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算法案例

算法案例

发布时间:2022-01-14 04:14:30

‘壹’ 请举出计算机计算问题的案例

就是让你搜一个计算机计算出来的重大结果吧。。我高中生,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像第一颗原子弹就是计算机算出来的

‘贰’ 如何把高中数学必修三的算法案例编成程序

学习一下C语言或C++,使用visual C++软件可以编写很简单的数学算法小程序,如果再学习一下《数值分析与算法》这门课,就可以编出复杂的算法程序了

‘叁’ 数学必修三,算法案例中有个“mod”是什么

MOD(x,y),是求模运算符号,也就是求出x/y的余数,输入参量X、Y应为整数,此时返回余数X -Y.*floor(X./Y),若Y≠0,或者是X。若运算数x与y有相同的符号,则mod(X,Y)等于rem(X,Y)。总之,对于整数x,y,有:mod(-x,y) = rem(-x,y)+y。若输入为实数或复数,由于浮点数在计算机上的不精确表示,该操作将导致不可预测的结果。

‘肆’ hadoop的maprece常见算法案例有几种

基本MapRece模式

计数与求和
问题陈述:
有许多文档,每个文档都有一些字段组成。需要计算出每个字段在所有文档中的出现次数或者这些字段的其他什么统计值。例如,给定一个log文件,其中的每条记录都包含一个响应时间,需要计算出平均响应时间。
解决方案:
让我们先从简单的例子入手。在下面的代码片段里,Mapper每遇到指定词就把频次记1,Recer一个个遍历这些词的集合然后把他们的频次加和。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docid id, doc d)
3 for all term t in doc d do
4 Emit(term t, count 1)
5
6 class Recer
7 method Rece(term t, counts [c1, c2,...])
8 sum = 0
9 for all count c in [c1, c2,...] do
10 sum = sum + c
11 Emit(term t, count sum)

这种方法的缺点显而易见,Mapper提交了太多无意义的计数。它完全可以通过先对每个文档中的词进行计数从而减少传递给Recer的数据量: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docid id, doc d)
3 H = new AssociativeArray
4 for all term t in doc d do
5 H{t} = H{t} + 1
6 for all term t in H do
7 Emit(term t, count H{t})

如果要累计计数的的不只是单个文档中的内容,还包括了一个Mapper节点处理的所有文档,那就要用到Combiner了: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docid id, doc d)
3 for all term t in doc d do
4 Emit(term t, count 1)
5
6 class Combiner
7 method Combine(term t, [c1, c2,...])
8 sum = 0
9 for all count c in [c1, c2,...] do
10 sum = sum + c
11 Emit(term t, count sum)
12
13 class Recer
14 method Rece(term t, counts [c1, c2,...])
15 sum = 0
16 for all count c in [c1, c2,...] do
17 sum = sum + c
18 Emit(term t, count sum)

应用:Log 分析, 数据查询

整理归类

问题陈述:
有一系列条目,每个条目都有几个属性,要把具有同一属性值的条目都保存在一个文件里,或者把条目按照属性值分组。 最典型的应用是倒排索引。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很简单。 在 Mapper 中以每个条目的所需属性值作为 key,其本身作为值传递给 Recer。 Recer 取得按照属性值分组的条目,然后可以处理或者保存。如果是在构建倒排索引,那么 每个条目相当于一个词而属性值就是词所在的文档ID。
应用:倒排索引, ETL
过滤 (文本查找),解析和校验
问题陈述:
假设有很多条记录,需要从其中找出满足某个条件的所有记录,或者将每条记录传换成另外一种形式(转换操作相对于各条记录独立,即对一条记录的操作与其他记录无关)。像文本解析、特定值抽取、格式转换等都属于后一种用例。
解决方案:
非常简单,在Mapper 里逐条进行操作,输出需要的值或转换后的形式。
应用:日志分析,数据查询,ETL,数据校验

