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android软件开发的架构(android的系统架构)
Android以java为编程语言,使接口到功能,都有层出不穷的变化,其中Activity等同于J2ME的MIDlet,一个Activity类(class)负责创建视窗(window),一个活动中的Activity就是在foreground(前景)模式,背景运行的程序叫做Service。两者之间通过由和AIDL连结,达到复数程序同时运行的效果。如果运行中的Activity全部画面被其他Activity取代时,该Activity便被停止(stopped),甚至被系统清除(kill)。
View等同于J2ME的Displayable,程序人员可以通过View类与“XMLlayout”档将UI放置在视窗上,Android1.5的版本可以利用View打造出所谓的Widgets,其实Widget只是View的一种,所以可以使用xml来设计layout,HTC的AndroidHero手机即含有大量的widget。至于ViewGroup是各种layout的基础抽象类(abstractclass),ViewGroup之内还可以有ViewGroup。View的构造函数不需要在Activity中调用,但是Displayable的是必须的,在Activity中,要通过()来从XML中取得View,Android的View类的显示很大程度上是从XML中读取的。View与事件(event)息息相关,两者之间通过Listener结合在一起,每一个View都可以注册一个eventlistener,例如:当View要处理用户触碰(touch)的事件时,就要向Android框架注册View.。另外还有Image等同于J2ME的BitMap。在模拟器上运行仿真是虚拟设备(AVD),我们需要配置来运行我们的Android应用程序。步骤1、开放的AVD管理步骤2、新的按钮,胡如点击添加新设备,并配置您的设备设置。步骤3、会有一个结果窗口显示所有已配置你上一屏幕选择。步骤4、按“确定”,你将会看到你的设备列在有你可以关闭此窗口。步骤5、运行你的Android应用程序项目从Eclipse,如果只有一个AVD配置,它会自动部署的应用程序也会出现一个窗口,选择你的图片。仿真器将开始。在设备上运行
Android应用程序可以直接部署在Android设备上,这几个配置所需要的。步骤1、在调试模式的设置可以设置应用程序:Android的<应用程序>元真可调试属性。ADT8这是默认的。步骤2、您的设备上启用USB调试:Android3.2或以上转至设置>应用程序>开发和启用USB调试。在Android4更新,这是开发商选择设置>。注:在Android4.2更新,开发者选项是默认隐藏。可以,去设定>android的版本号。返回先前屏幕找到开发商选择。步骤3、安装USB驱动程序为您的设备,计算机识别虚姿你的设备。步骤4、一旦设置和您的设备通过USB连接,从Eclipse菜单栏安装您的应用程序在设备上选择运行>运行(或运行>调试)。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沟通桥梁,并用分为两层:函数层(Library)和虚拟机(VirtualMachine)。Bionic是Android改良libc的版本。Android同时包含了Webkit,所谓的Webkit就是AppleSafari浏览器背后的引擎。Surfaceflinger是就2D或3D的内容显示到屏幕上。Android使用工具链(Toolchain)为Google自制的BionicLibc。
Android采用OpenCORE作为基础多媒体框架。OpenCORE可分7大块:PVPlayer、PVAuthor、差做绝Codec、(PVMF)、OperatingSystemLibrary(OSCL)、Common、OpenMAX。
Android使用skia为核心图形引擎,搭配OpenGL/ES。skia与LinuxCairo功能相当,但相较于LinuxCairo,skia功能还只是阳春型的。2005年Skia公司被Google收购,2007年初,SkiaGL源码被公开,Skia也是GoogleChrome的图形引擎。
Android的多媒体数据库采用SQLite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又分为共用数据库及私用数据库。用户可通过类(Column)取得共用数据库。
Android的中间层多以Java实现,并且采用特殊的Dalvik虚拟机(DalvikVirtualMachine)。Dalvik虚拟机是一种“暂存器型态”(RegisterBased)的Java虚拟机,变量皆存放于暂存器中,虚拟机的指令相对减少。
Dalvik虚拟机可以有多个实例(instance),每个Android应用程序都用一个自属的Dalvik虚拟机来运行,让系统在运行程序时可达到优化。Dalvik虚拟机并非运行Java字节码(Bytecode),而是运行一种称为.dex格式的文件。Android的HAL(硬件抽像层)是能以封闭源码形式提供硬件驱动模块。HAL的目的是为了把Androidframework与Linuxkernel隔开,让Android不至过度依赖Linuxkernel,以达成kernelindependent的概念,也让Androidframework的开发能在不考虑驱动程序实现的前提下进行发展。
HALstub是一种代理人(proxy)的概念,stub是以*.so档的形式存在。Stub向HAL“提供”操作函数(operations),并由Androidruntime向HAL取得stub的operations,再callback这些操作函数。HAL里包含了许多的stub(代理人)。Runtime只要说明“类型”,即moleID,就可以取得操作函数。Android是运行于Linuxkernel之上,但并不是GNU/Linux。因为在一般GNU/Linux里支持的功能,Android大都没有支持,包括Cairo、X11、Alsa、FFmpeg、GTK、Pango及Glibc等都被移除掉了。Android又以bionic取代Glibc、以Skia取代Cairo、再以opencore取代FFmpeg等等。Android为了达到商业应用,必须移除被GNUGPL授权证所约束的部份,例如Android将驱动程序移到userspace,使得Linuxdriver与Linuxkernel彻底分开。bionic/libc/kernel/并非标准的kernelheaderfiles。Android的kernelheader是利用工具由Linuxkernelheader所产生的,这样做是为了保留常数、数据结构与宏。
