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cpu性能计算法

cpu性能计算法

发布时间:2023-06-10 14:40:38

❶ cpu主频如何计算

cpu 主频该怎么样去计算呢? 方法 不难的!我来教你!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cpu主频计算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cpu主频计算介绍一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

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

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已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

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说直白一点就是像电扇是多少瓦的一样

cpu主频计算介绍二

CPU的实际工作频率是外频和倍频的乘积,外频好比马路的宽度,倍频好比在这条马路上单位时间允许通过的车辆数。目前主流CPU的外频通常为66、100或133,比如PentiumIII 667就是133外频乘以5倍频。

一般来说,外频高的CPU性能要好一些,这就是为什么使用133外频的PIII667会与使用100外频的PIII700不相上下的原因。所以在选择CPU的时候除了要看总频率,还要注意频率的构成。

CPU的频率

凡是懂得点电脑的朋友,都应该对‘频率’两个字熟悉透了吧!作为机器的核心CPU的频率当然是非常重

要的,因为它能直接影响机器的性能。那么,您是否对CPU频率方面的问题了解得很透彻呢?请随我来,

让我给您详细 说说 吧!

所谓主频,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时的时钟频率,从理论上讲CPU的主频越高,它的速度也就越快,因为频率

越高,单位时钟周期内完成的指令就越多,从而速度也就越快了。但是由于各种CPU内部结构的差异

(如缓存、指令集),并不是时钟频率相同速度就相同,比如PIII和赛扬,雷鸟和DURON,赛扬和DURON,

PIII与雷鸟,在相同主频下性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差异。目前主流CPU的主频都在600MHz以上,而频率

最高(注意,并非最快)的P4已经达到1.7GHz,AMD的雷鸟也已经达到了1.3GHz,而且还会不断提升。

在486出现以后,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

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该技术能

够使CPU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因此在486以后

我们接触到两个新的概念--外频与倍频。它们与主频之间的关系是外频X倍频=主频。一颗CPU的外频与今

天我们常说的FSB(Front side bus,前端总线)频率是相同的(注意,是频率相同),目前市场上的

CPU的外频主要有66MHz(赛扬系列)、100MHz(部分PIII和部分雷鸟以及所有P4和DURON)、133MHz(部

分PIII和部分雷鸟)。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些媒体宣传一些CPU的外频达到了200MHz(DURON)、

266MHz(雷鸟)甚至400MHz(P4),实际上是把外频与前端总线混为一谈了,其实它们的外频仍然是

100MHz和133MHz,但是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技术,使前端总线能够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2次甚至4次传输,

因此相当于将前端总线频率提升了好几倍。不过从外频与倍频的定义来看,它们的外频并未因此而发生改

变,希望大家注意这一点。今天外频并未比当初提升多少,但是倍频技术今天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阶段

。以往的倍频都只能达到2-3倍,而现在的P4、雷鸟都已经达到了10倍以上,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更高。

眼下的CPU倍频一般都已经在出厂前被锁定(除了部分工程样品),而外频则未上锁。部分CPU如AMD的

DURON和雷鸟能够通过特殊手段对其倍频进行解锁,而INTEL产CPU则不行。

由于外频不断提高,渐渐地提高到其他设备无法承受了,因此出现了分频技术(其实这是主板北桥芯

片的功能)。分频技术就是通过主板的北桥芯片将CPU外频降低,然后再提供给各插卡、硬盘等设备。早

期的66MHz外频时代是PCI设备2分频,AGP设备不分频;后来的100MHz外频时代则是PCI设备3分频,AGP设

备2/3分频(有些100MHz的北桥芯片也支持PCI设备4分频);目前的北桥芯片一般都支持133MHz外频,即

PCI设备4分频、AGP设备2分频。总之,在标准外频(66MHz、100MHz、133MHz)下北桥芯片必须使PCI设备

工作在33MHz,AGP设备工作在66MHz,才能说该芯片能正式支持该种外频。

最后再来谈谈CPU的超频。CPU超频其实就是通过提高外频或者倍频的手段来提高CPU主频从而提升整

个系统的性能。超频的历史已经很久远(其实也就几年),但是真正为大家所喜爱则是从赛扬系列的出产

而开始的,其中赛扬300A超450、366超550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就是通过将赛扬CPU的

66MHz外频提升到100MHz从而提升了CPU的主频。而早期的DURON超频则与赛扬不同,它是通过破解倍频锁

然后提升倍频的方式来提高频率。总的看来,超倍频比超外频更稳定,因为超倍频没有改变外频,也就

不会影响到其他设备的正常运作;但是如果超外频,就可能遇到非标准外频如75MHz、83MHz、112MHz等,

这些情况下由于分频技术的限制,致使其他设备都不能工作在正常的频率下,从而可能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甚至出现硬盘数据丢失、严重的可能损坏。因此,笔者在这里告诫大家:超频虽有好处,但是也十分危

险,所以请大家慎重超频!

