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机器人编程怎么入门
机器人编程入门要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避免难度太高打消孩子学编程的机器人,泊思地乐高EV3机器人可以作为编程入门课程,模块化编程,通过鼠标拖拽指令完成,图形化的编程还能增加学习编程的趣味性。学少儿编程可以提高孩子逻辑思维、专注力
先学习C语言,这是基础,然后学习单片机,然后就是实验步进电机的控制,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和编程等等,这些是入门,有基础之后可以学点Arino之类的,了解当前机器人最前沿的的系统,学会应用控制器,不同的机器人需要不同的控制器,,机器人越复杂需要用的控制器越多,所以如果想在机器人这方面深挖的话,学会应用不同的控制器也很重要。机器人编程是机器人运动和控制问题的结合点,也是机器人系统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当前实用的工业机器人常为离线编程或示教,在调试阶段可以通过示教控制盒对编译好的程序一步一步地进行,调试成功后可投入正式运行。
关于更多的编程学习问题可以到童程童美咨询一下。童程童美专注于中国3-18岁青少儿编程教育,经过多年,研发出针对中国儿童的编程教育体系。凝聚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18年少儿编程课程培训经验,形成了以人工智能编程、智能机器人编程、信息学奥赛、创意启蒙课等课程体系为核心,集国内外大型赛事、国际国内游学、冬夏令营等为一体的中国青少年STEAM创客教育平台。。目前童程童美有少儿编程体验课,点击可免费报名试听
❷ 机器人编程用什么语言最好
机器人编程语言
机器人编程语言是一种程序描述语言,它能十分简洁地描述工作环境和机器人的动作,能把复杂的操作内容通过尽可能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机器人编程语言也和一般的程序语言一样,应当具有结构简明、概念统一、容易扩展等特点。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很多情况下都是操作者实时地操纵机器人工作。
随着首台机器人的出现,对机器人语言的研究也同时进行。1973年美国斯坦福(Stanford)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和开发了第一种机器人语言——wAVE语言。WAVE语言具有动作描述,能配合视觉传感器进行手眼协调控制等功能。
1974年,该实验室在WAVE语言的基础上开发了AL语言,它是一种编译形式的语言,具有ALGOL语言的结构,可以控制多台机器人协调动作。AL语言对后来机器人语言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979年,美国Unimation公司开发了VAL语言,并配置在PUMA系列机器人上,成为实用的机器人语言。VAL语言类似于BASIC语言,语句结构比较简单,易于编程。1984年该公司推出了VAL-Ⅱ语言,与VAL语言相比,VAL-Ⅱ增加了利用传感器信息进行运动控制、通信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美国IBM公司在1975年研制了ML语言,并用于机器人装配作业,接着该公司又推出了AUTOPASS语言,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机器人语言,它可以对几何模型类任务进行半自动编程。后来IBM公司又推出了AML语言,AML语言已作为商品化产品用于IBM机器人的控制。
其他的机器人语言有:MIT的LAMA语言,这是一种用于自动装配的机器人语言。美国Automatix公司的RAIL语言,它具有与PASCAL语言相似的形式。
❸ 《机器人总动员》这部电影里的电视那段跳舞视频,有什么含义
《机器人总动员》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科幻电影。讲的是关于机器人瓦力和伊娃帮助人们回地球的故事。接下来,我为您介绍了机器人总动员观后感,欢迎阅读! 机器人总动员观后感1: 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第一幕时,我就被它的画面所震撼。一个机器人在不知疲倦的忙碌着,一眼望去全是垃圾废弃物。这个机器人叫瓦力,他在不停地处理着满地球的垃圾,一块一块的。他用垃圾堆成高楼大厦状物。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地球污染严重,已经没有人类居住很多年,主线是两个机器人的爱情,瓦力爱上了另一个机器人——伊娃。 