Android的Linuxkernel控制包括安全(Security),存储器管理(MemoryManagemeat),程序管理(ProcessManagement),网络堆栈(NetworkStack),驱动程序模型(DriverModel)等。下载Android源码之前,先要安装其构建工具Repo来初始化源码。Repo是Android用来辅助Git工作的一个工具。
② Android 重学系列 ion驱动源码浅析
上一篇文章,在解析初始化GraphicBuffer中,遇到一个ion驱动,对图元进行管理。首先看看ion是怎么使用的:
我们按照这个流程分析ion的源码。
如果对ion使用感兴趣,可以去这篇文章下面看 https://blog.csdn.net/hexiaolong2009/article/details/102596744
本文基于Android的Linux内核版本3.1.8
遇到什么问题欢迎来本文讨论 https://www.jianshu.com/p/5fe57566691f
什么是ion?如果是音视频,Camera的工程师会对这个驱动比较熟悉。最早的GPU和其他驱动协作申请一块内存进行绘制是使用比较粗暴的共享内存。在Android系统中使用的是匿名内存。最早由三星实现了一个Display和Camera共享内存的问题,曾经在Linux社区掀起过一段时间。之后各路大牛不断的改进之下,就成为了dma_buf驱动。并在 Linux-3.3 主线版本合入主线。现在已经广泛的运用到各大多媒体开发中。
首先介绍dma_buf的2个角色,importer和exporter。importer是dma_buf驱动中的图元消费者,exporter是dma_buf驱动中的图元生产者。
这里借用大佬的图片:
ion是基于dma_buf设计完成的。经过阅读源码,其实不少思路和Android的匿名内存有点相似。阅读本文之前就算不知道dma_buf的设计思想也没关系,我不会仔细到每一行,我会注重其在gralloc服务中的申请流程,看看ion是如何管理共享内存,为什么要抛弃ashmem。
我们先来看看ion的file_operation:
只有一个open和ioctl函数。但是没有mmap映射。因此mmap映射的时候一定其他对象在工作。
我们关注显卡英伟达的初始化模块。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tegra / tegra_ion.c
mole_platform_driver实际上就是我之前经常提到过的mole_init的一个宏,多了一个register注册到对应名字的平台中的步骤。在这里面注册了一个probe方法指针,probe指向的tegra_ion_probe是加载内核模块注册的时候调用。
先来看看对应的结构体:
再来看看对应ion内的堆结构体:
完成的事情如下几个步骤:
我们不关注debug模式。其实整个就是我们分析了很多次的方法。把这个对象注册miscdevice中。等到insmod就会把整个整个内核模块从dev_t的map中关联出来。
我们来看看这个驱动结构体: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heap.c
这里有四个不同堆会申请出来,我们主要来看看默认的ION_HEAP_TYPE_SYSTEM对应的heap流程。
其实真正象征ion的内存堆是下面这个结构体
不管原来的那个heap,会新建3个ion_system_heap,分别order为8,4,0,大于4为大内存。意思就是这个heap中持有一个ion_page_pool 页资源池子,里面只有对应order的2的次幂,内存块。其实就和伙伴系统有点相似。
还会设置flag为ION_HEAP_FLAG_DEFER_FREE,这个标志位后面会用到。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page_pool.c
在pool中分为2个链表一个是high_items,另一个是low_items。他们之间的区分在此时就是以2为底4的次幂为分界线。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c
因为打开了标志位ION_HEAP_FLAG_DEFER_FREE和heap存在shrink方法。因此会初始化两个回收函数。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heap.c
此时会创建一个内核线程,调用ion_heap_deferred_free内核不断的循环处理。不过由于这个线程设置的是SCHED_IDLE,这是最低等级的时间片轮转抢占。和Handler那个adle一样的处理规则,就是闲时处理。
在这个循环中,不断的循环销毁处理heap的free_list里面已经没有用的ion_buffer缓冲对象。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system_heap.c
注册了heap的销毁内存的方法。当系统需要销毁页的时候,就会调用通过register_shrinker注册进来的函数。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page_pool.c
整个流程很简单,其实就是遍历循环需要销毁的页面数量,接着如果是8的次幂就是移除high_items中的page缓存。4和0则销毁low_items中的page缓存。至于为什么是2的次幂其实很简单,为了销毁和申请简单。__free_pages能够整页的销毁。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c
主要就是初始化ion_client各个参数,最后把ion_client插入到ion_device的clients。来看看ion_client结构体:
核心还是调用ion_alloc申请一个ion缓冲区的句柄。最后把数据拷贝会用户空间。
这个实际上就是找到最小能承载的大小,去申请内存。如果8kb申请内存,就会拆分积分在0-4kb,4kb-16kb,16kb-128kb区间找。刚好dma也是在128kb之内才能申请。超过这个数字就禁止申请。8kb就会拆成2个4kb保存在第一个pool中。
最后所有的申请的page都添加到pages集合中。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page_pool.c
能看到此时会从 ion_page_pool冲取出对应大小区域的空闲页返回上层,如果最早的时候没有则会调用ion_page_pool_alloc_pages申请一个新的page。由于引用最终来自ion_page_pool中,因此之后申请之后还是在ion_page_pool中。
这里的处理就是为了避免DMA直接内存造成的缓存差异(一般的申请,默认会带一个DMA标志位)。换句话说,是否打开cache其实就是,关闭了则使用pool的cache,打开了则不使用pool缓存,只依赖DMA的缓存。
我们可以看另一个dma的heap,它是怎么做到dma内存的一致性.
