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共中央编译局是个什么样的单位
中共中央编译局全称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成立于1942年,是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副部级单位.
主要任务是编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翻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和领导人着作;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现状、理论和实践;收集和整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领域的文献信息资料。
‘贰’ 何锡麟的中共中央编译局原顾问
1915年1月13日,出生于天津市军粮城,曾先后在南京金陵中学和北平汇文中学读书。
1933年秋,在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1934年春,在苏州东吴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
1935年6月,参与组织成立北平左翼青年大同盟(后改名“北平反帝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北平社联,任执委。
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北平社联书记、北平文总执委兼党团组织部部长、中共北平市委文委会委员、北平学委会干事会主席。
1937年11月,到长沙临时大学学习。
1938年3月,到抗大第三期学员班学习。同年5月,调入延安马列学院编译部从事马列经典着作翻译工作,后兼任延安女子大学教员。
1941年秋,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世界经济研究小组组长。
1943年春至1944年1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从事党报社论撰写、教材编写及翻译工作。
1944年2月,任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教导主任。
1944年10月至1945年6月,在中共中央外事组从事翻译及研究工作。
1945年6月,到中央政治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
1946年1月起,先后任中共东北局社会部调查研究室主任,吉林省永吉地委宣传部部长,吉林大学教育长兼文法学院院长、教授,汪清吉林省政府工作团团长,军调第33执行小组支部书记兼翻译,吉林省民主学院教育长。
1948年3月,任吉林大学教育长。同年6月,任东北大学(曾改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长。
1952年11月至1961年10月,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第一副校长。
1961年11月至1964年4月,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964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1978年,任中央编译局顾问。
1987年12月离休。
2002年经中央批准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2013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2013年8月15日,何锡麟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对何锡麟同志逝世表示深痛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单位,何锡麟同志的学生和生前友好分别致电或致函,对何锡麟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敬献花圈。
何锡麟同志病逝后,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到何锡麟同志家中对其家属表示慰问。中央编译局领导贾高建、俞可平、魏海生、王学东、陈和平、杨金海,原局领导宋书声、韦建桦、顾锦屏等同志以各种方式对何锡麟同志逝世表示沉痛悼念,向何锡麟同志的亲属表示慰问,并参加何锡麟同志遗体送别仪式。
中央编译局的专家学者和干部职工,以及何锡麟同志的亲友、同事、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何锡麟同志遗体送别仪式。 何锡麟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20世纪30年代,受进步思潮的影响,何锡麟主编了进步刊物《丧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936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何锡麟同志曾在延安从事马列经典着作翻译工作。1943年初,到中央宣传部工作,从事马列着作、特别是列宁选集的翻译工作,也为中央领导翻译其他资料。1944年冬,调入中共中央外事组。在此期间,何锡麟从国外刊物中摘录资料,译成中文,编成《供您参考》,送中央主要领导参阅,受到肯定和表扬。延安时期,何锡麟同志主要翻译的作品有:《马恩丛书》中的《资本论提纲》和《政治经济学论丛》,以及《列宁选集》第一、十一、十六、十七等卷,为党的思想理论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何锡麟同志服从党的安排,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对用马列主义指导教育工作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在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第一副校长期间,何锡麟大力提倡用马列主义指导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并成立教职工马列主义业余大学,同时开办马列主义、共运史、教育学等研究班为全国各个大学,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师资力量。何锡麟为全校作了题为《学习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报告,并邀请党和国家各条战线的领导同志以及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到学校作报告。在何锡麟的努力下,北京师范大学于1953年9月成立了政治教育系,明确为中学培养政治课教师。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培养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系科,成为现今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系科。何锡麟同志在担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期间,身体力行,亲自给学生授课,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党的三大作风教育。何锡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为南开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何锡麟同志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期间,严谨治学,积极推动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动向的研究,为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制订提供了宝贵资料。“文化大革命”期间,何锡麟同志受到冲击,但他始终矢志不渝,坚信党和人民的事业必将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上来。
何锡麟同志任中共中央编译局顾问期间,十分关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宁全集》的编译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参加学术研讨会。离休后,仍然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在90多岁高龄时,何锡麟每天都坚持看电视新闻,读书学习,为编译局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积极协助编译局筹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展览,接受采访并撰写回忆录。何锡麟十分关心编译局青年一代的成长进步,经常给青年同志讲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鼓励青年同志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
作为一名具有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何锡麟同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严于律己。近些年来,在历次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活动中,何锡麟都率先垂范,积极响应。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先后交纳特殊党费和捐款共计28000元。2009年,把自己几十年收藏的一批珍贵图书捐献给编译局图书馆。何锡麟还捐款50万元,用于青年人才培养。中央编译局用此捐款设立了“何锡麟青年人才基金”及“何锡麟青年人才奖”。何锡麟用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岁月中,何锡麟同志忠诚于党和人民,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的思想理论战线和教育战线上无私奉献,努力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何锡麟同志的逝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