当瓦力认识了伊娃,场面变的非常的温馨,唯美…… 在伊娃熟睡的时候,瓦力为她堆砌起一个“垃圾”人;在她昏迷不醒的时候守护在她的身旁,为她遮蔽风雨,纵使电闪雷鸣、刮风下雨也不在意;当她离开地球的一刹那,纵使浑身碎骨也是义无反顾只为她的一个心形微笑,只为和她的一次牵手,只为她的平安。谁说机器人就不岁物能有爱情?谁说机器人就不配拥有爱情?虽然自己其貌不扬,在心爱的人面前不免有些自惭形秽;虽然她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天空恣意飞翔;虽然她是一个离自己不知有多远距离飞行器上的植薯雀裤物守护体,而自己仅仅只是地球上的垃圾清理工……可是,这些又能说明什么呢?这些有能代表什么呢?这些又能阻止什么呢? 当地球表面布满垃圾时,当好逸恶劳的人们在一个自给自足的飞行器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神仙般逍遥自在的日子时,当人们臃肿的身躯不会站立时,当人们不知“土壤”“舞蹈”为何物时,当人们渐渐淡忘牵手时触电般的感觉时,是一个地球上的垃圾清理工和一个飞行器上的植物守护者向人们诠释了一切! 一段在外太空的俩人恣意的舞姿——一条白线和一条蓝线,伴随着太空亘古不灭的星辰,在夜空舞出了一段动人的舞蹈,诠释了舞蹈这个名词——一系列的动作,有两个舞伴,以一定速度和节奏随着音乐舞动。一个叫瓦力,一个叫伊娃,两个本不属于同一个世界的两个机器人,他们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他们的相遇注定了他们不平凡的经历。正是由于他们,人们明白了原来牵手的双方心灵都会有种刹那间触电的感觉;正是由于他们,人们知道了原来地球是他们的故乡;当他们躺了几百年,后来知道自己原来是可以站起来的时才意识到真正意义上的站起来要比他们预想中要困难的多;正是由于他们,人类才知道了原来还可以举行舞会,还可以戏水,还可以看见真正的蓝天白云,青山数简绿水,而不是虚拟的屏幕。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造成地球无法居住的罪魁祸首不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嘛!人们不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了吗?纵使希望渺茫,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以赴;只要人类的良心还没有泯灭,人类又岂会灭亡?为人类的子孙后代,也为自己,多反省反省吧。当瓦力在为挽回心爱的伊娃让她恢复知觉时和伊娃让自己的爱人瓦力想起曾经的记忆时,他们虽然有些滑稽可笑的动作,却让我有些发涩的苦笑。让我想到了自己,脑海里呈现出太多太多的往事。我错过了很多。我的心会莫名其妙的微痛。庆幸的是,最终是个完美的大结局;幸好,他们的手紧紧牵在了一起。这一世英名我不要,只为换来红颜一笑;这一去如果还能轮回,我愿意来生做牛做马,只求与你天涯紧相随。古人的拔剑一怒只为红颜的一幕至今没有人类去上演,而是出现在小小的机器人身上,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先不说这部影片怎么样,单单说说美国电影与国产电影,两者之间的差距不言而喻。 我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看的过程中和看完之后都有种想哭的感觉。不知道是被瓦力的孤独感动还是他和伊娃的爱,还是人类毁灭地球的悲哀,还是人类重回地球的勇气…...瓦力孤独的在收拾着垃圾和爱上伊娃后的无私付出都很令我感动,他们的不离不弃,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发人深醒的地方有很多:沙尘暴中的地球,无边无际的垃圾,并不是蓝色的地球,我们是否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继续使用超薄塑料袋?继续购买大排量的汽车?继续为了石油挑起战争?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后代,我们该拍拍胸膛问问自己了。 希望我们今天的科技发展不要仅仅放在满足人类的需求上,重点应该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和谐发展。也许只有当我们真正的能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时,才是最快乐的,最幸福的…… 机器人总动员观后感2: 这几天,老师带着我们欣赏了一部电影“机器人总动员”,觉得很不错,便拿来与大家分享。 影片发生于2700年,离我们还很遥远,由尤人们大度的破坏,地球已经不能让人类生存了,人们不得不登上太空船,让Baynlarge公司清除地球上的垃圾,等待垃圾清理完的那一天再回去。