文件: drivers / staging / android / ion / ion_cma_heap.c
能看到它为了能办到dma缓存的一致性,使用了dma_alloc_coherent创建了一个所有强制同步的地址,也就是没有DMA缓存的地址。
这里出现了几个新的结构体,sg_table和scatterlist
文件:/ lib / scatterlist.c
这里面实际上做的事情就是一件:初始化sg_table.
sg_table中有一个核心的对象scatterlist链表。如果pages申请的对象数量<PAGE_SIZE/sizeof(scatterlist),每一项sg_table只有一个scatterlist。但是超出这个数字就会增加一个scatterlist。
用公式来说:
换句话说,每一次生成scatterlist的链表就会直接尽可能占满一页,让内存更好管理。
返回了sg_table。
初始化ion_handle,并且记录对应的ion_client是当前打开文件的进程,并且设置ion_buffer到handle中。使得句柄能够和buffer关联起来。
每当ion_buffer需要销毁,
③ android源代码idreammanager在什么地方定义的
Google提供的Android包含了原始Android的目标机代码,主机编译工具、仿真环境,下载的代码包经过解压后(这里是Android2.2的源码包),源代码的第一层目录结构如下:
|-- Makefile
|-- bionic (bionic C库)
|-- bootable (启动引导相关代码)
|-- build (存放系统编译规则及generic等基础开发包配置)
|-- cts (Android兼容性测试套件标准)
|-- dalvik (dalvik JAVA虚拟机)
|-- development (应用程序开发相关)
|-- external (android使用的一些开源的模组)
|-- frameworks (核心框架——java及C++语言)
|-- hardware (主要保护硬解适配层HAL代码)
|-- libcore
|-- ndk
|-- device
|-- out (编译完成后的代码输出与此目录)
|-- packages (应用程序包)
|-- prebuilt (x86和arm架构下预编译的一些资源)
|-- sdk (sdk及模拟器)
|-- system (文件系统库、应用及组件——C语言)
`-- vendor (厂商定制代码)
bionic 目录
|-- libc (C库)
| |-- arch-arm (ARM架构,包含系统调用汇编实现)
| |-- arch-x86 (x86架构,包含系统调用汇编实现)
| |-- bionic (由C实现的功能,架构无关)
| |-- docs (文档)
| |-- include (头文件)
| |-- inet
| |-- kernel (Linux内核中的一些头文件)
| |-- netbsd (?netbsd系统相关,具体作用不明)
| |-- private (?一些私有的头文件)
| |-- stdio (stdio实现)
| |-- stdlib (stdlib实现)
| |-- string (string函数实现)
| |-- tools (几个工具)
| |-- tzcode (时区相关代码)
| |-- unistd (unistd实现)
| `-- zoneinfo (时区信息)
|-- libdl (libdl实现,dl是动态链接,提供访问动态链接库的功能)
|-- libm (libm数学库的实现,)
| |-- alpha (apaha架构)
| |-- amd64 (amd64架构)
| |-- arm (arm架构)
| |-- bsdsrc (?bsd的源码)
| |-- i386 (i386架构)
| |-- i387 (i387架构?)