cpu主频计算介绍三

算法都是一样的 CPU主频=外频x倍频

pentium(R)4 2.5GHz 这个主频是2.5G

CPU除了主频外还得看二级缓存甚至三级缓存 同样频率的CPU缓存越大 性能越好 就像E5200和E7200 频率差不多 2.5和2.53 但二级缓存一个2M,一个3M,价钱也就相差了将近400,E7200也就要比E5200好

同样缓存的话,频率越高性能越好,像E5200和E5400,2.5和2.7,E5400好

这是INTEL的,AMD的也类似,至于两家互比的话,那就见仁见智了 不过主流的话一般看价格,同一价格水平的,基本就在同一档次,高端除外

❷ cpu运算速度怎么算

CPU的运算速度是一种表现,这是无法通过计算算出来,因为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指标或者数字或者数据什么的可供计算,不过当其他规格确定之后,主频就等于运算速度。

CPU的频率构成有三部分,分别是主频,倍频,外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主频=外频×倍频 。
外频是 CPU 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单位是 MHz(兆赫兹)。
CPU 的倍频,全称是倍频系数。CPU 的核心工作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
主频就是CPU运行的实际频率,由外频乘以主频得来。
比如奔腾E5300这款CPU,外频是200MHz,倍频是13倍,主频是2.6GHz(2600MHz)。
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关注的,只有主频,毕竟一个主频,同时代表了倍频和外频了。

想要知道CPU的运算速度,也就是性能,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计算软件,比如super pi,国际象棋什么的,实际的进行计算一下,得出的结果就能代表CPU的运算速度。

❸ CPU使用率是如何计算的

当我们的程序开得多了,CPU的使用率就会上升,那CPU使用率是如何计算的呢?下面就让我给大家说一下CPU使用率是如何计算的。

CPU使用率的算法

方法 1: 使用CPU的处理能力基准计算实时CPU占用率

具体描述:

(1) 在RTOS系统启动前, 使用Tick中断测试CPU的处理能力基准 CPUPerformanceBase;

(2) 在系统进入运行后, 使用空闲任务执行与测试CPU处理能力基准完全相同的算法, 得到RTCPUPerformance.

(3) 周期地计算CPU占用率, 并清除RTCPUPerformance的值, 一般每秒钟计算一次:

RealTime CPU Load = 1 - (RTCPUPerformance/CPUPerformanceBase) * 100%

优点:

(1) 实现简单

(2) 所得到的CPU占用率非常准确, 误差只取决于CPUPerformanceBase的测试结果和整除时的余数, 通常误差小于

1%

(3) 不占用硬件资源

缺点:

(1) CPU必须一直全速运行, 不能修改CPU主频, 也不能使CPU进入掉电保护模式

(2) 不能得到系统中每个任务对CPU占用率的贡献

(3) 必须有一个空闲任务才能计算

评价:

这个算法只适用于工控, 电信等对不需要使CPU进入掉电保护模式的领域.

方法2: 在Tick中断中对RTOS中的任务进行采样

具体描述:

(1) 系统进入运行后, 每次Tick中断发生时, 采样一下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 如果CPU处于HALT态, 累加haltTimes

(2) 周期性地计算CPU占用率, 一般每秒钟计算一次, 并清除haltTimes:(tickIntFrequance表示Tick中断的发生频率)

RealTime CPU Load = haltTimes / tickIntFrequance

某个任务对CPU占用率的贡献 = 一个周期内该任务被采样到的次数 / tickIntFrequance * 100%

优点:

(1) 实现简单

(2) 支持CPU掉电模式

(3) 可以大致得到每个任务对CPU占用率的贡献

缺点:

(1) 误差取决于Tick的频率和OS中每个任务的运行时长, 因此误差非常大

评价:

这个算法适用于对CPU占用率精度要求不高的消息电子产品塌宽没.

方法3: 精确计算每个任务对CPU占用率的贡献

具体描述:

(1) 除Tick中断外,另开一个比Tick中断频率快若干倍的周期中断(就叫AUXTimer中断吧), 这个中断团纳只对一个计数器执

行一次累加.

(2) 在OS每次执行任务切换时读取该计数器的值(AUXTimer), 并保存到TCB中, 比如, 从任务Task1切换到任务Task2,

算法如下:

Task1, 换出动巧键作:

task1的结束运行时间 = AUXTimer的当前值

task1的总运行时间 = task1的总运行时间 + task1的结束运行时间 - task1的开始运行时间

Task2, 换入动作:

task2的开始运行时间 = AUXTimer的当前值

(以上算法中没有考虑数字回绕, 在工程实现时应当考虑, 发生回绕后任务的结束运行时间小于任务的开始运行时间.

(3) 周期性地计算CPU占用率, 一般每秒钟计算一次, 并清除每个任务的总运行时间, 下面的公式中, 一个周期内的总时

间等于AUXTimer周期除以Tick周期得到的倍数:

某个任务对CPU占用率的贡献 = 一个周期内该任务的总运行时间 / 一个周期内的总时间

RealTime CPU Load = 所有任务的CPU占用率之和

对这个方法进行简单改进, 就可以实现对CPU占用率进行实时测量, 看官自己动动脑筋吧.