而我们的主人公瓦力刚好是一个垃圾清理机器人,独自在空无一人的地球上默默工着。 瓦力有一只宠物,也可以说是一个朋友吧——一只小强。瓦力每天带着小强把一堆堆垃圾变成一个个方块,堆成一座座垃圾楼,虽然很孤独,但总会在垃圾里找到一些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一个灯泡,一顶皇冠……这天,他从一个冰箱里找到了一株植物,对!绿色植物,这一次发现,成为了瓦力“人生”的转折点。 当瓦力第一次与夏娃相遇时,他就被夏娃深深迷住了,夏娃流线的外形雪白的颜色,在空中飘舞的飘逸姿态……没有一样不深深吸引着瓦力。但从各方面来说,他们相差都是很大的:夏娃是最先近的生命探测机器人,而我们的瓦力却只是混身泥土的老式机器人,这不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吗?瓦力想得到伊娃不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但生活中总是有不一样的事发生。瓦力的生活情趣就是一盒《你好,多莉》的歌舞片,这正在一点一点的改变着夏娃。 当夏娃发现那株植物而陷入沉睡时,让那关心她的瓦力做出了一件件让人哭笑不得的傻事。笑完之后,就不尤得让人感动。所谓的“爱”就是那么简单,在下雨时给你撑起伞,刮风时给你挡挡风,天晴时和你牵牵手…… 探测有了结果的夏娃自然要回去复命,而依依不舍的瓦力自然不会放弃。所以就上演了一幕机器人追火箭的情景,随着火箭的瓦力来到了巨大的飞船“埃克西母号”。见到了因为全自动化生活而变的臃肿。肥胖。手脚退化的人类。 飞船的系统也存在一个命令,只要在地球发现了生命,就马上返航回到故乡重建家园。可就像所有电影,一样这儿也有反派人物,以船长大副为首的机器人队伍。他们极力阻止人们回到自以为无药可救的地球,可这一阴谋。破坏。阻挠,都被一起共同努力的夏娃。瓦力。毛毛一行人一一瓦解。 回归故乡的冲动是无法阻挡的,瓦里的努力让人们回到了故乡,而这一垃圾清理机器人似乎改变了记忆,忘记了船长,忘记了毛毛,忘记了约翰,忘记了小强,也忘记了夏娃……最后,这位大英雄被夏娃的牵手唤了回来,这才是爱的真谛。 机器人总动员观后感3: 当我第一眼看到《机器人总动员》时,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昔日美丽的蓝色星球已变为了一个堆满垃圾的星球。只有垃圾分装员瓦力和小蟑螂相依为命。瓦力在偌大的垃圾山上下工作着,希望有朝一日让人类回到地球。 突然有一天,机器人伊娃来到了地球。她起初对瓦力充满敌意,但渐渐地,她爱上了瓦力——因为瓦力对她的付出。瓦力珍藏的.唯一一棵绿色植物让伊娃看到了希望,因为这课绿色植物就意味着生命!可瓦力不懂伊娃,他跟着伊娃来到了人类现居的飞船,神奇地经历种种磨难,帮助人类返回家园。人类在那里生活得太自在,所以每个人都肥胖无比,无法站立。但是通过人们的团结一致,他们最终回到了地球。 当船长觉定联合瓦力、伊娃回地球时,他的机器人助手不同意,要修改指令。这时,船长必须站起来阻止这个粗鲁的助手。船长起初瘫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但是,他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站了起来,迈出了他的第一步。一步一步,他艰难地阻止了粗鲁的助手。看到这里,我不禁被他的顽强所感动,对改过自新的地球人肃然起敬。 瓦力仅仅是个小机器人,是个普通的小型垃圾分装员,每天只与小蟑螂作伴。但是,他不放弃,对地球充满信心。他每天辛勤工作,在垃圾中收集一些人类所制出的玩意儿,放到自己的大车库里。他虽然孤独,但不寂寞,因为他对生活充满信心。他的车库里有无数装饰品,也有维修自己的用具。他是十分聪明的,而不是那些只管埋头苦干,不给生活添加色彩的傻机器人。 伊娃则是个爱憎分明的机器人。她在认识瓦力前,差点把瓦力消灭;她结识瓦力后,他们彼此相爱。当飞船上的人类看到伊娃保存的录像后,也不禁被如此真挚的友谊所感动。 看过这部电影,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地球有朝一日真的会变成垃圾堆吗?我们是要靠瓦力的努力还是靠自己的努力? 机器人总动员观后感4: 《机器人总动员》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科幻电影。讲的是关于机器人瓦力和伊娃帮助人们回地球的故事。机器人瓦力是一个专门处理垃圾的机器人,一天,他正在处理垃圾,偶然发现了一株小苗,他把这株小苗带回了家,小心翼翼的保管着。后来,从天降下一架飞船,一个名叫伊娃的机器人从里面出来,在搜索地球上的生命迹象。瓦力见了他,想跟他交朋友,就把他带到了自己的房子里。他给伊娃看了一些他从垃圾场里捡来的一些好玩的玩意,当他给伊娃看那株植物的时候,伊娃把那株植物吸了进去,并自动关闭引擎,瓦力见了,很担心他,后来一艘飞船来接伊娃,把他送到了“真理号”,瓦利也悄悄跟了上去。 “真理号”上的人都是靠机器人帮他们活动,只要喊一声,机器人就会给你想要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很胖。当机器人们把瓦力送到船长室时,瓦利体内的植物已被掉包,后来他们找到了它,但机器轮盘跟他们对着干,可是“邪不胜正”,最后还是失败了。瓦力把植物放到能量转换器,飞船成功飞到了地球,机器人和人们共同努力,在地球上种植物,清理垃圾,最终垃圾清理干净了,人们又可以地球上生活了。 虽然这是一部动画电影,但导演却能通过音乐,机器人的眼神,微小的肢体动作,环境的渲染,将故事情节,导演新颖的手法,大胆的创意毫无保留的呈现给大家,让每位观众都能观其神,闻其声,明其意!导演通过瓦力的视角,假想以后的地球的模样,垃圾遍地,完全不适合生命居住!透过电影,导演向我们传达了危机感,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导演借瓦力的镜头,向人们传达多一点的面对面的交流,身心上的接触! 让人们提高环保意识。当今社会科技高度发达,电脑等高科技的运用,使得人们面对面的交流愈来愈少,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生活,言语中充斥着大量的“网络语言”“虚拟语言”,我想这无疑给一个民族的文化思想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我认为《机器人总动员》的成功归咎于形象的塑造,导演打破传统,通过机器人的表演,把一个无生命体塑造成为一个富有鲜活生命的形象!在这个形象中,没有种族的歧视,没有地域的差异,更没有政治的顾及!它不是像《终结者》和《变形金刚》那样打打杀杀,充斥着英雄的形象!《机器人总动员》中只是含有温情感的,富有幽默感的,浅尝辄止的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可以触动心灵的故事!人类的表演远达不到这种境义! 所以我们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对环境的管理,不能像影片里的恶劣环境一样。让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
❹ 真·人机合一!MIT推出人形机器人“爱马仕”,远程遥控操作救援
大数据文摘出品
编译:王缘缘、李雷、宋欣仪
你是不是也做过机动战士高达梦,幻想过将人类意识植入机器?
麻省理工学院近日推出了人形机器人Hermes,它可以通过遥控操作实现灵活移动。
研究人员希望它可以代替人类去执行搜索和营救任务。在面对极度危险的环境时,操纵者可以通过头戴显示器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操作。
悲剧敲响的警钟镇塌:救援机器人的重要性
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灾难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灾难中,高危辐射阻止了工人采取紧急措施,他们甚至无法操作压力阀。这个任务其实交给机器人完成是最适合的,但在当时日本或世界的其他地方都没有能力使之变成现实。
福岛灾难让机器人学社区的许多人意识到,救援机器人需要从实验室走到世界各地。
此后,救援机器人开始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组已经展示了可以行驶在碎石中的无人地面车辆,可以挤过狭窄间隙的机器人蛇,以及在天上绘制站点的无人机。研究人员还在建造仿生机器人,可以测量损坏情况并执行关键任务,例梁腔如使用仪表盘或运输急救设备。
尽管取得了进步,但是打造跟应急工作人员具备一样运动和决策能力的机器人仍然是一个挑战。推开沉重的门,卸下灭火器,以及其他简单但艰巨的工作需要的一定的协调能力,还没有能制造出掌握这种能力的机器人。
把人脑放在机器里面
理想的救援机器人应该是灵活而自主性很强的。比如能够自主进入燃烧的建筑物中找到受害者,或者在受损的工业设施中找到需要关闭的阀门。
但是灾难现场是不可预测的,行走在这些复杂的环境中需要高度的适应性,而目前的救援机器人还无法做到。如果自主机器人遇到门把手,但在门把手数据库中找不到匹配,任务失败。如果机器人手臂卡住并且不知道如何自救,任务失败。
人类可以轻松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随时适应和学习,我们可以辨别物体形状的变化,应对糟糕的能见度,可以在现场临时学会如何使用新工具。我们的运动技能也是如此。比如负重跑步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跑得慢一些或者没那么远,但仍然可以跑橡旅衫,我们的身体可以轻松地适应新的变化。
把人脑放到机器里不就可以了吗?