| |-- ia64 (ia64架构)
| |-- include (头文件)
| |-- man (数学函数,后缀名为.3,一些为freeBSD的库文件)
| |-- powerpc (powerpc架构)
| |-- sparc64 (sparc64架构)
| `-- src (源代码)
|-- libstdc++ (libstdc++ C++实现库)
| |-- include (头文件)
| `-- src (源码)
|-- libthread_db (多线程程序的调试器库)
| `-- include (头文件)
`-- linker (动态链接器)
`-- arch (支持arm和x86两种架构)
bootable 目录
|-- bootloader (适合各种bootloader的通用代码)
| `-- legacy (估计不能直接使用,可以参考)
| |-- arch_armv6 (V6架构,几个简单的汇编文件)
| |-- arch_msm7k (高通7k处理器架构的几个基本驱动)
| |-- include (通用头文件和高通7k架构头文件)
| |-- libboot (启动库,都写得很简单)
| |-- libc (一些常用的c函数)
| |-- nandwrite (nandwirte函数实现)
| `-- usbloader (usbloader实现)
|-- diskinstaller (android镜像打包器,x86可生产iso)
`-- recovery (系统恢复相关)
|-- edify (升级脚本使用的edify脚本语言)
|-- etc (init.rc恢复脚本)
|-- minui (一个简单的UI)
|-- minzip (一个简单的压缩工具)
|-- mttils (mtd工具)
|-- res (资源)
| `-- images (一些图片)
|-- tools (工具)
| `-- ota (OTA Over The Air Updates升级工具)
`-- updater (升级器)
build目录
|-- core (核心编译规则)
|-- history (历史记录)
|-- libs
| `-- host (主机端库,有android “cp”功能替换)
|-- target (目标机编译对象)
| |-- board (开发平台)
| | |-- emulator (模拟器)
| | |-- generic (通用)
| | |-- idea6410 (自己添加的)
| | `-- sim (最简单)
| `-- proct (开发平台对应的编译规则)
| `-- security (密钥相关)
`-- tools (编译中主机使用的工具及脚本)
|-- acp (Android "acp" Command)
|-- apicheck (api检查工具)
|-- applypatch (补丁工具)
|-- apriori (预链接工具)
|-- atree (tree工具)
|-- bin2asm (bin转换为asm工具)
|-- check_prereq (检查编译时间戳工具)
|-- dexpreopt (模拟器相关工具,具体功能不明)
|-- droiddoc (?作用不明,java语言,网上有人说和JDK5有关)
|-- fs_config (This program takes a list of files and directories)
|-- fs_get_stats (获取文件系统状态)
|-- iself (判断是否ELF格式)
|-- isprelinked (判断是否prelinked)
|-- kcm (按键相关)
|-- lsd (List symbol dependencies)
|-- releasetools (生成镜像的工具及脚本)
|-- rgb2565 (rgb转换为565)
|-- signapk (apk签名工具)
|-- soslim (strip工具)
`-- zipalign (zip archive alignment tool)
dalvik目录 dalvik虚拟机
.
|-- dalvikvm (main.c的目录)
|-- dexmp (dex反汇编)
|-- dexlist (List all methods in all concrete classes in a DEX file.)
|-- dexopt (预验证与优化)
|-- docs (文档)
|-- dvz (和zygote相关的一个命令)
|-- dx (dx工具,将多个java转换为dex)
|-- hit (?java语言写成)
|-- libcore (核心库)
|-- libcore-disabled (?禁用的库)
|-- libdex (dex的库)
|-- libnativehelper (Support functions for Android's class libraries)
|-- tests (测试代码)
|-- tools (工具)
`-- vm (虚拟机实现)
development 目录 (开发者需要的一些例程及工具)
|-- apps (一些核心应用程序)
| |-- BluetoothDebug (蓝牙调试程序)
| |-- CustomLocale (自定义区域设置)
| |-- Development (开发)
| |-- Fallback (和语言相关的一个程序)
| |-- FontLab (字库)
| |-- GestureBuilder (手势动作)
| |-- NinePatchLab (?)
| |-- OBJViewer (OBJ查看器)
| |-- SdkSetup (SDK安装器)
| |-- SpareParts (高级设置)
| |-- Term (远程登录)
| `-- launchperf (?)
|-- build (编译脚本模板)
|-- cmds (有个monkey工具)
|-- data (配置数据)
|-- docs (文档)
|-- host (主机端USB驱动等)
|-- ide (集成开发环境)
|-- ndk (本地开发套件——c语言开发套件)
|-- pdk (Plug Development Kit)
|-- samples (演示程序)
| |-- AliasActivity ()
| |-- ApiDemos (API演示程序)
| |-- BluetoothChat (蓝牙聊天)
| |-- BrowserPlugin (浏览器插件)
| |-- BusinessCard (商业卡)
| |-- Compass (指南针)
| |-- ContactManager (联系人管理器)
| |-- CubeLiveWall** (动态壁纸的一个简单例程)
| |-- FixedGridLayout (像是布局)
| |-- GlobalTime (全球时间)
| |-- HelloActivity (Hello)
| |-- Home (Home)
| |-- JetBoy (jetBoy游戏)
| |-- LunarLander (貌似又是一个游戏)
| |-- MailSync (邮件同步)
| |-- MultiResolution (多分辨率)
| |-- MySampleRss (RSS)
| |-- NotePad (记事本)
| |-- RSSReader (RSS阅读器)
| |-- SearchableDictionary (目录搜索)
| |-- **JNI (JNI例程)
| |-- SkeletonApp (空壳APP)
| |-- Snake (snake程序)
| |-- SoftKeyboard (软键盘)
| |-- Wiktionary (?维基)
| `-- Wiktionary**(?维基例程)
|-- scripts (脚本)
|-- sdk (sdk配置)
|-- simulator (?模拟器)
|-- testrunner (?测试用)
`-- tools (一些工具)
④ android怎么修改源码
1、通过 ubuntu 软件中心安装 wine;
2、通过 ubuntu 软件中心安装 winetricks;
3、通过 winetricks 在 shell中输入: winetricks mfc42
1、通过 wine windows 的方式启动代理服务器
2、设置浏览器代理服务器
3、设置shell代理服务器:
在shell中输入 sudo gedit /etc/bash.bashrc
在文件 /etc/bash.bashrc 中添加
通过shell安装如下的组件:
1、sudo apt-get install bison g++-multilib git gperf libxml2-utils
2、新建一个存放源码的目录,如:mkdir ~/andorid/source
3、在源码目录中输入命令:repo init -u -b android-4.0.1_r1
其中: android-4.0.1_r1是android源码的版本,更多的版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查询:
4、修改source/.repo/manifest/default.xml 文件中的 fetch 的值为:
git://Android.git.linaro.org/
通过如下的指令来设置邮箱和用户名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your name>" ----修改用户名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your email>" ----修改email
5、在source目录下输入指令:repo sync
便开始了代码的下载
方便他人亦是方便自己,如果觉得还行就点下下边的投票吧,这样可以帮助其他人更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疑问的也可留言哦, 谢谢!
