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进程调度中等待时间,周转时间和响应时间分别怎么算的求举简单的例子(作业到达时间一样,都为0)
平均周转时间=总周转时间/个数。
平均周转时间为衡量不同调度算法对相同作业流的调度性能。在操作系统中,作业的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进入系统开始,直至其完成并退出系统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根据平均等待时间的概念,将所有进程的等到时间加起来,除以进程数,就可以。
根据平均周转时间的概念,将所有进程的等待、执行时间加起来,除以进程数,就可以。
(1)作业周转时间调度算法扩展阅读:
在操作系统中,响应时间指用户发出请求或者指令到系统做出反应(响应)的时间。
系统响应时间包括两个方面:
时间长度和时间的易变性。用户响应时间应该适中,系统响应时间过长,用户就会感到不安和沮丧,而响应时间过短有时会造成用户加快操作节奏,从而导致错误。系统响应时间的易变性是指相对于平均响应时间的偏差。即使响应时间比较长,低的响应时间易变性也有助于用户建立稳定的节奏。
2. 作业调度算法有什么选择原则
作业调度算法的选择原则有:
1、公平性:对每个用户公平对待且使每个用户满意;
2、平衡使用资源:使同时进入系统的作业在执行时尽可能地利用系统中的不同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极大的流量:缩短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能力;
以上这些原则不能兼顾。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时,应根据系统的设计目标来决定调度原则。不同的计算机系统采用不同的调度原则和调度算法,但都必须遵循一个必要条件,即系统的现有的尚来分配的资源可以满足被选作业的资源要求。
(2)作业周转时间调度算法扩展阅读:
作业调度是指按照时间周期(年、月、日、时、分、秒等)对作业进行分割,并根据业务需求、作业长度、存储管理及依赖性关系对作业的执行方式加以调度。主要任务是从作业后备队列中选择作业进入主存运行。作业调度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记录各作业在系统中的状态;
2、从后备队列中挑选一部分作业投入运行;
3、从被选中的作业做好执行前的准备工作;
4、在作业执行结束时,做善后处理工作。
进行作业调度有很多作业调度算法,这些作业调度算法要实现的目标是:
1、调度对所有作业都是公平合理的;
2、应使设备有较高的利用率(提供系统利用率);
3、每次运行尽可能多的作业(提高系统吞吐量);
4、较快的相应时间。
3. 确定作业调度算法的原则是什么
①先来先服务算法。原则上按照作业进入输入井的次序调度,如果作业的资源得不到满足,将会推迟调度,它的资源得到满足的时候会优先被调度进来。
优点: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缺点:系统的吞吐率低,平均周转时间长,有大作业到来的时,许多小作业推迟调度。
②计算时间短的作业优先.优先调度计算时间短的作业进行调度,资源不满足的情况下推迟调度。在这种调度算法下,要求用户要对作业的计算时间预先有一个估计,调度以此为依据。
优点:由于被选中的作业计算时间,所以不能尽快地完成并退出系统,降低了作业的平均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吞吐率。
缺点:大作业会不满意,而且极限情况下使得某些大作业始终得不到调度。
③响应比高者优先算法。该算法考虑了计算时间等待时间,既考虑了计算时间短的作业优先,又考虑了大作业长期等待的问题。所谓响应比是按照以下公式来定义的:
响应比R=等待时间/计算时间
这里的计算时间是估计的作业计算时间,从公式看,计算时间越短,响应比越高;而另一方面,大作业等待时间越长,响应比也会越大。一个作业完成以后,需要重新计算一下在输入井中的各个作业的响应比,最高的将优先调度。
④优先数调度算法。为每一个作业指定一个优先数,优先数高的作业先被调度。对于优先数相等的作业采用先来先服务的策略。优先数的制定原则是:作业的缓急程序,估计的计算时间,作业的等待时间,资源申请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⑤均衡调度算法。使用不同资源的进程同时执行,减少作业等待同类设备而耗费的时间,加快作业的执行。
(3)作业周转时间调度算法扩展阅读:
在操作系统中调度是指一种资源分配,因而调度算法是指:根据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所规定的资源分配算法。对于不同的的系统和系统目标,通常采用不同的调度算法,例如,在批处理系统中,为了照顾为数众多的段作业,应采用短作业优先的调度算法;又如在分时系统中,为了保证系统具有合理的响应时间,应当采用轮转法进行调度。
目前存在的多种调度算法中,有的算法适用于作业调度,有的算法适用于进程调度;但也有些调度算法既可以用于作业调度,也可以用于进程调度。
4. 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算法[总结]
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算法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果把用户的体验时间,引入到计算机里面,我们引入以下几个概念。
周转时间,指作业从提交系统开始,直到作业完成为止的时间间隔。包括:
是指作业周转时间与作业实际运行服务时间的比值。
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是衡量批处理系统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First Come First Served, FCFS)是最简单的调度算法,可以用于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
按照作业进入系统后备作业队列的先后次序来挑选作业,加入就绪队列,等待执行。
FCFS是非抢占式的,易于实现,效率不高,性能不好.