针对这个短板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远程操作,即让操作人员连续地或在特定任务期间远程控制机器人,以帮助其完成超出自身能力的操作。
遥控机器人长期以来一直用于工业、航空航天和水下环境。最近,有研究人员已经尝试使用动作捕捉系统将人的动作实时转移到仿生机器人:你挥动手臂,机器人模仿你的姿势。为了获得完全身临其境的体验,特殊的护目镜可以让操作员通过相机看到机器人看到的东西,触觉背心和手套可以为操作员的身体提供触觉。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仿生机器人实验室,研究团队正在进一步推动人机融合,开发遥操作系统,希望加速实操型救援机器人的发展。他们正在建立一个遥控机器人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能够灵活、动态行为的仿生机器人,以及一种新的双向人机界面,可以将人和机器人的动作互相传递。
通过将机器人与人类联系起来,研究者充分结合了两者的优势:机器人的耐力和力量,以及人类的多功能性和感知力。如果机器人踩上碎片并开始失去平衡,操作员会感觉到同样的不稳定性并本能地做出反应以避免跌落。然后捕获该物理反应并将其发送回机器人,这有助于避免机器人坠落。通过这种人机交互,机器人可以利用操作员的先天运动技能和瞬间反应来保持站立。
比之前的仿生机器人进步在哪
现有机器人的一个特殊限制是它们无法执行我们所说的力量操纵 ,即费力的技能,比如将一大块混凝土敲开或将斧头挥舞向一扇门。大多数机器人只能进行一些精细和精确的动作。
而MIT实验室推出的仿生机器人HERMES可以进行重型操纵。 该机器人重量只有45公斤, 但是强壮有力。它的身型大约是普通人体的90%,这足以让它在人类环境中自然地演习。
为HERMES的关节提供动力的是定制执行器而不是使用常规直流电机,执行器包括将无刷直流电机融合到行星齿轮箱,这样取名是因为它的三个“行星”齿轮围绕“太阳”齿轮旋转,这可以为它们的重量产生大量的扭矩。机器人的肩部和臀部直接驱动,而膝盖和肘部由连接到执行器的金属杆驱动。 这使得HERMES比其他仿生机器人更灵活,能够吸收机械冲击而不会使齿轮摔成碎片。
控制HERMES的人机界面也不同于传统,它是依赖于操作员的反应来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被称为平衡反馈界面,简称BFI。 BFI需要数月和多次迭代才能开发,最初的概念与2018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头号玩家》中的全身虚拟现实服装有一些相似之处。
具体实验检测
与HERMES合作的时候,操作员站在一个边约90厘米的正方形平台上,由称重传感器测量平台表面的力,由此判断操作员的脚向下推的位置。一组连杆附着在操作员的四肢和腰部,并使用旋转编码器精确测量一厘米的范围内的位移。连杆不仅用于传感,其中还装有电机,用于向操作员的躯干施加力和扭矩。被绑在BFI上的时候这些连杆可以为操作员的身体施加推力。
研究人员准备了两台独立的计算机来控制HERMES和BFI。每台计算机都有自己的控制回路,双方不断交换数据。在每个回路开始时,HERMES收集自己的姿势数据,并将其与从BFI获得的有关操作员姿势的数据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不同,机器人调整其执程序,并将新的姿势数据立即发送给BFI。然后BFI也执行类似的控制回路来调整操作员的姿势。如此重复,每秒执行1,000次。
为了使双方能够高速运作,必须压缩它们之间交换的信息。例如,BFI不会发送操作员姿势的详细数据,仅仅发送操作员的重心位置及其手脚的相对位置。然后,控制机器人的计算机将这些测量数据与HERMES的尺寸进行成比例地缩放,再由HERMES重现该参考姿势。
与任何其他的双向遥控操作回路一样,BFI和HERMES间的耦合可能导致振荡或不稳定,通过微调人体和机器人姿势间映射的缩放参数来使这种振荡或不稳定最小化。
在最初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给HERMES使用了早期平衡算法,以了解人类和机器人一起的行为方式。在测试中,一位研究人员使用橡皮锤击打HERMES的上半身。每次打击,BFI都会对研究人员自身也产生冲击,他会习惯性地侧转身体以找回平衡,机器人也能保持平衡。
在另一轮实验中,HERMES做到了挥动斧头和劈开石膏墙板。还在当地消防部门的监督下,实现用灭火器救火。救援机器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蛮力,因此HERMES和还执行了一些需要更多灵活性的任务,比如用水壶往杯子中倒水。
在每种情况下,当佩戴BFI的操作员模拟执行任务时,研究人员观察机器人执行这些相同动作的到位程度,记录了操作员的哪些反应能帮助机器人更好地做动作。例如,当HERMES劈石膏墙板时,它的躯干会向后反弹。几乎同时,BFI将类似的推力作用于操作员,他会习惯性地向前倾斜身体,从而也帮助了HERMES调整姿势。
Little HERMES来助力
因为HERMES体型对于一些实验来说还是太大了,而且能力也过强。虽然HERMES可以执行实际的任务,但要移动它也很耗时,而且要让它动起来还要多加小心,因此研究人员给HERMES弄了个小兄弟。
Little HERMES是HERMES的缩小版。像它的大哥HERMES一样,Little HERMES也使用定制的高扭矩执行单元,装在靠近身体的地方而不是腿上,这样做可以使腿部摆动更灵活。要做到更紧凑的设计,用机器人术语来说,就是减少了运动轴或自由度的数量,每个肢体上从六个减到三个,并且用简单的橡胶球替换HERMES的两趾脚,每只脚都装有一个三向力传感器。
将BFI与Little HERMES连接需要进行调整。人类成年人和这个小型机器人的体型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当研究人员无法将两者的动作直接进行关联,比如将人膝盖的位置和机器人膝盖的位置相对应等等,会导致机器人运动很不平稳。
Little HERMES需要的是一个与HERMES不同的数学模型,在新的模型中研究人员加入了跟踪参数,如地面接触力和操作员的重心。这使得新模型可以预测操作员打算做的动作,从而控制Little HERMES执行这些动作。
在一次实验中,操作员一步一步地先慢走,然后再加快速度快走,可以看到Little HERMES也以同样的方式走路。当操作员跳起时,Little HERMES也跳了起来。现在仍然是初步进展阶段,Little HERMES还不能自由站立或四处走动。
研究人员还在进一步扩展它的功能,希望让它可以在实验室里漫步,甚至可以去户外,就像已经完成的另一对兄弟Cheetah和Mini Cheetah一样。
下一步研究目标
接下来还有一系列难题需要解决。一是操作员在长时间使用BFI或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任务后导致的疲劳问题。实验表明,当操作员不仅要指挥自己的身体而且指挥机器的时候,大脑会快速疲劳。这对于需要精细操作的任务尤其明显,在连续三次重复实验后,操作员就必须休息一下。
目前解决方案是让操作员和控制器共同负责稳定机器人的动作。如果HERMES正在执行的任务需要操作员更多的注意力,那么操作员就不必协助保持机器人平衡,自主控制器可以接管机器人的平衡控制。要识别此类情形的一种方法是跟踪操作员的目光注视。操作员目光的凝视表示其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平衡模式就会启动。