分布式任务执行

问题陈述:
大型计算可以分解为多个部分分别进行然后合并各个计算的结果以获得最终结果。
解决方案: 将数据切分成多份作为每个 Mapper 的输入,每个Mapper处理一份数据,执行同样的运算,产生结果,Recer把多个Mapper的结果组合成一个。
案例研究: 数字通信系统模拟
像 WiMAX 这样的数字通信模拟软件通过系统模型来传输大量的随机数据,然后计算传输中的错误几率。 每个 Mapper 处理样本 1/N 的数据,计算出这部分数据的错误率,然后在 Recer 里计算平均错误率。
应用:工程模拟,数字分析,性能测试
排序
问题陈述:
有许多条记录,需要按照某种规则将所有记录排序或是按照顺序来处理记录。
解决方案: 简单排序很好办 – Mappers 将待排序的属性值为键,整条记录为值输出。 不过实际应用中的排序要更加巧妙一点, 这就是它之所以被称为MapRece 核心的原因(“核心”是说排序?因为证明Hadoop计算能力的实验是大数据排序?还是说Hadoop的处理过程中对key排序的环节?)。在实践中,常用组合键来实现二次排序和分组。
MapRece 最初只能够对键排序, 但是也有技术利用可以利用Hadoop 的特性来实现按值排序。想了解的话可以看这篇博客。
按照BigTable的概念,使用 MapRece来对最初数据而非中间数据排序,也即保持数据的有序状态更有好处,必须注意这一点。换句话说,在数据插入时排序一次要比在每次查询数据的时候排序更高效。
应用:ETL,数据分析

非基本 MapRece 模式

迭代消息传递 (图处理)

问题陈述:
假设一个实体网络,实体之间存在着关系。 需要按照与它比邻的其他实体的属性计算出一个状态。这个状态可以表现为它和其它节点之间的距离, 存在特定属性的邻接点的迹象, 邻域密度特征等等。
解决方案:
网络存储为系列节点的结合,每个节点包含有其所有邻接点ID的列表。按照这个概念,MapRece 迭代进行,每次迭代中每个节点都发消息给它的邻接点。邻接点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状态。当满足了某些条件的时候迭代停止,如达到了最大迭代次数(网络半径)或两次连续的迭代几乎没有状态改变。从技术上来看,Mapper 以每个邻接点的ID为键发出信息,所有的信息都会按照接受节点分组,recer 就能够重算各节点的状态然后更新那些状态改变了的节点。下面展示了这个算法: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id n, object N)
3 Emit(id n, object N)
4 for all id m in N.OutgoingRelations do
5 Emit(id m, message getMessage(N))
6
7 class Recer
8 method Rece(id m, [s1, s2,...])
9 M = null
10 messages = []
11 for all s in [s1, s2,...] do
12 if IsObject(s) then
13 M = s
14 else // s is a message
15 messages.add(s)
16 M.State = calculateState(messages)
17 Emit(id m, item M)

一个节点的状态可以迅速的沿着网络传全网,那些被感染了的节点又去感染它们的邻居,整个过程就像下面的图示一样:

案例研究: 沿分类树的有效性传递
问题陈述:
这个问题来自于真实的电子商务应用。将各种货物分类,这些类别可以组成一个树形结构,比较大的分类(像男人、女人、儿童)可以再分出小分类(像男裤或女装),直到不能再分为止(像男式蓝色牛仔裤)。这些不能再分的基层类别可以是有效(这个类别包含有货品)或者已无效的(没有属于这个分类的货品)。如果一个分类至少含有一个有效的子分类那么认为这个分类也是有效的。我们需要在已知一些基层分类有效的情况下找出分类树上所有有效的分类。
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可以用上一节提到的框架来解决。我们咋下面定义了名为 getMessage和 calculateState 的方法:

1 class N
2 State in {True = 2, False = 1, null = 0},
3 initialized 1 or 2 for end-of-line categories, 0 otherwise
4 method getMessage(object N)
5 return N.State
6 method calculateState(state s, data [d1, d2,...])
7 return max( [d1, d2,...] )

