运行鸿蒙平台开发的应用(APK)。所以,6月2日发布会王博演讲的最后一个环节的话不晓得各位注意到没有: “HarmonyOS是基于OpenHarmony的第一个公开发行版” ,也算是把两者的关系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了。
关于鸿蒙系统是否是完全自主开发,要是没记错,华为自己是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之类的话倒是看到过不少, 这个巨人放在HarmonyOS上,就是AOSP。至于有人说到的鸿蒙上使用的代码老旧,经过前边两个章节的介绍你应该明白,这对现在的华为和EMUI来说并不太重要,因为Android操作系统最核心的模块,华为早就已经是脱离谷歌自己在做更新,包括HMS加入后,连应用验证都自己在做,依赖度已经非常低了。
所以,现在EMUI 11还只基于Android 10版本的AOSP代码,但其对比采用Android 11版本的友商系统体验如何,相信大家心里是有数的。只是因为环境的关系, 本来应该“慢工出细活”的事情,全部被按下了快进键,很多还没来得做的事情,也都因为时间不够没有完成,比如代码替换等,相信今年的HDC 2021上华为软工团队会有更多新消息放出。
选择在现在推出HarmonyOS,对于华为也是有风险的,早年阿里YunOS与Android商业生态的冲突让我们第一次理解到了Google对“开放”的态度。现在,HarmonyOS可能面临的情况也差不多,但好在华为有HMS和初具规模的AppGallery可以进行一些对冲。
但对比这样的风险,真正的风险还是时间。从2020年5月16日算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消费者的换机周期是28个月左右,留给华为以手机产品为中心推进“1+8+N”战略的时间并不多,在余下的短短1~2年时间里,华为除了继续保留尽可能多的存量用户,还需要完成去手机中心化的“1+8+N”战略,还需要团结尽可能多的手机厂商来形成新的中心,从之前与杨海松的对话来看,新战略中的“1”,很有可能就是App了。
但另一方面,杨海松也说过: “华为擅长做产品而不擅长做生态”,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以前华为做产品,秉持的是“进入一个行业,就一定要做到世界第一”的“霸道”原则,现在做生态,华为应该想的是如何交到更多朋友,合作共赢,姿态非常重要……
写在最后
“华为推出HarmonyOS,中国骄傲”,发布会之后,以此为主题,各种各样的鸡血文章、小视频又出现在各大内容平台上,好一场流量盛宴。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一年前,在他们口中,似乎华为能以一己之力,一夜之间厘清中国整个芯片产业的 历史 欠账。华为人并非没有看到这些,但现在的他们,哪里有功夫去理会这些论调,有太多事要做了。虽然这篇长文,也许看到的人和看完的人有限,但我觉得能把那些关于HarmonyOS的事儿解释清楚,足矣。
⑻ 鸿蒙系统代码开源,不担心友商“抄袭”吗
最近手机圈最火的话题恐怕就是华为宣布最快今年秋季,最晚明年春季就要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了。这是续华为自研麒麟芯片之后又一重磅炸弹,而华为的操作系统很有可能命名为鸿蒙,目前鸿蒙已经通过了注册商标,离发布已经越来越近了
老用户无需购买新华为手机就能用上。而友商手机,比如小米魅族甚至三星手机,都可以通过编译后刷入,就像之前刷其它非官方ROM一样,当然前提是要解BL锁和ROOT。所以等到鸿蒙系统发布之后,只要想用,我们手上的手机都能够用上,就看华为官方会不会放出适配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