⑤ 如何调试跟踪Android Framework源代码
本文讲解如何在Eclipse中导入Android源代码(包括Framework和Application的代码),然后通过模拟器或真机跟踪/调试Android的Java代码,区别于一般基于Android SDK的纯应用开发,这里可以跟踪/调试Framework中的代码。
一、准备工作
确保机器上已经安装并配置下列软件环境:JDK/ Eclipse / Android SDK / ADT
即,机器上已经安装了Eclipse下Android应用开发所需的环境。如果还未配置,移步《搭建Windows下Android应用开发环境——Eclipse/Android/ADT》。
另外,为了跟踪调试Android源码,你还需要有Android源码,并有源码的编译环境,可以是:
虚拟机环境 虚拟机中安装Linux,Linux下编译Android源码。此环境下,如果要在宿主机的Eclipse中调试,还需要把Android的源码路径共享出来,宿主机可访问到;
有单独的可编译Android的网络环境 在你的客户端的机器上访问服务器共享出来的Android的源码路径;
Linux环境下直接通过Eclipse跟踪调试本机上的Android源码。
注意:不管哪种工作方式,Android源码要都是已经编译过的,且编译时采用的是Eng模式(vs User mode)。编译Android Platform和Kernel的过程,可参考《Ubuntu10.10下编译Android2.2平台》及《Ubuntu10.10下编译Android2.2内核》。
二、基本设置
准备工作完毕之后,现在做一些基本的设置。
1. 把Android源码路径<Android_ROOT>下的developmentideeclipse中的.classpath文件复制到<Android_ROOT>下;如果需要在模拟器中进行调试的话,需要复制三个img(具体方法见http://wenku..com/view/26d9063c87c24028915fc366.html)
2. 修改Eclipse的设置
修改eclipse.ini文件,更改下列内容:
[plain]view plain
-Xms40m
-Xmx384m
改为:
[java]view plain
-Xms128m
-Xmx512m
这里增大最小Java堆大小到128MB,增大最大Java堆大小到512MB。
三、Eclipse中创建工程
1. File > New > Java Project
⑥ github 上有什么价值的android 源码
1. ActionBarSherlock
ActionBarSherlock应该算得上是GitHub上最火的Android开源项目了,它是一个独立的库,通过一个API和主题,开发者就可以很方便地使用所有版本的Android动作栏的设计模式。
对于Android
4.0及更高版本,ActionBarSherlock可以自动使用本地ActionBar实现,而对于之前没有ActionBar功能的版本,基于
Ice Cream Sandwich的自定义动作栏实现将自动围绕布局。能够让开发者轻松开发一款带动作栏(Action
bar)的应用,并且适用于Android 2.x及其以上所有版本。
详情请参考:ActionBarSherlock
2. facebook-android-sdk
Facebook SDK for Android是一个开源库,允许开发者将Facebook集成到所开发的Android应用中。
如果想要获取更多关于示例、文档、将SDK集成到App中、源代码等信息,可直接登陆Facebook Developers查看。
3. SlidingMenu(SlidingMenu Demos)
SlidingMenu是一个开源的Android库,能够让开发者轻松开发一款应用,实现类似于Google+、Youtube和Facebook应用中非常流行的滑动式菜单。
使用SlidingMenu的Android应用:
Foursquare
Rdio
Plume
VLC for Android
ESPN ScoreCenter
MLS MatchDay
9GAG
Wunderlist 2
The Verge
MTG Familiar
Mantano Reader
Falcon Pro (BETA)
MW3 Barracks
4. cocos2d-x
在移动开发领域,将Cocos2D-X用于主流iOS/Android游戏开发的公司、开发团队多不胜数。cocos2d-x是一个开源的支持多平
台的2D游戏框架,使用C++开发,基于cocos2d-iphone,在MIT许可证下发布。主分支在GitHub上使用OpenGL ES
2.0渲染,而旧版gles11分支则使用OpenGL ES 1.1渲染。
支持iOS、Android、Windows Phone 8、Bada、BlackBerry、Marmalade、Windows、Linux等多个平台。支持C++、Lua、JavaScript编程语言。
5. android
GitHub Android App是
GitHub开源的Android客户端,支持Issues、Gists,并集成了新闻Feed,能够让你及时跟进组织及关注的开发者、库等。同时,该应
用还提供了一个用户快速访问你所创建、监控及发布issue的面板,可查看并将问题加入到收藏夹,可对标签、里程碑和任务进行过滤配置。
android资源库包含了GitHub Android App的所有源代码。
6. Android-ViewPagerIndicator
ViewPager指针项目,在使用ViewPager的时候能够指示ViewPager所在的位置,就像Google Play中切换的效果一样,还能使用在应用初始化的介绍页面。
兼容Android支持库的ViewPager及ActionBarSherlock,最初是基于Patrik Åkerfeldt的ViewFlow,开发者可以直接登陆Google Play下载该项目的演示应用。
7. MonoGame
MonoGame是一个Microsoft XNA 4.x Framework的开源跨平台实现。用于让XNA开发者将他们在Xbox
360、Windows & Windows Phone上开发的游戏移植到iOS、Android、Mac OS