案例研究:广度优先搜索
问题陈述:需要计算出一个图结构中某一个节点到其它所有节点的距离。
解决方案: Source源节点给所有邻接点发出值为0的信号,邻接点把收到的信号再转发给自己的邻接点,每转发一次就对信号值加1:

1 class N
2 State is distance,
3 initialized 0 for source node, INFINITY for all other nodes
4 method getMessage(N)
5 return N.State + 1
6 method calculateState(state s, data [d1, d2,...])
7 min( [d1, d2,...] )

案例研究:网页排名和 Mapper 端数据聚合
这个算法由Google提出,使用权威的PageRank算法,通过连接到一个网页的其他网页来计算网页的相关性。真实算法是相当复杂的,但是核心思想是权重可以传播,也即通过一个节点的各联接节点的权重的均值来计算节点自身的权重。

1 class N
2 State is PageRank
3 method getMessage(object N)
4 return N.State / N.OutgoingRelations.size()
5 method calculateState(state s, data [d1, d2,...])
6 return ( sum([d1, d2,...]) )

要指出的是上面用一个数值来作为评分实际上是一种简化,在实际情况下,我们需要在Mapper端来进行聚合计算得出这个值。下面的代码片段展示了这个改变后的逻辑 (针对于 PageRank 算法):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Initialize
3 H = new AssociativeArray
4 method Map(id n, object N)
5 p = N.PageRank / N.OutgoingRelations.size()
6 Emit(id n, object N)
7 for all id m in N.OutgoingRelations do
8 H{m} = H{m} + p
9 method Close
10 for all id n in H do
11 Emit(id n, value H{n})
12
13 class Recer
14 method Rece(id m, [s1, s2,...])
15 M = null
16 p = 0
17 for all s in [s1, s2,...] do
18 if IsObject(s) then
19 M = s
20 else
21 p = p + s
22 M.PageRank = p
23 Emit(id m, item M)

应用:图分析,网页索引

值去重 (对唯一项计数)
问题陈述: 记录包含值域F和值域 G,要分别统计相同G值的记录中不同的F值的数目 (相当于按照 G分组).
这个问题可以推而广之应用于分面搜索(某些电子商务网站称之为Narrow Search)
Record 1: F=1, G={a, b}
Record 2: F=2, G={a, d, e}
Record 3: F=1, G={b}
Record 4: F=3, G={a, b}

Result:
a -> 3 // F=1, F=2, F=3
b -> 2 // F=1, F=3
d -> 1 // F=2
e -> 1 // F=2

解决方案 I:
第一种方法是分两个阶段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阶段在Mapper中使用F和G组成一个复合值对,然后在Recer中输出每个值对,目的是为了保证F值的唯一性。在第二阶段,再将值对按照G值来分组计算每组中的条目数。
第一阶段: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null, record [value f, categories [g1, g2,...]])
3 for all category g in [g1, g2,...]
4 Emit(record [g, f], count 1)
5
6 class Recer
7 method Rece(record [g, f], counts [n1, n2, ...])
8 Emit(record [g, f], null )

第二阶段: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record [f, g], null)
3 Emit(value g, count 1)
4
5 class Recer
6 method Rece(value g, counts [n1, n2,...])
7 Emit(value g, sum( [n1, n2,...] ) )

解决方案 II:
第二种方法只需要一次MapRece 即可实现,但扩展性不强。算法很简单-Mapper 输出值和分类,在Recer里为每个值对应的分类去重然后给每个所属的分类计数加1,最后再在Recer结束后将所有计数加和。这种方法适用于只有有限个分类,而且拥有相同F值的记录不是很多的情况。例如网络日志处理和用户分类,用户的总数很多,但是每个用户的事件是有限的,以此分类得到的类别也是有限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在数据传输到Recer之前使用Combiner来去除分类的重复值。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null, record [value f, categories [g1, g2,...] )
3 for all category g in [g1, g2,...]
4 Emit(value f, category g)
5
6 class Recer
7 method Initialize
8 H = new AssociativeArray : category -> count
9 method Rece(value f, categories [g1, g2,...])
10 [g1', g2',..] = ExcludeDuplicates( [g1, g2,..] )
11 for all category g in [g1', g2',...]
12 H{g} = H{g} + 1
13 method Close
14 for all category g in H do
15 Emit(category g, count H{g})