就像任何远程操作系统一样,另一个难题是传输延迟。当远程控制机器人时候,如果发出的命令和机器人的反应之间有1秒的延迟,仍然可以远程操作它,但如果延迟变得更久,可能就无法顺利进行操作。目前的计划是依靠新的无线技术,如5G,从而保证低延迟和高吞吐量的传输。
最后,研究人员还正在打算将实验室开发的直立机器人Cheetah和HERMES的技术合并,产生一个可快速移动的四足机器人,可以用四条腿快速进入灾难现场,还可以变形为一个直立机器人,这样救灾人员就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技能和反应让机器人开展救援任务。
原文链接:
https://spectrum.ieee.org/robotics/humanoids/human-reflexes-help-mits-hermes-rescue-robot-keep-its-footing
❺ 七年级信息技术学案【五篇】
【 #教案#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无 我整理了七年级信息技术学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灰度传感器及其调节方法;
◆掌握地面灰度检测;
◆掌握机器人轨迹行走的三种方法;
◆理解条件的“或”“与”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机器人上安装和使用灰度传感器;
◆能应用灰度传感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交流的能力。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启发式教学。
【教学重点】
1.灰度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节;
2.三种机器人认路的方法;
3.条件判断的嵌套以及“与”和“或"的使用。
【教学难点】
灰度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节,机器人认路程序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在上几节课中,我们曾经学习过“光敏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它们利用光的强弱来充当机器人的“眼睛”,完成机器人行走的任务,机器人能不能利用其他方法来行走呢?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机器人可以利用光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实现类似人眼的功能,此外,地面灰度传感器也是机器人一种眼睛,利用它可以检测环境颜色的灰度,从而可以认路。通过机器人认路学习实现机器人循迹行走的三种方法。
1.地面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灰度传感器的调节;
3.三种实现方法的分析。
在课程羡清御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随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正大任务一:动手调节灰度传感器的数值,观察机器人的改变;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教师给以引导启示,指点制作关键步骤:
3.布置学习任务二:根据不同的实现方法搭建机器人,比较三种方案的异同。
学兄岩生活动
根据教师布置,完成任务,积累学习经验。
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完成“各显神通”的内容;
2.总结条件判断中的所学到的语句。
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略
《机器人碰碰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碰撞传感器;
◆掌握简单的碰撞方向确定方法:
◆学会使用嵌套语言编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机器人功能演示,让学生完成“碰碰车”的任务;
◆通过学生自主体验实施机器人碰碰车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来实现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教法选择】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并了解碰撞传感器;
2.理解简单的碰撞方向的确定方法、掌握碰撞传感器的使用,能简单应用碰撞传感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3.理解并掌握逻辑表达式。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应用碰撞传感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有很多同学玩过碰碰车吧?那么碰碰车是怎样感受到外界的碰撞,并改变行走方向的呢?因为它们安装了碰撞传感器。在机器人身上安装碰撞传感器,就像人类有了触觉器官一样,利用它来判断是否碰到物体。通过机器人碰碰车学习碰撞方向的确定,从而了解碰撞传感器的应用。下面老师就给你们演示一下碰碰车机器人。
学生活动
观察机器人碰碰车的运行,此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在上一环节为学生演示了碰碰车机器人的功能,接着为学生讲解碰撞传感器的功能和安装方法,并强调碰撞方向的设置以及嵌套语句的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实施方案,教师指导。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搭建实物机器人;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碰碰车机器人的搭建。鼓励完成快的同学当小组长,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学生;
3.布置学习任务二: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一。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二。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各组制作时出现的问题,协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纳总结知识结构,完成“各显神通”;