X、Linux及Windows 8 Metro上,目前,PlayStation Mobile & Raspberry
PI的开发正在进行中。
详情请参考:MonoGame
8. Android-PullToRefresh
该项目用于为Android提供一个可重用的下拉刷新部件。它最初来源于Johan Nilsson的库(主要是图形、字符串和动画),但这些后来都已被取代。
9. android-async-http
android-async-http是Android上的一个异步、基于回调的HTTP客户端开发包,建立在Apache的HttpClient库上。
10. Android-Universal-Image-Loader
Android上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从网络获取图片、显示、回收,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可能直接OOM,这个项目或许能帮到你。
Universal Image Loader for Android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异步的网络图片加载、缓存及显示,支持多线程异步加载。它最初来源于Fedor Vlasov的项目,且自此之后,经过大规模的重构和改进。
11. GreenDroid
GreenDroid最初是由Cyril Mottier发起,是一个Android的UI开发类库,能够让UI开发更加简便,并且在应用中始终保持一致。
详情请参考:Cyril Mottier's Blog
12. Anki-Android
AnkiDroid是一个免费、开源的Android的闪存应用,可直接从Google Play进行下载。
详情请参考:ankidroid
13. android-actionbar
Action
bar是一个标识应用程序和用户位置的窗口功能,并且给用户提供操作和导航模式。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当开发者需要突出展现用户行为或在全局导航的
activity中使用action bar,因为action
bar能够使应用程序给用户提供一致的界面,且系统能够很好地根据不同的屏幕配置来适应操作栏的外观。
Action bar的主要目的:
提供一个用于识别应用程序的标示和用户的位置的专用空间。
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一致的导航和视觉体验。
突出Activity的关键操作,并且在可预见的方法内给用户提供快捷的访问。
14. android-viewflow
android-viewflow是Android平台上的一个视图切换的效果库,ViewFlow相当于Android UI部件提供水平滚动的ViewGroup,使用Adapter进行条目绑定。
15. android-mapviewballoons
当使用Android地图外部库(com.google.android.maps)时,android-mapviewballoons会提供一个简单的方式来对地图覆盖进行标注,就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气泡。
它由BalloonOverlayView组成,是一个代表显示你的MapView及BalloonItemizedOverlay的气泡的视图,BalloonItemizedOverlay是ItemizedOverlay的一个抽象扩展。
16. PushSharp
一个向iOS(iPhone/iPad APNS)、Android(C2DM和GCM)、Windows Phone和Windows 8设备发送推送通知的服务器端库。
17. androidannotations
Android Annotations是一个开源的框架,用于加速 Android应用的开发,可以让你把重点放在功能的实现上,简化了代码,提升了可维护性。
18. HockeyKit
Hockey是一个iOS Ad-Hoc自动更新框架。苹果App
Store中的所有App都可以使用它,它能够显着地提高Beta测试的整个过程,分为两部分:服务器和客户端框架。服务器组件需要所有脚本,但在没有客
户端库的情况下,也可以单独工作。它提供一个Web接口,Beta测试者可以使用它来安装最新的AdHoc配置文件,也可以直接在设备上通过Safari
安装最新的Beta版本。
只需在服务器上安装一次服务端,就可以处理包标识符不同的多个应用程序(有开发者强烈建议对Debug、AdHoc Beta和AppStore发布版使用不同的包标识符)。
默认当App启动或唤醒时,客户端会从服务器检测更新,用户可以在设置对话框中进行修改:一天一次或手动检查更新。
除了支持iOS,HokeyKit也支持Android平台,不过Android版还处在Alpha阶段,支持OTA及应用内更新。
为HockeyKit用户提供服务器托管服务。
19. android-menudrawer
Android上的菜单展示风格各异,其中用得最多且体验最好的莫过于左右滑动来显示隐藏的菜单,android-menudrawer是一个滑动
式菜单实现,允许用户在应用当中实现无缝导航。该项目具有多种菜单展示效果,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通过屏幕边缘拖动或点击动作栏的“向上”按钮显示。
实现功能:
菜单可以沿着四个边放置。
支持附加一个始终可见、不可拖动的菜单。
菜单的内容和整个窗口都可以隐藏。
可用于XML布局。
显示当前可见屏幕的指示器。
20. android-flip
Aphid FlipView是一个能够实现Flipboard翻页效果的UI组件。
⑦ android 编译服务器大概需要什么配置 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团队整体的开发效率,尽可能的提前完成开发任务,必须要配备一套配置给力的开发设备。源码编译服务器硬件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系统固件升级和ROM版本发布的速度和效率。