应用:日志分析,用户计数
互相关
问题陈述:有多个各由若干项构成的组,计算项两两共同出现于一个组中的次数。假如项数是N,那么应该计算N*N。
这种情况常见于文本分析(条目是单词而元组是句子),市场分析(购买了此物的客户还可能购买什么)。如果N*N小到可以容纳于一台机器的内存,实现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配对法
第一种方法是在Mapper中给所有条目配对,然后在Recer中将同一条目对的计数加和。但这种做法也有缺点:
使用 combiners 带来的的好处有限,因为很可能所有项对都是唯一的
不能有效利用内存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null, items [i1, i2,...] )
3 for all item i in [i1, i2,...]
4 for all item j in [i1, i2,...]
5 Emit(pair [i j], count 1)
6
7 class Recer
8 method Rece(pair [i j], counts [c1, c2,...])
9 s = sum([c1, c2,...])
10 Emit(pair[i j], count s)

Stripes Approach(条方法?不知道这个名字怎么理解)
第二种方法是将数据按照pair中的第一项来分组,并维护一个关联数组,数组中存储的是所有关联项的计数。The second approach is to group data by the first item in pair and maintain an associative array (“stripe”) where counters for all adjacent items are accumulated. Recer receives all stripes for leading item i, merges them, and emits the same result as in the Pairs approach.
中间结果的键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减少了排序消耗。
可以有效利用 combiners。
可在内存中执行,不过如果没有正确执行的话也会带来问题。
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一般来说, “stripes” 比 “pairs” 更快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null, items [i1, i2,...] )
3 for all item i in [i1, i2,...]
4 H = new AssociativeArray : item -> counter
5 for all item j in [i1, i2,...]
6 H{j} = H{j} + 1
7 Emit(item i, stripe H)
8
9 class Recer
10 method Rece(item i, stripes [H1, H2,...])
11 H = new AssociativeArray : item -> counter
12 H = merge-sum( [H1, H2,...] )
13 for all item j in H.keys()
14 Emit(pair [i j], H{j})

应用:文本分析,市场分析
参考资料:Lin J. Dyer C. Hirst G. Data Intensive Processing MapRece
用MapRece 表达关系模式
在这部分我们会讨论一下怎么使用MapRece来进行主要的关系操作。
筛选(Selection)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rowkey key, tuple t)
3 if t satisfies the predicate
4 Emit(tuple t, null)

投影(Projection)
投影只比筛选稍微复杂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Recer来消除可能的重复值。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rowkey key, tuple t)
3 tuple g = project(t) // extract required fields to tuple g
4 Emit(tuple g, null)
5
6 class Recer

‘伍’ 算法案例高考考吗

算法初步是新课标高老的必考内容,高考对算法初步的考查,常在算法步骤、程序框图及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基本算法语句、算法案例的具体方法中单一或综合命题。一般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属于中低档题,难度虽不大,但也容易出错。