2.启发学生将碰撞传感器的应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看看还有哪些教材中没有提到的实际运用。
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小组讨论,实际应用。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略
《机器人巡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红外传感器基本知识;
◆巡逻机器人的搭建;
◆熟悉编程思想以及条件表达式与条件判断的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及综合运用发展多种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掌握模拟与数字传感器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分析机器人出现的各种情况与程序、传感器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共同承受失败,分享成功。
【教法选择】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红外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
2.红外测障的原理;
3.条件表达式与条件判断。
【教学难点】
红外传感器的正确安装及机器人巡逻兵的程序编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鼓励完成快的同学当小组长,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学生。
3.布置学习任务二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一。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结合教材及网上教程完成任务二。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出各组制作引导层时出现的问题,协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略
《机器人报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学会使用机器人光敏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线亮度;
◆掌握条件判断中选择结构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动手操作,搭建实物机器人;
◆教师演示机器人亮度检测的操作;
◆报晓机器人程序的设计及调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分析机器人出现的各种情况与程序、传感器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机器人报晓”为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向学生介绍一种模拟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模拟与数字传感器的不同,学会安装和使用光敏传感器,了解机器人报晓的基本原理,掌握一个能够报晓的机器人程序。
【教法选择】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光敏传感器的使用和机器人报晓的工作原理;
2.条件判断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1.机器人报晓的工作原理及程序编译;
2.理解选择结构与顺序结构、循环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演示机器人的报晓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出问题机器人是通过什么装置来报晓的?
仔细察看该装置,都是由哪些器件组成的?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讲解光敏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在学生清楚该装置的组成后,教师接着提问,怎么用光线亮度调整机器人报晓?如何调试呢?请学生带着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师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光敏传感器的亮度设置,在添加报晓音乐模块部分,可复习一下机器人唱歌的知识。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做出流程图,教师给予指导更正。在学生讨论编写机器人控制程序前,可以先帮助学生分析机器人报晓的流程图,让学生理解检测光线亮度的设置,如果报晓时间和预想的不一致该如何处理,然后再让学生去编写程序。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下载测试是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前面学习的效果。
设计一个比赛:看看哪组同学最快地完成报晓机器人的设置,比一比谁的报晓机器人服务质量好、定时性好。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在练习过程中,完成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教师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完成“各显神通”部分的问题;
3.讲解条件判断中的选择结构的使用。
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略
《机器人唱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机器人的发声原理;
◆学习音乐模块的使用;
◆设计机器人唱歌程序;
◆了解多次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认识机器人发声装置:
◆了解音乐模块的使用方法;
◆编写多次循环结构的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调试中出现的现象,根据现象确定其成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发声装置的安装与使用;
2.条件结构在机器人编程中的应用;
3.音乐模块的使用。
【教学难点】