由于目前Google发布的最新版本的Android系统源码体积越来越大,因此,越是定制高版本的系统,对编译服务器的硬件配置要求就越高,这里根据调研,给出目前Android
6.0及以下版本源码定制开发的基本配置,供大家参考。
首先进行一波企业级android源码编译服务器的推荐,这类推荐网上绝无仅有,这还是我进行了很久的调研,询问很多朋友【其中包括不乏6年以上系统开发的大牛,也有之前公司的主管等】,也查了很多资料才挑选出来,提出需求后让上级审批,目前上一级已经认可比审批,等待领导签字。给力。
详细
⑧ Android socket源码解析(三)socket的connect源码解析
上一篇文章着重的聊了socket服务端的bind,listen,accpet的逻辑。本文来着重聊聊connect都做了什么?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来本文 https://www.jianshu.com/p/da6089fdcfe1 下讨论
当服务端一切都准备好了。客户端就会尝试的通过 connect 系统调用,尝试的和服务端建立远程连接。
首先校验当前socket中是否有正确的目标地址。然后获取IP地址和端口调用 connectToAddress 。
在这个方法中,能看到有一个 NetHooks 跟踪socket的调用,也能看到 BlockGuard 跟踪了socket的connect调用。因此可以hook这两个地方跟踪socket,不过很少用就是了。
核心方法是 socketConnect 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调用 IoBridge.connect 方法。同理也会调用到jni中。
能看到也是调用了 connect 系统调用。
文件:/ net / ipv4 / af_inet.c
在这个方法中做的事情如下:
注意 sk_prot 所指向的方法是, tcp_prot 中 connect 所指向的方法,也就是指 tcp_v4_connect .
文件:/ net / ipv4 / tcp_ipv4.c
本质上核心任务有三件:
想要能够理解下文内容,先要明白什么是路由表。
路由表分为两大类:
每个路由器都有一个路由表(RIB)和转发表 (fib表),路由表用于决策路由,转发表决策转发分组。下文会接触到这两种表。
这两个表有什么区别呢?
网上虽然给了如下的定义:
但实际上在Linux 3.8.1中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整个路由相关的逻辑都是使用了fib转发表承担的。
先来看看几个和FIB转发表相关的核心结构体:
熟悉Linux命令朋友一定就能认出这里面大部分的字段都可以通过route命令查找到。
命令执行结果如下:
在这route命令结果的字段实际上都对应上了结构体中的字段含义:
知道路由表的的内容后。再来FIB转发表的内容。实际上从下面的源码其实可以得知,路由表的获取,实际上是先从fib转发表的路由字典树获取到后在同感加工获得路由表对象。
转发表的内容就更加简单
还记得在之前总结的ip地址的结构吗?
需要进行一次tcp的通信,意味着需要把ip报文准备好。因此需要决定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目标ip地址在之前通过netd查询到了,此时需要得到本地发送的源ip地址。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往往是面对如下这么情况:公网一个对外的ip地址,而内网会被映射成多个不同内网的ip地址。而这个过程就是通过DDNS动态的在内存中进行更新。
因此 ip_route_connect 实际上就是选择一个缓存好的,通过DDNS设置好的内网ip地址并找到作为结果返回,将会在之后发送包的时候填入这些存在结果信息。而查询内网ip地址的过程,可以成为RTNetLink。
在Linux中有一个常用的命令 ifconfig 也可以实现类似增加一个内网ip地址的功能:
比如说为网卡eth0增加一个IPV6的地址。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调用了devinet内核模块设定好的添加新ip地址方式,并在回调中把该ip地址刷新到内存中。
注意 devinet 和 RTNetLink 严格来说不是一个存在同一个模块。虽然都是使用 rtnl_register 注册方法到rtnl模块中:
文件:/ net / ipv4 / devinet.c
文件:/ net / ipv4 / route.c
实际上整个route模块,是跟着ipv4 内核模块一起初始化好的。能看到其中就根据不同的rtnl操作符号注册了对应不同的方法。
整个DDNS的工作流程大体如下:
当然,在tcp三次握手执行之前,需要得到当前的源地址,那么就需要通过rtnl进行查询内存中分配的ip。
文件:/ include / net / route.h
这个方法核心就是 __ip_route_output_key .当目的地址或者源地址有其一为空,则会调用 __ip_route_output_key 填充ip地址。目的地址为空说明可能是在回环链路中通信,如果源地址为空,那个说明可能往目的地址通信需要填充本地被DDNS分配好的内网地址。
在这个方法中核心还是调用了 flowi4_init_output 进行flowi4结构体的初始化。
文件:/ include / net / flow.h
能看到这个过程把数据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端口和目的地址端口,协议类型等数据给记录下来,之后内网ip地址的查询与更新就会频繁的和这个结构体进行交互。
能看到实际上 flowi4 是一个用于承载数据的临时结构体,包含了本次路由操作需要的数据。
执行的事务如下:
想要弄清楚ip路由表的核心逻辑,必须明白路由表的几个核心的数据结构。当然网上搜索到的和本文很可能大为不同。本文是基于LInux 内核3.1.8.之后的设计几乎都沿用这一套。
而内核将路由表进行大规模的重新设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网络环境日益庞大且复杂。需要全新的方式进行优化管理系统中的路由表。
下面是fib_table 路由表所涉及的数据结构:
依次从最外层的结构体介绍:
能看到路由表的存储实际上通过字典树的数据结构压缩实现的。但是和常见的字典树有点区别,这种特殊的字典树称为LC-trie 快速路由查找算法。
这一篇文章对于快速路由查找算法的理解写的很不错: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6596046
首先理解字典树:字典树简单的来说,就是把一串数据化为二进制格式,根据左0,右1的方式构成的。
如图下所示:
这个过程用图来展示,就是沿着字典树路径不断向下读,比如依次读取abd节点就能得到00这个数字。依次读取abeh就能得到010这个数字。
说到底这种方式只是存储数据的一种方式。而使用数的好处就能很轻易的找到公共前缀,在字典树中找到公共最大子树,也就找到了公共前缀。
而LC-trie 则是在这之上做了压缩优化处理,想要理解这个算法,必须要明白在 tnode 中存在两个十分核心的数据:
这负责什么事情呢?下面就简单说说整个lc-trie的算法就能明白了。
当然先来看看方法 __ip_dev_find 是如何查找
文件:/ net / ipv4 / fib_trie.c
整个方法就是通过 tkey_extract_bits 生成tnode中对应的叶子节点所在index,从而通过 tnode_get_child_rcu 拿到tnode节点中index所对应的数组中获取叶下一级别的tnode或者叶子结点。
其中查找index最为核心方法如上,这个过程,先通过key左移动pos个位,再向右边移动(32 - bits)算法找到对应index。
在这里能对路由压缩算法有一定的理解即可,本文重点不在这里。当从路由树中找到了结果就返回 fib_result 结构体。
查询的结果最为核心的就是 fib_table 路由表,存储了真正的路由转发信息
文件:/ net / ipv4 / route.c
这个方法做的事情很简单,本质上就是想要找到这个路由的下一跳是哪里?
在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结构体名为 fib_nh_exception 。这个是指fib表中去往目的地址情况下最理想的下一跳的地址。
而这个结构体在上一个方法通过 find_exception 获得.遍历从 fib_result 获取到 fib_nh 结构体中的 nh_exceptions 链表。从这链表中找到一模一样的目的地址并返回得到的。
文件:/ net / ipv4 / tcp_output.c
⑨ Android官方架构组件之LiveData + ViewModel + Room 源码分析
简单使用案例:
MainActivity:
MessageViewModel:
其中viewModel.getMessageObserver().observe(this, new Observer() )
中的this即SupportActivity :LifecycleOwner
SupportActivity implements LifecycleOwner
SupportActivity
SupportActivity就是通过getLifecycle()获取 mLifecycleRegistry来标记当前Activity或Fragment的各种状态,其中ReportFragment.injectIfNeededIn(this)内部源码也是与mLifecycleRegistry.markState(Lifecycle.State.CREATED) 类似,状态的信息记录在mLifecycleRegistry对象内部。Activity的其他类型的事件如onCreate,onPause等都是通过getLifecycle()获取 mLifecycleRegistry对象调用mLifecycleRegistry内部方法来改变其状态的。
Fragment的状态更加容易看到,FragmentActivity即在Activity的生命周期中获取
FragmentActivity部分源码:
通过上面的简单分析,两个重要的类即 LifecycleRegistry extends Lifecycle:
下面是Lifecycle抽象类:
回到开始的案例:
LiveData.observe(this, new Observer);
这里我们传入的Observer和 owner.getLifecycle().addObserver()即 Activity中的Lifecycle 是不同的。
我们上面已经知道Activity中的Lifecycle是与生命周期相关的,通过Lifecycle.addObserver()可以监听到 Activity的生命周期 然后在LifecycleBoundObserver作出
相应的处理,具体的实现在LifecycleRegistry.addObserver中(Lifecycle实现类),最终会根据事件变化调用 mLifecycleObserver.onStateChanged(owner, event),
LifecycleBoundObserver.onStateChanged -> activeStateChanged -> dispatchingValue -> considerNotify(initiator) -> observer.observer.onChanged((T) mData);
最终调用的是我们传入的observer。
这样看来 LiveData<T> 就没有什么特殊的了,把它看做一个普通的观察者模式的管理者即可,比如EventBus。
https://developer.android.com/reference/android/arch/lifecycle/Life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