‘陆’ k近邻算法的案例介绍

如 上图所示,有两类不同的样本数据,分别用蓝色的小正方形和红色的小三角形表示,而图正中间的那个绿色的圆所标示的数据则是待分类的数据。也就是说,现在, 我们不知道中间那个绿色的数据是从属于哪一类(蓝色小正方形or红色小三角形),下面,我们就要解决这个问题:给这个绿色的圆分类。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判别一个人是一个什么样品质特征的人,常常可以从他/她身边的朋友入手,所谓观其友,而识其人。我们不是要判别上图中那个绿色的圆是属于哪一类数据么,好说,从它的邻居下手。但一次性看多少个邻居呢?从上图中,你还能看到:
如果K=3,绿色圆点的最近的3个邻居是2个红色小三角形和1个蓝色小正方形,少数从属于多数,基于统计的方法,判定绿色的这个待分类点属于红色的三角形一类。 如果K=5,绿色圆点的最近的5个邻居是2个红色三角形和3个蓝色的正方形,还是少数从属于多数,基于统计的方法,判定绿色的这个待分类点属于蓝色的正方形一类。 于此我们看到,当无法判定当前待分类点是从属于已知分类中的哪一类时,我们可以依据统计学的理论看它所处的位置特征,衡量它周围邻居的权重,而把它归为(或分配)到权重更大的那一类。这就是K近邻算法的核心思想。
KNN算法中,所选择的邻居都是已经正确分类的对象。该方法在定类决策上只依据最邻近的一个或者几个样本的类别来决定待分样本所属的类别。
KNN 算法本身简单有效,它是一种 lazy-learning 算法,分类器不需要使用训练集进行训练,训练时间复杂度为0。KNN 分类的计算复杂度和训练集中的文档数目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训练集中文档总数为 n,那么 KNN 的分类时间复杂度为O(n)。
KNN方法虽然从原理上也依赖于极限定理,但在类别决策时,只与极少量的相邻样本有关。由于KNN方法主要靠周围有限的邻近的样本,而不是靠判别类域的方法来确定所属类别的,因此对于类域的交叉或重叠较多的待分样本集来说,KNN方法较其他方法更为适合。
K 近邻算法使用的模型实际上对应于对特征空间的划分。K 值的选择,距离度量和分类决策规则是该算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K 值的选择会对算法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K值较小意味着只有与输入实例较近的训练实例才会对预测结果起作用,但容易发生过拟合;如果 K 值较大,优点是可以减少学习的估计误差,但缺点是学习的近似误差增大,这时与输入实例较远的训练实例也会对预测起作用,是预测发生错误。在实际应用中,K 值一般选择一个较小的数值,通常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来选择最优的 K 值。随着训练实例数目趋向于无穷和 K=1 时,误差率不会超过贝叶斯误差率的2倍,如果K也趋向于无穷,则误差率趋向于贝叶斯误差率。 该算法中的分类决策规则往往是多数表决,即由输入实例的 K 个最临近的训练实例中的多数类决定输入实例的类别 距离度量一般采用 Lp 距离,当p=2时,即为欧氏距离,在度量之前,应该将每个属性的值规范化,这样有助于防止具有较大初始值域的属性比具有较小初始值域的属性的权重过大。 KNN算法不仅可以用于分类,还可以用于回归。通过找出一个样本的k个最近邻居,将这些邻居的属性的平均值赋给该样本,就可以得到该样本的属性。更有用的方法是将不同距离的邻居对该样本产生的影响给予不同的权值(weight),如权值与距离成反比。该算法在分类时有个主要的不足是,当样本不平衡时,如一个类的样本容量很大,而其他类样本容量很小时,有可能导致当输入一个新样本时,该样本的K个邻居中大容量类的样本占多数。 该算法只计算“最近的”邻居样本,某一类的样本数量很大,那么或者这类样本并不接近目标样本,或者这类样本很靠近目标样本。无论怎样,数量并不能影响运行结果。可以采用权值的方法(和该样本距离小的邻居权值大)来改进。
该方法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计算量较大,因为对每一个待分类的文本都要计算它到全体已知样本的距离,才能求得它的K个最近邻点。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是事先对已知样本点进行剪辑,事先去除对分类作用不大的样本。该算法比较适用于样本容量比较大的类域的自动分类,而那些样本容量较小的类域采用这种算法比较容易产生误分。
实现 K 近邻算法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对训练数据进行快速 K 近邻搜索,这在特征空间维数大及训练数据容量大时非常必要。