何锡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叁’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句话是谁说的
列宁说的。
1、人物简介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咐扰咐),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着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
2、译文演变
旧版《列宁全集》的译文是:“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李扮的感情”。《列宁选集》的译文是:“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后来发现这一中文翻译不准确,新版(《列宁全集》作了订正,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衡纯》中文第2版第35卷第187页)增加了“彼此隔离”的重要涵义。
参见: 中共中央编译局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室.对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一处论述的译文的订正.光明日报,1985-10-13(3)
‘肆’ 列宁传的作者简介
季正矩,籍贯山东诸城。1985年就读于聊城大学,1989年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现任中央编译局世界所副所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主编,中央编译局政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派猜国改革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宣部思政所客座研究员,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先后出版《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前沿学术对话》、《国家至要——当代国家政治安全新论》、《中国政治发哗羡帆展若干问题研究》、《通往廉洁之路——中外反腐败经验教训研究》等10多部着作,发表《腐败与苏共垮台》、《苏其兴衰成败的十个经验乱雹教训》、《经济发展与苏联的兴衰》等100多篇文章,主持重要课题10多项,一些研究成果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好评。曾荣获“中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中直机关优秀党员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伍’ 列宁全集的内容简介
TheCollected Works of Lenin列宁的着作汇集。俄文共出了5版(其中第二版和第三运源版内容、排版、卷次均一致,只是价格不同)。1988年苏共中央宣布准备出版《列宁全集》俄文第6版,但随着苏东剧变,这一计划展开。
列宁全集中文版
中文版《列宁全集》迄今为止共出了两个正式版本和一个增订版本(相当于第三版),均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出版。
《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由中央编译局按照俄文《列宁全集》第四版翻译、人民出版社于1955~1963年间陆续出版的,中文第一版共39卷、1500多万字。第一版是依照前苏联编辑的《列宁全集》俄文第四版第1~39卷译出的 , 除最后一卷外,其余各卷1955~1959年出版 。其中第1~33卷是论文、着作;第34、35卷是书信;第36卷以后各卷是笔记、家信等。各卷卷末附有原版编者所加的注释 ,第1~33 卷附有列宁生平事业年表等资料。但这版全集中大量的列宁文献没有收录,译文尚臻完美,参考资料偏少,内容过于简略。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是中共中央编译局从1957年开始筹划编译的新版本。1982年5月,中央书记处讨论了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编译局的有关报告,正式决定编译出版《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新版工作随即全面展开。1984年10月出版了前4卷,到1990年底,新版60卷书按预定计划由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后来根据新收文献,陆续编辑出版了两卷《列宁全集补遗》。
中文第二版列宁全集主要根据俄文版列宁全集第五版和俄文版列宁文集,书信部分参照了中文版《列宁文稿》(共十七卷,主要是未编入列宁全集第一版的着作)。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从1984年开始发行第1卷 ,是根据《列宁全集》俄文第五版并增收《列宁全集》俄文版中的部分文献编辑而成的 。全集共60卷 ,共2600万字 ,收载列宁文献9000多篇 , 比第一版新增6000篇 。全集分三大部分,即着作卷、书信卷和笔记卷。着作卷(第1~43卷 ),收载列宁的着作、文章、报告、决议草案、批示、指旁隐态示、命令、一些具有独立着述性质或涉及重大方针政策的书信形式的文献 。书信卷(第44~53卷) , 收辑了列宁各个时期的书信 ,与《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相比,这一部分文献增加数量最多。着作卷和书信卷的附录,还包括某些正式文献的提纲 、草稿、有关的笔记和批语等。
笔记卷(第54~60卷),收辑了列宁为研究某些专题所作的文献资料的摘录、提要和批注等。该版各卷有编者写的前言,介绍该卷所收文献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书后附有资料性的注释、简介、人物和人名索引、列宁引用和提到的文献资料的索引、记述列宁主要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年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中国人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和研究的深入。
《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的《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第1—7卷,由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8月出版。《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的主要工作有两项:第一,增补新文献,将《列宁全集补遗》第1卷和第2卷中比较重要的文献按发表时间顺序分别收入《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相应卷次,已确定收入文献共44篇,总计约20万字。第二,根据最新编译成果,携森修订全集各卷的正文和资料。按照工作计划,《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60卷书将于2015年年底前全部发排完毕,2016年年底前全部出版。
‘陆’ 中央编译局秘书长级别
中央秘书长是正部级。中共中央编译局全称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是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副部级单位,成立于1953年。中央编译局秘书长级别是正部级。主要职责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编译,中央文献对外翻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
‘柒’ 《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由几个版本
1.共产党宣言
作者:(德)马克思 ,(德)恩格斯 着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年02月
今年——1998年,是《共产党宣言》这本小书问世150周年。正如列宁所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着。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列宁选集》人民出...
2.共产党宣言
作者:(德)马克思,恩格斯 着,中共中央编译局 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09月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宣者》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并于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用德文发表。《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
3.共产党宣言
作者:中央编译局 编译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年08月
本文库收编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着作,以单行本形式陆续出版。这些着作凡可独立成书者,则一文一书;有些重要文章和书信则按专题编成文集;有些着作还设有附录,收编作者本人的有关论着和与本书直接有关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