机器人唱歌程序的我与调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机器人的发音是通过安装在机器人主板上的喇叭发声来实现的。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音乐模块,可以让机器人实现演奏音乐等功能,也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本节课将学习机器人的输出表现形式——声音;学习机器人“演奏音乐”和“多次循环”模块的使用。你想让机器人为你唱什么歌曲?通过老师下面的操作,可以轻松地让机器人演奏一段美妙的音乐。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跟随教师的讲解演示,提出问题。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机器人发声装置的讲解及安装,引入音乐模块(你喜欢唱什么歌曲?想不想让机器人给你唱一唱呢?要想听机器人给你唱歌很简单,学习音乐模块,然后设计程序就能实现了);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及平时积累,理解音乐模块中的各种定义(音高、音长、休止符等概念);
3.布置学习任务:唱歌机器人的程序设计,以“雪绒花”为例。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试着去完成“各显神通”中的两个问题。
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纳出制作唱歌机器人时遇到的各类问题,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视窗”中的内容。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略
❻ 学机器人有是什么好处
学机器人好处:机器人课程是指通过组装、搭建、运行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你像如北京这边 码高机器人做的还不错。孩子学习机器人课程好处总结如下:
1. 激发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通过机器人的多样化搭建,孩子们自己动手去操作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尤其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水平。
2. 轻松理解学科知识,用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机器人课程是综合多种学科的科目,它由各种传统的学科构成,例如:数学、物理、结构、化学、地理、生物、建筑、能源、信息技术等。这样的课程也要比传统的基本学科的内容要丰富,而且可以将这些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会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这些知识。
3. 增加逆商教育,积极面对失败,提高孩子抗挫能力。
4. 培养孩子们的求知能力,如何寻找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能训练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以及整体与精细的动作。
5. 帮助孩子们学习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机器人这一桥梁,培养孩子们与各类人的交流能力以及清晰的表达能力。
❼ 工业用的编程语言有哪些
1.C/C++
首先排名第1的机器人编程语言——C/C++,许多人认为C和C++对新入行的机器人学家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为什么?因为很多硬件库都使用这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允许与低级别的硬件进行交互,允许实时性能,是非常成熟的编程语言。现如今,你可能会使用C++比C多,因为前者具有更多的功能。C++基本上是C的一种延伸。首先学一点C会很有用,特别是当你发现一个硬件库是用C编写的。C/C++并不是像Python或MATLAB那样简单易用。同样用C来实现相同的功能会需要大量时间,也将需要更多行代码。但是,由于机器人非常依赖实时性能,C和C++是最接近我们机器人专家“标准语言”的编程语言。
2.Python
近年来,学习Python的人有一个巨大的回潮,特别是在机器人领域。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Python(和C++)是ROS中两种主要的编程语言。与Java不同,Python的重点是易用性,Python不需要很多时间来做常规的事情,如定义和强制转换变量类型。这些在编程里面本是很平常的事。另外,Python还有大量的免费库,这意味着当你需要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时不必“重新发明轮子”。而且因为Python允许与C/C++代码进行简单的绑定。这就意味着代码繁重部分的性能可以植入这些语言,从而避免性能损失。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开始支持“开箱即用”Python(与RaspberryPi一道),我们可能会在机器人中看到更多Python。
3.Java
作为一位电子工程师,我总是对一些计算机科学学位课程将Java作为第一种编程语言让学生们学习感到惊讶。Java对程序员隐藏了底层存储功能,这让它比起一些语言(如C语言)来说,编写要容易些,但这也意味着你会更少地理解底层代码的运行逻辑。如果你有计算机科学背景并转到机器人学(很多人是这样的,特别是在研究领域),你也许已经学过Java。像C#和MATLAB,Java是一种解释性语言,这意味着它不会被编译成机器代码。相反,Java虚拟机在运行时解释指令。使用Java,理论上让你可以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相同的代码,这得感谢Java虚拟机。在实践中,这不总是可行的,有时会导致代码运行缓慢。但是Java在一部分机器人学中非常流行,因此你也许需要它。
4.C#/.NET
C#是微软提供的专用编程语言。我把C#/.NET放在这里,主要是因为微软机器人开发员工作包(),这个包的主要开发语言是C#。如果你准备用这个系统,那么你很可能必须要用C#。
5.MATLAB
MATLAB以及和它相关的开源资源,比如Octave,一些机器人工程师特别喜欢,它被用来分析数据和开发控制系统。还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机器人工具箱——MATLAB。我知道一些仅仅使用MATLAB就能开发出整个机器人系统的专家。如果你想要分析数据,产生高级图像或是实施控制系统,你也许会想学习MATLAB。
❽ 易贝智能儿童机器人为何总视频连接失败
网络的问题。易贝智能猜租儿童机器人视频连接失败多数是网络连接异常导致。
1、首先打开电脑检查网络。
2、其次打开浏览器进衡辩行测试网络连接是否异常。
3、最后等待网络连接咐兆缺正常后,重新打开易贝智能儿童机器人即可视频连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