‘柒’ matlab里的kmeans算法使用案例不理解丘解释

[Idx,C,sumD,D]=Kmeans(data,3,’dist’,’sqEuclidean’,’rep’,4)


等号右边:

kmeans:K-均值聚类

data是你自己的输入数据

3 是你要聚成3类

dist sqEuclidean 这2个参数,表示距离函数为欧式距离。什么是欧式距离自己网络

’rep’,4聚类重复次数4次。因为要反复算直到选出最好的结果,至多反复算4次


等号左边:

Idx 是你聚类的标号

C 是聚类之后质心的位置

sumD是所有点到质心的距离之和

D是每个点与所有质心的距离


比如下面这幅图中,输入数据data就是所有的小点,K-均值聚类输出的结果就是所有的数据被聚为了3类,聚类的标号就是红绿蓝三种颜色,每一类有一个自己的质心(大的点)。


‘捌’ 什么是算法,什么是算理,案例分析

单独本地语句消耗时间00: 00: 00.01
SQL> SELECT c.object_id FROM c WHERE c.object_name IN (SELECT d.object_name FROM d WHERE d.object_id=11);
已用时间: 00: 00: 00.01
执行计划
----------------------------------------------------------
Plan hash value: 2528799293
----------------------------------------------------------------------------------------
| Id | Operation | Name | Rows | Bytes | Cost (%CPU)| Time |
----------------------------------------------------------------------------------------
| 0 | SELECT STATEMENT | | 2 | 94 | 6 (17)| 00:00:01 |
| 1 | NESTED LOOPS | | | | | |
| 2 | NESTED LOOPS | | 2 | 94 | 6 (17)| 00:00:01 |
| 3 | SORT UNIQUE | | 1 | 17 | 2 (0)| 00:00:01 |
| 4 |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D | 1 | 17 | 2 (0)| 00:00:01 |
|* 5 | INDEX RANGE SCAN | IDX_D | 1 | | 1 (0)| 00:00:01 |
|* 6 | INDEX RANGE SCAN | IDX_C | 2 | | 2 (0)| 00:00:01 |
| 7 |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 C | 2 | 60 | 3 (0)| 00:00:01 |
----------------------------------------------------------------------------------------

‘玖’ 算法案例,给定X的任一个值,求函数f(x)=x^2-2x+3的值,写出程序

C语言:#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 menu();
void f();
void main()
{

while(1)
{
switch(menu())
{
case 1:
f();

break;
case 0:
printf("程序结束,谢谢使用!\n"); exit(0);
break;
default:
break;
}
}
}
int menu()
{
int a;
printf("****************\n");
printf("* 1.计算 *\n");
printf("*0.退出 *\n");
printf("****************\n");
while (1)
{
scanf("%d",&a);
if(a>1||a<0)
{
printf("输入错误,重新选择:(0--1)\n");
break;
}
else
break;

}
return a;
}
void f()
{
int x,result;
printf("输入x的值:\n");
scanf("%d",&x);
result=x*x-2*x+3;
printf("结果为:%d\n",result);
}

阅读全文

与算法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方舟手游开服务器机床怎么选 浏览:255
qt编程入门pdf下载 浏览:784
java编程的三个步骤 浏览:776
s点b点主图源码 浏览:436
电脑可以删除的临时文件夹 浏览:9
小杜app上怎么启用 浏览:305
为什么服务器喇叭喊了一次就不行 浏览:480
phpdbo驱动 浏览:255
程序员寻找转行建议 浏览:632
psgrepjava 浏览:415
梦幻诛仙12职业变态源码 浏览:370
汽车的控制是怎么编程的 浏览:686
稳定的ip地址服务器 浏览:641
python多线程编程教程 浏览:252
笔记本编程电脑排行榜 浏览:32
微信好友缓存文件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614
javafloat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浏览:166
澳门pdf 浏览:409
es解压文件默认路径 浏览:833
jar命令war包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