有利于长作业(CPU繁忙性)而不利于短作业(I/O繁忙性)。
服务时间:作业需要运行的时间
完成时间 = 开始时间 + 服务时间
等待时间 = 开始时间 - 提交时间
周转时间 = 完成时间 - 提交时间
带权周转时间 = 周转时间 / 服务时间
响应比 = (等待时间 + 服务时间) / 服务时间 = 等待时间/服务时间 + 1
该算法每次从后备作业队列中挑选估计服务时间最短的一个或几个作业,
将他们调入内存,分配必要的资源,创建进程并放入就绪队列。
在进程调度中的原理类似。
SJF是非抢占式的,优先照顾短作业,具有很好的性能,降低平均等待时间,提高吞吐量。
但是不利于长作业,长作业可能一直处于等待状态,出现饥饿现象;
完全未考虑作业的优先紧迫程度,不能用于实时系统。
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Highest Reponse Ratio First, HRRF)是非抢占式的,主要用于作业调度。
基本思想:每次进行作业调度时,先计算后备作业队列中每个作业的响应比,挑选最高的作业投入系统运行。
响应比 = (等待时间 + 服务时间) / 服务时间 = 等待时间 / 服务时间 + 1
由响应比分析可知,该算法介于FCFS和SJF之间,但是每次需要计算每个作业的响应比,增加系统开销。
5. 如果多个进程同时到达系统,则平均周转时间最短的进程调度算法是什么
如果多个进程同时到达系统,则平均周转时间最短的进程调度算法是 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 。
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SJ(P)F,是指对短作业或短进程优先调度的算法。它们可以分别用于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短作业优先(SJF)的调度算法是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作业,将它们调入内存运行。而短进程(SPF)调度算法则是从就绪队列中选出一个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使它立即执行并一直执行到完成,或发生某事件而被阻塞放弃处理机再重新调度。
优点是SJ(P)F调度算法能有效地降低作业(进程)的平均等待时间,提高系统吞吐量。
缺点是该算法对长作业不利;完全未考虑作业的紧迫程度,因而不能保证紧迫性作业(进程)长期不被调度;由于作业(进程)的长短只是根据用户所提供的估计执行时间而定的,而用户又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缩短其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致使该算法不一定能真正做到短作业游戏那调度。
该程序定义了一个进程数据块(struct spf),该数据块有进程名(name)、到达时间(arrivetime)、服务时间(servicetime)、开始执行时间(starttime)、完成时间(finishtime)、周转时间(zztime)、平均周转时间(averzztime)。用到的公式有:完成时间=到达时间+服务时间;周转时间=完成时间-到达时间;(第一次执行的进程的完成时间=该进程的到达时间;下一个进程的开始执行时间=上一个进程的完成时间)。运行进程的顺序需要对进程的到达时间和服务时间进行比较。如果某一进程是从0时刻到达的,那么首先执行该进程;之后就比较进程的服务时间,谁的服务时间短就先执行谁(如果服务时间相同则看它们的到达时间,到达时间短的先执行);如果到达时间和服务时间相同,则按先来先服务算法执行。