优点:

(1) 误差取决于AUXTimer中断的频率, 可以非常精确地得到每个任务对CPU占用率的贡献

缺点:

(1) 复杂, 加大了任务切换时的开销

(2) 和前两种算法相比, 这个算法要多占用一个硬件资源

CPU使用率是如何计算的相关 文章 :

1. cpu使用率如何计算

2. cpu正常使用率多少

3. 如何查看cpu使用率

4. 服务器cpu使用率多少算正常

5. CPU是如何进行运算的

.

❹ cpu算力怎么计算

CPU的算力与CPU的核心的个数,核心的频率,核心单时钟周期的能力三个因素有关系
常用双精度浮点运算能力衡量CPU的科学计算的能力,就是处理64bit小数点浮动数据的能力

支持AVX2的处理器在1个核心1个时钟周期可以执行16次浮点运算,也称为16FLOPs
CPU的算力=核心的个数 x 核心的频率 x 16FLOPs
支持AVX512的处理器在1个核心1个时钟周期可以执行32次浮点运算,也称为32FLOPs
CPU的算力=核心的个数 x 核心的频率 x 32FLOPs

❺ 求cpu的性能公式他的网站是怎么计算得出性能

一个系统的吞度量(承压能力)与request对CPU的消耗、外部接口、IO等等紧密关联。单个reqeust 对CPU消耗越高,外部系统接口、IO影响速度越慢,系统吞吐能力越低,反之越高。

系统吞吐量几个重要参数:QPS(TPS)、并发数、响应时间

QPS(TPS):每秒钟request/事务 数量

并发数: 系统同时处理的request/事务数

响应时间: 一般取平均响应时间

(很多人经常会把并发数和TPS理解混淆)

理解了上面三个要素的意义之后,就能推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QPS(TPS)= 并发数/平均响应时间 或者 并发数 = QPS*平均响应时间
一个典型的上班签到系统,早上8点上班,7点半到8点的30分钟的时间里用户会登录签到系统进行签到。公司员工为1000人,平均每个员上登录签到系统的时长为5分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
QPS = 1000/(30*60) 事务/秒
平均响应时间为 = 5*60 秒
并发数= QPS*平均响应时间 = 1000/(30*60) *(5*60)=166.7

一个系统吞吐量通常由QPS(TPS)、并发数两个因素决定,每套系统这两个值都有一个相对极限值,在应用场景访问压力下,只要某一项达到系统最高值,系统的吞吐量就上不去了,如果压力继续增大,系统的吞吐量反而会下降,原因是系统超负荷工作,上下文切换、内存等等其它消耗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决定系统响应时间要素

我们做项目要排计划,可以多人同时并发做多项任务,也可以一个人或者多个人串行工作,始终会有一条关键路径,这条路径就是项目的工期。

系统一次调用的响应时间跟项目计划一样,也有一条关键路径,这个关键路径是就是系统影响时间;

关键路径是有CPU运算、IO、外部系统响应等等组成。

二.系统吞吐量评估:

我们在做系统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CPU运算、IO、外部系统响应因素造成的影响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初步预估。

而通常境况下,我们面对需求,我们评估出来的出来QPS、并发数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维度:日PV。

通过观察系统的访问日志发现,在用户量很大的情况下,各个时间周期内的同一时间段的访问流量几乎一样。比如工作日的每天早上。只要能拿到日流量图和QPS我们就可以推算日流量。

通常的技术方法:

1. 找出系统的最高TPS和日PV,这两个要素有相对比较稳定的关系(除了放假、季节性因素影响之外)

2. 通过压力测试或者经验预估,得出最高TPS,然后跟进1的关系,计算出系统最高的日吞吐量。B2B中文和淘宝面对的客户群不一样,这两个客户群的网络行为不应用,他们之间的TPS和PV关系比例也不一样。

阅读全文

与cpu性能计算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dvd光盘存储汉子算法 浏览:758
苹果邮件无法连接服务器地址 浏览:963
phpffmpeg转码 浏览:672
长沙好玩的解压项目 浏览:145
专属学情分析报告是什么app 浏览:564
php工程部署 浏览:833
android全屏透明 浏览:737
阿里云服务器已开通怎么办 浏览:803
光遇为什么登录时服务器已满 浏览:302
PDF分析 浏览:486
h3c光纤全工半全工设置命令 浏览:143
公司法pdf下载 浏览:383
linuxmarkdown 浏览:350
华为手机怎么多选文件夹 浏览: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块指令 浏览:350
风翼app为什么进不去了 浏览:779
im4java压缩图片 浏览:362
数据查询网站源码 浏览:151
伊克塞尔文档怎么进行加密 浏览:893
app转账是什么 浏览: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